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人群骨关节疾病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高焱 杨淑显 +5 位作者 范雷 常亮 高莉 张寒雪 李卉 康锴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0-284,298,共6页
背景骨关节疾病是老年人群常见、多发的慢性疾病,其与更高的死亡率、更多的致残率、功能状态的下降和较低的生命质量显著相关,产生巨大的疾病负担。目前尚无河南省该病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目的了解河南省老年人群骨关节疾病流... 背景骨关节疾病是老年人群常见、多发的慢性疾病,其与更高的死亡率、更多的致残率、功能状态的下降和较低的生命质量显著相关,产生巨大的疾病负担。目前尚无河南省该病流行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目的了解河南省老年人群骨关节疾病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其实施精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通过调查问卷、医学体检、实验室检测等方法,获取2018年河南省≥18岁常住居民人口学特征、既往疾病史、身体活动及身体指标等,本研究纳入1055名≥60岁居民为研究对象。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河南省不同特征老年人群骨关节疾病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018年河南省老年人群骨关节疾病患病率(加权后)为28.13%(95%CI=28.10%~28.15%)。其中女性、城市、超重或肥胖、中心性肥胖、血脂异常或高脂血症、无吸烟史、有打鼾史、中等强度活动的老年人群骨关节疾病患病率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0.717,95%CI=0.550~0.933,P=0.013)是老年人群骨关节疾病的保护因素;超重或肥胖(OR=1.329,95%CI=1.050~1.684,P=0.018)、中心性肥胖(OR=1.305,95%CI=1.047~1.626,P=0.018)是老年人群骨关节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河南省老年人群骨关节疾病与性别、BMI和中心性肥胖相关,应对老年人群中女性、超重或肥胖和中心性肥胖者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及综合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疾病 骨关节炎 骨关节病 老年人 人口特征 影响因素分析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河南省≥40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流感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高焱 李卉 +5 位作者 张寒雪 戚敏杰 范雷 秦露伟 王轲 康锴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4年第4期251-255,共5页
目的了解2020年河南省≥40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COPD)患者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情况,分析影响接种的因素,为采取积极有效的个性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河南省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信息收集与管理平台,用随机分层整... 目的了解2020年河南省≥40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COPD)患者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情况,分析影响接种的因素,为采取积极有效的个性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从河南省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信息收集与管理平台,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法,筛查出2020年符合支气管舒张试验后肺功能测试FEV_(1)/FVC<70%的≥40岁慢阻肺患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慢阻肺患者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2020年河南省≥40岁居民调查有效人数为10222人,筛查出慢阻肺患者952人。经复杂加权后,慢阻肺患病率为9.17%,慢阻肺患者流感疫苗和(或)肺炎球菌疫苗总接种率为4.29%,流感疫苗接种率为3.63%,肺炎球菌疫苗接种率为1.41%,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联合接种率为0.75%。年龄40~<60岁、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无呼吸道疾病史、有吸烟史、肺功能Ⅱ级以下的慢阻肺患者接种率较低(P均<0.05)。其中,年龄≥60岁(OR=2.758,95%CI:1.180~6.444)、有呼吸道疾病史(包括肺癌)(OR=2.391,95%CI:1.144~4.996)是慢阻肺患者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的促进因素,有吸烟史(OR=0.491,95%CI:0.247~0.975)是疫苗接种的阻碍因素。结论河南省≥40岁慢阻肺患者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接种率较低,应积极采取加强宣传和健康教育、降低疫苗价格、提高疫苗推介力度等措施提高疫苗接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阻肺 流感疫苗 肺炎球菌疫苗 疫苗接种
原文传递
河南省组织和参与2004年中国国际戒烟竞赛活动的经验
3
作者 周刚 王卫峰 +3 位作者 张联 冯石献 王盟 张柯 《中国健康教育》 2005年第11期837-839,共3页
关键词 戒烟 控烟 竞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居民慢性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4
