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与相关因素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张贵利 李强 +3 位作者 李友生 谭丽杰 张宏 刘丽红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92-794,共3页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探讨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67例LC患者,依据Child-Pugh评分分为A级、B级和C级3组。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同时检测血脂、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探讨其与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67例LC患者,依据Child-Pugh评分分为A级、B级和C级3组。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同时检测血脂、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和HBV DNA。测量人体身高、体质量,计算身高体质量指数(BMI)。2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各研究组血清脂联素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与Child-Pugh分级相关;与血脂、血糖、HBV DNA和BMI均无相关性。结论 LC患者血清脂联素浓度明显升高,与肝脏功能储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肝硬化 脂联素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护理疗效 被引量:16
2
作者 赵鸿霞 孙运霞 +2 位作者 王艳梅 张丽 张素燕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7期1020-1022,共3页
目的研究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护理疗效。方法采用纵向列研究设计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住院及门诊的3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目的研究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护理疗效。方法采用纵向列研究设计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住院及门诊的3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基础上,口服复方鳖甲软肝片,每次1.5g,3次/天,7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基础上,使用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护理,1次/天,7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的主要症状、检测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血清Ⅲ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乏力、腹胀、肝区不适等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ALT、TBIL水平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血清HA、LN、PCⅢ、IV-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明显效果,安全可靠,方便使用,适合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红外肝病治疗仪 慢性乙型肝炎 复方鳖甲软肝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血白蛋白治疗终末期肝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献平 于伟燕 赵彩彦 《实用肝脏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15-119,共5页
白蛋白是人体细胞外液中含量最多的蛋白,具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抗炎、抗氧化、结合和转运物质以及调节凝血功能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终末期肝病患者体内白蛋白存在数量和功能的异常。应用人血白蛋白治疗终末期肝病,可以增加有效循环容... 白蛋白是人体细胞外液中含量最多的蛋白,具有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抗炎、抗氧化、结合和转运物质以及调节凝血功能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终末期肝病患者体内白蛋白存在数量和功能的异常。应用人血白蛋白治疗终末期肝病,可以增加有效循环容量,减少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人血白蛋白还可用于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发挥吸附小分子物质、清除毒素等作用。本文简要回顾了白蛋白的生物学功能,综述了人血白蛋白在终末期肝病治疗中应用的相关临床研究新证据,同时分析了人血白蛋白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误区,以期为人血白蛋白在终末期肝病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肝病 人血白蛋白 肝肾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丹疏肝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路振宇 党殿杰 +5 位作者 李军 张丁 刁淑梅 张丹 郭玲玲 王君义 《河北中医》 2018年第8期1205-1208,共4页
目的观察百丹疏肝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4例予抗结核、抗真菌基础治疗;治疗组5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百丹疏肝方治疗。2组均治疗24周后... 目的观察百丹疏肝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4例予抗结核、抗真菌基础治疗;治疗组5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百丹疏肝方治疗。2组均治疗24周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及肝功能损伤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48%,对照组总有效率59.2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0.37%,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肝损伤发生率14.81%,对照组肝损伤发生率38.89%,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百丹疏肝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疗效确切,并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及肝功能损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并发症 真菌病 中西医结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慢性乙型肝炎个体化治疗策略的新思考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献平 于伟燕 赵彩彦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15期2349-2351,共3页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一种与免疫异常紧密相关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性疾病,对于体内HBV复制活跃的活动性CHB患者,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预防和延缓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和发展。1慢性乙型肝...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是一种与免疫异常紧密相关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性疾病,对于体内HBV复制活跃的活动性CHB患者,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预防和延缓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和发展。1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现状CHB治疗的目标与终点均以获得持久免疫控制为基础。