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言与观念的转译与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 被引量:4
1
作者 潘一禾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6-41,共6页
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不仅是信息传递和符号转换,也是跨文化的交流和促进心意互通。针对国内外受众的文化差异,我们不仅要重视中国形象在国际传播中的语言与符号转译,还需重视价值观的对话与观念沟通,才可能真正从容应对新的国际舆论环境... 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不仅是信息传递和符号转换,也是跨文化的交流和促进心意互通。针对国内外受众的文化差异,我们不仅要重视中国形象在国际传播中的语言与符号转译,还需重视价值观的对话与观念沟通,才可能真正从容应对新的国际舆论环境和"媒介"对当代社会的核心作用。目前我国核心价值观的英文译介涉及到中西理解多元与统一、分歧与共识、思与行关系上的诸多差异,这些可能形成理解障碍的观念差异需要我们更好地转译和更多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形象 观念转译 文化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一体化进程中国家主权的新理解 被引量:7
2
作者 余潇枫 贾亚君 《太平洋学报》 2000年第4期17-22,共6页
本文讨论了国家主权的可分离性 ,可让渡性 ,以及中国加入国际化进程时应有的主权立场。
关键词 国际一体化 国家主权 可分离性 可让渡性 政体变革
全文增补中
“21世纪国际格局与中国外交战略”研讨会综述
3
作者 章前明 《东南亚研究》 1999年第6期50-52,共3页
关键词 21世纪 国际格局 中国 外交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资本:民国时期戏剧教育的“场域”——一种戏剧人才培养的艺术性实践
4
作者 胡志毅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2014年第2期75-85,共11页
中国在现代民族国家成立前后,戏剧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也存在着产生和发展或者消亡的问题。民国时期的戏剧先驱者,将戏剧教育看作民族复兴和教育救国的'场域',以获得戏剧人才。他们遇到了艺术专业教育的一些关键问题,如&#... 中国在现代民族国家成立前后,戏剧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一部分,也存在着产生和发展或者消亡的问题。民国时期的戏剧先驱者,将戏剧教育看作民族复兴和教育救国的'场域',以获得戏剧人才。他们遇到了艺术专业教育的一些关键问题,如'通才'与'专才'、'名牌'与'普通'、'权力'与'艺术'的二元对立,这些二元对立构成了戏剧人才培养的艺术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教育 文化资本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现代物流与经济发展国际论坛
5
作者 刘伟文 《国际学术动态》 2002年第5期40-42,共3页
继首届西湖博览会上举办“2000国际物流产业发展讲座”后,2001年又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倡导下,经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并支持,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等单位支持,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浙江... 继首届西湖博览会上举办“2000国际物流产业发展讲座”后,2001年又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倡导下,经浙江省人民政府同意并支持,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等单位支持,浙江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于第2届西湖博览会期间,主办了2001现代物流和经济发展国际论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物流和经济发展国际论坛 人才培养 技术创新 中国 浙江 物流教育 管理经验交流 论坛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的思考 被引量:6
6
作者 王萍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8-10,共3页
政治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随着社会发展,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与这一目标表现出了一系列的冲突。如何实现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官本位到权力制约的观念变革和跨越,由传统的集权型政治文化走向现代的民主型政治文化,... 政治现代化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随着社会发展,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与这一目标表现出了一系列的冲突。如何实现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官本位到权力制约的观念变革和跨越,由传统的集权型政治文化走向现代的民主型政治文化,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追求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 政治文化 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认知的局限与跨文化传播——一个致力于跨文化融洽交流的计划 被引量:4
7
作者 J.Z.埃德蒙森 N.P.埃德蒙森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10,共6页
本文就世界文化课程内容的具体设置 ,及联合大学与传媒以更好实现课程积极目标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文中通过多层次的论证强调指出 :人们始终持有相异或相冲突的宗教、哲学以及意识形态 ,尚没有一种普世真理足以使世间所有人心悦诚服。即... 本文就世界文化课程内容的具体设置 ,及联合大学与传媒以更好实现课程积极目标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文中通过多层次的论证强调指出 :人们始终持有相异或相冲突的宗教、哲学以及意识形态 ,尚没有一种普世真理足以使世间所有人心悦诚服。即便是广泛接受和运用中的科学知识 ,其发展亦受阻于人类本身的局限而不可确定。尽管科学在前沿问题研究上竞争激烈 ,也仍然无法回答和消除所有的问题和差异。因此 ,从全球或泛人类立场观之 ,人类现有的知识与理解能力具有不确定和不完整的特点 ,而这样的特点浸透在所有的具体文化信仰之中。认识到共同局限性的人们———尤其是政界的领导人———亟需摒弃极端的文化分离思想 ,以更宽容理解的心态进行思考和行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民族文化 柏拉图 传播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被引量:6
