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某三甲医院儿童急性骨髓炎致病菌及耐药性分析
1
作者 贾海亭 于嘉智 +1 位作者 刘涛 王世富 《骨科》 CAS 2024年第1期45-48,共4页
目的总结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急性骨髓炎脓液培养及药敏结果,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诊治的115例儿童急性骨髓炎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孩71例,女孩44例,年龄19天~15岁,对脓液培... 目的总结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急性骨髓炎脓液培养及药敏结果,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诊治的115例儿童急性骨髓炎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孩71例,女孩44例,年龄19天~15岁,对脓液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15例患儿中,53例为甲氧西林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usceptibl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33例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2例为肺炎链球菌,1例为肠炎沙门菌,1例为流感嗜血杆菌,25例为阴性。53例MSSA中,51例对氨苄西林耐药,42例对克林霉素耐药,41例对红霉素耐药,仅1例对庆大霉素耐药,所有患儿均对青霉素耐药,均对阿莫西林、头孢西丁、苯唑西林、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33例MRSA中,27例对克林霉素耐药,27例对红霉素耐药,3例对庆大霉素耐药,所有患儿均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西丁、苯唑西林和青霉素耐药,均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结论儿童急性骨髓炎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均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其中MSSA对氨苄西林、克林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脓液 致病菌 耐药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甲氧西林和甲氧西林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致儿童急性骨髓炎的临床特征比较
2
作者 贾海亭 王玉亭 +3 位作者 孙琳 刘涛 于嘉智 王春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2-457,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usceptibl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致儿童急性骨髓炎的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 目的对比分析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和甲氧西林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usceptibl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致儿童急性骨髓炎的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11月至2022年3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脓液培养均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68例急性骨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类分为MRSA组(24例)和MSSA组(44例)。对比分析MRSA组和MSSA组起病初期最高体温、炎症指标、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发病部位、有无关节炎、住院天数、手术次数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性别、发病部位、并发症、年龄、发病时间、起病初期最高体温、白细胞升高程度、中性粒细胞升高程度、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SA组和MSSA组C-反应蛋白升高程度分别为(93.99±61.38)mg/L和(65.90±49.14)mg/L,住院天数分别为(39.75±15.16)天和(29.52±8.45)天,手术次数分别为(3.58±1.61)次和(2.68±0.77)次;MRSA组、MSSA组分别有11例(11/24,45.83%)、9例(9/44,20.45%)伴有临近关节炎;在同时出现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的患儿中(MRSA组18例、MSSA组40例),MRSA组和MSSA组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比值分别为(2.17±0.98)和(1.46±1.07);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MSSA致儿童急性骨髓炎相比,MRSA引起的急性骨髓炎易合并关节炎,需要接受更多次手术治疗,住院时间较长。MRSA致儿童急性骨髓炎在起病初期C-反应蛋白升高程度较高,在同时出现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的患儿中,MRSA致儿童急性骨髓炎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的比值较MSSA致儿童急性骨髓炎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辅助下治疗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的疗效分析
3
作者 文玉伟 齐克飞 +2 位作者 于嘉智 王春华 刘涛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2-157,共6页
