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矿安全培训中“双班主任”协作管理模式探析
1
作者 王新建 《新乡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53-55,共3页
煤矿安全培训是提高煤矿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素质、防范伤亡事故、减轻职业危害的重要手段之一。班主任是安全培训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因此,班主任工作及其运行模式对于安全培训质量至关重要。"双班主任"管理模式就是对安全培... 煤矿安全培训是提高煤矿企业从业人员安全素质、防范伤亡事故、减轻职业危害的重要手段之一。班主任是安全培训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因此,班主任工作及其运行模式对于安全培训质量至关重要。"双班主任"管理模式就是对安全培训管理模式进行的探索。在这种模式中班主任职能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侧重培训教学,一部分侧重培训管理,二者明确职责,各司其职,相互补充。该模式是顺应新时期煤矿安全培训发展需要,实施个性化、人性化培训手段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安全 安全培训 双班主任 协作管理 管理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安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勇 刘笑天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62-64,67,共4页
针对煤矿安全技术人员匮乏、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通过优选对口专业生源,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因材施教,开放实验以及现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安全问题处理经验,达到学生毕业后能与生产实践无缝接轨的目的,为我国煤... 针对煤矿安全技术人员匮乏、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通过优选对口专业生源,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因材施教,开放实验以及现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安全问题处理经验,达到学生毕业后能与生产实践无缝接轨的目的,为我国煤矿企业输出安全技术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企合作 煤矿安全 开放实验 现场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流变特性的水力冲孔孔径变化规律及防堵孔技术 被引量:33
3
作者 郝富昌 孙丽娟 左伟芹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34-1440,共7页
通过分析水力冲孔周围煤体的受力特征,建立了考虑煤的塑性软化和扩容特性的水力冲孔周围煤体黏弹塑性模型,分析了水力冲孔的卸压增透效果和孔径变化规律,制定了防止钻孔堵塞和注气驱替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水力冲孔措施可以大幅度提高... 通过分析水力冲孔周围煤体的受力特征,建立了考虑煤的塑性软化和扩容特性的水力冲孔周围煤体黏弹塑性模型,分析了水力冲孔的卸压增透效果和孔径变化规律,制定了防止钻孔堵塞和注气驱替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水力冲孔措施可以大幅度提高周围煤体的渗透率,冲煤量越多,水力冲孔的卸压范围越大,煤体的渗透率提高的幅度越大;2由于煤的流变特性水力冲孔钻孔会产生缩孔现象,地应力越大,煤体强度越低,钻孔周围煤体的蠕变变形越剧烈,钻孔就越容易被堵塞,一旦抽采通道被堵塞,瓦斯抽采效果就会大幅度的降低;3采用下套管防堵孔技术,人工保留一条抽采通道,可长时间抽取高浓度瓦斯,抽采效果提高了2.7倍;4注气驱替与水力冲孔技术结合,单孔抽采纯量增加了8.1倍,可有效的提高瓦斯抽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径变化规律 防堵孔技术 水力冲孔 蠕变变形 注气驱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理岩脆-延-塑转换特性的细观模拟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余华中 阮怀宁 褚卫江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5-64,共10页
