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CD表型与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9
1
作者 程晓文 马红霞 +5 位作者 陈钰 沈杨 杨晨敏 王彦华 谢碧霞 沈志祥 《现代免疫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0-72,77,共4页
分析成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初诊免疫表型与完全缓解(CR)率及缓解期的关系。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McAb)及流式细胞仪(FCM)检测骨髓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显示在AML中各髓系抗原的表达率依次为CD13>CD33>CD45>CD... 分析成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初诊免疫表型与完全缓解(CR)率及缓解期的关系。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单克隆抗体(McAb)及流式细胞仪(FCM)检测骨髓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显示在AML中各髓系抗原的表达率依次为CD13>CD33>CD45>CD38>CD11b>CD117>CD14;干/祖细胞分化抗原CD34表达率为46%,以M2和M4为最高(63%和66%);M3几乎不表达CD34和HLA-DR;淋系抗原在部分AML中表达阳性;CD117+病例较阴性组具有明显低CR率和短CR期。提示免疫表型的相关研究将提高AML诊断准确性,并将有助于指导AML治疗和判断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细胞性 急性 CD表型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瘤转化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昭 鹿全意 +2 位作者 陈萍 张鹏 丛雅琴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1143-1145,共3页
为了研究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tumor-transforminggene,PTTG)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与MM发生的关系,采用RT-PCR方法检测33例MM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PTTG的表达。结果表明MM... 为了研究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tumor-transforminggene,PTTG)在老年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与MM发生的关系,采用RT-PCR方法检测33例MM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PTTG的表达。结果表明MM患者PTTG在MM中的表达水平(0.3415±0.217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0590±0.0233)(P<0.05)。结论PTTG的过度表达可能与MM的发生发展有关,这为MM的发病机制及其基因靶向治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转化基因 多发性骨髓瘤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垂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顺维甲酸诱导肺癌组织RARβ转录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戴洪海 陈萍 +2 位作者 胡国强 于甬华 于金明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2006年第21期1605-1608,共4页
目的:观察9-顺维甲酸(9-cic-retinicacid,9-cis-RA)对肺癌组织和对照肺组织RARβ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组织块法培养肺癌组织和对照肺组织,并同时应用冷消化法原代培养肺癌细胞,观察培养组织中细胞的活力,采用RT-PCR法检测9-cis-RA... 目的:观察9-顺维甲酸(9-cic-retinicacid,9-cis-RA)对肺癌组织和对照肺组织RARβ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组织块法培养肺癌组织和对照肺组织,并同时应用冷消化法原代培养肺癌细胞,观察培养组织中细胞的活力,采用RT-PCR法检测9-cis-RA处理24h前后RARβ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9-cis-RA处理前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和小细胞肺癌(SCLC)组肺癌组织RARβ表达水平(0.5216±0.1671,0.5829±0.2116)较其对照肺组织(0.7236±0.1261,0.8432±0.0621)下降,P<0.05。经9-cis-RA处理24h后,NSCLC和SCLC组对照肺组织RARβ转录水平(0.7789±0.1326,0.8161±0.5102)较加药前(0.7236±0.1261,0.8432±0.0621)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织的RARβ的转录水平(0.7691±0.1366,0.7792±0.1766)较加药前(0.5216±0.1671,0.5829±0.2116)显著升高,P<0.05。并且升高后的转录水平与对照肺组织的基础转录水平相近,NSCLC组(0.7691±0.1366)和SCLC组(0.7792±0.1766)间肺癌组织的RARβ的转录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Rβ的表达下降可能与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9-cis-RA可诱导肺癌组织中RARβ的表达水平升高并且达到对照肺组织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病理学 抗肿瘤药/药理学 维甲酸/药理学 肿瘤细胞 培养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多甙致再生障碍性贫血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3
4
作者 冯国安 郭农建 +4 位作者 董学斌 洪思存 常亚丽 陈昀 王彦华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甙所致药源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 3例服用雷公藤多甙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雷公藤多甙所致药源性再障均为急性发病 ,服药与起病之间关系不定 ,服药剂量... 目的 :探讨雷公藤多甙所致药源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 3例服用雷公藤多甙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 :雷公藤多甙所致药源性再障均为急性发病 ,服药与起病之间关系不定 ,服药剂量与再障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为可逆性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结论 :雷公藤多甙可引起服药者发生异常免疫反应 ,损伤造血干 (祖 )细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甙 贫血 再生障碍性 粒细胞缺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瘤转化基因和C-myc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大启 陈萍 +4 位作者 邵建华 董学斌 常亚丽 赵红玉 周亚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1238-1241,共4页
