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贝拉唑、兰索拉唑与奥美拉唑3种用药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郑健军 《海峡药学》 2011年第8期191-193,共3页
目的评价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3种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的疗效、不良反应和成本-效果。方法选择消化性溃疡患者128例,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给予雷贝拉唑+阿莫西灵+甲硝唑(A组)、兰索拉唑+阿莫西灵+甲硝唑(B组)和奥... 目的评价雷贝拉唑、兰索拉唑和奥美拉唑3种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的疗效、不良反应和成本-效果。方法选择消化性溃疡患者128例,随机分为A、B、C 3组,分别给予雷贝拉唑+阿莫西灵+甲硝唑(A组)、兰索拉唑+阿莫西灵+甲硝唑(B组)和奥美拉唑+阿莫西灵+甲硝唑(C组)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 A组总有效率93.3%,B组90.7%,C组87.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7%、6.9%和7.5%。3组的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组的治疗方案成本和成本-效果比分别为386.96元和4.15,B组分别为726.88和8.01,C组分别为409.36和4.68。A组的成本和成本-效果比明显低于B组和C组。结论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分析,雷贝拉唑应列为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贝拉唑 兰索拉唑 奥美拉唑 消化性溃疡 疗效 成本-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成本-效果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友多 《海峡药学》 2012年第2期247-248,共2页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成本-效果分析。方法选择下呼吸道感染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莫西沙星组32例,予以莫西沙星片0.4g.d-1,单次口服;左氧氟沙星组30例,予以左氧氟沙星片0.4g.d-1,分2次口...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及成本-效果分析。方法选择下呼吸道感染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莫西沙星组32例,予以莫西沙星片0.4g.d-1,单次口服;左氧氟沙星组30例,予以左氧氟沙星片0.4g.d-1,分2次口服。环丙沙星组28例,予以环丙沙星片1.0g.d-1,分2次口服。3组疗程均为7d。结果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0.63%、86.67%和82.14%,细菌清除率分别为84.38%、76.67%和75.0%。3组患者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莫西沙星组的治疗方案成本和成本-效果比分别为202.09元和2.33,左氧氟沙星组分别为15.12元和0.17,环丙沙星组分别为3.64和0.04。环丙沙星组的成本和成本-效果比明显低于莫西沙星组和左氧氟沙星组(P<0.01)。结论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分析,环丙沙星组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方案较莫西沙星组和左氧氟沙星组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西沙星 左氧氟沙星 环丙沙星 下呼吸道感染 疗效 成本-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4份病历中常见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嘱分析
3
作者 杨菊芝 洪冰 +1 位作者 叶爱菊 林菊萍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4期545-548,共4页
目的提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水平。方法抽查浙江省三门县人民医院2012年12月—2013年11月使用了抗菌药物的出院病历452份,进行药物医嘱审核,将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嘱进行归纳、整理并分析。结果在抽查的病历中,有184份存在不合理使... 目的提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水平。方法抽查浙江省三门县人民医院2012年12月—2013年11月使用了抗菌药物的出院病历452份,进行药物医嘱审核,将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医嘱进行归纳、整理并分析。结果在抽查的病历中,有184份存在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缺适应证用药、缺联合用药指征、相互作用致疗效降低、品种选择错误、经验用药欠妥、序贯疗法不当、应该使用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而未使用、给药时机不当、全身用的抗菌药物局部外用、不良反应可能加重症状、作用机制相同药物之间更换、给药间隔时间按药效学/药动学原理衡量欠妥、换药过频、疗程不足、缺预防用药指证、不符合预防用药原则。结论该院病历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象仍较突出,需加大监督和医嘱检查力度,使抗菌药物的使用更加合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医嘱 合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治疗中、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4
作者 王友多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2年第5期285-286,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对同一种疾病所产生的经济效果。方法: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对5种治疗中、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方案,即来立信组、环丙沙星组、头孢拉定组、头孢噻肟钠组及哌拉西林钠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哌拉... 目的:探讨不同药物治疗方案对同一种疾病所产生的经济效果。方法: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对5种治疗中、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方案,即来立信组、环丙沙星组、头孢拉定组、头孢噻肟钠组及哌拉西林钠组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哌拉西林钠组方案为最佳治疗方案。结论:药物经济学对优化治疗方案,帮助医师、药师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 成本-效果分析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1
5
作者 王友多 陈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6-328,共3页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3例活动期U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1.0 g,口服,每日4次;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 目的:观察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3例活动期U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1.0 g,口服,每日4次;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1.5 g,口服,每日3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6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IL)-4、IL-8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8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IL-4水平显著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活动期UC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美沙拉嗪,且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美沙拉嗪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重组干扰素α-2b栓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亚临床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7
6
作者 林小芹 王友多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7期842-844,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干扰素α-2b栓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亚临床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选择宫颈HPV亚临床感染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阴道内放置,每晚1枚,隔日1次,10 d为1个疗程,连用... 目的探讨重组干扰素α-2b栓治疗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亚临床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方法选择宫颈HPV亚临床感染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2b栓阴道内放置,每晚1枚,隔日1次,10 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对照组患者予以双唑泰栓阴道塞入,每晚1枚,隔日1次,10 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χ2=4.11,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期间分别出现不良反应4例和2例,均为阴道瘙痒,症状较轻微,未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05)。结论重组干扰素α-2b栓治疗宫颈HPV亚临床感染的疗效较肯定,具有不良反应轻,安全性较好,使用方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人乳头瘤病毒 亚临床感染 重组干扰素α-2b栓 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硝酸舍他康唑泡腾胶囊的制备工艺和含量测定
7
作者 金从形 黄微微 +3 位作者 杜有功 陈赛贞 徐珊珊 张英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研究硝酸舍他康唑泡腾胶囊的制备工艺及含量测定。方法确定处方的组成,制备泡腾胶囊,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硝酸舍他康唑的含量。结果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硝酸舍他康唑含量的标准曲线为A=0.0075p+0.0096(r=0.9997),在质量... 目的研究硝酸舍他康唑泡腾胶囊的制备工艺及含量测定。方法确定处方的组成,制备泡腾胶囊,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硝酸舍他康唑的含量。结果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硝酸舍他康唑含量的标准曲线为A=0.0075p+0.0096(r=0.9997),在质量浓度10~90mg·L^-1内吸光度与质量浓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结论该泡腾胶囊的制备方法简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方法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舍他康唑 泡腾胶囊 含量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原文传递
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肾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8
作者 郑健军 余贤广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1106-1107,共2页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对4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予以氯沙坦片50mg,qd,口服,血压下降不理想增加至100mg,qd,连用16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变化,并检测肱动脉内皮...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对40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予以氯沙坦片50mg,qd,口服,血压下降不理想增加至100mg,qd,连用16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压变化,并检测肱动脉内皮舒张功能(FMD)及尿微量白蛋白(U-MALB)、β2-微球蛋白(β2-MG)含量的变化和不良反应。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肱动脉FMD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尿U-MALB和β2-MG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1);经氯沙坦治疗16周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控制正常,肱动脉FMD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尿U-MALB和β2-MG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肾脏功能损害,氯沙坦具有良好降压效果,有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内皮功能和保护肾功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氯沙坦 血管内皮功能 肾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