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骡子生育的遗传学和生理学基础
1
作者 庞有志 赵淑娟 +2 位作者 尤祥宾 杨再 洪子燕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22年第1期45-51,共7页
骡子的繁殖力是一种性状,其可育性是相对的,从可育到不育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广泛的多态性。这种多态性还表现在性行为、发情周期、精子和卵子的生成、胚胎发育和分娩等不同生理层次。骡子生育的遗传基础是染色体的同源性,同源性越高,可育... 骡子的繁殖力是一种性状,其可育性是相对的,从可育到不育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广泛的多态性。这种多态性还表现在性行为、发情周期、精子和卵子的生成、胚胎发育和分娩等不同生理层次。骡子生育的遗传基础是染色体的同源性,同源性越高,可育性的机率越大。骡子可育性表现是骡子基因组在不同细胞、组织、器官和不同个体等层次上差异表达的结果。作者归纳了国内外学者对骡子生育问题的研究,并对骡子生育现象及其机理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骡 驴骡 繁殖力 可育性 不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黑猪线粒体Cytb基因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雷莹 白俊艳 +4 位作者 杨又兵 张小辉 赵淑娟 庞有志 张文涛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4,9,共5页
为了评估河南省地方类群豫西黑猪的种质资源,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基因混杂情况,试验以长白猪为对照,采用PCR扩增的方法,并用最大似然法(ML法)和邻接法(NJ法)构建分子进化树,对豫西黑猪线粒体Cytb基因进行了研究,并与GenBank中37个其他品... 为了评估河南省地方类群豫西黑猪的种质资源,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基因混杂情况,试验以长白猪为对照,采用PCR扩增的方法,并用最大似然法(ML法)和邻接法(NJ法)构建分子进化树,对豫西黑猪线粒体Cytb基因进行了研究,并与GenBank中37个其他品种猪进行比对。结果表明:PCR扩增得到的线粒体Cytb基因条带明亮,大小为873 bp。去除差异序列获得的长度为769 bp的豫西黑猪线粒体Cytb基因片段中共有10个变异位点,其中有1个变异位点可造成蛋氨酸与苏氨酸之间的非同义突变;长白猪线粒体Cytb基因片段中共有8个变异位点。豫西黑猪与GenBank中已公布的37个其他品种猪序列进行比对后共发现25个变异位点,其中有4个变异位点(58,94,173,183位)可造成氨基酸突变。在构建的两种分子进化树中,豫西黑猪和长白猪均分布在两大支系中。说明豫西黑猪具有遗传多样性,并且与其他品种猪之间存在基因混杂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黑猪 线粒体 CYTB基因 分子进化树 遗传多样性
原文传递
提高饲用抗菌肽稳定性的分子遗传设计策略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涛 庞有志 +5 位作者 祁艳霞 谭鹏 周宸龙 张小辉 马曦 白跃宇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8-153,共6页
饲用抗菌肽具有特殊的物理破膜杀菌机制而不易产生耐药性,成为抗生素替代品的研发热点。但天然存在或是自主设计的抗菌肽均面临在体内环境稳定性低的问题,因此采用多种策略优化抗菌肽的相关特性对缓解上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概述近... 饲用抗菌肽具有特殊的物理破膜杀菌机制而不易产生耐药性,成为抗生素替代品的研发热点。但天然存在或是自主设计的抗菌肽均面临在体内环境稳定性低的问题,因此采用多种策略优化抗菌肽的相关特性对缓解上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概述近年来通过分子遗传学手段提高抗菌肽盐离子和蛋白酶稳定性的各种策略,分析分子遗传手段在提高抗菌肽稳定性方面的优势和局限性,为今后抗菌肽的设计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肽 稳定性 耐盐 抗酶解 分子遗传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绵羊EDA和EDAR基因InDel检测及其与生长发育性状的关联分析
4
作者 陈梦柯 参丹 +6 位作者 白俊艳 王玉琴 卢小宁 何豫涵 曾凡林 杨旭光 梁任杰 《中国畜牧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7-274,共8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绵羊外胚叶发育不全基因(Ectodysplasin A,EDA)及其受体基因EDAR与生长发育性状的关系,以湖羊、杜泊羊和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利用NCBI数据库对EDA基因和EDAR基因的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位点进行筛选,通过... 