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1
作者 王杰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18年第1期9-10,共2页
尊敬的各位领导、前辈、老师们、朋友们:大家早上好.经过各方面的努力,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今天,正式成立了。首先,我要向支持和帮助过我们的各级领导、朋友和同事们表示衷... 尊敬的各位领导、前辈、老师们、朋友们:大家早上好.经过各方面的努力,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今天,正式成立了。首先,我要向支持和帮助过我们的各级领导、朋友和同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18年前,广西师范大学批准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
原文传递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四重逻辑
2
作者 田重 包大为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52,共7页
文艺作为时代前进的号角和全民族思想解放的重要引擎,引发了中国学界的普遍关注和多元阐释。首先是回到马克思的经典逻辑,学者们通过互文阅读、回应现实、边界勘定使马克思文艺原典在新视域、新经验的阐释中走向当代。其次是关怀人的存... 文艺作为时代前进的号角和全民族思想解放的重要引擎,引发了中国学界的普遍关注和多元阐释。首先是回到马克思的经典逻辑,学者们通过互文阅读、回应现实、边界勘定使马克思文艺原典在新视域、新经验的阐释中走向当代。其次是关怀人的存在的文化逻辑,学者们重审大众文化、反思文化危机,在艺术和审美中寻求实现自由的解放策略。再次是走向革命的政治逻辑,学者们在探讨文艺的革命功能、治理潜能和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中重构文艺的政治维度,以一种更加辩证的态度回应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最后是落脚群众的人民逻辑,学者们热切地讨论文艺为何服务人民、文艺如何服务人民的关键性问题,并提倡建构时代的、民族的、世界的人民文艺,不断谱写人民文艺新篇章。在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找准历史出发点、紧扣实践着力点、锚定人民落脚点,在同中华优秀传统文论、当代文艺实践经验、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结合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文化解放 文艺实践 人民文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经济时代”与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3
作者 王杰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1-1,共1页
在文化经济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要求不断提高,既包括对日常生活审美质量的提高,又包括对主体审美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文化治理和审美治理是这种提高的重要手段和社会进步的组织形式。从社会治理到文化治理,再到审美治理,是社会在更合... 在文化经济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要求不断提高,既包括对日常生活审美质量的提高,又包括对主体审美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文化治理和审美治理是这种提高的重要手段和社会进步的组织形式。从社会治理到文化治理,再到审美治理,是社会在更合理、更美好也更符合人性方面的不断进步,这种进步的目标是指向马克思所说的'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这个高要求的。在这一个进步过程中,政府、社会、个人、艺术家和批评家以及各类设计人员和时尚界的从业者们,都发挥着自己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美学 审美困境 介入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的文化引领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杰 《中国文艺评论》 CSSCI 2022年第10期14-18,共5页
在文化经济时代,审美活动和审美现象已经成为文化中的核心领域。在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下,文学艺术中的价值观念受到严重的冲击,因此,在当代文化条件下,积极正确的审美观念成为一个十分重大的社会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 在文化经济时代,审美活动和审美现象已经成为文化中的核心领域。在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下,文学艺术中的价值观念受到严重的冲击,因此,在当代文化条件下,积极正确的审美观念成为一个十分重大的社会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把文艺领域的建设和发展重新提升到“经国大业”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主义文化 审美现象 文艺领域 美学话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 当代文化 核心领域 审美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黑格尔到马克思:悲剧美学的实践化 被引量:6
5
作者 包大为 田重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9-46,共8页
悲剧冲突是现实关系的矛盾对立,而悲剧美学则是呈现这一事实及其美学价值的艺术程序。围绕伦理、种族、荣誉、情欲乃至革命等论题,悲剧美学从古典的直观形式延异至近代的理性主义传统。悲剧及其审美的真理性并非是寓于当下之判断,而是... 悲剧冲突是现实关系的矛盾对立,而悲剧美学则是呈现这一事实及其美学价值的艺术程序。围绕伦理、种族、荣誉、情欲乃至革命等论题,悲剧美学从古典的直观形式延异至近代的理性主义传统。悲剧及其审美的真理性并非是寓于当下之判断,而是随着精神发展历程逐渐呈现的,换而言之,悲剧美学是一个历史现象,真正考察现实的戏剧方案需要较大的思想深度和自觉的历史内容,亦即实现美学观点和史学观点的契合。黑格尔对悲剧美学的历史主义重释为悲剧的形式补足了历史的内容,为纯粹的审美判断找到了具体的主体,以形式与内容、直观与理性的辩证关系启发了马克思更为彻底的作为历史科学重要环节的美学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悲剧 美学 解放 无产阶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文艺批评与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美学
6
作者 曹凌霄 王杰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4年第1期57-82,473,共27页