作者 戚敏杰 高莉 +3 位作者 王轲 韩冰 冯化飞 冯石献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居民慢性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慢性病防控及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年8—12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河南省14个县(区)随机抽取8008名18岁及以上河南省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河南... 目的了解河南省居民慢性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慢性病防控及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于2018年8—12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从河南省14个县(区)随机抽取8008名18岁及以上河南省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河南省居民慢性病防治核心信息问卷进行调查,问卷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和慢性病防治知识两部分。采用SAS 9.4和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性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结果2018年河南省居民慢性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率为56.0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文化程度(初中OR=1.530、高中OR=1.979、大专及以上OR=3.418)、非体力劳动(OR=1.226)居民慢性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及格率高。高龄(60岁及以上OR=0.711)、农村(OR=0.701)居民慢性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及格率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河南省居民慢性病防治核心信息知晓水平有待提高,建议加强特定人群慢性病预防的重点内容,采取有利于预防慢性病的各种措施和行为,提高防控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防治 知晓水平 居民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河南省居民胃癌发病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5
作者 冯石献 闫雅丽 +2 位作者 王梦微 田惠子 康锴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7-703,共7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居民胃癌患病的影响因素,为当地制定胃癌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河南省肿瘤登记报告系统在淮河流域4个县(区)抽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确诊的198例新发胃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并根据性别、年龄进行1:2匹配选取与病... 目的了解河南省居民胃癌患病的影响因素,为当地制定胃癌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河南省肿瘤登记报告系统在淮河流域4个县(区)抽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确诊的198例新发胃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并根据性别、年龄进行1:2匹配选取与病例组胃癌患者同乡镇或临近乡镇居住的396名健康居民作为对照组,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胃癌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病例组胃癌患者吸烟、二手烟暴露、饮水量<1000 mL/d、经常发脾气、近10年情绪变化较差或压力越来越大、口味偏咸、盐阈值检测为4、偏好烫食、偏好硬食、喜食辣食、偶尔或经常吃剩饭、食用或处理后食用霉变食物、食用盐渍食品>1次/周、体质指数偏瘦和有胃部疾病史的比例分别为57.6%、69.2%、52.0%、17.2%、27.8%、47.0%、34.8%、36.9%、19.2%、51.5%、70.7%、8.1%、21.2%、11.6%和54.0%,均高于对照组健康居民的49.7%、60.6%、33.1%、4.5%、9.3%、28.5%、24.5%、27.5%、8.8%、40.7%、49.7%、2.5%、11.9%、1.8%和29.0%,病例组胃癌患者饮酒、饮茶、日常锻炼≥3天/周、饭后散步≥3天/周、安装家用净水器、规律就餐、每天吃早餐和食用生蒜或蒜苗≥10 g/d的比例分别为11.1%、16.2%、15.2%、34.3%、26.8%、78.8%、86.9%和25.3%,均低于对照组健康居民的36.1%、25.0%、23.7%、48.5%、41.9%、89.4%、92.7%和3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二手烟暴露、经常发脾气、近10年情绪变化较差或压力越来越大、口味偏咸、偏好硬食、偶尔或经常吃剩饭、体质指数偏瘦、有胃部疾病史和有胃癌家族史为河南省居民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家庭人均年收入≥5000元、安装家用净水器、体质指数超重和肥胖为河南省居民胃癌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健康生活方式、性格情绪特征、饮食习惯、胃部疾病史和胃癌家族史均为河南省居民胃癌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影响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原文传递
河南省慢性肾病流行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6
作者 田惠子 闫雅丽 +4 位作者 李卉 王梦微 高莉 冯石献 康锴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4年第6期407-412,共6页
