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耐药肺结核合并咽炎患者多重耐药α-溶血性链球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风险模型构建
1
作者 侯莉莉 康冠楠 +2 位作者 党萍 张勤风 马清艳 《临床肺科杂志》 2025年第2期261-268,共8页
目的探究耐药肺结核合并咽炎患者多重耐药α-溶血性链球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并构建风险模型。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耐药肺结核合并咽炎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检测分析系统进行药敏试... 目的探究耐药肺结核合并咽炎患者多重耐药α-溶血性链球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并构建风险模型。方法选择2019年3月-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耐药肺结核合并咽炎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检测分析系统进行药敏试验。依据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和多点位序列分析(Multilocus sequence type,MLST)技术对其中92例多重耐药草绿色链球菌(Viridans Group Streptococcus,VGS)感染患者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根据是否发生多重耐药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n=92)和非感染组(n=58),多因素Logistic分析多重耐药VGS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简易评分模型划分感染风险等级并进行验证。结果药敏结果显示,VGS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的敏感性高,敏感率为100%;PFGE分型和MLST分型结果显示,92株多重耐药VGS菌株可分为5种PFGE克隆型和15种ST型;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呕吐、腹泻、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是导致耐药肺结核合并咽炎患者感染多重耐药VGS菌株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降钙素原与多重耐药VGS感染风险关联密切;简易评分模型结果显示其预测效能较好。结论年龄、降钙素原、中性粒细胞、白细胞是感染多重耐药VGS菌株关联最大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筛查和预防有多重耐药VGS感染风险的耐药肺结核合并咽炎患者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肺结核 咽炎 多重耐药菌 α-溶血性链球菌 分子流行病学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多药肺结核的危险因素及治疗转归分析
2
作者 马清艳 侯莉莉 +1 位作者 党萍 康冠楠 《中国医药》 2025年第3期361-365,共5页
目的探究耐多药肺结核的危险因素及治疗转归。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河北省胸科医院16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为耐药组,并选取同期治疗敏感肺结核患者160例为敏感组。将耐药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 目的探究耐多药肺结核的危险因素及治疗转归。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河北省胸科医院16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为耐药组,并选取同期治疗敏感肺结核患者160例为敏感组。将耐药组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不含贝达喹啉的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含贝达喹啉的方案进行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24周。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发生耐多药肺结核的危险因素。结果耐药组和敏感组居住地、婚姻状况、抗结核治疗史、有结核空洞、结核病接触史、卡介苗接种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居住地农村、已婚、有抗结核治疗史、有结核空洞、有结核病接触史、没有卡介苗接种史均是患者发生耐多药肺结核的危险因素(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6.2%(69/80)比70.0%(56/80)](χ^(2)=6.181,P=0.013)。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5%(18/80)比15.0%(12/80)](χ^(2)=1.477,P=0.224)。结论居住地农村、已婚、有抗结核治疗史、有结核空洞、有结核病接触史、没有卡介苗接种史是患者发生耐多药肺结核的危险因素,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耐多药肺结核的发生。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含贝达喹啉的方案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多药肺结核 危险因素 治疗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萼甲素调控TLR4/NF-κB通路对脓肿分枝杆菌生长 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3
作者 李倩 任哲 +2 位作者 杨丙宙 杨娜 李曼 《河北医学》 2025年第2期209-215,共7页
目的:探讨蓝萼甲素调控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对脓肿分枝杆菌生长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脓肿分枝杆菌菌株ATCC19977分为空白组、低剂量蓝萼甲素组、中剂量蓝萼甲素组、高剂量蓝萼甲素组、TAK-242组、高剂量... 目的:探讨蓝萼甲素调控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对脓肿分枝杆菌生长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脓肿分枝杆菌菌株ATCC19977分为空白组、低剂量蓝萼甲素组、中剂量蓝萼甲素组、高剂量蓝萼甲素组、TAK-242组、高剂量蓝萼甲素+LPS组,阿尔玛蓝液体药敏法测定蓝萼甲素对ATCC19977的抑制率大于等于90%对应的最低药物浓度(MIC 90);扫描电镜观察ATCC19977生物膜形成;结晶紫染色检测ATCC19977生物膜总生物量;MTT检测ATCC19977生物膜代谢活性;qRT-PCR检测ATCC19977中MAB_2030、MAB_2028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ATCC19977中TLR4、p-NF-κB p65蛋白。结果:蓝萼甲素对ATCC19977的MIC 90为10μmoL/L。