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2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大学与词学——河南大学文学院“词学研究丛书”序
1
作者 孙克强 刘军政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1年第2期4-8,共5页
河南大学坐落于开封。开封,亦称东京、汴梁,战国以来多个朝代建都于此,号称八朝古都,其中以北宋首都最为著名,作为“一代之文学”的宋词与开封结下了不解之缘,河南大学作为百年老校亦得益于宋词之都的“江山之助”,词学教育代有传承,同... 河南大学坐落于开封。开封,亦称东京、汴梁,战国以来多个朝代建都于此,号称八朝古都,其中以北宋首都最为著名,作为“一代之文学”的宋词与开封结下了不解之缘,河南大学作为百年老校亦得益于宋词之都的“江山之助”,词学教育代有传承,同时也是词学研究的重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学研究 江山之助 河南大学 宋词 百年老校 一代之文学 文学院 开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学术交流新生态下资料室的发展机遇——以河南大学文学院资料室为例
2
作者 刘焱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198-200,共3页
处于夹缝中生存的资料室需要在学术交流新生态下寻找发展的机遇。随着信息时代图书发行、用户需求、阅读模式的转换,馆藏文献资源建设要适应高校的发展战略,资料管理应紧随图书馆的转型而转型;图书资料的采购模式也应从静态被动转为动... 处于夹缝中生存的资料室需要在学术交流新生态下寻找发展的机遇。随着信息时代图书发行、用户需求、阅读模式的转换,馆藏文献资源建设要适应高校的发展战略,资料管理应紧随图书馆的转型而转型;图书资料的采购模式也应从静态被动转为动态主动形式,对文献资源的管理理念则须从以"藏"为主置换为以"用"为主。同时,对原有纸质文献应加强保护,对骨干管理人员亦应强化现代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其服务教学、科研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交流 智慧馆藏 采购模式 以“用”为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新文学史家笔下的桐城古文
3
作者 李坤成 《南都学坛》 2025年第2期41-46,共6页
五四新文化运动展开之后,新文学家在理论与创作上声势渐强。为进一步推动新文学建设,确立新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从胡适到李一鸣为代表的新文学史家、文艺批评家以著史的方式,逐步完成解构旧体文学权威与建构新文学正宗地位的任务。作... 五四新文化运动展开之后,新文学家在理论与创作上声势渐强。为进一步推动新文学建设,确立新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从胡适到李一鸣为代表的新文学史家、文艺批评家以著史的方式,逐步完成解构旧体文学权威与建构新文学正宗地位的任务。作为清代极具影响力的旧体文学流派,桐城古文在新文学史家笔下被塑造为不能适于时代需要的形象,在新文学史著作中所占比重不断降低;林纾因以古文翻译外国小说的创举闻名于世,亦被新文学史家与桐城派捆绑在一起,列作解构的主要对象。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使新文学完成对旧体文学的跨越,成为现代文学史叙述的主体,也在很大程度上遮蔽了民国时期旧体文学的实际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学史 桐城古文 新文学 旧体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儿童教育的兴起与文学择选--以小学国语教材编纂(1920-1937)为例
4
作者 邬非非 《长江学术》 2025年第2期15-26,共12页
20世纪初期,儿童作为独立群体进入现代教育改革者的视野。承担了启蒙教育重任的小学国语教科书从儿童接受出发,接受新式教育理念,实现了从“国文”到“国语”的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儿童的文学”作为中国学龄儿童的主要阅读对象,其创... 20世纪初期,儿童作为独立群体进入现代教育改革者的视野。承担了启蒙教育重任的小学国语教科书从儿童接受出发,接受新式教育理念,实现了从“国文”到“国语”的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儿童的文学”作为中国学龄儿童的主要阅读对象,其创作和择选引起了新文学倡导者和教科书编纂者的深入思考。“韵文”文体在小学国语教科书编纂中占据了较为重要的位置,其有韵可诵的特点不仅能引发儿童的阅读兴趣,丰富早期新诗的审美要求,而且一定程度上践行了国音统一和言文一致的教育理念,更从诗歌教育的角度,接续了中国源远流长的诗教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语教育 教材编纂 “儿童的文学” “韵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与破圈:论近年来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解读著作
5
作者 李保森 《中国图书评论》 2025年第1期93-103,共11页
近年来,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中,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解读著作与课程,不仅受到了专业研究者的关注,也得到了社会公众的瞩目与好评。这些著作表现出若干个鲜明的特点:第一、弱化文学史的框架意识,重视文本在文学活动中的... 近年来,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中,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解读著作与课程,不仅受到了专业研究者的关注,也得到了社会公众的瞩目与好评。这些著作表现出若干个鲜明的特点:第一、弱化文学史的框架意识,重视文本在文学活动中的基础地位,强化文本细读与阐释;第二、以主题的方式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进行提炼与重构,增强文学与社会、人生、思想、审美等的关联,凸显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人文性;第三、打破学科、专业造成的壁垒,拓展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传播接受空间。这些著作的出现,既是对中国现当代文学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应用,也是对文学教育做出的新的尝试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当代文学 课程资源 文学作品 文学史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与重构:卢卡奇研究的新视域——评《卢卡奇文艺思想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