本研究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PTTG)和c-myc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MM发生的关系。采用RT-PCR方法检测33例MM患者及10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 本研究探讨垂体瘤转化基因(pituitary tumor transforming gene,PTTG)和c-myc基因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MM发生的关系。采用RT-PCR方法检测33例MM患者及10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BMMNC)中PTTG和c-myc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MM患者PTTG和c-myc基因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TTG基因与c-myc基因的表达呈正相关(r=0.801,p<0.05)。结论:PTTG和c-myc基因的过度表达与MM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转化基因 c—myc基因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疗效预测 被引量:5
6
作者 孙婉玲 刘晓莉 +1 位作者 王彦华 张茂宏 《临床内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83-385,共3页
目的 筛选可以预测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患者免疫抑制治疗 (IST)疗效的指标。方法 应用RT PCR技术检测 5 2例再障骨髓单个核细胞 (BMMNC)中干扰素γ(IFN γ)基因的表达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NC)中Hsp72基因的热诱导性 ,并观察其与... 目的 筛选可以预测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患者免疫抑制治疗 (IST)疗效的指标。方法 应用RT PCR技术检测 5 2例再障骨髓单个核细胞 (BMMNC)中干扰素γ(IFN γ)基因的表达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NC)中Hsp72基因的热诱导性 ,并观察其与IST疗效的关系。结果 初治的特发性再障和继发于苯中毒的重型再障患者两个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它组别 ,且IFN γ基因阳性率及Hsp72基因的热诱导性在IST有效的特发性再障患者显著升高 ,而与继发性患者疗效无关。结论 这两种基因的检测可以作为特发性再障患者IST的疗效预测指标。部分苯中毒导致的再障患者即使无IST的应用 ,造血干细胞的损伤也能逐渐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再生障碍性 免疫抑制治疗 干扰素Γ 热休克蛋白72
原文传递
深静脉血栓患者抗凝与纤溶功能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陈昀 纪春岩 +1 位作者 朱媛媛 郭农建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316-318,共3页
目的 :通过对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患者抗凝和纤溶系统各种指标的检测 ,探讨高凝状态在DVT患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选择 72例经超声和 (或 )静脉造影确诊的DVT患者 ,以 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抗凝血酶 Ⅲ (AT Ⅲ )活性... 目的 :通过对深静脉血栓形成 (DVT)患者抗凝和纤溶系统各种指标的检测 ,探讨高凝状态在DVT患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选择 72例经超声和 (或 )静脉造影确诊的DVT患者 ,以 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抗凝血酶 Ⅲ (AT Ⅲ )活性、蛋白C(PC)活性、总蛋白抗原S(PS)、纤溶酶原 (Plg)活性、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 1(PAI 1)、D 二聚体 (D dimer)、尿激酶 (uPA)和尿激酶受体 (uPAR)含量。结果 :DVT患者的AT Ⅲ活性、PC活性和PS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患者组中抗凝蛋白AT Ⅲ、PC和PS缺陷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中复发组的AT Ⅲ、PC和PS缺陷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初发组。DVT患者的Plg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而PAI 1、D dimer、uPA、uPA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中D dimer含量 >5 0 0ng/L者占97.2 % ,而对照组仅占 1.4 %。结论 :DVT患者中普遍存在抗凝功能的降低 ,表现为各种抗凝蛋白水平的降低 ,DVT患者中抗凝蛋白缺陷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复发DVT患者的抗凝蛋白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初发患者 ,证明抗凝蛋白缺陷是DVT发生和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DVT患者普遍存在纤溶功能的降低 ,表现为Plg含量的降低和PAI 1含量的升高 ,患者组uPA和uPAR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主要是由于uPA/uPAR介导的纤溶活性在DVT发生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病理学 抗凝因子 纤溶酶原 尿激酶 尿激酶受体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lta4的功能性研究及与其他Notch配体的比较 被引量:2
8
作者 纪春岩 马道新 +2 位作者 郭农建 赵建强 张茂宏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5期477-480,484,共5页
