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内神经网络修复关键点的临床验证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琳 郗海涛 +6 位作者 黄红云 张峰 刘彦铖 陈娣 江昭 王庆苗 任玉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27-1131,共5页
背景:细胞移植的安全有效靶点选择,是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对脑内是否存在能发挥重要治疗作用的点或区域,以最大限度对神经网络发挥良性影响进而修复,是研究先行者必须优先考虑的课题之一。目的:通过临床资料分析,证实细胞移植脑内神经... 背景:细胞移植的安全有效靶点选择,是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对脑内是否存在能发挥重要治疗作用的点或区域,以最大限度对神经网络发挥良性影响进而修复,是研究先行者必须优先考虑的课题之一。目的:通过临床资料分析,证实细胞移植脑内神经网络修复关键点(KPNNR)理论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实用性。方法:2003-05/2009-01共有631例各类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接受神经网络修复关键点嗅鞘细胞移植,其中609例资料齐全,男392例,女217例;年龄1.2~84(42.87±19.64)岁,病程0.4~35(5.11±5.46)年。疾病分布:肌萎缩侧索硬化432例次、脑性瘫痪110例次、多发性硬化25例次、共济失调12例次、多系统萎缩7例次、遗传性痉挛性截瘫6例次、持续性植物状态6例次、痴呆2例次、脑缺氧后遗症2例次、帕金森叠加综合征2例次、非特异性脑炎后遗症2例次、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1例、核黄疸后遗症1例、皮质基底核变性1例。患者来自75个国家或地区。结果与结论:细胞移植后随访2~8周,平均4周,609例次中526例次神经功能获不同程度改善,近期总改善率为86.37%,其中肌萎缩侧索硬化改善率为87.96%。脑性瘫痪改善率为82.7%,特别是4例伴有癫痫者,术后发作明显减少。共济失调改善率为83.3%。遗传性痉挛性截瘫改善率为83.3%。围手术期出现不良事件共33例次,发生率为5.4%,主要为术后头痛、发热等,多经对症治疗后痊愈。结果提示,大脑内神经网络修复关键点(KPNNR)客观存在,在该点进行嗅鞘细胞移植安全可行,能改善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或)延缓病情的进行性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鞘细胞 细胞移植 神经系统疾病 神经网络修复关键点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鞘细胞移植入淀粉样前体蛋白转基因小鼠脑内降低β淀粉样蛋白沉积
2
作者 曹敬丽 刘婧媛 +5 位作者 肖娟 姜晓荣 任玉水 王洪美 周长满 黄红云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23-826,共4页
目的观察嗅鞘细胞移植入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转基因小鼠脑内后的存活和迁移状况及其对模型β淀粉样蛋白沉积的作用,以进一步探索嗅鞘细胞移植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取自发绿色荧光蛋白的新生3d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基... 目的观察嗅鞘细胞移植入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转基因小鼠脑内后的存活和迁移状况及其对模型β淀粉样蛋白沉积的作用,以进一步探索嗅鞘细胞移植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取自发绿色荧光蛋白的新生3d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基因小鼠,体外分离培养嗅球嗅鞘细胞,在小鼠脑立体定位仪的固定下,参照AP小鼠脑立体定位图谱,将收集的嗅鞘细胞移植入APP转基因小鼠脑内。移植1个月后,取脑组织冷冻切片,在双光子共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存活和迁移状况并采集图像。移植1个月后,行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淀粉样蛋白沉积,每组4只。结果嗅鞘细胞移植入APP转基因小鼠脑内存活良好,并以移植点为中心向外迁移,部分绿色荧光细胞呈现成血管现象,移植之后APP转基因小鼠脑内的β淀粉样蛋白沉积减少,APP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嗅鞘细胞对减少APP转基因小鼠脑内淀粉样蛋白沉积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细胞移植 免疫印迹法 APP转基因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eatment of spinal cord injury by transplantation of cells via cerebrospinal fluid
3
作者 刘彦 黄红云 《Neuro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23-328,共6页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probe into the axonal regeneration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after implantation of cells into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for spinal cord injury (SCI). Transpl...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probe into the axonal regeneration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 after implantation of cells into cerebrospinal fluid (CSF) for spinal cord injury (SCI). Transplantation of cells via CSF poses great potentials for SCI in clinic. Studies on administration of cells via CSF indicate that the method is safe and convenient. The method is more suitable to treating multiple lesions of the CNS since it does not produce open lesions. However, there are disputes over its promotion effects on axonal regeneration and functional recovery of spinal cord after injury; and some questions, such as the mechanisms of functional recovery of spinal cord, the proper time window of cell transplantation, and cell types of transplantation, still need to be handled. This review summarized the method of cell transplantation via CSF for treatment of S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 transplantation cerebrospinal fluid subarachnoid 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神经修复学治疗策略研究进展
4
