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外科在肝外胆管结石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吴向军 兰涛 付立平 《河北医药》 CAS 2016年第17期2706-2708,共3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外科在肝外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围手术期管理干预...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外科在肝外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胆道镜双镜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围手术期管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外科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术后临床结局以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明显低(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外胆管结石围手术期采取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外科措施可有效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总费用,缩短患者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提升患者住院治疗满意度,较传统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具有明显优势,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快速康复外科 肝外胆管结石 围手术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鳖甲煎丸抑制肝星状细胞激活减轻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左艳洁 李鑫 +6 位作者 崔佳林 张荣花 李彩霞 崔立华 章广玲 张淑坤 兰涛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57-561,共5页
目的:研究鳖甲煎丸调节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抑制肝星状细胞(HSC)激活和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肝纤维化模型和鳖甲煎丸治疗组,每组8只。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联合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制... 目的:研究鳖甲煎丸调节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抑制肝星状细胞(HSC)激活和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4只健康雄性SPF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肝纤维化模型和鳖甲煎丸治疗组,每组8只。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联合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制备小鼠肝纤维化模型。自第6周始,鳖甲煎丸治疗组给予鳖甲煎丸(1.365 g/kg)灌胃,1次/d,至第12周检测血清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取肝组织行HE染色、天狼星红染色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胶原纤维增生和HSC活化状态,并用Western blot检测AMPK蛋白表达和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肝纤维化模型组小鼠血清ALT、AST、ALP和LDL升高,TG、TC及HDL降低(P<0.05);与肝纤维化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治疗组小鼠血清ALT、AST和ALP降低(P<0.05),而TG、TC、HDL和L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纤维化模型组HE染色可见肝细胞排列紊乱、有严重脂肪变性和部分气球样变,并伴有炎症细胞浸润和点片状坏死灶;天狼星红染色可见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α-SMA表达阳性;总AMPK和p-AMPK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升高;与肝纤维化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治疗组肝病理改变、纤维组织增生和α-SMA阳性表达程度降低,AMPK和p-AMPK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鳖甲煎丸能抑制HSC激活、减缓肝纤维化进程,其作用机制与抑制AMPK蛋白表达和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依赖的蛋白激酶 肝星状细胞 肝纤维化 鳖甲煎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下精准肝蒂解剖技术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王钊 张昀昊 +2 位作者 胡涛 张宏昭 苑建磊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10期1204-1209,共6页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精准肝蒂解剖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PLC)的近中期效果。方法 将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做腹腔镜肝切除术(LH)的P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应用常规方法切除的患者50例纳为对照组,选择应用精准...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精准肝蒂解剖技术治疗原发性肝癌(PLC)的近中期效果。方法 将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做腹腔镜肝切除术(LH)的P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其中应用常规方法切除的患者50例纳为对照组,选择应用精准肝蒂解剖法切除的46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7 d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谷草转氨酶(AST)及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及术前、术后3个月的胸苷激酶1(TK1)、糖类抗原19-9(CA19-9)、甲胎蛋白(AFP)水平和围手术期不良事件。探讨两组术后1年内的无复发生存率(RFS)及总体生存率(OS)。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 d TBIL、ALT、GGT、AST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IgA、IgG、IgM水平均降低,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患者的TBIL、ALT、GGT、AST、IgA、IgG、IgM水平均恢复至术前,对照组TBIL、ALT、GGT、AST水平仍高于术前,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IgA、IgG、IgM水平仍低于术前,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P<0.05)TK1、CA19-9、AFP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70%,对照组为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RFS分别是78.26%(36/46)、58.00%(2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分别是86.96%(40/46)、82.00%(4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精准肝蒂解剖技术相较于常规方法切除治疗PLC,其近期效果理想,主要体现在改善肝功能、免疫功能及肿瘤因子水平并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上,且中期无瘤生存获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腹腔镜 精准肝蒂解剖技术 近期效果 中期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衰弱患者健康照护需求的质性研究