目的分析河南省慢性肾病(CKD)流行现状及主要危险因素,为CKD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14个县(区)≥18岁常住居民开展现场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尿常规及生化检测获取数据,采用多... 目的分析河南省慢性肾病(CKD)流行现状及主要危险因素,为CKD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14个县(区)≥18岁常住居民开展现场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血尿常规及生化检测获取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KD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有效调查对象8406人,CKD患病率为9.97%(95%CI:8.73%~11.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0岁人群发生CKD的风险是18~<45岁人群的2.109倍(95%CI:1.672~2.660);每日睡眠时间>10 h的人群发生CKD的风险是每日睡眠时间6~≤10 h的人群的1.341倍(95%CI:1.111~1.617);存在中心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的人群发生CKD的风险分别是不患有此类疾病者的1.254倍(95%CI:1.088~1.445)、1.521倍(95%CI:1.321~1.750)、1.907倍(95%CI:1.621~2.244)、1.176倍(95%CI:1.021~1.355)、2.173倍(95%CI:1.788~2.640)。结论河南省≥18岁居民CKD患病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高龄、睡眠时间过长、中心性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是CKD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病 患病率 危险因素 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
原文传递
河南省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估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炳源 高莉 +8 位作者 秦露伟 潘盼 冯化飞 邢天放 底秀娟 李少芳 李卉 杨文杰 康锴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239-1246,共8页
目的构建河南省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预测模型,为河南省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选取2013—2014年参加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的18岁以上河南省常住居民,将基线无心脑血管疾病、无失访、无关键变量缺失的5... 目的构建河南省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预测模型,为河南省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选取2013—2014年参加中国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的18岁以上河南省常住居民,将基线无心脑血管疾病、无失访、无关键变量缺失的5757人作为随访队列。采用加权的Cox回归分析构建模型,以C统计量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并采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平均随访时间7.01±1.02年,心脑血管疾病累积发病率为9.23%。纳入预测模型的变量有年龄[风险率(HR)=1.05,95%置信区间(CI):1.04~1.06,P<0.001]、收缩压(HR=1.01,95%CI:1.01~1.02,P=0.001)、吸烟(HR=1.44,95%CI:1.19~1.74,P=0.002)、高血压服药(HR=1.81,95%CI:1.32~2.50,P=0.002)和糖尿病(HR=1.49,95%CI:1.11~2.00,P=0.014)。模型的C统计量为0.76(0.74~0.78),校准曲线显示预测值与观察值有较好的一致性。采用Bootstrap法验证结果显示,C统计量均值的偏差为0.00016。结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可信度和准确性,可为河南省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筛查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风险评估 预测模型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青年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水平与BMI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吕鹏 张师静 +5 位作者 陈巧敏 宋少华 陈琼 王涵澄 李娜娜 王炳源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3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 研究青年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水平与体质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7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诊断为糖尿病前期的179例青年患者纳入研究,检测并记录179例患者的年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BMI水平。对每例患者随... 目的 研究青年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糖水平与体质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7年5月~2019年5月在我院诊断为糖尿病前期的179例青年患者纳入研究,检测并记录179例患者的年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BMI水平。对每例患者随访2年,按是否发生糖尿病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比较两组入组时的BMI及血糖水平。应用Spearman线性相关分析BMI与血糖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餐后2h血糖较高(P<0.05),BMI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较高(P<0.01)。Spearma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青年糖尿病前期患者BMI与空腹血糖无相关性(Y=0.0018×X+6.562,P=0.869);与餐后2h血糖相关(Y=0.0942×X+7.291,P=0.028),与糖化血红蛋白显著相关(Y=0.2894×X+3.361,P<0.001)。结论 对于青年糖尿病前期患者,BMI与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更为显著,这些指标可能对于预测青年糖尿病前期患者是否发生糖尿病具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前期 青年患者 血糖水平 体质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40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握力水平调查
