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9篇文章
< 1 2 1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有时代高度、有人文温度、有思想深度——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明法致公”网络思政“微”平台建设探索
1
作者 骆笑 楼梦琳 +1 位作者 王巧灵 毛瑞松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12期4-5,共2页
高校是新时期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始终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被称作“第四媒体”的网络媒体在通讯交往、生活娱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 高校是新时期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始终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被称作“第四媒体”的网络媒体在通讯交往、生活娱乐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这一时代大潮中抓住契机,依托网络媒体大力开展思政教育,成了每一个思政工作者必须回答的问题。文章将从建设思路与理念、设计与实施、工作成效、评价与反馈等方面对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依托微信公众号大力开展思政工作,探索“互联网+”思政模式进行分析、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网络思政 微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以浙江大学为例 被引量:3
2
作者 王书剑 李冬雪 马路瑶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45-51,共7页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目前正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针对浙江大学的专职辅导员和学生展开问卷调查,从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目前正向着专业化方向发展。针对浙江大学的专职辅导员和学生展开问卷调查,从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等9方面着手,从辅导员自身评价方面对浙江大学的辅导员职业能力现状进行评估。应当进一步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促进辅导员的职业分类、培训进程,加快辅导员超专业化方向发展;完善辅导员绩效评定体系,明确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职业能力 实证研究 政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研究——以浙江大学为例
3
作者 钱文杰 《科技创业月刊》 2019年第9期79-83,共5页
当前,国家满意度、社会满意度、学校满意度、学生满意度架构起了广义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评价的四维框架,围绕着“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和服务宗旨,学生主导的学生评价模式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聚合力。以浙江大学为例,具体就研究方案及设... 当前,国家满意度、社会满意度、学校满意度、学生满意度架构起了广义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评价的四维框架,围绕着“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和服务宗旨,学生主导的学生评价模式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聚合力。以浙江大学为例,具体就研究方案及设计,调研及建议专门讨论,以期为建立以学生群体为主体和客体的科学化社会调查研究提供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教育满意度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法学基本问题的范围及其界定
4
作者 葛洪义 符镓麒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7,157,共15页
立法由于其“创新”的基本属性,确定了其内容一定意义上的不可预测,与法律的确定性要求有所冲突。因此,立法长期被排除在法学研究之外。作为法学学科的立法学,需要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高度,探索立法权及其行使的法律化,尝试把立法问... 立法由于其“创新”的基本属性,确定了其内容一定意义上的不可预测,与法律的确定性要求有所冲突。因此,立法长期被排除在法学研究之外。作为法学学科的立法学,需要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高度,探索立法权及其行使的法律化,尝试把立法问题转化为法律问题,从而形成一个立法学独立的研究领域。围绕立法与理性关系这一核心问题,将立法现象背后的普遍性、一般性、规律性问题纳入一个严肃的、理性的学术讨论之中,可以构建起以立法的正当性、合法性、科学性为基础问题,延伸到包括立法法律关系、立法与立法权的性质、立法权的构成、立法权的运行、立法论证与正当化、立法权力与责任等为延展问题的立法学基本问题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学 立法 理性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法如何介入平台治理?——以私行政法学之建构为切入点
5
作者 刘绍宇 《交大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4-77,共14页
