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参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核因子-κB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黄富春 范钰 李华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2期103-105,共3页
目的 探讨丹参对大鼠肝星状细胞 (HSC)的作用机制。方法 分离大鼠HSC ,采用不同浓度的丹参处理后 ,分别应用MTT法、凝胶迁移率法、ELISA法和Northernblot检测大鼠HSC的增殖、核转录因子κB(NF κB)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蛋白... 目的 探讨丹参对大鼠肝星状细胞 (HSC)的作用机制。方法 分离大鼠HSC ,采用不同浓度的丹参处理后 ,分别应用MTT法、凝胶迁移率法、ELISA法和Northernblot检测大鼠HSC的增殖、核转录因子κB(NF κB)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 丹参对大鼠HSC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丹参可明显抑制大鼠HSC的NF κB活性 ,并能下调TNF α蛋白和mRNA的表达 ,并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丹参对大鼠HSC增殖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可能与抑制NF κB活性和下调TNF α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肝星状细胞 核因子-KB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城市社区自然人群大肠癌筛查实践 被引量:51
2
作者 蔡善荣 郑树 +1 位作者 周伦 张苏展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177-178,共2页
目的在城市社区自然人群中开展大肠癌筛查,探索开展城市居民恶性肿瘤二级预防措施。方法应用中国癌症基金会推荐的筛查试行方案,以结合免疫法FOB和问卷调查为初筛,肠镜为复筛的方法对杭州一城市社区40岁以上居民开展大肠癌的筛查。结果... 目的在城市社区自然人群中开展大肠癌筛查,探索开展城市居民恶性肿瘤二级预防措施。方法应用中国癌症基金会推荐的筛查试行方案,以结合免疫法FOB和问卷调查为初筛,肠镜为复筛的方法对杭州一城市社区40岁以上居民开展大肠癌的筛查。结果在实际筛查的6 089人,FOB阳性157例,阳性率为2.6%,问卷调查阳性859,阳性率为14.1%。免疫法FOB合并问卷总阳性率为16.7%,大肠癌筛查方案可浓缩高危人群至15%左右。在FOB阳性的157例中,28例进行了进一步的肠镜检查,发现了5例结肠癌,8例结直肠腺瘤和息肉,12例慢性肠道疾病。在检出的5例大肠癌中,1例未手术,Dukes A期和Dukes C期各2例。结论大肠癌筛查方案可明显浓缩高危人群,大大降低筛查的工作量。免疫法FOB能比较有效地从无症状的城市居民中检出早期大肠癌和癌前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诊断 结直肠肿瘤/预防和控制 普查 潜血 免疫法 结肠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对结肠癌SW-480细胞抗失巢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许则丰 范钰 丁佳逸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7-189,共3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结肠癌细胞抗失巢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处理结肠癌SW-480细胞,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结肠癌细胞抗失巢凋亡,采用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检测细胞的生长增殖。结...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结肠癌细胞抗失巢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处理结肠癌SW-480细胞,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结肠癌细胞抗失巢凋亡,采用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检测细胞的生长增殖。结果:姜黄素能有效地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锚着不依赖性增殖,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肠癌细胞经姜黄素处理后,可促进失巢凋亡且与时间和浓度相关。结论:姜黄素可有效地抑制结肠癌细胞锚着不依赖性增殖,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失巢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姜黄素 失巢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郑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333-1336,共4页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008年全球新发病例约120万,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3位,年死f例数约60.8万…。在我国,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不断增高。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结直肠癌 早诊早治 肝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榄香烯乳对结肠癌Lovo细胞端粒酶活性、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黄富春 范钰 郑树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10期712-714,共3页