与空白组比较,低剂量蓝萼甲素组、中剂量蓝萼甲素组、高剂量蓝萼甲素组ATCC19977数量减少,生物膜被破坏,表现为厚度变薄,且呈松散状态,ATCC19977生物膜总生物量、生物膜代谢活性、ATCC19977中MAB_2030、MAB_2028 mRNA表达及TLR4、p-NF-κB p65蛋白表达降低,且高剂量蓝萼甲素组趋势最明显,TAK-242组对应指标变化趋势与上述一致(P<0.05);与高剂量蓝萼甲素组比较,高剂量蓝萼甲素+LPS组ATCC19977数量增多,生物膜破坏程度有所减弱,ATCC19977生物膜总生物量、生物膜代谢活性、ATCC19977中MAB_2030、MAB_2028 mRNA表达及TLR4、p-NF-κB p65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蓝萼甲素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通路抑制ATCC19977生长及生物膜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萼甲素 脓肿分枝杆菌 生物膜 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心跳心脏成像技术与血管内超声鉴别诊断冠脉狭窄和斑块性质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赵树媛 王爽 +2 位作者 侯鹏 纪俊雨 赵宇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 研究单心跳心脏成像技术与血管内超声(IVUS)鉴别诊断冠脉狭窄和斑块性质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7月到2023年3月我院冠心病患者96例,入院后先行256排CT检查,在一个月内行IVUS检查。以IVUS检查结果作为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 目的 研究单心跳心脏成像技术与血管内超声(IVUS)鉴别诊断冠脉狭窄和斑块性质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7月到2023年3月我院冠心病患者96例,入院后先行256排CT检查,在一个月内行IVUS检查。以IVUS检查结果作为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冠脉狭窄程度评估;分析IVUS与CT对斑块面积/管腔重构指数/偏心指数的相关性,IVUS与CT对斑块性质的相关性。结果 96例患者共评估1144个节段,324个狭窄, IVUS显示无狭窄、轻、中、重度狭窄分别为24例、108例、148例、44例,CT成像分别显示4例、112例、 152例、56例。两种检查方式对冠脉狭窄程度判断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示的冠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426)。两种检查方式的平均斑块面积、血管重构指数与斑块偏心指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IVUS在324个病灶斑块中显示112个软斑块、124个纤维斑块、88个钙化斑块,单心跳心脏CT显示116个软斑块、140个纤维斑块、68个钙化斑块。两种检查方式在辨别冠脉斑块成分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的斑块成分呈正相关(r=0.712)。结论 单心跳心脏成像技术对冠脉狭窄程度的检查结果准确性较高,反映病变血管内部情况,IVUS与斑块偏心、对血管重构及冠脉斑块性质的诊断结果具有相关性,可作为高危人群筛查首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心跳心脏成像技术 血管内超声 冠脉狭窄 斑块性质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痰HNP-1、HNP-2、人抗菌肽LL-37水平对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的预测效能分析
5
作者 倪为波 郭立娟 +2 位作者 邓晔 鲍洁 商焕霞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5年第3期308-312,共5页
目的分析痰人中性粒细胞肽(HNP)-1、HNP-2、人抗菌肽LL-37水平对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的预测效能。方法招募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29例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采用自然咳嗽法收集患者治疗前的痰液标本,以酶联免... 目的分析痰人中性粒细胞肽(HNP)-1、HNP-2、人抗菌肽LL-37水平对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的预测效能。方法招募2021年9月至2023年6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29例支气管扩张症稳定期患者。采用自然咳嗽法收集患者治疗前的痰液标本,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NP-1、HNP-2、人抗菌肽LL-37水平。根据随访6个月内急性加重发生情况分为急性加重组(48例)和非急性加重组(81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HNP-1、HNP-2、人抗菌肽LL-37水平与改良的FACED(E-FACED)评分、肺功能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的影响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NP-1、HNP-2、人抗菌肽LL-37水平预测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的效能。结果急性加重组吸烟比例、糖尿病比例、E-FACED评分以及HNP-1、HNP-2、人抗菌肽LL-37水平高于非急性加重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 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pred)低于非急性加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NP-1、HNP-2、人抗菌肽LL-37水平与E-FACED评分呈正相关(P<0.05),与FEV 1%pred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糖尿病以及较高的HNP-1、HNP-2、人抗菌肽LL-37水平是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NP-1、HNP-2、人抗菌肽LL-37水平均有助于预测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P<0.05),且三者联合的预测效能[AUC(95%CI)=0.908(0.845~0.952)]较单一指标更高(P<0.001),灵敏度为75.00%,特异度为93.83%。结论痰HNP-1、HNP-2、人抗菌肽LL-37水平均与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有关,三者联合能提高对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中性粒细胞肽-1 人中性粒细胞肽-2 人抗菌肽LL-37 支气管扩张症 急性加重 预测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对菌阴空洞肺结核的诊断效能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贺延法 杨嘉慧 +2 位作者 张春波 刘涛 齐科雷 《中国医药》 2024年第2期202-206,共5页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Xpert)检测对菌阴空洞肺结核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河北省胸科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124例肺部空洞疾病患者相关病历资料,其中菌阴空洞肺结核86例(观察组),非...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Xpert)检测对菌阴空洞肺结核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河北省胸科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10月期间行手术治疗的124例肺部空洞疾病患者相关病历资料,其中菌阴空洞肺结核86例(观察组),非结核肺部空洞疾病38例(对照组)。收集患者手术标本Xpert检测和外周血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T-SPOT)试验结果,分析二者对菌阴空洞肺结核的诊断效能。结果Xpert检测和T-SPOT试验诊断菌阴空洞肺结核的敏感度为68.6%、75.6%,特异度为97.4%、68.4%。