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32篇文章
< 1 2 1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力学课程优质课堂教学实现路径探析——以国家精品课程河海大学土力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袁俊平 丁国权 《高等建筑教育》 2011年第4期99-102,共4页
课堂教学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是提高教学水平、建设精品课程的必然。文章结合河海大学土力学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经验,以土力学课程为例,分别讨论了优质师资、优质知识和优质学习与优质课堂教学的关系,提出了实现优质课堂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 土力学 课堂教学 优质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高等工程教育新生态的构建
2
作者 杨庆 孔纲强 +4 位作者 孔宪京 刘志军 于龙 王胤 王宝民 《高等建筑教育》 2025年第1期11-17,共7页
ChatGPT作为人工智能的代表性产物已经在高等工程教育领域崭露头角,智能化的科技变革颠覆了传统高等工程教育的功能,挑战了现有工程人才结构培养体系,加速了知识生产模式的变革,打破了“师-生”二元结构教/学形式。高等工程教育唯有“... ChatGPT作为人工智能的代表性产物已经在高等工程教育领域崭露头角,智能化的科技变革颠覆了传统高等工程教育的功能,挑战了现有工程人才结构培养体系,加速了知识生产模式的变革,打破了“师-生”二元结构教/学形式。高等工程教育唯有“主动出击”才能承担起历史重任,以“四个面向”为核心,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为目标,借力人工智能技术构建高等工程教育新生态:突出层次化,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以问题为导向,破茧学科壁垒;激发内驱力,唤醒主动与批判意识;文理兼修,培养核心价值观,打造新时代德才兼备、能力出众、层面鲜明、社会认可的拔尖创新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工程教育 人工智能 ChatGPT SOR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工程专业类实验室管理探索 被引量:1
3
作者 高磊 高明军 +1 位作者 张振雷 沈扬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109-112,共4页
通过对岩土工程专业类实验室的特点进行分析,阐述岩土实验室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措施,期望能够通过改进土木类高校对岩土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共享机制、增加专职仪器管理人员与专业教师、改进实验室教师的晋升途径与提... 通过对岩土工程专业类实验室的特点进行分析,阐述岩土实验室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措施,期望能够通过改进土木类高校对岩土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共享机制、增加专职仪器管理人员与专业教师、改进实验室教师的晋升途径与提升实验室教师的薪酬水平、地位和待遇以及合理安排学生课时、购置足量实验仪器等方式来加强对岩土工程专业类实验室的管理,实现岩土专业类实验室的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室管理 岩土工程 设备仪器 实验室教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坡工程与堤坝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高玉峰 王玉杰 +6 位作者 张飞 姬建 陈亮 倪钧钧 张卫杰 宋健 杨尚川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7-118,共22页
边坡稳定性问题是土力学的三大经典问题之一,由于其受地质、环境等复杂因素影响始终无法完全解决。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强国、一带一路及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相继实施和推进,土木、交通、水利等领域中的边坡工程与堤坝工程又面临许... 边坡稳定性问题是土力学的三大经典问题之一,由于其受地质、环境等复杂因素影响始终无法完全解决。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强国、一带一路及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相继实施和推进,土木、交通、水利等领域中的边坡工程与堤坝工程又面临许多新的难题和挑战。该文简要评述边坡工程与堤坝工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边坡稳定性理论与方法、堤坝灾害机理与分析方法以及边坡和堤坝工程加固技术,重点探讨土坡与堤坝的破坏机理、灾变数值模拟方法、稳定性分析理论与安全评价等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随着地质学、地震学、土壤学、生物学、计算力学、人工智能等学科发展,交叉学科的互融共通将有力促进土坡工程与堤坝工程的科技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坡 堤坝 稳定性分析 加固 岩土工程防灾减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岩石不排气三轴压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5
