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不良诊治建议及胃镜检查对其诊治的作用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欢欢 李福康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8期638-640,共3页
消化不良包括一系列上腹部症状,消化不良患者约占西方国家1/4的人口[1],绝大多数消化不良患者咨询消化科医师并行内镜检查[2],这样给转诊病人造成较大负担,内镜检查在评价消化不良中的角色不仅体现消化科医师的医技水平和职业素质,而且... 消化不良包括一系列上腹部症状,消化不良患者约占西方国家1/4的人口[1],绝大多数消化不良患者咨询消化科医师并行内镜检查[2],这样给转诊病人造成较大负担,内镜检查在评价消化不良中的角色不仅体现消化科医师的医技水平和职业素质,而且也决定医疗保健的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 胃镜检查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见病理类型的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超声特点分析
2
作者 郎翠翠 董新茜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57-58,共2页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的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超声内镜及病理特点,丰富临床诊断经验。方法收集自2009年以来我院最终病理诊断为特殊类型的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病例,分析其超声内镜特征。结果在1057例有最终病理诊断的黏膜下病变病例中,7种常见...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的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的超声内镜及病理特点,丰富临床诊断经验。方法收集自2009年以来我院最终病理诊断为特殊类型的消化道黏膜下病变病例,分析其超声内镜特征。结果在1057例有最终病理诊断的黏膜下病变病例中,7种常见类型占95%(1005/1057),其余5%(52/1057)的病例包括食管化脓性肉芽肿、食管先天性囊肿、重复食管、食管肉瘤、食管颗粒细胞瘤、食管印戒细胞癌、食管神经鞘瘤、胃血管球瘤、深在性囊性胃炎、胃错构瘤、胃平滑肌瘤等少见类型。结论上消化道黏膜下病变以间质瘤、平滑肌瘤、脂肪瘤、异位胰腺、类癌等较为常见,少见类型黏膜下病变的超声特征表现多样,病理诊断为获得最终诊断的唯一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助于丰富超声内镜诊断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 黏膜下病变 超声内镜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置管术治疗食管狭窄和瘘 被引量:17
3
作者 邵先玉 陈振华 宁建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49-251,共3页
0 引言食管狭窄和瘘导致患者进食困难,引起严重感染,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期,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扩张置管术已成为治疗食管狭窄和瘘的主要方法,在器械选择、操作技术、临床疗效、并发症及防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关键词 扩张置管术 治疗 食管狭窄 食管瘘 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新型气动式套扎器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刘明 王磊 +3 位作者 卜令秀 张汝建 弭希峰 胡建功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48-49,共2页
目的 :评价自行研制的新型气动式食管静脉曲张套扎器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利用自己开发研制的新型气动式食管静脉曲张套扎器对 2 0例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例实施了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同时与日本生产的气动式套扎器进行了... 目的 :评价自行研制的新型气动式食管静脉曲张套扎器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利用自己开发研制的新型气动式食管静脉曲张套扎器对 2 0例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例实施了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 ,同时与日本生产的气动式套扎器进行了比较。结果 :自行研制的新型气动式食管静脉曲张套扎器的使用效果良好 ,部分性能优于进口产品。结论 :此种新型气动式食管静脉曲张套扎器的使用简捷灵活 ,性能可靠 ,价格低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静脉曲张 套扎器 内镜治疗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囊扩张与肉毒毒素注射序贯联合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杨正武 邵先玉 +2 位作者 卜令秀 马立兴 张丽萍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06-709,共4页
目的研究气囊扩张序贯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近、远期疗效。方法43例被确诊原发性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接受单纯气囊扩张治疗;B组接受气囊扩张治疗1周后,在内镜直视下LES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分别于... 目的研究气囊扩张序贯联合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近、远期疗效。方法43例被确诊原发性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接受单纯气囊扩张治疗;B组接受气囊扩张治疗1周后,在内镜直视下LES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分别于治疗后1、3、6、12和24个月随访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贲门口内径、5min存留钡柱高度等。