理想的治疗终点为HBs Ag消失或血清学转换,肝脏炎症活动长期缓解,达到临床痊愈,预后改善;满意的终点为HBeAg血清学转换;现实的治疗终点为获得血清HBVDNA的持久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核苷和核苷酸类似物 干扰素 个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注射用胸腺肽α-1治疗失代偿期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疗效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宋英杰 陈雅萍 《河北中医》 2011年第3期476-477,共2页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属于肝病晚期,并发症较多,预后极差,发展成肝硬化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脑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1]。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导致肝组织持续受损,逐步进展为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并使病情进一步加重的根... 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属于肝病晚期,并发症较多,预后极差,发展成肝硬化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脑病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1]。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导致肝组织持续受损,逐步进展为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并使病情进一步加重的根本原因,因此"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推荐在综合内科治疗基础上加用抗病毒治疗。恩替卡韦是强效抑制HBV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并发症 肝硬化 抗病毒药 鸟嘌呤 胸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应答不佳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干扰素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希顺 申雪粉 +2 位作者 王雷 王玉红 韩鹏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4期2146-2149,2153,共5页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应答不佳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联合干扰素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恩替卡韦应答不佳CHB患者根据治疗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继续服用恩替卡韦治疗;用药组30例联合普通干扰素。比较2组治疗48周后HbeAg、H...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应答不佳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联合干扰素治疗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恩替卡韦应答不佳CHB患者根据治疗分为对照组和用药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继续服用恩替卡韦治疗;用药组30例联合普通干扰素。比较2组治疗48周后HbeAg、HBsAg血清学转换率和阴转率情况;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12、24、36、48周HbeAg及HbsAg水平变化;观察记录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用药组HBeAg阴转率、血清学转换率和HBsAg消失率、血清学转换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HbeAg水平基本呈下降趋势发展(对照组治疗36周时发生反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用药组HbeAg水平只在治疗48周时下降幅度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HBsAg水平基本呈下降趋势发展(对照组治疗36周时发生反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的不同阶段,2组患者HBsA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不良反应流感样症状、粒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甲状腺功能异常、肾损伤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应答不佳CHB患者联合干扰素治疗疗效显著,在HbeAg、HBsAg血清学转换率和阴转率方面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应答不佳 恩替卡韦 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减五苓散联合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14
8
作者 高玉华 《环球中医药》 CAS 2012年第10期775-777,共3页
目的观察加减五苓散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对患者肝功能、病毒学指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诊断标准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72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6例,给予恩替卡韦抗乙型肝... 目的观察加减五苓散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对患者肝功能、病毒学指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诊断标准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72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6例,给予恩替卡韦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减五苓散联合治疗。2组均以2个月为1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患者腹水消退情况及肝功能、HBV-DNA、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都具有明显的改善(P<0.05),与对照组西医抗病毒治疗后比较,肝功能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前ALT为(189.2±14.26)U/L,治疗后为(61.8±11.15)U/L。治疗前AST为(163.6±14.31)U/L,治疗后为(59.5±14.18)U/L,HBV-DNA也明显降低,治疗前HBV-DNA均值为(28.7±3.2),治疗后为(24.3±2.6);腹围明显缩小,治疗前(92.14±10.76),治疗后(81.33±8.26);生存质量也有明显的改善(P<0.05),治疗前评分为(44.56±0.490)分,治疗后(46.35±0.457)分。临床症状缓解情况:治疗组乏力、纳差、腹胀、下肢水肿、脾脏大等症状于治疗后2~3周开始减轻,4~5周明显好转,比对照组改善较快。结论加减五苓散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的功效,其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疗效优于恩替卡韦单独治疗,可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且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减五苓散 恩替卡韦 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凯因益生伴侣颗粒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杜辉 周海华 张俊霞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年第15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凯因益生伴侣颗粒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邯郸市传染病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基础保肝、降酶支持对症治疗的基础... 目的探讨凯因益生伴侣颗粒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在邯郸市传染病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基础保肝、降酶支持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α-2b干扰素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凯因益生伴侣颗粒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血清HBs Ag水平、血清HBV-DNA水平、血清HBe Ag/HBe Ab转换率。结果治疗12周后干预组的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 L)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周、8周、12周干预组血清HBs Ag水平、血清HBV-DN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不同血清HBs Ag水平的患者血清HBe Ag/HBe Ab转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干预组血清HBe Ag/HBe Ab转换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凯因益生伴侣颗粒联合干扰素是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有效药物,与单纯干扰素用药相比,具有明显的改善患者肝功能、降低血清HBs Ag水平及血清DNA水平、降低血清HBe Ag/HBe Ab转换率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慢性 凯因益生伴侣颗粒 干扰素类 前瞻性研究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甲乙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40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卫华 刘亚嫌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6年第4期241-242,共2页