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的当代形态研究具有理论上的优先性,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可以说就是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的当代形态。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由政策层面、理论层面和批评层面三个方面构成,最后落实到艺术作品。其中,当代... 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的当代形态研究具有理论上的优先性,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可以说就是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的当代形态。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由政策层面、理论层面和批评层面三个方面构成,最后落实到艺术作品。其中,当代文艺批评是三个方面发生联结的重要枢纽,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的当代形态的关键一环。在文化经济和审美资本主义时代,审美的问题变得十分复杂,当代文艺批评被推到了理论的前台。当代批评家的任务从文化批判转向了推动并参与大众的文化解放,即通过对当代艺术作品的分析以及对审美人类学所讲的具体语境中流动的审美经验的把握,研究个体获得审美经验完整性的条件和实现马克思所说的“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的机制,使广大的人民大众实现文化的启蒙,获得文化的解放,从而为人类整个社会结构的改变和人类的未来开辟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文艺批评 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美学 当代批评家的任务
原文传递
论艺术、美学和生物学融合研究中的问题与多元文化取向 被引量:2
7
作者 孟凡君(译) 卢幸妮(译)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28-133,160,F0003,共8页
艺术和美学的传统研究通常针对具体的艺术作品给出丰富的分析和深入的阐释,而生物学研究则探索艺术活动和审美过程的普遍规律。它们在人类本性研究中各有贡献,但其背后的文化差异性常常被文化生物学、神经艺术史研究者所忽视。例如,艺... 艺术和美学的传统研究通常针对具体的艺术作品给出丰富的分析和深入的阐释,而生物学研究则探索艺术活动和审美过程的普遍规律。它们在人类本性研究中各有贡献,但其背后的文化差异性常常被文化生物学、神经艺术史研究者所忽视。例如,艺术史和美学研究中的“移情”与“模仿”机制在镜像神经元理论的推进中,就存在着忽略文化历史具体性的问题。在多元知识视域中,探索人类的生物存在和文化存在之间相互接合的复杂层次和中间阶段,避免单纯的社会生物学、文化生物学的一元化结论,既是当前部分学者的主要尝试,也构成未来美学和艺术跨学科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物学 神经艺术史 镜像神经元 模仿 移情 多元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越轨性乌托邦主义与萨吉森的女托邦思想
8
作者 王大桥 韩京晏 《科学.经济.社会》 2024年第5期1-14,F0002,共15页
露西·萨吉森在《当代女性主义乌托邦主义》一书中创造性地提出以“越轨性乌托邦主义”为核心的女托邦思想。萨吉森的女托邦思想吸收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乌托邦主义的理论资源,形成一种越轨性乌托邦主义的新范式。越轨性乌托邦... 露西·萨吉森在《当代女性主义乌托邦主义》一书中创造性地提出以“越轨性乌托邦主义”为核心的女托邦思想。萨吉森的女托邦思想吸收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乌托邦主义的理论资源,形成一种越轨性乌托邦主义的新范式。越轨性乌托邦主义溢出经典乌托邦范式的规定,在对二元论认识结构及传统叙事模式的越轨中,生成越轨身体、越轨主体、越轨叙事三个重要的越轨向度。越轨性乌托邦主义解放了性别经验的乌托邦潜能,最终唤醒了丰盈的意义空间和多元的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轨性乌托邦主义 露西·萨吉森 女托邦 女性主义 乌托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招标项目公告 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基金2021年度课题招标项目中标公告
9
作者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1年第1期520-521,共2页
为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特别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和社科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文化强国建设,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全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浙江大学... 为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特别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和社科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文化强国建设,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话语体系,全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美学,浙江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中心、武汉晴川学院当代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基金决定设立"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年度招标课题,面向国内外学术界公开招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当代马克思主义 公开招标 招标项目 马克思主义美学 文化强国建设 基金 美学研究
原文传递
毛泽东哲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思想奠基
10
作者 包大为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3,F0002,233,共11页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同时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在从近代走向现代的历史跃迁中,毛泽东哲学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中国语境下的批判对象、实践方向、文化特质和话语风格。毛泽东哲学在革命实... 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同时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在从近代走向现代的历史跃迁中,毛泽东哲学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中国语境下的批判对象、实践方向、文化特质和话语风格。毛泽东哲学在革命实践中建立起新的世界观、认识论、价值观与历史观,科学地指明了现代历史进程的必然方向与主题。