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河南大学与词学——河南大学文学院“词学研究丛书”序 |
孙克强
刘军政
|
《汉语言文学研究》
|
2021 |
0 |
|
2
|
论学术交流新生态下资料室的发展机遇——以河南大学文学院资料室为例 |
刘焱
|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
2017 |
0 |
|
3
|
民国新文学史家笔下的桐城古文 |
李坤成
|
《南都学坛》
|
2025 |
0 |
|
4
|
现代儿童教育的兴起与文学择选--以小学国语教材编纂(1920-1937)为例 |
邬非非
|
《长江学术》
|
2025 |
0 |
|
5
|
重构与破圈:论近年来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解读著作 |
李保森
|
《中国图书评论》
|
2025 |
0 |
|
6
|
超越与重构:卢卡奇研究的新视域——评《卢卡奇文艺思想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 |
赵瑞宇
|
《宁夏师范大学学报》
|
2025 |
0 |
|
7
|
文化传统的继承与发展——以元代翰林国史院文士的生活方式为中心 |
杨亮
|
《船山学刊》
CSSCI
|
2010 |
3
|
|
8
|
鹜外红销一缕霞——河南新文学运动早期的临颍飞霞文学社 |
刘景荣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
|
|
9
|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河南家族文学 |
马予静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1
|
|
10
|
乡土文学的断想——刘保亮《河洛文化视野下新时期河南文学的乡土风骚》读后 |
刘增杰
|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11
|
百年坚守 百年辉煌--《河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史》序 |
关爱和
|
《汉语言文学研究》
|
2021 |
1
|
|
12
|
制度因革与文学空间:元代翰林国史院制度及其文士创作特征 |
杨亮
|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9 |
2
|
|
13
|
专题选修课建设:现代文学教学和研究创新的有效途径——兼述河南大学现代文学学科的专题课特色 |
白春超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
1
|
|
14
|
中国现代民间文化科学史上的河南学者略论 |
高有鹏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7 |
0 |
|
15
|
一篇首次梳理河南近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文献——谈《二十年来河南之文学》兼及周佛吸其人 |
刘涛
|
《汉语言文学研究》
CSSCI
|
2023 |
0 |
|
16
|
元代文学研究的新创获 ——评杨亮教授《混一风雅:元代翰林国史院与元诗风尚》 |
李金松
|
《殷都学刊》
|
2023 |
0 |
|
17
|
隋唐五代河南文学概述 |
张大新
|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0 |
|
18
|
2008年河南省高考优秀作文点评八则 |
许兆真
王宛磐
|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
2008 |
0 |
|
19
|
2007年河南省高考优秀作文点评十则 |
许兆真
闫怀昕
|
《中学语文园地(高中版)》
|
2007 |
0 |
|
20
|
综合性大学中文师范生中学语文教育状况调查报告——以河南大学为例 |
张伟丽
|
《语文教学通讯(学术)(D)》
|
2017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