目的:探讨Delta4基因在Notch传导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构建pTracer.CMV.Delta4.FLAG载体,瞬时转染COS7细胞、稳定转染CHO细胞,筛选高表达Delta4的稳定CHO细胞系。用Luciferase分析,观察并比较Delta4对Notch1-CHO及Notch2-CHO两个宿主细... 目的:探讨Delta4基因在Notch传导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构建pTracer.CMV.Delta4.FLAG载体,瞬时转染COS7细胞、稳定转染CHO细胞,筛选高表达Delta4的稳定CHO细胞系。用Luciferase分析,观察并比较Delta4对Notch1-CHO及Notch2-CHO两个宿主细胞的信号功能活性,与Delta1、Jagged1及Jagged2比较,从而对此基因定性并获知其信号功能活性水平。结果:Western-blot证实pTracer.CMV.Delta4.FLAG可瞬时转染COS7细胞及稳定转染CHO细胞,并根据Delta4蛋白表达条带的强弱筛选高表达Delta4-CHO细胞系。Delta4对Notch1及Notch2均具有信号功能活性,且对后者的活性功能水平大于前者。对Notch1,Delta4的功能活性略低于Jagged2,但高于Delta1及Jagged1;对Notch2,Delta4的功能活性低于Delta1、Jagged1及Jagged2,但亦具有较强的活性水平。结论:建立的Delta4-CHO细胞系功能稳定,Delta4为Notch1及Notch2的配体,且对Notch2的活性水平高于Notc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 配体 Delta4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内酯B抑制中性粒细胞活化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常亚丽 常冬梅 +2 位作者 黄平 肖东杰 郭农建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77-679,共3页
目的研究银杏内酯B(GB,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介导的中性粒细胞活化。方法将银杏内酯B加入抗凝全血中,阻断PAF对中性粒细胞活化;用PAF及二磷酸腺苷(ADP)活化下述各组的中性粒细胞,包括对照组、PAF组、PAF+GB组、ADP组和A... 目的研究银杏内酯B(GB,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介导的中性粒细胞活化。方法将银杏内酯B加入抗凝全血中,阻断PAF对中性粒细胞活化;用PAF及二磷酸腺苷(ADP)活化下述各组的中性粒细胞,包括对照组、PAF组、PAF+GB组、ADP组和ADP+GB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整和素(CD11b)平均荧光强度。结果 PAF及ADP均可明显增加中性粒细胞CD11b的平均荧光强度,银杏内酯B可明显抑制PAF及ADP诱导的CD11b的平均荧光浓度。结论银杏内酯B可明显抑制PAF介导的中性粒细胞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B 血小板活化因子 中性粒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M4Eo型患者ETV6基因重排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娜 李志红 +3 位作者 丁卜同 陈昀 汪运山 郭农建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5-388,共4页
目的探讨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4Eo型患者中检测到ETV6基因重排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例AML-M4Eo患者骨髓标本进行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分析核型,Split-signal FISH技术分析12p13染色体易位,RT-PCR检测ETV6/ARG融合基因产物。结果核型... 目的探讨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4Eo型患者中检测到ETV6基因重排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例AML-M4Eo患者骨髓标本进行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分析核型,Split-signal FISH技术分析12p13染色体易位,RT-PCR检测ETV6/ARG融合基因产物。结果核型分析显示3例患者均有inv(16),Split-signal FISH检出12p13染色体易位1例,RT-PCR证实患者ETV6/ARG融合基因产物阳性。这是国际上第2例报道ETV6/ARG融合基因在AML-M4Eo中表达。结论伴有ETV6/ARG融合基因的患者对化疗不敏感,预后较ETV6/ARG融合基因阴性者差。Split-signal FISH是检测ETV6基因重排准确可靠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ETV6 原位杂交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静脉血栓患者纤溶指标的检测与意义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昀 纪春岩 +1 位作者 朱媛媛 郭农建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59-460,共2页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 纤维蛋白溶解 尿纤溶酶原激活物 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参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活化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常亚丽 郭农建 《医学综述》 2007年第21期1612-1614,共3页
血小板活化因子是一种内源性脂类介质,在血栓形成、急性炎症等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活化因子作为最强的血小板聚集诱导剂,一种很强的炎性因子,在参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的活化中起着重要作用。许多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 血小板活化因子是一种内源性脂类介质,在血栓形成、急性炎症等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活化因子作为最强的血小板聚集诱导剂,一种很强的炎性因子,在参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的活化中起着重要作用。许多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可以拮抗特异性受体,抑制其对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的活化作用。研究表明,血小板活化因子参与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的相互作用,是多种细胞因子、化学介质参与其中的病理生理过程,不同配体-受体系统介导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活化因子 血小板 中性粒细胞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对抗血小板活化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常亚丽 常冬梅 +2 位作者 肖冬杰 黄平 郭农建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606-607,共2页
