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养循环模式下有机肥对土壤与农作物影响研究
1
作者 蔡奇林 姚雪林 +3 位作者 张静飞 袁丽萍 张朴丽 董四洪 《农村实用技术》 2025年第2期84-86,共3页
有机肥的合理使用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环境、优化土壤结构,是促进农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将以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为聚焦点,对有机肥实践应用进行分析,探讨种养循环模式下有机肥对土壤及农作物的促进作用,分析种养循环实践中出现的各类... 有机肥的合理使用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环境、优化土壤结构,是促进农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本研究将以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区为聚焦点,对有机肥实践应用进行分析,探讨种养循环模式下有机肥对土壤及农作物的促进作用,分析种养循环实践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及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养循环 有机肥 农作物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塘沟覆膜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范朝坤 吴海兰 +2 位作者 廖召发 齐万清 许志娟 《农业科技通讯》 2023年第5期60-63,共4页
针对突发干旱危害和低产低效问题,以靖单13号玉米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3种地方主推的栽培方式(窝塘覆膜、W型覆膜、平墒覆膜)种植,测定出苗率、温度、集雨量和产量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W型覆膜栽培处理平均产量为14922.75 kg/hm^(2),窝... 针对突发干旱危害和低产低效问题,以靖单13号玉米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3种地方主推的栽培方式(窝塘覆膜、W型覆膜、平墒覆膜)种植,测定出苗率、温度、集雨量和产量等相关指标。结果表明,W型覆膜栽培处理平均产量为14922.75 kg/hm^(2),窝塘覆膜栽培处理平均产量为14797.8 kg/hm^(2),平墒覆膜栽培处理平均产量为12895.65 kg/hm^(2),说明覆膜栽培可以提高抗旱集雨能力和产量效益,其中以W型覆膜栽培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栽培模式 覆膜栽培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豌豆新品种“靖豌2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蒋彦华 唐永生 +2 位作者 李聪花 邹建华 朱玉芬 《云南农业科技》 2017年第4期54-56,共3页
靖豌2号是曲靖市农业科学院特作所通过系统选育育成的豌豆优良新品种,具有优质高产、适应性广、稳定性强等优异性状,中抗白粉病,市场前景广阔,有较好的推广利用价值。文章介绍了靖豌2号的选育经过、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豌豆 靖豌2号 选育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沾益区中药材产业发展模式——林下仿野生种植 被引量:1
4
作者 胡艳芳 聂裕芳 徐艳琴 《云南农业》 2017年第10期68-69,共2页
简述沾益区中药材林下仿野生种植现状、优势,针对存在的林下栽培管理技术滞后、种植模式单一、部分中药材品种面临枯竭等问题,提出抓队伍建设,健全技术支撑体系;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保护濒临灭绝中药材品种;转变发展模式,提高生产经营管... 简述沾益区中药材林下仿野生种植现状、优势,针对存在的林下栽培管理技术滞后、种植模式单一、部分中药材品种面临枯竭等问题,提出抓队伍建设,健全技术支撑体系;建立良种繁育基地,保护濒临灭绝中药材品种;转变发展模式,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培养药农的市场意识,提高市场竞争力等对策措施,旨在为沾益区中药材林下仿野生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林下仿野生种植 资源濒危 保护 良种繁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品种及模式筛选
5
作者 卢宝宏 廖召发 +1 位作者 张波方 陈平 《云南农业》 2024年第12期55-58,共4页
以3种玉米品种和3种大豆品种搭配设计幅宽1.8 m、2 m和2.6 m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比较不同玉米和大豆品种组合的带状复合种植效益。试验结果表明,2 m宽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玉米产量最高,即选择半紧凑型高产高抗玉米品种+耐阴高产... 以3种玉米品种和3种大豆品种搭配设计幅宽1.8 m、2 m和2.6 m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比较不同玉米和大豆品种组合的带状复合种植效益。试验结果表明,2 m宽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大豆、玉米产量最高,即选择半紧凑型高产高抗玉米品种+耐阴高产大豆品种,确保玉米每亩有效株4000~4200株、大豆1万余株,配合2 m宽的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可获得最佳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品种 玉米品种 带状复合种植 产量及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黄精套种玉米 被引量:2
6
作者 胡艳芳 聂裕芳 徐艳琴 《云南农业》 2017年第11期90-90,共1页
1生长习性 滇黄精多生于林下、灌木丛或山坡地,喜阴湿,耐寒,幼苗能露地越冬。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表层水分充足、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种植为佳,最好是荫蔽之地,上层为透光充足的林缘、灌木丛、草丛及林下开阔地带。
关键词 黄精 玉米 套种 生长习性 露地越冬 土层深厚 山坡地 腐殖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绕“绿色食品牌” 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步伐 被引量:2
7
作者 胡艳芳 聂裕芳 《云南农业》 2021年第9期31-32,共2页
中药材产业近年来在沾益区迅速崛起,是重点培育的高原特色优势产业,被列为全区“一县一业”主打产业,其综合价值远高于传统农业种植。沾益区充分发挥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势,围绕“绿色食品牌”,遵循“建基地、扶龙头、创品牌、增效益”的... 中药材产业近年来在沾益区迅速崛起,是重点培育的高原特色优势产业,被列为全区“一县一业”主打产业,其综合价值远高于传统农业种植。沾益区充分发挥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势,围绕“绿色食品牌”,遵循“建基地、扶龙头、创品牌、增效益”的产业发展战略,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模式,“科研+种养+加工+流通”的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创名牌、育龙头、抓有机、建平台、占市场、解难题”的工作主线,以银杏、红豆杉、工业以大麻、当归、滇黄精等为主打产品,优化区域布局、培育绿色基地、壮大精深加工、完善市场流通,打造“珠源益品”区域公用品牌,推进“一县一业”创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让中药材成为沾益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朝阳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材 产业发展 发展潜力 区域品牌“珠源益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