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现实疼痛控制管理平台在肝胆外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莉 周宁宁 +1 位作者 汤桂芳 金艾香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04-1707,共4页
目的: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肝胆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管理平台,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肝胆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观察组术后借助疼痛控制管理平台进行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 目的: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开发肝胆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管理平台,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肝胆外科择期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观察组术后借助疼痛控制管理平台进行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 h、24 h、48 h、60 h、72 h的疼痛数字评分量表得分,以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睡眠时间。结果:观察组疼痛数字评分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首次下床时间分别是(8.38±2.02)h、(11.06±2.41)h,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分别是(9.44±3.97)h、(12.60±2.80)h,睡眠时间分别是(7.87±2.19)h、(6.13±2.13)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拟现实疼痛控制管理平台能有效控制患者疼痛,加速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胆外科 护理 疼痛管理 虚拟现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浸式游戏交互反馈机制下术后疼痛护理管理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7
2
作者 雷宇 王莉 陶敏洁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20期147-150,共4页
目的探讨沉浸式游戏交互反馈机制下术后疼痛护理管理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中的应用。方法随机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于我院肝胆外科的92例肝胆外科胆道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各46例,一组为常规的术后疼痛护理管理(对照组),另... 目的探讨沉浸式游戏交互反馈机制下术后疼痛护理管理在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控制中的应用。方法随机将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于我院肝胆外科的92例肝胆外科胆道手术患者分为两组,各46例,一组为常规的术后疼痛护理管理(对照组),另一组为沉浸式游戏交互反馈机制下术后疼痛护理管理(观察组),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及舒适度并分析差异。结果术后24 h、术后48 h、术后72 h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评分[(4.17±0.72)分、(3.24±0.61)分、(2.62±0.37)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舒适度评分(79.20±3.72)分高于对照组的(64.61±4.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沉浸式游戏交互反馈机制下术后疼痛护理管理可提高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浸式游戏交互反馈机制 术后疼痛护理管理 肝胆外科 疼痛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组学创新技术驱动肝脏外科发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辉港 鲁迪 +3 位作者 卓建勇 魏靖伟 魏绪勇 徐骁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11期1-4,共4页
数字医学影像在肝脏外科实践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当前医学影像手段难以解析肝脏疾病的关键分子生物学事件。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像组学应运而生。整合临床、影像、多组学大数据,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算法,... 数字医学影像在肝脏外科实践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当前医学影像手段难以解析肝脏疾病的关键分子生物学事件。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成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像组学应运而生。整合临床、影像、多组学大数据,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算法,鉴定肉眼难以发现的关键影像特征,助力实现肝脏疾病精细特征的无创捕获和肝癌关键分子特征的深度破译。面向未来,在多学科交叉大背景下,影像组学创新技术将与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贯彻精准外科先进理念,有力支撑和保障精准化、个体化手术,高效驱动肝脏外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外科 影像组学 精准医学 多组学 多学科交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兰素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黄小松 余璐 +1 位作者 刘治坤 黄怡倩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4期444-448,共5页
