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姜黄素靶向β-Catenin/BCL9信号通路对肝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王刚 鲁猛 +5 位作者 贾洪艳 李洋 张磊 张秋学 李学峰 王娜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2025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姜黄素靶向β-联环素/B淋巴细胞淋巴瘤因子9(β-Catenin/BCL9)信号通路对肝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肝癌细胞系随机分为oe-β-Catenin组、oe-BCL9组、oe-β-Catenin-BCL9组、NC组和对照组,其中mimic-β-Catenin转染... 目的:探讨姜黄素靶向β-联环素/B淋巴细胞淋巴瘤因子9(β-Catenin/BCL9)信号通路对肝癌细胞自噬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人肝癌细胞系随机分为oe-β-Catenin组、oe-BCL9组、oe-β-Catenin-BCL9组、NC组和对照组,其中mimic-β-Catenin转染oe-β-Catenin组细胞;mimic-BCL9转染oe-BCL9组细胞;mimic-β-Catenin和mimic-BCL9转染oe-β-Catenin-BCL9组;空载质粒转染NC组细胞;对照组细胞中仅加入等量的转染试剂。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采用丹酰尸胺(MDC)法检测细胞自噬情况。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Ⅰ、LC3-Ⅱ、P62和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BCL9蛋白表达水平。结果:oe-β-Catenin-BCL9组中β-Catenin、BCL9 mRNA表达水平高于NC组和对照组(P<0.05);oe-β-Catenin组中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高于NC组和对照组(P<0.05);oe-BCL9组中BCL9 mRNA表达水平高于NC组和对照组(P<0.05)。各个时间点中,oe-β-Catenin-BCL9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低于oe-β-Catenin组、oe-BCL9组、NC组和对照组(P<0.05);oe-β-Catenin组和oe-BCL9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细胞凋亡率低于NC组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NC组中可见大量自噬泡,oe-β-Catenin组、oe-BCL9组和oe-β-Catenin-BCL9组中自噬泡较少。oe-β-Catenin-BCL9组的LC3-Ⅰ、LC3-Ⅱ、P62的表达水平均低于oe-β-Catenin组、oe-BCL9组、NC组和对照组(P<0.05);oe-β-Catenin组和oe-BCL9组的LC3-Ⅰ、LC3-Ⅱ、P62的表达水平低于NC组和对照组(P<0.05)。oe-β-Catenin-BCL9组的β-Catenin、BCL9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oe-β-Catenin组、oe-BCL9组、NC组和对照组(P<0.05);oe-β-Catenin组和oe-BCL9组的β-Catenin、BCL9蛋白表达水平高于NC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姜黄素可以靶向抑制肝癌细胞中β-Catenin/BCL9信号通路,从而起到促进肝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并且可以调控自噬相关蛋白LC3-Ⅰ、LC3-Ⅱ、P62,促使肝癌细胞发生自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肝癌细胞 细胞自噬 细胞凋亡 β-联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不同Child-pugh分级中CA724、CA242、AFP检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梁育飞 石亮 +3 位作者 孙宁宁 李春英 邹金海 郑国启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966-1968,共3页
目的检测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血清及腹水中肿瘤标记物CA724、CA242、甲胎蛋白(AFP)的水平,探讨3个肿瘤标记物对于肝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82例及健康对照者50例,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CA724、CA242... 目的检测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血清及腹水中肿瘤标记物CA724、CA242、甲胎蛋白(AFP)的水平,探讨3个肿瘤标记物对于肝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82例及健康对照者50例,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CA724、CA242及AFP等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对于Child-pugh B、C级存在腹水患者抽取腹水,检测其中CA724、CA242及AFP的水平。以ROC曲线判断这些指标对肝硬化的诊断能力。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CA724、AFP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而血清CA242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724、AFP水平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升高而逐渐升高,CA242无明显规律性。组间比较,Child-pugh A、B、C级肝硬化中血清AF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724在Child-pugh A级和B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242在Child-pugh分级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中CA724和AFP随着Child-pugh分级升高而逐渐升高(P<0.05)。血清CA242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56,无明显辅助诊断能力。结论血清及腹水CA724、AFP对肝硬化的诊断及评估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与肝硬化程度相关,而不适宜选择CA242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甲胎蛋白类 CA724 CA242 CHILD-PUG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724、CA242及AFP在肝癌TACE治疗前后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3
作者 梁育飞 石亮 +1 位作者 孙宁宁 李春英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10期1183-1186,共4页