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的近期疗效显著,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6、12和24个月B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2.2%、61.1%、40%,高于气囊扩张治疗组36%、28%、16%,有统计学差异,其中治疗后12、24个月序贯联合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气囊扩张治疗组。A组有9例分别于治疗后8、12、17个月因再次出现进食困难进行再次扩张。结论气囊扩张序贯联合食管下括约肌内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技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治疗费用经济,且近远期疗效高,是兼顾病因治疗、对症治疗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气囊扩张 肉毒杆菌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患者血清中miR-106、miR181含量检测及其与肝癌组织中Bax、Bcl-2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马立兴 邵先玉 付明燕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49-52,共4页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血清中miR-106、miR181含量及其与肝癌组织中Bax、Bcl-2的关系。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50例肝癌患者纳入研究的观察组,同期在我院体检的150例健康者纳入研究的对照组。采用real-time PC... 目的研究肝癌患者血清中miR-106、miR181含量及其与肝癌组织中Bax、Bcl-2的关系。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50例肝癌患者纳入研究的观察组,同期在我院体检的150例健康者纳入研究的对照组。采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血清中miR-106、miR181含量,采用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肝癌组织中Bax、Bcl-2的含量。结果观察组血清中miRNA-181b的相对含量低于对照组、miR-106的含量高于对照组;肝癌组织中Bcl-2的相对含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Bax的含量低于癌旁正常组织;miR-106与Bcl-2含量呈正相关、与Bax含量呈负相关;miR-181与Bcl-2含量呈负相关、与Bax含量呈正相关。结论肝癌患者血清中miR-106、miR181含量显著异常,且与凋亡相关分子Bcl-2、Bax的含量相关,miR-106、miR181可能是调控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潜在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微小RNA B细胞淋巴瘤基因2 人Bcl-2相关X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贲门失弛缓症的内镜治疗 被引量:12
7
作者 邵先玉 邵良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9期3061-3064,共4页
贲门失弛缓症是食管下段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一种疾病,其治疗主要是通过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张力,解除功能性梗阻.内镜治疗的临床研究较多,越来越引起重视.球囊扩张治疗时间短,显效快;肉毒素注射安全有效,操作简便;支架置入疗效高,... 贲门失弛缓症是食管下段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一种疾病,其治疗主要是通过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张力,解除功能性梗阻.内镜治疗的临床研究较多,越来越引起重视.球囊扩张治疗时间短,显效快;肉毒素注射安全有效,操作简便;支架置入疗效高,但需短期内取出支架;小球囊扩张和肉毒素注射联合治疗,既可提高疗效,又能减少并发症.内镜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应密切观察,及时处理并发症和肉毒素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内镜 扩张 支架 肉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Ne激光穴位深部照射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卞学平 张志宏 +3 位作者 卞玉洁 王军辉 王利君 夏飞飞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38-43,共6页
目的观察He-Ne激光会阴穴深部(前列腺内)及直肠内前列腺照射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的疗效。方法CNP患者80例随机分为He-Ne激光穴位深部照射组(深部照射组)和He-Ne激光穴位体表照射组(体表照射组),每组各40例。深部照射组采用特... 目的观察He-Ne激光会阴穴深部(前列腺内)及直肠内前列腺照射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的疗效。方法CNP患者80例随机分为He-Ne激光穴位深部照射组(深部照射组)和He-Ne激光穴位体表照射组(体表照射组),每组各40例。深部照射组采用特制空芯针灸针针刺会阴穴,并在左手示指肛诊引导下刺入肿大或压痛的前列腺内,将He-Ne激光针光纤(直径50μm)通过针芯导入穴位行深部(前列腺内)照射,激光功率2mW,光斑直径0.1cm,功率密度255mW/cm2,再将He-Ne激光照射器耦合光纤(直径600μm),套入末端封闭的玻璃管内,插入肛门约8~10cm直接照射直肠前列腺部,激光功率15mW,光斑直径0.2cm,功率密度478mW/cm2;以上均各照射10min。体表照射组除会阴穴行He-Ne激光(功率255mW)体表照射外,直肠内照射及治疗参数均同深部照射组。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5次为1疗程。结果深部照射组治愈29例(72.5%),好转8例(20.0%),无效3例(7.5%);体表照射组治愈19例(47.5%),好转13例(32.5%),无效8例(20.0%),深部照射组疗效好于体表照射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前列腺液镜检(EPS),WB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卵磷脂小体(LC)明显增多(P<0.01),前列腺B超检查体积明显缩小(P<0.01);患者治愈的平均治疗天数深部照射组明显短于体表照射组(P<0.01)。结论He-Ne激光会阴穴深部(前列腺内)及直肠内前列腺照射治疗CNP具有较好的效果,疗效好于会阴穴体表照射,为CNP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穴位 直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的X线和肠镜检查 被引量:7
