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省城市土地利用绩效的空间格局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50
1
作者 吴一洲 吴次芳 +1 位作者 罗文斌 王琳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41-46,共6页
研究目的:测度浙江省县级城市土地利用绩效及其协调度,并探讨其空间格局的形成机制。研究方法:AHP法,空间相关分析法。研究结果:(1)构建了基于经济、效益、效率和公平的"4E"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框架;(2)经济绩效与效率绩效... 研究目的:测度浙江省县级城市土地利用绩效及其协调度,并探讨其空间格局的形成机制。研究方法:AHP法,空间相关分析法。研究结果:(1)构建了基于经济、效益、效率和公平的"4E"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框架;(2)经济绩效与效率绩效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特征;效益绩效与公平绩效的空间分布趋势较为离散;(3)通过土地利用绩效的空间聚类可以划分为4种"俱乐部趋同"类型,高绩效和低绩效趋同俱乐部的空间分布最广,稳定性最大;(4)绩效内部的协调度体现为高值区带动下的区域整体水平趋高,但协调度并不与经济发展水平成单纯的正比关系。研究结论:经济绩效与效率绩效主要受城市的规模效应、工业化进程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而效益绩效则主要与城市的发展阶段相对应;"俱乐部趋同"格局产生的主要机制是区域产业分工体系主导的产业梯度转移、需求拉动等外溢效应以及周边地区的学习机制;产业结构升级对城市土地的空间重组与优化能明显提高土地绩效的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土地绩效 ESDA 空间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7
2
作者 韦仕川 吴次芳 +1 位作者 杨杨 冯科 《技术经济》 2008年第1期18-23,共6页
以浙江省为例,研究了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温州—台州—宁渡—杭州—嘉兴等沿海城市的建设用地利用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而西部和北部地区的农地利用具有比较优势;浙江省在目前区域土地利用... 以浙江省为例,研究了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空间优化配置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温州—台州—宁渡—杭州—嘉兴等沿海城市的建设用地利用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而西部和北部地区的农地利用具有比较优势;浙江省在目前区域土地利用配置上并没有完全发挥其比较优势。按照比较优势原理分配建设占用耕地指标、补充耕地指标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是协调浙江省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矛盾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较优势 土地资源配置 耕地资源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安全研究——以东营市为例 被引量:52
3
作者 韦仕川 吴次芳 +2 位作者 杨杨 黄木易 杨志荣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5-189,共5页
基于RS和G IS技术,以东营市为例,研究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结构特征,确定综合土地生态风险指数,然后通过系统采样、变异函数分析及空间插值对土地生态风险指数进行变量空间化,生成1996和2005年土地生态风险演变规律分布图。研... 基于RS和G IS技术,以东营市为例,研究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结构特征,确定综合土地生态风险指数,然后通过系统采样、变异函数分析及空间插值对土地生态风险指数进行变量空间化,生成1996和2005年土地生态风险演变规律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近10年来东营市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居民工矿用地大幅增加,次生盐碱地所占比重较大,油田生产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矛盾比较突出;近10年来,生态风险重心已经由南部的广饶地区转移到中部的东营地区,生态风险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区域内土地生态风险分布极其不平衡,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高风险区域为居民及工矿用地密集区,主要分布在中部的东营区;中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广饶地区和土地盐碱化严重地区;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北部的河口区和垦利县的东部。最后针对土地生态风险分布格局,提出了生态环境安全的政策建议及改造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风险 土地利用 空间分析 东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占用税与耕地数量变化的动态模拟及政策启示——浙江省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游和远 吴次芳 +2 位作者 林宁 吴丽 江奇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8-44,共7页
研究目的:对耕地占用税与耕地数量变化进行动态模拟。研究方法:BP神经网络,演绎法。研究结果:改变耕地占用税对耕地数量变化存在互反作用,耕地数量变化与耕地占用税预算数增减同向,与耕地占用税决算数增减逆向;耕地数量变化幅度与耕地... 研究目的:对耕地占用税与耕地数量变化进行动态模拟。研究方法:BP神经网络,演绎法。研究结果:改变耕地占用税对耕地数量变化存在互反作用,耕地数量变化与耕地占用税预算数增减同向,与耕地占用税决算数增减逆向;耕地数量变化幅度与耕地占用税预算数及决算数变化幅度正相关。研究结论:依靠耕地占用税制度安排抑制耕地数量减少需要区分政府的目的与行为,设置合理的耕地占用税预算数与决算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耕地占用税 BP神经网络 耕地数量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城市化地区生态系统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14
5
作者 杨志荣 吴次芳 +1 位作者 刘勇 陆张维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1-346,共6页
采用土地利用经济生态位模型、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和生态服务价值评价方法,结合浙江省1996—2005年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研究该区域生态系统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浙江省非农用地对农用地的捕获力呈逐年增强的趋势... 采用土地利用经济生态位模型、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模型和生态服务价值评价方法,结合浙江省1996—2005年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研究该区域生态系统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浙江省非农用地对农用地的捕获力呈逐年增强的趋势,土地利用整体上朝利用强度增大、广度增加的方向发展,而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则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2)浙江省生态服务功能价值量分别与土地利用生态位差值和土地利用综合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其中与土地利用综合指数相关度最高;(3)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控制非农用地的外延扩展,增加农地转用的生态补偿,减小土地利用的经济生态位差值能有效抑制农地的快速减少,促进区域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服务价值 经济生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资源对中国经济的“增长阻尼”研究——基于改进的二级CES生产函数 被引量:25
6
作者 杨杨 吴次芳 +1 位作者 韦仕川 郑娟尔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25,共7页