目的观察血清CA724、CA242及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原发性肝癌组)45例及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40例,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健康对照组及肝癌... 目的观察血清CA724、CA242及甲胎蛋白(AFP)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前后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原发性肝癌组)45例及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40例,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健康对照组及肝癌患者在TACE术前2 d、术后1周和1个月时血清CA724、CA242及AFP,分析3个指标的相关性及与临床资料间的关系,观察肝癌患者AFP<400μg/L与AFP≥400μg/L组中血清CA724、CA242在手术前后的变化。结果原发性肝癌组术前血清CA724、CA242及AFP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清CA724、AFP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原发性肝癌组AFP在TACE治疗后1周及1个月均较治疗前2 d降低(P<0.01),CA724在治疗后1个月低于治疗前(P<0.05),而CA2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CA724及AFP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有关(P<0.05)。术后1个月,AFP<400μg/L与AFP≥400μg/L组CA724均较术前下降(P<0.05)。CA724与AFP的表达呈正相关(r=0.754,P<0.05)。结论血清CA724可作为协助评价肝癌TACE术后疗效的肿瘤标志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肿瘤 多原发性 甲胎蛋白类 CA724 CA242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胆道内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131例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刘科霞 刘志红 +1 位作者 陈俊娥 金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1023-1024,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在治疗恶性胆道梗阻中的价值。方法对131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内镜下胆管内支架置入术,观察其疗效和6个月、1年、2年生存率。结果置入金属支架55例58根,术后2~5d黄疸消失,45例(81.7%)血清总胆红素(TBiL... 目的探讨内镜下胆道内支架置入术在治疗恶性胆道梗阻中的价值。方法对131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行内镜下胆管内支架置入术,观察其疗效和6个月、1年、2年生存率。结果置入金属支架55例58根,术后2~5d黄疸消失,45例(81.7%)血清总胆红素(TBiL)降至正常。随访31例(56.4%),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77.5%、33.0%、10.7%。(2)置入塑料支架76例89根,术后3~7d,患者黄疸明显减退,46例(60.0%)患者血清TBiL降至正常。随访38例(50.0%),生存期70d~11个月,6个月生存20例(26.3%),通畅期31~95d。结论经内镜放置胆道内支架,可有效缓解胆道梗阻,近期效果显著,是姑息性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架 恶性胆道梗阻 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联合吲哚美辛栓剂降低胆管癌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张培建 刘孟东 +2 位作者 刘科霞 王雅琪 刘旭光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298-303,共6页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联合吲哚美辛栓剂降低胆管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后胰腺炎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行ERCP治疗的胆管癌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4组... 目的研究生长抑素联合吲哚美辛栓剂降低胆管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后胰腺炎发生率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行ERCP治疗的胆管癌患者2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4组,每组70例。所有患者行ERCP。A组患者给予生长抑素,B组患者给予吲哚美辛栓剂,C组患者给予生长抑素联合吲哚美辛栓剂,D组为未应用上述措施。比较四组患者ERCP术后急性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以及术后5 h、24 h患者的血清淀粉酶(amylase,AMS)、脂肪酶(lipase,LPS)、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等相关指标水平。结果A、B、C组患者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均低于D组(P<0.05),C组发生率低于A组及B组(P<0.05),A、B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两两相比,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A、B、C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D组。AMS与LPS两指标均是术前A、B、C、D四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h和24 h,A、B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AMS与LPS两指标A、B、C组水平均低于D组,C组水平均低于A、B组;WBC指标术前和术后5 h,A、B、C、D四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A、B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任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A、B、C组WBC水平均低于D组,C组WBC水平均低于A、B组。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吲哚美辛栓剂对于降低胆管癌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生长抑素 吲哚美辛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抑素预防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胰腺炎疗效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培建 刘孟东 +2 位作者 刘科霞 王雅琪 刘旭光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1276-1280,共5页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预防性用药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的作用。