毛兰素是从中草药鼓槌石斛中提取的低分子量天然化合物,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肿瘤、抗血管生成等作用,细胞毒性较低且生物相容性良好,有望成为新的抗肿瘤药物之一。毛兰素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阻滞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 毛兰素是从中草药鼓槌石斛中提取的低分子量天然化合物,具有抗炎、抗病毒、抗肿瘤、抗血管生成等作用,细胞毒性较低且生物相容性良好,有望成为新的抗肿瘤药物之一。毛兰素可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阻滞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等,其抗肿瘤活性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通路、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通路和活性氧/c-Jun氨基末端激酶通路等多个信号通路密切相关。现已证实毛兰素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妇科恶性肿瘤、肺癌、前列腺癌和鼻咽癌等有抗肿瘤活性作用。本文就毛兰素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阐述毛兰素抗肿瘤活性的分子机制,探究毛兰素对恶性肿瘤的潜在治疗价值,以期为毛兰素及其衍生物在肿瘤诊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兰素 抗肿瘤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肝动脉和门静脉阻断、二步肝切除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和疗效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贾长库 葛珂 +3 位作者 刘凌 朱含章 徐孙兵 沈伟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二步肝切除(先选择性肝动脉和门静脉阻断,再行肝癌切除)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8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并原发性肝癌患者7例,平均年龄44.1岁,术前甲胎蛋白(AFP)都... 目的探讨二步肝切除(先选择性肝动脉和门静脉阻断,再行肝癌切除)治疗肝癌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8年4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并原发性肝癌患者7例,平均年龄44.1岁,术前甲胎蛋白(AFP)都高于正常值,平均肿瘤直径13.0 cm。第1步通过手术或介入的方法行选择性肝动脉和门静脉阻断,不进行肝脏实质的离断。术后1~2周内评估预留肝脏体积(FLR)的增生情况,如FLR的增生达到要求则行肝切除手术。2期分别进行右半肝切除、扩大右半肝切除及扩大左半肝切除。结果第1步手术或栓塞后无肝衰竭及死亡的发生。所有患者的FLR在第1步后有不同程度的增生。术前患者平均FLR占标准肝体积的百分比是32.1%,第1步后8~15 d增加到40.5%,满足第2步肝切除的需要。7例患者分别在第一步完成后8~18 d行第2步肝切除,第2步肝切除后无死亡发生。7例患者中有6例甲胎蛋白术后2个月降到正常范围。随访截止时间2018年11月20日,有4例患者仍然存活,并且其中3例是无瘤生存,最长的1例无瘤生存已达35.9个月。结论选择性肝动脉和门静脉阻断、不离断肝脏实质能够促进剩余肝脏体积的增生,在此基础上行巨大肝癌切除术疗效好,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二步肝切除 肝动脉 门静脉 剩余肝脏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肺组织HMGB1和JAK2/STAT3信号通路调控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陆贝 王京瑞 +2 位作者 殷俊杰 蔡阳 徐孙兵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14期20-24,F0003,共6页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SAP模型大鼠早期炎症介质、晚期炎症因子HMGB1和JAK2/STAT3信号通路表达的调控。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组,n=24)、胰腺炎模型组(SAP组,n=24)和罗格列酮组(ROSI组,n=24)。SAP组在麻醉后两次腹腔内注...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SAP模型大鼠早期炎症介质、晚期炎症因子HMGB1和JAK2/STAT3信号通路表达的调控。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组,n=24)、胰腺炎模型组(SAP组,n=24)和罗格列酮组(ROSI组,n=24)。SAP组在麻醉后两次腹腔内注射左旋精氨酸,ROSI组在SAP建模后30 min静脉注射罗格列酮针6 mg/kg,SO组在麻醉后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3组术后6、12和24 h分别采样(每个时间点n=8),测定血清TNF-α、IL-1β、IL-6等早期炎症因子含量,观察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测定肺髓过氧化物酶和肺干/湿重比,检测肺组织HMGB1、JAK2、STAT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ROSI组大鼠的血清IL-1β、IL-6、TNF-α含量较SAP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AP组比较,ROSI组的肺组织病理损伤减轻,肺MPO表达降低,干/湿重比下降,HMGB1、JAK2、STAT3蛋白表达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能抑制肺组织JAK2、STAT3表达,降低早期、晚期炎症因子表达,减轻SAP导致的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肺损伤 炎症因子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GB1及JAK2/STAT3通路在急性胰腺炎大鼠肾组织中的表达及罗格列酮的调节机制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陆贝 蔡阳 +2 位作者 殷俊杰 王京瑞 徐孙兵 《中国现代医生》 2022年第10期24-27,35,共5页
