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患者医院感染临床探讨 被引量:7
1
作者 赵金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期28-29,共2页
目的:分析骨科医院内感染的原因并制定防治对策。方法:对640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质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0例骨科手术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69例,感染率为10.78%。以术后伤口居首位,其他依次是皮肤软组织、上呼吸道、泌尿系统、其他... 目的:分析骨科医院内感染的原因并制定防治对策。方法:对640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质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0例骨科手术患者中发生术后感染69例,感染率为10.78%。以术后伤口居首位,其他依次是皮肤软组织、上呼吸道、泌尿系统、其他部位、胃肠道感染,并有3例是2个部位感染。在部位感染中,术后伤口感染45例,占部位感染构成比的65.22%,感染率达7.03%,为部位感染之首。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急诊手术感染率高于择期手术;抗生素围手术期使用者感染率低于持续用药者;另外,手术时间持续越长,感染率越高。结论:医院感染率的高低是衡量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加强切口感染率的监测与控制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感染 部位分布 发生率 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赵金廷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评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患者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2004年3月至2007年12月64例顽固的软组织感染、骨髓炎以及关节感染的患者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例患者中,外踝溃疡治疗23d,更换1次负压引流装置;臀部感染治疗15~62d,... 目的评价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患者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2004年3月至2007年12月64例顽固的软组织感染、骨髓炎以及关节感染的患者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例患者中,外踝溃疡治疗23d,更换1次负压引流装置;臀部感染治疗15~62d,平均41d,更换引流装置2~4次;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感染治疗23~45d,更换引流装置2~4次,平均3次。随访至少1年,除1例臀部深部感染患者复发外,其余患者情况良好,未见有复发的迹象。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是目前最为有效的外科引流手段,是一种全方位的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骨科 感染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外科技术在骨科中的临床运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赵金廷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4期213-214,共2页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在骨科中的临床运用。方法对519例骨科患者进行显微外科诊治。结果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断指(肢)、骨缺损、复合组织缺损、血管神经离断缺损修复等519例进行临床处理。断指再植成活率为90.3%;断肢再植成活率为81.4%;...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技术在骨科中的临床运用。方法对519例骨科患者进行显微外科诊治。结果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断指(肢)、骨缺损、复合组织缺损、血管神经离断缺损修复等519例进行临床处理。断指再植成活率为90.3%;断肢再植成活率为81.4%;拇、手指再造成活率为97.9%;游离皮瓣移植成活率为94.7%;带血管蒂骨移植成功率为97%。结论利用显微外科技术使骨科复杂创伤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外科 骨科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环状融合术在腰椎滑脱症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海波 王义生 +2 位作者 贾思明 张世清 张培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657-659,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环状融合术(PCF)联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LSL)的可行性、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从2002年10月~2006年3月,对44例LSL患者采用腰椎管减压、环状植骨融合及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 [目的]探讨后路环状融合术(PCF)联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LSL)的可行性、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从2002年10月~2006年3月,对44例LSL患者采用腰椎管减压、环状植骨融合及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男15例,女29例;年龄31~68岁,平均48.6岁。所有患者术前均经X线和CT证实为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按Newman分型:退变性滑脱15例,峡部裂性滑脱29例。按Meyerding分级:Ⅰ度滑脱17例,Ⅱ度滑脱24例,Ⅲ度滑脱3例。L4、5滑脱18例,L5S1滑脱26例。[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8~36个月,平均26个月。17例Ⅰ度滑脱术后全部解剖复位;24例Ⅱ度滑脱中6例遗留Ⅰ度滑脱;3例Ⅲ度滑脱中2例遗留Ⅰ度滑脱。