方法纳入拟行ERCP治疗的280例患者,以生长抑素250...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预防性用药对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PEP)的作用。方法纳入拟行ERCP治疗的280例患者,以生长抑素250μg/h持续应用24 h,依据不使用生长抑素,术前1 h、术后即刻、术后3 h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四组。检测术前及术后5 h、24 h的血淀粉酶水平,观察和比较术后高淀粉酶血症、PEP的发生情况。结果B、C、D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和PEP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C、D组术后5 h、24 h血淀粉酶水平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B、C、D组间高淀粉酶血症、PEP发生率及术后血淀粉酶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可降低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PEP的发生率,术前和术后3 h内用药的预防效果未见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生长抑素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胆道支架治疗胰头癌致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科霞 陈俊荣 +1 位作者 王喜艳 刘志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7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ERCP途径置两种胆道支架(塑料支架ERBD、金属支架EMBE)治疗胰头癌致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方法胰头癌致恶性胆道梗阻患者36例,经内镜放置胆道塑料支架(ERBD)或金属支架(EMBE)。观察术后疗效并进行随访,分析比较两种支架近期和远... 目的探讨ERCP途径置两种胆道支架(塑料支架ERBD、金属支架EMBE)治疗胰头癌致恶性胆道梗阻的疗效。方法胰头癌致恶性胆道梗阻患者36例,经内镜放置胆道塑料支架(ERBD)或金属支架(EMBE)。观察术后疗效并进行随访,分析比较两种支架近期和远期的疗效。结果手术成功率95%,术后效果满意,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36例患者,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8.8%、44.4%、19.4%,超过3年者1例。ERBD平均通畅期87d,更换支架2次以上者7例,住院时间明显长于EMBE,治疗总费用高于EMBE。结论ERCP途径置两种胆道支架治疗胰头癌所致恶性胆道梗阻,疗效确切。EMBE效果明显优于ERB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头癌 恶性胆道梗阻 胆道支架 ERBD EMB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胆管癌的内镜治疗 被引量:2
8
作者 刘科霞 戴学梅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年第4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内镜置管引流的疗效以及过渡引流的必要性。方法肝门胆管癌患者39例行内镜置管引流术,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8例患者不造影鼻胆管过渡引流(ENBD),4~7d后胆管造影放置塑料支架(ERBD)或金属支架(EMBE)。对照组21例常规...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内镜置管引流的疗效以及过渡引流的必要性。方法肝门胆管癌患者39例行内镜置管引流术,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8例患者不造影鼻胆管过渡引流(ENBD),4~7d后胆管造影放置塑料支架(ERBD)或金属支架(EMBE)。对照组21例常规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并胆管引流。观察术后并发症和疗效。结果两组效果满意。研究组1例高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对照组死亡1例,转开腹1例。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金属支架通畅期略长于塑料支架,但价格昂且并发症高,应慎重选用。结论肝门胆管癌内镜治疗可达到姑息减压、减黄的目的。但要慎重造影和置放金属支架,过渡引流可预防和降低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胆管癌 胆管支架 胆管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总管探查、内引流并一期缝合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李伟 《中国医药导刊》 2016年第2期109-110,113,共3页
目的研究并分析胆总管探查、内引流并一期缝合术的疗效.方法:选取460例从2006~2012年收治于我院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24例)实施胆总管探查、内引流并一期缝合术,对照组(236例)实施传统胆道探查、T型管... 目的研究并分析胆总管探查、内引流并一期缝合术的疗效.方法:选取460例从2006~2012年收治于我院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24例)实施胆总管探查、内引流并一期缝合术,对照组(236例)实施传统胆道探查、T型管引流术,术后对所有患者定期随访.记录、比较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相差不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术后修养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总管探查、内引流并一期缝合术可以达到传统治疗的疗效,并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能力,减轻患者经济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总管探查 内引流 一期缝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头癌的内镜治疗
10
作者 刘科霞 王喜艳 刘志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年第4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胰头癌 胆道梗阻 ERBD EMB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粉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11
作者 王卫卫 邢文韬 +1 位作者 魏思忱 石亮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6期832-833,共2页
