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在分析化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赵燕芳 张诺 +4 位作者 魏琴 韩颜颜 毛珂霞 蔡燕燕 李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512-2517,共6页
近年来,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作为一种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分析成本低、线性范围宽、仪器设备简单的分析方法,发展迅速,应用广泛。作为一种痕量分析方法,它已经渗透到分析化学的各个领域。首先阐述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的原理和特点,... 近年来,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作为一种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分析成本低、线性范围宽、仪器设备简单的分析方法,发展迅速,应用广泛。作为一种痕量分析方法,它已经渗透到分析化学的各个领域。首先阐述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的原理和特点,并详细介绍了不同种类化学发光的体系;接着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该方法在分析化学领域中药物分析、环境和生命科学监测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从测定样品、反应介质、发光体系、线性范围和检出限等诸方面总结和概括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的应用情况;最后针对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存在的一些问题提了建议,并对该方法在药物分析、免疫分析、矿物分析、环境监测、临床医药、生命科学等方面广阔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药物分析 环境监测 生命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联氟代四苯基乙烯化合物的合成、发光和刺激响应性质
2
作者 董一然 李凤姣 +6 位作者 苗金玲 聂永 李天瑞 许春月 刘威 刘广宁 蒋绪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8-91,共14页
通过四苯基乙烯甲醛与乙二胺的缩合反应及进一步还原和酸化,合成了桥联氟代双四苯基乙烯化合物,桥联基团分别为亚胺(化合物1和2)、相应的胺(化合物3和4)和季铵盐(化合物5和6)基团.氟代及不同的桥联基团和取代位置对产物的发光性质具有... 通过四苯基乙烯甲醛与乙二胺的缩合反应及进一步还原和酸化,合成了桥联氟代双四苯基乙烯化合物,桥联基团分别为亚胺(化合物1和2)、相应的胺(化合物3和4)和季铵盐(化合物5和6)基团.氟代及不同的桥联基团和取代位置对产物的发光性质具有调控作用.亚胺桥联产物(化合物1和2)固体的发光波长与四苯基乙烯(TPE)母体基本相同,化合物2的发光量子产率(38%)比TPE(23%)高,表明桥联结合氟代策略可以精确保持TPE的发光波长并提高发光强度.研究了化合物1,2,5和6的力致发光变色性质以及化合物3和4的酸致发光变色性质.使用化合物3制作的试纸可以便捷地利用发光颜色区分盐酸、乙酸和三氟乙酸.本文结果表明,氟代-桥联策略可以通过参与分子内和分子间相互作用来调节TPE分子堆积和苯环的旋转,协同精确调控此类化合物的发光和刺激响应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集诱导发光 氟代 桥联 四苯基乙烯 刺激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乳化体系下甲基丙烯酸三氟乙氧基乙酯细乳液聚合
3
作者 赵军强 褚国红 +2 位作者 张炉青 刘中云 张书香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5-238,共4页
分别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和全氟辛酸铵(PFOA)为乳化剂,十六烷(HD)为助乳化剂,研究不同乳化体系对甲基丙烯酸三氟乙氧基乙酯(TFEOEMA)细乳液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CTAB的乳化稳... 分别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烷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和全氟辛酸铵(PFOA)为乳化剂,十六烷(HD)为助乳化剂,研究不同乳化体系对甲基丙烯酸三氟乙氧基乙酯(TFEOEMA)细乳液聚合的影响。结果表明,CTAB的乳化稳定作用最好、SDS次之、PFOA较差,OP-10不能用作TFEOEMA细乳液聚合的乳化剂。通过FT-IR、DLS和SEM对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和乳胶粒形态进行测试表征,发现当以CTAB为乳化剂时,TFEOEMA细乳液乳胶粒呈现较为规则的球形,分散比较均匀,粒径大小为109.2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三氟乙氧基乙酯 细乳液 均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材料中硅含量的测定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艳凯 张曼 +1 位作者 徐鹏远 马树华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52-254,共3页