6
作者 赵瑞宇 《宁夏师范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50-53,共4页
王银辉2023年出版的学术专著《卢卡奇文艺思想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运用极具新意的研究范式,借由译介学与接受美学等相关理论,聚焦于卢卡奇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问题,将主客体之间相互影响与接受的关系镶嵌于中西方现当代文化交... 王银辉2023年出版的学术专著《卢卡奇文艺思想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运用极具新意的研究范式,借由译介学与接受美学等相关理论,聚焦于卢卡奇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问题,将主客体之间相互影响与接受的关系镶嵌于中西方现当代文化交流的宏观背景下,以一以贯之的问题意识统领史料文本,进行一系列全面系统的史料爬梳、实证分析和深入探讨,力图勾勒出一个较为完整、立体的中国学界对卢卡奇文艺理论接受的概貌。在这一过程中,该专著牢牢抓住卢卡奇文艺理论的核心问题,并用其去反观和审视中国的文艺实践,实现了作者在该研究论题上学术性、现实性、理论性与实践性上的有机统一,对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互鉴以及中国现当代文论文化的建设,具备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卡奇 接受史 文艺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以元代翰林国史院文士的生活方式为中心 被引量:3
7
作者 杨亮 《船山学刊》 CSSCI 2010年第1期149-151,共3页
翰林国史院是元代文人精英活动的中心,也是诗文创作、交流的中心。翰林国史院文士对当时文坛风气有导向作用,其活动方式对元代文坛有着支配作用。从清谈问学、唱酬聚会题咏、品题赏鉴几个方面可以看出,自宋代以来定型的士大夫的活动方式... 翰林国史院是元代文人精英活动的中心,也是诗文创作、交流的中心。翰林国史院文士对当时文坛风气有导向作用,其活动方式对元代文坛有着支配作用。从清谈问学、唱酬聚会题咏、品题赏鉴几个方面可以看出,自宋代以来定型的士大夫的活动方式,并没有因为异族政权的建立而发生断裂,他们的生活方式不仅持续而且得到了发展。基于此,即可明了元人诗文风貌的形成与趋同的相关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翰林国史院 文士群体 生活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鹜外红销一缕霞——河南新文学运动早期的临颍飞霞文学社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景荣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53-258,共6页
临颍飞霞文学社是河南新文学运动早期的重要文学社团。它于1925年3月成立,1927年3月停止活动,历时2年。创作上坚持“人生写实”的观念,拓展和深化了徐玉诺开创的表现兵匪蹂躏下河南人民苦难生活的“火灾”题材;创办了全国最早的新文学... 临颍飞霞文学社是河南新文学运动早期的重要文学社团。它于1925年3月成立,1927年3月停止活动,历时2年。创作上坚持“人生写实”的观念,拓展和深化了徐玉诺开创的表现兵匪蹂躏下河南人民苦难生活的“火灾”题材;创办了全国最早的新文学理论批评专刊,并在河南率先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指导创作和研究。飞霞文学社的产生与活动,展示了河南第一代新文学作家群体意识的觉醒,为河南新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为近百年来文学豫军的艰难崛起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新文学社团 飞霞文学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河南家族文学 被引量:1
9
作者 马予静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34-37,共4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势力的膨胀 ,导致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带有明显的家族性特点。河南是士族较为集中的地区 ,浓厚的门第观念及推崇个性才情的时代风尚 ,促成士族对文化的垄断。特别是东晋以来河南士族大批南迁 ,侨居的身份及以后寒庶力...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势力的膨胀 ,导致这一时期文学的发展带有明显的家族性特点。河南是士族较为集中的地区 ,浓厚的门第观念及推崇个性才情的时代风尚 ,促成士族对文化的垄断。特别是东晋以来河南士族大批南迁 ,侨居的身份及以后寒庶力量的崛起 ,使文学的家族性特点得到加强。这不仅体现在文学之士累世而出 ,而且还表现为创作上的共性特征 ,以至于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家族文学集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河南文学 士族 家族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文学的断想——刘保亮《河洛文化视野下新时期河南文学的乡土风骚》读后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增杰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54-56,共3页
