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定量CT分析正常体质量指数人群内脏脂肪面积与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的相关性
1
作者 李鑫 周阳 +5 位作者 邹智 周菁 张潇琳 屈敏 李昊 李永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08,共5页
目的基于定量CT(QCT)分析正常体质量指数(BMI)人群内脏脂肪面积(VFA)与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58名接受QCT体质成分测定且BMI正常的健康成年体检者,根据QCT所测VFA将其分为正常内脏脂肪组(正常组,VFA<10... 目的基于定量CT(QCT)分析正常体质量指数(BMI)人群内脏脂肪面积(VFA)与甘油三酯-葡萄糖(TyG)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358名接受QCT体质成分测定且BMI正常的健康成年体检者,根据QCT所测VFA将其分为正常内脏脂肪组(正常组,VFA<100 cm^(2),n=509)、轻度内脏脂肪蓄积组(轻度组,100 cm^(2)≤VFA<150 cm^(2),n=431)及重度内脏脂肪蓄积组(重度组,VFA≥150 cm^(2),n=418)。分别以Pearson或Spearman相关分析观察20~40、41~60及61~90岁BMI正常男、女性一般资料、体质成分与TyG指数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筛选BMI正常人群TyG指数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各年龄段BMI正常男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谷丙转氨酶(GPT)、VFA及皮下脂肪面积(SFA)与TyG指数呈弱-低度正相关(r=0.143~0.459,P均<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TyG指数呈弱-低度负相关(r=-0.410~-0.222,P均<0.05)。各年龄段BMI正常女性LDL-C、VFA及SFA与TyG指数呈弱-低度正相关(r=0.206~0.495,P均<0.05)。谷丙转氨酶(GPT)、TC、VFA及肝脏脂肪含量(LFC)均为BMI正常人群TyG指数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HDL-C为其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BMI正常人群VFA与TyG指数呈正相关;基于QCT测量腹部体质成分联合血脂指标对预测腹型肥胖人群胰岛素抵抗及相关代谢性疾病具有一定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成分 脂肪组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由水成像对早期震颤型帕金森病白质纤维束的研究
2
作者 丁凯玥 申雨 +5 位作者 白岩 魏巍 王鑫惠 周一航 刘硕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88,共8页
目的震颤型帕金森病(tremor-dominant Parkinson's disease,TDPD)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良性亚型,研究早期TDPD的改变对了解疾病进展和进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自由水成像(free water imaging,FWI... 目的震颤型帕金森病(tremor-dominant Parkinson's disease,TDPD)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的良性亚型,研究早期TDPD的改变对了解疾病进展和进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自由水成像(free water imaging,FWI)探索早期TDPD的脑白质纤维束微观结构的改变及其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联,从而为早期TDPD的诊断和治疗干预提供新视角。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通过分析Hoehn-Yahr(H-Y)分期1或2的39例早期TDPD患者与38例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的FWI,识别两组间脑白质纤维束自由水的体积分数(free water,FW)、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MD);提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脑区FW、FA、MD值并与国际运动障碍学会统一帕金森病评估量表Ⅲ(the Movement Disorder Society 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Ⅲ,MDS-UPDRSⅢ)评分、MDS-UPDRS震颤评分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H-Y分期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TDPD早期阶段的病理机制与临床症状的关联性。结果在早期TDPD患者中,相对于HC,多条白质纤维束的FW显著升高(P<0.05),表现在胼胝体膝部(t=1.909,P=0.049)和双侧内囊前肢等区域(左侧t=2.194,P=0.049;右侧t=2.064,P=0.048)。TDPD患者白质纤维束的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于HC,FA值显著降低(TFCE校正前P<0.05),包括胼胝体膝部(t=-1.832,P=0.029)和双侧上纵束等区域(左侧t=-2.012,P=0.034;右侧t=-1.881,P=0.021),提示白质纤维束可能存在神经变性过程。此外,左侧内囊前肢的FW值与MDS-UPDRS震颤评分(β=32.798,P<0.001)和MDS-UPDRSⅢ评分(β=98.496,P=0.012)呈显著正相关,是影响临床运动症状的重要因子。二元逻辑回归分析表明,右侧上纵束的FW值是预测H-Y分期的重要因子(β=0.97,P=0.04)。结论FWI技术可以敏感地检测早期TDPD脑白质纤维束微观结构的改变,研究表明TDPD患者的脑白质微结构发生了广泛的神经炎性改变,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及临床症状的评价提供新的价值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颤型帕金森病 早期帕金森病 扩散张量成像 自由水成像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老年男性体格测量、体成分与定量CT腰椎骨密度相关性
3
作者 刘澳 周菁 +9 位作者 孙永兵 戚昕 杜亚玮 周阳 李中林 武肖玲 邹智 吕雪 李永丽 李昊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4-209,共6页