Xpert检测的敏感度低于T-SPOT试验(χ^(2)=5.832,P<0.001),特异度高于T-SPOT试验(χ^(2)=21.469,P<0.001)。2种方法在观察组中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Xpert检测:68.6%(59/86)比2.6%(1/38);T-SPOT试验:75.6%(65/86)比31.6%(12/38)](均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Xpert检测诊断菌阴空洞肺结核的曲线下面积为0.830,T-SPOT试验的曲线下面积为0.729,Xpert检测的准确度高于T-SPOT试验(P<0.001)。结论Xpert检测对菌阴空洞肺结核有比较可靠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洞性肺结核 结核分枝杆菌 菌阴肺结核 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肺结核死亡的多因素分析及风险模型建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鑫 魏云霞 +4 位作者 龙雪娟 闫丽静 邵丽娇 郄东磊 李宁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7期1078-1083,共6页
目的分析ICU中重症肺结核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模型,协助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北省胸科医院ICU收治的118例重症肺结核患者的28项指标。包括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和入ICU时相关指标[... 目的分析ICU中重症肺结核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构建风险模型,协助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北省胸科医院ICU收治的118例重症肺结核患者的28项指标。包括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和入ICU时相关指标[血常规、动脉血气分析、生化指标、凝血功能、感染指标及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依据入ICU后28天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应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重症肺结核患者ICU 28天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重症肺结核入ICU 28天生存组与死亡组相比,年龄、性别、BMI、APACHEⅡ评分、WBC等13项指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BMI、APACHEⅡ、Lac及HCT是患者入ICU 28天死亡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BMI(OR=0.603,95%CI 0.450~0.808,P=0.001)及HCT(OR=0.864,95%CI 0.733~0.976,P=0.022)为保护性因素,男性(OR=6.575,95%CI 1.118~38.679,P=0.037)、年龄(OR=1.070,95%CI 1.027~1.114,P=0.001)、APACHEⅡ评分(OR=1.288,95%CI 1.149~1.444,P<0.001)及Lac(OR=2.742,95%CI 1.425~5.275,P=0.003)为危险因素;构建死亡风险模型logit P=In(P/1-P)=2.616+0.068(年龄)+1.883(男性)+0.253(APACHEⅡ评分)+1.009(Lac)-0.506(BMI)-0.168(HCT)。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该模型用于重症肺结核入ICU 28天的预后评估,AUC为0.96(95%CI 0.928~0.993),敏感度为68.5%,特异度为89.7%,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率。结论重症肺结核患者死亡率高,年龄、性别、BMI、APACHEⅡ、Lac及HCT对重症肺结核患者ICU 28天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肺结核 ICU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氨酰-tRNA合成酶2对肺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8
作者 栾艳超 梁超 +1 位作者 韩青松 刘立茹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081-1091,共11页
目的: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分析DARS2在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其对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挖掘TCGA与GEO... 目的: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分析DARS2在肺腺癌(lung adenocarcinoma,LUAD)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其对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挖掘TCGA与GEO数据库中DARS2 mRNA在LUAD样本中的表达谱,评估DARS2 mRNA在LUAD与正常肺组织间的表达差异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潜在联系。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测定DARS2 mRNA水平,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蛋白表达量,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明确组织定位,综合评估DARS2在LUAD组织及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利用siRNA技术分别将DARS2 siRNA及其阴性对照质粒转入A549、H1299细胞,利用CCK-8评估细胞增殖,克隆成簇验增殖,划痕Transwell测迁移侵袭力。GO/KEGG分析DARS2在LUAD的生物学功能;ssGSEA探究DARS2表达与肿瘤免疫微环境浸润关联。结果:TCGA、GEO数据库分析表明,与癌旁组织相比,LUAD组织中DARS2 mRNA呈高表达(均P<0.01)。DARS2表达水平与LUAD患者的病理分期、T分期、N分期、M分期、性别和吸烟显著相关(均P<0.05)。DARS2高表达预示患者预后差(P<0.05)。DARS2在各LUAD细胞中及LUAD组织中亦呈高表达(均P<0.05)。敲低DARS2表达可显著降低A549和H1299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均P<0.05)。DARS2关联基因富集于细胞周期、Myc/Foxm1通路,调控细胞增殖等关键生物过程。DARS2的表达水平与LUAD组织中Th2细胞的浸润程度呈现显著正相关,而与B细胞、T细胞、CD8^(+)T细胞、肥大细胞及细胞毒性细胞的浸润则表现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LUAD组织及细胞中DARS2高表达,预示患者预后不良。敲低DARS2表达可抑制LUAD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DARS2可能是LUAD的治疗靶点和预后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免疫微环境 DARS2 增殖 预后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TH17及其细胞因子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白峰 张小雷 李倩倩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4期730-733,738,共5页
