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神经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8
1
作者 王艳萍 王利民 +1 位作者 杨希真 董伯素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9期80-81,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神经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8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HAMD和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神经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8例PSD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疗程均为12周。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HAMD和NIHS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BI评分和FMA评分均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康复护理组下降或上升幅度较常规护理组更明显(P<0.05)。同时两组患者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4个领域的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且康复护理组改善的幅度较常规护理组更明显(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情绪,并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抑郁症 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死46例 被引量:6
2
作者 金轶 何海玲 王海英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期177-179,共3页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结果。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处理,治疗组给予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注射用灭菌粉末100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 目的观察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结果。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处理,治疗组给予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注射用灭菌粉末100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qd;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16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qd。疗程均为2周。结果用药2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65%)明显优于对照组(86.96%)(P<0.05);两组治疗后疗效评分均显著增加,但治疗组疗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TCD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治疗组更显著,各动脉血流速度加快,血流性质恢复正常,原颞窗信号小时者血流信号可探及;对照组椎动脉、基底动脉改善不明显。结论红花黄色素对急性脑梗死出现的脑血流速度减慢、血流性质改变甚至闭塞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黄色素 脑梗死 急性 彩色多普勒超声 经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白春峰 吕静 陈恩信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23期7-8,11,共3页
目的评价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健康人群各50例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饮酒、吸烟、经常运动、挑食、睡眠质量、Hp感染、焦虑抑郁情况共10项因素,并建立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得出功能性消... 目的评价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健康人群各50例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饮酒、吸烟、经常运动、挑食、睡眠质量、Hp感染、焦虑抑郁情况共10项因素,并建立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得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饮酒、吸烟、经常运动、挑食、睡眠质量、Hp感染、焦虑抑郁情况10项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后,5项因素最终进入模型,按照相关程度排序依次为Hp感染、睡眠质量、年龄、焦虑抑郁、经常运动。结论 Hp感染、睡眠质量不好、年龄≥40岁、伴有焦虑抑郁、缺乏运动这5项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拉法辛联合乙哌立松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周蓉靖 蔡美琴 +2 位作者 徐雄鹰 张仙飞 苏小君 《海峡药学》 2010年第6期107-109,共3页
目的观察文拉法辛联合乙哌立松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的疗效。方法紧张性头痛患者7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单用乙哌立松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文拉法辛,疗程2周,观察头痛程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疼痛缓解度、... 目的观察文拉法辛联合乙哌立松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的疗效。方法紧张性头痛患者7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单用乙哌立松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文拉法辛,疗程2周,观察头痛程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疼痛缓解度、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有效率为7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文拉法辛联合乙哌立松治疗慢性紧张性头痛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拉法辛 乙哌立松 紧张性头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8
5
作者 蔡美琴 程盈盈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3期4382-4383,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70例脑梗死患者的Hcy,并与60例同龄体检者比较。结果:脑梗死组Hcy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脑梗死组异常发生率为64.3%,对照组为11.7%,差...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70例脑梗死患者的Hcy,并与60例同龄体检者比较。结果:脑梗死组Hcy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脑梗死组异常发生率为64.3%,对照组为11.7%,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卒中68例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文华 杨江明 《江西医药》 CAS 2007年第5期425-426,共2页
目的探讨青年卒中的病因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6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2例,有效38例。结果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关键词 青年卒中 危险因素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王利民 《中医药学报》 CAS 2011年第3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探讨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指导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时机。方法:回顾分析3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周围性面瘫临床特点,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观察组20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探讨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指导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时机。方法:回顾分析3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周围性面瘫临床特点,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观察组20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加用自拟汤药面瘫舒,比较两组不同治疗周期面瘫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面瘫简易评分、面神经功能指数评分的差异,分析观察组病程、面神经损伤部位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两组治疗7d、14d、21d、28d后的治疗效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9.5%。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有效快速缓解症状,及早治疗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性面瘫 中西医结合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的疗效 被引量:1