8
作者 王勤 张丽东 《浙江学刊》 CSSCI 2001年第5期176-179,共4页
全球化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过程 ,也是 2 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背景。认真研究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政治、经济的新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主动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是新世纪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文章从四个方面探讨了... 全球化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过程 ,也是 2 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背景。认真研究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政治、经济的新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主动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是新世纪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文章从四个方面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意识 人类关怀 全球化 思想政治教育 时代主义 爱国主义 民族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主义:公共伦理建设的新走向 被引量:5
9
作者 余潇枫 张东和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31-35,共5页
当代中国正处在以城市化为主导的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社会出现了种种不协调 ,需要相应价值尺度来引导。而以国家理性为价值尺度的“国家主义”在中国正趋向衰微 ,以个人理性为终极价值尺度的“个人主义”在中国无法植根 ,造成了社会公... 当代中国正处在以城市化为主导的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社会出现了种种不协调 ,需要相应价值尺度来引导。而以国家理性为价值尺度的“国家主义”在中国正趋向衰微 ,以个人理性为终极价值尺度的“个人主义”在中国无法植根 ,造成了社会公共伦理的“空场”,从而说明以公共理性为核心 ,以“个人自由加公共利益”为精神实质的“社区主义”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精神价值取向应时而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主义 公共伦理 国家主义 个人主义 中国 社会转型期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国际组织建设思想资源的中国文化传统 被引量:3
10
作者 潘一禾 张丽东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46-50,共5页
在代表中国传统国际社会认识的朝贡体制中 ,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内涵。这种国际体系构想对现存的国际组织的建设仍是重要的思想资源 :如“宣德以外”、文化立国的伦理政治倾向 ,从个人修身到天下至善的个体政治色彩 ,配“义”“道... 在代表中国传统国际社会认识的朝贡体制中 ,有丰富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内涵。这种国际体系构想对现存的国际组织的建设仍是重要的思想资源 :如“宣德以外”、文化立国的伦理政治倾向 ,从个人修身到天下至善的个体政治色彩 ,配“义”“道”的自然国际法和天下归一的大同理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国际体系 国际组织建设思想资源 中国 文化传统
原文传递
启蒙者与爱国者:五四知识分子的认同问题 被引量:7
11
作者 高力克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3-107,共5页
五四知识分子在启蒙思想的框架中处理自我认同和民族认同问题,他们所信奉的公民爱国主义,以民主主义诠释民族主义,以民族的政治认同代替民族的前政治的族裔和文化认同。这种建基于民主公民国家的公民爱国主义,表达了民国初年启蒙知识分... 五四知识分子在启蒙思想的框架中处理自我认同和民族认同问题,他们所信奉的公民爱国主义,以民主主义诠释民族主义,以民族的政治认同代替民族的前政治的族裔和文化认同。这种建基于民主公民国家的公民爱国主义,表达了民国初年启蒙知识分子的一种新型的民族主义理念。同时,五四知识分子都是世界主义的信奉者,他们追求人道主义和世界大同的启蒙理想。五四后,陈独秀等启蒙知识领袖并没有转变为民族主义者,他们即使疏离了个人主义,也没放弃人道主义和世界主义理想。而五四的世界主义也是启蒙知识分子转而接受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知识分子 启蒙 爱国者 民主主义 世界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艺术研究中的范畴性区分:现代主义、前卫艺术、后现代主义 被引量:10
12
作者 沈语冰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7-20,35,共5页
本文对现代主义、前卫艺术、后现代主义这三个术语分别做了范畴性区分表述,并且认为后现代主义不是一个风格概念,不是一个时期概念或一个艺术运动的概念,不是一个媒介概念或艺术样式的概念,也不是西方当代艺术的现实,它只是、并且始终... 本文对现代主义、前卫艺术、后现代主义这三个术语分别做了范畴性区分表述,并且认为后现代主义不是一个风格概念,不是一个时期概念或一个艺术运动的概念,不是一个媒介概念或艺术样式的概念,也不是西方当代艺术的现实,它只是、并且始终只是一种观念形式,一个批评概念或美学概念。目前,国内艺术批评界仍然无视现代主义、前卫艺术与后现代主义的范畴性区分,将中国的“先锋艺术”一股脑儿地称为“现代艺术”并为之辩护,不仅不能做到真正的辩护,反而会因为混淆视听而招来全盘恶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批评 范畴性区分 现代主义 前卫艺术 后现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诗学中的大传统与小传统——以中古诗歌运动中比兴的历史命运为例 被引量:6
13
作者 张节末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28,共12页
