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百日咳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患儿5例临床分析
1
作者 郭芳 康磊 +4 位作者 武晓圆 贾艳红 邸亚楠 贾莉 徐梅先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9-104,共6页
目的 提高对重症百日咳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认识,以期早期诊断,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确诊的重症百日咳合并PCP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结果共纳入5例患儿,男1例、女4例,中位年龄3.0(2.5~10.0)个... 目的 提高对重症百日咳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的认识,以期早期诊断,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确诊的重症百日咳合并PCP患儿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结果共纳入5例患儿,男1例、女4例,中位年龄3.0(2.5~10.0)个月,住院时间17.0(7.5~23.5)天,其中死亡3例。5例患儿均有呼吸暂停与低氧血症,3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3例同时合并肺动脉高压及百日咳脑病,5例白细胞计数(WBC)峰值中位数43.8(25.2~87.8)×10^(9)/L,治疗后降至8.5(5.0~36.5)×10^(9)/L,乳酸脱氢酶(LDH)中位数942.0(466.5~1837.0)U/L,明显高于正常。5例患儿在确诊PCP前均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确诊PCP后均加用复方磺胺甲噁唑联合棘白菌素类药物,2例存活者于5日内给药。结论PCP可发生在无免疫缺陷的重症百日咳患儿中,且重症百日咳合并PCP时死亡风险高,在儿童重症百日咳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时,需警惕合并耶氏肺孢子菌(PJ)感染的可能,早期联合应用复方磺胺甲噁唑与棘白菌素类药物,有望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百日咳 肺孢子菌肺炎 耶氏肺孢子菌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获得性和社区获得性脓毒性休克患儿临床特征与预后差异
2
作者 岳燕科 连甜甜 +3 位作者 康磊 刘帅 耿文锦 徐梅先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探讨收治于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内不同发生地点脓毒性休克的诊治特征和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单中心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脓毒性休克患儿203例,将其分为医院获得性脓毒性休克组(医院获得组)45例和社区获得性脓毒性休克组(社区获得组)15... 目的探讨收治于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内不同发生地点脓毒性休克的诊治特征和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纳入单中心儿童重症监护病房脓毒性休克患儿203例,将其分为医院获得性脓毒性休克组(医院获得组)45例和社区获得性脓毒性休克组(社区获得组)158例。比较2组人口学、基础疾病、感染灶、治疗及预后等方面的差异,分析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医院获得组较社区获得组年龄更大[5.6(10.3)岁vs.2.1(6.8)岁],基础疾病[62.2%(28/45)vs.36.1%(57/158)]、恶性血液/肿瘤性疾病[44.4%(20/45)vs.18.9%(30/158)]、存在化疗后骨髓抑制比例[31.1%(14/45)vs.1.8%(3/158)]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获得组白细胞[1.42(10.61)×10^(9)/L]、血小板[26(133)×10^(9)/L]低于社区获得组[8.15(13.53)×10^(9)/L,151(188)×10^(9)/L],C反应蛋白[138(112)mg/L]高于社区获得组[64(95)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灶方面,医院获得组呼吸道和中枢神经系统为感染灶的占比低于社区获得组[8.9%(4/45)vs.29.1%(46/158),6.7%(3/45)vs.20.3%(32/158)],血流感染占比高于社区获得组[35.5%(16/45)vs.11.1%(23/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获得组真菌阳性率大于社区获得组[8.9%(4/45)vs.1.3%(2/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获得组使用两种抗微生物药物占比高于医院获得组,使用三种及以上抗微生物药物占比高于社区获得组,抗真菌药物使用比例医院获得组高于社区获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获得组脑功能障碍占比高于社区获得组[17.7%(8/45)vs.6.3%(10/158)],住院时间长于社区获得性组[15(21)d vs.11(17)d],住院病死率高于社区获得克组[31.1%(14/45)vs.15.8%(25/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院获得性脓毒性休克、合并恶性血液/肿瘤性疾病、儿童序贯器官衰竭评分、乳酸、血小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有创机械通气、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连续性血液净化是住院脓毒性休克患儿病死的影响因素(OR值=1.04、2.42、1.12、1.20、1.09、0.48、0.55、0.22、0.56和0.25)。结论医院获得性脓毒性休克相比社区获得性脓毒性休克患儿基础疾病比例更高,抗感染和血管活性药物需求更高,住院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脓毒性 病原体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内压监测在小儿重症肺炎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晓冬 罗家鑫 +5 位作者 霍习敏 曹利静 徐梅先 耿文锦 郭艳梅 李君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55-560,共6页