8
作者 蔡美琴 白春峰 王文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3期4121-4122,共2页
目的:观察赛乐特(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72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加用赛乐特)和对照组36例(常规治疗)。8周后观察抑郁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其疗效。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在HAMD评分... 目的:观察赛乐特(帕罗西汀)治疗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72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加用赛乐特)和对照组36例(常规治疗)。8周后观察抑郁评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定其疗效。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在HAMD评分及SSS评分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结论:赛乐特有利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赛乐特 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伐他汀对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郏淑珍 《江西医药》 CAS 2008年第5期434-436,共3页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imer)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住院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普伐他汀10mgqd,连用...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imer)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住院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普伐他汀10mgqd,连用6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血浆hs-CRP和D-二聚体的变化,并通过彩超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血浆hs-CRP和D-二聚体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治疗组斑块大小﹑厚度和中层内膜厚度(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斑块大小﹑厚度和IMT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普伐他汀对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抗炎和抗血栓作用,可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减少颈动脉斑块大小和厚度,可阻断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伐他汀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超敏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蔡美琴 徐雄鹰 《现代实用医学》 2009年第5期454-454,478,共2页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60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相同的抗高血压、降颅压、脑细胞活化剂等治疗,治疗组在...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血液流变学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60例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相同的抗高血压、降颅压、脑细胞活化剂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75mg,每天1次,连用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二聚体、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并进行临床疗效的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及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下降(<0.05),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改善(<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下降或改善更明显(<0.05),同时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结论氯吡格雷具有激活纤溶系统,抑制血栓的生成,改善血液流变学,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脑梗死部位缺血缺氧和缺损神经功能,疗效显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脑梗塞 药物疗法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初步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蔡景芬 《江西医药》 CAS 2008年第6期628-630,共3页
脑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占脑卒中发病率的60~90%.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如何做好脑梗死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是摆在护士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探讨循证护理在脑... 脑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占脑卒中发病率的60~90%.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如何做好脑梗死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是摆在护士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探讨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从2006年12月开始,我们将168例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急性脑梗死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多发性硬化疗效观察
12
作者 周蓉靖 徐雄鹰 《浙江医学》 CAS 2009年第7期969-970,共2页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主要由T细胞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CNS)自身免疫性疾病,以CNS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可能与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等有关。MS播散多发,病程中常有缓解与复发,目前尚无治愈的疗法,急性期仍以皮质类固醇...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主要由T细胞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CNS)自身免疫性疾病,以CNS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可能与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等有关。MS播散多发,病程中常有缓解与复发,目前尚无治愈的疗法,急性期仍以皮质类固醇为首选,近年发现他汀类在治疗该病能起辅助作用。笔者观察了本院阿托伐他汀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MS的疗效,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治疗 多发性硬化 阿托伐他汀 疗效观察 自身免疫功能紊乱 自身免疫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 T细胞介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川芎颗粒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13
作者 王艳萍 蔡玲芳 林敏红 《海峡药学》 2011年第5期150-151,共2页
目的观察大川芎颗粒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方法收集120例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及病房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治疗组采用大川芎颗粒治疗,1次4g,1天3次,口服,疗程14d;对照组采用阿斯匹林... 目的观察大川芎颗粒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方法收集120例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及病房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治疗组采用大川芎颗粒治疗,1次4g,1天3次,口服,疗程14d;对照组采用阿斯匹林肠溶片口服,1次100mg,1日1次,口服,疗程14d,2周后随访观察其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川芎颗粒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疗效与阿斯匹林肠溶片相同,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川芎颗粒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疗效 阿斯匹林肠溶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奥联和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49例