中国哲学所赋予诗学的基本蕴涵是天人合一,它构成中国诗学的世界观背景①。在中国诗学中,如果把庄子所倡经由“齐物”向“浑沌”回归的主客一体的经验视为大传统,那么做诗和评诗的手段和目的即比兴和缘情,定位于物感或感兴,并非彻底的... 中国哲学所赋予诗学的基本蕴涵是天人合一,它构成中国诗学的世界观背景①。在中国诗学中,如果把庄子所倡经由“齐物”向“浑沌”回归的主客一体的经验视为大传统,那么做诗和评诗的手段和目的即比兴和缘情,定位于物感或感兴,并非彻底的天人合一,因而都只能算是小传统。我们观察到,在庄玄禅的哲学运动中,对象之存在由“浑沌”转为“无”或“独化”(玄学),以至为“空”(禅),庄子齐物式的主客一体质变为纯粹直观的主客一体。大传统既非一成不变,小传统亦不得不随之而变。结果是小传统的比兴直观经由物感的经验演进为大传统的新形式——纯粹直观。从客观转到主观的过程中,自然固然一直是“观”及“感”的对象,然而由于观法的变迁,比兴被边缘化了,而缘情也就不再是诗歌目的。这就是中古诗歌运动②中比兴的历史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传统 小传统 比兴 直观 中古诗歌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形象”的内涵、功能之辨与中国定位探讨 被引量:19
14
作者 潘一禾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5-80,共6页
如果说中国的国家形象因为难得历史机遇而面临着新的提升空间,那么对国家形象内涵、功能和定位的探讨就更需要不同学科角度的深入思考。虽然一个良好的当代中国形象,可以借助强大的综合国力、依靠成功的国际传播策略来主动塑造和鼎力提... 如果说中国的国家形象因为难得历史机遇而面临着新的提升空间,那么对国家形象内涵、功能和定位的探讨就更需要不同学科角度的深入思考。虽然一个良好的当代中国形象,可以借助强大的综合国力、依靠成功的国际传播策略来主动塑造和鼎力提升,但还需要以公共关怀、普遍参与的方式,鼓励各行各业对中国丰富多彩的符号、形象、意象和信息系列进行价值观上的深入理解和意义把握,并让这种价值层面的开拓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实践层面和国际关系层面的公关工作相互联结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中国形象 国际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全球化下的“现代物流系统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乌杰 刘伟文 余潇枫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2-53,56,共3页
本文以系统思想研究现代物流学 ,促进发展中国特色的现代物流产业。应用系统思想指导 ,提出了现代物流系统学的总体设想。文章确定了现代物流系统学的定义 ,并以系统思想在现代物流学中的运用为主线 ,简明介绍了系统思想在现代物流学中... 本文以系统思想研究现代物流学 ,促进发展中国特色的现代物流产业。应用系统思想指导 ,提出了现代物流系统学的总体设想。文章确定了现代物流系统学的定义 ,并以系统思想在现代物流学中的运用为主线 ,简明介绍了系统思想在现代物流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系统思想在现代物流理论与实践中的发展 ,系统思想在现代物流业决策和系统思想在现代物流软、硬系统中的运用。加快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物流学理论 ,以此指导中国的现代物流业发展 ,并加以推广用于世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现代物流系统学” 系统思想 物流业 物流理学 物流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成长与社会公德的困境 被引量:4
16
作者 潘一禾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2001年第3期58-60,共3页
关键词 社会规则 父母 民族主义情绪 人类 儿童 辩论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自神学的美学——论美学的知识形态之一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岱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0-69,共10页
关键词 神学 美学 知识形态 柏拉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四时期研究系的“第三条道路”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力克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02年第5期9-12,共4页
在五四社会主义大潮的激荡下 ,研究系知识分子在政治思想上转向改良式的社会主义。梁启超、张东荪改宗英国基尔特社会主义 ,张君劢则倾心德国社会民主主义。这种调和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改良主义 ,旨在平衡个人自由和经济平等 ,寻求一... 在五四社会主义大潮的激荡下 ,研究系知识分子在政治思想上转向改良式的社会主义。梁启超、张东荪改宗英国基尔特社会主义 ,张君劢则倾心德国社会民主主义。这种调和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改良主义 ,旨在平衡个人自由和经济平等 ,寻求一条兼容自由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新路。研究系的改良式社会主义 ,表征着现代中国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的发端 ,它日后成为现代中国“第三条道路”的基本思想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 研究系 梁启超 张君劢 张东荪 第三条道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政治中的理想契约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仲 《浙江学刊》 CSSCI 2002年第3期39-45,共7页
美国立宪政治的原则与近代社会契约论有紧密关系。赞成社会契约论模式的自由主义学者往往援引美国宪政的例子来论证现实主义政治的合法性与成功性 ,论证政治不应当诉诸现实之外的其它考虑。但是以R·贝拉为代表的理想主义的政治哲... 美国立宪政治的原则与近代社会契约论有紧密关系。赞成社会契约论模式的自由主义学者往往援引美国宪政的例子来论证现实主义政治的合法性与成功性 ,论证政治不应当诉诸现实之外的其它考虑。但是以R·贝拉为代表的理想主义的政治哲学家却反对简单的社会契约 ,而提出双层的社会契约 ,指出在美国制度层面的社会契约背后 ,还有更重要的宗教—道德的精神契约。不理解这一契约 ,就无法理解现实社会契约的历史运作 ;不复兴这一内在契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契约 美国政治 理想主义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构知识型政府的障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国芳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0-23,共4页
本文从政府执政理念、管理体制、社会基础三个层面,分析了建构知识型政府的困境,并从新制度主义经济学的路径依赖理论视角,分析了产生上述障碍的原因。
关键词 知识型政府 路径依赖 障碍因素 执政理念 社会基础 新制度主义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