目的分析辅助性T淋巴细胞1(TH1)、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及其细胞因子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08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2HRZE/10HRE治疗,根据治疗效果... 目的分析辅助性T淋巴细胞1(TH1)、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及其细胞因子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5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08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2HRZE/10HRE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有效组(n=78)与无效组(n=30)。比较两组胸腔积液的TH1、TH17、TH1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及TH17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胸腔积液TH1、TH17、TNF-α、IFN-γ、IL-17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治疗效果的关系;绘制ROC曲线分析胸腔积液TH1、TH17、TNF-α、IFN-γ、IL-17水平对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无效组胸腔积液的TH1、TH17、TNF-α、IFN-γ、IL-17水平均高于有效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461、5.688、6.726、5.891、7.148,均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TH1、TH17、TNF-α、IFN-γ、IL-17水平升高均是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胸腔积液TH1、TH17、TNF-α、IFN-γ、IL-17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6、0.793、0.836、0.817、0.856(P<0.05)。结论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治疗效果可能与胸腔积液TH1、TH17及其细胞因子水平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胸膜炎 辅助性T淋巴细胞1 辅助性T淋巴细胞17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达喹啉联合肝爽颗粒抗耐多药肺结核效果及减毒作用分析
10
作者 马清艳 党萍 +2 位作者 侯莉莉 刘晓飞 康冠楠 《传染病信息》 2024年第3期228-234,共7页
目的探讨贝达喹啉联合肝爽颗粒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的应用效果及对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γinducible protein-10,IP-10)、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suppressors of cytokine signali... 目的探讨贝达喹啉联合肝爽颗粒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 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的应用效果及对γ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γinducible protein-10,IP-10)、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suppressors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1)的影响。方法按1:1倾向性匹配原则将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河北省胸科医院结核四科收治的144例MDR-TB患者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及联合组,各48例。3组均在予以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1组予以肝爽颗粒,对照2组予以贝达喹啉,联合组予以肝爽颗粒和贝达喹啉。比较3组治疗第4、8、12、24、36、48周痰菌转阴率及中位转阴时间。比较3组治疗48周后病灶吸收情况、空洞变化情况。比较3组治疗前、治疗第8、24、48周血清炎症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P-10、SOCS1]水平及受试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2组、联合组第4、8、12、24、36、48周痰菌转阴率均高于对照1组(P均<0.05);对照2组、联合组中位转阴时间均早于对照1组(P均<0.05);对照2组、联合组病灶吸收率分别为93.75%、95.83%,均高于对照1组56.25%(P均<0.05);对照2组、联合组空洞改善率分别为95.83%、95.83%,均高于对照1组62.50%(P均<0.05);联合组第8、24、48周IL-17、TNF-α、IL-4水平<对照2组<对照1组(P均<0.05);联合组第8、24、48周IP-10、SOCS1水平<对照2组<对照1组(P均<0.05);对照2组、联合组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16.67%、12.50%,均高于对照1组(0)%(P均<0.05);联合组肝损伤和胃肠系统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0,分别低于对照2组12.50%、16.67%和对照1组14.58%、14.58%(P均<0.05)。结论含贝达喹啉治疗方案能提高MDR-TB的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痰菌转阴率,抑制炎症反应,联合肝爽颗粒虽未增强疗效,但能进一步改善炎症反应,减少肝损伤和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有助于增加患者贝达喹啉治疗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菌转阴 病灶吸收 血清炎症因子 IP-10 SOCS1 贝达喹啉 肺结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淋巴结核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11
作者 韩青松 刘佳坤 +2 位作者 张磊 李志峰 栾艳超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2期254-256,260,共4页