分别用氟硅酸钾容量法、氯化铵重量法和硅钼蓝光度法测定锂离子电池硅碳混合、复合材料中硅的含量。3种测试方法的结果一致,表明方法可靠可行。校正硅含量后,对硅碳复合材料进行测试,以0.53 A/g的电流在0.01~1.50 V充放电,材料的可逆比... 分别用氟硅酸钾容量法、氯化铵重量法和硅钼蓝光度法测定锂离子电池硅碳混合、复合材料中硅的含量。3种测试方法的结果一致,表明方法可靠可行。校正硅含量后,对硅碳复合材料进行测试,以0.53 A/g的电流在0.01~1.50 V充放电,材料的可逆比容量从1 300 mAh/g修正为1 650 mAh/g;循环280次,材料的比容量仍稳定在1 600 mAh/g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硅碳复合材料 硅含量 硅钼蓝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2中RAFT聚合制备含氟嵌段聚合物
5
作者 卢泉轩 徐安厚 +2 位作者 张炉青 施锦辉 张书香 《山东化工》 CAS 2016年第8期15-18,共4页
在超临界CO_2中,以亲CO_2的含氟聚合物PDFMA-CDB作为大分子链转移剂和分散剂,通过RAFT分散聚合制备聚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b-聚(苯乙烯-CO-马来酸酐)(PDFMA-b-PSMA)含氟嵌段聚合物,并对聚合产物进行FTIR、1H NMR、GPC等表征。结果表明... 在超临界CO_2中,以亲CO_2的含氟聚合物PDFMA-CDB作为大分子链转移剂和分散剂,通过RAFT分散聚合制备聚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b-聚(苯乙烯-CO-马来酸酐)(PDFMA-b-PSMA)含氟嵌段聚合物,并对聚合产物进行FTIR、1H NMR、GPC等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聚合物结构明确,分子量分布窄,符合RAFT聚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sc CO_2) 甲基丙烯酸十二氟庚酯(DFMA) RAFT聚合 嵌段聚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羧基黄原酸酯的合成及其在聚偏氟乙烯合成中的应用
6
作者 朱忠凯 马佳晨 +5 位作者 翟丛丛 徐琳 宗传永 徐安厚 张炉青 张书香 《有机氟工业》 CAS 2018年第1期1-4,共4页
以乙基黄原酸钾与2-溴丙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种端羧基黄原酸酯,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氢核磁共振波谱(~1HNMR)对合成的端羧基黄原酸酯进行了表征。利用合成的端羧基黄原酸酯进行偏氟乙烯(VDF)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制备... 以乙基黄原酸钾与2-溴丙酸为原料合成了一种端羧基黄原酸酯,并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氢核磁共振波谱(~1HNMR)对合成的端羧基黄原酸酯进行了表征。利用合成的端羧基黄原酸酯进行偏氟乙烯(VDF)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氢谱核磁积分法证明:通过调节VDF单体与端羧基黄原酸酯链转移剂的量比可以合成一系列不同聚合度的聚偏氟乙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羧基黄原酸酯 聚偏氟乙烯 RAFT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b-聚乙烯基吡啶超分子可控自组装及其表征
7
作者 焦雅培 张辉 李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5-411,共7页
嵌段共聚物超分子自组装体形成的有序结构能够提供比共价键更加稳定的连接位点,而有效且快速的退火方法是嵌段共聚物自组装技术中的研究热点。将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b-聚(4-乙烯基吡啶)(PS-b-P4VP)和3-n十五烷基苯酚(PDP)作为模型体系,... 嵌段共聚物超分子自组装体形成的有序结构能够提供比共价键更加稳定的连接位点,而有效且快速的退火方法是嵌段共聚物自组装技术中的研究热点。将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b-聚(4-乙烯基吡啶)(PS-b-P4VP)和3-n十五烷基苯酚(PDP)作为模型体系,三氯甲烷作为溶剂,制备出柱状结构的超分子组装体。功能性链段P4VP与小分子PDP之间具有强氢键作用,在饱和氯仿蒸汽退火的过程中,通过控制退火时间制备出高度有序的柱状结构固体样品。对柱状结构演变过程进行详细探究,扩展了其在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化妆品纳米载体技术、能量储存/转换装置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段共聚物 超分子自组装 溶剂退火 有序柱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结冰涂层:从表面化学到功能化表面 被引量:25
8
作者 李辉 赵蕴慧 袁晓燕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87-2096,共10页