根据侯树勋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优28例,良13例,可3例,优良率达93.2%。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和神经根与马尾神经损伤并发症。术后3~10个月植骨均获骨性愈合,平均4.2个月。随访期间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结论]PCF联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是治疗LSL的一种可靠方法,能够提高脊柱的融合率并维持良好的椎间隙高度和形态及腰椎生理性前凸。满意的临床效果依赖于全面掌握PCF和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技术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滑脱症 椎管减压 后路环状融合术 椎弓根螺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重建钉在股骨粗隆下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5
作者 张海波 张世清 许建中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8期1372-1374,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重建钉(RIN)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SFF)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1998年6月-2005年5月,采用RIN技术对4JD例SFF患者进行固定,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22..75岁。平均43.5岁。依据Seinsheimer分类:Ⅱ型5例,Ⅲ... [目的]探讨股骨重建钉(RIN)治疗股骨粗隆下骨折(SFF)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1998年6月-2005年5月,采用RIN技术对4JD例SFF患者进行固定,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22..75岁。平均43.5岁。依据Seinsheimer分类:Ⅱ型5例,Ⅲ型13例,Ⅳ型21例,Ⅴ型1例。高能量损伤33例,低能量损伤7例。开放性骨折3例。[结果]4JD例随访8个月-2a6个月,平均1a8个月。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时间4.2月(3.2-6.5月)。按照韩一生评分标准,优26例,良12例,可2例,优良率95%。无感染、内固定失效、畸形愈合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并发症。[结论]RIN技术是治疗SFF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固定可靠、并发症少、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精细的手术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下骨折 股骨重建钉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臂骨折内固定及环状韧带重建术治疗孟氏骨折(附36例报告)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海波 张培勋 +1 位作者 贾思明 张树桧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 :探讨前臂骨折内固定及环状韧带重建术治疗孟氏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采用前臂骨折整复内固定和制备带蒂深筋膜条或游离阔筋膜条再造环状韧带技术 ,在 4年内治疗孟氏骨折 36例。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随访 1~3.5年 (平均 2 .5年 ... 目的 :探讨前臂骨折内固定及环状韧带重建术治疗孟氏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采用前臂骨折整复内固定和制备带蒂深筋膜条或游离阔筋膜条再造环状韧带技术 ,在 4年内治疗孟氏骨折 36例。结果 :所有病例术后随访 1~3.5年 (平均 2 .5年 ) ,按照Broberg和Morrey疗效评估标准 ,优良率达 91.7%。结论 :该术式设计合理并易于掌握 ,恢复了前臂的完整性 ,疗效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盂氏骨折 内固定 桡骨环状韧带 重建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海波 王义生 +1 位作者 贾思明 张培勋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10期649-651,共3页
目的探讨一期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自1999年2月~2004年1月,25例双侧ANFH采用一期THA治疗。年龄34~61岁,平均45.6岁。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6分(34~62分)。结果手术时间4.5~6.0h,平... 目的探讨一期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自1999年2月~2004年1月,25例双侧ANFH采用一期THA治疗。年龄34~61岁,平均45.6岁。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6分(34~62分)。结果手术时间4.5~6.0h,平均5.2h,术中出血600~1300ml,平均880ml,术中输血800~1400ml,平均1120ml。X线平片示假体位置良好。25例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平均83分(78~86分)。结论应用一期THA治疗双侧ANFH安全且近期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同时应注意把握手术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全髋置换 手术治疗 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全髋关节置换术 治疗 HARRIS评分 ANFH 近期疗效 手术适应证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正中入路Y形钢板治疗复杂肱骨干下2/3骨折探讨 被引量:6
8
