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浊毒-玄府-阴肤”论治肠型贝赫切特综合征
1
作者 曹于方 范诗苑 +6 位作者 刘秋华 李晓静 马益彬 耿楠 张彤 王小天 李博林 《江苏中医药》 2025年第3期52-55,共4页
肠型贝赫切特综合征(IBD)是累及肠道的血管炎症性疾病,以腹痛、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亦会出现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部或皮肤病变等全身表现。本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病情反复、迁延难愈。“玄府”理论出自《黄帝内经》,“阴肤”乃... 肠型贝赫切特综合征(IBD)是累及肠道的血管炎症性疾病,以腹痛、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亦会出现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眼部或皮肤病变等全身表现。本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且病情反复、迁延难愈。“玄府”理论出自《黄帝内经》,“阴肤”乃中医视角下的内在黏膜,由玄府聚合而成,再结合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浊毒”理论,本病病机可概括为浊毒内蕴郁闭玄府,继而损伤阴肤,治疗应以去浊毒、开玄府、护阴肤为总则,临证据患者表现配以通腑利下、除热解郁、活血敛疮、健脾益气等治法。附验案1则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型贝赫切特综合征 阴肤 玄府 浊毒 香砂六君子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佃贵教授应用浊毒外治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2
作者 周金业 王小天 +4 位作者 刘启泉 陈聪 李博林 张彤 石蒙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第1期99-102,共4页
介绍李佃贵教授应用浊毒外治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李佃贵教授认为浊毒蕴肠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核心病机,应采用“化浊解毒”大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出在中医内治法基础上,配合应用特色浊毒外治法截断生浊源头,并给浊毒以出路,助... 介绍李佃贵教授应用浊毒外治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李佃贵教授认为浊毒蕴肠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核心病机,应采用“化浊解毒”大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出在中医内治法基础上,配合应用特色浊毒外治法截断生浊源头,并给浊毒以出路,助溃疡性结肠炎肠腑浊毒清散,形成溃疡性结肠炎内外同治的特色中医疗法,以期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临床治疗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毒外治法 溃疡性结肠炎 李佃贵 临证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虚浊毒”理论与内质网应激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过程中的相关性探讨
3
作者 刘秋华 李晓静 +7 位作者 马益彬 贾雪梅 赵丹阳 郭榆西 王杰 杜姚 才艳茹 杨倩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5年第2期246-251,共6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疑难疾病,患病率不断上升,癌变率较高,已严重威胁人类的生活健康。目前UC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认为可能与炎症、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肠道菌群失调等机制有关。近年来内质网应激成为UC发病机制的研...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疑难疾病,患病率不断上升,癌变率较高,已严重威胁人类的生活健康。目前UC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认为可能与炎症、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肠道菌群失调等机制有关。近年来内质网应激成为UC发病机制的研究热点,结合中医理论与现代分子生物学,内质网应激过程导致UC发病的过程与“脾虚浊毒”引起UC的过程相契合。笔者认为“脾虚浊毒”是UC发病的关键病机,内质网应激则为“脾虚浊毒”的微观体现。中医药防治UC由来已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从“脾虚浊毒”理论与内质网应激角度探讨UC的病因病机,将中医理论基础与现代分子生物学相结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UC提供新思路和突破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浊毒 内质网应激 溃疡性结肠炎 中西医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萎缩性胃炎浊毒蕴胃证内涵思考及诊断量表建立:基于文献研究及临床调查
4
作者 刘志华 刘晓雨 +11 位作者 李京璠 李润泽 王玉曼 刘小发 陈楷今 王绍坡 徐伟超 孙润雪 孙建慧 杨倩 杜艳茹 杜宁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02-2304,F0003,F0004,共5页