本研究旨在分析绵羊外胚叶发育不全基因(Ectodysplasin A,EDA)及其受体基因EDAR与生长发育性状的关系,以湖羊、杜泊羊和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利用NCBI数据库对EDA基因和EDAR基因的插入/缺失(Insertion/Deletion,InDel)位点进行筛选,通过PCR扩增等技术检测InDel位点的基因型并进行统计,将不同位点的基因型与3个品种绵羊的生长发育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4个InDel位点,分别是EDA-5、EDA-7、EDA-8和EDAR-4,这4个位点共包含3种基因型(Ⅱ、ID和DD)。杜泊羊的3个InDel位点(EDA-5、EDA-7和EDA-8)中I等位基因均为优势等位基因,湖羊群体的3个位点(EDA-5、EDA-7和EDA-8)的ID基因型的体高、背高、臀端高、体长、胸围、胸宽、胸深和管围都显著高于Ⅱ和DD基因型,而EDAR-4位点的Ⅱ基因型个体均表现出更好的生产性状表型值;杜泊羊的EDA-5、EDA-8和EDAR-4分别与体高、背高、体长、胸宽、胸深、管围、腰角宽和臀端宽显著相关,EDA-5和EDA-8位点DD基因型个体具有较好的体高、背高、体长、胸宽、管围和臀端高表型值,而EDAR-4位点的Ⅱ基因型个体有较高的胸深、管围、腰角宽和臀端宽表型值;小尾寒羊的EDA-7位点Ⅱ和DD基因型的体高、腿臀围显著高于ID基因型,而EDAR-4位点ID基因型的头长显著高于Ⅱ和DD基因型个体。本研究为绵羊的选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依据,EDA和EDAR基因的4个InDel位点可以作为绵羊辅助遗传育种的候选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EDA INDEL 生长发育性状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尾寒羊GHR和GHRHR基因多态性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5
作者 何豫涵 卢小宁 +6 位作者 陈景林 白俊艳 王玉琴 王龙威 樊红灯 陈梦柯 曾凡林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7-192,共6页
为了解小尾寒羊的生长和发育的遗传机制,为小尾寒羊的品种选育做基础,本研究对GHR和GHRHR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将其多态性与生长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试验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GHR和GHRHR基因在小尾寒羊群体的多态性,利用SPSS软件分... 为了解小尾寒羊的生长和发育的遗传机制,为小尾寒羊的品种选育做基础,本研究对GHR和GHRHR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将其多态性与生长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试验利用PCR-SSCP技术,检测GHR和GHRHR基因在小尾寒羊群体的多态性,利用SPSS软件分析GHRH基因的多态性与生长性状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小尾寒羊群体中检测到3种GHR和GHRHR基因基因型,即DD、II、ID,GHR基因和GHRHR基因中II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250、0.6875,ID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130、0.2500,DD的基因型频率为0.0630、0.0625。GHR基因个体中DD基因型个体和ID基因型个体在宰后胴体质量、臀端高、尻长、颈长、胸深这5个性状中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DD基因型个体和Ⅱ基因型个体在宰前活体质量、宰后胴体质量、臀端高、尻长、颈长这5个性状中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GHRHR基因中,DD基因型个体和ID基因型个体在宰前活体质量、宰后胴体质量、体高、体长、尻高、颈长、腰角宽、腿臀围这8个性状中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ID基因型个体与II基因型个体在颈长和羊的宰前活体质量这2个性状中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同样DD基因型个体同II基因型个体在尻高、腿臀围这2个性状中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结果证明,GHR和GHRHR基因与小尾寒羊生长发育的相关性,可作为本土小尾寒羊遗传杂交改良的重要功能候选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小尾寒羊的遗传特性试验提供了理论依据,对于研究小尾寒羊的遗传多样性改良和培育优良小尾寒羊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尾寒羊 GHRHR基因 GHR基因 PCR 关联分析 生长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鹌鹑性别的分子鉴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小辉 庞有志 +5 位作者 雷莹 赵淑娟 祁艳霞 郭灿甫 刘坤举 刘佩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0-23,共4页