目的:探究丹参粉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9月收治的9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美沙拉嗪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丹参粉针治疗,比较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率、... 目的:探究丹参粉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2月-2017年9月收治的94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美沙拉嗪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丹参粉针治疗,比较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率、症状消失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0.85%)相比,观察组(95.74%)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便、腹泻、腹痛等症状消失时间相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51%)略低于对照组(12.7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粉针可提高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丹参粉针 美沙拉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鼻胆管引流治疗重症胆管炎
12
作者 刘科霞 刘志红 陈俊娥 《中国社区医师》 2003年第23期33-33,共1页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重症胆管炎,不仅创伤小、疗效确切,而且也是其他技术无法替代的.自1998年10月~2003年6月,我们对24例重症胆管炎患者,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 重症胆管炎 胰胆管造影术 泛影葡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在十二指肠乳头腺癌术前TNM分期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红焕 康立清 +4 位作者 杨琳 李佳玥 程思佳 郭靖 王振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2期279-282,287,共5页
目的 探讨MRI对十二指肠乳头腺癌患者术前TNM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十二指肠乳头腺癌的48例患者术前进行TNM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48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癌患者,MRI对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的总体诊... 目的 探讨MRI对十二指肠乳头腺癌患者术前TNM分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十二指肠乳头腺癌的48例患者术前进行TNM分期,并与术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48例十二指肠乳头腺癌患者,MRI对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的总体诊断准确率为83.3%;对淋巴结转移情况N分期的总体诊断准确率为81.3%;对远处转移M分期的总体诊断准确率为95.8%。MRI对十二指肠乳头腺癌术前T、N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一致性较好(K=0.731,K=0.650),MRI对M分期与术后病理分期一致性很好(K=0.850)。结论 MRI检查可以较准确的判断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情况,对于十二指肠乳头腺癌术前TNM分期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乳头腺癌 磁共振成像 TNM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切除加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的防治 被引量:16
14
作者 张秋学 张执全 +3 位作者 刘汝海 王铁功 杨冬山 张磊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77-279,共3页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脾亢患者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genesis,PVT)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总结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1994年8月至2013年5月178例脾切除+断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2例术后早期应...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脾亢患者脾切除+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genesis,PVT)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总结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1994年8月至2013年5月178例脾切除+断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2例术后早期应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为预防组,76例未用抗凝药为对照组。通过B超或强化CT检查,发现PVT33例,分别采取尿激酶全身静脉溶栓、肝动脉插管溶栓、肠切除+Fogarty导管静脉残端取栓等治疗。结果总血栓发生率为18.5%(33/178),抗凝组为8.8%(9/102),其中I、Ⅱ级血栓7例,Ⅲ、Ⅳ血栓各1例,无肠坏死病例。对照组血栓发生率为31.6%(24/76),其中I、Ⅱ级血栓7例,Ⅲ、Ⅳ级血栓17例,发生肠坏死5例,两组间血栓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932,P=0.000)。预防组经溶栓治疗后血栓完全溶解7例,血栓分级降低2例。对照组经溶栓治疗后血栓完全溶解6例,血栓降级11例,采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内支架分流术(TIPS)溶栓和取栓治愈1例,因消化道大出血死亡1例。发生肠坏死5例,其中死亡4例,1例因全部小肠和部分结肠坏死,仅做探查后关腹自动出院。结论脾切除断流术后PVT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促成的结果,早期抗凝可明显降低其发生率,早发现、早治疗可避免由此引发的严重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门静脉 脾切除术 静脉血栓形成 肝素
原文传递
断流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八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秋学 刘汝海 +1 位作者 李凤山 李学锋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692-692,共1页
关键词 断流术后 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溶栓 治疗 螺旋CT扫描 螺旋CT增强扫描 痊愈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 弥漫性腹膜炎 住院期间
原文传递