目的应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技术测量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探讨体格测量、体成分分析指标与中老年男性腰椎BMD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 目的应用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技术测量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探讨体格测量、体成分分析指标与中老年男性腰椎BMD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接受体格检查的1152名中老年男性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受试者年龄、身高、体重、血压、腰围、臀围、体脂肪质量与体肌肉质量数据,并计算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脂率(body fat percentage,BFP)与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同时使用QCT技术测量受试者腰椎BMD值,按照BMI进行分组,分为BMI正常组(18.5≤BMI<24 kg/m^(2))、超重及肥胖组(BMI为>24 kg/m^(2)),并在两组中分别按照骨量诊断标准进行讨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偏相关分析体格测量、体成分分析指标与腰椎BMD的相关性。结果在BMI正常组中,骨质疏松组的年龄、收缩压、腰臀比、BFP显著高于骨量正常组,SMI显著低于骨量正常组与骨量减少组(P均<0.05);超重及肥胖组中,骨质疏松组的年龄、收缩压、腰围、腰臀比与BFP显著高于骨量正常组,SMI显著低于骨量正常组与骨量减少组(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MI正常组中腰椎BMD值与年龄、腰围、腰臀比、BF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85,r=-0.122,r=-0.199,r=-0.168,P均<0.05),与SMI呈正相关(r=0.226,P<0.05);超重及肥胖组中腰椎BMD值与年龄、收缩压、腰围、腰臀比、BF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79,r=-0.087,r=-0.101,r=-0.187,r=-0.199,P均<0.05),与SMI呈正相关(r=0.251,P<0.05)。在校正年龄因素后,偏相关分析分析结果显示,BMI正常组中腰椎BMD值与腰围、腰臀比、BF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157,r=-0.212,r=-0.134,P均<0.05),与SMI呈正相关(r=0.167,P<0.05);超重及肥胖组中腰椎BMD值与腰围、腰臀比、BF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120,r=-0.163,r=-0.126,P均<0.05),与SMI呈正相关(r=0.159,P<0.05)。结论腰围、腰臀比、BFP、SMI与中老年男性体检人群腰椎BMD值密切相关,对肥胖和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管理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CT技术 腰椎BMD 体格测量 体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共振超短回波时间序列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 被引量:7
4
作者 王莹 崔颖颖 +7 位作者 王鑫慧 孟楠 冯鹏洋 余璇 袁健闵 杨阳 王哲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20,41,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磁共振三维超短回波时间(three-dimensional ultrashort echo time,3D-UTE)成像的影像组学模型,用于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22年...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磁共振三维超短回波时间(three-dimensional ultrashort echo time,3D-UTE)成像的影像组学模型,用于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淋巴结转移情况。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22年4月至2022年10月的48例NSCLC患者的3D-UTE影像资料,并利用相关软件提取其影像组学特征。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分析和SelectKBest被用于特征筛选。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算法建立预测模型,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其性能。Bootstrap(1000次采样)和校准曲线被用于该模型的验证。结果通过SVM算法建立的3D-UTE影像组学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NSCL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9[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7~0.96],敏感度为88.00%,特异度为86.96%。该预测模型在基于Bootstrap的验证中仍具有较高的诊断性能,AUC为0.87(95%CI:0.85~0.89);校准曲线显示该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基于SVM算法的3D-UTE影像组学模型可以用来评估NSCLC患者淋巴结是否转移,有望为相关临床诊疗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结转移 超短回波时间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观扩散系数定量参数区分移行型脑膜瘤与非典型脑膜瘤
5
作者 陈旭 王琳坤 +2 位作者 申雨 白岩 王梅云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14-20,共7页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直方图参数在术前区分移行型脑膜瘤(transitional meningioma,TM)与非典型脑膜瘤(atypical meningioma,A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66例TM和30例AM患者资料...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直方图参数在术前区分移行型脑膜瘤(transitional meningioma,TM)与非典型脑膜瘤(atypical meningioma,AM)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66例TM和30例AM患者资料。