近年来,数字平台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公共任务执行之中,并基于技术架构、市场地位和信息等诸多因素具有类似于公权力的强势地位。在这一大背景下,公法介入平台治理的呼声越来越高。公法究竟如何介入平台治理,要结合诸多因素考量,是一项高... 近年来,数字平台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公共任务执行之中,并基于技术架构、市场地位和信息等诸多因素具有类似于公权力的强势地位。在这一大背景下,公法介入平台治理的呼声越来越高。公法究竟如何介入平台治理,要结合诸多因素考量,是一项高度复杂的价值衡量和利益平衡作业,应视具体情况予以类型化处理。针对政府规制、元规制和自我规制这三种数字平台参与公共任务的形式,应分别采取直接适用、间接适用和参照适用这三种不同强度的公法介入模式。直接适用是指公法原则适用于约束数字平台,间接适用是指政府通过组织程序建构间接导入公法原则,参照适用则是指依靠数字平台企业自愿地参照公法原则进行自我约束。一直以来,传统行政法学是以公共行政为范式建构的公共行政法,对于探讨公法如何约束私主体的私行政法学则少有研究。应建构与公行政法学对应的私行政法学,为平台治理提供理论指引。而与此同时,平台治理又能够为建构私行政法反哺素材,两者生动体现了作为部门行政法的数字行政法学与行政法学总论之间彼此参照和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台治理 数字平台 私行政法学 数字行政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司资本金融与运作安全研究——浙江省法学会金融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综述
6
作者 李有星 冯珊 +1 位作者 肖彩霞 徐晨晨 《法治研究》 2009年第1期49-53,共5页
浙江省法学会金融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围绕“公司资本金融与运作安全研究”这一主题.就“金融危机与金融法律挑战”、“金融创新与法治互动关系”、“小额贷款公司相关法律问题”、“保险资金的运行安全问题”、“不良资产剥离的困境... 浙江省法学会金融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围绕“公司资本金融与运作安全研究”这一主题.就“金融危机与金融法律挑战”、“金融创新与法治互动关系”、“小额贷款公司相关法律问题”、“保险资金的运行安全问题”、“不良资产剥离的困境与出路探索”、“证券期货市场监管反思与对策”、“公司资本金融与税务处置”等问题展开专题讨论。大会研讨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司资本 年会综述 安全研究 金融法 法学会 浙江省 运作 不良资产剥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自主数字法学知识体系的研究进路 被引量:3
7
作者 胡铭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9-83,共15页
数字法学是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可能成为率先取得突破的领域。本体论视角下的数字法学,是建立在工具论和领域论等理论之上的范式整合。数字法学的规范研究对象可细分为要素层、平台层和产出层三个层次。应根据研... 数字法学是构建中国自主法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可能成为率先取得突破的领域。本体论视角下的数字法学,是建立在工具论和领域论等理论之上的范式整合。数字法学的规范研究对象可细分为要素层、平台层和产出层三个层次。应根据研究目的与性质,设定符合数据特征的模型与分析方法,以有效挖掘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与价值。数字技术与司法文明在一定程度上正进行着双向塑造。探索构建中国自主数字法学知识体系的进路,存在法律规则和理论支撑供给不足等问题,未来需要重点考虑知识融合层面的平台搭建与人才培养,规则供给层面的制度完善与法律解释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法学 自主知识体系 学科论 对象论 工具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学教育的面相与转向——以两所大学的本科毕业论文为对比观察
8
作者 贾媛媛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0年第9期183-185,共3页
通过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法学院和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365篇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统计分析发现:以工科为主的专业性大学的法学专业教育目标虽当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由于路径依赖思维的使然,重理论轻应用的倾向明显,与知名综合大学在... 通过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法学院和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365篇法学本科毕业论文的统计分析发现:以工科为主的专业性大学的法学专业教育目标虽当定位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由于路径依赖思维的使然,重理论轻应用的倾向明显,与知名综合大学在人才培养方向上没有形成明显差异,缺乏深厚底蕴和品牌效应的特色培养。专业性大学的法学教育当实现三个转向:经由纯粹理性转向实践理性的定位转向;教科书式的"通说"思维向质疑式的"异说"思维转向;由逻辑演绎向经验实证的方法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教育 应用型人才 实践理性 转向 实证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台”与我国县域基层法治秩序的生成——浙江海宁社会治理实践的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葛洪义 何佳舟 《法治社会》 2024年第2期101-111,共11页
基层社会治理“平台”是我国县域范围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法治秩序的重要实践形式。在提升县域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过程中,平台被打造成一个由不同政府机构、不同社会组织与社会成员通过协调、协商、议论等方式博弈以解决与民生密切相关的... 基层社会治理“平台”是我国县域范围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法治秩序的重要实践形式。在提升县域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过程中,平台被打造成一个由不同政府机构、不同社会组织与社会成员通过协调、协商、议论等方式博弈以解决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各种类型问题的工作机制,客观上已经助力生成了法治秩序不可或缺的不同主体之间展开话语交流的公共空间。在浙江海宁,平台被用于促进实现公众与企业合法权利、改造和规范行使公共权力、保障社会稳定与居民安居乐业,以公开促公正公平,有效提升了法律在基层的实施能力。在法治建设正在寻求新的突破之际,有关平台建设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可借鉴的普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会治理平台 县域基层社会治理 法治秩序 社会治理法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汉语法学词汇生成中的语言障碍