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药干预效果明显。浊毒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理论,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存在辨证不清及与其它证型界限混乱的问题,缺少参考标准,故该项目团队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浊毒蕴胃的内涵进行探索,并通过文献研究与临... 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药干预效果明显。浊毒理论作为一种新兴理论,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存在辨证不清及与其它证型界限混乱的问题,缺少参考标准,故该项目团队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浊毒蕴胃的内涵进行探索,并通过文献研究与临床患者调查两种途径,构建慢性萎缩性胃炎浊毒蕴胃证诊断量表,来推动浊毒理论在萎缩性胃炎辨证诊治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萎缩性胃炎 浊毒蕴胃证 诊断量表 文献研究 临床调查
原文传递
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基于“浊毒”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及舌象特征
5
作者 李润泽 刘晓雨 +4 位作者 王玉曼 李京璠 薛滨清 张心千 杜艳茹 《天津中医药》 2025年第3期277-282,共6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发的胃黏膜慢性炎性反应及萎缩样改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具有高复发性、难以彻底治愈的特点,并伴有一定的胃癌发生风险。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首创“浊毒理论”,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核心病机为浊毒内...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发的胃黏膜慢性炎性反应及萎缩样改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具有高复发性、难以彻底治愈的特点,并伴有一定的胃癌发生风险。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首创“浊毒理论”,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核心病机为浊毒内蕴。在临床诊疗中,李教授运用化浊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将胃镜图像与舌象结合,以其独特的视角诠释了胃镜图像与舌象特征随病情进展而发生的变化。借助这一理论框架,有望深化临床医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病情动态发展的理解,从而精准指导临床用药,为病情变化及预后转归等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镜图像 舌象 李佃贵 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浊解毒疏肝方通过调控SIRT1/PGC-1α/PPARγ通路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
6
作者 王池 孙淑洁 +3 位作者 刘佳 李淙 芦晔 裴林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2-789,共8页
目的探究化浊解毒疏肝方调控SIRT1/PGC-1α/PPARγ通路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0.5 mg/kg)和化浊解毒疏肝方低、中、高剂量组(2.7、5.4、10.8 g/kg),每组10只,采... 目的探究化浊解毒疏肝方调控SIRT1/PGC-1α/PPARγ通路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0.5 mg/kg)和化浊解毒疏肝方低、中、高剂量组(2.7、5.4、10.8 g/kg),每组10只,采用双侧颈动脉永久性结扎法(2-VO)建立VD大鼠模型,通过Longa5级评分法判断神经行为学,Morris水迷宫实验确认造模成功与否,再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3周。给药结束后,通过行为学实验检测大鼠空间记忆能力,ELISA法检测血清IL-18、IL-1β水平,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组织病理改变及神经元形态,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SIRT1、PGC-1α、PPARγ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穿越平台次数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减少(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松散,细胞核固缩,尼氏小体数量减少,海马组织IL-1β、IL-18分泌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海马组织SIRT1、PGC-1α、PPARγ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奈哌齐组和化浊解毒疏肝方各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P<0.01),穿越平台次数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增加(P<0.05,P<0.01),海马CA1区损伤有所好转,海马组织IL-1β、IL-18分泌及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P<0.01),海马组织SIRT1、PGC-1α、PPARγ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化浊解毒疏肝方可能通过激活SIRT1/PGC-1α/PPARγ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浊解毒疏肝方 血管性痴呆 学习记忆障碍 炎症反应 SIRT1/PGC-1α/PPARγ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浊解毒通络方治疗胃癌前病变浊毒蕴胃证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
7
