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刚性基层设计参数确定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美玲 任瑞波 王守军 《石油沥青》 2009年第2期23-25,共3页
在确定半刚性基层设计参数时,通常是根据规范规定的范围来选取,而忽略了不同地区材料差异的影响,造成路面结构设计结果与路面结构的实际状况有较大的差异。利用BISAR程序,分析了半刚性基层设计参数选取的差异对路表弯沉和半刚性基层层... 在确定半刚性基层设计参数时,通常是根据规范规定的范围来选取,而忽略了不同地区材料差异的影响,造成路面结构设计结果与路面结构的实际状况有较大的差异。利用BISAR程序,分析了半刚性基层设计参数选取的差异对路表弯沉和半刚性基层层底最大拉应力的影响,并通过室内试验推荐了济南地区常用半刚性基层材料的设计参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刚性基层 设计参数 抗压模量 劈裂强度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废料粉煤灰砖块作为人工湿地填料的除磷能力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刘超 杨永哲 宛娜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0-33,共4页
试验以建筑废料粉煤灰砖块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察其对磷的吸附能力;并构建以粉煤灰砖块为填料的多级串联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反应器探索对磷的去除效果。填料的吸附等温特性利用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等温模型进行分析,... 试验以建筑废料粉煤灰砖块为研究对象,通过静态吸附试验考察其对磷的吸附能力;并构建以粉煤灰砖块为填料的多级串联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反应器探索对磷的去除效果。填料的吸附等温特性利用Langmuir,Freundlich和Temkin等温模型进行分析,其中Langmuir方程最适合描述吸附过程,计算的饱和吸附量达44.62mg/g。动态湿地反应器的原水采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园生活污水,其中磷酸盐平均为2.43 mg/L,在水力负荷为0.012、0.017及0.023 m3/(m2.d)条件下系统对磷的去除率均可达到99%以上。粉煤灰砖块的吸附沉淀作用是湿地系统除磷的主要途径。结果表明,粉煤灰砖块作为湿地填料对磷具有较强的去除能力,同时又可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数量,是一种以废治废的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粉煤灰砖块 吸附等温式 吸附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WD的沥青路面结构单层模量反算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李美玲 冉晋 +1 位作者 任瑞波 王守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1年第2期365-369,共5页
利用矩阵传递法推算了FWD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层状弹性体系单层模量的反算公式,并编制了计算程序来反算单层的模量,可用于分析和评估路面单层的承载能力.利用计算程序,对某工程项目的基层测得的FWD弯沉数据进行了反算,与材料的室内试... 利用矩阵传递法推算了FWD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层状弹性体系单层模量的反算公式,并编制了计算程序来反算单层的模量,可用于分析和评估路面单层的承载能力.利用计算程序,对某工程项目的基层测得的FWD弯沉数据进行了反算,与材料的室内试验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反算数据与试验数据基本吻合,验证了反算模型的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结构 沥青路面 单层模量反算 传递矩阵法 FW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式透排水带在整地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陈航 杨长岭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08-109,共2页
结合对毛细式透排水带在整地工程中的应用,系统介绍了毛细式透排水带的设计原理、性能特点和施工要点,指出毛细式透排水带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毛细式透排水带 整地工程 透水系数 原理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能高效空气源复叠式热泵系统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红瑞 刘学来 +1 位作者 李永安 王磊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8-112,共5页
针对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在低温环境下机组难以启动、室内供暖效果差且能量损失大等问题,将相变蓄能装置引入到热泵系统中,提出了空气源复叠式热泵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低温环境下系统的工作特性,结果表明,利用双级耦合... 针对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在低温环境下机组难以启动、室内供暖效果差且能量损失大等问题,将相变蓄能装置引入到热泵系统中,提出了空气源复叠式热泵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低温环境下系统的工作特性,结果表明,利用双级耦合热泵技术提高了机组的制热性能,从根本上解决了能量来源不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复叠式热泵 双级耦合热泵 低温环境 相变蓄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人工湿地处理校园生活污水的运行特性 被引量:8
6
作者 刘超 杨永哲 宛娜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33-35,共3页
为提高人工湿地的除磷效果并实现建筑废料的资源化利用,构建了多级串联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该人工湿地采用粉煤灰砌块和碎石作为填料,处理原水为校园生活污水,试验期间其总COD、溶解性COD、SS、磷酸盐、氨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15.2... 为提高人工湿地的除磷效果并实现建筑废料的资源化利用,构建了多级串联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该人工湿地采用粉煤灰砌块和碎石作为填料,处理原水为校园生活污水,试验期间其总COD、溶解性COD、SS、磷酸盐、氨氮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15.2、167.0、68.9、2.43、33.20mg/L。校园污水依次经过Imhoff池和四级串联垂直流湿地系统后水质得到改善,出水总COD、溶解性COD、磷酸盐、氨氮分别为60.3、55.8、0.02、5.33 mg/L,SS未检出。可见,该新型湿地系统不仅具有较强的净化污水能力,而且利用建筑废料作为填料可使除磷率达99%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校园生活污水 建筑废料 除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