目的分析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1年7月山东大学儿童医院骨科创伤外科收治的20例(22膝)习惯性髌骨脱位患儿临床资料,男8例、女12例,年龄5.8~15岁(平均8.5岁)。按照手术方式分为... 目的分析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21年7月山东大学儿童医院骨科创伤外科收治的20例(22膝)习惯性髌骨脱位患儿临床资料,男8例、女12例,年龄5.8~15岁(平均8.5岁)。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关节镜组(9例,10膝)和切开组(11例,12膝)。关节镜组采用关节镜辅助手术治疗,切开组采用传统切开手术。两组术式均为膝关节外侧松解、内侧紧缩及髌韧带半腱转移。比较两组患儿基本临床资料、髌股适合角、外侧髌股角和膝关节Lysholm评分之间差异。结果20例患儿(22膝)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随访24个月(18~36个月),患儿均恢复膝关节正常活动范围,无一例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切开组再脱位1例,关节镜组无一例相关并发症。关节镜组与切开组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组与切开组手术时间[95.5(94.3,97.8)min比99.0(95.0,111.3)min]、出血量[(23.00±5.89)mL比(50.83±8.21)mL]、切口长度[(6.60±0.70)cm比(13.50±2.39)cm]、住院时间[7.0(7.0,9.0)d比9.0(7.0,10.0)d]、膝关节恢复正常活动时间[(65.50±6.43)d比(75.83.00±11.25)d]、完全负重时间[(8.70±0.95)周比(10.58±2.02)周]、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95.00(92.75,95.25)分比90.00(86.25,94.25)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髌股适合角[(-8.2±1.75)°比(-8.5±2.32)°]、外侧髌股角[(6.80±1.87)°比(7.17±1.6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治疗儿童习惯性髌骨脱位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切开方式,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短、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且不会出现术后再脱位,是习惯性髌骨脱位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脱位 关节镜检查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急性骨髓炎伴临近化脓性关节炎临床特征分析
4
作者 贾海亭 刘延安 +3 位作者 卢明珠 于嘉智 刘涛 王世富 《骨科》 CAS 2024年第4期339-343,共5页
目的通过和不伴有化脓性关节炎的儿童急性骨髓炎对比分析,探讨儿童急性骨髓炎伴临近化脓性关节炎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22年5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108例急性骨髓炎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化脓性关... 目的通过和不伴有化脓性关节炎的儿童急性骨髓炎对比分析,探讨儿童急性骨髓炎伴临近化脓性关节炎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22年5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108例急性骨髓炎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化脓性关节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骨髓炎伴临近化脓性关节炎的48例患儿为观察组,其中男孩28例,女孩20例,年龄为19天~12岁。无化脓性关节炎的60例骨髓炎患儿为对照组,其中男孩38例,女孩22例,年龄为1个月9天~15岁。所有患儿治疗均采用抗生素联合骨皮质开窗引流,观察组患儿同时行关节引流。对两组患儿性别、年龄、起病时最高体温、发病时间、细菌培养阳性率、炎症指标、手术次数、住院天数、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细菌培养阳性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病时最高体温分别为(39.21±0.84)℃和(39.01±0.84)℃,白细胞中位数分别为15.95×10^(9)/L和15.79×10^(9)/L,中性粒细胞中位数分别为12.08×10^(9)/L和10.35×10^(9)/L,红细胞沉降率分别为(62.26±25.57)mm/h和(60.49±25.38)mm/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C-反应蛋白分别为(94.29±62.11)mg/L和(64.02±45.25)mg/L,发病时间中位数分别为5天和6天,住院天数中位数分别为32.5天和26.0天,手术次数中位数分别为3次和2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例出现关节僵硬,2例复发,2例出现髋关节病理性脱位,对照组1例出现关节僵硬,1例出现病理性骨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不伴有化脓性关节炎的儿童急性骨髓炎相比,骨髓炎伴临近化脓性关节炎的患儿就诊时间较早,C-反应蛋白升高程度更高,治疗需要更多的手术次数,住院时间较长,治疗上采用抗生素联合骨皮质开窗和关节引流,整体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化脓性关节炎 临床特点 治疗 预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短管状骨及扁平骨骨髓炎的治疗 被引量:1
5
作者 文玉伟 贾海亭 +2 位作者 王春华 刘涛 于嘉智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58-162,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短管状骨及扁平骨骨髓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山东大学儿童医院)骨科创伤外科于2017年9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5例短管状骨及扁平骨骨髓炎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病变位于短管状骨12例、扁平... 目的探讨儿童短管状骨及扁平骨骨髓炎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山东大学儿童医院)骨科创伤外科于2017年9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5例短管状骨及扁平骨骨髓炎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病变位于短管状骨12例、扁平骨3例;男9例,女6例;年龄1个月至9岁,平均年龄42.3个月。15例均采用负压辅助愈合系统(vacuum-assisted closure,VAC)治疗,收集患儿临床症状、体征、体温、炎症指标、影像学检查以及患肢功能等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疗效及预后。结果本组15例中10例临床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功能受限,6例有发热,7例血白细胞计数、血沉、CRP升高。15例经切开清创、VAC负压引流后,炎症指标均降至正常。11例短管状骨和2例扁平骨骨髓炎恢复良好;1例髌骨骨髓炎患儿术后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膝关节功能正常;1例趾骨骨髓炎患儿术后存在足趾短缩。结论儿童短管状骨及扁平骨骨髓炎临床表现以局部症状为主,全身症状较少,炎症指标可无明显升高,诊断主要依靠MRI检查,VAC负压引流治疗有效,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短管状骨 扁平骨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肺炎链球菌骨髓炎和沙门菌骨髓炎临床特点分析