为快速、准确鉴定出鹌鹑胚胎或组织样品的性别,研究以CHD1基因为候选基因,设计并合成了用于朝鲜鹌鹑性别鉴定的引物,建立了两种鉴定鹌鹑性别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第一种鉴定方法是对提取的鹌鹑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 为快速、准确鉴定出鹌鹑胚胎或组织样品的性别,研究以CHD1基因为候选基因,设计并合成了用于朝鲜鹌鹑性别鉴定的引物,建立了两种鉴定鹌鹑性别的分子生物学方法。第一种鉴定方法是对提取的鹌鹑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单一条带的个体为雄性鹌鹑;出现两条清晰条带的个体为雌性鹌鹑。第二种方法是利用荧光定量PCR进行扩增,接着进行熔解曲线分析,出现单个峰的为雄性鹌鹑;出现两个峰的为雌性鹌鹑。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均能有效地进行鹌鹑性别的分子鉴定,其中第一种方法的结果直观可靠,可应用于鹌鹑的育种工作中;第二种方法操作简便,需要的时间短,适合实验室中大量组织样品(个体)性别的分子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鹌鹑 性别鉴定 CH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鹌鹑MyoG基因多态性与早期生长性能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白俊艳 时坤鹏 +14 位作者 卢小宁 杨帅 陈梦柯 马永康 巩慧荣 董智豪 庞有志 雷莹 曹慧 安肖凯 常世增 侯伟晓 付学言 樊红灯 曹恒 《河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47-152,共6页
为了寻找蛋用鹌鹑早期生长性能的分子标记,利用PCR-SSCP检测肌细胞生成素(MyoG)基因5′调控区A和B位点在中国黄羽鹌鹑、北京白羽鹌鹑、朝鲜鹌鹑群体中的多态性,并对MyoG基因5′调控区与鹌鹑的早期生长性能进行了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M... 为了寻找蛋用鹌鹑早期生长性能的分子标记,利用PCR-SSCP检测肌细胞生成素(MyoG)基因5′调控区A和B位点在中国黄羽鹌鹑、北京白羽鹌鹑、朝鲜鹌鹑群体中的多态性,并对MyoG基因5′调控区与鹌鹑的早期生长性能进行了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MyoG基因5′调控区A位点在蛋用鹌鹑中检测到AA、BB、CC、AB、AC、BC等6种基因型。MyoG基因5′调控区A位点的不同基因型与蛋用鹌鹑的体质量、胫长、胸宽、胸深、胸骨长、体长存在关联性(P<0.05)。MyoG基因5′调控区B位点在蛋用鹌鹑中检测到AA、BB、CC、DD、EE、AB、AC、AD、AE等9种基因型,不同基因型与蛋用鹌鹑的体质量、胫长、胸宽、胸深、胸骨长、体长存在关联性(P<0.05)。综上,MyoG基因5′调控区A、B位点对蛋用鹌鹑的早期生长性能有一定影响,可以作为蛋用鹌鹑早期生长性能的分子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用鹌鹑 MYOG基因 SNP位点 生长性能 关联分析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用鹌鹑IGF-1R基因的多态性与体尺性状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白俊艳 卢军浩 +13 位作者 付学言 武晓红 杨又兵 雷莹 庞有志 卢小宁 巩慧荣 胡陆星 刘红涛 樊红灯 曹恒 时坤鹏 陈梦柯 马永康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8-405,共8页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型受体(IGF-1R)基因是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s)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的主要效应器,对机体生长发育进程中有重要影响。为探讨IGF-1R基因多态性与蛋用鹌鹑体尺性状的相关性,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对中国黄羽鹌鹑、北京白...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型受体(IGF-1R)基因是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s)在生物体内发挥作用的主要效应器,对机体生长发育进程中有重要影响。为探讨IGF-1R基因多态性与蛋用鹌鹑体尺性状的相关性,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对中国黄羽鹌鹑、北京白羽鹌鹑、朝鲜鹌鹑3种蛋用鹌鹑的IGF-1R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并对IGF-1R基因的多态性与鹌鹑体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3个蛋用鹌鹑群体中检测到IGF-1R基因A57G和A72T两个突变位点,A57G位点发生了A/G碱基突变,有AA、AG和GG三种基因型;A72T位点发生了A/T碱基突变,有AA、AT和TT三种基因型。