目的 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JAK2/STAT3在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肾组织表达及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的调节机制。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O)、模型组(SAP)和罗格列酮组(ROSI),每组各24只。SAP组及ROSI组采用L-精氨... 目的 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JAK2/STAT3在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肾组织表达及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的调节机制。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O)、模型组(SAP)和罗格列酮组(ROSI),每组各24只。SAP组及ROSI组采用L-精氨酸法成功制备SAP模型,ROSI组制模后30 min静脉注射罗格列酮6 mg/kg,SO组腹腔及静脉分别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各组注射后再分为6、12、24 h三组(n=8)。观察肾脏病理变化,肾组织JAK2、STAT3、HMGB1蛋白表达,血清TNF-α、IL-1β、IL-6、BUN、Cr浓度作为检测指标。结果与SAP组比较,ROSI组大鼠肾小管细胞病理损害较轻,肾组织内JAK2、STAT3、HMGB1蛋白明显下降(P<0.05),外周血IL-1β、IL-6、TNF-α和BUN、Cr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格列酮能减轻急性胰腺炎大鼠肾小管及间质损伤,同时抑制HMGB1蛋白和JAK2/STAT3的表达,降低外周血促炎细胞因子水平,保护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JANUS激酶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植肿瘤学开创肝移植治疗肝癌新时代 被引量:3
8
作者 韩承祚 卫强 徐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53-256,共4页
近年来,外科学、肿瘤学、免疫学、药学和影像学等深度交叉融合,逐渐形成了新兴学科——移植肿瘤学。随着移植肿瘤学的发展,肝移植在肝胆胰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发挥了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回溯移植肿瘤学的发展并总结其特点,重点阐述移植肿瘤... 近年来,外科学、肿瘤学、免疫学、药学和影像学等深度交叉融合,逐渐形成了新兴学科——移植肿瘤学。随着移植肿瘤学的发展,肝移植在肝胆胰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发挥了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回溯移植肿瘤学的发展并总结其特点,重点阐述移植肿瘤学发展在肝癌精准诊治,尤其是肝癌肝移植受者选择、供肝来源拓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强调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防治及其机制的探索仍是移植肿瘤学研究的重点攻关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移植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胆胰手术后切口疝修补术的难点与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黄永刚 叶静 +2 位作者 金华 刘治坤 徐骁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34-1239,共6页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腹壁肌筋膜层愈合不良产生的腹壁缺损和腹腔脏器经缺损突出的疾病,其发生率为5.0%~20.0%。肝胆胰手术后切口疝的发生率更高。尽管腹壁切口关闭方法、疝修补技术和材料均取得很大进步,但腹壁切口疝的总体发生率、...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腹壁肌筋膜层愈合不良产生的腹壁缺损和腹腔脏器经缺损突出的疾病,其发生率为5.0%~20.0%。肝胆胰手术后切口疝的发生率更高。尽管腹壁切口关闭方法、疝修补技术和材料均取得很大进步,但腹壁切口疝的总体发生率、修补效果和预后改善仍不明显。肝胆胰手术后切口疝较复杂,其修补术难点问题包括有效控制和治疗基础疾病、选择更佳的手术方式、合理采用多种腹壁缺损关闭和重建技术、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等。全世界腹壁切口疝修补术和关腹的相关指南相继发布和更新。笔者总结肝胆胰手术后切口疝修补术的难点与进展,旨在提高肝胆胰手术后切口疝治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疝 疝修补术 腹壁重建 肝胆胰手术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陈健忠 贾长库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439-443,共5页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患者预后不佳。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外科技术和精准理念的发展促进了肝癌的外科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解剖性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腹腔镜肝切除术、机器人辅助腹... 原发性肝癌是常见恶性肿瘤,患者预后不佳。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手段之一。近年外科技术和精准理念的发展促进了肝癌的外科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解剖性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腹腔镜肝切除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切除术和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等。解剖性肝切除术解剖清楚、术中出血少,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手术难度低、手术时间短,能够最大限度保护肝功能。腹腔镜肝切除术相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微创、出血少等优势,但学习曲线长。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肝切除术相较腹腔镜肝切除术住院时间更短,中转开放手术概率更低,但因为机器人手术费用昂贵,目前尚未大规模推广。联合肝脏离断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可使肝脏在短时期内迅速增生,扩大了肝癌手术的范围,为中晚期肝癌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本文就原发性肝癌的手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手术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载体CV072介导的Mfn2过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含章 葛珂 +2 位作者 刘凌 沈伟敏 贾长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2-1117,共6页