目的: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方法,研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激活血小板的病理-生理过程,为PAF特异性拮抗剂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PAF受体拮抗剂银杏内酯B(GB)加入全血中,以阻断PAF对血小板的活化作用;用PAF及二磷酸腺苷(ADP)分别... 目的: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方法,研究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激活血小板的病理-生理过程,为PAF特异性拮抗剂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PAF受体拮抗剂银杏内酯B(GB)加入全血中,以阻断PAF对血小板的活化作用;用PAF及二磷酸腺苷(ADP)分别加入全血中,激活血小板,流式细胞术(FCM)检测活化后血小板P-选择素(CD62P)的表达。结果:①PAF组、ADP组和对照组CD62P百分率分别为76.08±7.36、64.74±9.92、24.92±4.49,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PAF组、PAF加GB组和对照组CD62P百分率分别为76.08±7.36、57.83±7.04、24.92±4.49,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ADP组、ADP加GB组和对照组CD62P百分率分别为64.74±9.92、52.67±8.93、24.92±4.49,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PAF及ADP均增加CD62P的表达,但PAF较ADP有更强的血小板活化作用。②GB明显抑制PAF诱导的CD62P的表达,但不能完全抑制血小板的活化,表明许多细胞因子及递质参与其中。③PAF受体拮抗剂(GB)也抑制ADP诱导的CD62P的表达,但不能完全抑制血小板的活化,表明PAF的自分泌作用及多种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④GB有明显拮抗PAF的作用,在血体形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血小板活化因子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TV6-NTRK3融合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段衍超 郭农建 《医学综述》 2008年第4期528-530,共3页
ETV6-NTRK3融合基因是在研究先天性纤维肉瘤具有的染色体重排t(12;15)(p13;q25)时发现的,它编码的蛋白是通过ETV6转录因子的螺旋-环-螺旋结构域与NTRK3的蛋白酪氨酸激酶结构域连接在一起的。ETV6-NTRK3融合蛋白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 ETV6-NTRK3融合基因是在研究先天性纤维肉瘤具有的染色体重排t(12;15)(p13;q25)时发现的,它编码的蛋白是通过ETV6转录因子的螺旋-环-螺旋结构域与NTRK3的蛋白酪氨酸激酶结构域连接在一起的。ETV6-NTRK3融合蛋白通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底物1连接蛋白与多种信号级联放大相连接。研究发现,一种功能性的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和高重复序列的多聚体在ETV6-NTRK3融合基因的致癌性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他一些肿瘤如分泌型乳腺癌也表达ETV6-NTRK3融合基因。因此,ETV6-NTRK3融合基因可以表达在多种细胞来源的肿瘤中,这一点比较具有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基因 酪氨酸激酶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肾化瘀解毒方配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瘤肾损害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5
作者 董学斌 赵秀荣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37-39,共3页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解毒方联合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MM)肾损害的疗效。方法:应用补肾化瘀解毒方联合化疗方案和单用化疗方案(VAD化疗方案或MP化疗方案)治疗MM肾损害(分别为24例和18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对这些MM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解毒方联合化疗对多发性骨髓瘤(MM)肾损害的疗效。方法:应用补肾化瘀解毒方联合化疗方案和单用化疗方案(VAD化疗方案或MP化疗方案)治疗MM肾损害(分别为24例和18例),比较两组的疗效,并对这些MM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骨髓浆细胞比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肾功能和骨髓浆细胞比例的改善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化瘀解毒方联合化疗治疗MM肾损害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化瘀解毒方 化疗 多发性骨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TV6-NTRK3融合基因与肿瘤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冯国安 郭农建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2004年第9期665-666,共2页
ETV6 NTRK3为一新近发现的融合基因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染色体免疫荧光原位杂交等技术研究发现 ,ETV6 NTRK3在先天性纤维肉瘤、先天中胚层肾瘤等多种肿瘤中均有表达 ,并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现就ETV6 NTRK3融合基因与肿瘤... ETV6 NTRK3为一新近发现的融合基因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染色体免疫荧光原位杂交等技术研究发现 ,ETV6 NTRK3在先天性纤维肉瘤、先天中胚层肾瘤等多种肿瘤中均有表达 ,并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征。现就ETV6 NTRK3融合基因与肿瘤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融合 肿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亚伟 梁婧 李岩 《肿瘤防治杂志》 2005年第12期949-952,共4页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干细胞的成活、分化、增殖及造血功能的恢复,影响治疗的效果,移植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多问题。