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辨证治疗心力衰竭的思路及方法 被引量:13
1
作者 史小青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12,共2页
心力衰竭为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危重证 ,在西医治疗基础上 ,探索中医药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的思路和方法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临床用药特点着手 ,论述中医药在治疗心... 心力衰竭为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危重证 ,在西医治疗基础上 ,探索中医药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的思路和方法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力衰竭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临床用药特点着手 ,论述中医药在治疗心力衰竭过程中的辨证思路和用药规律 ,以期和同道共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中医药疗法 辩证治疗 葶苈子 利水药 温阳益气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教学法在心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淑娟 王振涛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第8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心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PBL)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心内科本科实习生106人随机分为传统带教组和PBL带教组,各组均53例,对出科考试成绩及带教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PBL组出科考试成绩、带教满意度均明显优于... 目的探讨心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PBL)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心内科本科实习生106人随机分为传统带教组和PBL带教组,各组均53例,对出科考试成绩及带教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PBL组出科考试成绩、带教满意度均明显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 PBL教学法在心内科临床实习教学中优于传统教学法,能提高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带教模式 中医内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元逐瘀护心汤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心功能及Salusin-β、TNF-α、CRP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翟蒙藏 张文宗 张鸣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4期494-497,共4页
目的:观察保元逐瘀护心汤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心功能及心血管调节肽(Salusin-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对象,采用单双球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 目的:观察保元逐瘀护心汤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心功能及心血管调节肽(Salusin-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对象,采用单双球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PAS方案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保元逐瘀护心汤治疗。比较两组血压、心功能参数、炎症和脂代谢相关因子水平,评估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差异,同时统计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中医症候积分、血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前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均P<0.05)。两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期室间隔厚度(LVST)较前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均P<0.05)。两组治疗后游离脂肪酸(FFA)、Salusin-β、TNF-α、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CRP较前降低,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均P<0.05)。两组治疗后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较前升高,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元逐瘀护心汤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可改善患者心功能,纠正脂代谢紊乱,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血压 保元逐瘀护心汤 心功能 脂代谢紊乱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指标及血清GDF-15、Gal-3水平的影响
4
作者 张水宝 张洪宇 +3 位作者 李果 王瑾 张晓丹 梁金花 《现代医药卫生》 2024年第23期4036-4040,共5页
目的探讨分析胺碘酮(AD)联合美托洛尔(MP)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指标及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8月濮阳市人民医院和濮阳市中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 目的探讨分析胺碘酮(AD)联合美托洛尔(MP)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指标及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3年8月濮阳市人民医院和濮阳市中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126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AD组(AD治疗)和MP联合组(AD联合MP治疗),每组63例。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脏功能[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LV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电图指标,以及血清GDF-15、Gal-3、炎症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MP联合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D组[96.83%(61/63)vs.87.30%(5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LVDD、LVSD,以及血清CDF-15、Gal-3、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LVEF、心电图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MP联合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LVDD、LVSD,以及血清CDF-15、Gal-3、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AD组,LVEF、心电图指标均明显高于A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与MP联合使用临床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电图指标和心功能水平,降低血清GDF-15、Gal-3、炎症因子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美托洛尔 急性病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心电图 生长分化因子-15 半乳糖凝集素-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期间心功能、血尿酸与冠脉Gensini积分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好杰 朱月月 +2 位作者 王琳娜 董春芳 郑帅军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21-124,共4页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期间心功能、血尿酸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7 d、治疗14 d、出院时心功能指标变...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期间心功能、血尿酸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8年9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7 d、治疗14 d、出院时心功能指标变化、血尿酸水平,根据患者入院时测定的Gensini积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心功能各项指标及血尿酸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随后根据Gensini积分,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分析不同Gensini积分患者治疗各时点心功能指标与血尿酸水平。结果 120例患者治疗各时点心功能LVEDd、LVESd、LA、LVEF及血尿酸指标经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ensini积分与患者治疗前、治疗7 d、治疗14 d、出院时心功能指标LVEDd、LVESd、LA、LVEF及血尿酸均呈正相关关系。根据Gensini积分进行分组,积分中度组标准患者51例、重度组69例,无轻度患者;两类患者治疗各时点心功能LVEDd、LVESd、LA、LVEF及血尿酸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Gensini积分与心功能及血尿酸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患者Gensini积分越高,治疗期间心功能、血尿酸指标改善要显著差于低Gensini积分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功能 血尿酸 冠脉病变严重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注射液促心梗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作用及对相关生长因子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振涛 韩丽华 +2 位作者 朱明军 张淑娟 曹生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888-890,共3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心肌梗死(MI)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心肌梗死(AMl)模型,随机分为川芎嗪注射液组、麝香保心丸组(阳性对照)、模型组(阴性对照),并设假手术组。... 