9
作者 冯石献 范雷 +4 位作者 高莉 李卉 田惠子 安伟锋 康锴 《现代疾病预防控制》 2024年第5期321-324,333,共5页
目的分析河南省≥40岁常住居民握力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2020年选择11个县区≥40岁常住居民,采用机械握力计测量调查对象双手握力,取最大握力值进行分析。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人群特征与低... 目的分析河南省≥40岁常住居民握力水平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2020年选择11个县区≥40岁常住居民,采用机械握力计测量调查对象双手握力,取最大握力值进行分析。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人群特征与低握力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共纳入≥40岁常住居民6435人,平均年龄(57.7±9.0)岁。握力水平中位数为30.5 kg,其中男性39.8 kg,女性25.6 kg。低握力率为7.7%,标化率为7.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03,95%CI:1.090~1.116)、城市居民(OR=1.455,95%CI:1.161~1.823)、心血管疾病史(OR=1.276,95%CI:1.033~1.577)、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为参照,初中(OR=0.796,95%CI:0.639~0.992)、高中及以上(OR=0.535,95%CI:0.286~0.999)]、BMI(OR=0.949,95%CI:0.916~0.983)、肌肉率(OR=0.925,95%CI:0.877~0.975)是低握力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河南省≥40岁常住居民握力水平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不同特征人群握力存在差异。低握力受年龄、文化程度、居住地、心血管病史、BMI和肌肉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握力水平 影响因素 横断面调查
原文传递
河南省年龄35~75岁成人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现状 被引量:10
10
作者 戚敏杰 侯刚 +6 位作者 高莉 田惠子 范雷 冯石献 周刚 杜连心 康锴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59-964,共6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年龄35~75岁成年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以及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5-2018年抽取河南省8个项目点35~75岁成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共调查居民119585人,年龄(55.... 目的了解河南省年龄35~75岁成年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情况,以及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5-2018年抽取河南省8个项目点35~75岁成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共调查居民119585人,年龄(55.5±9.7)岁,女性占61.0%。高血压患病率为43.1%,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44.1%、33.2%和11.2%。在所有患者服用的降压药中,钙通道阻滞剂的构成比最大(35.2%)。高龄、文化程度高、城市或既往发生过糖尿病、心肌梗死、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其知晓、治疗和控制率较高,而男性、农民及饮酒的患者其知晓、治疗和控制率较低(P<0.05)。结论河南省成年居民高血压患病率高,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较低。高血压防治管理体系仍需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患病率 知晓率 治疗率 控制率 河南省
原文传递
2002—2020年河南省长期接受抗病毒治疗≥15岁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生存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文杰 李洁 +3 位作者 马彦民 刘洋 轩水丽 李宁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919-925,共7页
目的分析河南省2002—2020年接受抗病毒治疗(ART)10年及以上≥15岁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HIV/AIDS)的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从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收集河南省2002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HIV感染... 目的分析河南省2002—2020年接受抗病毒治疗(ART)10年及以上≥15岁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HIV/AIDS)的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从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收集河南省2002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数据,对最终符合纳入标准(住址为河南省;接受ART治疗满10年时仍存活;有完整的基线和随访信息者,如人口学特征、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等)的20 256例研究对象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IV/AIDS生存状况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 256例研究对象共计随访82 738.2人年,平均随访4.1人年;男女比例为1∶1.06;接受ART治疗10年时年龄为(51.2±8.7)岁;感染途径以血液传播(85.5%)为主;已婚者占71.2%;88.5%研究对象在村/乡级治疗机构接受治疗。