由2名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使用3DSlicer软件,在肿瘤ADC图像上采用双盲法沿着肿瘤边缘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ROI除外坏死、囊变及出血区域,由ROI灰度值构建灰度直方图,生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ADC直方图参数与Ki-67增殖指数、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S-100蛋白四种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TM组的方差、偏度、峰度及最大值参数均大于AM组(P均<0.05)。方差、偏度、峰度、最大值及Perc.90参数与Ki-67表达呈负相关;方差、最小值及Perc.10参数在PR阳性和PR阴性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ADC直方图分析有助于术前区分TM和AM,衍生参数可预测Ki-67水平及PR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加权成像 直方图分析 脑膜瘤 Ki-67增殖指数 孕激素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PET-MRI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方婷 孟楠 +4 位作者 白岩 魏巍 黄准 冯鹏洋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5-109,共5页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世界公认的导致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重要因素。在过去,许多临床试验常常以测量颈动脉狭窄的程度来进行风险分层的一种手段。随着血管成像技术的进步,现在不仅可以根据颈动脉狭窄的程度,还可以根据斑块破...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世界公认的导致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重要因素。在过去,许多临床试验常常以测量颈动脉狭窄的程度来进行风险分层的一种手段。随着血管成像技术的进步,现在不仅可以根据颈动脉狭窄的程度,还可以根据斑块破裂的脆弱程度,来对患者发生脑血管意外事件风险进行分层。人们意识到斑块的稳定性和易损性比狭窄程度更重要。因为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是由动态生物过程(炎症是关键组成部分)驱动的,所以将斑块生物学与斑块结构相结合进行成像可能会提供重要的见解。颈动脉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磁共振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PET-MRI)无侵入性,不仅可以识别高危斑块,而且还可以测量及检测斑块负担及活动性。作者综述了不同示踪剂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PET-MRI的作用,包括这种成像方式的原理、当前的限制以及未来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磁共振成像 脑卒中 颈动脉粥样硬化 粥样硬化斑块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示踪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8)F-FDG PET/MR成像和扩散加权成像分数微积分模型对肺腺癌增殖状态评估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罗与 孟楠 +6 位作者 黄准 魏巍 李自强 付芳芳 袁健闵 王哲 王梅云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21-126,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单指数、分数微积分(fractional order calculus,FROC)模型和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8)F-fluorodeoxyglucose-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18)F-FDG PET... 目的探讨基于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单指数、分数微积分(fractional order calculus,FROC)模型和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18)F-fluorodeoxyglucose-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18)F-FDG PET)在评估肺腺癌增殖状态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经我院病理证实的64例肺腺癌患者,以Ki-67表达25%为界,>25%为高Ki-67组,≤25%为低Ki-67组。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行肺部^(18)F-FDG PET/MR检查,其中DWI采取10个b值(0~1000 s/mm^(2))扫描。比较两组间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空间变量(a microstructural quantity,μ)、扩散系数(diffusion coefficient,D)、分数空间导数(fractional order parameter,β)、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_(max))有无显著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Ki-67增殖状态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评估鉴别效能,并分析各参数与Ki-67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低Ki-67组的ADC、D、β显著大于高Ki-67组(P<0.05),高Ki-67组的μ、SUV_(max)显著大于低Ki-67组(P<0.05)。参数D和SUV_(max)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3和0.727,且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D值(OR:0.421,95%CI:0.245~0.723,P=0.002)和SUV_(max)值(OR:1.022,95%CI:1.002~1.042,P=0.031)是Ki-67高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ADC值和D值与Ki-67呈负相关(r=-0.361,r=-0.420),μ和SUV_(max)值与Ki-67呈正相关(r=0.369,r=0.527)。结论单指数、FROC模型和^(18)F-FDG PET均是评估肺腺癌增殖状态的有效手段,其中FROC模型的D值具有最高的诊断效能。FROC模型为探索肿瘤组织微环境信息提供了新的视角,在无创评估肺腺癌增殖状态方面具有很大潜力,其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Ki-67 单指数 分数微积分模型 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G1/G2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中的价值 被引量:8