针对锦屏深埋大理岩峰后变形破坏的脆-延-塑转换特性,采用颗粒流程序(PFC)中的簇单元模型(CPM)对其进行细观模拟研究。经过对室内试验结果的反复模拟校准,获得描述锦屏深埋大理岩力学性质的一组细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模型试验结果表明... 针对锦屏深埋大理岩峰后变形破坏的脆-延-塑转换特性,采用颗粒流程序(PFC)中的簇单元模型(CPM)对其进行细观模拟研究。经过对室内试验结果的反复模拟校准,获得描述锦屏深埋大理岩力学性质的一组细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试样的一系列宏观力学表现,包括弹性模量、泊松比、单轴与启裂抗压强度、应力-应变曲线、峰值与残余强度包络线、拉压强度比以及破坏形态等均与锦屏深埋大理岩的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对不同围压下裂纹发育规律的研究表明:不同应力状态下细观裂纹发育特征的显著差异是导致大理岩的变形破坏出现脆-延-塑转换特性的主要原因;张性裂纹的大量发育决定介质的脆性破坏模式,而剪切裂纹数目的快速增长则促使介质由脆性破坏模式逐渐向延-塑性破坏模式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深埋大理岩 脆-延-塑转换 颗粒流程序 黏结颗粒模型 簇单元模型 强度包络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射孔强化压裂裂缝导流机理研究
5
作者 刘勇 卢义玉 +2 位作者 魏建平 刘笑天 王登科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3-87,共5页
煤矿井下水力压裂中经常出现裂缝扩展无序、闭合快等现象,导致裂缝导流能力较差,无法实现瓦斯的高效抽采。针对此问题,提出采用水射流射孔强化裂缝导流能力的方法,即采用高压水射流在煤孔段垂直于钻孔轴向射孔。采用FLAC3D分析了射孔周... 煤矿井下水力压裂中经常出现裂缝扩展无序、闭合快等现象,导致裂缝导流能力较差,无法实现瓦斯的高效抽采。针对此问题,提出采用水射流射孔强化裂缝导流能力的方法,即采用高压水射流在煤孔段垂直于钻孔轴向射孔。采用FLAC3D分析了射孔周边煤体应力分布,结果表明,射孔尖端处存在耳状塑性区。根据最大主应力的准则判断,塑性区的存在可促使裂缝在射孔尖端处起裂。采用RFPA2D-Flow分析了不同水平应力组合下的裂缝扩展特性,结果表明,裂缝在射孔尖端处起裂后,在塑性区内沿水平方向延伸,然后平行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延伸。视压裂裂缝面为粗糙面,基于Y模型分析了裂缝面微凸体分布规律。采用Hertz接触理论研究了两缝面单个微凸体接触受力状态,得出压裂裂缝面微凸体受力与裂缝闭合量呈正指数关系。基于N-S方程分析了真实压裂裂缝内瓦斯渗流速度分布,得出了煤岩体裂缝中瓦斯流量与裂缝面高度成立方关系。对比分析得出,射孔煤体周边应力明显小于不射孔煤体周边应力。通过以上分析得出,射孔导向裂缝在煤层中有序扩展,降低了煤岩体有效应力,减小了压裂裂缝的闭合量,实现了瓦斯长时高效抽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射孔 水力压裂 裂缝闭合 裂缝导流 瓦斯抽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气体射流破煤应力波效应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刘勇 何岸 +1 位作者 魏建平 刘笑天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694-1700,共7页
针对松软低透煤层中水力化增透措施存在的塌孔、抑制瓦斯解析及运移等缺点,提出采用高压气体射流破煤卸压增透的技术方法。根据热力学相关理论,计算分析了气体射流破煤应力波产生的临界当地声速及压力;并进行了高压气体射流破煤实验,高... 针对松软低透煤层中水力化增透措施存在的塌孔、抑制瓦斯解析及运移等缺点,提出采用高压气体射流破煤卸压增透的技术方法。根据热力学相关理论,计算分析了气体射流破煤应力波产生的临界当地声速及压力;并进行了高压气体射流破煤实验,高压气体射流冲击煤体时,以准静态载荷和动态载荷作用于煤体,在煤体表面形成冲蚀坑,并以应力波加载的方式在煤体内形成贯穿裂纹导致煤体破裂。通过建立应力波在煤体内传播的弥散方程,分析了孔隙率和渗透率对应力波在煤体内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孔隙率对波速有明显的影响,应力波的衰减随孔隙率增大呈增大趋势,且在高频时应力波衰减变化更为明显;低频时渗透率对波速的影响不大,高频时,在渗透率较低时波速随着渗透率的增大逐渐增大,且波速衰减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渗透率大于10-11时,波速不受渗透率的影响,同时应力波也未出现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射流 气体射流破煤 卸压增透 瓦斯抽采 应力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水射流破岩能量耗散与释放机制 被引量:15
7
作者 刘勇 陈长江 +2 位作者 刘笑天 魏建平 王登科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609-2615,共7页