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导致肝细胞损伤、肝功能损害,使肝脏结构发生异常变化形成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向肝硬化演变的重要过程,因此寻找有效的抗纤维化的治疗手段,以阻止肝纤维化向肝硬化的进展至关重要。... 人体感染乙肝病毒后引起一系列免疫反应,导致肝细胞损伤、肝功能损害,使肝脏结构发生异常变化形成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慢性乙型肝炎向肝硬化演变的重要过程,因此寻找有效的抗纤维化的治疗手段,以阻止肝纤维化向肝硬化的进展至关重要。为探讨其疗效,我们进行了恩替卡韦联合中药甲乙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肝纤维化 肝细胞损伤 乙肝病毒 乙型肝炎 甲乙 肝脏结构 免疫反应 肝功能损害 抗肝纤维化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与慢性乙型肝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亚娟 赵彩彦 王亚东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11期1720-1722,共3页
肝损伤是多种急、慢性肝病的核心病理过程,由此引发的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原发性肝癌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业已共识,肝损伤主要包括中毒性和免疫性两种临床类型。
关键词 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 乙型肝炎病毒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代偿期丙型肝炎肝硬化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4
12
作者 谭丽杰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8期1265-1266,共2页
近年丙型肝炎病例在我国逐渐增多,由于其病情隐匿,很多患者发现时病情已发展至肝硬化阶段。如再不控制,则必然要发展至肝硬化失代偿期。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丙型肝炎标准治疗方案是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1]。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 利巴韦林 不良反应 护理 丙型肝炎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乙煎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卫华 刘亚娴 《河北中医》 2008年第6期639-640,F0003,共3页
关键词 肝硬化 动物 实验 大鼠 中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温肝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被引量:2
14
作者 高玉华 《环球中医药》 CAS 2012年第8期606-608,共3页
温法,又称祛寒法,是用温热药治疗寒证的方法。本文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中关于温法的论述谈起,结合历代医家观点,并通过多年临床观察,认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普遍存在肝阳虚这一病机特点。用温肝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每能收到较... 温法,又称祛寒法,是用温热药治疗寒证的方法。本文从《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中关于温法的论述谈起,结合历代医家观点,并通过多年临床观察,认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普遍存在肝阳虚这一病机特点。用温肝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每能收到较好疗效。温肝法即温补肝之气血,温散肝经之寒邪,通过温肝以恢复肝的生理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临证用于肝阳虚衰及七情内伤、肝气郁滞以致气不能敷布,郁而寒化的病症,其临床多见厥阴肝寒、寒湿内阻、寒凝血脉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阳法 慢性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乙煎改善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卫华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45-46,I0001,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甲乙煎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程度及肝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除正常组10只外,其余50只通过腹腔注射DMN(二甲基正硝胺)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成功... 目的:观察中药甲乙煎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程度及肝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除正常组10只外,其余50只通过腹腔注射DMN(二甲基正硝胺)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造模成功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甲乙煎高剂量、低剂量组各10只),甲乙煎高、低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22g/kg.d和5.5 g/kg·d甲乙煎药汁灌胃治疗;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生理盐水,共4W。结果:甲乙煎高剂量组、甲乙煎低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程度明显降低,尤其是甲乙煎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肝纤维化程度降低最明显,与甲乙煎低剂量组、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高、低剂量甲乙煎不能下调肝纤维化大鼠肝细胞内MMP-2的阳性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甲乙煎能明显改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和肝纤维化程度,但它不是通过下调肝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来改善肝纤维化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题词甲乙煎 肝纤维化大鼠模型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凯因益生伴侣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远期效果观察
16
作者 杜辉 周海华 +3 位作者 张俊霞 张勤俭 韩海英 宁振海 《疑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7期695-698,共4页