14
作者 白春峰 徐雄鹰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9期1019-1019,共1页
目的观察丹奥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49例患者作为丹奥与巴曲酶联合治疗组,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巴曲酶单独治疗组,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本病的基本治愈率加显效率明显高于单独巴曲酶的治疗组(P... 目的观察丹奥联合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49例患者作为丹奥与巴曲酶联合治疗组,4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巴曲酶单独治疗组,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本病的基本治愈率加显效率明显高于单独巴曲酶的治疗组(P<0.05)。结论丹奥与巴曲酶联合用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降纤酶疗法 丹奥/治疗应用 巴曲酶/治疗应用 急性脑梗死患者 治疗组 巴曲酶 丹奥 神经功能缺损 临床疗效 联合用 生活质量 显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人脑梗死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临床分析
15
作者 翁元焦 林莉 许永猛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25-26,共2页
目的分析中老年人代谢综合征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及对治疗的影响。方法以144例脑梗死的中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138名性别、年龄匹配的无脑血管疾病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代谢综合征情况及相关指标对脑梗死发生及治疗转归的影响... 目的分析中老年人代谢综合征与脑梗死发生的关系及对治疗的影响。方法以144例脑梗死的中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138名性别、年龄匹配的无脑血管疾病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代谢综合征情况及相关指标对脑梗死发生及治疗转归的影响。结果脑梗死组患者代谢综合征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影响脑梗死发生的临床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表明,高血压、糖尿病/高三酰甘油血症和吸烟等因素与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代谢综合征及相关因子与急性脑梗死的回归型分析结果表明,代谢综合征、高血糖为影响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脑梗死合并代谢综合征者治疗效果较差。结论代谢综合征与中老年患者的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并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代谢综合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林莉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639-641,共3页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 急性脑梗死患者 血小板聚集率 氯吡格雷 血小板活化标志物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 溶酶体膜糖蛋白 缺血性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42例 被引量:6
17
作者 金鸿杰 金婉玲 《中国药业》 CAS 2012年第21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调整饮食、静脉补液、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及对症治疗。对照组单用蒙脱... 目的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调整饮食、静脉补液、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及对症治疗。对照组单用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均连用5 d。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发热、大便外观、呕吐、腹痛及大便常规等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5 d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57,P<0.05)。治疗期间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疗效肯定,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及体征,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状病毒性肠炎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 蒙脱石散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鲁司特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预防喘息复发的作用
18
作者 金鸿杰 金婉玲 《海峡药学》 2012年第11期184-185,共2页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预防喘息复发的作用。方法选择7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抗病毒、对症、支持及布地奈得雾化吸入等常规综合治疗,病情严重的加用激素静滴治疗,有细... 目的探讨孟鲁司特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预防喘息复发的作用。方法选择7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抗病毒、对症、支持及布地奈得雾化吸入等常规综合治疗,病情严重的加用激素静滴治疗,有细菌感染者加用抗生素。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孟鲁司特片2mg,睡前口服。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随访观察半年内喘息反复发作率。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82,P<0.01)。对治疗有效者(观察组33例,对照组24例)随访观察半年,观察组和对照组喘息反复发作分别为4例和11例,观察组的喘息反复发作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14,P<0.01)。两组治疗期间无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孟鲁司特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能预防喘息的发生和反复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孟鲁司特 疗效 喘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证护理探讨留置导尿患者集尿袋的最佳更换时间 被引量:13
19
作者 蔡景芬 《临床医学》 CAS 2008年第7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患者更换集尿袋的最佳间隔时间。方法运用循证护理,查找国内外相关文献,寻找留置导尿患者更换集尿袋的最佳间隔时间,并应用于100例住院并留置导尿患者的护理实践中。结果在临床实践中,92例患者没有发生逆行感染,8例患...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患者更换集尿袋的最佳间隔时间。方法运用循证护理,查找国内外相关文献,寻找留置导尿患者更换集尿袋的最佳间隔时间,并应用于100例住院并留置导尿患者的护理实践中。结果在临床实践中,92例患者没有发生逆行感染,8例患者发生轻度尿路感染,无一例发生严重感染。患者的满意度明显增高,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明显降低,泌尿系统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将循证护理运用到对留置导尿患者的研究和实践中,为留置导尿患者更换集尿袋的最佳间隔时间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了护理学科的专业化和科学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护理 留置导尿 集尿袋 更换时间
原文传递
阿托伐他汀对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文华 陈剑英 《临床医学》 CAS 2008年第7期5-6,共2页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将88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4例)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将88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TIA患者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4例)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治疗。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较对照组颈动脉中层厚度(CA-IMT)、斑块检出率和斑块数目均下降。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有稳定斑块作用,但未显示对TIA复发或进展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