作者 张志威 宋梦蝶 +6 位作者 毛宇湘 杨静 钱金花 毕建成 张亚秋 王海洋 白海燕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3137-3142,共6页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通络方治疗胃癌前病变浊毒蕴胃证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的胃癌前病变浊毒蕴胃证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通络方治疗胃癌前病变浊毒蕴胃证患者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4月就诊于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的胃癌前病变浊毒蕴胃证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给予化浊解毒通络方治疗;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口服,3次/d,4片/次。2组均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音猬因子(Shh)信号通路关键因子胶质瘤相关癌基因蛋白-1(Gli1)、融合抑制因子(SUFU)、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表达,观察2组治疗期间的安全性指标,对比2组中医证候疗效、胃镜疗效、病理疗效。结果:观察组中医证候、胃镜、病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Gli1、SUFU、CyclinD1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呈棕黄色颗粒状。治疗前,2组患者胃黏膜组织中Gli1、SUFU、CyclinD1蛋白表达(密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胃黏膜组织中Gli1、CyclinD1蛋白表达均较治疗后降低,SUFU蛋白表达均较治疗后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以上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胃黏膜组织中Gli1、SUFU、CyclinD1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患者胃黏膜组织中Gli1、CyclinD1蛋白表达均较治疗后降低,SUFU蛋白表达均较治疗后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2组患者在服药期间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化浊解毒通络方治疗胃癌前病变浊毒蕴胃证患者疗效优于胃复春片,其作用机制与可能与调控Shh信号通路关键因子Gli1、SUFU、CyclinD1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化浊解毒通络方 浊毒蕴胃证 机制 音猬因子信号通路 胶质瘤相关癌基因蛋白-1 融合抑制因子 细胞周期蛋白D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浊解毒活血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随肠上皮化生患者PG、PGR、LI-CD的影响
8
作者 赵源 郎晓猛 +3 位作者 要翠翠 康欣 杨倩 刘建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8期2511-2515,共5页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活血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蛋白酶原比值(PGR)及胃黏膜中肝肠钙黏连蛋白(LI-CD)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诊治的120...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活血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蛋白酶原比值(PGR)及胃黏膜中肝肠钙黏连蛋白(LI-CD)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诊治的120例CAG伴肠上皮化生患者分为中药组和中成药组,每组60例。中药组口服化浊解毒活血方(1剂/d,分2次温服),中成药组口服摩罗丹(每次8丸,3次/d),2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镜像病情程度、病理(炎症、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变化程度、血清PG水平、PGR和胃黏膜肠化生组织中LI-CD阳性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胃镜像和炎症、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中药组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中成药组(P均<0.05)。治疗后,2组血清PGⅠ水平和中药组PGR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2组血清PGⅡ水平和中成药组PG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中药组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均明显高于中成药组(P均<0.05)。治疗后,2组胃黏膜肠化生组织中LI-CD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中药组明显低于中成药组(P<0.05)。结论化浊解毒活血方能有效改善CAG伴肠上皮化生患者的病理表现,可能与其提升血清PGI水平,下调LI-CD在胃黏膜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化浊解毒活血方 肠上皮化生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比值 肝肠钙黏连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浊解毒方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靶点及疗效因素分析
9