目的:观察川芎嗪注射液对心肌梗死(MI)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造成急性心肌梗死(AMl)模型,随机分为川芎嗪注射液组、麝香保心丸组(阳性对照)、模型组(阴性对照),并设假手术组。6周后处死动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心肌中微血管数(MVC)、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β(PD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蛋白的表达,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测定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灰度值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模型组、麝香保心丸组及川芎嗪组大鼠MI边缘区MVC和MVD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5);川芎嗪组大鼠缺血心肌MVC和MVD较模刑组明显增加(P<0.05),与麝香保心丸组作用相似(P>0.05)。模型组VEGF、bFGF、PDGF-β、IGF-1蛋白表达及其灰度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川芎嗪组四种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灰度值明显高于模刑组(P<0.05),但低于麝香保心丸组,bFGF、PDGF-β、IGF-1蛋白表达灰度值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VEGF蛋白表达灰度值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有促MI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VEGF、bFGF、PDGF-β、IGF-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注射液 心肌梗死 血管新生 分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塞通软胶囊促心梗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作用及对相关生长因子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振涛 韩丽华 +2 位作者 朱明军 张淑娟 曹生海 《中国药师》 CAS 2006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观察血塞通软胶囊对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后,随机分为血塞通软胶囊组、麝香保心丸组、模型组,并设假手术组。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心肌中微血管数(MVC)、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 目的:观察血塞通软胶囊对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后,随机分为血塞通软胶囊组、麝香保心丸组、模型组,并设假手术组。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心肌中微血管数(MVC)、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β(PD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蛋白的表达及其灰度值。结果:模型组、麝香保心丸组及血塞通软胶囊组大鼠心肌梗死(MI)边缘区MVC和MVD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P<0.05);血塞通软胶囊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与麝香保心丸组相似(P>0.05)。模型组VEGF、bFGF、PDGF-β、IGF-1蛋白表达及其灰度值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血塞通软胶囊组明显高于模型组(P< 0.05),低于麝香保心丸组(P>0.05)。结论:血塞通软胶囊可促进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其机制与促进VEGF、bFGF、PDGF-β、IGF-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塞通软胶囊 心肌梗死 血管新生 分子机制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注射液促心肌梗塞后大鼠缺血心肌血管新生作用及对相关生长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王振涛 岳晗 +3 位作者 韩丽华 朱明军 张淑娟 曹生海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25-427,共3页
关键词 丹参注射液 心肌梗塞 血管新生 分子机制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心律失常72例 被引量:6
9
作者 黄斌 王文霞 朱明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353-354,共2页
以黄连温胆汤为基础方治疗各种心律失常 72例 ,结果显效 3 9例 ,有效 2 7例 ,无效 6例 ,总有效率为 91.67%。认为七情内伤、气郁化火、湿热内蕴、脾胃损伤是该病的病因 ,并从心、肝、脾 3脏及气滞、痰凝、火炽等方面论述了该病的病理机... 以黄连温胆汤为基础方治疗各种心律失常 72例 ,结果显效 3 9例 ,有效 2 7例 ,无效 6例 ,总有效率为 91.67%。认为七情内伤、气郁化火、湿热内蕴、脾胃损伤是该病的病因 ,并从心、肝、脾 3脏及气滞、痰凝、火炽等方面论述了该病的病理机制 ,故以黄连温胆汤加味清热、化痰、降气、宁心安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黄连温胆汤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血栓通软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曾垂义 史小青 王振涛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75-76,共2页
冠心病心绞痛绝大部分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性疾病,药物治疗主要是延缓病情发展,改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2006年9月-2007年1月,笔者采用随机单盲双模拟方法对复方血栓通软胶囊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疗... 冠心病心绞痛绝大部分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性疾病,药物治疗主要是延缓病情发展,改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2006年9月-2007年1月,笔者采用随机单盲双模拟方法对复方血栓通软胶囊治疗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进行观察,评价其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血栓通软胶囊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20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范红玲 曹志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4期69-70,共2页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口服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4粒,每日3次,均观察4周后进行比较。结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0%,对照组...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口服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4粒,每日3次,均观察4周后进行比较。结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0%,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动态心电图改善情况: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65.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疗效较佳,尤其在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松养心胶囊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42例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海波 曾垂义 《中医研究》 2006年第5期32-34,共3页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加味及普罗帕酮口服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全部患者继续硝酸酯类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治疗组42例加用黄连温胆汤加味,对照组加服普罗帕酮,两组疗程均为4 w。结果:Holter和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的改善情况两... 目的:观察黄连温胆汤加味及普罗帕酮口服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全部患者继续硝酸酯类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治疗组42例加用黄连温胆汤加味,对照组加服普罗帕酮,两组疗程均为4 w。结果:Holter和心电图监测心律失常的改善情况两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肌耗氧量(RPP)和心肌缺血程度(NST、∑ST)减轻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内心肌缺血发作总次数治疗组下降了41.9%;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治疗组co、cI、EF明显或显著增加(p<。.05)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连温胆汤加味可明显改善心肌缺血及心脏功能,无不良反应其结果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律失常/中西医结合疗法 黄连温胆汤加味/治疗应用 普罗帕酮/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桥蛋白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的判断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鹏 刘宇 +4 位作者 卢长青 张新勇 解金红 关怀敏 黄振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07年第3期176-178,共3页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的界值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病例-病例研究,39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入院时测定血浆OPN水平,观察6个月时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心原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情况。