从应力-应变角度建立的高压水射流破岩准则,其精确度取决于对屈服应力的表述,由于表达式中不含材料参数,不能精确计算高压水射流破岩参数,而从能量角度建立的岩石强度理论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开展了基于能量耗散和释放机制的高... 从应力-应变角度建立的高压水射流破岩准则,其精确度取决于对屈服应力的表述,由于表达式中不含材料参数,不能精确计算高压水射流破岩参数,而从能量角度建立的岩石强度理论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和准确性。开展了基于能量耗散和释放机制的高压水射流破岩机理,理论研究了自由射流段速度分布特征,分别计算了等速核区和射流边界层扩展区动能,建立了不同靶距处射流动能计算模型。高压水射流冲击破岩能量表征为冲蚀坑的形成和岩体的体积破坏;射流能量耗散于剪切面的扩展和滑动,储存弹性势能的释放导致岩体的整体体积破坏。根据岩石的统一能量屈服准则,建立了高压水射流破岩能量准则。通过砂岩、灰岩和花岗岩的单轴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得出3种岩石的材料参数,计算每种岩石的剪切应变能和体积应变能,得出射流破岩临界速度。根据高压水射流冲击破岩实验结果修正了考虑喷嘴流量系数的高压水射流破岩能量准则,该准则能够较为精确的计算射流破岩速度。且岩体的破坏形态证明从能量角度研究破岩机理更为适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射流 破岩 岩石强度准则 能量屈服准则 射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井下煤层压裂起裂压力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刘勇 卢义玉 +2 位作者 魏建平 刘笑天 王登科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6-100,共5页
为减少煤矿井下水力压裂高水压对顶底板破坏形成的次生灾害,提出采用水射流在煤孔中定向射孔,以降低起裂压力,避免顶底板次生灾害。通过分析射孔煤体受力状态,基于线弹性理论建立钻孔射孔起裂压力计算模型。对比钻孔射孔及普通钻孔的起... 为减少煤矿井下水力压裂高水压对顶底板破坏形成的次生灾害,提出采用水射流在煤孔中定向射孔,以降低起裂压力,避免顶底板次生灾害。通过分析射孔煤体受力状态,基于线弹性理论建立钻孔射孔起裂压力计算模型。对比钻孔射孔及普通钻孔的起裂压力。结果表明,射孔能够改变钻孔应力分布,降低煤体的起裂压力,且起裂压力降低的幅度受水平主应力比值影响。采用RFPA2D-Flow对比分析钻孔射孔前后起裂压力,计算结果与理论结果相吻合。将该方法应用于鱼田堡煤矿-350 m东抽放巷,证明钻孔射孔能够降低起裂压力,减轻对顶底板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射孔 起裂压力 强化瓦斯抽采 水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松散层煤层开采地表动态移动变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52
9
作者 李德海 许国胜 余华中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3-106,共4页
为控制地表沉陷保护地表建筑物,以赵固一矿11011工作面的地表移动变形的实测数据为基础,分析研究了厚松散层条件开采下,地表下沉曲线的动态变化、地表最大下沉速度、地表移动变形持续时间及最大下沉速度滞后情况。结果表明:由于上覆厚... 为控制地表沉陷保护地表建筑物,以赵固一矿11011工作面的地表移动变形的实测数据为基础,分析研究了厚松散层条件开采下,地表下沉曲线的动态变化、地表最大下沉速度、地表移动变形持续时间及最大下沉速度滞后情况。结果表明:由于上覆厚松散层土体结构松散、几乎无承载能力,地表下沉量变化较大,地表下沉速度较大,最大值为24.5 mm/d、下沉剧烈且地表下沉的范围增加较明显,在充分采动的情况下,预计其地表下沉系数大于1。在地表移动持续时间中,活跃阶段约占总时间的53.4%,而下沉量占总下沉量的91.3%,因厚松散层土体固结的原因引起的衰退阶段虽然下沉量小但持续时间较长;工作面最大下沉速度滞后距为182 m。上述结果表明厚松散层地区煤层开采,地表呈现受采动影响敏感、下沉速度大、下沉剧烈、下沉系数大和地表移动衰退时间长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厚松散层 动态移动变形 最大下沉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蠕变-渗流耦合作用下水力冲孔周围煤体渗透率时空演化规律 被引量:10
10
作者 郝富昌 孙丽娟 赵发军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22,共7页
