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HIF-1a与VEGF含量变化对诊断HCC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晓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7期1265-126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变化对原发性肝癌(HCC)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HCC患者159例,所有患者均行肝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检测术前及术后1周HIF-1a... 目的探讨血清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变化对原发性肝癌(HCC)介入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HCC患者159例,所有患者均行肝癌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检测术前及术后1周HIF-1a与VEGF水平。结果患者术后1周HIF-1a与VEGF分别为(180.04±52.30)pg/ml和(312.04±78.20)pg/ml,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前HIF-1a与VEGF含量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直径、HBs Ag及胞膜无关(P>0.05);有门脉癌栓患者术前HIF-1a与VEGF含量分别为(201.38±78.99)pg/ml和(368.29±80.01)pg/ml,明显高于无门脉癌栓患者(P<0.05);CR+PR组患者术后1周HIF-1a与VEGF含量分别为(190.36±60.03)pg/ml和(312.38±80.04)pg/ml,明显低于SD+PD患者(P<0.05);Kanplan-Meier分析显示术后1周血清HIF-1a与VEGF含量对患者预后有影响。结论血清HIF-1a与VEGF可作为评价HCC介入治疗预后的指标,术后1周HIF-1a与VEGF较低者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缺氧诱导因子-1a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介入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介入化疗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郭召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18期214-215,共2页
目的分析探讨肝癌介入化疗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88例肝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两组均行介入化疗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 目的分析探讨肝癌介入化疗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88例肝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两组均行介入化疗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48.2±6.7)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32.7±4.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17,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肝癌介入化疗护理中采用循证护理,能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化疗 循证护理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肌瘤介入栓塞后并发症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体会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7期276-276,共1页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介入栓塞后,对并发症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介入手术护理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中,给予综合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介入栓塞后,对并发症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介入手术护理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以常规护理为基础,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中,给予综合护理干预,60%患者无心理问题;而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仅13.3%患者无心理问题,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子宫肌瘤介入栓塞后,针对鹿出现并发症状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有较好效果,可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子宫肌瘤 综合护理干预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介入化疗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4期217-218,共2页
目的对肝癌介入化疗护理中循征护理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肝癌介入化疗患者63例,均采用循征护理方法 ,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3例患者经循征护理后均顺利完成介入化疗过程,平均手术用时(31.2±0.5)min;均无严重并发症发... 目的对肝癌介入化疗护理中循征护理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肝癌介入化疗患者63例,均采用循征护理方法 ,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3例患者经循征护理后均顺利完成介入化疗过程,平均手术用时(31.2±0.5)min;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且好转出院,平均住院时间(8.6±0.4)d。结论现阶段中晚期肝癌患者常需采用介入化疗方法展开治疗,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循征护理可确保手术顺利开展,降低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并促使其寿命显著延长,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介入化疗 循证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脑瘤介入灌注治疗中舒适护理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15期194-195,共2页
目的探讨恶性脑瘤介入灌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37例颅内恶性肿瘤介入灌注治疗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对患者并发症状的发生率和治愈率进行认真观察和记录。结果 37例患者均完成治疗,5例患者出现恶心和腹泻症状,占... 目的探讨恶性脑瘤介入灌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37例颅内恶性肿瘤介入灌注治疗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对患者并发症状的发生率和治愈率进行认真观察和记录。结果 37例患者均完成治疗,5例患者出现恶心和腹泻症状,占13.5%,1例患者出现食欲不振症状,占2.7%,其他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6.2%。患者总的满意度达到100%,具有较高疗效。结论恶性脑瘤介入灌注治疗患者接受舒适护理,具有较好疗效,可实现预期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脑瘤 介入灌注治疗 舒适护理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介入治疗中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1期228-229,共2页
目的对肿瘤介入治疗中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55例肿瘤介入治疗患者,对患者潜在护理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探讨护理风险防范与管理措施。结果本组5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治疗后均未发生护理风险事件,且未发生护... 目的对肿瘤介入治疗中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55例肿瘤介入治疗患者,对患者潜在护理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探讨护理风险防范与管理措施。结果本组5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治疗后均未发生护理风险事件,且未发生护理纠纷。结论在开展肿瘤介入治疗时为患者展开护理风险管理,可减少护理风险,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促使护理质量大幅提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介入治疗 护理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介入围手术期行双人配合的护理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16期180-181,共2页
目的对应用双人配合护理模式对接受心脏介入术治疗的心脏病患者在围术期内实施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7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采用常规心脏介入术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内实施护理;采用双人配合护理模式对观... 目的对应用双人配合护理模式对接受心脏介入术治疗的心脏病患者在围术期内实施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7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采用常规心脏介入术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内实施护理;采用双人配合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围术期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计划实施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介入术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人配合护理模式对接受心脏介入术治疗的心脏病患者在围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人配合护理 心脏介入术 围术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病房陪护管理中预见性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8期264-264,共1页
目的对介入病房陪护管理中预见性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我院在介入病房陪护管理中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对实施预见性护理管理前后病房管理、消毒隔离及医疗护理安全管理等3方面进行评分,调查实施前后患者护理满意率。结果实... 目的对介入病房陪护管理中预见性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我院在介入病房陪护管理中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对实施预见性护理管理前后病房管理、消毒隔离及医疗护理安全管理等3方面进行评分,调查实施前后患者护理满意率。结果实施预见性护理管理模式后,医护人员认为病房管理、消毒隔离及医疗护理安全管理情况显著优于实施前,同时患者及陪护人员护理满意率显著高于实施前。结论在介入病房陪护管理中展开预见性护理模式,可有效改善病房管理质量,增强患者及陪护人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病房 陪护管理 预见性护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