中国黄羽鹌鹑的A57G位点对胫长、胸骨长和胫围有显著影响(P<0.05),A72T位点对体质量和胸骨长有显著影响(P<0.05),组合基因型AGAA对体质量有显著影响(P<0.05),组合基因型AAAA对胫长、胸骨长、胫围有明显影响(P<0.05)。北京白羽鹌鹑的A57G位点对体质量、胫长、体长、胫围有显著影响(P<0.05),A72T位点对胸骨长有显著影响(P<0.05),组合基因型AAAA对体质量和胸骨长有显著影响(P<0.05),组合基因型AAAT、GGAA、GGAT对胫长有显著影响(P<0.05),组合基因型GGAA对胸深有显著影响(P<0.05)。朝鲜鹌鹑的A57G位点对体质量有显著影响(P<0.05),A72T位点对胸骨长和胫围有显著影响(P<0.05),组合基因型AGAA对体质量有显著影响(P<0.05),组合基因型AGAT对胫长和胸宽有显著影响(P<0.05)。因此,IGF-1R基因可以作为候选基因应用于蛋用鹌鹑体尺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用鹌鹑 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型受体(IGF-1R)基因 多态性 体尺性状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用鹌鹑黑羽基因座与黄羽基因座互作关系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庞有志 张小辉 +6 位作者 王丽莎 赵淑娟 白俊艳 雷莹 游祥宾 王乾昆 刘坤举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7-23,共7页
试验分别从纯系黑羽鹌鹑和纯系黄羽鹌鹑中随机选取公鹑2只,母鹑6只,按照1:3比例组成黑羽(♂)×黄羽(♀)正交和黄羽(♂)×黑羽(♀)反交试验组,每个试验组各设2个杂交重复组。正交试验中各杂交组随机选取F_(1)代公鹑5只和母鹑15... 试验分别从纯系黑羽鹌鹑和纯系黄羽鹌鹑中随机选取公鹑2只,母鹑6只,按照1:3比例组成黑羽(♂)×黄羽(♀)正交和黄羽(♂)×黑羽(♀)反交试验组,每个试验组各设2个杂交重复组。正交试验中各杂交组随机选取F_(1)代公鹑5只和母鹑15只组成自交组合。反交试验中各杂交组随机选取6只F_(1)代母鹑和2只亲本公鹑各组成1个回交组。观察记录并分析各试验组F_(1)和F_(2)代以及回交B_(1)代羽色及性别分离情况。结果表明,常染色体上控制黑羽性状基因座(H/h)与性染色体(Z)上黄羽基因座(Y/y)存在复杂互作关系。有色基因B存在下,黑羽基因座隐性纯合时(hh)对黄羽座位(Y/y)为隐性上位,hh与Y-(YY或Yy)互作使栗羽变为黑羽,与yy互作使黄羽变为深灰羽;黑羽座位杂合时(Hh)对Y/y为不完全显性上位,Hh与Y-(YY或Yy)互作使栗羽变为不完全黑羽,与yy互作使黄羽变为浅灰羽;黑羽座位显性纯合时(HH)与Y/y无互作关系,HH具有维持正常栗羽和黄羽表现的作用。上述两个基因座位之间互作涉及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基因座互作关系,为鹌鹑羽色研究新发现。依据研究结果,利用反交试验模式,生产具有羽色自别雌雄的杂交后代,对鹌鹑自别雌雄配套系育种和生产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用鹌鹑 黑羽基因 黄羽基因 基因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黑猪保种场氟烷基因的检测 被引量:4
10
作者 卞军平 杨又兵 +2 位作者 娄然 李世豪 吴燕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2-75,8-9,共5页
氟烷基因是引发猪应激综合征(PSS)和产生白肌肉(PSE)的主要基因之一,为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豫西黑猪的遗传资源,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RFLP)技术,对豫西黑猪和长白猪氟烷基因多态性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豫西黑... 氟烷基因是引发猪应激综合征(PSS)和产生白肌肉(PSE)的主要基因之一,为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豫西黑猪的遗传资源,运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RFLP)技术,对豫西黑猪和长白猪氟烷基因多态性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豫西黑猪和长白猪都检测到了显性纯合子Hal^N Hal^N基因型、杂合子Hal^N Hal^n基因型和隐性纯合子Hal^n Hal^n基因型。豫西黑猪氟烷基因Hal^N HalN基因型的频率(36.36%)和Hal^N Hal^n的频率(59.09%)都高于长白猪Hal^N HalN(33. 33%)和Hal^N Hal^n(46. 67%)基因型的频率,但在Hal^n Hal^n基因型频率上,豫西黑猪(4.55%)小于长白猪(20.00%)。豫西黑猪和长白猪Hal^n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34.09%和43.33%。豫西黑猪保种群中Hal^N Hal^n基因型频率和Hal^n等位基因的频率较高,保种场有必要筛选和净化豫西黑猪氟烷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黑猪 PCR-RFLP 氟烷基因 应激综合征 基因型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用鹌鹑白羽基因座与黑羽基因座互作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庞有志 赵淑娟 +7 位作者 张小辉 白俊艳 吴秋珏 雷莹 游祥宾 王丽莎 王乾昆 刘坤举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8-34,共7页