作者 张海波 张世清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052-1054,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后正中入路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肱骨干下2/3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11月~2006年2月采用后正中入路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33例复杂肱骨干下2/3骨折患者,其中男28例,女5例,年龄19~57岁,平均37.6岁。按照AO/... [目的]探讨应用后正中入路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肱骨干下2/3骨折的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11月~2006年2月采用后正中入路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33例复杂肱骨干下2/3骨折患者,其中男28例,女5例,年龄19~57岁,平均37.6岁。按照AO/ASIF分型标准:C1型21例,C2型3例,C3型9例。其中7例为开放性骨折(GustiloⅠ型4例,Ⅱ型3例)。有21例采用自体髂骨植骨和12例采用同种异体骨植骨。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5 h~7 d,平均3 d。[结果]33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6~28个月,平均15.6个月。31例于术后19周内骨折骨性愈合。骨折延迟愈合2例。肘关节功能按Morrey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24例,良7例,差2例。术后伸肘肌力为4~5级。[结论]后正中入路Y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肱骨干下2/3骨折安全有效。保护桡神经和尺神经、预防性植骨及术后合理功能锻炼是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手术人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上段复杂骨折内固定方法选择 被引量:5
9
作者 张海波 蒋祺 郑稼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52-253,287,共3页
[目的]探讨股骨上段复杂骨折的最佳内固定方法。[方法]治疗52例(54肢)股骨上段复杂骨折,均采取开放复位内固定。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成人骨折32例(34肢)和130°角钢板治疗儿童骨折20例。闭合性骨折36肢,开放性骨折18肢。采用... [目的]探讨股骨上段复杂骨折的最佳内固定方法。[方法]治疗52例(54肢)股骨上段复杂骨折,均采取开放复位内固定。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成人骨折32例(34肢)和130°角钢板治疗儿童骨折20例。闭合性骨折36肢,开放性骨折18肢。采用自体髂骨植骨5肢和同种异体骨植骨10肢。[结果]术后随访9~40个月,平均16个月。无伤口感染、骨不连、畸形愈合和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成人和儿童平均骨I临床愈合时间分别为6.8个月和6.5个月。远期疗效按马元璋标准评定,肢体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4.4%。[结论]根据患者年龄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和术中精确的复位对提高股骨上段复杂骨折的疗效十分重要。交锁髓内钉用于成人和130°角钢板用于儿童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干 复杂骨折 成人 儿童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干骨折合并踝关节损伤的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海波 王义生 贾思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35-637,共3页
[目的]分析胫骨干骨折合并踝关节损伤的发生机制并探讨其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6月~2006年10月间共治疗胫骨干骨折合并踝关节损伤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24~58岁,平均41.2岁。左侧16例,右侧9例。致伤原因:交通伤13例,高... [目的]分析胫骨干骨折合并踝关节损伤的发生机制并探讨其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03年6月~2006年10月间共治疗胫骨干骨折合并踝关节损伤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24~58岁,平均41.2岁。左侧16例,右侧9例。致伤原因:交通伤13例,高处坠落伤4例,重物砸伤3例,跌伤3例,扭伤2例。新鲜闭合骨折21例,开放骨折4例。胫骨干骨折采用带锁髓内钉内固定23例和AO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2例,腓骨骨折采用1/3管状钢板内固定9例,内踝和后踝骨折均采用螺钉内固定。伤后至手术的时间平均为5.6d(1.5h^15d)。[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3个月(8~36个月)。25例均获骨性愈合,骨愈合时间平均为4.6个月。所有患者均采用Teey和Wiss系统进行主客观评估,优良率84%(21/25),可16%(4/25)。并发症:浅表感染1例,切口缘皮肤坏死2例。本组无深部感染、骨外露、骨折不愈合和畸形愈合。[结论]胫骨干骨折合并踝关节损伤是相对特殊的多发性骨与关节创伤类型,其发生机制是小腿和踝部连续受到致伤因子的作用。早期明确诊断、适宜的手术时机、积极合理治疗(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固定方法,减轻术中创伤,完好的复位,稳定的固定)和重视术后康复指导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干骨折 踝关节损伤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带锁髓内钉治疗低位股骨粗隆下骨折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海波 张世清 贾思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1863-1865,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普通带锁髓内钉(GIIN)内固定治疗低位股骨粗隆下骨折(LSFF)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2000年3月-2006年1月应用有限切开GIIN内固定治疗LSFF47例,男38例,女9例;年龄25-78岁,平均41.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9例,坠落... [目的]探讨应用普通带锁髓内钉(GIIN)内固定治疗低位股骨粗隆下骨折(LSFF)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2000年3月-2006年1月应用有限切开GIIN内固定治疗LSFF47例,男38例,女9例;年龄25-78岁,平均41.