作者 程楠 杨玥玮 +4 位作者 董佳琪 刘丽然 柳亚杰 杨倩 李博林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443-454,共12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临床预测模型的技术,探究化浊解毒方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及疗效影响因素.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得到化浊解毒方药治疗UC的有效化学成分、关键靶点蛋白和通路,并通过GEO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蛋白进行基因表达差异...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临床预测模型的技术,探究化浊解毒方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作用机制及疗效影响因素.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得到化浊解毒方药治疗UC的有效化学成分、关键靶点蛋白和通路,并通过GEO数据库对关键靶点蛋白进行基因表达差异分析.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2021年12月间于河北省中医院住院应用化浊解毒方药口服及灌肠法联合美沙拉嗪治疗的95例UC湿热毒蕴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疗效影响因素,依照分析结果构建模型并验证.化浊解毒方药干预UC的有效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槲皮素、山奈酚、β-谷甾醇、豆甾醇、异鼠李素等,具有表达差异的关键靶点蛋白包括RXRA、TNF、NR3C2、XDH、JUN等,治疗过程涉及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Th17细胞分化等通路.多因素逐步Logistics回归分析后,选取发病季节、血沉、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脉象、苔象、中医评分(腹泻)7项指标进行列线图的绘制.标准曲线与校准预测曲线有较好的一致性,AUC(95%CI)为0.850(0.752~0.948),特异度0.845,灵敏度0.792,准确度0.832,DCA曲线表明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收益率.结论可知,化浊解毒方药可能是通过调节IL-17、TNF、T细胞受体信号、Th17细胞分化等通路及RXRA、TNF、NR3C2、XDH、JUN等关键靶点蛋白对UC进行干预治疗.基于临床资料构建的临床预测模型具有相对准确性和辨识性,临床应用可获得较好的正向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预测模型 网络药理学 GEO 溃疡结肠炎 化浊解毒方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浊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Meta分析
10
作者 王杰 才艳茹 +5 位作者 杜姚 杜朋丽 贾雪梅 郭榆西 李博林 杨倩 《亚太传统医药》 2024年第12期153-161,共9页
目的:评价化浊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化浊解毒法治疗CAG相关研究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收集发表的有... 目的:评价化浊解毒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有效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化浊解毒法治疗CAG相关研究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收集发表的有关化浊解毒法方药对比常规西医或中成药治疗CAG的临床研究。应用RevMan 5.3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化浊解毒法治疗CAG患者,可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31,95%CI[1.25,1.37],P<0.00001;胃镜疗效:RR=1.39,95%CI[1.28,1.50],P<0.00001;病理疗效:RR=1.29,95%CI[1.19,1.39],P<0.00001;改善胃痛评分:SMD=-1.56,95%CI[-2.13,-0.98],P<0.00001;胃胀评分:SMD=-1.58,95%CI[-2.22,-0.93],P<0.00001,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差异不明显。结论:化浊解毒法治疗CAG在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胃镜病理表现、减轻中医症状(胃痛、胃胀)等方面的作用效果优于中成药或西药对照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浊解毒法 慢性萎缩性胃炎 疗效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浊毒-微生态”理论探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11
作者 周金业 张浩锋 +6 位作者 王艺灿 刘紫薇 程祎睿 才艳茹 姜建明 杨倩 李博林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2期1148-1152,共5页
文章从“浊毒-微生态”理论出发,探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认为“浊毒”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平衡、介导肠道屏障损伤、干扰胆汁酸的分泌代谢及精神心理调节等方式,导致肠道稳态失衡,参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在“浊毒-微生态”... 文章从“浊毒-微生态”理论出发,探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认为“浊毒”可通过影响肠道菌群平衡、介导肠道屏障损伤、干扰胆汁酸的分泌代谢及精神心理调节等方式,导致肠道稳态失衡,参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发展。在“浊毒-微生态”理论指导下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健脾运枢,疏肝调气,以平为期;辨证选用清热化浊、温中化浊、解毒祛瘀等法助肠道微生态复衡,以期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毒-微生态”理论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病因病机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浊毒理论从“通、泻、调、补”探讨偏头痛的针治经验
12
