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田明 章隽 +1 位作者 逯自明 曾凡林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7期68-69,71,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中hs-CRP的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瑞舒伐他汀进行干预治疗的价值。方法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定量检测健康对照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45例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40例治疗前的hs-CRP水...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中hs-CRP的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瑞舒伐他汀进行干预治疗的价值。方法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定量检测健康对照组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45例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40例治疗前的hs-CRP水平。对于血清中hs-CRP增高者,随机对其分成瑞舒伐他汀干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分别在用药后4、8周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治疗前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血清hs-CR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组的血清hs-CRP增高(均>3.0 mg/L)的阳性率分别为75.6%和5.0%。瑞舒伐他汀干预治疗组经治疗4~8周较常规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冠脉内不稳定病变与血清hs-CRP水平有一定相关,瑞舒伐他汀可以明显降低此类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有助于对冠状动脉内不稳定病变的治疗,并且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hs—CRP 老年 冠心病 心绞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NSTEMI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田明 谢东明 +2 位作者 董淑惠 章隽 王耀辉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期66-67,69,共3页
目的观察在应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药物的基础上合用替罗非班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NSTEMI患者80例,随机分成替罗非班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 目的观察在应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药物的基础上合用替罗非班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NSTEMI患者80例,随机分成替罗非班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7d;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治疗7d内全因死亡、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出血情况和血小板计数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7d内全因死亡、梗死后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轻中度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小板计数较用药前无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使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药物基础上合用替罗非班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NSTEMI患者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2型糖尿病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培哚普利联合吲达帕胺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田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0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合吲达帕胺对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降压作用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科2009年7~12月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停服原用降压药物5d以上,治疗前后查血、尿常...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联合吲达帕胺对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降压作用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科2009年7~12月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停服原用降压药物5d以上,治疗前后查血、尿常规,心电图和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并记录。对照组采用吲达帕胺2.5mg/d或5mg/d降压;治疗组采用吲达帕胺2.5mg/d和培哚普利4mg/d治疗;8周后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9.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少。结论:培哚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吲达帕胺 培哚普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和福辛普利对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田明 郝齐云 +2 位作者 逯自明 章隽 孟金朵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35期74-76,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氯沙坦和福辛普利对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对左心室肥厚、血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高尿酸血症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氯沙坦组44例,福辛普利组42例。分别应用氯沙坦钾片... 目的对比研究氯沙坦和福辛普利对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的降压疗效及对左心室肥厚、血尿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左心室肥厚、高尿酸血症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氯沙坦组44例,福辛普利组42例。分别应用氯沙坦钾片和福辛普利钠片治疗2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和左心室肥厚指标均有明显下降(P<0.01);氯沙坦组血尿酸水平下降(P<0.05)。结论福辛普利和氯沙坦均能在很好控制血压的同时逆转左心室肥厚,氯沙坦可以降低血尿酸水平,对于同时伴有高尿酸血症的患者是更理想的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左心室肥厚 高尿酸血症 氯沙坦 福辛普利 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和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田明 章隽 《中外医疗》 2010年第35期99-100,共2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和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降压和降血尿酸作用。方法我们选择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90例,随机分组:氯沙坦组45例,给予氯沙坦50~100mg/d;厄贝沙坦组45例,给予厄...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和厄贝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降压和降血尿酸作用。方法我们选择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90例,随机分组:氯沙坦组45例,给予氯沙坦50~100mg/d;厄贝沙坦组45例,给予厄贝沙坦150~300mg/d,观察用药12周后血压与血尿酸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降压效果均明显,无显著差异,P>0.05;氯沙坦组能明显降低血尿酸,厄贝沙坦组血尿酸无明显变化,此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氯沙坦可降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压和血尿酸水平,厄贝沙坦可降低血压,但对血尿酸水平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 厄贝沙坦 原发性高血压 高尿酸血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代升平 吴哲兵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年第6期647-648,共2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246例分为两组各12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口服,研究组辅以四君子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95.12%、对照组78.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246例分为两组各12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药口服,研究组辅以四君子汤合血府逐瘀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95.12%、对照组78.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单次发作持续时间均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脂指标显著改善(P<0.05),研究组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效果较好,可减少心绞痛发作,降低血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心绞痛 中西医结合 对照治疗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并糖尿病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4
7
作者 古永华 郜红利 +1 位作者 王楠 张波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16期145-146,148,共3页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规范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总结69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特点、抗血小板抗凝药物的应用、常规护理、心脏介入手术的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方面的护理经验。结果经过...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规范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总结69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特点、抗血小板抗凝药物的应用、常规护理、心脏介入手术的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方面的护理经验。结果经过积极的临床治疗及护理,69例患者中1例死亡,其余68例均临床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规范以及精心的护理对合并糖尿病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老年 糖尿病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老年病人护理中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 被引量:3
8
作者 雷璐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3年第8期1872-1873,共2页
护患关系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护理人员通过医疗、护理等卫生医疗活动与患者建立起的工作性人际关系。护患关系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变化,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护士精湛的护理技术,真诚、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积极与患者... 护患关系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护理人员通过医疗、护理等卫生医疗活动与患者建立起的工作性人际关系。护患关系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变化,与患者的治疗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护士精湛的护理技术,真诚、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积极与患者沟通,对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具有促进作用。老年人因为年龄、生理、心理、社会经历、生活环境、文化修养等因素,形成了一个特殊的,与普通人有明显差异的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护患关系 病人护理 老年人 医疗活动 心理变化 护理人员 人际关系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在老年病人护理和治疗中积极心理暗示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雷璐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年第3期372-373,共2页
心理暗示是个人通过语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对病人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暗示的结果会使病人的心境、情绪、意志、兴趣甚至生理状态,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本文主要探讨老年病人的普遍心理特点,积极的心理暗示在老年病人护理和治疗中发... 心理暗示是个人通过语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对病人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暗示的结果会使病人的心境、情绪、意志、兴趣甚至生理状态,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本文主要探讨老年病人的普遍心理特点,积极的心理暗示在老年病人护理和治疗中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暗示 老年病人 护理 治疗
原文传递
在老年病人中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
10
作者 雷璐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1期1739-1740,共2页
本文主要探讨影响和谐护患关系的因素及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老年病人 和谐 护患关系 构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