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9例,坠落伤7例,重物砸伤6例,步行跌伤5例。参照Seinsheimer分型:ⅡA型11例,ⅡB型10例,ⅢB型19例,Ⅳ型7例。其中8例合并其它骨折,6例为开放性骨折(GustiloI型4例,Ⅱ型2例)。所有患者均行有限切开复位,采用逆行扩髓技术定位梨状窝进钉点,有限扩髓后顺行置人髓内钉。全部应用静力性固定。手术时间50—130min,平均90min。[结果]随访11个月-2年10个月,平均1年11个月。骨折对位良好。愈合时间2.5—6个月,平均3.9个月,愈合率100%。患肢功能按Sanders髋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分,优(55—60分)31例,良(45—54分)14例,差(35—44分)2例,优良率达95.7%,无感染、髓内钉和锁钉断裂、肢体短缩及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结论]GIIN治疗LSFF具有方法简单、术中不需要X线监视、固定可靠、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疗效满意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正确使用GIIN的操作方法、良好的骨折复位和术后积极功能锻炼(即早活动晚负重)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股骨粗隆下骨折 普通带锁髓内钉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动力髋螺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海波 王义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227-1229,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小切口动力髋螺钉(DHS)微创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2006年1月应用闭合复位、小切口DHS固定治疗37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15例,女22例;年龄72~92岁,平均81.5... [目的]探讨应用小切口动力髋螺钉(DHS)微创固定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2006年1月应用闭合复位、小切口DHS固定治疗37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男15例,女22例;年龄72~92岁,平均81.5岁.在C型臂X线机监视下,先将1~2枚克氏针经皮通过大转子打入股骨头上部.另将1枚导针按135°颈干角打入股骨头中央,在导针下做一长约4~5.5 cm纵切口,经导针拧入粗拉力螺纹钉.拔出导针将带套管接骨板沿肌层下插入,并将接骨板的套管套入螺纹钉的尾端.[结果]手术时间40~75 min,平均60 min.术中平均出血55 ml.术后与术前血红蛋白值比较无明显变化.37例均获11~18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10~15周.轻度髋内翻2例,无切口感染、内固定失效及旋转畸形.按董纪元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94.6%.[结论]小切口DHS微创技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并发症少、康复快的特点,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老年人 骨折固定术 动力髋螺钉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节段骨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其术式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海波 张培勋 王义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74-376,共3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骨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及治疗特点。方法:自1996年2月~2001年8月应用节段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骨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2例(共计50个病变间隙),对其诊断和手术相关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平均随访2年6个月,间歇... 目的:探讨多节段骨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及治疗特点。方法:自1996年2月~2001年8月应用节段减压术治疗多节段骨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2例(共计50个病变间隙),对其诊断和手术相关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平均随访2年6个月,间歇性跛行和腰腿痛症状均消失,无腰椎滑脱者。根据陆裕朴评定标准,优良率为86.4%。结论:全面分析临床资料是正确诊断多节段骨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前提,节段减压术不仅对各病变间隙减压彻底,而且有效保护了腰椎的生物力学结构,术式合理,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骨化型 节段减压 手术治疗 髓核骨化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腰综合征及其治疗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海波 张树桧 《颈腰痛杂志》 2002年第1期51-53,共3页