目的观察负压引流在颈部淋巴结核(CTL)术后的效果及对术后复发因素的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河北省胸科医院152例CTL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术后引流方式分为试验组(100例)和对照组(52例)。试验组采用负压吸引的引流方式;对照组采用... 目的观察负压引流在颈部淋巴结核(CTL)术后的效果及对术后复发因素的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河北省胸科医院152例CTL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术后引流方式分为试验组(100例)和对照组(52例)。试验组采用负压吸引的引流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放置引流管的引流方式。比较2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术后复发率等指标。再将152例CTL手术治疗的患者分为复发组23例和无复发组129例,比较2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采用COX回归分析CTL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显著增多,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换药次数、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TL术后复发情况与患者营养状况、术后引流方式、手术淋巴结清扫程度、是否为耐药结核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术后引流方式、手术淋巴结清扫程度、是否为耐药结核为影响CTL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负压引流为更适合CTL术后的引流方式;负压引流、彻底的淋巴结清扫、耐药结核的合理治疗,有利于降低CTL术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淋巴结核 负压引流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端螺旋CT单心跳心脏技术判别冠脉狭窄和斑块性质的临床价值及合并基础疾病对准确性的影响
12
作者 赵宇明 侯鹏 +2 位作者 王爽 纪俊雨 赵树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研究超高端螺旋CT单心跳心脏技术判别冠脉狭窄和斑块性质的临床价值及合并基础疾病对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我院2022年7月—2023年1月诊断并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冠脉狭窄程... 目的:研究超高端螺旋CT单心跳心脏技术判别冠脉狭窄和斑块性质的临床价值及合并基础疾病对准确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我院2022年7月—2023年1月诊断并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冠脉狭窄程度,Ⅰ级病变患者33例,Ⅱ级病变患者22例,Ⅲ级病变患者41例。根据斑块性质分析,其中稳定性斑块患者55例,不稳定性斑块患者41例,所有患者入组后均接受256排CT行单心跳心脏冠脉成像、冠脉造影(ICA)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比较单心跳心脏冠脉成像诊断冠脉血管狭窄以及不稳定性斑块的诊断效能,研究合并基础疾病对准确性的影响。结果:本研究中,单心跳心脏冠脉成像诊断冠脉血管狭窄Ⅲ级病变的灵敏度为80.49%,单心跳心脏冠脉成像诊断冠脉血管狭窄Ⅲ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1,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会造成单心跳心脏冠脉成像诊断冠脉血管狭窄Ⅲ级病变的效能下降。单心跳心脏冠脉成像诊断冠脉血管不稳定斑块的灵敏度为80.21%,单心跳心脏冠脉成像诊断冠脉血管不稳定斑块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5,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会造成单心跳心脏冠脉成像诊断冠脉血管不稳定斑块的诊断效能下降。结论:超高端螺旋CT单心跳心脏技术判别冠脉狭窄和斑块性质的灵敏度均超过80%以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以及高脂血症患者,会造成冠脉狭窄和斑块性质的判定准确性以及灵敏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狭窄 冠心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扰素诱导蛋白3联合降钙素原对老年重症肺结核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魏云霞 王鑫 +4 位作者 龙雪娟 邵丽娇 闫丽静 于娣 李宁 《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蛋白3(IFIT3)联合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对老年重症肺结核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河北省胸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82例老年重症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目的:探讨干扰素诱导蛋白3(IFIT3)联合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对老年重症肺结核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河北省胸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82例老年重症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28 d转归分为存活组(42例)和死亡组(4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FIT3及PCT含量。以入重症监护病房28 d预后情况为参照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FIT3和PCT对老年重症肺结核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死亡组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清IFIT3含量和PCT含量,分别为(25.68±8.12)分、21.00(13.00, 48.00) pg/ml及3.21(0.96, 5.78) ng/ml,均高于存活组[分别为(21.17±8.57)分,11.00(5.75, 22.75) pg/ml及0.41(0.15, 1.04)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73,P=0.018;Z=-2.920,P=0.003;Z=2.028,P=0.001)。以入住重症监护病房28 d预后情况为参考标准,IFIT3和PCT预测老年重症肺结核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7(95%CI:0.572~0.803)、0.832(95%CI:0.741~0.922)。IFIT3最佳临界值为12.50 pg/ml时,预测老年重症肺结核患者死亡的敏感度为77.5%和特异度为59.5%;血清PCT最佳临界值为1.44 ng/ml时,预测老年重症肺结核患者死亡的敏感度为72.5%和特异度为83.3%;IFIT3联合PCT预测老年重症肺结核患者死亡的AUC为0.850(95%CI:0.767~0.933),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和83.3%,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1%和75.6%。结论:IFIT3联合PCT检测对老年重症肺结核患者的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诱导剂 重症监护病房 老年人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C20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肺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雪芹 栾艳超 +2 位作者 赵莉 戎超超 杨娜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60-472,共13页