作者 霍云翔 范志新 +6 位作者 刘伟 王兰 张素钊 李晓蕾 冯梦 杨丽萍 杨洁 《针灸临床杂志》 2024年第11期93-97,共5页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呈一侧或双侧发作的慢性血管搏动性头痛。张素钊基于国医大师李佃贵的浊毒理论,从浊毒论治,认为偏头痛的发病是浊毒上蒙清窍、毒壅脑络,而病情反复、迁延难治与浊毒其性黏滞胶着相关。临证运用化浊通督针法围绕...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呈一侧或双侧发作的慢性血管搏动性头痛。张素钊基于国医大师李佃贵的浊毒理论,从浊毒论治,认为偏头痛的发病是浊毒上蒙清窍、毒壅脑络,而病情反复、迁延难治与浊毒其性黏滞胶着相关。临证运用化浊通督针法围绕“通、泻、调、补”四字治疗本病,选督脉腧穴应用接力刺通泄浊毒治其标,选脾胃两经四穴并施九六补泻法调补脾胃治其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针灸 浊毒理论 化浊通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浊解毒疏肝方对CUMS模型小鼠行为学及抗抑郁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贾志霞 杨佳丽 +5 位作者 肖志刚 曹卓青 芦晔 裴林 程雅婷 张世越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871-2875,共5页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疏肝方(HJSF)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UMS)模型小鼠行为学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作用。方法 ICR小鼠分为正常组(CON)、模型组(CUMS)、化浊解毒疏肝方高剂量组(HJSF-H)、化浊解...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疏肝方(HJSF)对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CUMS)模型小鼠行为学及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作用。方法 ICR小鼠分为正常组(CON)、模型组(CUMS)、化浊解毒疏肝方高剂量组(HJSF-H)、化浊解毒疏肝方低剂量组(HJSF-L)、氟西汀组(FLU)。给药结束后,检测行为学,并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RK、CREB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CON相比,CUMS行为学评分降低(P<0.01),与CUMS相比,HJSF-H、HJSF-L、FLU行为学评分升高(P<0.05,P<0.01);与CON相比,CUMS的ERK、p-ERK、CREB、p-CREB蛋白表达和ERK、CREB mRNA水平下降(P<0.01),与CUMS相比,HJSF-H、HJSF-L、FLU的ERK、p-ERK、CREB、p-CREB蛋白表达和ERK、CREB mRNA水平升高(P<0.05,P<0.01)。结论 HJSF对CUMS模型小鼠行为学有改善作用,其作用发挥可能与上调ERK、CREB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化浊解毒疏肝方 CUMS 行为学 ERK CREB
原文传递
温针灸联合化浊通络方治疗痰瘀阻络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兰 张素钊 +7 位作者 刘伟 李晓蕾 冯梦 张岩 霍云翔 范志新 康艺哲 薛维华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4年第2期37-40,53,共5页
目的:研究温针灸和化浊通络方联合治疗痰瘀阻络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痰瘀阻络型D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随机数字表法)。2组患... 目的:研究温针灸和化浊通络方联合治疗痰瘀阻络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1年10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痰瘀阻络型DP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随机数字表法)。2组患者同时给予降糖、降压、降脂等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再予甲钴胺片口服,一次1片(0.5 mg),一日3次;观察组予温针灸和化浊通络方联合治疗。从中医证候积分、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方面观察2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 w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TCSS、FPG、2 hP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腓总神经和正中神经的SNCV和MNCV较治疗前均加快,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更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针灸联合化浊通络方治疗痰瘀阻络型DPN不仅能改善患者麻木、疼痛等临床症状,还可以加快神经传导速度,疗效可靠,安全无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温针灸 化浊通络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泄浊解毒方调控细胞自噬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
15