目的:构建携带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探讨Mfn2过表达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及其减少肝纤维化相关因子生成的机制。方法:构建含Mfn2的慢病毒过表达载体CV072-pCMV-Mfn2-EGFP,转染肝星状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 目的:构建携带线粒体融合蛋白2(Mfn2)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探讨Mfn2过表达对大鼠肝星状细胞活化的抑制作用及其减少肝纤维化相关因子生成的机制。方法:构建含Mfn2的慢病毒过表达载体CV072-pCMV-Mfn2-EGFP,转染肝星状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中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及转染效率;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细胞中Mfn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cleaved caspase-3、α-SMA、TGF-β1、Smad2和Smad3的水平;ELISA检测Ⅰ、Ⅲ和Ⅳ型胶原蛋白水平。结果:与各对照组相比,慢病毒过表达载体CV072-pCMV-Mfn2-EGFP转染后,细胞促凋亡蛋白表达增多,TGF-β1/Smad通路蛋白TGF-β1、p-Smad和p-Smad3的蛋白水平均降低,纤维化相关蛋白α-SMA、I型胶原蛋白、Ⅲ型胶原蛋白和IV型胶原蛋白的水平降低(P<0.01)。结论:转染慢病毒过表达载体CV072-pCMV-Mfn2-EGFP在体外可有效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并可能通过抑制TGF-β1/Smad通路减少肝纤维化相关因子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融合蛋白2 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 细胞凋亡 TGF-Β1/SMAD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头和钩突切除术中胆管并发症的处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长库 姚承杰 +2 位作者 刘凌 徐孙兵 张登勇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233-235,共3页
目的总结胰头和钩突切除术(PHUR)中胆管并发症的种类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22年8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因胰腺良性疾病行PHUR手术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出现胆管并发症的类型及处理方... 目的总结胰头和钩突切除术(PHUR)中胆管并发症的种类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22年8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因胰腺良性疾病行PHUR手术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出现胆管并发症的类型及处理方法。结果本组所有病例均按计划完成PHUR手术,无改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例,无死亡病例。本组18例患者共7例出现术中胆管并发症,总的胆管并发症发生率为38.9%(7/18)。其中3例因疾病本身因素不能保留胆总管下段而行胆肠吻合;2例胆总管小穿孔,1例给予单纯缝合修补,1例给予缝合修补加胆总管置管引流;1例胆总管横断约4/5周,1例胆总管横断约1/2周,均给予胆总管置管引流和端端吻合。术后胆漏发生率为11.1%(2/18),均为术中出现胆总管损伤的病例。所有病例出院前肝功能恢复正常,无胆管狭窄及胆管炎表现,均痊愈。结论PHUR术中出现胆管并发症并不意味手术的失败,恰当的术中处理能保障手术的完成而不需改行胰十二指肠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良性疾病 胰头和钩突切除术 胆管并发症 胰漏 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移性胰腺纤维肉瘤1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凌 贾忠 +2 位作者 沈伟敏 郑海涛 贾长库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17期1889-1889,共1页
患者男,45岁。因“上腹隐痛3个月,加重1d”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隐痛,偶有腹胀,1d前患者上述症状突然加重,难以忍受。既往患者曾于2003年在外院因“左胸壁纤维肉瘤”行局部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皮肤隆突型纤维肉瘤... 患者男,45岁。因“上腹隐痛3个月,加重1d”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隐痛,偶有腹胀,1d前患者上述症状突然加重,难以忍受。既往患者曾于2003年在外院因“左胸壁纤维肉瘤”行局部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皮肤隆突型纤维肉瘤;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示:CD34阳性,S-100阴性,Actim阴性,SMA阴性,Ki-67 5%。2017年3月因“转移性左肺纤维肉瘤”行左肺全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结合原发病灶形态,考虑皮肤隆突型纤维肉瘤转移;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肿瘤Vim阳性,CD34阳性,Bcl-2阴性,CD117阴性,SMA阳性,β-catenin阳性,Desmin阴性,S-100阴性,Ki-67 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纤维肉瘤 转移性 Β-CATENIN 免疫组化染色 S-100 Ki-67 胰腺 DESM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居家营养管理策略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4
作者 袁潇 吴清清 +4 位作者 李益民 宁丽 葛玉英 章炜 章金娟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11期1664-1668,共5页
