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7
1
作者 刘倩倩 伏蕊 +12 位作者 宋晨曦 窦克非 杨进刚 高晓津 许海燕 王春玥 王杨 刘佳 刘慧 张鸿雁 杨圣印 杨跃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30,共7页
目的:探讨当代中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01月至2014年09月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登记研究的AMI患者23417例[其中5795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和17622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 目的:探讨当代中国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3年01月至2014年09月中国急性心肌梗死(CAMI)注册登记研究的AMI患者23417例[其中5795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和17622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1504例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为死亡组,余住院期间生存的21913例患者为生存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院内结局等临床资料,以住院期间死亡为主要终点构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42%(1504/23417)的AMI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更大,女性患者更多,体重指数更低,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比例更高,Killip心功能分级更高,并发症更多,并且更易出现心脏骤停(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收缩压、心率、血肌酐水平、白细胞计数、血清钾浓度、血清钠浓度、STEMI、前壁心肌梗死、心脏骤停、Killip心功能分级、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吸烟史是预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研究发现16个当代中国AMI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助于临床医师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并选择最佳诊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死亡率 危险因素 住院期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韧性在化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恐惧疾病进展、SSRS评分间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路林丽 王忠燕 +1 位作者 朱晓琳 王彦方 《中国疗养医学》 2023年第5期540-543,共4页
目的分析家庭韧性在化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河南省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化疗MM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家庭坚韧性量表(FHI)、SSRS、恐... 目的分析家庭韧性在化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选取河南省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化疗MM患者115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家庭坚韧性量表(FHI)、SSRS、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FoP-Q-SF)开展调查,通过AMOS 22.0构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PICC置管化疗患者的家庭韧性于恐惧疾病进展以及社会支持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FoP-Q-SF总分值为(36.08±5.58)分,整体处于心理失调状况;FHI总分值为(57.88±6.94)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承担、调整与控制;SSRS总分值为(40.62±7.75)分,整体处于良好社会支持程度的状况;经Pearson分析可知,恐惧疾病进展与社会支持、家庭韧性呈负相关,家庭韧性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P<0.05);模型指出,家庭韧性于社会支持、恐惧疾病进展之间具有中介效应(P<0.05)。结论化疗MM患者的恐惧疾病进展整体处在心理失调状况,而家庭韧性与社会支持程度良好,且家庭韧性于恐惧疾病进展、社会支持程度之间起到中介效应,临床可针对家庭韧性实施干预,以改善恐惧疾病进展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韧性 多发性骨髓瘤 中介效应 社会支持 恐惧疾病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呋塞米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陈鹤 胡永寸 刘慧 《中国实用医刊》 2021年第19期98-101,共4页
目的探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呋塞米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4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40例)与对照组(240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联合呋塞米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收治的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4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40例)与对照组(240例)。对照组采用呋塞米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rh-BNP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心悸、气短、乏力)、心功能[心排血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肌酶谱[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7.92%,235/240)高于对照组(81.67%,196/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悸、气短、乏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O、LVEF、SV均较治疗前增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ST、CK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h-BNP联合呋塞米治疗AMI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可提高治疗效果,调节心肌酶谱,改善心功能,缓解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冻干重组人脑利钠肽 呋塞米 心肌酶谱 心功能