为了研究水力冲孔周围煤体瓦斯运移规律,研究了水力冲孔周围煤体的应力、体积应变和孔径变化规律,建立了蠕变-渗流耦合作用下的水力冲孔周围煤体渗透率动态演化模型,揭示了水力冲孔周围煤体渗透率的时空演化规律,阐明了蠕变变形和基质... 为了研究水力冲孔周围煤体瓦斯运移规律,研究了水力冲孔周围煤体的应力、体积应变和孔径变化规律,建立了蠕变-渗流耦合作用下的水力冲孔周围煤体渗透率动态演化模型,揭示了水力冲孔周围煤体渗透率的时空演化规律,阐明了蠕变变形和基质收缩对渗透率的控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水力冲孔措施可以大幅度提高钻孔周围煤体的渗透率,在空间上煤体渗透率随距离呈负幂函数关系迅速降低(K=2×10^(-16) r^(-2.4));在时间上煤体渗透率随抽采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但是增加梯度会逐渐降低;水力冲孔周围煤体渗透率的增加主要受到煤的蠕变变形控制,基质收缩效应虽然有利于渗透率的增加,但对渗透率的贡献远小于煤体的蠕变变形;钻孔由于蠕变变形会产生缩孔现象,很容易堵塞抽采通道,此时即使渗透率大幅度的提高,也很难保证抽采效果,因此迫切需要制定相应的防堵孔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 时空演化规律 水力冲孔 蠕变-渗流耦合 蠕变变形 基质收缩 孔径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料气体射流冲蚀磨损岩石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勇 魏建平 +1 位作者 王登科 刘笑天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033-3041,共9页
磨料气体射流在辅助钻孔和卸压增透时,能够避免塌孔,从而提高采出率。明确磨料气体射流破岩特征是推广磨料气体射流应用的重要理论基础。但目前的磨料气体射流冲蚀磨损模型忽略了反射磨料的作用。为此,开展了不同磨料种类和不同靶距条件... 磨料气体射流在辅助钻孔和卸压增透时,能够避免塌孔,从而提高采出率。明确磨料气体射流破岩特征是推广磨料气体射流应用的重要理论基础。但目前的磨料气体射流冲蚀磨损模型忽略了反射磨料的作用。为此,开展了不同磨料种类和不同靶距条件下,磨料气体射流冲蚀灰岩实验,采用电镜扫描冲蚀坑不同区域的冲蚀特征进行分析,结合离散元模型分析磨料在冲蚀灰岩过程中的运动轨迹,明确磨料气体射流冲蚀磨损特征以及反射磨料的作用。得出磨料气体射流冲蚀灰岩时,冲蚀坑的形态大致为倒圆锥形,在冲蚀坑底部存在环形平台,环形平台下面为类球体状的冲蚀坑底部。造成这种冲蚀坑形态的主要原因为磨料气体射流流场结构的特殊性,在磨料气体射流轴心和边界处存在环形区域,环形区域内没有磨料存在。轴心处入射磨料是形成类球体的主要因素,磨料反射后趋向环形区域运动,在反射过程中,扩大了类球体和冲蚀坑直径,并形成了环形平台。类球体底部是以入射磨料的冲击应力波导致岩石破坏,类球体侧面是反射磨料造成的多次塑性变形,环形平台处存在入射磨料导致的塑性变形和反射磨料导致的疲劳破坏,冲蚀坑侧面主要以反射磨料产生疲劳破坏为主。磨料硬度对煤岩体冲蚀磨损诱因和磨损破坏特征没有影响。但较硬磨料冲蚀煤岩表面具有更高的粗糙度,同时具有更高的破岩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料气体射流 磨料磨损 破岩 二次冲蚀 反射磨料 卸压增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内高温火团诱导H_2-O_2-N_2爆轰波传播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勇 刘笑天 谢波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3-59,共7页
为研究管道内H2-O2-N2爆炸特性,高温火团点火诱导的预混气体的爆轰形成过程及其流场变化,基于改进的全耦合总变差下降格式和简化的基元化学反应模型,建立可燃预混气体爆轰波传播过程的二维数值模型,模拟H2-O2-N2爆轰形成和传播过程,以... 为研究管道内H2-O2-N2爆炸特性,高温火团点火诱导的预混气体的爆轰形成过程及其流场变化,基于改进的全耦合总变差下降格式和简化的基元化学反应模型,建立可燃预混气体爆轰波传播过程的二维数值模型,模拟H2-O2-N2爆轰形成和传播过程,以及初始混合气体积分数比、点火温度对爆轰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点火初期燃烧加速形成的爆轰波发生反射,反射波不断向前移动。高温火团初始温度和压力越高,H2-O2-N2混合气燃烧加速形成爆轰所需的诱导时间越短;初始混合气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分数比接近2时,其爆轰波传播速度更快,波后压力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O2-N2混合气 爆轰波 管道气体 总变差下降(TVD)格式 基元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河煤业水库下开采地表移动变形及其对堤坝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彦宾 韩亚鹏 +1 位作者 李德海 张进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6-21,共6页