6
作者 贾海亭 王玉亭 +3 位作者 孙琳 刘涛 于嘉智 王春华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9期846-849,共4页
目的探讨肺炎链球菌和沙门菌感染所致儿童骨髓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1年5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3例肺炎链球菌骨髓炎和3例沙门菌骨髓炎患儿临床资料。3例肺炎链球菌骨髓炎患儿中,男2例,女1例;发病年龄分别... 目的探讨肺炎链球菌和沙门菌感染所致儿童骨髓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1年5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3例肺炎链球菌骨髓炎和3例沙门菌骨髓炎患儿临床资料。3例肺炎链球菌骨髓炎患儿中,男2例,女1例;发病年龄分别为9个月28天、13个月、12个月;发病部位分别为桡骨、距骨、胫骨,起病时均有局部红肿并伴有发热。3例沙门菌骨髓炎患儿均为男孩,发病年龄分别为13个月、20个月、19个月,发病部位均为股骨。6例患儿入院时均体温正常。入院后均使用一代头孢抗感染治疗,均采用抗生素联合骨皮质开窗负压辅助闭合(vacuum assisted closure,VAC)引流治疗,后期根据脓液培养和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结果6例患儿术后病理均提示急性骨髓炎,3例肺炎链球菌骨髓炎患儿住院时间分别为41 d、39 d、38 d,3例沙门菌骨髓炎患儿住院时间分别为30 d、45 d、33 d。6例骨髓炎患儿出院时体温、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血沉等均恢复正常,截至末次随访创面均愈合良好,局部未出现红肿,肢体活动良好。结论肺炎链球菌和沙门菌感染所致儿童骨髓炎多见于婴幼儿,临床上较为罕见,治疗采用抗生素联合骨质开窗VAC引流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链球菌 沙门菌 骨髓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例儿童足部骨髓炎临床特征分析
7
作者 贾海亭 王玉亭 +4 位作者 孙琳 刘涛 于嘉智 王春华 王世富 《骨科》 CAS 2023年第6期536-539,546,共5页
目的总结儿童足部骨髓炎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23年1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18例儿童足部骨髓炎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孩13例,女孩5例,年龄为1个月14天~11岁,就诊时发病时长为3天~2个月。发病部位... 目的总结儿童足部骨髓炎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23年1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18例儿童足部骨髓炎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孩13例,女孩5例,年龄为1个月14天~11岁,就诊时发病时长为3天~2个月。发病部位跟骨6例,趾骨4例,跖骨4例,距骨3例,足舟骨1例。18例患儿起病时均表现为患处肿胀压痛,16例伴有患处皮温高,7例起病时无明显诱因,9例发病过程中伴有发热。8例入院前于外院行抗生素治疗,4例入院前于外院行抗生素联合软组织清创引流。入院后2例患儿采用抗生素保守治疗,16例患儿采用抗生素联合骨质开窗引流。结果入院24小时内实验室检查13例白细胞升高,8例中性粒细胞升高,11例C-反应蛋白升高,15例红细胞沉降率升高。所有患儿均行MRI检查提示骨质异常信号。血培养仅有1例患儿阳性,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行手术治疗的16例患儿中脓液培养6例为甲氧西林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为肺炎链球菌,1例同时有甲氧西林敏感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住院总时间为11~49 d,所有患儿均治愈。其中1例发病过程中伴有大隐静脉血栓性静脉炎,1个月后复查血栓消失,血管完全再通;1例残留足部畸形;1例足趾短缩。结论儿童足部骨髓炎比较少见,临床多表现为足部肿胀压痛,多数起病时有明显诱因,治疗上积极采用抗生素,保守治疗效果欠佳时需行清创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儿童 临床特点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与儿童化脓性髋关节炎术后髋部后遗畸形的比较分析
8
作者 丁仰坤 于嘉智 +1 位作者 刘祥飞 刘涛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12期1113-1117,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婴幼儿与儿童化脓性髋关节炎关节切开引流术后髋部后遗畸形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2年9月山东大学儿童医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化脓性髋关节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共有31例31髋,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9 d~10岁,... 目的比较分析婴幼儿与儿童化脓性髋关节炎关节切开引流术后髋部后遗畸形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22年9月山东大学儿童医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化脓性髋关节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共有31例31髋,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9 d~10岁,中位年龄8.5(1.1,65.3)个月;延误治疗2~20 d,中位数为6.0(5.0,10.0)d。所有患儿均采用髋关节切开引流术,术后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后出院,之后定期门诊随访。术后随访通过Bennett临床功能分级评估术后髋关节功能。通过末次随访的髋关节正位X线片测量髋臼指数,判断是否有残余髋臼发育不良,Reimer’s外移指数判断是否半脱位,根据Salter标准确定有无股骨头坏死。结果31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2.0(8.0,12.2)个月。患儿均获影像检查,末次随访影像学评估,发现残余髋臼发育不良15例,半脱位13例,股骨头坏死26例。29例进行Bennett临床功能评分,优3例,良14例,可10例,差2例;术后随访婴幼儿的影像学及临床功能满意率均差于儿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婴幼儿组发生残余髋臼发育不良及半脱位的概率显著大于儿童组,而股骨头坏死的发生率两者大致相当。结论化脓性髋关节炎术后有较高的髋部后遗畸形发生率,婴幼儿与儿童相比更易继发髋臼发育不良、半脱位、股骨头坏死等后遗畸形,髋关节功能也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儿童 化脓性髋关节炎 后遗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月龄以下和18月龄以上累及骨骺的急性干骺端骨髓炎患儿临床特征分析