为探讨蛋用鹌鹑白羽基因座与黑羽基因座互作关系,试验从纯系黑羽鹌鹑和纯系北京白羽鹌鹑中随机选取公鹑2只,母鹑6只,按照1:3比例组成黑羽(♂)与白羽(♀)正交组和白羽(♂)与黑羽(♀)反交组,并作F1代自交和回交试验,每个试验组设两个重复... 为探讨蛋用鹌鹑白羽基因座与黑羽基因座互作关系,试验从纯系黑羽鹌鹑和纯系北京白羽鹌鹑中随机选取公鹑2只,母鹑6只,按照1:3比例组成黑羽(♂)与白羽(♀)正交组和白羽(♂)与黑羽(♀)反交组,并作F1代自交和回交试验,每个试验组设两个重复。结果表明,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黑羽的基因座(H/h)与位于性染色体上的白化基因座位(B/b)存在互作关系,在B/b座位白化基因b纯合时(公鹑为ZbZb,母鹑为ZbW),该基因对H/h为隐性上位,鹌鹑表现白羽。黑羽基因座(H/h)和白羽基因座(B/b)互作关系涉及两个以上基因座位间的上位作用,也涉及到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之间的基因互作,此为基因互作关系新发现,也是鹌鹑羽色遗传研究新进展,具有重要遗传学意义和实践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用鹌鹑 黑羽基因 白化基因 基因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光照周期对槐山羊EYA3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小辉 王玉琴 祁艳霞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4-36,41,共4页
为了研究EYA3基因在山羊季节性繁殖调控中的作用,试验以20只槐山羊母羊为试验动物,在自然光照条件下饲养2周,其中分别于自然光照(白天)开始4 h后屠宰5只,采集槐山羊的大脑、小脑、延髓、输卵管、卵巢、子宫、心脏、肺脏、肝脏、肾脏、... 为了研究EYA3基因在山羊季节性繁殖调控中的作用,试验以20只槐山羊母羊为试验动物,在自然光照条件下饲养2周,其中分别于自然光照(白天)开始4 h后屠宰5只,采集槐山羊的大脑、小脑、延髓、输卵管、卵巢、子宫、心脏、肺脏、肝脏、肾脏、臀肌和系膜脂肪;自然光照(夜晚)结束4 h后屠宰5只,采集下丘脑组织。另10只进行2周的人工长光照处理,分别于人工光照(白天)开始4 h后(5只)和人工光照(夜晚)结束4 h后(5只)采集槐山羊的下丘脑组织,利用RT-qPCR技术分析人工长光照刺激对下丘脑组织中EYA3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光照相比,为期2周的人工长光照刺激能够诱导山羊下丘脑组织中EYA3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EYA3基因具有广泛的组织表达谱,在检测的12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肾脏中的表达水平最高。说明下丘脑组织中EYA3基因的表达水平对光照周期的改变非常敏感,EYA3基因是调节山羊季节性繁殖的关键基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山羊 季节性繁殖 光照周期 EYA3基因 表达
原文传递
驴的起源与我国古代养驴业 被引量:4
13
作者 庞有志 杨再 洪子燕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21年第6期53-56,81,共5页
家驴起源于非洲野驴,由努比亚驴驯化而成。早在4000年前,驴经西亚、中亚引入我国甘肃和新疆天山以南地区并繁殖杂种。殷商至两汉时期,驴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和印度不断向中原内地传播,成为希贵家畜,至唐代,驴作为役畜遍布全国。作者对我... 家驴起源于非洲野驴,由努比亚驴驯化而成。早在4000年前,驴经西亚、中亚引入我国甘肃和新疆天山以南地区并繁殖杂种。殷商至两汉时期,驴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和印度不断向中原内地传播,成为希贵家畜,至唐代,驴作为役畜遍布全国。作者对我国驴的起源以及世界野驴的分类、分布进行了梳理,并对我国古代养驴业的发展按年代进行了分类叙述,以期为读者提供更为系统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驴 起源 驯化 养驴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FTO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又兵 卞军平 +2 位作者 吴燕 娄然 李世豪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971-1978,共8页