针对郑煤集团杨河煤业31采区东翼上部魔洞王水库及水库堤坝的采动损害问题,通过概率积分法函数对31071工作面上方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得到地表移动和变形的概率积分法参数和角量参数。利用地表移动变形曲线分析了受采... 针对郑煤集团杨河煤业31采区东翼上部魔洞王水库及水库堤坝的采动损害问题,通过概率积分法函数对31071工作面上方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得到地表移动和变形的概率积分法参数和角量参数。利用地表移动变形曲线分析了受采动影响下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结果表明,通过对水库和堤坝区域内进行限采措施以后,试采工作面对水库和堤坝产生一定的损害,达到Ⅰ级,采区内各工作面开采后对堤坝损害程度最大达到Ⅱ级,未超过"三下规程"允许变形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地表移动变形 水库下开采 概率积分法 预计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式教学法在煤矿安全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孙丽娟 郝富昌 张彦宾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1-233,237,共4页
针对培训学员已具备一定的生产经验和安全生产技能的特点,分析了当前煤矿安全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互动式教学法的具体特征,制定了互动式教学法应用于煤矿安全培训的实施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煤矿安全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教... 针对培训学员已具备一定的生产经验和安全生产技能的特点,分析了当前煤矿安全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互动式教学法的具体特征,制定了互动式教学法应用于煤矿安全培训的实施方案。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煤矿安全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教学方法单一,学员积极性不高,培训效果较差;采用互动式教学法可以根据学员的需求制定培训内容,激发学员兴趣;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与学员以及学员之间能够及时互动,紧密联系了教与学的过程,培训效果与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式教学 煤矿安全培训 教学方法 培训效果 存在问题
原文传递
裂隙带布置高抽巷实现巷道快速掘进 被引量:4
15
作者 尹士献 程志勇 李德海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2-517,共6页
运用概率积分法求出工作面回采后上覆岩层某一点的6个应变分量εx,εy,εz,γxy,γxz,γyz,进而求取3个主应变ε1,ε2,ε3;将3个主应变代入Drucker-Prager准则中,求出应力差.若应力差小于零,该点不破坏;若应力差等于零,该点处于临界状态... 运用概率积分法求出工作面回采后上覆岩层某一点的6个应变分量εx,εy,εz,γxy,γxz,γyz,进而求取3个主应变ε1,ε2,ε3;将3个主应变代入Drucker-Prager准则中,求出应力差.若应力差小于零,该点不破坏;若应力差等于零,该点处于临界状态;若应力差大于零,该点破坏,据此可判断上覆岩层裂隙的发育范围.通过现场观测裂隙带发育范围与测试瓦斯含量,确定了高瓦斯特厚煤层高抽巷的位置,实现了高抽巷的快速掘进.在高抽巷内,对圈定范围预抽瓦斯,实现了上、下巷的快速掘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积分法 高抽巷 DRUCKER-PRAGER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空区剩余变形对运煤隧道稳定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6
作者 尹士献 李德海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0-545,共6页
运煤隧道经过采空区受到剩余变形而产生附加应力的影响,而附加应力的大小又与剩余变形的量值有关.通过理论分析与计算,得出了采空区产生的剩余变形量,并把剩余变形量按边界条件加载到三维数值模型上,按照隧道稳定验算的弹性梁理论,计算... 运煤隧道经过采空区受到剩余变形而产生附加应力的影响,而附加应力的大小又与剩余变形的量值有关.通过理论分析与计算,得出了采空区产生的剩余变形量,并把剩余变形量按边界条件加载到三维数值模型上,按照隧道稳定验算的弹性梁理论,计算隧道的稳定性;得出了在剩余变形作用下,运煤隧道经过采空区稳定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煤隧道 采空区 剩余变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料特性对磨料气体射流破煤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温志辉 梁博臣 刘笑天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3-107,共5页