背景与目的:肺腺癌具有早期发现难、肿瘤进展快及晚期手术切除率低等特点。尽管单药免疫治疗和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相关研究在改善预后、克服耐药方面已初显成效,但是大部分肺腺癌患者从中获益仍有限。因此,迫切需要寻找具有相对较高灵... 背景与目的:肺腺癌具有早期发现难、肿瘤进展快及晚期手术切除率低等特点。尽管单药免疫治疗和免疫治疗联合化疗的相关研究在改善预后、克服耐药方面已初显成效,但是大部分肺腺癌患者从中获益仍有限。因此,迫切需要寻找具有相对较高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以改善肺腺癌患者的预后。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0(cell division cycle protein 20,CDC20)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但在肺腺癌中的生物学作用及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究CDC20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肺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分析CDC20对肺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CDC20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生物信息学和临床病理学参数分析其与预后不良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描述CDC20对肺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肺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CDC20表达在肺腺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人正常肺上皮细胞系BEAS-2B、人肺腺癌细胞系A549和H1299中CDC20的表达水平。细胞实验中,通过敲低肺腺癌细胞中的CDC20,分为si-NC(对照组)、si-CDC20#1(敲低组1)和si-CDC20#2(敲低组2)3个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克隆形成、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功能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CDC20在肺腺癌中的生物学作用。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CDC20在肺腺癌中可能的调控通路。本研究经河北省胸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2022051)。结果:生物信息学及IHC结果均显示,CDC20在肺腺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05)。生物信息学与临床参数分析结果均显示,CDC20高表达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均显示,CDC20表达情况与患者术后生存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敲低CDC20能抑制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P<0.05)。GO功能、KEGG通路和GSEA结果均显示,CDC20与细胞周期相关。结论:CDC20在肺腺癌中高表达,CDC20高表达是肺腺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CDC20能促进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20 肺腺癌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细胞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患者血清IL-2、IL-6、IFN-γ水平变化及其诊断效能
15
作者 方鹏 邸红芹 +1 位作者 安晓颖 刘战地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23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肺结核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肺结核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疑似肺结核患者211例,其中确诊肺结核65例作为结核组、非肺结核70例作为非结核组,剩余7... 目的观察肺结核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及γ-干扰素(IFN-γ)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肺结核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疑似肺结核患者211例,其中确诊肺结核65例作为结核组、非肺结核70例作为非结核组,剩余76例用于诊断效能的验证。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IL-2、IL-6、IFN-γ水平,PCR-荧光探针法检测用于诊断效能验证的76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液结核分枝杆菌(MTB)核酸阳性情况。绘制血清IL-2、IL-6、IFN-γ单独及联合诊断肺结核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选择诊断效能较高的组合,分析其与76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液MTB核酸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结核组血清IL-2、IL-6、IFN-γ水平均高于非结核组(P均<0.05)。血清IL-2、IL-6、IFN-γ单独诊断肺结核的cut-off分别为2.49、11.11、17.80 pg/mL,其单独及联合诊断肺结核的AUC均>0.70;血清IL-2、IL-6、IFN-γ联合诊断的AUC最高(0.91),此时敏感度为74.47%、特异度为91.38%;综合AUC、敏感度和特异度,血清IL-2和IFN-γ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AUC为0.88、敏感度为80.85%、特异度为81.03%。76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液MTB核酸阳性34例、阴性42例,血清IL-2联合IFN-γ检测阳性28例、阴性48例,两种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4,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血清IL-2、IL-6、IFN-γ水平均升高,三者单独检测均有助于肺结核的诊断,其中血清IL-2联合IFN-γ检测的诊断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白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6 Γ-干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学科的PCMH团队模式在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症状中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赵虹 李亚妹 +1 位作者 秦立志 赵洁 《临床肺科杂志》 2024年第10期1520-1524,1530,共6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的PCMH团队模式对慢阻肺患者康复管理的有效性。方法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22年3月1日-2022年9月30日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的慢阻肺患者,审查指标包括PCMH理念的MDT管理前后第6个月和第12个月的患者住院次数、... 目的探讨多学科的PCMH团队模式对慢阻肺患者康复管理的有效性。方法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22年3月1日-2022年9月30日我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的慢阻肺患者,审查指标包括PCMH理念的MDT管理前后第6个月和第12个月的患者住院次数、急诊次数(ED)、急性发作次数,此外还评估了开展PCMH管理对慢阻肺患者的尼古丁依赖性、症状和吸烟行为影响。