作者 王伟 罗霄 +3 位作者 陈超 刘世藩 段雪雷 朱其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34-1342,共9页
为研究地下隧洞开挖过程中围压和孔隙气压对层状千枚岩力学特性及变形参数的影响,以氩气作为渗透介质,开展层状千枚岩不排气三轴压缩试验,分析层状千枚岩在不同围压和孔压下应力-应变关系、峰值强度、变形特性及破坏形式随层理倾角的演... 为研究地下隧洞开挖过程中围压和孔隙气压对层状千枚岩力学特性及变形参数的影响,以氩气作为渗透介质,开展层状千枚岩不排气三轴压缩试验,分析层状千枚岩在不同围压和孔压下应力-应变关系、峰值强度、变形特性及破坏形式随层理倾角的演化特征。引入基于层理倾角的各向异性度公式,探讨围压和孔压对层状千枚岩各向异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排气条件下,当孔压减小或围压增大时,层状千枚岩峰值强度逐渐增大;岩石峰值强度σc、弹性模量及变形模量随层理倾角的增大呈“U”型变化;层理倾角在30°~60°之间,层状千枚岩存在层理弱面,破坏形式主要为沿层理面剪切滑移破坏;层状千枚岩在平行层理方向受围压、孔压影响较大,呈现明显各向异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岩石 层理倾角 各向异性 不排气三轴压缩 破坏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力学原理可视化演示模型实验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沈扬 葛冬冬 +1 位作者 陶明安 杜文汉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3-666,共4页
为推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型土力学实验教学改革,基于与工程实际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土力学原理,自主研发了可视化演示模型实验系统.该系统体现了土压力破坏、振动液化、毛细作用、渗透破坏及电渗固结的产生机理,不仅可直观反... 为推进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型土力学实验教学改革,基于与工程实际密切相关的一系列土力学原理,自主研发了可视化演示模型实验系统.该系统体现了土压力破坏、振动液化、毛细作用、渗透破坏及电渗固结的产生机理,不仅可直观反映裂缝、沉陷、盐结晶等可视化的实验现象,还能利用设备的特殊构造与功能强化对机理影响因素效果的反映.该实验系统丰富了土力学实验教学内容,其研制和实验操作的过程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是对创新型实验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实验教学 演示实验 创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力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 被引量:29
7
作者 高磊 龚云皓 宋涵韬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00-202,206,共4页
针对目前土力学实验教学实践中的现实情况,从课时安排、课程设置、授课方式、试验条件、人员配置、支持力度6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土力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多年土力学实验课程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经验,从领导决策、教师实践、学生反... 针对目前土力学实验教学实践中的现实情况,从课时安排、课程设置、授课方式、试验条件、人员配置、支持力度6个方面分析了目前土力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多年土力学实验课程教学和实验室管理经验,从领导决策、教师实践、学生反馈3个方面提出了关于土力学实验教学实践改革的几点建议,以提高土力学实验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工程专业学生应用理论与动手操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工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试验 教学实践 改革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次多形式因需施教的土力学实验教学体系 被引量:6
8
作者 丁国权 袁俊平 《实验室科学》 2019年第1期122-124,共3页