内镜与超声联合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科霞 李灿霞 +2 位作者 李文 杨冬山 刘志红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5年第6期411-412,共2页
对于晚期不能进行手术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主要需解决的是胆管减压的问题.自1998年至2005年,我们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患者106例,行内镜下胆管内支架置入术,不成功者22例,成功率80%.其中8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内镜内置管引流,7例... 对于晚期不能进行手术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主要需解决的是胆管减压的问题.自1998年至2005年,我们治疗恶性胆道梗阻患者106例,行内镜下胆管内支架置入术,不成功者22例,成功率80%.其中8例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内镜内置管引流,7例疗效确切,未发现与操作相关的特殊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胆道梗阻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 超声引导下 内镜下 治疗 联合 内支架置入术 经皮经肝穿刺 胆管减压 特殊并发症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置管引流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伟 张庚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6期65-67,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GCD)在老年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份收集的40例65~80岁治疗后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PGCD治疗(治疗组),20例...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胆囊穿刺置管引流术(PGCD)在老年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份收集的40例65~80岁治疗后的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在超声引导下行PGCD治疗(治疗组),20例行胆囊切除术(n=12)或胆囊造瘘术(n=8)(对照组)死亡率改为病死率,对比其治疗效果。对照组行胆囊切除及胆囊造瘘。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为0,平均住院时间(17.2±10.8)d;胆囊切除及胆囊造瘘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7.5%、12.5%和50.0%、0,以及(21.5±9.7)d,(20.6±8.4)d。其中胆囊造瘘组并发症显著高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切除组的住院时间及胃肠减压时间显著长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GCD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安全、有效、操作简便,远期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炎 急性 老年 超声 引流术
原文传递
FXYD6在肝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雄飞 周宁新 张红红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6年第11期1344-1347,共4页
目的 检测FXYD6蛋白在肝门胆管癌及相应癌旁远端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法检测58例肝门胆管癌和30例远端正常胆管组织中FXYD6蛋白的表达,分析FXYD6蛋... 目的 检测FXYD6蛋白在肝门胆管癌及相应癌旁远端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法检测58例肝门胆管癌和30例远端正常胆管组织中FXYD6蛋白的表达,分析FXYD6蛋白表达与肝门胆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FXYD6蛋白在肝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在癌旁远端正常肝门胆管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9%(44/58)比33.3%(10/30),χ^2=15.084,P=0.000〕。FXYD6蛋白在高、中分化肝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在低分化肝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85.4%(35/41)比52.9%(9/17),χ^2=5.243,P=0.022〕,而FXYD6蛋白表达与肝门胆管癌患者的性别(χ^2=0.000,P=1.000)、年龄(χ^2=1.248,P=0.264)、T分期(χ^2=0.466,P=0.495)、淋巴结转移(χ^2=0.357,P=0.550)、病理分期(χ^2=0.005,P=0.944)及神经浸润(χ^2=3.016,P=0.082)均无关。结论 FXYD6在肝门胆管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与其分化程度有关,其可能作为肝门胆管癌的一种新型肿瘤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XYD6蛋白 肝门胆管癌 生物标志物 分化程度
原文传递
恶性胆道梗阻的金属支架治疗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科霞 陈俊娥 金风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07年第2期146-147,共2页
恶性胆道梗阻的姑息治疗是胆道金属支架的最佳适应证。自2003年以来,我们治疗此类患者53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金属支架治疗 恶性胆道梗阻 姑息治疗 适应证
原文传递
肝囊肿经超声介入置管引流并注射硬化剂的治疗
20
作者 张庚 陈新 +3 位作者 祝志 宣之东 李学峰 刘汝海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年第35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经超声介入置管引流并注射硬化剂治疗肝囊肿的方法及疗效。方法53例肝囊肿患者经超声引导下置入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之后,根据患者情况缓慢注射无水乙醇或50%葡萄糖硬化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53例患者治疗均获成功,其中治... 目的探讨经超声介入置管引流并注射硬化剂治疗肝囊肿的方法及疗效。方法53例肝囊肿患者经超声引导下置入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之后,根据患者情况缓慢注射无水乙醇或50%葡萄糖硬化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53例患者治疗均获成功,其中治愈35例,显效16例,有效2例(此2例拒绝进一步治疗)。7例患者注射无水乙醇后出现腹痛。结论根据个体化治疗原则,经超声介入置管引流并注射硬化剂治疗肝衰9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肿 超声处理 引流术 硬化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