结果患者开始接受PCMH管理后第6个月的住院次数、急诊次数分别为(0.1±0.2)次和(0.2±0.3)次,显著少于首次就诊前6个月的(0.5±0.3)次住院次数和(0.6±0.4)次急诊次数(P<0.001),管理后第12个月的住院次数、急诊次数分别为(0.3±0.5)次和(0.3±0.4)次,显著少于首次就诊前6个月的(0.7±0.5)次住院次数和(0.8±0.4)次急诊次数(P<0.001),急性发作次数在首次就诊前后6个月和12个月并未出现显著性差异(P=0.070);患者平均每日吸烟数量在实施PCMH管理后从(15.2±10.7)支减小到了(11.3±8.2)支,FTND得分从(4.3±1.8)分减小到了(3.4±2.1)分,CAT得分从(19.1±7.2)分减小到(15.2±6.1)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多学科的PCMH管理方法有助于减轻患者症状、降低吸烟率,明显改善慢阻肺患者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MH 多学科团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 吸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β、IL-12p70及联合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
17
作者 刘战地 张辉 +3 位作者 马伟立 孙明玥 田二朋 邸红芹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525-527,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在结核病(TB)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析2种细胞因子对TB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河北省胸科医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95例疑似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TB 40... 目的通过检测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在结核病(TB)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析2种细胞因子对TB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河北省胸科医院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95例疑似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确诊TB 40例纳入TB组,非TB 55例纳入NTB组。比较2组血清中IL-1β、IL-12p70表达水平及其诊断效能。结果TB组IL-1β、IL-12p70水平较NTB组增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IL-12p70及其联合检测诊断TB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应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96、0.719、0.738,约登指数分别为0.368、0.442、0.441。IL-1β、IL-12p70水平高于其最佳截断值者(阳性者)分别有49例(51.6%)和46例(48.4%),两者联合检测阳性者49例(51.6%)。进行χ^(2)检验可见,3种检测方法与TB-DNA检测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Kappa一致性可见,3种方法的一致性均<0.4,一致性不理想(P<0.001)。结论IL-1β、IL-12p70联合检测有助于诊断TB;IL-1β、IL-12p70检测对TB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12p70 ROC曲线 曲线下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_(4)^(+)/CD_(8)^(+)比值联合细胞因子对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的鉴别价值
18
作者 田二朋 马伟立 +1 位作者 刘美 齐亚楠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0期1466-1470,共5页
目的探讨CD_(4)^(+)/CD_(8)^(+)比值联合细胞因子对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的鉴别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07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将患者分为非活动性肺结核组(53例)和活动性肺结核组(54... 目的探讨CD_(4)^(+)/CD_(8)^(+)比值联合细胞因子对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的鉴别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河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07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情将患者分为非活动性肺结核组(53例)和活动性肺结核组(54例)。比较2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CD_(4)^(+)/CD_(8)^(+)比值;分层回归分析肺结核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CD_(4)^(+)/CD_(8)^(+)比值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活动性肺结核发生的因素;分析血清细胞因子与CD_(4)^(+)/CD_(8)^(+)比值的交互作用对活动性肺结核发生的影响;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细胞因子、CD_(4)^(+)/CD_(8)^(+)比值单独及联合对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的鉴别价值。结果活动性肺结核组血清IL-6、γ干扰素、IL-8、CD_(4)^(+)/CD_(8)^(+)比值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活动性肺结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6、γ干扰素、IL-8均对CD_(4)^(+)/CD_(8)^(+)比值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L-6、γ干扰素、IL-8水平升高、CD_(4)^(+)/CD_(8)^(+)比值增加是活动性肺结核发生的危险因素(均P<0.05);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校正性别、年龄前后,血清IL-6、γ干扰素、IL-8分别与CD_(4)^(+)/CD_(8)^(+)比值均不存在相乘和相加交互作用(均P>0.05)。IL-6、γ干扰素、IL-8、CD_(4)^(+)/CD_(8)^(+)比值及四者联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6、0.771、0.805、0.707和0.850,四者联合对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的鉴别效能最高。