4
作者 吴慧媛 张艳菊 +3 位作者 于艳杰 赵润平 刘金柱 罗玉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8期74-77,共4页
目的 深入了解老年衰弱患者健康照护需求,为构建老年衰弱患者健康照护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入选2020年7月至10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老年衰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老年衰弱患者对于健康照护的需求及建议... 目的 深入了解老年衰弱患者健康照护需求,为构建老年衰弱患者健康照护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入选2020年7月至10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老年衰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半结构式访谈法收集老年衰弱患者对于健康照护的需求及建议,并使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提炼出5个主题,包括衰弱的认知、饮食照护需求、运动照护需求、人文关怀需求、卫生服务需求。结论 对于老年衰弱患者应积极准确评估其健康照护需求,并以合理的方式为患者提供多维度、多内容的健康照护,尽可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从而达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衰弱 健康照护 饮食行为 运动康复 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兰涛 崔乃强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538-541,共4页
目的:分析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2年5月胆总管结石患者385例,从一般情况、胆道情况、结石情况、治疗情况4个方面对胆总管结石的复发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85例中胆总管结石复发组58例,未复发组327例,胆... 目的:分析胆总管结石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2年5月胆总管结石患者385例,从一般情况、胆道情况、结石情况、治疗情况4个方面对胆总管结石的复发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85例中胆总管结石复发组58例,未复发组327例,胆总管结石复发率为15.1%。年龄>60岁患者胆总管结石复发率明显升高,(P=0.009),乳头旁憩室、胆总管直径≥10 mm、胆总管下段狭窄为结石复发的危险因素(P=0.002,P=0.006,P=0.01),而合并胆囊结石与胆总管结石的复发无相关性(P=0.167),多发结石(≥2)患者的复发率为18.05%,而单发结石患者复发率为6.78%,前者的复发率明显升高(P=0.004);结石直径≥10 mm的患者复发率为21.65%,而结石直径<10 mm的患者复发率为12.85%,二者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EST相较于开放或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更容易出现结石复发(P<0.001),术后给予中药治疗相较于为治疗组可以明显降低胆总管结石的复发率。结论:高龄、有乳头旁憩室、胆总管直径≥10mm、多发结石和行EST治疗是胆总管结石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术后给予中药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胆总管结石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复发 危险因素 内镜下乳头肌切开 中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死亡配体1在肝癌小鼠的表达及鳖甲煎丸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鑫 崔佳林 +6 位作者 赵丹 章广玲 李彩霞 崔立华 芦美华 张淑坤 兰涛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819-823,共5页
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肝癌小鼠的表达,探讨鳖甲煎丸抑制肝癌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PF级C57BL/6小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鳖甲煎丸组,每组8只。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联合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制备小鼠肝癌... 目的:研究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肝癌小鼠的表达,探讨鳖甲煎丸抑制肝癌发生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PF级C57BL/6小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鳖甲煎丸组,每组8只。采用高脂高糖饮食联合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制备小鼠肝癌模型;自第6周开始,鳖甲煎丸组给予鳖甲煎丸(1.365 g/kg)灌胃,1次/d;至第24周处死小鼠,计算各组小鼠肝脏的相对质量,记录肝脏表面结节数,测定最大结节直径,取肝组织行HE染色,并分别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D-L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肝脏的相对质量、表面结节数量和结节最大直径较对照组比较均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组小鼠肝脏的相对质量、表面结节数量和结节最大直径均减少(P<0.05);模型组小鼠肝组织镜下可见肝小叶结构紊乱,有增生性结节及癌结节,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可见核深染及核分裂,伴炎症细胞浸润及点、片状坏死灶,鳖甲煎丸组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较模型组减轻;模型组小鼠肝组织PD-L1 mRNA和蛋白表达较对照组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组PD-L1 mRNA和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PD-L1在肝癌小鼠的肝组织中高表达,鳖甲煎丸抑制肝癌发生的作用机制包括抑制PD-L1表达、降低肝癌细胞免疫逃逸,并改善肿瘤免疫微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死亡配体1 肝癌 鳖甲煎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微创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 被引量:3
7
作者 孙振海 霍新合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92-94,共3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十二指肠镜与腹腔镜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以下简称一步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一步法先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取石,然后调整体位行腹腔镜...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十二指肠镜与腹腔镜同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以下简称一步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一步法先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取石,然后调整体位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8例,记录ERCP取石及LC的操作时间、术后恢复情况等。并取前期先行ERCP取石、再LC治疗方法的9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等。结果:一步法组98例均治疗成功,ERCP平均取石时间35 min,LC平均手术时间40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 d,平均治疗费用3万元,ERCP术后并发症9例。对照组ERCP取石、LC时间分别为38 min、45 min,时间稍长于一步法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住院时间12 d,显著高于一步法组(P<0.05)。治疗费用平均约3.8万元,明显高于一步法(P<0.05)。ERCP术后并发症6例,与一步法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定条件下,一步法微创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与两步法相比,住院时间短、总体费用下降、且不增加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与三镜联合相比,不切开胆总管,保持了胆总管的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十二指肠镜 胆囊结石 胆总管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手术前后,cd44+/cd24-,aldh1+作为人乳腺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血浆细胞含量变化与临床相关性分析