8
作者 代博 王梅云 +4 位作者 闫峰山 贺慧 窦社伟 张孝先 谭红娜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2-78,共7页
目的:探讨MRI在G1/G2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中的价值,寻找同时与G1/G2 pNENs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相关的MRI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NENs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卡... 目的:探讨MRI在G1/G2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pNENs)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中的价值,寻找同时与G1/G2 pNENs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相关的MRI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pNENs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Fisher’s精确概率法等对pNENs不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临床表现及MRI征象进行比较。结果:边界是否清晰、肿瘤直径、有无周围组织浸润、增强后强化均匀与否、ADC比值在不同pNENs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DWI信号及静脉期、延迟期MRI信号在不同病理分级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性别、pNENs病灶呈囊实性、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情况在不同临床分期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边界不清、强化不均、周围组织浸润、较大的肿瘤直径、较低的ADC比值同时与pNENs较高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相关,MRI检查有助于术前准确且全面评估pENEs的异质性,辅助患者的个性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磁共振成像 病理分级 临床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病灶MRI特征辅助诊断乳腺癌ALN转移价值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包丰昌 王贇霞 +2 位作者 马蕾 雷平冲 谭红娜 《肿瘤影像学》 2022年第4期425-433,共9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病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移的相关性及其辅助提高ALN转移诊断准确度的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348例乳腺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病灶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征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ALN)转移的相关性及其辅助提高ALN转移诊断准确度的价值。方法:回顾并分析348例乳腺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其MRI特征,根据患者ALN外科评价结果将其分为ALN转移组和无转移组。分析临床病理学、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乳腺MRI特征在两组患者中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ALN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348例乳腺癌患者中ALN转移者103例和无转移者245例;多发病灶、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阳性、Ki-67增殖指数>20%及淋巴管血管侵犯的患者易出现ALN转移(P<0.05)。总T淋巴细胞绝对数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绝对数在转移组患者中明显减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44和0.023)。MRI上病灶越大的患者越易发生ALN转移,且在两组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按照MRI形态学诊断标准,本研究中共检出可疑ALN转移患者146例(42.0%),其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77.7%、73.1%和74.4%。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病灶MRI特征、淋巴结MRI形态学特征及两者联合3种方法诊断ALN转移的AUC分别为0.761、0.755和0.851。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病灶MRI特征与乳腺癌ALN转移有一定的相关性;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病灶的MRI特征有助于提高乳腺癌ALN转移诊断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淋巴细胞亚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重代谢手术后神经影像改变与认知功能评估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刘澳 周菁 +12 位作者 孙永兵 和俊雅 林新贝 乔琦 李中林 张建成 武肖玲 邹智 胡扬喜 肖新广 吕雪 李昊 李永丽 《中华肥胖与代谢病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203-208,共6页
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表现为体重增长和体内脂肪的过度贮存,这种不平衡的能量代谢紊乱会造成大脑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而与认知相关的大脑区域改变会增加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减重代谢手术(BMS)作为治疗肥胖和改善肥胖相关合并症的... 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表现为体重增长和体内脂肪的过度贮存,这种不平衡的能量代谢紊乱会造成大脑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而与认知相关的大脑区域改变会增加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减重代谢手术(BMS)作为治疗肥胖和改善肥胖相关合并症的有效手段,术后脑区结构与认知功能明显改善。本文综述了BMS术后认知功能改变的神经影像学基础和认知功能评估的最新进展,讨论了BMS术后脑区结构改变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旨在为进一步探索术后认知功能改变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代谢手术 神经影像学 认知功能 肥胖症 神经认知测试