土力学实验是土木工程学科内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目前这门课程的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分析了土力学实验的特点:实验历时长、使用工具多、操作繁杂和结果离散性大。分析了这些特点给实验教学带来的困难。然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多层次... 土力学实验是土木工程学科内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目前这门课程的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分析了土力学实验的特点:实验历时长、使用工具多、操作繁杂和结果离散性大。分析了这些特点给实验教学带来的困难。然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多层次、多形式因需施教的土力学实验教学体系,包括常规课堂教学、强化教学、创新性实验教学和开放性实验教学,以实现科学而有效的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实验 教学体系 因需施教 多层次多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颗粒含量对海洋性土力学性能影响规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沈才华 李鹤文 +1 位作者 陈晓峰 何晓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73-78,共6页
通过制备重塑土样,进行一系列的三轴固结不排水剪试验、一维固结压缩试验和渗透试验,揭示了小于0.075 mm粒径的砂含量以及伊利石土含量对于海洋土的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砂土样的应力应变曲线都呈应变软化型,土样不排水剪... 通过制备重塑土样,进行一系列的三轴固结不排水剪试验、一维固结压缩试验和渗透试验,揭示了小于0.075 mm粒径的砂含量以及伊利石土含量对于海洋土的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砂土样的应力应变曲线都呈应变软化型,土样不排水剪切强度、残余强度与细颗粒含量有较强的相关性;对于加伊利土土样,伊利土含量为10%是土样的强度性质临界值,当其小于10%时,土样性质主要由砂土决定,呈现应变软化特性;当伊利土含量大于临界值(10%)时,土样性质由伊利土含量主导,呈现应变塑性硬化特性;土样压缩性质和渗透性质与细颗粒含量均有较强的相关性:随着细颗粒含量的增加,土样压缩模量E_s和渗透系数K均减小。研究结论为海洋桩基等工程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颗粒含量 固结试验 应变软化 伊利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脆性岩石断裂问题的准键有限元法
10
作者 朱其志 刘武 +2 位作者 赵星光 张仁杰 周廷昱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8-87,106,共11页
为解决全域准键方法(QBM)结构分析计算和内存开销较大的问题,将QBM与有限元法(FEM)相结合,提出新的准键有限元法(QBFEM)。QBFEM采用统一的线性单元进行空间离散,将初始裂隙区和潜在损伤区设置为准键区域,进行连续不连续数值分析,在材料... 为解决全域准键方法(QBM)结构分析计算和内存开销较大的问题,将QBM与有限元法(FEM)相结合,提出新的准键有限元法(QBFEM)。QBFEM采用统一的线性单元进行空间离散,将初始裂隙区和潜在损伤区设置为准键区域,进行连续不连续数值分析,在材料无损区域采用有限元分析,且过渡区无需设置耦合区域。利用QBM和QBFEM对不同数量级网格结构进行刚度矩阵组装运算,验证了QBFEM的数值高效性和计算准确性。单孔平板拉伸、预制单裂缝平板剪切和静水压力下无损重力坝分析表明,QBFEM能够准确捕捉固体材料I型裂缝的萌生与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键方法 准键有限元耦合 准脆性材料 裂隙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碳酸盐岩储层岩石三轴压缩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腾达 纪成 +3 位作者 赵兵 朱其志 李加虎 张振南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39,共6页
为了研究超深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力学特性,文中以取自埋深约8350 m的顺北油气田奥陶系储层碳酸盐岩真实岩样为研究对象,按热处理与无热处理,在110 MPa围压范围内进行三轴压缩实验,从而得到高围压下的岩石力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高围压... 为了研究超深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力学特性,文中以取自埋深约8350 m的顺北油气田奥陶系储层碳酸盐岩真实岩样为研究对象,按热处理与无热处理,在110 MPa围压范围内进行三轴压缩实验,从而得到高围压下的岩石力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高围压下,岩石表现强烈的塑性流动,加热处理会使得岩石强度降低,但随着围压等级的升高,不同温度下的岩石峰值应力又趋于一致。