作者 康欣 孙超迪 +4 位作者 刘建平 任杰 杜明民 赵源 郎晓猛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6-173,共8页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与动物实验方法探讨泄浊解毒方调节细胞自噬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潜在机制。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获取UC患者结肠黏膜组织差异表达基因,与细胞自噬基因取交集,获取细胞自噬差异基因(DEARG),将DEARG分别...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与动物实验方法探讨泄浊解毒方调节细胞自噬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潜在机制。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获取UC患者结肠黏膜组织差异表达基因,与细胞自噬基因取交集,获取细胞自噬差异基因(DEARG),将DEARG分别导入Metascape和STRING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GO/KEGG)富集分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最终得到15个关键DEARG,通过最小绝对收缩和选取算子(LASSO)回归和接收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获取核心DEARG;运用CIBERSORT去卷积法对UC患者样本做免疫浸润分析,以及核心DEARG与免疫细胞的相关性分析。将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组和模型制备组,采用2.5%的葡聚糖硫酸钠自由饮方式,建立UC小鼠模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泄浊解毒低、中、高剂量组及美沙拉嗪组,灌胃7 d,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结肠黏膜形态,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结肠组织中胱天蛋白酶-1(Caspase-1)、组织蛋白酶B(CTSB)、C-C基序趋化因子2(CCL2)、趋化因子(CXC基序)受体4(CXCR4)、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表达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结肠组织中Caspase-1、CCL2、CTSB、CXCR4、HIF-1αmRNA表达。结果:从GEO数据库筛选出数据集GSE87466,与细胞自噬基因取交集,运用PPI分析、LASSO回归和ROC曲线分析后得到核心DEARG(Caspase-1、CCL2、CTSB、CXCR4),免疫浸润分析结果显示NK细胞、M0型巨噬细胞、M1型巨噬细胞、树突细胞在UC患者结肠黏膜组织中表达具有显著差异,核心DEARG与此类免疫细胞同样存在显著相关性。与泄浊解毒方网络药理学结果取交集后发现HIF-1α信号通路可能是泄浊解毒方调控UC的关键信号通路。动物实验观察到泄浊解毒方可明显缓解UC小鼠结肠黏膜炎症性反应,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Caspase-1、CCL2、CTSB、CXCR4、HIF-1α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显著升高,经泄浊解毒方及美沙拉嗪治疗后,各组小鼠结肠黏膜中Caspase-1、CCL2、CTSB、CXCR4、HIF-1α蛋白和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下调。结论:Caspase-1、CCL2、CTSB、CXCR4是与UC发病密切相关的细胞自噬基因,泄浊解毒方可下调细胞自噬核心基因缓解小鼠结肠黏膜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泄浊解毒方 生物信息学 细胞自噬
原文传递
基于浊毒理论分型论治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16
作者 范诗苑 杨倩 +3 位作者 李佃贵 支政 苏晓兰 李博林 《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0-303,共4页
以浊毒理论为指导,认为浊毒壅滞致肠腑通降失常是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关键病机,治疗以化浊毒、通肠腑为基本治则。临证分为浊毒蕴热、浊毒兼肝郁气滞、浊毒兼气阴两虚三种证型,分别运用自拟通腑降浊方清热通腑、泄浊解毒,自拟疏肝降浊... 以浊毒理论为指导,认为浊毒壅滞致肠腑通降失常是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关键病机,治疗以化浊毒、通肠腑为基本治则。临证分为浊毒蕴热、浊毒兼肝郁气滞、浊毒兼气阴两虚三种证型,分别运用自拟通腑降浊方清热通腑、泄浊解毒,自拟疏肝降浊方疏肝行气、降浊解毒,自拟麻枳降浊方益气滋阴、润肠化浊解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便秘 浊毒
原文传递
浊毒证诊断量表的研制与权重赋值——基于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晓雨 刘志华 +6 位作者 李京璠 李润泽 王玉曼 薛滨清 张心千 杨倩 杜艳茹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84-690,共7页
目的初步构建浊毒证诊断量表,为中医证候标准化、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华医典》及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维普数据库(VIP)各数据库建库之日至2022年9月1日浊毒证古籍条文及现代文献,初步筛选浊毒证四... 目的初步构建浊毒证诊断量表,为中医证候标准化、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华医典》及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维普数据库(VIP)各数据库建库之日至2022年9月1日浊毒证古籍条文及现代文献,初步筛选浊毒证四诊信息,建立条目池,开展横断面临床调查。运用离散趋势法、相关系数法、克朗巴赫系数法、因子分析法对条目进行客观筛选,通过三轮德尔菲法专家调查确定量表条目,采用层次分析法得到各条目判断矩阵分值及相对比重,一致性检验通过后等比扩大相对比重得到各条目权重并赋值,最终构建浊毒证诊断量表。结果共纳入35篇文献,初筛后得到45个条目。经临床调查,离散趋势法中有12个条目不符合,相关系数法中有23个条目不符合,从内部一致性筛选有13个条目去掉后克朗巴赫α系数上升,因子分析法中有10个条目不符合,综合运用四种统计学方法客观筛选后保留22个条目。三轮德尔菲法专家咨询中专家积极系数均为96.67%,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34、0.856、0.867,协调系数为0.126、0.326、0.312,经咨询临床专家、三轮德尔菲法调查及层次分析法权重赋值后,最终确立浊毒证诊断量表条目,主症:舌质暗红或紫暗,苔黄腻或燥(10分);大便黏腻不爽(8分);口味不和(包括口臭、口黏腻、口干、口苦)(6分);小便不利或小便黄/赤(5分);面色晦暗(4分)。次症:身体困重(3分);头昏蒙不清(3分);分泌物多、黏腻、臭秽(2分);脉弦滑,或滑或滑数(2分);腹部板硬感(1分)。结论采用德尔菲法联合层次分析法,定性与定量有机结合,初步研制出了浊毒证诊断量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毒证 诊断量表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原文传递