在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电力通信等诸多领域,结冰给人类和社会带来很大危害和安全隐患。现有的抗结冰方法如机械除冰、加热除冰以及喷洒化学试剂等虽然有效,但是存在耗能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在基体表面涂装具有抗结冰性能的功能涂层被... 在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电力通信等诸多领域,结冰给人类和社会带来很大危害和安全隐患。现有的抗结冰方法如机械除冰、加热除冰以及喷洒化学试剂等虽然有效,但是存在耗能大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在基体表面涂装具有抗结冰性能的功能涂层被认为是一种必要的切实有效的方法,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在介绍了涂层抗结冰原理及基体表面结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详细综述了近年来各类抗结冰涂层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牺牲性涂层、疏冰涂层和超疏水涂层。重点介绍了制备抗结冰涂层所用的材料及方法,并分析了各种抗结冰涂层的优缺点,指出了抗结冰涂层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抗结冰涂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冰 涂层 超疏水 冰黏附强度 氟硅材料
原文传递
核酸与有机小分子反应机理的荧光特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诺 吴丹 +4 位作者 韩颜颜 蔡燕燕 李茹 赵燕芳 魏琴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45-1548,共4页
核酸与有机小分子的反应机理对认识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揭示核酸的生物功能与一些药物的作用机制的重要途径。研究核酸与有机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生命过程的模拟和生命本质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对近年来该领域... 核酸与有机小分子的反应机理对认识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具有重要作用,也是揭示核酸的生物功能与一些药物的作用机制的重要途径。研究核酸与有机小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生命过程的模拟和生命本质的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对近年来该领域采用的荧光光谱法进行了综述,从温度、双分子猝灭过程的速率常数、荧光寿命以及吸收光谱的变化等方面作了论述,从而确定了核酸与有机小分子(染料和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类型;总结了结合常数、荧光给体-受体间的作用距离、作用力类型及结合方式的多种求算方法,并分别阐述了核酸与染料及药物在不同结合数下生成常数的计算方法。这对研究核酸与有机小分子之间的作用机理、开发新的核酸探针以及以核酸为靶标的药物分子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酸 有机小分子 反应机理 荧光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的碰撞——2016年生物有机化学热点回眸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庆飞 王守锋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1-29,共9页
生物有机化学旨在阐明复杂生命体系中的内在化学机制,以及通过理性的设计和改良来创造能够由于有机合成化学的生物大分子催化剂。本文遴选2016年发表于《Science》《Nature》《PNAS》《Nature Chemistry》等期刊的部分重要研究结果,回顾... 生物有机化学旨在阐明复杂生命体系中的内在化学机制,以及通过理性的设计和改良来创造能够由于有机合成化学的生物大分子催化剂。本文遴选2016年发表于《Science》《Nature》《PNAS》《Nature Chemistry》等期刊的部分重要研究结果,回顾2016年生物有机化学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有机化学 化学生物学 定向进化 人工酶 生物催化
原文传递
FEP纤维的等离子体表面改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褚国红 李辉 +1 位作者 何颖源 张书香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332-1334,共3页
以空气气氛对聚全氟乙丙烯(FEP)纤维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利用SEM、DSC、XPS对改性前后纤维的性能及形貌进行表征,并测试水在纤维表面的接触角。等离子体处理后纤维的表面发生了C—F键断裂,表面形貌变得粗糙,O原子含量增加4.65%,F原子含量... 以空气气氛对聚全氟乙丙烯(FEP)纤维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利用SEM、DSC、XPS对改性前后纤维的性能及形貌进行表征,并测试水在纤维表面的接触角。等离子体处理后纤维的表面发生了C—F键断裂,表面形貌变得粗糙,O原子含量增加4.65%,F原子含量降低4.37%,O/C、F/C原子含量比分别由0.19和0.28变为0.25和0.22,但DSC结果表明结晶度未发生变化;水在纤维表面的接触角由改性前的112.3°降至改性后的54.1°,纤维亲水性得到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P纤维 等离子体 表面改性 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纤维的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中伟 张炉青 +3 位作者 仇凯 秦韵涵 张学旭 张书香 《山东化工》 CAS 2015年第6期31-33,38,共4页