10
作者 孙笑侠 《法大法律评论》 2024年第1期1-17,共17页
近代汉语法学词语的生成,不只是法学专业现象,也是复杂的语言现象,更是复杂的政治现象。本文围绕近代法学的词汇创制,就四个语言现象作出分析,试图揭示汉语法学词汇生成、中国法学知识成长中的语言障碍:一是“词穷语尽”,汉语因其以单... 近代汉语法学词语的生成,不只是法学专业现象,也是复杂的语言现象,更是复杂的政治现象。本文围绕近代法学的词汇创制,就四个语言现象作出分析,试图揭示汉语法学词汇生成、中国法学知识成长中的语言障碍:一是“词穷语尽”,汉语因其以单音象形、文学联想为特征,并不注重客观事物、概念体系与词汇体系之间合乎逻辑的同构关系;二是“囫囵吞枣”,国人有重词汇轻概念的语言习惯,望文生义地将词汇混同于概念;三是“随心联想”,注重文学联想的汉语,导致法科词汇逻辑模糊和体系缺失;四是“比附扩缩”,即通过比附而人为有意限缩或转移原有词义,这可能包括但不仅限于文化和政治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 汉语 转译 词汇 概念 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法学教育问题探讨
11
作者 王逸冉 《国际学术动态》 2018年第1期36-40,共5页
2016年11月12~13日,由浙江大学、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主办,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承办,浙江大学外事处提供支持的“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PRU)法学院院长会议”在杭州召开。
关键词 浙江大学 环太平洋 法学教育 联盟 学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循证”赋能教学质量进阶——基于“教在浙大”的实践探索
12
作者 郑春燕 杨舒心 何珊云 《中国大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70,共10页
传统教学质量评价与改进机制存在指标个性化和灵活性不足、证据客观性和有效性不充分、成果应用和改进力度偏弱等问题。基于循证教育理念,借助数字技术赋能,通过全过程、自定义的嵌入式数字化评价指标工具,“解构”真实教学视频,实时反... 传统教学质量评价与改进机制存在指标个性化和灵活性不足、证据客观性和有效性不充分、成果应用和改进力度偏弱等问题。基于循证教育理念,借助数字技术赋能,通过全过程、自定义的嵌入式数字化评价指标工具,“解构”真实教学视频,实时反馈学习体验,可以搭建与教学视频节段、教学评价建议相结合的数字化证据新结构,实现教学诊断的客观性、可定位、精准化,即实现质量提升“小循环”。打通多部门学情、教情数据,开展多元协同、综合治理,推动“学评教”精准督导,结合质量评价数据建设教学视频案例库,将专家经验和优秀范例转化为教师观摩改进的可复用资源,建设“教学质量驾驶舱”,全局把握学情、教情数字特征,指导教师全周期教学发展,反哺学生成长成才,即实现质量进阶“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评价 教学督导 循证教育 数字化 教育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诉变更的必要性及其可能限度
13
作者 李世阳 《交大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54,共16页
审判对象论是检验刑事诉讼模式的试金石。我国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审判对象论既未采用诉因对象说也未严格贯彻公诉事实说,但诉因制度所承担的审判对象划定功能和防御功能不仅有刑事诉讼法上的法条根据,而且在实务中也有被认可的趋势。从... 审判对象论是检验刑事诉讼模式的试金石。我国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审判对象论既未采用诉因对象说也未严格贯彻公诉事实说,但诉因制度所承担的审判对象划定功能和防御功能不仅有刑事诉讼法上的法条根据,而且在实务中也有被认可的趋势。从诉因的基本功能出发限制我国公诉变更范围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属于诉因范围内的必要事项发生变动或者对被告人的防御具有重要意义的事项发生变更时,原则上应变更公诉。然而,公诉的变更受制于公诉事实同一性,在同一性的判断上,应尊重共同的事实基础,并且不得超越被告人的防御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对象 诉因 防御权 公诉变更 公诉事实同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赋能附条件不起诉:机遇、挑战与程序改良
14
作者 胡铭 陈高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0-56,共17页
附条件不起诉是轻微犯罪出罪的重要方式,数字技术在辅助量刑预测、羁束检察裁量、个性化监督矫治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有助于全面激活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但数字时代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也面临技术和伦理层面的双重困境,突围之路在于明晰数... 附条件不起诉是轻微犯罪出罪的重要方式,数字技术在辅助量刑预测、羁束检察裁量、个性化监督矫治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有助于全面激活附条件不起诉的适用。但数字时代下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也面临技术和伦理层面的双重困境,突围之路在于明晰数字化评估与不起诉裁量间既联袂互动又适度分离的关系,在运用数字技术前主动开示数据并提供救济管道,寻求数字化监督考察平台的多部门联通共建。数字时代下附条件不起诉的程序改良宜从运用数字技术辅助识别适用条件出发,依靠数字技术呈现“可视化”的公共利益并严格限制裁量权,同时加强个性化考察模块开发的规范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条件不起诉 数字时代 数字技术 检察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贿罪的保护法益与责任归属研究
15
作者 李世阳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03-116,共14页