针对磨料气体射流,基于气固两相流理论分析影响磨料速度的因素,在一定喷嘴结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磨料特性对破煤效果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影响磨料速度的主要因素有磨料密度和磨料粒径。实验结果表明:在射流压力一定条件下,石英... 针对磨料气体射流,基于气固两相流理论分析影响磨料速度的因素,在一定喷嘴结构基础上,通过实验研究磨料特性对破煤效果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发现,影响磨料速度的主要因素有磨料密度和磨料粒径。实验结果表明:在射流压力一定条件下,石英砂、石榴石和棕刚玉3种磨料中棕刚玉破煤深度最大,在80,120,200和280目4种不同目数磨料中,120目磨料破煤效果最优。通过分析磨料特性的影响,得出磨料硬度对破煤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磨料密度。开展磨料气体射流破煤实验,确定了磨料气体射流中最优射流靶距为70 mm,最佳破煤磨料为120目的棕刚玉磨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料特性 磨料气体射流 射流破煤 靶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动构造影响下煤层开采地表移动变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许国胜 李德海 张彦宾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50-154,共5页
针对嵩山煤矿煤层顶板受嵩山滑动构造影响,以及在煤层开采后地表移动变形呈现的特殊现象,通过概率积分法函数对2204综采工作面上方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得到地表移动和变形的概率积分法参数和角量参数。利用地表移动变... 针对嵩山煤矿煤层顶板受嵩山滑动构造影响,以及在煤层开采后地表移动变形呈现的特殊现象,通过概率积分法函数对2204综采工作面上方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得到地表移动和变形的概率积分法参数和角量参数。利用地表移动变形曲线分析了受嵩山滑动构造影响下地表移动和变形规律,结果表明:嵩山滑动构造使得二1煤层顶板岩层裂隙较发育,破碎严重,采动过程中层状结构的上山方向易形成大量空洞,导致上山方向岩层移动变形剧烈;由于层间的相对滑动作用地表下沉盆地的最大下沉点偏向上山方向,地表下沉曲线呈现出非对称的'瓢形';在倾斜断面上地表上山方向上的移动变形值比下山方向大的多,致使在地表移动盆地的上山方向上出现平行于工作面走向的地表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滑动构造 地表移动变形 地表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动影响下厚湿陷性黄土层拉伸裂缝预测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尹士献 何毓俊 李德海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7-440,446,共5页
在受到采动影响下,为了预计湿陷性黄土地表生成裂缝的区域,提出了湿陷性黄土极限抗拉强度与采动影响而形成的拉伸变形相结合的方法,判断地表生成裂缝的区域.如果在采动影响下的拉伸变形量大于湿陷性黄土极限抗拉强度,则在该区域生成地... 在受到采动影响下,为了预计湿陷性黄土地表生成裂缝的区域,提出了湿陷性黄土极限抗拉强度与采动影响而形成的拉伸变形相结合的方法,判断地表生成裂缝的区域.如果在采动影响下的拉伸变形量大于湿陷性黄土极限抗拉强度,则在该区域生成地表裂缝,否则不生成裂缝.利用概率积分法求得移动变形分量,并推导出了最大拉伸变形和最小压缩变形;根据黄土的力学参数,求得地表产生裂缝的极限抗拉变形.以常村矿为例,得到在该工程地质条件下,地表产生最小拉伸变形为3.9 mm/m,裂缝角为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陷性黄土 概率积分法 裂缝角 极限抗拉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构造应力法的优化注浆区域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尹士献 张根东 李德海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53-758,共6页
为减小煤层底板水害的注浆工作量,提高经济效益,提出基于构造应力法的优化注浆区域方法。以往的注浆方法存在过度注浆或注浆不够而达不到防治水害的目的。运用微分几何知识,并采用离散化方法,计算隔水层的构造应力,进而计算出拉应力;实... 为减小煤层底板水害的注浆工作量,提高经济效益,提出基于构造应力法的优化注浆区域方法。以往的注浆方法存在过度注浆或注浆不够而达不到防治水害的目的。运用微分几何知识,并采用离散化方法,计算隔水层的构造应力,进而计算出拉应力;实验测出单向水压条件下隔水岩层的极限抗拉强度,留取一定的安全系数,作为划定注浆区域的临界值;计算出的构造拉应力若大于该值,需要注浆,小于该值不需要注浆。以龙王庄煤矿1114与1111工作面底板注浆工程为例进行对比结果可知,工程量下降了70.8%,经济效益提高了71%,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应力 主曲率 抗拉强度 注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