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启用低分子肝素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效果
1
作者 江楚峰 王大芬 +3 位作者 祝晨 陈玮 王灵聪 林宗斌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19期34-37,共4页
目的:观察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采用低分子肝素(LMWH)对静脉血栓栓塞(VTE)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4年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资料,根据接受LMWH治疗时间不同分为早期组及晚期组,各40例。早期组... 目的:观察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采用低分子肝素(LMWH)对静脉血栓栓塞(VTE)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4年2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资料,根据接受LMWH治疗时间不同分为早期组及晚期组,各40例。早期组入院<48 h内采用LMWH,晚期组入院≥48 h且<7 d内采用LMWH。比较两组的凝血功能、VTE发生情况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3、7 d时,两组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较用药前降低,且早期组均低于同时点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VTE发生率为5.00%,低于晚期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晚期组的12.50%,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LMWH能有效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并显著降低VTE发生率,对提升其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颅脑损伤 低分子肝素 静脉血栓栓塞 凝血功能
原文传递
Kümmell 病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赵立来 童培建 +2 位作者 肖鲁伟 戎露江 娄云龙 《中国骨伤》 CAS 2016年第5期460-463,共4页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Kümmell病的影像学特征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Kümmell病患者16例,男4例,女12例;年龄67~83岁,平均73.4岁;腰背部疼痛病史2个月~3年,平均4.7个月。回顾性分析所有...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Kümmell病的影像学特征对其诊断价值。方法 :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Kümmell病患者16例,男4例,女12例;年龄67~83岁,平均73.4岁;腰背部疼痛病史2个月~3年,平均4.7个月。回顾性分析所有病椎X线片,CT横断位、矢状位和冠状位重建与MRI矢状位T1WI、T2WI及STIR影像学资料。结果:正侧位X线片病椎可见线形透亮线样"椎体裂缝征",CT可见椎体内伴有气体和(或)液体的空壳样改变,MRI提示椎体出现边界完整的液体信号区域。结论:骨质疏松性Kümmell病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结合临床发病特点,为早期明确诊断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ümmell病 影像学 骨质疏松症 椎体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累及中距关节面的载距突骨折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陶冶 瞿杭波 +3 位作者 张贻春 雷文涛 何帮剑 童培建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1048-1052,共5页
目的:探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单纯载距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8月至2017年6月,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累及中距关节面的载距突骨折患者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26~58岁.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1年CT冠状面上跟骨宽度及中距、后距... 目的:探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跟骨单纯载距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8月至2017年6月,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累及中距关节面的载距突骨折患者13例,男10例,女3例,年龄26~58岁.测量并比较术前、术后1年CT冠状面上跟骨宽度及中距、后距关节间隙距离以评估距下关节面平整度,术后1年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估.结果:13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9~70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6周.术后未出现距下关节炎、腱鞘炎等并发症.跟骨宽度由术前的46.2~52.7 mm降至术后的35.2~39.2 mm,中距关节间隙由术前的4.5 ~4.8 mm降至术后的1.9~2.2 mm,后距关节间隙由术前的2.4~2.8 mm降至术后的1.9~2.3 rnm.术后1年AOFAS评分为77~94,其中优1例,良12例.结论:采用2枚空心钉交叉内固定治疗累及中距关节面的载距突骨折疗效满意,载距突骨折块可以得到良好复位,中距关节面恢复平整,足部功能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选择性椎管减压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萧枫 杨益宇 +2 位作者 李崇清 张长松 童培建 《临床骨科杂志》 2008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的观察选择性椎管减压内固定对合并有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经椎弓根钉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62例,对其中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49例从后路做选择性椎管减压。结果伤椎前、后缘高度分别从术前平均47&#... 目的观察选择性椎管减压内固定对合并有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经椎弓根钉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62例,对其中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49例从后路做选择性椎管减压。结果伤椎前、后缘高度分别从术前平均47·5%和76·2%恢复到正常的95·1%和98·5%,Cobbs角由术前23·34°恢复到术后的4·88°。CT示椎管截面积术前为45·2%,术后为88·7%。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获得改善。结论后路选择性椎管减压技术对爆裂骨折的复位和椎管减压的作用是确切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脊柱骨折 椎弓根 椎管减压 骨折固定术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柚皮苷诱导成骨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张乐其 柳毅 +3 位作者 徐高丽 徐涛涛 郭婧 霍光 《口腔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277-280,共4页