共计死亡2 030例(10.0%),其中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1 897例(93.5%),病死率为9.4%(1 897/20 256)。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主要结果显示,与起始年龄25~39岁组患者相比,40~54岁、55~69岁、≥70岁年龄组患者死亡风险较高,HR(95%CI)值分别为1.57(1.19~2.08)、3.78(2.86~4.99)和6.17(4.33~8.79);与起始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组相比,200~349个/μl组和<200个/μl组患者死亡风险较高,HR(95%CI)值分别为1.81(1.61~2.04)和3.64(3.20~4.15);与起始病毒载量结果<1 000拷贝/ml患者相比,≥1 000拷贝/ml的患者死亡风险较高,HR(95%CI)值为1.73(1.52~1.97);与接受一线ART方案患者相比,接受二线ART方案患者的死亡风险较低,HR(95%CI)值为0.12(0.11~0.14)。结论 2002—2020年河南省接受ART治疗10年以上HIV/AIDS生存率较高;年龄、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等均为HIV/AIDS生存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抗病毒治疗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河南省成年人秋冬季维生素D缺乏患病情况调查 被引量:2
12
作者 冯石献 王国杰 +4 位作者 田惠子 刘建涛 王梦微 杨国俊 高莉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450-1454,共5页
目的 了解河南省成年人维生素D缺乏(VDD)情况,为减少VDD带来的健康损害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8年10月—2019年2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8 455名调查对象,对抽取的调查对象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应用复杂抽样加权调整方法,对... 目的 了解河南省成年人维生素D缺乏(VDD)情况,为减少VDD带来的健康损害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8年10月—2019年2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8 455名调查对象,对抽取的调查对象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应用复杂抽样加权调整方法,对河南省成年人秋冬季VDD患病率(PVDD)进行估算。结果 估算的河南省成年居民PVDD为24.2%(95%CI=19.5%~29.6%),男性PVDD为16.0%,低于女性的32.0%;在各年龄组中,18~39岁年龄组PVDD最高,为29.6%;单身人群PVDD为37.2%,高于非单身人群的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对数二项分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河南省成人VDD与性别、婚姻状态、职业、文化程度、检查季节有关,以男性为参照,女性校正现患比(APR)及其95%CI为2.04(1.56~2.68);以非单身为参照,单身人群APR(95%CI)为1.29(1.01~1.64);以农林牧渔水业为参照,农林牧渔水业以外行业、无工作/家务、退休的人群APR(95%CI)分别为1.81(1.27~2.58)、1.56(1.05~2.30)、1.76(1.22~2.54);以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为参照,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大专及以上人群APR(95%CI)分别为1.33(0.99~1.80)、1.44(1.03~2.03)、1.78(1.32~2.40);以秋季为参照,冬季APR(95%CI)为1.44(1.14~1.82)。结论 河南省成年人秋冬季PVDD较高;女性、单身、较高文化程度、农林牧渔水业以外行业、冬季增加了VDD患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 缺乏 患病率 成年人
原文传递
2019年河南省国家监测点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监测结果 被引量:6
13
作者 冯化飞 邢天放 +4 位作者 潘盼 杨文杰 底秀娟 康锴 马士文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8期565-568,共4页
目的 分析2019年河南省国家监测点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病数据,为防控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2019年“重点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发病数据,利用SPSS 20.0分析发病率、标化发病率等指标。结果 2019年河南省6个国家监测点共报告急... 目的 分析2019年河南省国家监测点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病数据,为防控心脑血管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2019年“重点慢性病监测信息系统”发病数据,利用SPSS 20.0分析发病率、标化发病率等指标。结果 2019年河南省6个国家监测点共报告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病例29 460例,发病率为930.62/10万(标化发病率为886.51/10万),其中脑血管事件和心血管事件分别报告病例23 295例和6 165例,脑血管事件发病率735.87/10万(标化发病率为702.05/10万)高于心血管事件发病率194.75/10万(标化发病率为184.46/10万)。缺血性脑卒中占脑血管事件总发病数的76.82%(17 895/23 295)。心脑血管事件平均发病年龄为(69.59±13.01)岁。男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1 012.93/10万(标化发病率为967.49/10万)高于女性847.99/10万(标化发病率为805.04/10万)(χ2=227.95,P<0.001);男性发病平均年龄(68.01±12.93)岁小于女性(71.49±12.85)岁(t=23.09,P<0.001)。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χ2趋势=65 617.74,P<0.001),农村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1 455.45/10万高于城市323.07/10万(χ2=10 956.92,P<0.001)。冬春季节心脑血管事件病例数为16 705例,多于夏秋季的12 755例。结论 河南省国家监测点的心脑血管发病率处于较高水平,脑卒中是需要重点防治的疾病,农村居民、男性、老年人群是防治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教育,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脑血管事件 心脑血管疾病 脑卒中 监测 发病率