9
作者 贾海亭 孙李华 +3 位作者 刘涛 孙琳 于嘉智 王世富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63-767,共5页
目的骨骺和干骺端血管通道通常在15~18月龄消失。本研究以15、18月龄为界,对比分析15月龄以下和18月龄以上累及骨骺的急性干骺端骨髓炎患儿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7月至2022年10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45... 目的骨骺和干骺端血管通道通常在15~18月龄消失。本研究以15、18月龄为界,对比分析15月龄以下和18月龄以上累及骨骺的急性干骺端骨髓炎患儿临床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7月至2022年10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45例累及骨骺的急性干骺端骨髓炎患儿临床资料,12例15月龄以下患儿设为观察组,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19 d至1岁2个月;33例18月龄以上患儿设为对照组,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1岁7个月至12岁。对比分析两组性别、发病时长、脓液培养阳性率、起病时最高体温、入院24 h内炎症指标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有无关节炎。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性别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时最高体温分别为(38.78±0.69)℃和(39.29±0.85)℃,血白细胞中位数分别为13.59×10^(9)/L和12.98×10^(9)/L,中性粒细胞中位数分别为4.54×10^(9)/L和8.57×10^(9)/L,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中位数分别为36.45 mg/L和69.10 mg/L,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分别为(59.75±20.63)mm/h和(70.97±24.34)mm/h,发病时长分别为(7.50±3.66)d和(6.94±3.18)d,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30.0 d和32.0 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液培养阳性率分别为66.7%(8/12)和69.7%(2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5例合并关节炎,对照组22例合并关节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有2例出现髋关节脱位;对照组1例出现髋关节僵硬,1例出现膝关节挛缩。结论15月龄以下和18月龄以上累及骨骺的急性干骺端骨髓炎患儿临床特征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骨骺 体征和症状 病理学 临床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骨髓炎指南共识相关问题探讨与体会
10
作者 贾海亭 王玉亭 +1 位作者 刘涛 于嘉智 《中国研究型医院》 2025年第1期23-25,共3页
骨髓炎是小儿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目前国内外已制定了有关的专家共识与指南,但针对骨髓炎的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脓液病原培养以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仍需更多研究的进一步探索。基于此,笔者就专家共识与指南中的相关问题结合自身... 骨髓炎是小儿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目前国内外已制定了有关的专家共识与指南,但针对骨髓炎的实验室检查、影像检查、脓液病原培养以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仍需更多研究的进一步探索。基于此,笔者就专家共识与指南中的相关问题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作一探讨,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儿童 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例婴幼儿急性骨髓炎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贾海亭 王玉亭 +4 位作者 孙琳 于嘉智 刘涛 王春华 王世富 《骨科》 CAS 2023年第4期353-357,共5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急性骨髓炎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22年5月诊治的51例急性骨髓炎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为19天~2岁11月,回顾性分析婴幼儿骨髓炎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治疗及预后等。将同期收治的3岁以上... 目的探讨婴幼儿急性骨髓炎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22年5月诊治的51例急性骨髓炎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0例,女21例,年龄为19天~2岁11月,回顾性分析婴幼儿骨髓炎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治疗及预后等。将同期收治的3岁以上急性骨髓炎患儿的临床资料与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儿起病时均伴有发热,发病时均表现为患处不同程度的疼痛肿胀、肢体活动受限(新生儿可表现为假瘫),发病部位以股骨、胫骨多见。细菌培养阳性者41例,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见。