原文传递
心肺复苏52例临床分析
4
作者 胡丰朝 《中国实用医刊》 2008年第20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的最佳方法,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现场抢救心脏骤停(CA)患者52例,随机采取标准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通气法、气囊-面罩通气法、口对口人工通气法三种复苏方法的自主循环恢复率...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CPR)的最佳方法,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现场抢救心脏骤停(CA)患者52例,随机采取标准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通气法、气囊-面罩通气法、口对口人工通气法三种复苏方法的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结果气囊-面罩通气组自主循环恢复率(ROSC)高于口对口人工通气组和气管插管组。结论在抢救心脏骤停时,气囊-面罩通气法可提供良好的肺通气换气作用,因气管插管而中止胸外心脏按压,对自主循环的恢复弊大利小,口对口人工通气法由于潮气量不同和需要暂停胸外心脏按压,效果不如气囊-面罩通气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自主循环恢复率
原文传递
多发性骨髓瘤PICC置管化疗患者病耻感现况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5
作者 路林丽 王忠燕 +1 位作者 朱晓琳 王彦方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231-235,共5页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化疗患者病耻感现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引起医护人员对于多发性骨髓瘤PICC置管化疗患者病耻感的关注,为临床改善病耻感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以我院2019年6月—2022年5月收...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化疗患者病耻感现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引起医护人员对于多发性骨髓瘤PICC置管化疗患者病耻感的关注,为临床改善病耻感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以我院2019年6月—2022年5月收治的203例多发性骨髓瘤PICC置管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影响多发性骨髓瘤PICC置管化疗患者社会影响量表(SIS)评分的因素,并对有差异的因素赋值进行多元线性分析。结果:病耻感总分(69.13±5.27)分,处于中等水平;因病中断工作、病程、化疗周期、临床分期、重度贫血、转移、复发、达到CR、SSRS评分、SUPPH评分、体能状态不同的多发性骨髓瘤PICC置管化疗患者病耻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分析显示,因病中断工作、病程、化疗周期、临床分期、重度贫血、转移、复发、达到CR、SSRS评分、SUPPH评分、体能状态为多发性骨髓瘤PICC置管化疗患者病耻感评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多发性骨瘤PICC置管化疗患者病耻感处于中等水平,受多个因素影响,临床可针对影响因素制定干预措施以改善病耻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PICC置管 化疗 病耻感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瓣膜病对房颤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及房颤复发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6
作者 王垒 李允 常晓杰 《中国实用医刊》 2016年第2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瓣膜病对房颤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及房颤复发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房颤患者70例,按照是否合并瓣膜病将其分为观察组20例(合并瓣膜病组)和对照组50例(无瓣膜病),采用酶联免疫法对... 目的探讨瓣膜病对房颤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及房颤复发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房颤患者70例,按照是否合并瓣膜病将其分为观察组20例(合并瓣膜病组)和对照组50例(无瓣膜病),采用酶联免疫法对两组患者房颤发作时的血浆脑钠肽(BNP)浓度进行测定,并对其BNP浓度及房颤复发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左房直径[(47.9±10.5)mm]、房颤发作时的血浆BNP浓度[(631.7±553.9pg/m1)]明显高于对照组[(38.9±7.6)mm、(319.5±387.6)pg/m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房颤复发率(60.00%)明显高于对照组(3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房颤合并瓣膜病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上升,且患者存在更高的房颤复发风险,建议将复律前血浆BNP浓度变化情况作为患者房颤复发风险的评估指标,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瓣膜病 血浆脑钠肽 房颤复发
原文传递
自限发作性房颤对房颤电复律后复发的预测
7
作者 胡丰朝 刘慧 《中国实用医刊》 2008年第18期1-2,共2页
目的通过观察自限发作性房颤来评价对房颤电复律后复发的预测。方法80例持续性房颤病人,成功接受直流电复律后1周、3周和6周监测24h动态心电图。结果80例病人中73例恢复窦性心律,随访6周,40例(54%)维持窦性心律,33例(24%)转... 目的通过观察自限发作性房颤来评价对房颤电复律后复发的预测。方法80例持续性房颤病人,成功接受直流电复律后1周、3周和6周监测24h动态心电图。结果80例病人中73例恢复窦性心律,随访6周,40例(54%)维持窦性心律,33例(24%)转为持续性房颤。第1周Holter记录有自限发作性房颤的病人为8例(24%);在40例未复发的病人中,第1周Holter记录有自限发作性房颤芡生的病人为12例(30%),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olter在第一、二和三次记录中,分别有21例(41%)、22例(51%)和15例(38%)发生自限发作性房颤。结论在房颤电复律后6周内,自限发作性房颤不能预测持续性房颤的发生,并且窦性心律伴短阵自限发作性房颤的发生在复律病人后很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复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