背景儿童重症肺炎常同时伴随脏器损害,需要机械通气治疗。因此,进行早期有效易行的腹内压(IAP)监测是指导儿童呼吸道危重症抢救治疗的关键,但相关报道较少。目的评估不同通气方式IAP监测在小儿重症肺炎抢救中的作用及预后评估,为脏器保... 背景儿童重症肺炎常同时伴随脏器损害,需要机械通气治疗。因此,进行早期有效易行的腹内压(IAP)监测是指导儿童呼吸道危重症抢救治疗的关键,但相关报道较少。目的评估不同通气方式IAP监测在小儿重症肺炎抢救中的作用及预后评估,为脏器保护治疗等方面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8年4月入住河北省儿童医院ICU的150例重症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院后记录患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信息,并抽血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给予相应处理及适当的氧疗,并根据氧疗通气方式分为A组(鼻导管吸氧)、B组〔经鼻持续正压通气(CPAP)〕及C组(机械通气),每组50例。监测入院后24 h、72 h 3组IAP。根据入院72 h IAP,将C组分为IAP增高亚组(>10 mm Hg,1 mm Hg=0.133 kPa,32例)及IAP正常亚组(≤10 mm Hg,18例),记录患儿呼吸机参数:呼气末正压(PEEP)、峰压(PIP)、氧浓度(FiO2)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腹腔间隙综合征(ACS)发生率,并比较两组间有无差异。结果A、C组年龄低于B组,入院时C组CRP、PCT、PaCO2高于A组与B组,SaO2、PaO2低于A组与B组(P<0.05)。3组患儿入院时I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通气24 h及通气72 h IA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通气24 h及通气72 h C组IAP水平高于A组与B组(P<0.05)。不同时间点B组及C组IA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通气24 h IAP水平高于入院时,通气72 h IAP水平高于入院时及通气24 h(P<0.05)。C组入院72 h IAP增高亚组PIP、FiO2、MODS发生率高于IAP正常亚组(P<0.05)。结论不同给氧方式(鼻导管吸氧、经鼻CPAP及机械通气)所致气道压力不同对IAP可能会产生影响;在机械通气中PIP及FiO2两个参数对IAP影响明显,提示临床治疗中应尽早下调此两项参数,减少医源性损害。动态监测肺炎患儿IAP水平,对重症患儿病情演变及脏器损害程度有监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儿童 机械通气 腹内压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血液净化技术治疗儿童脓毒性休克的非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9
4
作者 徐梅先 刘刚 +5 位作者 曹利静 白新凤 康磊 赵欣 石晓娜 李丽景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4-208,共5页
背景脓毒性休克是儿童常见的危重症,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在常规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液净化治疗(CBP)能否改善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CBP对脓毒性休克患儿的预后以及液体平衡的影响。设计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纳... 背景脓毒性休克是儿童常见的危重症,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在常规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血液净化治疗(CBP)能否改善脓毒性休克患儿预后,尚存在争议。目的探讨CBP对脓毒性休克患儿的预后以及液体平衡的影响。设计非随机对照试验。方法纳入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河北省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儿(年龄1月龄至14岁),根据是否行CBP分为CBP组和非CBP组;CBP组再根据启动血液净化时间分为0~24 h亚组和~48 h亚组。CBP采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或CVVH透析(CVVHDF)模式,置换量30~50 mL·kg-1·h-1。比较各组7 d和30 d生存率、CBP 72 h(简称72 h)的液体正平衡比例、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心率、动脉氧分压与吸氧浓度比(P/F值)、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计数绝对值、IL-6、PCT和PICU住院时间。主要结局指标入住PICU后的7 d生存率。结果CBP组64例,0~24 h亚组44例,~48 h亚组20例;非CBP组30例。CBP组与非CBP组年龄、男性比例、PRISMⅢ评分、有创机械通气比例、初始状态下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心率、P/F比值、血淋巴细胞及亚群计数、IL-6和PC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①CBP组7 d和30 d生存率(82.8%、78.1%)均高于非CBP组(70.0%、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CBP组72 h液体正平衡比例(31.2%)低于非CBP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CBP组72 h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计数均高于非CB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72 h时血管活性药物评分、心率、P/F比值、IL-6和PCT在CBP组和非CBP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⑤72 h时,0~24 h亚组和~48 h亚组比较,液体正平衡比例、IL-6水平,血淋巴细胞及其亚群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BP能够提高脓毒性休克患儿7 d和30 d的生存率,并有助于改善液体平衡,减少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促进细胞免疫抑制的解除;早期给予CBP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脓毒性休克 液体负荷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和淋巴细胞动态变化分层对儿童严重脓毒症死亡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3
5
作者 徐梅先 刘刚 +5 位作者 曹利静 白新凤 康磊 赵欣 石晓娜 李丽景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1年第9期773-778,共6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淋巴细胞动态变化分层能否预测严重脓毒症儿童死亡。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20年5月间严重脓毒症患儿268例,根据初始PCT数值分层为<10μg/L、10~100μg/L、≥100μg/L三组,根据入院72 h内首次和末次淋...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淋巴细胞动态变化分层能否预测严重脓毒症儿童死亡。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1月至2020年5月间严重脓毒症患儿268例,根据初始PCT数值分层为<10μg/L、10~100μg/L、≥100μg/L三组,根据入院72 h内首次和末次淋巴细胞差值(△淋巴细胞)分层为<0×10^(9)/L、(0~0.5)×10^(9)/L、(0.5~1.5)×10^(9)/L和≥1.5×10^(9)/L四组。分别统计PCT分层和△淋巴细胞分层的基本人口学、临床特征及院内病死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PCT和△淋巴细胞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并计算△淋巴细胞的截断值。结果268例患儿中PCT<10μg/L组88例,10~100μg/L组128例,≥100μg/L组52例。PCT<10μg/L组中,△淋巴细胞分层的比例依次为59.1%、18.2%、18.2%、4.5%;PCT 10~100μg/L组中的比例依次为9.4%、28.1%、15.6%、46.9%;PCT≥100μg/L组中的比例依次为23.1%、7.7%、15.4%、53.8%,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进一步两两比较,<10μg/L组和10~100μg/L组,<10μg/L组和>100μg/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1)。