目的观察凯因益生伴侣颗粒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将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0例,2组均给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和重组人干扰素治疗,治疗组加用凯因益生伴侣颗粒和降酶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6... 目的观察凯因益生伴侣颗粒对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将1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0例,2组均给予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和重组人干扰素治疗,治疗组加用凯因益生伴侣颗粒和降酶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1年、3年、5年检测2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及病毒学指标,并进行随访,评价其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均明显下降,白蛋白(Alb)明显上升,且治疗组的ALT、AST、TBil下降更加明显(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IV型胶原(IVC)、III型前胶原(PCIII)也明显下降,但治疗组的HA、LN下降更加明显(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的HBsAg、HBeAg、HBV-DNA 3种标志物的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5年内,治疗组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复发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无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扰素是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代表性药物,联合应用凯因益生伴侣颗粒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确切,适于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凯因益生伴侣颗粒 乙型肝炎 慢性 远期疗效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治疗乙肝病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英杰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34-136,共3页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目前,临床上抗HBV药物主要以干扰素、核苷类似物、免疫调节药物为主,此外,中草药及其有效成分抗HBV治疗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对抗HBV的药物作用机制、研究、应...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目前,临床上抗HBV药物主要以干扰素、核苷类似物、免疫调节药物为主,此外,中草药及其有效成分抗HBV治疗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对抗HBV的药物作用机制、研究、应用情况做一综述,以便明确其发展趋势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从而推动新型高效药物的研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抗病毒药物 干扰素 核苷类似物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康艾注射液对HBV相关性中晚期肝癌患者生活质量、血生化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安西全 韩海英 黄秀香 《河北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中应用恩替卡韦与康艾注射液联合治疗对HBV相关性中晚期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HBV相关性中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康艾注射液治疗,研究组给予恩替卡韦与康艾注射液联合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临床中应用恩替卡韦与康艾注射液联合治疗对HBV相关性中晚期肝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HBV相关性中晚期肝癌患者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康艾注射液治疗,研究组给予恩替卡韦与康艾注射液联合治疗,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P<0.05);治疗前2组的GPT、AST和Alb以及TBil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GPT、AST和Alb以及TBil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PT、APTT、TT、FIB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PT、APTT、TT、FIB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HBV-DNA含量较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HBV相关性中晚期肝癌患者实施恩替卡韦与康艾注射液联合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肝肾功能,且对患者的凝血功能也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值得临床中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中晚期 HBV 恩替卡韦 康艾注射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
19
作者 李楠楠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2期50-52,共3页
探讨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从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入住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120人,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的患者采用对应的基础疗法;而对于... 探讨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从2020年6月到2021年6月入住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120人,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的患者采用对应的基础疗法;而对于实验组的患者则是采用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在接受治疗后,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存率以及血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和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来对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实验组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他们的生存率为86.7%;而相比之下,对照组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他们的生存率为63.3%。此外,就生化血指标而言,两组的情况也是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实验组的各项数据都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的患者。结论:对于那些患有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而言,采用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身体情况,其值得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联合恩替卡韦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措施分析及效果观察
20
作者 李楠楠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3期72-74,共3页
研究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处理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从2019年3-2020年2月住院的48名重症病毒性肝炎病人进行分析。根据预后,将所有病人分成实验组1 (生存希望)和实验组(2)(极易死亡),实验组(1)有18名病人,实验组(2)有30名病人。对两组... 研究急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处理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从2019年3-2020年2月住院的48名重症病毒性肝炎病人进行分析。根据预后,将所有病人分成实验组1 (生存希望)和实验组(2)(极易死亡),实验组(1)有18名病人,实验组(2)有30名病人。对两组患者的病情进行总结,分析其临床处理和预后。结果:48例病毒性肝炎病人中,病死率分别为62.90%、9.48%、亚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和慢性肝炎;在重症病毒性肝炎病人中,乙肝病毒感染是首要的致死原因;结果显示,实验组1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2低, 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重症病毒性肝炎,应及早诊断和治疗,采用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疗,并采用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病毒性肝炎 临床治疗措施 效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