毛泽东以辩证唯物主义阐释了与现代生产力相匹配的世界观,接续完成了近代以来工业文明的思想启蒙任务,以唯物辩证法赋予了中国人民思想上彻底的批判性与革命性。毛泽东以历史唯物主义系统总结了近代以来各种救国方案的得失,明确了人民群众是创造、改变和言说历史的主体,激发了人民创造现代历史的自觉性。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明了现代文明的出路是对帝国主义的革命实践,鼓舞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探索向未来迈进、向世界人民开放的现代文明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哲学 中国式现代化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实践唯物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美学批评的当代转向及批评功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肖琼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3年第1期254-265,445-446,共14页
当代社会,随着作为艺术哲学存在的现代美学最终让位于作为文化哲学存在的后现代美学,美学不再作为艺术的同义词,而是作为补充,从特定的艺术经验拓展到更广泛的审美经验。美学的影响和指导的范围逐渐扩大,审美作为一种资本及其隐性逻辑... 当代社会,随着作为艺术哲学存在的现代美学最终让位于作为文化哲学存在的后现代美学,美学不再作为艺术的同义词,而是作为补充,从特定的艺术经验拓展到更广泛的审美经验。美学的影响和指导的范围逐渐扩大,审美作为一种资本及其隐性逻辑贯行和支配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美学经验、美学趣味、美学时尚和美学视野重新作为批评话语进入人们的视野。这时的批评就不仅仅是具体文学中对文本符号的哲学解析与作家文学经验的汇聚,更是对一定社会经验和文化生活方式的凝练和表达;不仅仅是具体的文学文本批评,更包括对当代大众文化、消费文化、媒介文化等新兴文化经验和审美经验的研究与概括。文章从艺术的当代性与现代批评的危机和挑战切入,分析马克思主义美学批评的当代转向和批评话语特征,进一步分析其功能转换和当代批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美学批评 当代治理转向 当代批评功能
原文传递
近十年神经美学发展状况及其对新文科建设的贡献 被引量:3
12
作者 孟凡君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1-146,F0003,共7页
近十年来,全世界范围内的神经美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发展路径更加多元,形成了神经生物美学、神经信息美学、认知神经美学、神经艺术学、进化神经美学、神经美学与文学、神经美育学等特征鲜明、路径清晰的研究分支。神经美学的多元发展... 近十年来,全世界范围内的神经美学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发展路径更加多元,形成了神经生物美学、神经信息美学、认知神经美学、神经艺术学、进化神经美学、神经美学与文学、神经美育学等特征鲜明、路径清晰的研究分支。神经美学的多元发展态势展现出美学作为交叉性、综合性学科的包容力和延展力。神经美学的新方向既不断拓展与融合多门学科的边界,又不断聚焦美学经典问题给出当代性回答。人文研究与科学研究汇通于神经美学,两者之间的隔阂逐渐被打破。在我国当前新文科建设与发展的语境中,神经美学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美学 学科集群 相关性 起因性 新文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审美现代性:当代中国的情感民族志初探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杰 石甜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4-129,159,共7页
本文以中国当代文艺作品为对象,探索当代中国社会的情感民族志,尝试提炼当代中国社会的情感结构,以进一步探索中国审美现代性的问题。当代中国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断崖式断裂。市场经济中的西方化潮流,导致当代中国社... 本文以中国当代文艺作品为对象,探索当代中国社会的情感民族志,尝试提炼当代中国社会的情感结构,以进一步探索中国审美现代性的问题。当代中国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断崖式断裂。市场经济中的西方化潮流,导致当代中国社会的情感结构呈现多重语境的叠合状态。通过当代文艺的情感民族志研究,可以对多重语境叠合下作品的意义进行分析,进一步探索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相关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民族志 审美现代性 文艺作品 当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认知神经美学发展的比较 被引量:5
14
作者 孟凡君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1-27,共7页
认知神经美学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美学的一股重要潮流。借助客观的、科学的视角,美学的基本问题呈现出崭新的空间视域和实践领域。比较中、西认知神经美学的发展历程、当前机遇和未来道路,有助于厘清两者的区别和联系,进而有助于我们促进... 认知神经美学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美学的一股重要潮流。借助客观的、科学的视角,美学的基本问题呈现出崭新的空间视域和实践领域。比较中、西认知神经美学的发展历程、当前机遇和未来道路,有助于厘清两者的区别和联系,进而有助于我们促进中西美学的交流互动。从发展线索、理论根源、焦点问题等角度进行比较,可以彰显中、西认知神经美学的各自研究特色。同时,在共同话语资源和共同实践领域中促进中西美学融合,这有助于重新建构美学体系,形成关于美感科学机理的共通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神经美学 中西比较 美感的科学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卞之琳《十年诗草(1930—1939)》的“非个人化”追求
15
作者 刘家维 周锋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71-77,共7页
卞之琳着眼于时代背景,在扎根传统文化的同时,寻求与西方诗人艾略特“非个人化”理论的契合点,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了众多具有独特审美韵味的诗歌。在他的经典之作《十年诗草(1930—1939)》中,卞之琳以微观视角中的日常物象重构意象语言... 卞之琳着眼于时代背景,在扎根传统文化的同时,寻求与西方诗人艾略特“非个人化”理论的契合点,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了众多具有独特审美韵味的诗歌。在他的经典之作《十年诗草(1930—1939)》中,卞之琳以微观视角中的日常物象重构意象语言,以戏剧化的表达策略构建诗歌形体,强调用客观化的抒情方式来突出情境的张力,认为诗歌中的情感应当升华为超越个人化存在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情感,诗歌要以更加客观化的方式关怀社会人生,以更纯粹的理念表征世界、平衡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卞之琳 《十年诗草(1930—1939)》 非个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十一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公告