目的:分析多学科协作居家营养管理策略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在杭州市某医院肾内科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6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 目的:分析多学科协作居家营养管理策略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在杭州市某医院肾内科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67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饮食管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多学科协作居家营养管理策略,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营养指标。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和营养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营养不良率、血清磷和免疫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体质量改变、胃肠道症状、饮食改变、肌肉消耗评分和改良主观全面营养评估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营养不良炎症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学科协作居家营养管理策略对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钙磷代谢和微炎症状态,降低营养不良的发生率有显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多学科协作 居家营养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肝移植转化治疗的现状和未来 被引量:2
15
作者 魏绪勇 李望遥 徐骁 《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 2022年第6期503-506,共4页
肝细胞肝癌(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且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我国60岁以下成年男性肝癌病死率高居恶性肿瘤首位,整体5年生存率仅约为12%,严重危害国民生命健康[1-2]。自1963年Starzl实施全球首例肝移植手术以来,移植外科学迅速发展,肝移... 肝细胞肝癌(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且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我国60岁以下成年男性肝癌病死率高居恶性肿瘤首位,整体5年生存率仅约为12%,严重危害国民生命健康[1-2]。自1963年Starzl实施全球首例肝移植手术以来,移植外科学迅速发展,肝移植已成为目前治疗各类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3-4]。在我国,肝癌是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适应证 恶性程度 肝移植 终末期肝病 外科学 肝细胞肝癌 恶性肿瘤 转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ulf-1介导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凌 沈伟敏 郭琦琪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16期1753-1756,1760,共5页
目的探讨人硫酸酯酶-1(Hsulf-1)基因介导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构建成功的pcDNA 3.1(+)-Hsulf-1质粒及Hsulf-1 siRNA质粒分别转染肝癌细胞系SMMC7221细胞,应用PI3K/AKT... 目的探讨人硫酸酯酶-1(Hsulf-1)基因介导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构建成功的pcDNA 3.1(+)-Hsulf-1质粒及Hsulf-1 siRNA质粒分别转染肝癌细胞系SMMC7221细胞,应用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处理,分为Hsulf-1过表达组、Hsulf-1 siRNA组、抑制剂组及空白组;采用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Hsulf-1过表达组E-cadherin和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组(均P<0.05);Hsulf-1 siRNA组、抑制剂组E-cadherin和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空白组(均P<0.05)。与空白组比较,Hsulf-1过表达组Hsulf-1、E-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为高,p-AKT均明显为低(均P<0.05);Hsulf-1 siRNA组p-AKT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为高,Hsulf-1、E-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为低(均P<0.05);抑制剂组p-AKT、E-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为低(均P<0.05)。与Hsulf-1 siRNA组比较,抑制剂组p-AKT、E-cadherin和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为低(均P<0.05)。与空白组比较,Hsulf-1过表达组、Hsulf-1 siRNA组SMMC7221细胞迁移数均明显为高,抑制剂组SMMC7221细胞迁移数明显为低(均P<0.05);与Hsulf-1 siRNA组比较,抑制剂组SMMC7221细胞迁移数明显为低(P<0.05)。结论Hsulf-1基因可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刺激E-cadherin,β-catenin的表达,抑制肝癌细胞侵袭转移,是肝癌侵袭转移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通路 人硫酸酯酶-1 肝癌 侵袭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cissor算法的肝内胆管癌新型分子预测模型
17
作者 宋一粟 张惠忠 +3 位作者 疏文志 苏仁义 魏绪勇 徐骁 《腹部外科》 2023年第5期384-392,共9页
