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breast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BDLBCL)的临床特点、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6年12月49例PBDLBCL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染色结果。结果 49例...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breast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BDLBCL)的临床特点、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6年12月49例PBDLBCL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染色结果。结果 49例患者女性47例,男性2例,年龄24~79岁,中位年龄48岁;镜下见肿瘤细胞中等大小或偏大,弥漫一致浸润分布于乳腺小叶间、导管周围、间质及脂肪组织内,部分呈单行条索状排列。免疫表型:37例为非生发中心型,12例为生发中心型;Ki-67增殖指数均大于40%。Ann Arbor分期:ⅠEA期16例,ⅡEA期28例,ⅣE期5例;IPI评分:30例0~1分,10例2分,9例3分。随访5~146个月,3年患者总生存期为51.2%,5年为3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LDH水平、IPI评分、BCL-2蛋白表达、BCL-6蛋白表达的患者3、5年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IPI危险分级增加是PBDLBCL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PBDLBCL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活检及免疫表型,免疫表型以非生发中心为主,治疗以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案为宜。预后需多因素综合评价,IPI危险分级增加是PBDLBCL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肾脏集合管癌(collecting duct carcinoma of kidney,CDC)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8例肾脏集合管癌病理学、免疫组化进行观察,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肿瘤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平均年龄50.8岁),临床常见腰...目的探讨肾脏集合管癌(collecting duct carcinoma of kidney,CDC)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8例肾脏集合管癌病理学、免疫组化进行观察,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肿瘤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平均年龄50.8岁),临床常见腰痛、血尿。光镜下见瘤细胞呈靴钉状、不规则腺管状、乳头状结构,肿瘤有明显的间质反应。免疫组化:瘤细胞通常表达高分子量角蛋白、vimentin。随访2例死亡。结论肾脏集合管癌有独特的临床及形态学特征,其预后跟肿瘤的形态密切相关,诊断主要靠形态学及免疫组化。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rimary breast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PBDLBCL)的临床特点、免疫表型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6年12月49例PBDLBCL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组化En Vision法染色结果。结果 49例患者女性47例,男性2例,年龄24~79岁,中位年龄48岁;镜下见肿瘤细胞中等大小或偏大,弥漫一致浸润分布于乳腺小叶间、导管周围、间质及脂肪组织内,部分呈单行条索状排列。免疫表型:37例为非生发中心型,12例为生发中心型;Ki-67增殖指数均大于40%。Ann Arbor分期:ⅠEA期16例,ⅡEA期28例,ⅣE期5例;IPI评分:30例0~1分,10例2分,9例3分。随访5~146个月,3年患者总生存期为51.2%,5年为3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LDH水平、IPI评分、BCL-2蛋白表达、BCL-6蛋白表达的患者3、5年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IPI危险分级增加是PBDLBCL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PBDLBCL诊断主要依靠病理活检及免疫表型,免疫表型以非生发中心为主,治疗以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案为宜。预后需多因素综合评价,IPI危险分级增加是PBDLBCL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
文摘目的探讨肾脏集合管癌(collecting duct carcinoma of kidney,CDC)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8例肾脏集合管癌病理学、免疫组化进行观察,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肿瘤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平均年龄50.8岁),临床常见腰痛、血尿。光镜下见瘤细胞呈靴钉状、不规则腺管状、乳头状结构,肿瘤有明显的间质反应。免疫组化:瘤细胞通常表达高分子量角蛋白、vimentin。随访2例死亡。结论肾脏集合管癌有独特的临床及形态学特征,其预后跟肿瘤的形态密切相关,诊断主要靠形态学及免疫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