作者 赵艳秀 陈琳 黄红云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11期135-138,共4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由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原发性病变或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疼痛综合征,通常由脑、脊髓或者外周神经损伤以及疾病引起;并伴有损伤神经的微环境改变。神经修复主要通过纠正这种微环境改变,修复导致疼痛的各种异常、损伤神...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由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原发性病变或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疼痛综合征,通常由脑、脊髓或者外周神经损伤以及疾病引起;并伴有损伤神经的微环境改变。神经修复主要通过纠正这种微环境改变,修复导致疼痛的各种异常、损伤神经构筑,恢复神经通路信号平衡,并提供神经生长和再生所需各种营养支持因子。目前疼痛神经修复学治疗策略包括各种药物神经调控激励、神经修复类手术、组织及细胞移植等。现分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修复学 治疗 外周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损伤 环境改变 损伤神经 疼痛综合征
原文传递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125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3
5
作者 黄红云 陈琳 +4 位作者 郗海涛 王庆苗 张健 刘彦铖 张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20,共7页
目的总结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2001年11月-2008年1月,收治1255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男928例,女327例;年龄1.2~87岁,平均40岁;病程(4.52±4.67)年。其中晚期脊髓损... 目的总结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2001年11月-2008年1月,收治1255例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男928例,女327例;年龄1.2~87岁,平均40岁;病程(4.52±4.67)年。其中晚期脊髓损伤656例,肌萎缩侧索硬化457例,脑性瘫痪68例,多发性硬化20例,脑卒中后遗症11例,共济失调10例,其他疾病33例。患者来自71个国家或地区。均以自愿捐赠的意外流产健康胚胎嗅球培养的OECs植入治疗。结果1128例获随访2~8周,平均4周,其中994例神经功能获不同程度改善,近期总改善率为88.12%。围手术期并发症共76例,发生率为6.74%。随访超过1年的脊髓损伤患者共120例,按ASIA标准评价:国外患者组运动功能由(39.82±20.25)分提高至(44.55±18.99)分,轻触觉由(51.56±25.89)分提高至(59.81±27.72)分,痛觉由(50.36±27.44)分提高至(57.09±28.5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内康复训练良好患者组运动功能由(40.52±20.80)分提高至(46.45±20.35)分,轻触觉由(55.64±26.32)分提高至(68.64±25.89)分,痛觉由(57.05±26.00)分提高至(66.13±24.2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内康复训练不佳患者组运动功能由(37.03±18.52)分提高至(38.03±18.50)分(P<0.05),轻触觉由(45.88±22.56)分提高至(46.63±23.09)分(P>0.05),痛觉由(45.25±23.68)分提高至(45.28±23.63)分(P>0.05)。国外患者组、国内康复训练良好患者组与国内康复训练不佳患者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6例肌萎缩侧索硬化、32例脑性瘫痪、8例多发性硬化、7例共济失调患者分别获随访3~48、3~36、2~20、7~17个月,2例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分别获随访6、24个月;其中113例(72.9%)神经功能改善或病情稳定恶化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结论OECs脑内和/或脊髓内移植安全可行,能部分改善晚期脊髓损伤、肌萎缩侧索硬化、脑性瘫痪、脑卒中后遗症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或延缓病情进行性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嗅鞘细胞移植 临床研究 神经修复
原文传递
脐带间充质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肖娟 姜晓蓉 +4 位作者 刘靖媛 魏国梅 高文勇 陈琳 黄红云 《解剖科学进展》 CAS 2013年第4期363-365,共3页
间充质细胞是来源于中胚层的一种能自我更新和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存在于全身结缔组织和器官中。间充质细胞呈典型的成纤维状,高表达间质细胞标志蛋白CD44,CD90和CD105,不表达造血系标志蛋白CD34和CD45。间充质细胞经诱导培... 间充质细胞是来源于中胚层的一种能自我更新和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存在于全身结缔组织和器官中。间充质细胞呈典型的成纤维状,高表达间质细胞标志蛋白CD44,CD90和CD105,不表达造血系标志蛋白CD34和CD45。间充质细胞经诱导培养不仅能分化成骨细胞,软骨细胞,干细胞,心肌细胞等,也可以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等。人脐带间充质细胞与其他来源的间充质细胞相比,具有来源广,免疫原性低,避免伦理学问题等诸多优点。因此,脐带间充质细胞作为临床细胞治疗和组织再生的一个理想来源而越来越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细胞 细胞生物学特性 人脐带 多向分化潜能 多巴胺能神经元 成体干细胞 应用 标志蛋白
原文传递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细胞移植治疗研究进展
7
作者 李莹 黄红云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9年第6期373-377,共5页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是一种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目前仍缺少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细胞替代治疗有希望成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新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细胞疗法 细胞移植
原文传递
嗅鞘细胞移植对颈髓损伤后心率变异性影响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2
8
作者 黄红云 陈琳 +6 位作者 郗海涛 解自行 张峰 刘彦铖 肖娟 张夏琳 周长满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0年第12期I0044-I0046,共3页
笔者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陈旧性脊髓损伤后,观察到移植后损伤节段以下的泌汗功能恢复、皮肤营养改善,但缺少客观指标的描述。心率变异性(HRV)在临床上被用作无创伤地反映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指标。本文对脊髓损伤患者嗅鞘细胞移植后... 笔者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陈旧性脊髓损伤后,观察到移植后损伤节段以下的泌汗功能恢复、皮肤营养改善,但缺少客观指标的描述。心率变异性(HRV)在临床上被用作无创伤地反映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指标。本文对脊髓损伤患者嗅鞘细胞移植后HRV的改变做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鞘细胞移植 心率变异性 颈髓损伤 脊髓损伤患者 神经系统活动 移植治疗 功能恢复 皮肤营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