原文传递
2015-2017年河南省死因监测系统数据可靠性评价 被引量:5
14
作者 轩水丽 底秀娟 +3 位作者 李少芳 杨文杰 康锴 马士文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781-784,共4页
目的评估河南省死因监测系统死亡数据可靠性情况,分析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死因监测质量提出建议。方法分析2015-2017年河南省36个死因监测点在《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报告的全部死亡病例和现场漏报调查数据,采用报告死亡率、多... 目的评估河南省死因监测系统死亡数据可靠性情况,分析存在问题,为进一步提高死因监测质量提出建议。方法分析2015-2017年河南省36个死因监测点在《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报告的全部死亡病例和现场漏报调查数据,采用报告死亡率、多死因链填写完整率、审核率、根本死因编码不准确比例和性别、地区别及年龄别漏报率等指标对死因监测系统数据进行可靠性评价。结果2015-2017年河南省36个监测点共报告死亡个案408379例,平均报告死亡率5.83‰,调整后死亡率6.62‰。报告及时率为85.01%,身份证号码填写率为94.76%,多死因链填写率为67.67%,审核率和审核及时率分别为99.96%和98.82%,根本死因编码不准确的比例为2.87%;年度报告死亡率、调整死亡率、报告及时率、身份证填写完整率和多死因链填写完整率等指标均是2017年最高,分别为5.84‰、6.64‰、87.97%、96.88%和69.93%;审核情况各项指标均稳定在98%以上,高于国家95%的要求;根本死因编码不准确比例均低于5%的要求。2015-2017年漏报调查死亡个案共30341例,漏报死亡个案3650例,平均漏报率为11.99%;显示呈逐年下降(χ^(2)=74.54,P<0.001),女性漏报率高于男性(χ^(2)=12.63,P<0.001);农村居民漏报率高于城市(χ^(2)=80.54,P<0.001);0~14岁组漏报率最高(17.97%),不同年龄组人群漏报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53,P<0.001),漏报病例以占全部死亡病例73.84%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为主。结论河南省死因监测系统报告数据质量稳定,漏报率逐年下降,可靠性较好。但仍存在报告信息不完善和漏报情况,应继续加强对死因报告常规工作管理,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责任心,建立多部门数据信息长效共享机制等,切实提高死因数据可靠性,增强数据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监测 死亡率 漏报率 可靠性 评价
原文传递
2021年河南省心脑血管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冯化飞 潘盼 +4 位作者 邢天放 杨文杰 底秀娟 康锴 马士文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9期654-656,689,共4页
目的分析2021年河南省心脑血管事件流行状况,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河南省慢性病监测管理系统中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监测数据,分析心脑血管事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21年河南省共报告870545例急性心脑血管事... 目的分析2021年河南省心脑血管事件流行状况,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河南省慢性病监测管理系统中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监测数据,分析心脑血管事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21年河南省共报告870545例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和标化发病率分别为876.10/10万和915.69/10万,发病顺位依次为脑卒中>心肌梗死>心脏性猝死。男性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956.13/10万)高于女性(795.59/10万)(χ^(2)=859226.48,P<0.001),农村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981.49/10万)高于城市(644.53/10万)(χ^(2)=27923.19,P<0.001),城市居民心脏性猝死发病率(5.74/10万)高于农村(4.54/10万)。随着年龄增长,心脑血管发病率增加(χ_(趋势)^(2)=1519253.18,P<0.001)。第一、二季度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高于其它季度。结论河南省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农村居民高于城市,老年人发病率较高,脑卒中是主要的发病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事件 发病率 监测 流行病学特征
原文传递
河南省成人代谢综合征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1
16
作者 康锴 李卉 +1 位作者 闫雅丽 高莉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2年第7期481-487,共7页