研究目的:定量测度符合中国土地资源特点的"增长阻尼",为制定土地资源宏观调控目标提供指导。研究方法:构建改进的二级CES生产函数作为基础模型,并修正前提假设,使其更符合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研究结果:土地资源约束对中国... 研究目的:定量测度符合中国土地资源特点的"增长阻尼",为制定土地资源宏观调控目标提供指导。研究方法:构建改进的二级CES生产函数作为基础模型,并修正前提假设,使其更符合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研究结果:土地资源约束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较大,中国现在每年的经济增长速度比在没有土地资源约束的情形下降低0.7512%。研究结论:有效贯彻和执行土地资源保护政策,加上技术进步和日益下降的土地份额,未来的中国经济仍将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增长阻尼 改进的二级CES生产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境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贸易发展互动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秋萍 陆汝成 +3 位作者 李冠 梁宝坤 梁倩婧 林莹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23,共8页
研究目的:综述国内外有关边境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贸易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总结已有研究的主要特点,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在边境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变化与贸易发展响应等方面研究取得重要... 研究目的:综述国内外有关边境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贸易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总结已有研究的主要特点,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研究结果:在边境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变化与贸易发展响应等方面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研究结论:边境土地利用变化及其与贸易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意义重大,未来可在边境土地利用变化与贸易发展耦合关系、驱动机制、时空模拟以及不同边境地区土地利用与贸易发展的差异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贸易发展 综述 边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区域动态分配问题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陆张维 吴次芳 岳文泽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9-65,共7页
研究目的:优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的区域配置。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法,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结论:提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区域动态分配的思路,通过对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进行及时监测和评价,动态调... 研究目的:优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的区域配置。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法,多因素综合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结论:提出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用地指标区域动态分配的思路,通过对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进行及时监测和评价,动态调整建设用地指标,增强了建设用地指标区域分配的合理性,有助于发挥土地利用的比较优势,提高土地资源的区域配置效率,激励地方政府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区域土地利用总体福利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划 建设用地指标 动态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面板数据的土地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量:40
9
作者 杨志荣 靳相木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09-415,共7页
采用生产函数与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相结合的研究手段,以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浙江省为实证研究区域对土地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就规模效应而言,浙江省的经济增长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发展阶段;(2)浙江... 采用生产函数与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相结合的研究手段,以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浙江省为实证研究区域对土地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就规模效应而言,浙江省的经济增长处于规模报酬不变的发展阶段;(2)浙江省经济增长对劳动力要素的投入最为敏感,其中土地要素、劳动力要素和资本要素增加1个单位的投入量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为0.2473、0.5385和0.3216;(3)固定资产投入在研究期间是浙江省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其贡献率达到68.23%,而劳动力要素与土地要素则分别为23.46%和6.25%;(4)浙江省土地利用不够集约,在研究期间土地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能被资本要素与劳动力要素有效替代,而劳动力要素则难以被资本投入与土地投入有效替代,劳动集约型产业应该成为浙江省未来发展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济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模型 土地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失地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范辉 刘卫东 张恒义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7-142,共6页
现阶段征地中失地农民土地权益受到侵害主要是因为失地农民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权力-依赖关系,且双方对对方的影响和权力是不对称的。通过利益相关者的结盟,可以改善失地农民与地方政府权力之间的不对称程度。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和权力-... 现阶段征地中失地农民土地权益受到侵害主要是因为失地农民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权力-依赖关系,且双方对对方的影响和权力是不对称的。通过利益相关者的结盟,可以改善失地农民与地方政府权力之间的不对称程度。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和权力-依赖理论,提出从5个方面保护失地农民合理、合法权利。(1)征地补偿标准由市场确定。(2)完善土地产权权能,提升失地农民对地方政府的影响力。(3)失地农民通过与其他群体结盟(如媒体、网民、民间维权组织等),增强应对地方政府的力量。(4)在失地农民和地方政府之间实行相对封闭的链式管理,使其相互制约。(5)提高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监管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地农民 土地权益 利益相关者理论 权力-依赖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土地权益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范辉 刘卫东 吴泽斌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5年第1期125-134,共10页