入院24小时内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者39例(76.5%),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者32例(62.7%),C-反应蛋白(CRP)升高者44例(86.3%),红细胞沉降率(ESR)升高者49例(96.1%)。51例患儿均采用抗生素联合骨质开窗引流治疗,总住院天数为16~61 d。随访截至2022年11月,出现并发症者3例,其中髋关节病理性脱位2例,关节挛缩1例。3岁以上急性骨髓炎患儿与3岁以下急性骨髓炎患儿的性别、细菌培养阳性率、发病时最高体温、中性粒细胞升高程度、CRP升高程度、ESR升高程度、发病时长、住院天数、合并关节炎和并发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升高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骨髓炎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易漏诊或误诊,若患儿出现肢体异常,应警惕急性骨髓炎的可能,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做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减少相关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婴幼儿 细菌检测 临床特点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例骨骺骨髓炎临床分析
12
作者 贾海亭 王玉亭 +3 位作者 孙琳 刘涛 于嘉智 王春华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7期656-659,共4页
目的总结骨骺骨髓炎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1年7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影像学检查、手术、术后脓液培养和病理确诊的21例骨骺骨髓炎患儿资料,其中男孩14例,女孩7例,发病年龄0.7~12岁;发病部位:股骨远端10... 目的总结骨骺骨髓炎临床特点及诊治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1年7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影像学检查、手术、术后脓液培养和病理确诊的21例骨骺骨髓炎患儿资料,其中男孩14例,女孩7例,发病年龄0.7~12岁;发病部位:股骨远端10例,股骨近端1例,胫骨远端7例,胫骨近端2例,肱骨近端1例。21例患儿均采用抗生素联合手术清创引流治疗。结果21例骨骺骨髓炎患儿起病时均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肢体活动受限,并伴有发热。入院后均使用1代头孢抗感染治疗,后期根据脓液培养和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最终21例患儿均好转出院,随访截至2022年7月,仅1例患儿股骨头扁平不规整。结论骨骺骨髓炎临床上较为罕见,好发于股骨远端,治疗采用抗生素联合手术清创引流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骨骺 临床 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累及骨骺的儿童急性干骺端骨髓炎临床特征分析
13
作者 贾海亭 孙李华 +3 位作者 刘涛 孙琳 于嘉智 王春华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38-643,共6页
目的与单纯累及干骺端的急性骨髓炎对比,探讨同时累及干骺端和骨骺的儿童急性骨髓炎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22年10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89例四肢长骨急性骨髓炎患儿的病例资料,根据MRI检查结果,将同时累及干骺端和... 目的与单纯累及干骺端的急性骨髓炎对比,探讨同时累及干骺端和骨骺的儿童急性骨髓炎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22年10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89例四肢长骨急性骨髓炎患儿的病例资料,根据MRI检查结果,将同时累及干骺端和骨骺的45例患儿作为观察组,仅累及干骺端的44例患儿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发病时长、脓液培养阳性率、起病时最高体温、入院24 h内炎症指标、住院天数、有无关节炎及并发症等指标。并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判断各指标诊断干骺端骨髓炎是否累及骨骺的效能。结果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范围在19 d至12岁。对照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范围在24 d至15岁。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脓液培养阳性率、体温升高程度、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住院天数、并发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发病时长中位数分别为7 d和4 d,血沉分别为(67.98±23.72)mm/h和(56.89±26.26)mm/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39);观察组合并关节炎27例,对照组1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对于判断干骺端骨髓炎是否累及骨骺,发病时长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3.3%、54.6%和0.6727;血沉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66.7%、63.6%和0.64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发病时长>4.5 d(OR=4.770,95%CI:1.656~13.738)和血沉>61 mm/h(OR=3.811,95%CI:1.444~10.058)、合并关节炎(OR=4.507,95%CI:1.583~12.829)是干骺端骨髓炎累及骨骺的高危因素。结论累及干骺端和骨骺的骨髓炎发病时间相对较长,血沉升高程度更高,易伴有关节炎;发病时长、血沉、是否合并关节炎对于判断干骺端骨髓炎是否累及骨骺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骨骺 儿童
原文传递
闭合复位与桡侧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10
14