目的 分析河南省成人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确定防控重点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8年中国成年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项目中河南省14个国家级监测点的数据,采用Rao-Scott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患病率的差... 目的 分析河南省成人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确定防控重点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8年中国成年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项目中河南省14个国家级监测点的数据,采用Rao-Scott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患病率的差异,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性χ^(2)检验分析患病随着年龄、饮酒量、红肉摄入水平以及身体活动水平的变化趋势。采用基于复杂抽样设计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结果 2018年共调查河南省成人8 283人,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31.37%,男性高于女性(χ^(2)=24.154,P<0.001),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高(χ^(2)=3.086,P=0.002);不同教育程度人群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42,P<0.001);不吸烟人群患病率最低,其次为现在吸烟人群,戒烟人群的患病率最高(χ^(2)=21.163,P<0.001);随着红肉摄入水平的增加,代谢综合征患病率随着增高(χ^(2)=6.044,P=0.049)。代谢综合征各个组分中,高血压患病率最高(43.01%),其次为中心型肥胖(41.10%)和高血糖(37.32%),高甘油三酯血症(31.69%)较低,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患病率最低(23.6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45~59岁、60岁及以上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分别是18~44岁人群的2.13倍(OR=2.13,95%CI:1.84~2.47)和2.39倍(OR=2.39,95%CI:2.06~2.78);过量饮酒者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是不饮酒者的1.38倍(OR=1.38,95%CI:1.13~1.69);每天摄入红肉超过100 g,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均增加,其中摄入量为100~200 g/d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是<100 g/d的1.21倍(OR=1.21,95%CI:1.02~1.43),>200 g/d发生的风险是<100 g/d的1.30倍(OR=1.30,95%CI:1.03~1.64)。结论 河南省代谢综合征患病率较高,建议重点关注不良生活方式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同时重点关注高血压、高血糖以及中心型肥胖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患病率 影响因素 成人
原文传递
河南省成年人体重自评准确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安伟锋 戚敏杰 +3 位作者 田惠子 李卉 范雷 康锴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21年第6期420-423,共4页
目的了解2018年河南省成年人体重自评准确情况,为制定健康体重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河南省调查18岁以上成人共计8515人。问卷调查获取人口学特征、体重自我评价等信息... 目的了解2018年河南省成年人体重自评准确情况,为制定健康体重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河南省调查18岁以上成人共计8515人。问卷调查获取人口学特征、体重自我评价等信息,体格测量获取个人身高、体重、腰围等信息,分析不同群体对自身体重的认知情况。结果河南省居民体重自评准确率为41.2%,标化率为46.3%。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偏低组、BMI正常组、BMI超重组、BMI肥胖组体重自评准确率分别为52.3%、71.6%、32.3%和8.2%,标化率分别为33.5%、71.4%、41.2%和13.5%。体重自评准确率存在男性低于女性,农村居民低于城市居民,中心性肥胖者低于非中心性肥胖者的现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文化程度升高,总的体重自评准确率逐渐升高(χ趋势2=70.984,P<0.05);随着年龄增加、BMI增大,总的体重自评准确率逐渐降低(χ趋势2=75.408、1933.366,P均<0.05);未婚、已婚/同居、丧偶/离婚/分居者总的体重自评准确性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趋势2=4.576,P<0.05)。结论河南省成年人体重自评准确率不高,在性别、文化程度、年龄、地区、中心性肥胖、BMI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应加强体重与健康关系的知识教育,增加监测体重的环境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超重 肥胖 自我评价 身体质量指数
原文传递
河南省超重肥胖成年人体重低估情况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安伟锋 戚敏杰 +3 位作者 田惠子 李卉 范雷 康锴 《中国校医》 2021年第8期572-575,581,共5页
目的了解2018年河南省超重肥胖成年人体重水平低估情况,为制定健康体重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依托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项目,2018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河南省调查18岁以上成人共计8 710人。问卷调查获取人口学特征、... 目的了解2018年河南省超重肥胖成年人体重水平低估情况,为制定健康体重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依托中国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项目,2018年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在河南省调查18岁以上成人共计8 710人。问卷调查获取人口学特征、体重自我评价等信息,体格测量获取个人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等信息,采集调查对象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服糖后2 h血糖和血脂四项。