为了探究猪FTO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关联性,试验通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的Bst uⅠ和TaiⅠ限制性内切酶技术分析了豫西黑猪和长白猪FT... 为了探究猪FTO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关联性,试验通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的Bst uⅠ和TaiⅠ限制性内切酶技术分析了豫西黑猪和长白猪FTO基因第3外显子(c.594C>G)和第4内含子(g.276G>T)的遗传多样性,并将FTO基因的基因型与豫西黑猪背膘厚、pH 1、pH 24、滴水损失、肉色和大理石纹等肉质性状进行了关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FTO基因的c.594C>G位点和g.276G>T位点都具有中度多态性,经检验c.594C>G位点和g.276G>T位点的基因频率均符合χ2检验的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在c.594C>G位点上,豫西黑猪和长白猪都存在3种不同的基因型,分别为CC、CG和GG基因型,优势等位基因都为C等位基因,且两者C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5227和0.5333,在肉色评分上,CG基因型和GG基因型个体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5)。在g.276G>T位点上,豫西黑猪和长白猪都存在3种不同的基因型,分别为GG、GT和TT基因型,优势等位基因均为T等位基因(0.5741,1.6481)。结果表明,FTO基因的c.594C>G位点与豫西黑猪的肉质性状具有显著关联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FTO基因可以为豫西黑猪肉质性状的遗传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西黑猪 肥胖相关基因(FTO) PCR-PFLR 遗传多态性 肉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鹌鹑MITF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启动子甲基化研究
15
作者 祁艳霞 张小辉 +3 位作者 庞有志 刘佩 任世威 霍琳珂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57-263,共7页
【目的】研究MITF基因在鹌鹑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羽色形成的关系,分析启动子甲基化对MIT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RT-PCR克隆鹌鹑MITF基因mRNA的CDS区域并进行DNA测序,对得到的序列进行BLAST比对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 【目的】研究MITF基因在鹌鹑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羽色形成的关系,分析启动子甲基化对MITF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RT-PCR克隆鹌鹑MITF基因mRNA的CDS区域并进行DNA测序,对得到的序列进行BLAST比对等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RT-qPCR分析MITF基因在栗羽朝鲜鹌鹑和北京白羽鹌鹑胚胎发育第6、8、10、12和14天的表达变化。克隆朝鲜鹌鹑和北京白羽鹌鹑MITF基因的启动子区域并进行DNA测序,利用BS-PCR分析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水平。【结果】鹌鹑MITF基因与日本鹌鹑同源基因相似度达99%,包含1476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蛋白由49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没有信号肽和明显的跨膜区,成熟蛋白位于细胞核中。在胚胎发育的6~12 d,朝鲜鹌鹑MITF基因m RNA表达水平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北京白羽鹌鹑(P<0.05或P<0.01)。鹌鹑MITF基因启动子区域包含丰富的顺式作用元件和1个346 bp的CpG岛,朝鲜鹌鹑MITF基因启动子区域的平均甲基化水平为18.52%,北京白羽鹌鹑的平均甲基化水平为29.63%,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北京白羽鹌鹑MITF基因启动子区域高甲基化状态导致其表达水平下降,这与其羽色白化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鹌鹑 羽色 MITF基因 甲基化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鹌鹑GNAS基因表达、克隆及其多态性与羽色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坤举 张小辉 +3 位作者 庞有志 赵淑娟 祁艳霞 王乾昆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69-1377,共9页