16
作者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编辑部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3年第1期422-423,共2页
自2020年以来,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已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形式举办了三届。经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秘书处讨论决定,从2023年起论坛由每年举办一届调整为每两年举办一届。现将第十一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相关事项公告如下:经协商... 自2020年以来,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已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形式举办了三届。经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秘书处讨论决定,从2023年起论坛由每年举办一届调整为每两年举办一届。现将第十一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相关事项公告如下:经协商,决定于2024年7月9—11号在爱尔兰科克大学(University College Cork)举办第十一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会议议题为:“数字时代的美学与教育”,分议题包括:1.数字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中西审美现代性的比较研究3.数智文化时代的媒介美育研究4.生态文明与当代艺术批评5.气氛美学与当代艺术的新形态6.其他相关的当代美学与教育问题等会议将邀请当代著名学者作大会主题演讲,会议分为大会发言、分论坛和圆桌会议等形式,会议工作语言为英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美学 线上线下 当代著名学者 会议议题 生态文明 当代美学 主题演讲 审美现代性
原文传递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探究当代中国美术发展之途径
17
作者 俞建文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19年第2期595-601,共7页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既取决于自然科学发展水平,也取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水平。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满怀着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热情期盼,是艺术创作工作者的指导性和方向性的文件,是向广大文化工作者发出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动员冲锋号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哲学社会科学 科学发展水平 当代中国美术 文化工作者 艺术创作 马克思主义指导
原文传递
第九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会议公告
18
作者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0年第1期718-721,共4页
在当代美学的理论视域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审美现代性的比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金砖五国的崛起,特别是中国近三十年来社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与英国模式不同的现代化道路和不同的审美现代性的比较研究具有了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 审美现代性 马克思主义美学 英国模式 金砖五国 当代美学 现代化道路 理论视域
原文传递
真理存在的当代形式:电影《三大队》的现实主义内蕴探讨
19
作者 王杰 杨旭 +1 位作者 邱跃强 胡漫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24年第1期398-406,共9页
《三大队》是一部由陈思诚监制、戴墨执导、张译领衔主演的犯罪电影,于2023年12月15日全国上映。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刑侦大队队长程兵带领的三大队在办理一起恶性案件的过程中,意外导致一名罪犯死亡、被判入狱,出狱后依然坚持... 《三大队》是一部由陈思诚监制、戴墨执导、张译领衔主演的犯罪电影,于2023年12月15日全国上映。影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刑侦大队队长程兵带领的三大队在办理一起恶性案件的过程中,意外导致一名罪犯死亡、被判入狱,出狱后依然坚持以普通人身份追踪在逃罪犯的故事。这部电影是不是一部具有当代形态的现实主义作品,是不是温暖现实主义作品,有没有表达出当代中国的真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衔主演 现实主义作品 刑侦大队 犯罪电影 恶性案件 当代形态 真实事件改编 普通人
原文传递
中国式文艺现代化的审美人类学阐释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锋 王杰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5-165,共11页
中国式文艺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的一个部分,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审美人类学是当代美学一种新的理论范式,也是当代美学在观念上和方法论上从康德式的美学和形式主义为基本观念的美学向更为贴近审美经验研究特别是... 中国式文艺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问题的一个部分,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审美人类学是当代美学一种新的理论范式,也是当代美学在观念上和方法论上从康德式的美学和形式主义为基本观念的美学向更为贴近审美经验研究特别是地方性审美经验,对美学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具有更强解释能力的美学理论当代发展的重要形态。审美人类学和文化唯物主义的理论与方法可以为关于中国式文艺现代化的起源、发展和当代形态的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工具。文章从中国式文艺现代化和中国审美现代性理论问题的提出,以及中国悲剧人文主义的理论基础等方面展开分析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文艺现代化 审美人类学 中国审美现代性 悲剧人文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