8
作者 徐延森 马红艳 +5 位作者 杨明月 王平 李秀清 鞠英博 孙杰 杜文雅 《中外医疗》 2018年第2期19-20,23,共3页
目的观察正常人,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cd44+/cd24-,aldh1+作为人乳腺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血浆细胞变化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的临床相关性。方法方便选取该院30名健康医护人员以及自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3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 目的观察正常人,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cd44+/cd24-,aldh1+作为人乳腺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血浆细胞变化情况,分析其与乳腺癌的临床相关性。方法方便选取该院30名健康医护人员以及自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3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检测健康人员与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的cd44+/cd24-,并将aldh1+作为人乳腺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血浆细胞含量,分析数据。结果健康人员与乳腺癌患者的aldh1+作为人乳腺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两组人员的血浆细胞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乳腺癌外周血中的cd44+/cd24-作为人乳腺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时,乳腺癌患者的血浆细胞含量(5.3±2.1)%明显高于健康人组(0.0±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手术后,乳腺癌患者cd44+/cd24-,aldh1+作为人乳腺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血浆细胞含量均有降低,手术后cd44+/cd24-作为人乳腺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血浆细胞含量(0.7±0.3)%明显小于手术前(5.3±2.1)%,手术后aldh1+作为人乳腺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血浆细胞含量(0.8±0.3)%明显小于手术前(3.7±1.2)%,各组数据对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44+/cd24-,aldh1+作为人乳腺癌肿瘤干细胞标志物血浆细胞含量与乳腺癌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手术 cd44+/cd24- aldh1+ 血浆含量 临床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肝病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徐延森 张金生 +2 位作者 苑建磊 王钊 胡涛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2期33-34,共2页
目的:分析、观察慢性肝病合并胆囊结石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收治慢性肝病合并胆囊结石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慢性肝病但无胆囊结石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分析两组患者慢性肝... 目的:分析、观察慢性肝病合并胆囊结石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收治慢性肝病合并胆囊结石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慢性肝病但无胆囊结石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肝功能、血常规等指标,分析两组患者慢性肝病合并胆囊结石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表现。结果:观察组在年龄、谷氨酰转肽酶、饮酒史、总胆红素的数值方面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肝病合并胆囊结石主要与年龄、谷氨转肽酶、饮酒史、总胆红素紧密相关,患者可从饮食和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对该病症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肝病 胆囊结石 发生率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切除型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研究
10
作者 徐延森 张金生 +2 位作者 苑建磊 王钊 胡涛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3期50-50,52,共2页
目的:探讨和研究难切除型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难切除型胆囊结石患者90例,平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住院时间、并发... 目的:探讨和研究难切除型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效果。方法:收治难切除型胆囊结石患者90例,平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大小、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难切除型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有效提高手术治疗的效率,同时还能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机体的痛苦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切除型 胆囊结石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SAP、Ranson和APACHEⅡ评分系统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1
11