目的构建基于Scissor算法的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新型预后预测模型。方法分别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和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基因表达(GEO)数据库下载ICC高通量测序数据集和ICC单细胞数据集(GSE15... 目的构建基于Scissor算法的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新型预后预测模型。方法分别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和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基因表达(GEO)数据库下载ICC高通量测序数据集和ICC单细胞数据集(GSE151530)。运用R语言Scissor包筛选与ICC预后相关的细胞,并计算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通过功能富集分析和基因相互作用检索工具(search tool for the retrieval of interacting genes,STRING)对DEGs进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通过肿瘤免疫功能障碍和排斥(tumor immune dysfunction and exclusion,TIDE)算法推断肿瘤免疫逃逸评分,并计算TIDE评分与DEGs的相关性。最后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得到关键基因并构建ICC新型预后预测模型。结果筛选得到肿瘤微环境中的604个与ICC不良预后相关的细胞并进一步明确了366个DEGs,包括281个上调基因和85个下调基因(P<0.05,|Fold change|>1.5),主要富集于程序性死亡受体1信号通路、白细胞介素10信号通路和肿瘤坏死因子信号通路等。STRING网络分析构建了4个模块化PPI网络,通过计算各模块基因与病人TIDE评分的相关性,共鉴定出18个与免疫治疗密切相关的关键基因(P<0.05),最后使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了3个既与ICC免疫响应相关又与其预后相关的枢纽基因CDK1、FCGR2A和CTSD,并基于此构建了预后预测模型[1年生存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672,2年生存AUC为0.692,3年生存AUC为0.742],同时于外部数据集验证了该模型效果(1、2、3年生存AUC分别为0.584、0.651、0.668)。结论基于CDK1、FCGR2A和CTSD建立的预后预测模型具备良好性能,并可为ICC病人能否获益于免疫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癌 单细胞转录组学 免疫治疗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蛋白质组学的肝癌复发预警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18
作者 陈成 项萧楠 +2 位作者 刘治坤 王建国 徐骁 《精准医学杂志》 2022年第5期383-387,391,共6页
目的基于蛋白质组学研究确立微血管侵犯(MVI)相关的蛋白标志物,建立并验证肝细胞癌(HCC)复发预警模型。方法采用串联质谱标签等蛋白质组学技术,检测并鉴定HCC的MVI相关差异表达蛋白;基于TCGA数据库和临床HCC样本(n=200)分析差异表达蛋白... 目的基于蛋白质组学研究确立微血管侵犯(MVI)相关的蛋白标志物,建立并验证肝细胞癌(HCC)复发预警模型。方法采用串联质谱标签等蛋白质组学技术,检测并鉴定HCC的MVI相关差异表达蛋白;基于TCGA数据库和临床HCC样本(n=200)分析差异表达蛋白与HCC患者预后相关性,并建立基于蛋白标志物的列线图模型;根据列线图计算风险评分,以风险评分中位数为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应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通过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列线图的预测效能。结果U2SURP和ADH4为HCC的MVI相关差异表达蛋白;ADH4高表达或U2SURP低表达患者的无复发生存率(RFS)和总生存率(OS)显著高于ADH4低表达或U2SURP高表达患者(P<0.05);联合U2SURP、ADH4、肿瘤直径以及甲胎蛋白(AFP)构建了复发预警列线图模型;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显示,低风险组的RFS和OS显著高于高风险组(P<0.05);ROC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HCC术后1、3年RFS的AUC分别为0.75(95%CI=0.68~0.81)和0.76(95%CI=0.69~0.83)。结论明确了U2SURP和ADH4为HCC的MVI相关蛋白标志物,基于U2SURP、ADH4、肿瘤直径和AFP构建的复发预警模型可以预测HCC复发情况,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微血管 肿瘤浸润 蛋白质组学 复发 预测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探查术后肝脓肿利用内镜技术引流1例
19
作者 陆军 倪杰 +3 位作者 万亚锋 周立新 朱含章 贾忠 《中国现代医生》 2018年第26期141-143,169,共4页
本文回顾一例胆道手术后形成肝脓肿的患者,该患者为49岁女性,肝左叶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后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高烧、高胆红素血症。影像学检查提示肝右叶肝脓肿、局部胆道闭塞。经过大剂量抗生素治疗以及经皮肝穿刺引流术(PTCD)治疗无效... 本文回顾一例胆道手术后形成肝脓肿的患者,该患者为49岁女性,肝左叶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后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高烧、高胆红素血症。影像学检查提示肝右叶肝脓肿、局部胆道闭塞。经过大剂量抗生素治疗以及经皮肝穿刺引流术(PTCD)治疗无效后给予急诊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脓肿引流,结果疗效显著,患者一周后症状明显好转。提示ERCP和ENBD内镜技术可早期解决由于术后局部闭塞性胆道梗阻引起肝脓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内镜鼻胆管引流术 化脓性肝脓肿 肝内胆管结石 胆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热疗法联合放射治疗增敏机制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陈宏伟 夏锦丹 沈伟敏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15期106-108,112,共4页
肿瘤热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纳米颗粒热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热疗方法,因其具有无创(或微创)、高效性及良好的组织穿透性等优点而备受关注,是当前肿瘤治疗的研究方向之一。热疗法可显著提高放射治疗的效果。本文综述热疗对放射治疗的... 肿瘤热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纳米颗粒热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热疗方法,因其具有无创(或微创)、高效性及良好的组织穿透性等优点而备受关注,是当前肿瘤治疗的研究方向之一。热疗法可显著提高放射治疗的效果。本文综述热疗对放射治疗的增敏机制,阐述基于磁性纳米颗粒的磁热疗法联合放射治疗的研究进展,为磁热疗法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疗法 放射治疗 磁热疗法 磁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