柚皮苷(NG)作为中药骨碎补有效成分被广泛用于临床上治疗大面积骨缺损及骨质疏松。借助微波、超声等先进技术使柚皮苷有效成分的提取高效简便易行。研究者对柚皮苷的成骨机制进行了大量的体内体外试验研究,体外实验中发现NG可促进骨髓... 柚皮苷(NG)作为中药骨碎补有效成分被广泛用于临床上治疗大面积骨缺损及骨质疏松。借助微波、超声等先进技术使柚皮苷有效成分的提取高效简便易行。研究者对柚皮苷的成骨机制进行了大量的体内体外试验研究,体外实验中发现NG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多种细胞因子及蛋白的表达,如碱性磷酸酶、骨保护素和骨桥蛋白等。在体内实验中NG可使造模动物的骨密度增高,促进肢体活血化瘀进一步促进骨折愈合,且其效果呈剂量相关性。并可协同其他因子通过MAPK通路、骨形态发生蛋白-2等通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增殖。此外,NG可与一些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无机支架材料结合,形成复合材料或生物膜,其作为新型骨修复材料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苷 成骨诱导 机制研究 通路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ghtRope袢钢板治疗陈旧性下尺桡关节脱位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夏臣杰 陈垍航 +3 位作者 曹力 杜文喜 毕擎 夏冰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6期688-688,共1页
患者,男,34岁,2年前有右腕外伤病史。2年来,患者自觉右腕尺侧压痛,前臂旋转、屈伸活动时加重。查体:右腕关节尺侧轻度背移,压痛明显,尺偏挤压试验阳性,腕关节旋转屈伸活动均减少,远端肢体活动感觉可。 X线片显示:右尺向背侧移位,右下... 患者,男,34岁,2年前有右腕外伤病史。2年来,患者自觉右腕尺侧压痛,前臂旋转、屈伸活动时加重。查体:右腕关节尺侧轻度背移,压痛明显,尺偏挤压试验阳性,腕关节旋转屈伸活动均减少,远端肢体活动感觉可。 X线片显示:右尺向背侧移位,右下尺桡骨间隙增宽,见图1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ghtRope袢钢板 下尺桡关节脱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术中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娟 邹建玲 +2 位作者 肖鲁伟 沈进稳 刘迅 《临床医学》 CAS 2008年第4期56-57,共2页
目的观察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联合骨内注入利多卡因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术中的镇痛疗效。方法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术行(PVP)治疗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为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利多卡因+氟比洛芬酯组(LF组),术中在套管针放入... 目的观察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联合骨内注入利多卡因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术中的镇痛疗效。方法选择经皮椎体成形术行(PVP)治疗的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为氟比洛芬酯组(F组)和利多卡因+氟比洛芬酯组(LF组),术中在套管针放入和骨水泥放入时,用口述分组评分法(VRS)评分评估两组病人的疼痛程度,同时记录骨水泥放入前1 min,放入后1、2、5 min的心率和血压的变化,术后评估病人对止痛效果的满意度。结果套管针插入时,LF组镇痛效果优于F组病人,而骨水泥放入时,两者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骨水泥放入前后的心率和血压变化无明显差异,LF组病人的满意度优于F组(P<0.05)。结论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联合骨内注入利多卡因的方法可减轻经皮椎体成形术病人术中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利多卡因 氟比洛芬酯 镇痛
原文传递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8
作者 汪海东 童培建 +2 位作者 马镇川 季卫锋 厉驹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9年第2期66-68,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行PLDD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5.7±6.7)个月,无一例发生血管、脊髓、终...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行PLDD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5.7±6.7)个月,无一例发生血管、脊髓、终板损伤等并发症。按Nagashima标准,优20例,良21例,可5例,优良率为89.13%。结论PLDD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安全、微创,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底动脉供血不足 激光 减压术 外科
原文传递
腰椎滑移合并相邻节段症状性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
9
作者 郑杰 楼肃亮 +1 位作者 杨永宏 张冬生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0年第5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腰椎滑移合并相邻节段症状性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方法,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方法对60例腰椎滑移合并相邻节段症状性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采用后路椎体复位、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并进行术前、术后... 目的探讨腰椎滑移合并相邻节段症状性椎间盘突出的手术治疗方法,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方法对60例腰椎滑移合并相邻节段症状性椎间盘突出的患者采用后路椎体复位、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并进行术前、术后疗效评定和比较。结果术后3d内患肢或健肢酸痛、麻木者55例,术后3个月仍有患肢或健肢酸痛、麻木者9例,术后1年半仍稍有患肢酸痛者2例,其余患者术后随访2年以上均无明显下肢酸痛,但其中7例患者诉偶有腰背部酸痛。所有患者均于术后1年半左右获得椎间骨性融合,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术后1年Oswestry评分(26.07±9.36)分,与术前的(55.34±11.05)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体复位、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滑移合并相邻节段症状性椎间盘突出的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前移 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切除术 内固定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