9
作者 陈振华 邵先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335-336,共2页
溃疡性结肠炎(UC)目前尚无诊断的“金标准”,主要根据临床表现,X线胃肠造影、内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且需排除其他疾病,因此,X线和肠镜检查在UC的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X线检查方法与表现 1.1 腹部平片 可协助确定病变... 溃疡性结肠炎(UC)目前尚无诊断的“金标准”,主要根据临床表现,X线胃肠造影、内镜检查和病理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且需排除其他疾病,因此,X线和肠镜检查在UC的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X线检查方法与表现 1.1 腹部平片 可协助确定病变范围及有无肠穿孔和诊断中毒性巨结肠。 1.2 钡餐检查 当需要与克隆病相鉴别时可采用钡餐检查。 1.3 钡剂灌肠检查 应用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诊断 X线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易激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附95例分析) 被引量:7
10
作者 史继学 童瑞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1991年第3期131-132,共2页
肠道易激综合征是一组表现为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的肠道功能性症状群,曾被称谓“胃肠神经官能症”、“过敏性结肠炎”、“过敏结肠”等。由于本征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在未排除器质性疾病之前诊断常难确立,对症处理虽可... 肠道易激综合征是一组表现为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的肠道功能性症状群,曾被称谓“胃肠神经官能症”、“过敏性结肠炎”、“过敏结肠”等。由于本征临床表现无特征性,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在未排除器质性疾病之前诊断常难确立,对症处理虽可获得疗效,但根治往往困难,滥用药物造成不良反应者屡见不鲜。现将我院1981年以来确诊的95例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易激 综合征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径Rigiflex气囊序贯扩张治疗在贲门失驰缓症复发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正武 邵先玉 +3 位作者 卜令秀 马立兴 张晓伟 付明燕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67-371,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直视下采用3.5cmRigiflex-ABD气囊序贯扩张治疗原发性贲门失弛缓症复发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7例复发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在内镜直视下采用直径3.5cmRigiflex-ABD气囊扩张。扩张压力为12~20Psi,每次扩张持续时间1m... 目的探讨内镜直视下采用3.5cmRigiflex-ABD气囊序贯扩张治疗原发性贲门失弛缓症复发患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7例复发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在内镜直视下采用直径3.5cmRigiflex-ABD气囊扩张。扩张压力为12~20Psi,每次扩张持续时间1min,扩张2、3次。术后定期随访症状积分、食管钡透检查、并发症等,与43例首次接受直径3.2cm哑铃型气囊扩张治疗患者做临床对照。结果在症状缓解方面,Rigiflex-ABD气囊组长期疗效(6~36个月)高于哑铃型气囊组,以治疗后12~36个月的症状缓解显著高于哑铃型气囊组。随访治疗后食管钡透检查,Rigiflex-ABD气囊组治疗后(3~36个月)贲门口直径大于哑铃型气囊组,5min存留钡柱高度低于哑铃型气囊扩张组,差异有显著性。未出现食管大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结论选择3.5cm直径的大口径Rigiflex气囊序贯扩张治疗复发的贲门失缓症患者,治疗安全性高,长期疗效显著,效价比突出,在目前医疗环境下,是一种首选的性价比高、安全、有效的内镜治疗手段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内镜下球囊扩张术 Rigiflex-ABD气囊扩张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卢戈氏液染色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卜令秀 邵先玉 《社区医学杂志》 2008年第24期27-28,共2页
随着色素内镜的发展和应用,镜下染色技术已广泛被内镜医生应用于帮助诊断消化道病变。卢戈氏液染色是其中方法之一。我院于2002年9月-2006年10月对261例患者进行了内镜下卢戈氏液(3%复方碘溶液)食管粘膜染色技术,本文就此方法的临... 随着色素内镜的发展和应用,镜下染色技术已广泛被内镜医生应用于帮助诊断消化道病变。卢戈氏液染色是其中方法之一。我院于2002年9月-2006年10月对261例患者进行了内镜下卢戈氏液(3%复方碘溶液)食管粘膜染色技术,本文就此方法的临床价值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戈氏液染色 色素内镜 临床价值 早期食管癌 诊断 染色技术 消化道病变 复方碘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索美拉唑治疗医源性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晓虹 李晓沛 李福康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272-273,共2页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治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resect,EMR)后医源性胃溃疡的有效性。方法 40例行EMR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埃索美拉唑组23例,EMR术后给予埃索美拉唑40 mg静滴,每天1次,持续8周。法莫替丁组给予法莫替丁4...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治疗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resect,EMR)后医源性胃溃疡的有效性。