目的 :探讨榄香烯乳对结肠癌Lovo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不用浓度的榄香烯乳处理结肠癌Lovo细胞后 ,分别应用四唑蓝比色试验、端粒重复扩增 -微孔板杂交法、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及流式细胞仪研究榄香烯乳对结肠癌细胞生长、端粒酶活... 目的 :探讨榄香烯乳对结肠癌Lovo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不用浓度的榄香烯乳处理结肠癌Lovo细胞后 ,分别应用四唑蓝比色试验、端粒重复扩增 -微孔板杂交法、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及流式细胞仪研究榄香烯乳对结肠癌细胞生长、端粒酶活性、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榄香烯乳对结肠癌Lovo细胞增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能够抑制端粒酶活性 ,诱导细胞凋亡 ,且这种作用呈浓度及时间依赖 ;且细胞阻滞于G0 G1 期。结论 :榄香烯乳抑制结肠癌Lovo细胞恶性增殖与抑制端粒酶活性、诱导凋亡及细胞周期阻滞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乳 结肠癌细胞 端粒酶活性 细胞凋亡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HAI-1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曾蕾 曹江 《实用肿瘤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5-358,共4页
关键词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肿瘤发展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结直肠癌人群筛查方案的应用价值初探 被引量:32
7
作者 黄彦钦 蔡善荣 +5 位作者 张苏展 李其龙 马新源 何玉芳 周晓红 郑树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01-604,共4页
目的评价现行结直肠癌筛查方案的肿瘤检出率,探讨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筛查目标为2007-2009年杭州下城区和嘉善县40~74岁户籍人口,共43713名。先进行由问卷调查与大便潜血检测组成的初筛,阳性者进行结肠镜诊断性复筛,发现息肉样病... 目的评价现行结直肠癌筛查方案的肿瘤检出率,探讨方案的应用价值。方法筛查目标为2007-2009年杭州下城区和嘉善县40~74岁户籍人口,共43713名。先进行由问卷调查与大便潜血检测组成的初筛,阳性者进行结肠镜诊断性复筛,发现息肉样病变即取活检或摘除,病理确诊。分析筛查数据,计算初筛阳性人群(高危人群)中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人群的肿瘤检出率。结果初筛认定结直肠癌高危人群6489名,占14.85%。共有完成结肠镜检查4701名,检出结直肠肿瘤569例,检出率为12.10%(95%CI:11.17%-13.04%)。其中结直肠癌52例,检出率1.11%(95%CI:0.81%-1.41%);进展期腺瘤(183例)和非进展期腺瘤(334例)检出率分别为3.89%(95%CI:3.34%~4.45%)和7.10%(95%CI:6.37%-7.84%)。70~74岁男性肿瘤检出率最高,为22.81%(95%CI:16.98%-28.70%);40~44岁女性中检出率最低,为2.49%(95%CI:0.79%~4.20%)。结论我国现行结直肠癌人群筛查方案的应用效果较好,但方案仍需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早期诊断 普查 方案评价
原文传递
大便隐血定量检测仪和胶体金试纸用于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的比较 被引量:14
8
作者 黄彦钦 张梦文 +4 位作者 沈永洲 马浩清 蔡善荣 张苏展 郑树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47-751,共5页
目的比较大便隐血定量检测仪和胶体金试纸用于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的效果。方法于2011年以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浙江省海宁市许巷镇取9000名40—74岁调查对象,分别用大便隐血定量检测仪和胶体金试纸两种方法,按产品说明,对调查对象同一次... 目的比较大便隐血定量检测仪和胶体金试纸用于人群结直肠癌筛查的效果。方法于2011年以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浙江省海宁市许巷镇取9000名40—74岁调查对象,分别用大便隐血定量检测仪和胶体金试纸两种方法,按产品说明,对调查对象同一次大便用不同的采便管采两个样本进行检测。以定量检测仪测得血红蛋白浓度≥100ng/ml,以及胶体金试纸条检测带显色为隐血阳性标准。对筛选出的阳性者行结肠镜检查,对病变患者行病理诊断。比较两种方法检测隐血阳性率及一致性,以及结直肠癌和腺瘤的阳性预测值和人群检出率。结果9000名对象中最终有6475(71.9%)名调查对象按要求同时送检了两份大便样品。定量检测仪和胶体金试纸阳性例数分别为319(4.9%)例和146(2.3%)例,其中双阳性患者45例(Kappa值=0.168,95%CI:0.119—0.217);阳性者中分别有184(57.7%)例和89(61.0%)例完成结肠镜检查。自动定量检测仪对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非进展期腺瘤的阳性预测值与胶体金试纸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自动定量检测仪检出的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例数(26例,人群检出率为0.402%)大于胶体金试纸法检出例数(10例,人群检出率为0.1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31,P〈0.01)。结论大便隐血定量检测仪用于筛检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效果可能优于胶体金试纸,但尚需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多相筛查 结直肠肿瘤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早诊筛查 被引量:6