原文传递
基于定量CT对中老年人群体脂肪分布与外周血炎症细胞标志物的相关性分析
11
作者 刘澳 周菁 +9 位作者 孙永兵 戚昕 杜亚玮 周阳 李中林 武肖玲 邹智 吕雪 李昊 李永丽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94-1799,共6页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体脂肪分布与外周血炎症细胞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学科行胸部CT联合定量CT(QCT)检查的2141名中老年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搜集其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全血...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体脂肪分布与外周血炎症细胞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学科行胸部CT联合定量CT(QCT)检查的2141名中老年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搜集其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全血细胞计数和血脂指标,同时使用QCT测量受试者的体脂肪分布情况。以60岁为界限将男性和女性各分为<60岁组和≥60岁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偏相关分析体脂肪分布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NHR)、单核细胞计数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MHR)、淋巴细胞计数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LHR)的相关性。结果在<60岁组与≥60岁组两组中,男性BMI、NHR、MHR、LHR、内脏脂肪面积、肝脏脂肪面积和肌肉脂肪含量均高于女性,但皮下脂肪面积均低于女性(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在年龄<60岁男性组中,皮下脂肪面积与NHR、MHR、LHR呈正相关(r=0.180,0.245,0.246)(均P<0.05),内脏脂肪面积与NHR、MHR、LHR呈正相关(r=0.266,0.297,0.232)(均P<0.05),肝脏脂肪含量与NHR、MHR、LHR呈正相关(r=0.165,0.196,0.169)(均P<0.05);在年龄≥60岁男性组,皮下脂肪面积与NHR、MHR、LHR呈正相关(r=0.152,0.158,0.155)(均P<0.05),内脏脂肪面积与NHR、MHR、LHR呈正相关(r=0.325,0.312,0.244)(均P<0.05),肝脏脂肪含量与NHR、MHR、LHR呈正相关(r=0.176,0.204,0.151)(均P<0.05);在年龄<60岁女性组,皮下脂肪面积与NHR、MHR、LHR呈正相关(r=0.225,0.196,0.243)(均P<0.05),内脏脂肪面积与NHR、MHR、LHR呈正相关(r=0.371,0.302,0.347)(均P<0.05),肝脏脂肪含量与NHR、MHR、LHR呈正相关(r=0.331,0.250,0.237)(均P<0.05);在年龄≥60岁女性组,内脏脂肪面积与NHR、MHR、LHR呈正相关(r=0.322,0.294,0.208)(均P<0.05),肝脏脂肪含量与NHR、MHR、LHR呈正相关(r=0.180,0.241,0.146)(均P<0.05),而皮下脂肪面积与NHR、MHR、LHR无相关性(均P>0.05);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组中,肌肉脂肪含量与NHR、MHR、LHR均无相关性(均P>0.05)。校正年龄、BMI后,偏相关分析显示在年龄<60岁男性组中,皮下脂肪面积与MHR、LHR呈正相关(r=0.073,0.098)(均P<0.05),内脏脂肪面积与NHR、MHR呈正相关(r=0.118,0.128)(均P<0.05),肝脏脂肪含量与NHR、MHR、LHR呈正相关(r=0.069,0.091,0.070)(均P<0.05);在年龄≥60岁男性组,内脏脂肪面积与NHR、MHR呈正相关(r=0.222,0.202)(均P<0.05),肝脏脂肪含量与MHR呈正相关(r=0.121)(P<0.05);在年龄<60岁女性组,内脏脂肪面积与NHR、MHR、LHR呈正相关(r=0.238,0.198,0.231)(均P<0.05),肝脏脂肪含量与NHR、MHR、LHR呈正相关(r=0.219,0.160,0.143)(均P<0.05);在年龄≥60岁女性组,内脏脂肪面积与NHR、MHR、LHR呈正相关(r=0.230,0.245,0.165)(均P<0.05),肝脏脂肪含量与MHR呈正相关(r=0.195)(P<0.05)。结论中老年体检人群体脂肪分布与NHR、MHR、LHR存在相关性,并且MHR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均与内脏脂肪面积、肝脏脂肪含量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CT 体脂肪分布 NHR MHR LHR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老年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手术联合放疗效果和基于机器学习的生存预测的研究
12
作者 孙微波 孙明霞 +6 位作者 李海婷 李子园 田勤 马丽佳 申林锘 高宇奎 闫泽晨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602-605,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手术联合放疗效果和基于机器学习的生存预测的研究。方法通过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的数据库搜集数据。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两组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比较未放疗与放疗两组上尿路尿路上... 目的探讨老年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手术联合放疗效果和基于机器学习的生存预测的研究。方法通过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的数据库搜集数据。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两组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比较未放疗与放疗两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特异性生存和总生存。开发6种机器学习模型,建立预测放疗后5年肿瘤特异性生存(CSS)机器学习模型。结果根据CSS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未接受放疗的肿瘤特异性生存降低[95%置信区间(CI):1.151~1.618],年龄80岁以上(95%CI:1.052~1.278)、单身(95%CI:1.134~2.321)、离异(95%CI:1.255~1.877)、T3~4(95%CI:1.572~2.382)、N2~3分期(95%CI:1.162~1.987),未接受化疗(95%CI:1.108~1.608)、浸润性尿路上皮癌(95%CI:1.082~2.185)和N1(95%CI:1.229~2.282)特异性生存降低。相对于其他5种机器学习模型,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模型最优,该模型的准确度为0.922,精度为0.923,灵敏度为0.931,F1得分为0.901,曲线下面积(AUC)为0.901。结论通过筛选肿瘤特异性生存的相关因素,进一步选出术后放疗生存的最佳的机器学习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尿路肿瘤 机器学习 预后分析