PCT分层组和△淋巴细胞分层组各自组间统计分析提示,性别、年龄、PICU住院时间、血液净化比例、机械通气比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CT分层组院内总体病死率依次为33.3%、28.1%、30.7%(P>0.05),△淋巴细胞分层院内总体病死率依次分别为47.3%、50%、27.3%、8.7%(P=0.019)。进一步两两分析,△淋巴细胞<0×10^(9)/L组和>1.5×10^(9)/L组、(0~0.5)×10^(9)/L组和≥1.5×10^(9)/L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36)。△淋巴细胞分层和淋巴细胞对死亡的AUC分别为0.717和0.752,△淋巴细胞截断值是0×10^(9)/L(准确度为76.1%,特异度为71.4%)。结论入院72 h内严重脓毒症患儿首次和末次淋巴细胞差值<0×10^(9)/L能够准确预测院内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分层 △淋巴细胞分层 院内总体病死率 严重脓毒症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温对脓毒症儿童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一项基于152例脓毒症患儿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徐梅先 刘刚 +3 位作者 曹利静 白新凤 康磊 赵欣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2期177-182,共6页
目的探讨PICU内脓毒症患儿体温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脓毒症患儿152例,根据入PICU前后24 h内的体温峰值分为超高热组(39.5~41℃),发热组(37.5~39.5℃),无热组(<37.5℃),比较各组危重症评分、病死率(总体和7 d)、炎性和免疫... 目的探讨PICU内脓毒症患儿体温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脓毒症患儿152例,根据入PICU前后24 h内的体温峰值分为超高热组(39.5~41℃),发热组(37.5~39.5℃),无热组(<37.5℃),比较各组危重症评分、病死率(总体和7 d)、炎性和免疫、器官功能状态等指标。根据入PICU7 d的生存状态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对照分析两组体温分布、小儿危重症评分等指标。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7 d死亡危险因素。结果全部152例脓毒症患儿7 d内死亡占全部死亡82.2%(37/45)。3组7 d病死率分别为36.4%、16.7%和42.9%,以发热组病死率最低(P<0.05)。超高热组接受血液净化的患儿有11例,占比50.0%;发热组接受血液净化的患儿有34例,占比33.3%;无热组接受血液净化的患儿有3例,占比10.7%。3组接受血液净化的患儿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42,P=0.010)。其中超高热组与发热组的接受血液净化的患儿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09,P=0.741);超高热组的接受血液净化的患儿比例高于无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32,P=0.002);发热组的接受血液净化的患儿比例高于无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0,P=0.019)。3组相关炎症指标(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初始淋巴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48~72 h淋巴细胞数值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无热组和超高热组数值低于发热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异常率、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MB,CK-MB)异常率、肌酐(creatinine,Cr)异常率和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异常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高热组和发热组的ALT异常率低于无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所有患者根据7 d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死亡组以无热组患儿占比最高,达40.5%;而生存组以发热组患儿占比最高,达76.5%(P<0.001)。7 d生存组的小儿危重症评分高于7 d死亡组、48~72 h淋巴细胞绝对值高于死亡组(P<0.05),2组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小儿危重病例评分、48~72 h淋巴细胞绝对值是7 d病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PICU脓毒症患儿发热组占比高,且发热组相比超高热组和无热组存活率更高,但体温并不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体温 病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L-谷氨酰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英谦 郝京霞 +2 位作者 李博 段素娴 李涛 《河北中医》 2017年第5期706-709,共4页
目的观察根据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L-谷氨酰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小儿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小儿重症肺炎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 目的观察根据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L-谷氨酰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小儿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采用小儿重症肺炎常规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L-谷氨酰胺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浆D-乳酸及二胺氧化酶(DAO)变化情况、胃肠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患儿治愈时间、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显示,治疗组患儿血浆D-乳酸水平和DAO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时间点2组患儿血浆D-乳酸水平和DAO活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独效应分析,在固定时间条件下,治疗组患儿治疗5 d、10 d和15 d时D-乳酸水平和DAO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固定分组条件下,随着治疗时间延长,2组患儿D-乳酸水平和DAO活性均明显下降。治疗组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16.67%,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治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短于对照组。结论依据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L-谷氨酰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可以显著提高治疗疗效,降低患儿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缩短治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重症监护病房 儿科 肺与大肠表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川崎病休克综合征与脓毒性休克早期主要临床特征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徐梅先 刘刚 +3 位作者 曹利静 石晓娜 孙慧 李君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0期3812-3816,3828,共6页