结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血清IL-6、γ干扰素、IL-8水平及外周血CD_(4)^(+)/CD_(8)^(+)比值较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升高,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影响肺结核患者细胞免疫状态,据此可对活动性与非活动性肺结核进行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性肺结核 细胞因子 细胞免疫 相关性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新液联合标准化疗方案治疗肺结核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α1酸性糖蛋白和触珠蛋白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康冠楠 侯莉莉 +3 位作者 刘晓飞 党萍 宋韬 马清艳 《中国医药》 2023年第8期1175-1179,共5页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标准化疗方案(2HRZE/4HR方案)治疗肺结核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α1酸性糖蛋白和触珠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胸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88例肺结核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4例...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联合标准化疗方案(2HRZE/4HR方案)治疗肺结核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α1酸性糖蛋白和触珠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胸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88例肺结核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4例。对照组给予2HRZE/4HR标准化疗方案及西药抗感染、止血、止咳化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康复新液口服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痰菌阴转率和CT病灶吸收、空洞变化、咯血症状缓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肺功能和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α1酸性糖蛋白和触珠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2、5、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痰菌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83.0%(78/94)比69.2%(65/94)、93.6%(88/94)比83.0%(78/94)、97.9%(92/94)比88.3%(83/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及6个月后观察组的病灶吸收总有效率、空洞改善总有效率及治疗2个月后咯血症状缓解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指标及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血清α1酸性糖蛋白和触珠蛋白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786±105)mg/L比(713±105)mg/L、(0.91±0.22)g/L比(0.78±0.21)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标准化疗方案(2HRZE/4HR方案)治疗肺结核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同时可提高血清α1酸性糖蛋白和触珠蛋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康复新液 2HRZE/4HR 血清α1酸性糖蛋白 触珠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老年耐药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细胞免疫及营养状况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智慧 董雅坤 +5 位作者 池跃朋 王玉红 梁亚充 谢兰品 王秋梅 李晓倩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943-947,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耐药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为早期对老年耐药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65岁耐药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年龄、治疗次数、身体质量指数(BMI)等资料。采取患... 目的分析老年耐药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营养状况,为早期对老年耐药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65岁耐药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年龄、治疗次数、身体质量指数(BMI)等资料。采取患者胸腔积液经BACTEC MGIT 960结核菌培养+药敏试验,按耐药结核病分类将患者分为单耐药、多耐药、耐多药及广泛耐药;并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营养及免疫相关指标检测,依据营养风险筛查量表分值(NRS2002)将患者分营养风险组(NRS2002≥3分)和无营养风险组(NRS2002<3分)。结果营养风险组与无营养风险组在年龄、诊断类型、治疗次数、BM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年龄增长营养风险越高,耐多药、广泛耐药、治疗次数多和BMI<18.5营养风险较高;营养风险组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预后营养指数(PNI)、CD4^(+)T、CD3^(+)T及CD4^(+)T/CD8^(+)T分别为(60.96±3.94)g/L、(32.46±3.82)g/L、(108.63±13.54)g/L、36.58±0.32、(34.20±6.73)%、(60.15±9.21)%和1.09±0.08,低于无营养风险组(69.01±3.49)g/L、(41.01±3.21)g/L、(116.68±14.84)g/L、44.21±0.28、(42.38±7.96)%、(70.02±7.99)%和(1.48±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风险组CD8^(+)T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及住院天数分别为(38.64±7.56)%、6.48±0.32及(28.28±2.10)d明显高于无营养风险组(26.55±5.98)%、4.12±0.12及(21.12±1.25)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风险组NK细胞、B淋巴细胞、IgG、IgA、IgM分别为(9.98±6.46)%、(11.21±6.45)%、(12.25±6.48)g/L、(2.16±0.28)g/L及(1.41±0.48)g/L与无营养风险组比较(10.38±4.89)%、(10.42±6.89)%、(11.76±5.19)g/L、(2.15±0.32)g/L、(1.38±0.54)g/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免疫功能及营养评估在老年耐药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治疗及预后推断有重要意义。营养风险发生率与年龄、治疗次数呈正相关,与BMI呈负相关,营养风险高的患者TP、ALB、Hb、PNI、CD3^(+)T、CD4^(+)T明显偏低,可能延长患者住院治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耐药结核性胸膜炎 细胞免疫 营养评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