基于浊毒理论探讨代谢失稳态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机制
18
作者 贾雪梅 郭榆西 +7 位作者 马虹宇 王杰 赵丹阳 杜朋丽 杜姚 李博林 杨倩 才艳茹(审校)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25年第1期75-80,共6页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普遍存在代谢失稳态。代谢失稳态不仅是驱动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的原动力,同时也是溃疡性结肠炎致病的必然结果,故改善代谢失稳态具有重要意义。浊毒内蕴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关键病机,贯穿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整个过程。...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普遍存在代谢失稳态。代谢失稳态不仅是驱动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的原动力,同时也是溃疡性结肠炎致病的必然结果,故改善代谢失稳态具有重要意义。浊毒内蕴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关键病机,贯穿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整个过程。代谢失稳态所导致的毒性代谢物释放、肠黏膜失完整性、炎症浸润及免疫失衡状态与浊毒内蕴病机表征相契合。化浊解毒法是重塑溃疡性结肠炎代谢稳态的重要治则,通过借助化浊解毒药物清除肠道污秽,重塑肠道代谢环境。本文以代谢失稳态为切入点,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浊毒内蕴的实质,为化浊解毒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代谢失稳态 浊毒理论 表征关联 化浊解毒
原文传递
化痰开郁通络方协同化疗治疗痰气交阻型中晚期食管癌疗效观察
19
作者 刘梦宇 范焕芳 +3 位作者 李德辉 刘娇 孙云朝 郭娜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5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探讨化痰开郁通络方协同TP方案化疗治疗痰气交阻型中晚期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 E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河北省中医院治疗的中医证型属痰气交阻型的中晚期EC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 目的:探讨化痰开郁通络方协同TP方案化疗治疗痰气交阻型中晚期食管癌(Esophageal cancer, E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河北省中医院治疗的中医证型属痰气交阻型的中晚期EC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TP化疗方案,治疗组采用TP化疗配合化痰开郁通络方治疗,21 d为1个周期,治疗4个周期。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临床疗效、功能状态(KPS)评分、生命质量测定(QOL)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及毒副作用方面的差异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KPS评分、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总体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CC-Ag、CA19-9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组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及恶心呕吐等化疗后毒副反应较对照组均减少(P<0.05)。结论:化痰开郁通络方联合化疗治疗痰气交阻型中晚期EC总体疗效优于单纯化疗,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并减轻部分化疗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免疫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化痰开郁通络方 痰气交阻型 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调控铁死亡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
20
作者 张明蕊 范焕芳 +4 位作者 陈佳琪 马盼 何芸 金明哲 杨柳 《陕西中医》 2025年第4期572-576,共5页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恶性肿瘤,临床治愈率低,且易出现治疗耐药。铁死亡是一种特殊的铁依赖的程序性死亡方式,已有研究证实铁死亡与NSCL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正逐渐成为NSCLC治疗的潜力靶点。中药在恶性...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恶性肿瘤,临床治愈率低,且易出现治疗耐药。铁死亡是一种特殊的铁依赖的程序性死亡方式,已有研究证实铁死亡与NSCLC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正逐渐成为NSCLC治疗的潜力靶点。中药在恶性肿瘤的防治中具有独特优势,多种中药单体、中药活性成分及中药复方可通过铁死亡途径抑制NSCLC进展。通过总结铁死亡的发生机制,挖掘铁死亡与NSCLC之间的关联,对近年来中药在诱导铁死亡拮抗NSCLC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中药防治NSCLC提供理论支持和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中药 铁死亡 作用机制 耐药 恶性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