《刑法修正案(十二)》加重了对行贿罪的处罚力度,这是严厉打击贿赂犯罪这一刑事政策在立法上的反映。从罪刑法定原则与罪刑均衡原则出发,应以行贿罪的保护法益与罪质为基础构建解释规则。将行贿罪的保护法益直接等同于受贿罪的保护法益... 《刑法修正案(十二)》加重了对行贿罪的处罚力度,这是严厉打击贿赂犯罪这一刑事政策在立法上的反映。从罪刑法定原则与罪刑均衡原则出发,应以行贿罪的保护法益与罪质为基础构建解释规则。将行贿罪的保护法益直接等同于受贿罪的保护法益,忽视了行贿罪与受贿罪在构造上的差异。行贿行为是行为人对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不公平地分配公共资源的教唆行为。行贿罪与受贿罪在侵犯公共资源平等分配权方面具有共通性。既然承诺、约定是受贿罪实行行为的一部分,那么按此逻辑,行贿罪的实行行为也应包括行求与期约。行贿罪的7种法定从重处罚情形,应当在公共资源分配的机会公平性这一保护法益视角下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贿罪 保护法益 机会公平性 责任归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脉浙江民间融资,引导现代法治金融——“民间融资引导与规范”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26
16
作者 李有星 徐雅婷 +2 位作者 李龙政 陈飞丹 范俊浩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1-154,160,共4页
浙江省法学会金融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暨"民间融资引导与规范"研讨会于2010年11月28日在杭州之江饭店隆重举行。本次会议得到浙江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的支持。会议就民间融资的性质、监管主体、监管措施、信息收集、备案制度设计、
关键词 浙江省人民政府 民间融资 金融工作 研讨会综述 引导 现代法治 2010年 法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宪法解释学与规范宪法学的对话 被引量:28
17
作者 韩大元 林来梵 郑磊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4-143,共10页
方法多元化的现象已次第呈现于我国宪法学界,"宪法解释学"与"规范宪法学"是于此背景中出现的两项方法风格.通过两者的对话,宪法学方法论的智识结构可大致地展现为两个层面:围绕实定宪法秩序以及在此基础上适度地保... 方法多元化的现象已次第呈现于我国宪法学界,"宪法解释学"与"规范宪法学"是于此背景中出现的两项方法风格.通过两者的对话,宪法学方法论的智识结构可大致地展现为两个层面:围绕实定宪法秩序以及在此基础上适度地保持宪法学方法论的开放性。由此,虽然两项方法风格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各自的学术主张,但无论从理论结构还是内涵上,两项方法论诉求之间更多的体现出交叠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解释学 规范宪法学 宪法文本 宪法规范 价值 事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政府信息共享的现状、困境和出路——以行政法学为视角 被引量:46
18
作者 胡建淼 高知鸣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1-130,共10页
政府信息共享是伴随着政府分工细化、公共行政改革和信息技术进步逐渐发展起来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信息共享在科学数据、行政规制和行政给付等领域取得显著进步,对于促进政府科学决策、提高政府监管质量和提升公共服务绩效... 政府信息共享是伴随着政府分工细化、公共行政改革和信息技术进步逐渐发展起来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信息共享在科学数据、行政规制和行政给付等领域取得显著进步,对于促进政府科学决策、提高政府监管质量和提升公共服务绩效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实践中,由于陈旧的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我国政府信息共享也暴露出共享主体积极性不高、共享的有效性不足、共享的可操作性不强等一系列问题,使信息共享的发展陷入困境。当前,面对《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对政府信息共享提出的新要求,只有结合法治政府的建设,对政府的行政职能、组织体制和运转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才能为我国的政府信息共享开辟出一条脱困发展的有效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信息 共享 行政法 行政组织 行政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发”地区的先行法治化——以浙江省法治发展实践为例 被引量:45
19
作者 孙笑侠 钟瑞庆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0-84,共5页
"先发"地区的先行法治化是指中国东部地区在其经济与社会"先发"的基础上,在国家法制统一的原则下,率先推进区域法治化。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纠纷解决机制的要求也就越高,这是东部地区法治先行最为基本的动力。先行... "先发"地区的先行法治化是指中国东部地区在其经济与社会"先发"的基础上,在国家法制统一的原则下,率先推进区域法治化。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纠纷解决机制的要求也就越高,这是东部地区法治先行最为基本的动力。先行法治化虽然发生在局部地区,但具有全局意义,其实质性的推进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区域法律生态学"是针对中国法治转型的特殊性而在理论上提出的一个初步的线索和指引,期待能以此为方向,进而形成更为丰富、具体的指导理论。浙江省的发展实践已经证明,"先发"地区先行法治化具有一定的基础,在现行体制下完全可行,其完全可能成为中国向法治转型的基本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先发”地区 先行法治化 “区域法律生态学” 浙江省 法治转型 法治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判例研究六人谈:判例研究及其对中国法学理论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周伟 李友根 +5 位作者 朱芒 章剑生 解亘 朱晓喆 陈越峰 湛中乐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2-153,共12页
陈越峰:各位学友,在刚刚非常精彩的沙龙主题报告之后,我们接下来进入真正的沙龙时间。有这个机会和六位一直致力于判例研究,有深厚耕耘,并且有丰硕的研究成果的教授对谈,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同时这个机会也很难得。
关键词 判例研究 法学理论 中国 主题报告 研究成果 沙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