十多年前,我在《中原文化圈与20世纪河南文学》(《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4期)一文中,谈了自己对乡土文学研究的粗浅看法,认为对苦难的抗争与对中原文化的反思,构成了20世纪河南文学的两大创作母题。“苦难制造了愚昧... 十多年前,我在《中原文化圈与20世纪河南文学》(《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2年第4期)一文中,谈了自己对乡土文学研究的粗浅看法,认为对苦难的抗争与对中原文化的反思,构成了20世纪河南文学的两大创作母题。“苦难制造了愚昧,愚昧又恶性循环地加重了苦难”,几代中原人“决心结束苦难命运的果敢行动,构成了中原文化重获新生的精神支柱和雄厚基础。”中原作家创作中文化反思力度的不断强化,让我对创作前景充满着期待与憧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文学 乡土文学 文化视野 当代文学研究 中原文化 风骚 断想 20世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坚守 百年辉煌--《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史》序 被引量:1
11
作者 关爱和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21年第1期4-17,共14页
有着110年办学历史的河南大学,设置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已经100年了。在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设置100年之际,魏清源教授受文学院委托,爬梳众多资料,历经千辛万苦,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编辑写作了《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史》... 有着110年办学历史的河南大学,设置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已经100年了。在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设置100年之际,魏清源教授受文学院委托,爬梳众多资料,历经千辛万苦,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编辑写作了《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史》(以下简称《学科史》,作者注)一书,为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设置100年献上一份厚礼。《学科史》完成后,清源师命我为书作序。我初甚惶恐,以为有翔实可读的《学科史》在,序文反成画蛇添足、佛头着粪之举。但转而思忖:我自恢复高考制度后到河南大学求学,迄今已经40余年。40余年间,读书于斯,教书于斯,个体生命中的春夏秋冬在此迁延,个人情感中的喜怒哀乐在此维系。青春中的最好年华得与文学院共度,学术上的些许收获得与文学院分享。河南大学的中文学科100年,我与其共同走过将近半数的历程。作为百年学科的受教者、获益者,我还是有话要说、有话想说的,故而不揣谫陋、拉杂书之,向百岁生日的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献上一炷心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大学 高考制度 中文学科 受教者 中国语言文学 学科设置 学科史 个人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因革与文学空间:元代翰林国史院制度及其文士创作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亮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23-27,共5页
翰林国史院作为元代知名文士的集聚之所,可谓是当时最为重要的文化机构。在此供职的文士,均为来自于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的精英,由此而形成了元代的核心文士群体。他们在供职期间,通过相互的交游酬唱、雅集赠答,充分交流了各自的诗文创... 翰林国史院作为元代知名文士的集聚之所,可谓是当时最为重要的文化机构。在此供职的文士,均为来自于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的精英,由此而形成了元代的核心文士群体。他们在供职期间,通过相互的交游酬唱、雅集赠答,充分交流了各自的诗文创作观念。多元的诗学观念在交流中相互交融,逐渐形成以雅正复古为宗尚的诗学理想,从而构成了元代诗歌创作的主体理念,并直接对于元代诗文风尚的形成发挥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翰林国史院 制度 文士创作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题选修课建设:现代文学教学和研究创新的有效途径——兼述河南大学现代文学学科的专题课特色 被引量:1
13
作者 白春超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54-58,共5页
在现代文学的教学和研究中,专题选修课是整合转化已有成果、培育生成新成果的富有活力的场域,是教学科研互相促进、良性循环的重要平台,对学科创新具有积极的助推作用。河南大学现代文学学科的专题课建设颇有特色,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
关键词 专题课 现代文学 河南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民间文化科学史上的河南学者略论
14
作者 高有鹏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5期30-33,94,共5页
五四以来,河南学者对我国民间文化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无论是五四歌谣征集活动时期,还是30年代的乡村教育运动时期,以及40年代他们在穷乡僻壤的颠沛流离的岁月中,河南学者都努力探索民间文化的内容、形式及发展规律。但是,当今许多... 五四以来,河南学者对我国民间文化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无论是五四歌谣征集活动时期,还是30年代的乡村教育运动时期,以及40年代他们在穷乡僻壤的颠沛流离的岁月中,河南学者都努力探索民间文化的内容、形式及发展规律。但是,当今许多学者对此并没有给予必要的关注和应有的评价;今天,我们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间文化 民间文学 河南大学 科学研究 科学史 乡村教育 搜集整理 鼓子曲 民间文化研究 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篇首次梳理河南近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文献——谈《二十年来河南之文学》兼及周佛吸其人
