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Prade与Bicos两种重建术对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闫功芳 田科 张驰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5年第1期77-80,共4页
目的:探讨LaPrade重建术与Bicos重建术在膝关节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10月郏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2例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31例。A组采用LaPrad... 目的:探讨LaPrade重建术与Bicos重建术在膝关节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2年10月郏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62例膝关节后外侧角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31例。A组采用LaPrade重建术治疗,B组采用Bicos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2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A组下蹲困难、跛行和静息痛三项评分低于B组,关节疼痛、关节肿胀、活动时疼痛三项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膝关节功能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个月和12个月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和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的SF-36量表中6个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关节损伤的治疗中LaPrade重建术和Bicos重建术的效果相当,各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损伤 LaPrade重建术 Bicos重建术 关节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创伤性腕关节不稳定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新伟 郝战辉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20期151-153,共3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腕关节不稳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4例创伤性腕关节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法复位石膏固定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手术治疗,利用X线片判断两组腕关节不稳病症,据Mcbride评分系统评定腕... 目的探讨创伤性腕关节不稳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64例创伤性腕关节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手法复位石膏固定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手术治疗,利用X线片判断两组腕关节不稳病症,据Mcbride评分系统评定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腕关节不稳定发生率,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低25%(P<0.05);而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高21.88%(P<0.01)。结论手术治疗创伤性腕关节不稳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关节不稳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樊宏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2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6月来我院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行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行... 目的探讨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6月来我院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行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行半椎板切除术治疗。评价术后两组患者的JOA评分和VAS评分。结果观察组JOA评分及VAS评分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可明显改善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下肢功能及疼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椎板切除与脊柱内固定 半椎板切除 老年退行性 腰椎管狭窄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对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康复进程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樊宏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7年第8期74-75,共2页
目的:研究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对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62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研究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对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62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跨伤椎后路复位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压缩比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后路复位内固定治疗单个胸腰段脊柱骨折可有效恢复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段脊柱骨折 椎弓根伤椎植骨置钉 后路复位内固定 椎体前缘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研究
5
作者 樊宏杰 《临床研究》 2016年第8期95-95,共1页
目的:探讨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 目的:探讨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和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促进骨折愈合和肩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复位 小夹板外固定 肱骨外科颈骨折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在小儿股骨干骨折治疗中应用比较 被引量:5
6
作者 谢国民 《实用医技杂志》 2017年第10期1119-1120,共2页
股骨干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且以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以往临床多采用夹板固定、牵引等保守方式进行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其住院时间较长,无法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增加护理难度。近些年,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弹... 股骨干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且以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以往临床多采用夹板固定、牵引等保守方式进行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其住院时间较长,无法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增加护理难度。近些年,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弹性髓内钉及外固定支架成为目前治疗股骨干骨折患儿的主要方法,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具体哪一种方法效果更为显著,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骨折 外固定支架 弹性髓内钉 治疗效果 应用 小儿 临床症状 骨折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镜微创技术对膝关节骨创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段红召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2期39-41,共3页
目的:观察关节镜微创技术对膝关节骨创伤的疗效。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98例膝关节骨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设计治疗方案时将行常规治疗的4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行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的56例患者设为研究... 目的:观察关节镜微创技术对膝关节骨创伤的疗效。方法: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98例膝关节骨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设计治疗方案时将行常规治疗的42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行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的56例患者设为研究组,观察并比较2组有效性指标、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治疗优良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VAS评分2.16±1.04分、术后下床活动时间4.16±0.52天及住院时间7.64±1.54天,均比对照组5.64±1.38分、7.52±0.68天、14.27±2.16天,低(P<0.05);2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但研究组提高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研究组治疗优良率92.86%,比对照组76.19%高(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8.93%,比对照组23.81%低(P<0.05)。结论: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创伤小、安全性高,可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关节镜微创技术 骨创伤 疗效
原文传递
人工髋关节的康复护理
8
作者 王艳君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6年第2期90-90,共1页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 康复护理 护理体会 全髋关节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效果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段红召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21期52-53,共2页
目的:探讨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组(38例)和微创组(38例)。对常规组... 目的:探讨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组(38例)和微创组(38例)。对常规组患者使用传统的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微创组患者使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手术的用时、术中的出血量、住院的时间、骨愈合的时间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常规组患者相比,微创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更高,其术中的出血量更少,其手术的用时、住院的时间和骨愈合的时间更短,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效果十分明显,可有效地减少患者术中的出血量,缩短其骨愈合的时间,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微创钢板内固定术 胫骨中下段骨折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