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重超声造影在肾囊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何青新 雷志锴 +2 位作者 王伟 张培培 郑建芬 《浙江医学》 CAS 2023年第23期2552-2556,共5页
目的 探讨双重超声造影技术在鉴别肾囊性肿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常规超声或者CT检出肾囊肿并需要行肾囊肿硬化治疗的患者51例(包括碘过敏2例,较严重的肾功能不全8例)。在治疗... 目的 探讨双重超声造影技术在鉴别肾囊性肿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常规超声或者CT检出肾囊肿并需要行肾囊肿硬化治疗的患者51例(包括碘过敏2例,较严重的肾功能不全8例)。在治疗前行静脉超声造影排除囊性肾癌,确定为肾囊肿后,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至囊肿中心部位,抽出15 mL囊液,然后用5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与5 mL 5%葡萄糖振荡液(创新方法)或1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0.5 m L SonoVue对比剂混合液(传统方法)快速注入囊肿内行囊内造影,确定为单纯性肾囊肿后行硬化治疗。治疗后随访患者各项指标情况。结果 51例患者中静脉超声造影诊断为囊性肾癌2例,并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49例患者进一步行囊内超声检查,诊断为肾盂源性囊肿5例,行囊肿抽液治疗,其余44例患者均成功进行囊肿硬化治疗。采用创新方法进行囊内超声造影24例,用传统方法进行囊内超声造影25例,创新方法比传统方法在囊肿硬化治疗时针尖显示更清晰,针尖显影清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恢复良好。结论 双重超声造影技术对肾囊性肿物的诊断效果好,适用人群广,且囊内超声造影创新方法在肾囊肿硬化治疗过程中针尖的显影更为清晰,诊疗操作流程更为顺畅,提升了治疗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对比剂 肾囊肿 硬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阴道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在不孕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姜卫香 《中国性科学》 2019年第6期45-47,共3页
目的分析经阴道3D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应用于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在浙江省中医院诊治的75例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原发性不孕症45例,继发性不孕症30例。所有患者均行经阴道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重... 目的分析经阴道3D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应用于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在浙江省中医院诊治的75例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原发性不孕症45例,继发性不孕症30例。所有患者均行经阴道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重建3D图像并综合评估子宫腔结构和输卵管的通畅性。结果 75例患者共检查145条输卵管(5例患者因宫外孕切除一侧输卵管)。44例(58.7%)患者诊断为双侧输卵管通畅,19例(25.3%)患者诊断为输卵管通而不畅,12例(16.0%)患者诊断为输卵管阻塞。其中,2例患者合并子宫肌瘤,2例患者合并卵巢内膜异位囊肿,1例患者合并子宫腺肌症。结论经阴道3D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显示子宫结构和输卵管走行全面直观,是一种安全可行的不孕症影像学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 不孕症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调控p53/SLC7A11轴诱导结肠癌细胞铁死亡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嘉韩 陆新刚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6期502-505,511,共5页
目的 探讨雷公藤甲素调控p53/SLC7A11轴诱导结肠癌细胞铁死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培养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dU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与克隆能力;铁死亡相关检测试剂盒测定Fe2+离子、谷胱甘肽(GSH)... 目的 探讨雷公藤甲素调控p53/SLC7A11轴诱导结肠癌细胞铁死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培养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EdU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与克隆能力;铁死亡相关检测试剂盒测定Fe2+离子、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自由基(ROS)水平;JC-1荧光探针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检测p53、SLC7A1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CCK-8实验显示,雷公藤甲素呈浓度梯度依赖性抑制结肠癌细胞活力,其IC50为47.82 nmol/L;EdU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证实,雷公藤甲素可显著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与克隆能力(P<0.05);在雷公藤甲素干预后,铁死亡相关指标检测发现,HCT116细胞Fe2+离子[(4.71±0.45)μmol/L比(1.01±0.13)μmol/L,P<0.05]、MDA[(2.77±0.31)μmol/L比(1.25±0.24)μmol/L,P<0.05]及ROS[(21446.67±1116.95)比(5232.00±491.54),P<0.05]水平显著升高,GSH含量[(1.97±0.71)nmol/L比(8.64±0.94)nmol/L,P<0.05]降低;并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HCT116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5)。进一步通过Western blot实验发现,HCT116细胞p53蛋白表达增加,SLC7A11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 雷公藤甲素可通过调控p53/SLC7A11轴诱导结肠癌细胞铁死亡,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与克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甲素 p53/SLC7A11轴 结肠癌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穴位埋线减重的有效层次与得气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婷 万意佳 +6 位作者 孙丹红 陶涛 许莉华 房訾晴 蒋孝鸣 蒋晓春 姜卫香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28-632,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层次穴位埋线对减重效应的影响。方法:70例超重或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浅层埋线组(35例,脱落5例)和深层埋线组(35例,脱落4例),分别进行超声引导下浅层和深层埋线,穴取中脘、下脘、水分、中极等,每2周治疗1次,共治疗...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层次穴位埋线对减重效应的影响。方法:70例超重或肥胖患者,随机分为浅层埋线组(35例,脱落5例)和深层埋线组(35例,脱落4例),分别进行超声引导下浅层和深层埋线,穴取中脘、下脘、水分、中极等,每2周治疗1次,共治疗3次。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每一次治疗后超声探查穴位下血管数目、血管性质,并进行针感和针感强度评分,观察埋线后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深层埋线组体质量、BMI、腰围下降幅度大于浅层埋线组(P<0.05),深层埋线组胀满感评分、针感强度评分高于浅层埋线组(P<0.05)。浅层埋线组有29例、深层埋线组有27例发现至少1处穴位下血管,穴位下血管分布不均匀(P<0.05)。两组均无出血和感染的不良事件。结论:深层穴位埋线较浅层穴位埋线“得气”更强烈,减重效应更佳;超声引导下穴位埋线可以精准定位埋线层次,降低埋线不良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穴位埋线 减重 得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