基于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发展了塑性硬化参数与等效塑性应变之间的关系,对2种温度下的岩石三轴压缩实验进行数值模拟,结果很好地再现了三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作为拓展应用,采用所建立的弹塑性本构对单条裂缝压裂过程进行模拟,发现在本岩样所在的储层条件下,压裂过程中的裂缝扩展不受岩石塑性的影响,这一点与裂缝闭合过程完全不同,这为目标储层压裂改造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储层 碳酸盐岩 高围压 三轴压缩实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地下结构与工程BIM实验室建设与教学实践
12
作者 孔纲强 沈扬 +2 位作者 丰土根 崔春义 姚芬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8-202,共5页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作为工程建筑行业的一项新技术,近年来逐渐应用到地下空间开发的可视化、交互式设计与施工中。构建基于BIM技术的能源地下结构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将其应用于新兴能源地下结构与工程...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作为工程建筑行业的一项新技术,近年来逐渐应用到地下空间开发的可视化、交互式设计与施工中。构建基于BIM技术的能源地下结构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将其应用于新兴能源地下结构与工程专业分支的实践课程教学,能够满足高等教育新工科建设中的相关培养要求,有助于革新传统教学方式、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相关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信息模型 BIM实验室 能源地下结构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傅里叶定律的近场动力学热力耦合模型及花岗岩热损伤破裂模拟
13
作者 周露明 朱珍德 +1 位作者 谢兴华 吕茂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91-2400,共10页
研究岩石的热损伤破裂特征对于地热开采等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常规态基近场动力学理论框架内,通过引入双相滞后(DPL)模型,提出了基于非傅里叶热传导定律推导得到的热力耦合模型。通过平板瞬态热传导问题及Lac du Bonnet(LdB)花岗... 研究岩石的热损伤破裂特征对于地热开采等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在传统常规态基近场动力学理论框架内,通过引入双相滞后(DPL)模型,提出了基于非傅里叶热传导定律推导得到的热力耦合模型。通过平板瞬态热传导问题及Lac du Bonnet(LdB)花岗岩的热损伤破裂试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分析了温度梯度弛豫时间和热流弛豫时间对岩石热损伤破裂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场动力学热力耦合模型模拟结果很好地反映了LdB花岗岩的热损伤破裂特征及温度分布的不连续性;温度梯度弛豫时间对热传导起促进作用,试件热损伤破裂程度随温度梯度弛豫时间的增加而增大,随热流弛豫时间的增加而减小。研究为深入理解岩石的热损伤破裂行为、优化地热能开采工程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近场动力学 热损伤破裂 热力耦合 热弛豫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岩渣壁后注浆体固结时变性及对地层沉降影响研究——以南京和燕路过江通道盾构隧道工程为例
14
作者 袁锐 赵小鹏 +2 位作者 李鹏飞 李震 闵凡路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2-770,共9页
为研究废弃岩渣替换商品砂配制的壁后注浆体(岩渣-硬性浆)固结后性质的时变规律及其对地层沉降的影响,采用自制的固结装置进行固结试验,测定浆体弹性模量等性质的时变规律,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研究岩渣-硬性浆对地层沉降的影响规律。... 为研究废弃岩渣替换商品砂配制的壁后注浆体(岩渣-硬性浆)固结后性质的时变规律及其对地层沉降的影响,采用自制的固结装置进行固结试验,测定浆体弹性模量等性质的时变规律,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研究岩渣-硬性浆对地层沉降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岩渣-硬性浆固结完成后,浆体性质发展迅速,起始弹性模量为1~1.4 MPa,3 d后已达到120~160 MPa,相较于刚固结完成时其内摩擦角增长21.8%,黏聚力增长4~5倍;2)相比于普通硬性浆,使用岩渣-硬性浆进行壁后注浆能够有效降低地层沉降,最终沉降值降幅为20%左右,但浆体的固结性质差异基本不会改变地层沉降横向影响范围;3)对比沉降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数据发现,采用固结试验所得的岩渣-硬性浆时变性参数进行地层沉降模拟,可较为准确地反映岩渣-硬性浆填充引起的地层沉降规律,进一步验证了岩渣-硬性浆对地层沉降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直径泥水盾构 废弃岩渣 壁后注浆 固结试验 地层沉降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理论的岩土材料破坏准则