方法 40例行EMR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埃索美拉唑组23例,EMR术后给予埃索美拉唑40 mg静滴,每天1次,持续8周。法莫替丁组给予法莫替丁40 mg静滴,每天1次,持续2周。分别于EMR后1天,2周,4周,8周行胃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EMR后溃疡大小变化、愈合情况及有无出血。结果 EMR术后1天,埃索美拉唑组和法莫替丁组溃疡面积分别为(21.10±3.46)mm2、(20.28±3.41)mm2(P=0.991);术后2周,两组溃疡面积分别为(4.52±1.62)mm2、(7.95±2.40)mm2(P=0.043);术后4周,两组溃疡面积分别为(0.80±0.65)mm2、(3.71±1.71)mm2(P=0.001)。术后1天,埃索美拉唑组创面出血发生率低于法莫替丁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9)。结论埃索美拉唑对EMR术后医源性胃溃疡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索美拉唑 医源性胃溃疡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瘦素抵抗、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正武 魏良洲 +1 位作者 张晓红 王爱英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胰岛素抵抗、瘦素抵抗的程度以及瘦素抵抗、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探讨其在NAFLD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31例NAFLD患者的瘦素、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与人体测量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简...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胰岛素抵抗、瘦素抵抗的程度以及瘦素抵抗、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探讨其在NAFLD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31例NAFLD患者的瘦素、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与人体测量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简单相关、偏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NAFLD组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女性空腹血清瘦素显著高于男性的(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瘦素与FINS显示出较强的正相关性。结论NAFLD组中,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且在不同肥胖程度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瘦素抵抗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单独或共同构成NAFLD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瘦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 NAFL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贲门失驰缓症的药物治疗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振华 吕树蕴 张宝田 《社区医学杂志》 2003年第6期10-11,共2页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 A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下食管括约肌(LES)高压,吞咽时不能正常松弛或完全不松弛,并伴有食管体部的扩张和食管失蠕动.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食物反流以及下端胸骨后疼痛,可...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 A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下食管括约肌(LES)高压,吞咽时不能正常松弛或完全不松弛,并伴有食管体部的扩张和食管失蠕动.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食物反流以及下端胸骨后疼痛,可伴有体重减轻等表现.本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各种手段解除LES的松弛障碍,降低LES压力(LESP)缓解症状[1-3].多种药物可降低LES压力,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治疗 食管 舌下含服 亚硝酸 氮化合物 吞咽困难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伴癌综合征 被引量:2
16
作者 史继学 《临床荟萃》 CAS 1989年第2期66-67,共2页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的发病和死亡在我国大多数城乡居第三或第四位,临床表现除癌肿局部症状及体征外。还有由于癌肿制造与分泌某些异位激素或某些生理活性物质所致的肝外各系统特殊表现,称伴癌综合征。它可作为肝癌的首发症状,也可作... 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的发病和死亡在我国大多数城乡居第三或第四位,临床表现除癌肿局部症状及体征外。还有由于癌肿制造与分泌某些异位激素或某些生理活性物质所致的肝外各系统特殊表现,称伴癌综合征。它可作为肝癌的首发症状,也可作为晚期恶化征象之一,认识伴癌综合征有三方面意义:1.去探查体内存在的尚未诊断出来的癌肿,从而达到早期诊断与治疗的目的。2.某些伴癌综合征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全身情况,对其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3.伴癌综合征的加重、减轻或消失有助于治疗效果的评价。现将肝癌伴癌综合征简要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伴癌综合征 病因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重型溃疡性结肠炎176例临床诊疗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常会 李福康 林静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370-371,共2页