为了研究朝鲜鹌鹑GNAS基因表达和多态性与羽色的相关性,取栗羽和白羽朝鲜鹌鹑不同发育时期胚胎翅尖组织,采用Trizol法提取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NAS基因在朝鲜鹌鹑胚胎发育不同阶段和不同羽色鹌鹑胚胎翅组织中mRNA的表达水平;克隆G... 为了研究朝鲜鹌鹑GNAS基因表达和多态性与羽色的相关性,取栗羽和白羽朝鲜鹌鹑不同发育时期胚胎翅尖组织,采用Trizol法提取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GNAS基因在朝鲜鹌鹑胚胎发育不同阶段和不同羽色鹌鹑胚胎翅组织中mRNA的表达水平;克隆GNAS基因的CDS全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集孵化至10 d胚胎翅尖组织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GNAS基因的特定序列,通过不对称PCR-SSCP方法结合测序确定基因型,分析不同基因型对朝鲜鹌鹑羽色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胚胎发育8~14 d时,GNAS基因在栗羽鹌鹑胚胎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极显著(P<0.01)高于白羽鹌鹑胚胎。GNAS基因CDS区开放阅读框长1140 bp,含有14个外显子,编码含379个氨基酸的稳定性亲水蛋白。在朝鲜鹌鹑GNAS基因中检测到2个SNP位点,分别为外显子12区域的g.119221T>A和3′UTR区域的g.121181A>G。栗羽朝鲜鹌鹑的3种基因型(AA、AB和BB)的频率分布与白羽朝鲜鹌鹑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表明,朝鲜鹌鹑组织中GNAS基因的表达量高低与其羽色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GNAS基因3′UTR上的g.121181A>G位点突变与朝鲜鹌鹑羽色性状之间具有显著关联性,可作为研究朝鲜鹌鹑羽色的一个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鹌鹑 GNAS基因 羽色 基因表达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NA-seq技术挖掘鹌鹑羽色自别雌雄相关基因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乾昆 张小辉 +7 位作者 庞有志 祁艳霞 雷莹 白俊艳 户运奇 赵毅威 苑志文 王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98-506,共9页
鹌鹑的羽色自别雌雄现象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但具体的分子机制未知。本研究以北京白羽公鹌鹑和朝鲜栗羽母鹌鹑为研究对象,利用RNA-seq技术分析了F_(1)公鹑和F_(1)母鹑胚胎期第10天皮肤组织样品的转录组,以筛选调控鹌鹑羽色自别... 鹌鹑的羽色自别雌雄现象是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但具体的分子机制未知。本研究以北京白羽公鹌鹑和朝鲜栗羽母鹌鹑为研究对象,利用RNA-seq技术分析了F_(1)公鹑和F_(1)母鹑胚胎期第10天皮肤组织样品的转录组,以筛选调控鹌鹑羽色自别雌雄的关键基因,并利用qRT-PCR技术进行验证。结果表明:RNA-Seq共得到38.94 G的原始数据,平均每个样本获得了6.49 G的原始数据,6个库的Q30均在90%以上,GC含量平均值为49.7%,所测样品至少89%的reads比对到参考基因组上。通过数据库比对共得到16013个基因,其中,上调基因69个,下调基因22个。GO富集分析发现有13841个基因注释到GO数据库中,其中包含78个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结果显示,有22个差异基因富集到38条通路中。对全部差异基因进行筛选,得到了7个与羽色表型相关的基因,分别是DCT、MLANA、SLC45A2、TYRP1、TRPM1、FAM174A和KIT。qRT-PCR结果表明,候选基因均在栗羽鹌鹑中高表达,与RNA-seq结果一致,这7个候选基因可能与自别雌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鹌鹑 羽色 自别雌雄 转录组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鹌鹑线粒体cytb基因和ND2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雷莹 李静云 +11 位作者 白俊艳 庞有志 杨又兵 张小辉 赵淑娟 陈宇 王新乐 董智豪 李淦 游祥宾 张小玲 王乾昆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130-133,共4页
为了比较朝鲜鹌鹑种内变异及其与其他物种的亲缘关系,试验分别选用黑羽、白羽、栗羽、黄羽4种羽色鹌鹑各8只,对其线粒体cytb基因和ND2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并与其他不同鸟类的相应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分析,采用最大似然法(ML)和邻接法(NJ... 为了比较朝鲜鹌鹑种内变异及其与其他物种的亲缘关系,试验分别选用黑羽、白羽、栗羽、黄羽4种羽色鹌鹑各8只,对其线粒体cytb基因和ND2基因进行PCR扩增、测序,并与其他不同鸟类的相应基因进行序列比对分析,采用最大似然法(ML)和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朝鲜鹌鹑的种内突变位点及与其他物种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cytb基因在4种羽色鹌鹑之间没有突变位点。ND2基因有2个突变位点,并造成氨基酸突变,即在490 bp处碱基G突变为A,导致164位点处氨基酸由缬氨酸(V)变为异亮氨酸(I),在800 bp处碱基T突变为C,导致第267位点处氨基酸由异亮氨酸(I)变为苏氨酸(T)。与朝鲜鹌鹑亲缘关系最近的是日本鹌鹑,其次是中国鹌鹑。说明线粒体cytb和ND2基因适合用于鸟类亲缘关系分析,朝鲜鹌鹑是由日本鹌鹑改良而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鹌鹑 线粒体 CYTB基因 ND2基因 系统发育分析