15
作者 张宏伟 丰土根 +3 位作者 沈振中 徐力群 甘磊 张箭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1-211,共11页
为了精确地描述岩土材料的Mohr圆包络线,首先,构建了分数阶微积分破坏准则,阐明了其参数含义,推导了其在三轴面和子午面上的表达形式;其次,分析了在Mohr圆应力平面、三轴面和子午面上分数阶微分阶数和分数阶微分值对分数阶微积分破坏准... 为了精确地描述岩土材料的Mohr圆包络线,首先,构建了分数阶微积分破坏准则,阐明了其参数含义,推导了其在三轴面和子午面上的表达形式;其次,分析了在Mohr圆应力平面、三轴面和子午面上分数阶微分阶数和分数阶微分值对分数阶微积分破坏准则Mohr圆包络线的影响;最后,基于分数阶微积分破坏准则,研究了超固结黏土剪切强度、干湿循环下砂泥岩混合料的三轴剪切强度及岩石的剪切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分数阶微积分破坏准则认为破坏面上剪应力对正应力的分数阶微分为常数,分数阶微分阶数反映了Mohr圆包络线的非线性演化,其范围为[0.5,1.0];当阶数等于1时,分数阶微积分破坏准则为线性Mohr-Coulomb准则;当阶数为(0.5,1.0),它为一种非线性幂函数准则,且阶数越接近0.5,Mohr圆包络线的非线演化越明显。分数阶微积分破坏准则表明了岩土材料破坏面上剪应力与正应力的微分关系,较好地描述了岩土材料Mohr圆包络线的演化。分数阶微积分破坏准则可以表征岩土材料的非线性强度,丰富了岩土材料破坏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坏准则 Mohr圆包络线 岩土材料 分数阶微积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料土液限对自密实固化土工程性质的影响
16
作者 徐婕 梁剑辉 +2 位作者 齐乐 龚英 高玉峰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0-367,共8页
自密实固化土凭借就地取土、协同处置建筑垃圾、自流平、易泵送的优点在多种回填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通过流动度试验、泌水率试验、湿密度试验、干缩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探究了原料土液限对自密实固化土性质的影响,并借助... 自密实固化土凭借就地取土、协同处置建筑垃圾、自流平、易泵送的优点在多种回填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通过流动度试验、泌水率试验、湿密度试验、干缩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探究了原料土液限对自密实固化土性质的影响,并借助自由水分离试验探讨了自由水含量对强度特征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相同水泥掺量和掺水率条件下,以高液限黏土为原料土制成的自密实固化土新拌浆体流动度较低,固化后无侧限抗压强度较高;随着掺水率的增加,新拌浆体的流动度增长幅度基本保持不变,固化后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降低幅度开始减少;任意龄期条件下,以高液限黏土为原料土制成的自密实固化土中自由水含量均较低。在7 d养护龄期时,以高液限黏土为原料土制成的自密实固化土中自由水含量仅为2.2%,而低液限黏土自密实固化土试样的自由水含量为11.7%。该研究成果揭示了不同原料土液限对自密实固化土中自由水含量的影响机制,可为工程实践中原料土的选择及其配比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密实固化土 液限 自由水 流动度 无侧限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渣电石渣基地聚合物固化土力学特性及微观机理分析
17
作者 任超 邓乔 +1 位作者 吕浩 武靖 《河南科学》 2024年第10期1434-1442,共9页
通过以矿渣和电石渣为碱激发原料、硅酸钠为碱激发剂形成的地聚合物(GCG)固化淤泥来实现工业固废以及废弃土的资源化利用.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UCS)试验研究了固化剂组分、养护龄期和含水率对GCG固化土强度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扫描电镜试验... 通过以矿渣和电石渣为碱激发原料、硅酸钠为碱激发剂形成的地聚合物(GCG)固化淤泥来实现工业固废以及废弃土的资源化利用.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UCS)试验研究了固化剂组分、养护龄期和含水率对GCG固化土强度的影响规律,并通过扫描电镜试验(SEM)探究了其微观机理.试验结果表明:矿渣与电石渣的最佳配比为6.5∶3.5;当固化剂掺量大于10%时,固化土UCS值大幅提升,最大28 d UCS值为8.86 MPa;当碱激发剂掺量增加时,固化土UCS值先增大后减小,存在最优掺量7.5%;28 d固化土强度在7~14 d时增长速率较大,在其他龄期下增长速率较小;当初始含水率由30%增长至60%时,不同固化剂掺量下的固化土28 d UCS值降低了57.1%~92.5%;固化剂掺入7 d后在固化土体能产生更多的胶结物,使土体结构更加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基处理 地聚合物 矿渣 电石渣 无侧限抗压强度 微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江济淮试验工程泥质粉砂岩崩解特性实验
