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成人脂肪基质细胞(ADSC)源性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扩增ADSC,分别采用β-巯基乙醇和以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为主要成分的诱导剂对ADSC进行诱导分化。...目的:观察成人脂肪基质细胞(ADSC)源性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扩增ADSC,分别采用β-巯基乙醇和以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为主要成分的诱导剂对ADSC进行诱导分化。应用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法对2种诱导剂诱导后的细胞进行神经巢蛋白(nestin)的鉴定及诱导率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方法诱导出的神经干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体外培养的成人ADSC在β-巯基乙醇的诱导作用下3 h nestin的表达达高峰,以IBMX为主要成分的诱导剂诱导的细胞14 d达高峰,且前者的峰值(86%)显著高于后者(23%),但以IBMX为主要成分的诱导剂诱导的细胞nestin表达持续时间明显长于β-巯基乙醇组。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诱导剂诱导的神经干细胞超微结构,发现细胞的大体形态相似,但细胞器有差异。结论:β-巯基乙醇或以IBMX为主要成分的不同诱导剂在使成人ADSC向星形胶质细胞或神经元等不同方向分化时,可使ADSC源性神经干细胞胞浆中细胞器发生不同的超微结构变化,而细胞核的超微结构变化不明显。展开更多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后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28名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并加服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目的观察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后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28名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并加服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于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入选病例治疗前首次TCD检查无侧支循环开放。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侧支循环均有开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IHSS评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4 d时治疗组侧支循环和NIHSS评分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以促进侧支循环开放,降低NIHSS评分,对脑梗死患者治疗有明显疗效。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观察成人脂肪基质细胞(ADSC)源性神经干细胞在体外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细胞超微结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扩增ADSC,分别采用β-巯基乙醇和以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IBMX)为主要成分的诱导剂对ADSC进行诱导分化。应用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法对2种诱导剂诱导后的细胞进行神经巢蛋白(nestin)的鉴定及诱导率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方法诱导出的神经干细胞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体外培养的成人ADSC在β-巯基乙醇的诱导作用下3 h nestin的表达达高峰,以IBMX为主要成分的诱导剂诱导的细胞14 d达高峰,且前者的峰值(86%)显著高于后者(23%),但以IBMX为主要成分的诱导剂诱导的细胞nestin表达持续时间明显长于β-巯基乙醇组。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诱导剂诱导的神经干细胞超微结构,发现细胞的大体形态相似,但细胞器有差异。结论:β-巯基乙醇或以IBMX为主要成分的不同诱导剂在使成人ADSC向星形胶质细胞或神经元等不同方向分化时,可使ADSC源性神经干细胞胞浆中细胞器发生不同的超微结构变化,而细胞核的超微结构变化不明显。
文摘目的观察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后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28名颈内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并加服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于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及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入选病例治疗前首次TCD检查无侧支循环开放。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侧支循环均有开放,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IHSS评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4 d时治疗组侧支循环和NIHSS评分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可以促进侧支循环开放,降低NIHSS评分,对脑梗死患者治疗有明显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