作者 文玉伟 王强 +2 位作者 宋宝健 冯伟 朱丹江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24-830,共7页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与桡侧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北京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198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其中192例采用闭合复位、桡侧交叉克...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与桡侧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北京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198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其中192例采用闭合复位、桡侧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排除术前神经损伤3例,最终获得临床资料完整者180例。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评价其治疗效果,对于可能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性别、年龄、左右侧、受伤机制、受伤至手术的时间、手术时间、拔出克氏针时间、体质量指数(BMI),采用均值比较或者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再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明确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180例患儿手术时间25~162 min,平均68.2 min;住院时间2~7 d,平均3.6 d;随访时间18~48个月,平均30.6个月。Flynn功能标准评价优153例、良24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为98.3%(177/180);外观恢复标准评价优152例、良23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97.2%(175/180)。术后出现肘内翻畸形2例,针道感染7例,无Volkmann挛缩和尺神经损伤。影响预后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t=-2.016,P=0.045)、手术时间(t=-5.530,P<0.001)、受伤机制(χ2=75.373,P<0.001)、受伤至手术的时间(χ2=9.449,P=0.009)与功能评价显著性相关;手术时间(t=-3.575,P=0.001)和受伤机制(χ2=102.350,P<0.001)与外观恢复评价显著性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OR=1.081,P<0.001)、受伤机制(OR=42.286,P<0.001)、受伤至手术的时间(OR=4.337,P=0.047)是功能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受伤机制(OR=74.850,P<0.001)是外观恢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采用闭合复位与桡侧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能减少尺神经损伤、肘内翻畸形和Volkmann挛缩等并发症,无切口、住院时间短,术后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受伤机制、受伤到手术时间和手术时间会影响患儿肘关节功能预后,同时受伤机制也是影响外观恢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肱骨髁上骨折 闭合复位术
原文传递
以皮肤软组织感染为主要征象的儿童急性骨髓炎发病初期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贾海亭 王玉亭 +3 位作者 孙琳 刘涛 于嘉智 王世富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1期1427-1432,共6页
目的探讨以皮肤软组织感染为主要征象的儿童急性骨髓炎发病初期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3年2月以皮肤软组织感染为主要征象就诊的154例患儿资料,根据MRI将无骨髓炎征象仅表现为单纯皮肤软组织感染的48例患儿纳入非骨... 目的探讨以皮肤软组织感染为主要征象的儿童急性骨髓炎发病初期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3年2月以皮肤软组织感染为主要征象就诊的154例患儿资料,根据MRI将无骨髓炎征象仅表现为单纯皮肤软组织感染的48例患儿纳入非骨髓炎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38.50(12.00,93.00)个月;将存在骨髓炎征象且同时表现为皮肤软组织感染的106例患儿纳入骨髓炎组,男65例、女41例,年龄49.50(17.50,87.00)个月。对两组患儿病程、发病时最高体温、入院24 h内检查的炎症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进行对比,并根据受试者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判断各指标诊断骨髓炎的效能。结果非骨髓炎组和骨髓炎组白细胞计数分别为13.72(10.19,19.19)×10^(9)/L和14.74(10.63,18.67)×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分别为7.79(5.62,11.91)×10^(9)/L和9.58(5.77,13.67)×10^(9)/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68,P=0.495;Z=-1.24,P=0.216)。非骨髓炎组和骨髓炎组病程分别为5.00(3.00,7.00)d和5.50(4.00,9.00)d(Z=-2.03,P=0.042),发病时最高体温分别为38.50(36.65,39.00)℃和39.00(38.50,40.00)℃(Z=-3.72,P<0.001),C反应蛋白分别为23.26(8.16,47.67)mg/L和69.27(26.28,111.03)mg/L(Z=-4.52,P<0.001),红细胞沉降率分别为35.00(24.25,53.00)mm/1 h和61.00(43.00,78.00)mm/1 h(Z=-5.06,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非骨髓炎组和骨髓炎组C反应蛋白升高人数比例分别为70.8%(34/48)和92.5%(98/106)、红细胞沉降率升高人数比例分别为81.3%(39/48)和100%(106/106)、发热人数比例分别为66.7%(32/48)和100%(106/1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61,P<0.001;χ^(2)=21.11,P<0.001;χ^(2)=39.43,P<0.001)。对诊断以皮肤软组织感染为主要征象的骨髓炎的效能,病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4.0%、33.3%和0.602,发病时最高体温分别为99.1%、35.4%和0.687,C反应蛋白分别为57.6%、85.4%和0.728,红细胞沉降率分别为84.0%、56.3%和0.75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最高体温>37.6℃[OR=22.54,95%CI(2.66,190.81)]和C反应蛋白>54.59 mg/L[OR=4.23,95%CI(1.63,11.01)]是预测以皮肤软组织感染为主要征象的骨髓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单纯皮肤软组织感染相比,骨髓炎患儿发热、C反应蛋白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的比例更大且程度更高,病程相对较长;病程、发病时最高体温、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均具有诊断效能,最高体温>37.6℃和C反应蛋白>54.59 mg/L可独立预测以皮肤软组织感染为主要征象的骨髓炎,及时行MR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软组织感染 骨髓炎