梳理国内外农民土地权益领域的研究进展,从农民土地权益的界定、受损的表现形式和原因、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和对策等6个方面进行了概括。研究结果表明:1学术界对农民土地权益的界定没有达成共识;2从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地权稳定性、地方... 梳理国内外农民土地权益领域的研究进展,从农民土地权益的界定、受损的表现形式和原因、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和对策等6个方面进行了概括。研究结果表明:1学术界对农民土地权益的界定没有达成共识;2从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地权稳定性、地方政府行为监管、土地收益分配制度等方面,对农民土地权益受损的表现形式、原因和对策等进行了探索;3研究方法以规范分析方法为主,还包括计量经济分析、案例分析、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方法;4研究视角以宏微观经济学为主,并包含法学、新制度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和心理学等学科。总结了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探讨了今后农民土地权益领域研究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权益 失地农民 土地产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陵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可持续研究——以漳州市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志荣 刘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8198-8201,共4页
以漳州市为案例研究区域,在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的构成特点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总体特征的基础上,从生产性、稳定性、保护性、经济可行性以及社会接受性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对漳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阶段做出科学的评价,并针对其土地可持... 以漳州市为案例研究区域,在分析土地利用现状的构成特点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总体特征的基础上,从生产性、稳定性、保护性、经济可行性以及社会接受性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对漳州市土地可持续利用发展阶段做出科学的评价,并针对其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综合评价 层次分析法 可持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A模型的城市土地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杨志荣 靳相木 《经济论坛》 2008年第15期42-45,共4页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内生产总值一直保持平均9.5%以上的速度增长。在这一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作用于经济增长,土地作为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以及城市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活动的载体,更是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国内生产总值一直保持平均9.5%以上的速度增长。在这一过程中有很多因素作用于经济增长,土地作为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以及城市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项活动的载体,更是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准确衡量城市土地在经济增长中所做的贡献就成为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本文尝试运用杭州市区1993年到2005年度的投入产出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城市土地 杭州市区 DEA模型 贡献率 国内生产总值 改革开放 城市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土地收入管理的国外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4
作者 蔡潇 刘卫东 《中国房地产》 2017年第21期71-80,共10页
近二十年来,土地收入越来越为我国政府所重视,并在各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进行科学的土地收入管理,使土地收入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可持续性,成为政府部门及学术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长久以来,土地收入在国外... 近二十年来,土地收入越来越为我国政府所重视,并在各地方政府财政收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何进行科学的土地收入管理,使土地收入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可持续性,成为政府部门及学术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长久以来,土地收入在国外众多国家的政府财政收支中占有重要地位,深受政府部门及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因此,梳理国外有关土地收入管理的研究,对于我国土地收入管理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现有研究成果,系统回顾和梳理了国外土地财政的相关理论研究,及土地价值捕获、财产税改革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进展,为我国推进政府土地收入管理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土地价值捕获 财产税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快速城市化区域耕地保护分区研究——以浙江省为例
15
作者 杨志荣 韦仕川 靳相木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0582-10584,10586,共4页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视角,以耕地转用为建设用地的利益驱动力为耕地保护分区的标准,将义乌、慈溪、永嘉等18个县级单元划分为浙江省耕地保护的一级重点区域,而淳安县、平阳县、东阳市等10个县级单元划分为耕地保护的二级区域,剩下的洞头... 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视角,以耕地转用为建设用地的利益驱动力为耕地保护分区的标准,将义乌、慈溪、永嘉等18个县级单元划分为浙江省耕地保护的一级重点区域,而淳安县、平阳县、东阳市等10个县级单元划分为耕地保护的二级区域,剩下的洞头县、安吉县、景宁县等30个县级单元划分为耕地保护的三级区域,最后针对各区域的特点,提出了切实的耕地分区保护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保护 比较优势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 被引量:11
16
作者 苏正国 李冠 +1 位作者 陈莎 聂鑫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2-149,161,共9页