如造血微环境的破坏,干细胞归巢问题及移植后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均影响移植成败。近年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干细胞的成活、分化、增殖及造血功能的恢复,影响治疗的效果,移植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诸多问题。如造血微环境的破坏,干细胞归巢问题及移植后的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VHR)均影响移植成败。近年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为造血微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能够促进造血,加速干细胞归巢,还能参与免疫反应,降低T淋巴细胞反应。而MSC的这些特性恰好可以减少HSC中的以上问题。因此,国内外已将HSC与MSC共移植治疗恶性肿瘤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共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ETV6/JAK2融合基因产物的意义
18
作者 丁卜同 郭农建 +3 位作者 孙建芝 高洪梅 彭军 汪运山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40-442,共3页
目的:探讨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中检测ETV6/JAK2融合基因产物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6份来自MDS患者的骨髓标本进行骨髓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做核型分析,对涉及9p24与12p13易位的患者检测ETV6/JAK2融... 目的:探讨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患者中检测ETV6/JAK2融合基因产物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6份来自MDS患者的骨髓标本进行骨髓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做核型分析,对涉及9p24与12p13易位的患者检测ETV6/JAK2融合基因产物。结果:66例MDS中检出染色体畸变24例,染色体畸变率36%;其中低危MDS的染色体畸变率为25%(5/20);高危MDS的染色体畸变率为63%(19/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涉及9p24和12p13易位1例,为RAEB-t患者,核型为46,XX,-6,t(9;12;22)(p24;p13;q11),+mar。行逆转录PCR检测ETV6/JAK2融合基因产物(+)。该患者在诊断MDS后5个月死于感染。结论:对MDS患者进行骨髓的ETV6/JAK2融合基因产物检测有助于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便于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融合基因 骨髓 易位 原位杂交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阿糖胞苷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董学斌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18期130-131,共2页
目的研究小剂量阿糖胞苷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干扰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小剂量阿糖胞苷联合干扰素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统计学... 目的研究小剂量阿糖胞苷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干扰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小剂量阿糖胞苷联合干扰素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完全血液学缓解(CHR)率、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PCR)和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R)率分别为85.0%、20.0%,对照组只有15.0%和0%,观察组患者的血液学缓解率和细胞遗传学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达到缓解的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阿糖胞苷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较好,尤其适用于那些因经济条件差,不能应用络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患者,能够有效抑制患者体内不成熟白细胞,阻止慢性期患者转入加速期或急变期,有利于延长患者的生命,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剂量阿糖胞苷 干扰素 联合治疗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苏糖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
20
作者 王彦华 陈学良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96-299,共4页
目的 :观察l 苏糖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方法。 4 8例合格受试者分别给予事先编盲的药物 ,分 2组 ,试验组 (2 4例 )给予l 苏糖酸亚铁胶囊 4粒 +模拟琥珀酸亚铁... 目的 :观察l 苏糖酸亚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物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方法。 4 8例合格受试者分别给予事先编盲的药物 ,分 2组 ,试验组 (2 4例 )给予l 苏糖酸亚铁胶囊 4粒 +模拟琥珀酸亚铁片 2片 ,po ,tid ,对照组 (2 4例 )给予琥珀酸亚铁片 2片 +模拟l 苏糖酸亚铁胶囊 4粒 ,po ,tid。试验周期为 8wk。结果 :治疗后 4wk对照组总有效率 86 % ,试验组总有效率 10 0 %。治疗后 8wk ,对照组、试验组总有效率均为 10 0 %。 2组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别(P >0 .0 5 )。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照组为 4例(19% ) ,试验组为 2例 (9% ) ,差别无显著意义(P >0 .0 5 )。结论 :l 苏糖酸亚铁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起效快、疗效显著 ,不良反应轻微 ,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血 缺铁性 临床试验 Ⅲ期 随机对照试验 双盲法 l-苏糖酸亚铁 琥珀酸亚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