原文传递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王玉亭 贾海亭 +1 位作者 孙琳 刘涛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57-862,共6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脊柱畸形,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约为2%~3%。AIS严重影响患儿脊柱生长及功能活动,并且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目前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可能在AIS的发生发展中起到...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儿童常见的一种脊柱畸形,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约为2%~3%。AIS严重影响患儿脊柱生长及功能活动,并且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目前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可能在AIS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单核苷酸多态性已成为近年来AIS易感性与严重程度遗传学研究的重点,本文就其易感性与严重程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弯 青少年 单核苷酸多态性 易感性
原文传递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患儿血清维生素C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丁仰坤 于嘉智 +3 位作者 卢明珠 牟鹏飞 刘祥飞 刘涛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23年第6期689-695,共7页
目的探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AHO)患儿血清维生素C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山东大学儿童医院收治采取手术治疗的64例AHO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这64例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灶部位及其入院时实验室检测结果,包括... 目的探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AHO)患儿血清维生素C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山东大学儿童医院收治采取手术治疗的64例AHO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这64例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灶部位及其入院时实验室检测结果,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清维生素C水平、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等。血清维生素C水平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法进行定量检测。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不同临床特征AHO患儿血清维生素C水平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方法,对AHO患儿相关实验室检测结果与其血清维生素C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AHO患儿相关实验室检测结果预测其发生血清维生素C缺乏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AHO患儿相关实验室检测结果,对预测其发生血清维生素C缺乏症的准确性。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山东大学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该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SDFE-IRB/T-2023080)。结果①本组64例AHO患儿均伴游走性或刺激性疼痛症状,中位年龄为5.9岁,男、女性患儿分别为34、30例,血清维生素C中位水平为3.10μg/mL(较正常值降低)。②对不同临床特征AHO患儿血清维生素C水平进行比较的结果显示,男性患儿血清维生素C水平,低于女性患儿;AHO病灶位于长管状骨患儿的血清维生素C水平,低于非长管状骨患儿,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2、P=0.026,Z=-2.42、P=0.016)。③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HO患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水平、红细胞沉降率与其血清维生素C水平呈负相关关系(r_(s)=-0.412、P=0.001,r_(s)=-0.424、P=0.001,r_(s)=-0.246、P=0.049,r_(s)=-0.267、P=0.033)。④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中性粒细胞计数预测AHO患儿血清维生素C缺乏症的AUC为0.753(95%CI:0.629~0.852,P<0.001),根据约登指数最大原则,其预测AHO患儿血清维生素C缺乏症的最佳临界值为7.9×10^(9)/L,此时对AHO患儿血清维生素C缺乏症诊断的敏感度为65.2%,特异度为83.3%。结论AHO患儿血清维生素C水平明显降低。AHO患儿为男性、AHO病灶位于长管状骨、游走性或刺激性疼痛、中性粒细胞计数>7.9×10^(9)/L,可能是导致AHO患儿血清维生素C缺乏症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炎 维生素C 氧化性应激 维生素C缺乏症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