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的界值点及其意义。方法采用病例-病例研究,39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入院时测定血浆OPN水平,观察6个月时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心原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情况。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OPN水平界值,根据该值将患者危险分层,分为高危组和低危组。结果血浆OPN水平危险分层的最佳界值取403ng/ml,其敏感性78.6%,特异性90.9%。高危组中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13例(76.5%),而无事件者为4例(23.5%);低危组中依次分别为5例(22.7%)和17例(77.3%)。高危组预后情况较低危组更差(76.5%和22.7%,P=0.001;RR3.365,95%CI1.490~7.597)。结论根据血浆OPN水平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危险分层的最佳界值为403ng/ml,是较可靠的生化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 心绞痛 危险性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白蛋白尿和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涛 孙立刚 +3 位作者 黄斌 赵桂叶 魏静霞 冯现君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3期132-132,共1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白蛋白尿和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00例冠心病患者,均于入院后测定白蛋白尿和血清尿酸水平,根据白蛋白尿性质,将白蛋白尿阳性作为观察组,阴性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血清尿酸值、空腹血糖和血脂水平均有显...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白蛋白尿和血清尿酸水平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100例冠心病患者,均于入院后测定白蛋白尿和血清尿酸水平,根据白蛋白尿性质,将白蛋白尿阳性作为观察组,阴性作为对照组。结果两组血清尿酸值、空腹血糖和血脂水平均有显著差异,白蛋白尿与血清尿酸水平呈线性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白蛋白尿和血清尿酸存在相关性,白蛋白尿呈阳性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白蛋白尿 血清尿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5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海波 黄斌 《中医研究》 2006年第9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心绞痛/中西医结合疗法 益气活血方/治疗应用 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院外强化管理模式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自我监测意识及自护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俊英 韩萌 +1 位作者 曹海英 曾垂义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21年第5期45-50,共6页
目的探究院外强化管理模式应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 failure,CHF)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省中医院心内科127例老年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63例,给予院外常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6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探究院外强化管理模式应用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heart failure,CHF)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省中医院心内科127例老年CHF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63例,给予院外常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6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院外强化管理模式。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自我监测意识、自护能力、焦虑抑郁情绪及再住院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自测脉搏率、自测血压率、自我称重率高于对照组(P<0.05);自我护理维持、自我管理及自我信心水平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降低,且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再住院率(6.25%)低于对照组(19.05%)(P<0.05);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95.31%)较对照组(77.78%)高(P<0.05)。结论院外强化管理模式用于老年CHF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监测意识和自护能力,减轻焦虑抑郁情绪,进而提高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降低再住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外强化管理模式 慢性心力衰竭 心功能改善 自我监测意识 自护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海波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7期1301-1302,共2页
关键词 曲美他嗪/治疗应用 心脏病/并发症 心力衰竭 充血性/药物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振涛教授治疗心力衰竭经验点滴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琰 《光明中医》 2010年第8期1343-1344,共2页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由各种原因的初始心肌损伤引起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功能低下。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乏力、运动耐量下降及体液潴留造成的肺淤血和外周水肿为特点的一组综合征。
关键词 心悸 心力衰竭 中医药疗法 名医经验 王振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塞通软胶囊联合西药治疗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斌 张萌 《中外医药研究》 2023年第16期96-98,共3页
目的:探讨西医联合血塞通软胶囊治疗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1年5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冠心病... 目的:探讨西医联合血塞通软胶囊治疗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1年5月河南省中医院收治的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接受冠心病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血塞通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心绞痛改善情况、临床疗效、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甘油三酯用量均优于治疗前,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两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SDV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均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环心室充盈早期血流速度峰值(E峰)与晚期心室充盈心房收缩血流速度峰值(A峰)比值(E/A)均升高,LVSDVI、LVEDVI均低于对照组,LVEF、E/A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机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及情感职能评分均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软胶囊联合西药治疗血瘀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血塞通软胶囊 血瘀型 心电图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慢性心衰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文斌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第14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86例慢性心衰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 目的:探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86例慢性心衰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连续用药3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心功能指标、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心肌肌钙蛋白T、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能够降低慢性心衰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促进心功能恢复,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芪苈强心胶囊 沙库巴曲缬沙坦钠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