18
作者 雷耀军 曹雪山 +2 位作者 额力素 李国维 吴建涛 《治淮》 2018年第10期15-16,共2页
试验工程段河道底部分布大量的红层泥质岩,崩解性强,对边坡稳定性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研究泥质岩的崩解特性意义重大。尽管泥质岩的自由膨胀率不高,低于40%,但岩石的耐崩解试验与静态崩解试验均表明岩样为强崩解性。静态崩解试验表明,... 试验工程段河道底部分布大量的红层泥质岩,崩解性强,对边坡稳定性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研究泥质岩的崩解特性意义重大。尽管泥质岩的自由膨胀率不高,低于40%,但岩石的耐崩解试验与静态崩解试验均表明岩样为强崩解性。静态崩解试验表明,干燥试样浸水后,除了急剧膨胀引起不均匀变形导致颗粒松动,产生裂缝外,孔隙内气体受到压缩、气压增大,推动颗粒,从孔隙中溢出形成气泡的过程对颗粒也是一种扰动,也会加速颗粒间的嵌锁力的丧失。因此导致崩解原因是复杂多样的,而崩解的结果是产生裂缝与崩坍,脱离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岩 静态崩解试验 崩解机理 泥质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S模型的流态固化土基槽回填工程全过程数值分析与现场试验
19
作者 王明 刘振忠 +3 位作者 侯艳斌 刘喆 薛泽 叶梓 《河南科学》 2025年第2期257-266,共10页
流态固化土回填由于其自密实、自流平、自硬化的优势,近年来在基坑、管廊肥槽、桥涵台背等回填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具备替代传统碾压夯实回填材料的潜力。本文依托宁波西洪大桥某管廊基坑回填工程,采用Plaxis3D数值分析软件对流态固化... 流态固化土回填由于其自密实、自流平、自硬化的优势,近年来在基坑、管廊肥槽、桥涵台背等回填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具备替代传统碾压夯实回填材料的潜力。本文依托宁波西洪大桥某管廊基坑回填工程,采用Plaxis3D数值分析软件对流态固化土的应用评价研究。基于土体的HSS模型,精细化模拟管廊基坑施工、管廊施工、沟槽回填、支撑拆除和道路施工的全过程。分析不同回填土(流态固化土和黏土)下路基的变形特性,验证了流态固化土回填沟槽的适用性。开展不同流态固化土龄期情况及上部荷载情况下的土体变形分析,获得流态固化土回填的优化方案。研究发现,数值分析与现场沉降监测结果误差相对较小,基于HSS模型的流态固化土基槽回填工程的数值分析具备良好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路堤荷载引起的路基沉降随流态固化土养护龄期的增加而逐步降低。养护龄期从3 d增加到14 d后,路基中心处的最大沉降降低了26.1%;继续增加养护龄期到28 d后,路基中心线处土体沉降降幅仅为2.5%。采用流态固化土基槽回填工程有助于控制基坑及上部构筑物沉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态固化土 HSS模型 全过程分析 Plaxis数值模拟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和围压对粗粒土力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6
20
作者 姜景山 刘汉龙 +2 位作者 程展林 丁红顺 左永振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6-50,共5页
通过4组不同密度的粗粒土大型三轴压缩试验,研究了密度和围压对力学性质的影响。成果表明:对于同一种粗粒土,密度和围压是影响力学性质的重要因素,它们共同决定了粗粒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形态。疏松的粗粒土一般表现为应变硬化型和体积压缩... 通过4组不同密度的粗粒土大型三轴压缩试验,研究了密度和围压对力学性质的影响。成果表明:对于同一种粗粒土,密度和围压是影响力学性质的重要因素,它们共同决定了粗粒土的应力应变曲线形态。疏松的粗粒土一般表现为应变硬化型和体积压缩,随着围压的增大,应力应变曲线的硬化特征更加明显,体缩变形也增大。密实的粗粒土在低围压下应力应变曲线一般呈软化型,且常常表现出较大的体胀变形;高围压下,则表现出硬化特征和体缩特征。密度相同时,围压越高,粗粒土的抗剪强度也越高;围压一定时,粗粒土的残余强度相同。初始孔隙比小的粗粒土在相同的应力状态下体积变形也较小。密度是决定初始弹性模量的根本因素,而剪切变形过程中弹性模量则是密度和应力状态共同决定的。三轴压缩试验条件下,剪应力引起的体积变形一般是先剪缩后剪胀的,其大小由密度和应力状态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粒土 三轴试验 应力应变关系 抗剪强度 初始弹性模量 剪胀性 孔隙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