本文采用化学氧化法和紫外引发接枝法分别对聚丙烯纤维进行了表面改性,接枝单体为丙烯酸。对改性后的聚丙烯纤维的化学结构、表面润湿性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经接枝改性后的聚丙烯纤维表面引入了极性基团,亲水性能明显... 本文采用化学氧化法和紫外引发接枝法分别对聚丙烯纤维进行了表面改性,接枝单体为丙烯酸。对改性后的聚丙烯纤维的化学结构、表面润湿性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经接枝改性后的聚丙烯纤维表面引入了极性基团,亲水性能明显变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纤维 表面改性 紫外引发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钙晶须改性氟橡胶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辉 褚国红 +2 位作者 施强 耿兵 张书香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8-62,共5页
采用热分析技术研究了在氮气气氛中硫酸钙晶须(CSW)/氟橡胶(FPM)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热分解行为及其动力学,并与无水硫酸钙(ACS)/氟橡胶(FPM)复合材料进行了对比。通过Kissinger法和Ozawa法分别计算出其热分解活化能,且结果相近。结果表明:... 采用热分析技术研究了在氮气气氛中硫酸钙晶须(CSW)/氟橡胶(FPM)复合材料的非等温热分解行为及其动力学,并与无水硫酸钙(ACS)/氟橡胶(FPM)复合材料进行了对比。通过Kissinger法和Ozawa法分别计算出其热分解活化能,且结果相近。结果表明:Kissinger法计算的CSW/FPM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活化能为203.33 kJ.mol-1,高于ACS/FPM复合材料的热分解活化能(174.74 kJ.mol-1),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热分解反应级数约为1级。随着失重率的增大,热分解活化能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橡胶 硫酸钙晶须 热稳定性 表观活化能 热分解
原文传递
线状和树枝状银纳米结构、形成机理及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性质(英文)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馨洲 裴梅山 +2 位作者 王庐岩 李肖男 陶绪堂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095-3100,共6页
以聚丙烯酰胺(PAM)为模板,在液相中通过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还原硝酸银能够得到缠结的线状和树枝状银纳米结构.该方法合成条件温和(常温常压)、产率高、成本低、操作简单,并且得到了特殊形貌的缠结收光在谱一对起线的状线和状树银枝纳状... 以聚丙烯酰胺(PAM)为模板,在液相中通过不同浓度的抗坏血酸还原硝酸银能够得到缠结的线状和树枝状银纳米结构.该方法合成条件温和(常温常压)、产率高、成本低、操作简单,并且得到了特殊形貌的缠结收光在谱一对起线的状线和状树银枝纳状米银结纳构.米通结过构透的射形电貌子和显性微质镜进(T行E了M)表,扫征描.研电究子表显明微,镜PA(SMEM对)线、拉形曼产光物谱的和形紫成外起?可了见决吸定性作用.在反应初期,大量新生成的银核被PAM链吸附,小颗粒逐渐长大,进而相连,导致生成了缠结的线状银纳米结构.另外,抗坏血酸的浓度越高,越不利于线状结构的生成.利用对巯基苯胺(PATP)为探针分子研究了银纳米结构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结果表明线状银纳米结构具有较强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缠结 纳米线 树枝状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FEMA的RAFT合成及活性聚合特征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广涵 杨帅帅 +1 位作者 徐安厚 张书香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57-361,共5页
在超临界CO2环境下,通过可逆断裂加成链转移(RAFT)聚合方法,以二硫代苯甲酸枯酯(CDB)为链转移剂,进行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TFEMA)聚合反应,并对聚合产物进行IR、1H NMR、GPC和DSC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聚合物结构明确,分子量的分... 在超临界CO2环境下,通过可逆断裂加成链转移(RAFT)聚合方法,以二硫代苯甲酸枯酯(CDB)为链转移剂,进行甲基丙烯酸2,2,2-三氟乙酯(TFEMA)聚合反应,并对聚合产物进行IR、1H NMR、GPC和DSC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聚合物结构明确,分子量的分散系数小于1.3,可控且分布很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RAFT聚合 甲基丙烯酸2 2 2-三氟乙酯 可控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巯基化Fe_3O_4纳米粒子的一步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宣雷 范迎菊 孙中溪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3-137,共5页