选取收集到的5 387例超重肥胖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群体体重水平低估情况。结果河南省超重肥胖成人体重水平低估率、轻度低估率、重度低估率分别为74.1%、59.5%和14.6%,标化后分别为67.7%、55.9%和11.8%。体重水平低估率和重度低估率存在农村(77.8%,17.7%)高于城市(71.2%,12.2%)(χ2=29.835、31.947,P值均<0.001)、BMI肥胖者(91.8%,33.8%)高于超重者(64.8%,4.5%)(χ2=461.514、839.945,P值均<0.001)、高血压患者(77.2%,16.6%)高于非高血压患者(70.7%,12.3%)(χ2=29.650、20.163,P值均<0.001)、糖尿病患者(79.5%,20.3%)高于非糖尿病患者(72.3%,12.7%)(χ2=27.433、47.274,P值均<0.001)的现象,且随年龄增加而升高(χ趋势2=151.270、52.219,P值均<0.001),随文化程度升高而降低(χ趋势2=113.758、128.967,P值均<0.001),未婚、已婚/同居、丧偶/离婚/分居者逐渐升高(χ趋势2=9.032、12.063,P=0.003、0.001)。结论河南省大部分超重肥胖成年人低估自身体重水平,在文化程度、年龄、地区、婚姻状况、BMI水平、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等群体方面存在差异,应对超重肥胖人群加强健康体重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超重 肥胖 体质指数 低估
原文传递
河南省60~76岁老年人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19
作者 李卉 王梦微 +6 位作者 田惠子 张寒雪 戚敏杰 王炳源 范雷 安伟锋 康锴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71-776,共6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60~76岁老年人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15-2019年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选择年龄60~76岁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调查问卷、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 目的了解河南省60~76岁老年人代谢综合征的流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2015-2019年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选择年龄60~76岁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调查问卷、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的数据,采用χ^(2)检验、Cochran-Armitage趋势χ^(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代谢综合征及各组分患病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代谢综合征的影响因素。结果河南省60~76岁老年人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为31.59%,女性高于男性(χ^(2)=369.65,P<0.001),城市高于农村(χ^(2)=135.50,P<0.001),高中以下高于高中及以上人群(χ^(2)=22.60,P<0.001),不吸烟、不饮酒人群患病率高于吸烟、饮酒人群(均有P<0.001)。高血压、高血糖、中心型肥胖患病率均较高,分别为65.14%、51.17%、47.01%,女性、高龄、城市、已婚、饮酒人群发生代谢综合征的风险高(均有P<0.05)。结论河南省60~76岁老年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以及高血压、高血糖、中心型肥胖患病率较高,建议提高早期筛查力度和筛查范围,将关口进一步前移,筛出糖尿病前期和中心型肥胖前期的人群进行全面生活方式干预,对高血压、糖尿病人群进行生活方式和药物干预,利用健康讲座和同伴教育,提升老年人对慢性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代谢综合征 流行现状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孕妇贫血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戚敏杰 高莉 +3 位作者 王轲 周昇昇 冯石献 康锴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0年第9期1204-1208,共5页
目的了解河南省孕妇贫血状况及影响贫血患病的相关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1月至11月期间选取河南省14所县级妇幼保健院共450名孕妇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孕妇的基本信息,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 目的了解河南省孕妇贫血状况及影响贫血患病的相关因素,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5年1月至11月期间选取河南省14所县级妇幼保健院共450名孕妇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孕妇的基本信息,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孕妇血红蛋白含量,分析孕妇贫血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孕妇贫血的影响因素。结果贫血孕妇106例,患病率为24.71%。孕早、中、晚期贫血患病率分别为13.18%、25.15%、35.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091,P<0.05),各孕期以中度贫血为主。年龄在30岁以上(OR=1.938,95%CI:1.136~3.309)、城市地区(OR=2.275,95%CI:1.326~3.905)是影响孕妇贫血的危险因素,汉族(OR=0.105,95%CI:0.017~0.654)、孕前身体质量指数(BMI)高(OR=0.897,95%CI:0.822~0.979)、维生素C水平高(OR=0.925,95%CI:0.871~0.982)和血糖水平高(OR=0.529,95%CI:0.349~0.802)均是孕妇贫血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该研究中孕妇贫血患病率较高,应加强孕妇孕期健康宣教工作,及时纠正贫血,降低贫血对母婴健康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妇 贫血 患病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