作者 陈辉 兰涛 +3 位作者 张培君 孟繁斌 姚长存 孙思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2期361-365,396,共6页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床旁指数(BISAP)、Ranson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系统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2015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0例HL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目的:研究急性胰腺炎床旁指数(BISAP)、Ranson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系统对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患者病情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对2015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60例HLA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轻度患者113例、中度患者26例、重度患者21例、并发症患者14例、死亡患者5例。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三种评分与病情的相关性,分析三种评分与中/重度患者、并发症患者、死亡患者的关系,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三种评分评估HLAP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价值。结果:BISAP、Ranson、APACHEⅡ三种评分均随病情的加重呈上升趋势,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三种评分对HL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均在0.76以上,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高于0.7。BISAP评分≥3分、Ranson评分≥3分、APACHEⅡ评分≥8分的中/重度患者、并发症患者及死亡人数占比均分别高于BISAP评分<3分、Ranson评分<3分、APACHEⅡ评分<8分的患者(P<0.05)。三种评分对排除并发症和死亡的预测有较高价值,其特异度均在0.9以上。结论:BISAP、Ranson和APACHEⅡ评分系统应用于HLAP患者的病情和预后评估中均存在一定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床旁指数评分 RANSON评分 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 病情 预后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组织中Ezrin和P53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桂华 孙维明 +3 位作者 兰涛 陈辉 杜国涛 赵江桥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18期3565-3569,共5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Ezrin和P53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40例结直肠癌患者,行手术切除结直肠癌组织,经纳入排除标准后,94例癌组织标本纳入本研究并作为研究组,并从中抽取35例手术标...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Ezrin和P53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40例结直肠癌患者,行手术切除结直肠癌组织,经纳入排除标准后,94例癌组织标本纳入本研究并作为研究组,并从中抽取35例手术标本切缘的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测定Ezrin和P53的表达情况,并对两者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zrin、p53蛋白在研究组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2.13%、56.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0%(x^2=25.731、33.496,P<0.05)。高、中分化患者Ezrin、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99%、51.81%,明显低于低、未分化患者的90.91%、90.91%(x^2=7.508,P<0.05;x^2=4.401,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Ezrin、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05%、68.8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6.06%、33.33%(x^2=43.245,P<0.05;x^2=15.846,P<0.05);浸润深度T3、T4患者的Ezrin表达阳性率55.81%明显高于浸润深度T1、T2患者的12.50%(x^2=5.503,P<0.05);TNM分期Ⅲ、Ⅳ患者Ezrin、p5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8.24%、74.51%,明显高于TNM分期Ⅰ、Ⅱ患者的9.30%、34.88%,(x^2=5.522,P<0.05;x^2=5.036,P<0.05)。49例Ezrin表达阳性患者中,p53表达阳性有11例,而56例Ezrin表达阴性患者中,p53表达阴性14例,Ezrin表达与p53表达无相关性(r=0.209,P>0.05)。结论:Ezrin和P53蛋白均与结直肠癌发生和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结直肠癌预后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EZRIN蛋白 P53蛋白 临床病理特征
原文传递
急性应激障碍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3
作者 张艳菊 赵润平 +3 位作者 任俊华 罗玉红 苏海涛 张亚楠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年第12期1486-1488,共3页
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由于遭遇异乎寻常的强烈的创伤事件,如地震、火灾等引起的精神障碍。如干预不及时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身心痛苦,给社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为提高医护人员对该病的认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经济... 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是指由于遭遇异乎寻常的强烈的创伤事件,如地震、火灾等引起的精神障碍。如干预不及时会给患者造成严重的身心痛苦,给社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为提高医护人员对该病的认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经济损失,现对国内外相关论文进行综述,希望对临床医务工作者及患者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 应激障碍 创伤性 急性 应激障碍 创伤后 心理护理
原文传递
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知情诊断后急性应激障碍的调查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艳菊 赵润平 +3 位作者 任俊华 罗玉红 苏海涛 张亚楠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8年第20期2434-2436,共3页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患者知情诊断后急性应激障碍(ASD)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某三甲医院住院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248例,采用Stanford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对患者知情诊断后状态进行调查,应用SPSS 17.0...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患者知情诊断后急性应激障碍(ASD)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某三甲医院住院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248例,采用Stanford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对患者知情诊断后状态进行调查,应用SPSS 17.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8例癌症患者知情诊断后急性应激障碍发生率为21.37 %。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性格、收入和恶性程度的肿瘤患者ASD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3.68、27.43、40.16、25.29、10.64、35.56;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知情诊断后急性应激障碍发生率较高,提示医护人员应更多的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减轻患者痛苦和社会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应激障碍 创伤性 急性 相关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