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剂量奥沙拉嗪对缓解期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季霞 王波 +4 位作者 陆其明 杨志宏 阮水良 吴君 毕军 《海峡药学》 2010年第7期162-163,共2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奥沙拉嗪对缓解期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6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治疗组选用大剂量奥沙拉嗪1日4.0g,分两次口服;对照组用常规剂量奥沙拉嗪1日2.0g,分两次口服。结果维持治疗1年中,复发为治疗组轻度1... 目的探讨大剂量奥沙拉嗪对缓解期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 6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治疗组选用大剂量奥沙拉嗪1日4.0g,分两次口服;对照组用常规剂量奥沙拉嗪1日2.0g,分两次口服。结果维持治疗1年中,复发为治疗组轻度1例,中度2例,对照组轻度5例,中度8例,复发率比较P<0.05;两组治疗前超敏C反应蛋白均值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年后治疗组低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奥沙拉嗪1日4.0g治疗对缓解期慢性复发性溃疡性结肠炎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 奥沙拉嗪 缓解期 慢性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君 《中国医刊》 CAS 2011年第4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进行治疗的94例胃食管反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枸橼... 目的探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进行治疗的94例胃食管反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进行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VAS评分、QOL评分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血清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橼酸莫沙必利片 胃食管反流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新联合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复发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季霞 王波 《海峡药学》 2010年第6期125-126,共2页
目的观察康复新联合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复发的疗效。方法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康复新液10mL tid+潘托拉唑钠肠溶胶囊40mg bid+阿莫西林1000mg bid+乳酸左氧氟沙星片200mg bid;B组给予潘托拉唑钠肠溶胶囊40mg bid+阿莫西林1000... 目的观察康复新联合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杆菌复发的疗效。方法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给予康复新液10mL tid+潘托拉唑钠肠溶胶囊40mg bid+阿莫西林1000mg bid+乳酸左氧氟沙星片200mg bid;B组给予潘托拉唑钠肠溶胶囊40mg bid+阿莫西林1000mg bid+乳酸左氧氟沙星片200mg bid。两组均治疗14天。结果 A组和B组H.pylori根除率分别为97.9%和8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62,P=0.007);两组不良反应相似,主要为腹痛、口干、口苦、恶心、食欲减退,患者均能耐受,停药后不良反应自行缓解。结论康复新联合三联疗法对H.pylori复发的治疗有效,且不良反应耐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新 幽门螺杆菌 根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源胜肝胆胰疾病
4
作者 顾金森 潘学仙 《世界今日医学杂志》 2000年第4期403-406,共4页
与世间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一样,药物既可用干防病治病,达到减轻症状、挽救生命、提高生产力、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又可能成为致病因子,引起人体功能异常或组织结构损害。此类由干药物在用干诊断或治疗疾病时又成为致病因子,引起... 与世间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一样,药物既可用干防病治病,达到减轻症状、挽救生命、提高生产力、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又可能成为致病因子,引起人体功能异常或组织结构损害。此类由干药物在用干诊断或治疗疾病时又成为致病因子,引起人体消化器官功能异常或组织结构损害并具有相应临床经过的疾病,谓之药源性消化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胰疾病 诊断 药源 治疗 致病因子 肝胆 药物 人体功能 一般 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在优质护理病房降低陪护率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沈新凤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2年第3期254-255,共2页
目的:探索品管圈在优质护理病房降低住院患者陪护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讨论分析陪护率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结果:住院病人平均陪护率从65.6%降低到38.8%(P<0.01)。结论:品管圈方法的应用降低了陪护率,提高了科... 目的:探索品管圈在优质护理病房降低住院患者陪护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讨论分析陪护率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结果:住院病人平均陪护率从65.6%降低到38.8%(P<0.01)。结论:品管圈方法的应用降低了陪护率,提高了科室人员的团队精神,增强了护理人员参与护理管理的意识和工作满足感,发挥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优质护理 陪护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