目的评价中、重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中、重型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的诊疗资料。结果中、重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变以左半结肠炎型常见,且以初发型及慢性复发型为主。控制急性发作主要药物为糖皮质激素... 目的评价中、重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中、重型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的诊疗资料。结果中、重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变以左半结肠炎型常见,且以初发型及慢性复发型为主。控制急性发作主要药物为糖皮质激素。药物治疗中型、重型溃疡型结肠炎有效率分别为97.3%(144/148)、89.3%(25/28),外科手术率10.7%(3/28)。肠外并发症发生率8.5%(15/176),结肠息肉发生率26.1%(46/176),癌变率2.3%(4/176)。结论正确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中、重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但应定期复查结肠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型 重型 诊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体重指数与瘦素、胰岛素水平关系的临床试验研究
18
作者 魏良洲 杨正武 王利华 《胃肠病学》 2006年第3期168-171,共4页
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我国继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之后较常见的肝脏病变,其临床病理特征类似于酒精性肝病,部分病例可发展为严重的肝病。目的:研究NAFLD患者的体重指数(BMI)、糖、脂代谢、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我国继病毒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病之后较常见的肝脏病变,其临床病理特征类似于酒精性肝病,部分病例可发展为严重的肝病。目的:研究NAFLD患者的体重指数(BMI)、糖、脂代谢、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与瘦素、胰岛素水平以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相关性。方法:将31例NAFLD患者按BMI分为正常体重组(BMI<24kg/m2)和超重组(BMI≥24kg/m2),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测定空腹血糖、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和AST、ALT水平,放射免疫测定检测空腹瘦素和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结果:超重组NAFLD患者的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P<0.01)。简单相关分析显示NAFLD患者的瘦素水平与身高、BMI和腰围相关(r1=-0.538,r2=0.518,r3=0.364);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瘦素水平与腰围、腰臀比和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r1=0.484,r2=3.921,r3=0.07616),与体重、身高和AST、ALT水平呈负相关(r1=-0.245,r2=-35.986,r3=-1.623);结论:NAFLD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且不同BMI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情况存在差异。瘦素水平与体脂分布和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与血脂水平未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胰岛素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胃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
19
作者 胡建功 徐信杰 盈梅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724-726,共3页
目的观察复胃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自拟复胃散治疗,每次9 g,每日2次,3个月为一疗程,治疗1~2个疗程。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Omeprazole)10 mg,每日1次;果胶铋... 目的观察复胃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以自拟复胃散治疗,每次9 g,每日2次,3个月为一疗程,治疗1~2个疗程。对照组予以奥美拉唑(Omeprazole)10 mg,每日1次;果胶铋100 mg,每日3次。1个月为一疗程,治疗1~2个疗程。主要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前后主要症状改善情况,胃镜及病理组织学变化情况及Hp清除情况。结果两组治疗CAG的临床总有效率、胃镜有效率、腺体萎缩治疗有效率、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治疗有效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Hp感染治疗有效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胃散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患者胃黏膜镜下改变、病理改变(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有一定的逆转作用,有一定的抗Hp感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胃散 慢性萎缩性胃炎 癌前病变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脏脂肪素及其在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桑伟伟 李森林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958-960,共3页
内脏脂肪素(visfatin)基因是1994年Samal等[1]在人外周血筛选淋巴细胞cDNA文库时分离得到的,可编码由47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它是一种二聚体结构,其氨基酸序列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细菌、鱼类、
关键词 内脏脂肪素 肿瘤 靶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