目的 探讨颈腰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特别是手术次序和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近5年来住院治疗的 4 8例颈腰综合征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各种原因所致的颈腰椎管狭窄征是本病的基础。采取手术疗法 2 5例 ,其中颈前路和颈后... 目的 探讨颈腰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特别是手术次序和方式的选择。方法 对近5年来住院治疗的 4 8例颈腰综合征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各种原因所致的颈腰椎管狭窄征是本病的基础。采取手术疗法 2 5例 ,其中颈前路和颈后路手术共 33例次、腰后路 18例。结论 重视颈腰综合征是避免漏诊误诊的关键。症状轻的早期病例以系统非手术疗法为主。拟定手术者以处理颈段为先 ,特殊情况下也可首先处理症状十分严重的腰段。术式应根据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腰椎 椎间盘突出症 椎管狭窄症 椎管减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海波 王义生 《颈腰痛杂志》 2004年第6期417-418,共2页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对26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资料以及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平均随访2年4个月,依据Nakai疗效标准分级,优14例,良10例,可2例,差无,优良率为92.3%。...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对26例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资料以及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平均随访2年4个月,依据Nakai疗效标准分级,优14例,良10例,可2例,差无,优良率为92.3%。结论典型的临床表现和体征结合腰椎X线平片和病变节段CT横断位扫描,是诊断腰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综合指标。手术治疗要求在减压彻底的前提下,尽量保留腰椎后部的骨性结构和非致压且非碎裂游离的椎间盘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体后缘离断 诊断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术式探讨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海波 张培勋 +1 位作者 白美玲 张树桧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4年第5期297-299,共3页
目的 分析总结椎管内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选择。方法 回顾性研究 4 7例椎管内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及随访结果。结果 平均随访 32个月 ,在伴有马尾神经损伤 1 2例中 ,除Ⅰa型 2例... 目的 分析总结椎管内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选择。方法 回顾性研究 4 7例椎管内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手术方式及随访结果。结果 平均随访 32个月 ,在伴有马尾神经损伤 1 2例中 ,除Ⅰa型 2例外 ,均有部分或完全恢复。根据Macnab标准评定 ,优良率为 93 6 %。结论 临床表现、理学检查和CT及MRI片对诊断有重要价值。改良椎板切除术式既术中暴露清晰、彻底摘除游离突出物和解除神经压迫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术治疗 SLDH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腰痛与腹主动脉钙化的相关性探讨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海波 贾思明 +1 位作者 王义生 张培勋 《颈腰痛杂志》 2005年第4期296-297,共2页
关键词 下腰痛 腹主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腰椎 椎管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海波 白美玲 +1 位作者 张培勋 张树桧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4年第5期306-308,共3页
目的 探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综合分析 4 2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诊治特点及预后。 结果  4 2例获 1~ 5年随访 ,参照改良的Macnab分级标准评定 ,优 2 5例 (5 9.5 % ) ,... 目的 探讨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综合分析 4 2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诊治特点及预后。 结果  4 2例获 1~ 5年随访 ,参照改良的Macnab分级标准评定 ,优 2 5例 (5 9.5 % ) ,良 13例 (31.0 % ) ,可 4例 (9.5 % ) ,优良率达90 .5 %。 结论 临床表现结合MRI和CT检查 ,是诊断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手段 ,治疗上主张早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和治疗 治疗 诊治特点 早期手术 影像学 患者 体征 随访 CT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开窗术后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及再手术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海波 王义生 《颈腰痛杂志》 2005年第1期55-56,共2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开窗术 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 再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髌骨腱膜缝合术治疗髌骨骨折44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培勋 邢爱琴 +2 位作者 张海波 马守占 蒋祺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3年第8期532-533,共2页
目的 讨论单纯髌腱缝合术治疗髌骨骨折压应力、张应力、聚合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单纯髌前腱膜缝合术治疗髌骨骨 折44例,术后患肢165°~175°半屈曲位固定。结果 术后3个月功能恢复情况与髌骨内固定半年后膝关节活动功能相当。... 目的 讨论单纯髌腱缝合术治疗髌骨骨折压应力、张应力、聚合力的关系。方法 采用单纯髌前腱膜缝合术治疗髌骨骨 折44例,术后患肢165°~175°半屈曲位固定。结果 术后3个月功能恢复情况与髌骨内固定半年后膝关节活动功能相当。结 论 单纯髌前腱膜缝合术方法简单、能促进膝关节功能早期恢复及不需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髌骨腱膜缝合术 治疗 髌骨骨折 压应力 张应力 聚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