15
作者 刘涛 《汉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126-136,共11页
周佛吸原名周仿溪,是河南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和理论批评家,他的《二十年来河南之文学》最早尝试运用三民主义文艺理论对河南近现代文学的发展进行历史梳理与总结。这篇文章的价值不在三民主义文艺观的理论架构,而在其对于河南文学... 周佛吸原名周仿溪,是河南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和理论批评家,他的《二十年来河南之文学》最早尝试运用三民主义文艺理论对河南近现代文学的发展进行历史梳理与总结。这篇文章的价值不在三民主义文艺观的理论架构,而在其对于河南文学特定历史发展阶段具有现场感的描述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佛吸 周仿溪 《二十年来河南之文学》 三民主义文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文学研究的新创获 ——评杨亮教授《混一风雅:元代翰林国史院与元诗风尚》
16
作者 李金松 《殷都学刊》 2023年第2期123-124,共2页
《混一风雅:元代翰林国史院与元诗风尚》是杨亮教授研究元代文学的新创获。该书从翰林国史院这一制度探讨元代的诗歌书写,运思周至,考述坚确,论述精深,胜义迭出,将学界对元代文学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关键词 诗歌 翰林国史院 制度 文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唐五代河南文学概述
17
作者 张大新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37-41,共5页
本文是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河南文学史》第四编的“概述”。从隋唐五代时期社会心理和文学思潮演进的整体态势看,处在这一时期的前沿位置上的河南籍作家,对唐诗及其他各体文学的繁荣作出了杰出贡献。中原地区的文化精英在建构唐代文学... 本文是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河南文学史》第四编的“概述”。从隋唐五代时期社会心理和文学思潮演进的整体态势看,处在这一时期的前沿位置上的河南籍作家,对唐诗及其他各体文学的繁荣作出了杰出贡献。中原地区的文化精英在建构唐代文学大厦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河南文学 概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河南省高考优秀作文点评八则
18
作者 许兆真 王宛磐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2008年第9期16-23,共8页
  【作文试题】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   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   【作文试题】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   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   胡锦涛、温家宝等党政军领导人迅速赶赴灾区指导抗震救灾.   十多万解放军、武警和公安民警,各省市的救援队、医疗队、工程抢修队迅速进入灾区.港台救援队和国际救援队飞赴灾区.志愿者从四面八方汇聚灾区.救援物资从水陆空源源不断运进灾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政军领导人 珍惜生命 高考作文 人民子弟兵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7年河南省高考优秀作文点评十则
19
作者 许兆真 闫怀昕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2007年第9期15-20,共6页
  我要一个自由空间   河南一考生   苍鹰,经历无数次的狂风暴雨,靠自己的顽强坚韧,锻炼出直冲云霄的飞行本领.   苍松,经历了大漠无数次的风沙肆虐,与命运抗争,成为了无情沙漠中永恒的生命.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虎啸深...   我要一个自由空间   河南一考生   苍鹰,经历无数次的狂风暴雨,靠自己的顽强坚韧,锻炼出直冲云霄的飞行本领.   苍松,经历了大漠无数次的风沙肆虐,与命运抗争,成为了无情沙漠中永恒的生命.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虎啸深山,驼走大漠,它们都找到了磨砺自己意志、展示自己才华的自由空间.而我只是摔了一跤,我要自己爬起来,我要在一次次的跌倒、爬起中磨炼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坚强,在逆境中展示我的才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性大学中文师范生中学语文教育状况调查报告——以河南大学为例
20
作者 张伟丽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2017年第1期5-8,共4页
"综合性大学中文师范生中学语文教育状况"的调查,以河南大学文学院2011级师范生为对象,意在借助中文师范生这个特殊的窗口观察近年来语文课程改革的效果,增强教师教育工作的针对性。调查发现,调查对象的语文偏好不良,重阅读... "综合性大学中文师范生中学语文教育状况"的调查,以河南大学文学院2011级师范生为对象,意在借助中文师范生这个特殊的窗口观察近年来语文课程改革的效果,增强教师教育工作的针对性。调查发现,调查对象的语文偏好不良,重阅读轻写作、重时文轻古典、重审美轻实用、重内容轻形式;对语文教师职业素养的认识片面,重人文素养、轻教学技能;虽然认识到教学理念的重要性,但对学习新课标、新课改缺乏耐心;仅有少部分学生认识到了教学内容的重要性,而大部分学生对语文学科教学层面问题的复杂性认识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中文师范生 语文教育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