原文传递
蛋用鹌鹑的VIPR-1基因的多态性与早期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董智豪 陈宇 +7 位作者 黄高想 白俊艳 李静云 赵淑娟 雷莹 王新乐 胡琦杭 范征宇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93-1401,共9页
为分析VIPR-1基因是否能作为鹌鹑早期生长性状的相关分子标记或者候选基因,以中国黄羽鹌鹑、中国白羽鹌鹑、朝鲜鹌鹑3个蛋用鹌鹑品种作为实验对象,采用PCR-RFLP技术和测序技术检测VIPR-1基因的外显子6-7的多态性,并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 为分析VIPR-1基因是否能作为鹌鹑早期生长性状的相关分子标记或者候选基因,以中国黄羽鹌鹑、中国白羽鹌鹑、朝鲜鹌鹑3个蛋用鹌鹑品种作为实验对象,采用PCR-RFLP技术和测序技术检测VIPR-1基因的外显子6-7的多态性,并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蛋用鹌鹑早期生长性状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在3个蛋用鹌鹑品种中的VIPR-1基因外显子6-7区域共检测出15个SNP位点,分别为A94G、G97T、C201T、A204G、A233G、C260G、A299T、C354T、A355G、C378T、C407G、A425C、A543G、G585T、A586G。对HpyCH4IV位点(A355G)进行酶切分析,可以检测到3种基因型即AA(285 bp/811 bp)、AG(285 bp/811 bp/1096 bp)和GG(1096 bp)。中国黄羽鹌鹑和中国白羽鹌鹑的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27、0.636、0.136和0.087、0.609、0.304。朝鲜鹌鹑A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35和0.765。1~4周龄时,VIPR-1基因的HpyCH4IV位点与中国黄羽鹌鹑的日增重、体重、胫长、胸宽、胸深、胸骨长、胫围有显著关联性(P<0.05)。HpyCH4IV位点与中国白羽鹌鹑的胫围有显著关联性(P<0.05)。HpyCH4IV位点与朝鲜鹌鹑的体重、胸宽、胸深有显著关联性(P<0.05)。5~7周龄时,VIPR-1基因的HpyCH4IV位点与中国黄羽鹌鹑的体重、胸骨长、胫长、体长、胸宽、胸深、胫围、日增重和相对生长率均有显著的关联性(P<0.05)。HpyCH4IV位点与中国白羽鹌鹑的日增重和相对生长均有显著的关联性(P<0.05)。HpyCH4IV位点与朝鲜鹌鹑的体重有显著的关联性(P<0.05)。综上研究表明,VIPR-1基因外显子6-7的HpyCH4IV位点(A355G)对蛋用鹌鹑的早期生长性状具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用鹌鹑 VIPR-1基因 PCR-RFLP 早期生长性状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录组分析白羽鹌鹑羽色形成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雷莹 张小辉 +2 位作者 游祥宾 白俊艳 张文涛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18,共8页
为研究白羽朝鲜鹌鹑羽色形成的分子机制,试验采用白羽朝鲜鹌鹑和野生型栗羽朝鲜鹌鹑的翅组织总RNA,通过转录组测序和分析,筛选与白羽形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部分基因进行了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显示:测序共得到77228条基因,在筛选... 为研究白羽朝鲜鹌鹑羽色形成的分子机制,试验采用白羽朝鲜鹌鹑和野生型栗羽朝鲜鹌鹑的翅组织总RNA,通过转录组测序和分析,筛选与白羽形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部分基因进行了荧光定量PCR验证。结果显示:测序共得到77228条基因,在筛选的2512个差异表达基因中,白羽鹌鹑表达量上调的有950个,表达量下调的有1562个,共发现230条代谢通路中有基因的差异表达。差异表达基因DCT、SLC45A2、TYR、PMEL、MLPH、OCA2、TYRP1、ASIP等与皮肤、毛囊色素合成及运输有关,其中TYR和OCA2基因在白羽鹌鹑中显著下调(P<0.05)。研究表明:白羽鹌鹑羽色形成是多基因调控的复杂机制,其中与色素合成及运输相关的基因起到了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鹌鹑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羽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