[目的]分析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状态变化的关键因素,为优化土地利用模式,落实广西壮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在PSR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自然—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框架构建了评价体系,运用... [目的]分析影响土地生态安全状态变化的关键因素,为优化土地利用模式,落实广西壮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在PSR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自然—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发展"框架构建了评价体系,运用突变级数法(CPM)揭示该区土地生态安全2005—2015年的总体变化趋势,并通过计算灰色关联度对不同阶段的影响因素进行甄别。[结果]2005—2009年广西地区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快速上升趋势,达到较安全状态,主要归功于土地生态系统状态改善带来的积极作用;2010—2015年广西土地生态安全水平呈现先上升稳定后下降至临界状态,虽然生态系统压力水平的显著提升引起了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下降,但是生态系统响应状况呈逐年提高带来了正向的推动作用。灰色关联度结果显示,2005—2009年的生态安全水平变化主要是由于广西地区造林工程的积极推进带来的生境改善;2010—2012年的变化主要是社会经济水平提升和社会发展;2013—2015年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人口增长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响应。[结论]针对影响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主要限制因素,广西地区今后应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控制工业污染排放和提升农业科技水平等各方面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生态 突变级数法 灰色关联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的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动态监测技术研究——以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为例 被引量:12
17
作者 赵哲远 华元春 +1 位作者 吴次芳 赵建强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43-48,共6页
研究目的:建立规划实施动态监测系统,及时反馈规划实施情况以及规划布局与现实的差距,实现"动态规划"。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阐述了基于SPOT5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规划实施动态监测的技术路线、精度要求,... 研究目的:建立规划实施动态监测系统,及时反馈规划实施情况以及规划布局与现实的差距,实现"动态规划"。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阐述了基于SPOT5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规划实施动态监测的技术路线、精度要求,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是快速进行乡镇级规划实施动态监测的技术支撑。研究结论:以杭州市余杭区塘栖镇为例,证实了SPOT5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动态监测的可行性。塘栖镇1997—2005年新增建设用地面积中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建设预留区域用途管制规则的比例为86.84%,城乡居民点用地扩展违反规划用途管制规则最为显著。主动调整城乡空间发展过程中的群体利益,是编制第三轮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需要关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动态监测 遥感 乡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耕地产能提升与优化管理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建明 吴豪翔 《浙江国土资源》 2013年第5期36-38,共3页
为了有针对性地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针对不同区域的耕地生产现状和可挖掘潜力提出差别化的耕地利用和保护政策,从宏观上为农业生产的管理指导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运用区域比较分析中常用的生产规模和生产力优势指数的... 为了有针对性地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针对不同区域的耕地生产现状和可挖掘潜力提出差别化的耕地利用和保护政策,从宏观上为农业生产的管理指导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文运用区域比较分析中常用的生产规模和生产力优势指数的计算与分析方法,采用耕地数量与规模、耕地实际产出能力、可实现生产力水平等相关指标,对浙江省各县(市、区)的耕地生产能力和近期可实现增产的潜力水平进行了比较与生产优势的分区研究,提出了对我省耕地进行分区差别化产能提升与优化管理的政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生产能力 耕地利用 化管理 浙江省 生产力水平 优势指数 可持续发展 保护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土地利用生态效率评价 被引量:60
19
作者 游和远 吴次芳 +1 位作者 林宁 沈萍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9-315,I0007,共8页
土地利用变化会对土地生态产生一定影响,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可以从投入产出解释土地利用的生态影响,帮助实现土地利用成本最小化时生态价值的最大化。该文首先选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CCR-I模型,并确定土地利用投入产出指标,对31个省市区... 土地利用变化会对土地生态产生一定影响,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可以从投入产出解释土地利用的生态影响,帮助实现土地利用成本最小化时生态价值的最大化。该文首先选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CCR-I模型,并确定土地利用投入产出指标,对31个省市区进行土地利用生态效率评价计算,获得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值。其次基于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值阐述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空间分布规律。最后依据优化原则优化设计DEA有效下土地利用投入与土地利用产出,并计算得到固定土地面积与GDP下实现DEA有效的调控因子改变值。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生态效率评价是可行的,土地生态效率在空间分布上与地区土地利用特征有一定的关系,土地利用可以通过投入产出优化实现土地利用生态效率DEA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分析 区域规划 生态效率 DEA 空间分布 效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化与建设用地增长动态关系的计量研究 被引量:53
20
作者 吴次芳 陆张维 +2 位作者 杨志荣 郑娟尔 冯科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23,共6页
研究目的:探讨城市化和建设用地不同阶段相互影响的动态机制。研究方法:经济计量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从长期来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扩张处于均衡状态,建设用地面积的扩张是城市化步伐推进的必然结果,但在短期内城市... 研究目的:探讨城市化和建设用地不同阶段相互影响的动态机制。研究方法:经济计量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从长期来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扩张处于均衡状态,建设用地面积的扩张是城市化步伐推进的必然结果,但在短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并不是诱导建设用地面积扩张的直接因素;(2)建设用地的粗放利用不是城市化步伐推进过程中的必然产物,相反在短期内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3)建设用地数量的增加对城市化水平提高的贡献有限;(4)城市化水平的变化在近期对建设用地数量增加的解释力偏低,而在远期基本能对建设用地数量的增加予以解释。研究结论: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就必须充分发挥城市化发展对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促进作用,在近期适当控制建设用地的扩张,远期则需选择用地节约型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资源 城市化 计量分析 协整分析 误差修正模型 方差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