原文传递
肌内法瓦病的MRI表现及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付芳芳 董健 +5 位作者 刘秋雨 龚毓宾 吴亚平 高海燕 董长宪 王梅云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68-872,共5页
目的探讨肌内法瓦病(FAVA)的MRI表现及其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21年3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44例经病理证实的肌肉内FAVA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女25例、男19例,年龄5~29(15±6)岁。总结其临床及MRI特征,包括分型、... 目的探讨肌内法瓦病(FAVA)的MRI表现及其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21年3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的44例经病理证实的肌肉内FAVA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女25例、男19例,年龄5~29(15±6)岁。总结其临床及MRI特征,包括分型、部位、边界、信号强度、强化方式及程度、病变内有无血管流空,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1例患者大腿及小腿肌肉同时受累,43例患者病变累及1个部位,包括小腿肌肉20例、大腿肌肉15例、前臂肌肉5例、上臂肌肉1例、臀肌1例、肩部肌肉1例。小腿腓肠肌受累最多见(13/44),其次为比目鱼肌(10/44)、股四头肌(9/44)。MRI示病变均为实性病变,其中局灶肿块型24例、弥漫浸润型15例、局部浸润型5例。病变的长轴均与肌肉长轴一致。T1WI及T2WI均呈不均匀中等高信号,脂肪抑制T2WI呈显著高信号,所有病变均可见迂曲扩张的畸形血管,其中18例可见流空血管影。增强后呈中等至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理学上,病变的骨骼肌被纤维组织、脂肪成分、不规则的畸形静脉血管等多种成分浸润,导致MRI信号的不均匀。7例接受人类PIK3CA基因突变检测者中6例为突变型。结论肌内FAVA在临床、MRI影像以及组织病理学上均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其MRI信号特征可反映其复杂的病理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法瓦病 肌肉内脉管异常 静脉畸形 病理
原文传递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MRI特征在乳腺癌Luminal分型中的价值
14
作者 包丰昌 王贇霞 +2 位作者 马蕾 雷平冲 谭红娜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92-1097,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MRI特征与乳腺癌Luminal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3例Luminal型乳腺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其MRI特征,以ER阳性/HER-2阴性/Ki-67<20%/PR>20%作为Luminal A型乳腺癌分型标准将患者分成Luminal ...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MRI特征与乳腺癌Luminal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3例Luminal型乳腺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其MRI特征,以ER阳性/HER-2阴性/Ki-67<20%/PR>20%作为Luminal A型乳腺癌分型标准将患者分成Luminal A型和B型两组。分析临床病理、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乳腺MRI等特征在两组患者中的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乳腺癌Luminal B型的独立影响因素及其预测效能。结果(1)253例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中Luminal A型61例,Luminal B型192例;病理SBR分级高、腋窝淋巴结转移及脉管侵犯的患者更易出现在Luminal B型中,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Luminal B型乳腺癌辅助T淋巴细胞绝对数的中位数较Luminal A型乳腺癌的低(691 vs 77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3)MRI上病灶越大、BI-RADS分类越高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易出现在Luminal B型乳腺癌患者中,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理SBR 3级及MRI上病灶≥20 mm是Luminal B型乳腺癌的独立影响因素,其OR值分别为22.182和1.981;基于病理分级及MRI上病灶大小及二者联合预测Luminal B型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8、0.623和0.740。结论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MRI特征与Luminal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且病理分级及MRI上病灶大小是Luminal B型乳腺癌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Luminal型乳腺癌 淋巴细胞亚群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减重代谢手术后机体改变的脑–肠–菌轴机制研究进展
15
作者 孙永兵 周菁 +11 位作者 温东朋 和俊雅 林新贝 乔琦 李中林 张诚 王志凯 张建成 武肖玲 邹智 王勇 李永丽 《中华肥胖与代谢病电子杂志》 2023年第1期43-49,共7页
