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椎体成型术临床应用现状 被引量:6
1
作者 马涛 石建成 +1 位作者 李林芳 赵林 《河北医药》 CAS 2008年第10期1582-1584,共3页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型术 临床应用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穿刺 外科手术 椎体血管瘤 骨水泥 机械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素通过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细胞自噬对骨关节炎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曹舒兴 周楠 +4 位作者 王进 赵立辉 曹光 马维 李明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24期3685-3689,共5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大鼠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与细胞自噬Akt-mTOR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将30只6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及治疗组。手术组采用Hulth法诱导大鼠骨关节炎模型,治疗组术后即给予口服姜黄素50 mg&...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大鼠骨关节炎软骨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与细胞自噬Akt-mTOR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将30只6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组及治疗组。手术组采用Hulth法诱导大鼠骨关节炎模型,治疗组术后即给予口服姜黄素50 mg·kg^(-1)·d^(-1),连续给药8周。通过番红-O染色和Mankin’s评分评估关节软骨结构特征;TUNEL染色分析软骨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标志物caspase-3以及Bax/Bcl2,自噬相关标志物LC-Ⅰ/Ⅱ和Beclin1以及Akt/mTOR信号通路mTOR、Akt、p-P70s6k等。此外,提取进行改良Hulth法手术后的大鼠膝关节软骨组织细胞原代培养,分别添加姜黄素(40μmol/L)、Akt-mTOR信号通路激活剂尼古丁(2.5μmol/L)、姜黄素+尼古丁组(姜黄素处理前2 h给予尼古丁处理),验证姜黄素是否通过Akt-mTOR信号通路调控细胞自噬对骨关节炎大鼠发挥保护作用。结果与手术组相比,姜黄素治疗组Mankin’s评分显著降低(P<0.05);软骨细胞凋亡受到抑制;凋亡相关标志物caspase-3以及Bax/Bcl2比值显著下降(P<0.05);自噬相关标志物LC-Ⅰ/Ⅱ和Beclin1表达显著升高(P<0.05);mTOR、Akt、p-P70s6k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在细胞实验中,当给予姜黄素+尼古丁处理后,相比于单纯给予姜黄素,LC3Ⅱ/LC3Ⅰ水平明显下降(P<0.01)。结论姜黄素通过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自噬,在骨关节炎大鼠中发挥了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骨关节炎 自噬作用 Akt-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柱凝胶技术筛选及鉴定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陈静 马涛 《河北医药》 CAS 2008年第8期1233-1234,共2页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 微柱凝胶技术 临床应用 溶血性输血反应 鉴定 筛选 交叉配血困难 临床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骨骼肌乙酰CoA羧化酶的表达及活性研究
4
作者 胡淑国 王丽慧 +3 位作者 宋光耀 杨洋 宋国桥 常湛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5期4945-4947,共3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骨骼肌乙酰CoA羧化酶(ACC)的表达和活性的变化,探讨其在骨骼肌脂质堆积和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方法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石家庄市第二医院骨科住院择期行髋关节及下肢手术患者中,选取2型糖尿病病程5年之内的患...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骨骼肌乙酰CoA羧化酶(ACC)的表达和活性的变化,探讨其在骨骼肌脂质堆积和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方法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石家庄市第二医院骨科住院择期行髋关节及下肢手术患者中,选取2型糖尿病病程5年之内的患者10例为糖尿病组(DM组),另选取10例非糖尿病者为对照组(NC组)。采集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BG)、血脂、游离脂肪酸(FFA)等,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骨科手术中留取骨骼肌标本,测定骨骼肌三酰甘油(TG)、总的长链脂酰辅酶A(LCACoA)水平。骨骼肌ACC、磷酸化乙酰辅酶A羧化酶(P-ACC)蛋白表达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结果 DM组FBG、空腹胰岛素(FINS)、FFA及血清TG水平高于NC组(P<0.05),而ISI低于NC组(P<0.01)。DM组骨骼肌TG及LCACoA水平高于NC组(P<0.05)。两组骨骼肌ACC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骨骼肌P-ACC蛋白水平低于NC组(P<0.05)。结论 ACC活性的改变可能在2型糖尿病患者骨骼肌脂质堆积和胰岛素抵抗发生中起了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抗药性 骨骼 脂肪酸类 乙酰CoA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腔镜下经小切口腋胸入路与乳腺入路治疗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于铭 吴运舸 +2 位作者 陈柳茵 吴曦 贾硕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15期2294-2297,共4页
目的对比腔镜下小切口经腋胸入路与常规切口乳腺入路下治疗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治疗的36例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年龄37~58岁,平均年龄40.2岁,均在腔镜下行小... 目的对比腔镜下小切口经腋胸入路与常规切口乳腺入路下治疗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治疗的36例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年龄37~58岁,平均年龄40.2岁,均在腔镜下行小切口腋胸入路(18例)或常规切口乳腺入路(18例)治疗。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内容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引流量及引流管拔除时间、并发症情况、手术切口满意程度及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完成了随访,随访时间12~33个月,平均17.3个月。术后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均存活,无死亡,2种术式均可有效切除癌变。2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及淋巴结清扫的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腋胸入路组的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的时间及引流量明显优于乳腺入路组,术后手术切口愈合满意度明显升高(P<0.05)。结论腔镜下小切口腋胸入路与常规切口乳腺入路治疗单侧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安全可行,均能有效切除癌变病灶,但腋胸入路组在术后并发症,手术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乳腺入路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镜 腋胸入路 乳腺入路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手术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