以FeCl3为铁源,在生物小分子L-半胱氨酸(L-Cys)、水和丙三醇的混合体系中,采用溶剂热法一步合成L-Cys包覆的Fe3O4复合纳米粒子Fe3O4/L-Cys。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热重-差热分析(TG-DTA)等表征Fe3O4/L-Cys复合纳米粒... 以FeCl3为铁源,在生物小分子L-半胱氨酸(L-Cys)、水和丙三醇的混合体系中,采用溶剂热法一步合成L-Cys包覆的Fe3O4复合纳米粒子Fe3O4/L-Cys。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IR)、热重-差热分析(TG-DTA)等表征Fe3O4/L-Cys复合纳米粒子的晶体结构;采用Zeta电位测量和酸碱滴定分析该复合纳米粒子的表面性能。结果表明:Fe3O4/L-Cys纳米粒子由Fe3O4表面和L-Cys上的硫(S)和氮(N)原子配位结合而成,平均粒径约30 nm;Fe3O4纳米粒子表面修饰L-Cys能够有效调控其表面电荷,增加表面负电荷的绝对值,提高颗粒在悬浮液中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铁 L-半胱氨酸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纤维接枝丙烯酸的表面改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佳晨 刘中伟 +2 位作者 张炉青 陈晓勇 张书香 《山东化工》 CAS 2015年第7期1-3,9,共4页
以丙烯酸为接枝单体利用化学氧化接枝法和等离子体处理接枝法分别对聚丙烯纤维进行表面改性,然后测量了改性后的聚丙烯纤维的接触角、接枝率等性能参数,并对改性前后性能进行了比较,最后比较了两种方法的改性效果。
关键词 聚丙烯纤维 表面改性 化学氧化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淀聚合法的成球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嘉靖 刘璐 陈志勇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1-6,共6页
沉淀聚合是一种简便有效地制备表面纯净聚合物微球颗粒的方法,被广泛应用在众多研究领域。然而,目前关于沉淀聚合成球机理的研究还相对匮乏。简介了沉淀聚合的基本原理,着重概述了近年来在沉淀聚合成球机理研究中的进展,并评述了在沉淀... 沉淀聚合是一种简便有效地制备表面纯净聚合物微球颗粒的方法,被广泛应用在众多研究领域。然而,目前关于沉淀聚合成球机理的研究还相对匮乏。简介了沉淀聚合的基本原理,着重概述了近年来在沉淀聚合成球机理研究中的进展,并评述了在沉淀聚合体系中利用Flory-Huggins模型计算聚合物-溶剂相互作用参数(Flory参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淀聚合 聚合物微球 成球机理 Flory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列相5cb液晶模板制备形貌可控的PEDOT膜
19
作者 朱祥伟 孟雪 +2 位作者 郭文娟 王庐岩 裴梅山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51-356,共6页
以热致液晶4-氰基-4'-戊基联苯(5cb)作为模板,通过电化学聚合法制备具有纳米网状结构的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薄膜,利用红外光谱、偏光显微镜(P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薄膜双折射和微观结构,利用循环伏安曲线(CV)、紫外... 以热致液晶4-氰基-4'-戊基联苯(5cb)作为模板,通过电化学聚合法制备具有纳米网状结构的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薄膜,利用红外光谱、偏光显微镜(P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薄膜双折射和微观结构,利用循环伏安曲线(CV)、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电导率仪等研究其光电学性能,并通过调节聚合温度实现了制备PEDOT薄膜的形貌控制。结果表明,5cb向列相液晶在聚合过程中起到模板作用,PEDOT薄膜具备向列相液晶特有的双折射性,具有纳米尺度的网状微观结构,能导致薄膜光电学性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板法 偏光性 纳米PEDOT膜 形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23/H_2O/SDS新型溶致液晶的制备及表征
20
作者 李肖男 王庐岩 +1 位作者 裴梅山 吴馨洲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9-152,共4页
制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123(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EO-PPO-PEO))、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水形成的3组分体系液晶并研究其性质。采用偏光显微镜(POM)及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SAXS),观测体系内各组分不同质量分数时的双折射现象和液晶... 制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123(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EO-PPO-PEO))、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水形成的3组分体系液晶并研究其性质。采用偏光显微镜(POM)及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SAXS),观测体系内各组分不同质量分数时的双折射现象和液晶织构,并确定样品相态。结果表明:当wP123=w(H2O)=45%,wSDS=10%时,在P123/SDS/H2O3组分体系中可以形成六角相;当wP123=63%,w(H2O)=27%,wSDS=10%时,P123/SDS/H2O 3组分体系中可以形成立方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致液晶 表面活性剂 偏光显微镜 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