肥胖症是一种全球流行病并造成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减重代谢手术(BMS)作为治疗肥胖症最有效的方法,其机制一直被探索。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脑−肠−菌轴在肥胖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缺少该领域的综述。本文对肥胖患... 肥胖症是一种全球流行病并造成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减重代谢手术(BMS)作为治疗肥胖症最有效的方法,其机制一直被探索。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脑−肠−菌轴在肥胖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目前缺少该领域的综述。本文对肥胖患者BMS术后神经系统、代谢、内分泌、免疫系统和微生物群组改变的脑−肠−菌轴机制进行综述,以期阐明BMS治疗肥胖的机理并为肥胖症患者术后体重管理提供相关依据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重代谢手术 肥胖症 脑-肠-菌轴 代谢改变 体重管理
原文传递
个性化间歇性能量限制饮食对肥胖患者与睡眠相关肠道菌群的影响
16
作者 周菁 武肖玲 +10 位作者 李中林 邹智 孙永兵 和俊雅 乔琦 林新贝 王勇 窦社伟 刘红明 闫峰山 李永丽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9期692-697,共6页
目的探讨个性化间歇性能量限制(IER)饮食对肥胖患者与睡眠相关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臂临床试验,招募2018年4—11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的35例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32 d严格的IER饮食干预(共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8 d)。由... 目的探讨个性化间歇性能量限制(IER)饮食对肥胖患者与睡眠相关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臂临床试验,招募2018年4—11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的35例肥胖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32 d严格的IER饮食干预(共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8 d)。由营养科医师制定食谱并制作营养餐,按时提供给每位肥胖患者,每餐包括55%的碳水化合物、15%的蛋白质和30%的脂肪。第1、2、3、4阶段分别隔日提供给每位患者以往热量摄入的2/3、1/2、1/3、1/4,于8:00及16:00进餐,其余时间由患者在家自主进餐不做限制。观察患者在干预前后的生理指标(体重、体重指数、体脂率、腰围、臀围、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分变化,采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变化,采用Spearman分析显著差异菌种与PSQI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干预后肥胖患者体重、体重指数、PSQI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89.92±14.98)比(97.53±15.67)kg、(31.94±3.95)比(34.64±4.05)kg/m2、(3.43±1.16)比(5.42±2.27)分],肠道菌群丰度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5)。干预前后共有显著差异菌种45株,其中6株菌种(Enterobacter cloacae、Escherichia coli、Odoribacter splanchnicus、Oribacterium sinus、Streptococcus gordonii、Streptococcus parasanguinis)与PSQI量表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476、0.475、0.369、0.391、0.401、0.423)(均P<0.05),均主要富集在谷氨酸及色氨酸合成通路。结论个性化IER饮食干预可在减重同时改善肥胖患者睡眠,其影响机制可能是通过谷氨酸及色氨酸通路介导的肠道菌群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间歇性能量限制饮食 睡眠 肠道菌群 宏基因组
原文传递
动态增强MRI定量分析在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中的应用
17
作者 赵翠花 王梅云 +3 位作者 闫峰山 秦丹丹 李永丽 窦社伟 《中国实用医刊》 2020年第2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定量分析对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40例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患者的磁共振平扫和动态对比增强的影像学资料,通过血流动力学模型定量计... 目的探讨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定量分析对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40例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患者的磁共振平扫和动态对比增强的影像学资料,通过血流动力学模型定量计算脑白质脱髓鞘病灶区、脱髓鞘病灶旁看似正常的白质区(NAWM)以及远离脱髓鞘病灶的NAWM区3个感兴趣区(ROI)的容积转运参数(Ktrans)、回流速率常数(Kep)和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以单变量方差分析和组间分析来比较各区域定量参数的差异,应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脱髓鞘病灶区Ktrans值与脱髓鞘病灶旁NAWM区、远离脱髓鞘病灶的NAWM区的Ktrans、Ve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脱髓鞘病灶区、脱髓鞘病灶旁NAWM区以及远离脱髓鞘病灶的NAWM区的Ktrans、V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Kep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Ktrans值由脱髓鞘病灶区往远离脱髓鞘病灶的NAWM区越来越大,Ve值则是脱髓鞘病灶区大于远离脱髓鞘病灶的NAWM区大于脱髓鞘病灶旁NAWM区。脱髓鞘病灶区Ktrans与脱髓鞘病灶旁NAWM区的Ktrans、Kep及Ve分别呈正相关(r分别为0.875、0.563、0.746,P值均<0.05),与远离脱髓鞘病灶NAWM区的Ktrans、Kep及Ve均无相关性。结论DCE-MRI定量分析参数可反映脑白质脱髓鞘患者病灶周围的微循环状况,在脑白质脱髓鞘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