9
作者 郑树 黄彦钦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05-507,共3页
结直肠癌具有较缓慢的自然病程和较明确的癌前病变,因而适宜于筛查.早诊筛查通过发现结直肠癌的癌前期病变和早期癌,能提高早诊率,从而早治提高结直肠癌生存率,有效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最终使结直肠癌死亡率明显下降.我国72个肿瘤登记地... 结直肠癌具有较缓慢的自然病程和较明确的癌前病变,因而适宜于筛查.早诊筛查通过发现结直肠癌的癌前期病变和早期癌,能提高早诊率,从而早治提高结直肠癌生存率,有效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最终使结直肠癌死亡率明显下降.我国72个肿瘤登记地区2009年结直肠癌平均发病率为29.44/10万,死亡率为14.3/10万,上海市、广州市、沈阳市和浙江嘉善县发病率居前,分别达58.98/10万、47.46/10万、43.65/10万和41.61/10万[1].几乎全国所有肿瘤登记地区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均在上升.以浙江省为例,全省肿瘤登记地区结直肠癌发病率从2000年的23.70/10万上升到2009年的34.75/10万,年增长率达3.76%[2].可见,在我国结直肠癌高发区和发病增长迅速的地区,开展结直肠癌早诊筛查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筛查 癌发病率 2009年 肿瘤登记 癌前期病变 平均发病率 癌前病变
原文传递
X射线反复照射后肺癌D6细胞系对放射和化学治疗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启春 郑树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02-503,共2页
关键词 X射线反复照射 肺癌 D6细胞系 放射治疗 化学治疗 敏感性
原文传递
HER-2靶向硼脂质体的细胞靶向与细胞内分布研究
11
作者 郑树 魏启春 +2 位作者 沈俐 Erika Bohl Kullberg Lars Gedda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2-315,共4页
目的分析新制备的HER2靶向硼脂质体在细胞靶向、滞留及细胞内分布等方面的特性,探讨该脂质体作为靶向给药系统用于硼中子俘获治疗研究的可能性。方法分别从靶向剂Trastuzumab、脂质体和装载的WSA3个方面观察SKBR3细胞对125ITrastuzumabW... 目的分析新制备的HER2靶向硼脂质体在细胞靶向、滞留及细胞内分布等方面的特性,探讨该脂质体作为靶向给药系统用于硼中子俘获治疗研究的可能性。方法分别从靶向剂Trastuzumab、脂质体和装载的WSA3个方面观察SKBR3细胞对125ITrastuzumabWSA3H脂质体的摄取与滞留。Trastuzumab标记了125I用伽玛计数器检测;脂质体标记了3H用液闪计数器检测;WSA用感应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检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WSA在细胞内的分布。结果最初8h细胞对125ITrastuzumab的摄取量快速增加,24h后细胞内125I量反而有所下降。细胞对3H脂质体的摄取随培养时间而增加,直到48h也没有达到平台期。培养4、8及24h,细胞含硼量分别达到55、78及132×10-6。细胞摄取125ITrastuzumabWSA3H脂质体后,在普通培养液中培养24和48h,分别有90%、67%的WSA滞留在细胞内。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显示大部分WSA位于细胞浆。结论细胞摄取量满意,WSA在细胞内滞留时间长,说明125ITrastuzumabWSA3H脂质体是一个很好的运载工具,有希望应用于硼中子俘获治疗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2靶向硼脂质体 细胞靶向 细胞内分布 细胞滞留 肿瘤 放射治疗
原文传递
HER-2靶向硼脂质体的制备与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魏启春 沈俐 +2 位作者 郑树 Erika Bohl Kullberg Lars Gedda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制备具有良好靶向性的硼脂质体,为硼中子俘获治疗的研究与应用建立一个有效的靶向给药途径。方法采用新型的主动载药方法pH梯度法制备硼脂质体,分析不同药脂比例对包封率的影响,优化Trastuzumab连接到DSPEPEGNHS分子微团的时间因素... 目的制备具有良好靶向性的硼脂质体,为硼中子俘获治疗的研究与应用建立一个有效的靶向给药途径。方法采用新型的主动载药方法pH梯度法制备硼脂质体,分析不同药脂比例对包封率的影响,优化Trastuzumab连接到DSPEPEGNHS分子微团的时间因素,采用微团转移法将TrastuzumabPEGDSPE掺入预先制备的硼脂质体,比较不同时间和温度对掺入量的影响,测试脂质体的稳定性、温度对Trastuzumab与受体结合能力的影响以及硼脂质体的受体靶向特异性。结果制备的硼脂质体大小均匀,直径约为100nm,圆形小囊状,药物包封率高。Trastuzumab与DSPEPEGNHS室温下孵育1h可达到足够高的连接率。60℃的水浴中作用4h,90%的TrastuzumabPEGDSPE掺入了脂质体脂膜。脂质体稳定,37℃保存2周仍有95%的抗体与脂质体相连。实验所用温度对Trastuzumab与HER2结合的能力影响不大。制备的硼脂质体与HER2受体的结合能被浓度不断增高的Trastuzumab所置换。结论本法制备的硼脂质体大小均匀,外观圆整,药物包封率高,有良好稳定性。实验过程对抗体特性无明显影响,硼脂质体具备与HER2受体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中子俘获治疗 脂质体 HER-2靶向 靶向特异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