背景川崎病休克综合征(KDSS)临床少见,但其与脓毒性休克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发病早期常难以鉴别诊断。目的对比分析儿童KDSS与脓毒性休克早期主要临床特征,为儿科医生有效区分两种疾病提供可参考的临床数据。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 背景川崎病休克综合征(KDSS)临床少见,但其与脓毒性休克有相似的临床表现,发病早期常难以鉴别诊断。目的对比分析儿童KDSS与脓毒性休克早期主要临床特征,为儿科医生有效区分两种疾病提供可参考的临床数据。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符合研究标准的KDSS患儿15例及脓毒性休克患儿21例,分别记为KDSS组和脓毒性休克组。回顾性分析KDSS和脓毒性休克患儿基本资料〔性别、年龄、儿童重症医学科(PICU)入住时间、细菌培养结果〕和入院24 h内实验室检查指标〔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分数、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红细胞沉降率(ES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钙蛋白(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超声心动图检查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LVEF<50%、左房室瓣反流、右房室瓣反流、冠状动脉损伤〕、心电图检查指标(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ST-T改变、PR间期延长)及预后情况。以收入PICU起28 d为研究终点,统计患儿死亡情况。结果KDSS组与脓毒性休克组患儿性别、年龄、PICU入住时间、细菌培养阳性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DSS组与脓毒性休克组患儿WBC、中性粒细胞分数、白蛋白、CRP、PCT、ESR、ALT、AST、TnI、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性休克组患儿Hb高于KDSS组,PLT低于KDSS组(P<0.05)。KDSS组和脓毒性休克组患儿LVEF、LVEF<50%者所占比例、左房室瓣反流发生率、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窦性心动过缓发生率、室上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室性期前收缩发生率、房性期前收缩发生率、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ST-T改变发生率、PR间期延长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DSS组患儿右房室瓣反流发生率、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高于脓毒性休克组(P<0.05)。结论儿童KDSS相比脓毒性休克的特异表现包括相对升高的Hb、相对降低的PLT、相对较高的右房室瓣反流和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值得临床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川崎病休克综合征 休克 脓毒性 疾病特征 诊断 鉴别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对儿童脓毒症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白新凤 徐梅先 +3 位作者 郭芳 康磊 张会芬 程彩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17-922,共6页
目的评估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对儿童脓毒症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河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PICU)2015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13例脓毒症患儿,根据脓毒症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152例)与脓毒性休克组(61例)。比... 目的评估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对儿童脓毒症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附属河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PICU)2015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13例脓毒症患儿,根据脓毒症严重程度分为脓毒症组(152例)与脓毒性休克组(61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诊断脓毒症24 h内的红细胞及血小板参数、患儿入住PICU 24 h内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及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利用四分位法计算患儿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中位数及四分位间距,并据此将213例患儿进行分层。比较不同RDW、PDW分层患儿的性别、年龄、PICU住院时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机械通气情况,以及脓毒性休克发生情况;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RDW及PDW对患儿脓毒症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脓毒性休克组的RDW[17.03%(16.17%,18.72%)]、PDW[24.25 fl(23.25 fl,26.60 fl)]、APACHEⅡ评分[(19.06±3.78)分]及SOFA评分[(7.35±2.62)分]均高于脓毒症组[分别为15.28%(14.23%,16.39%)、21.28 fl(18.84 fl,23.40 fl)、(15.73±3.89)分、(5.68±2.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RDW分层的辅助通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PDW分层的PICU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RDW、PDW分层的脓毒症严重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最高,PDW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的敏感度最高。结论RDW及PDW可作为评估儿童脓毒症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红细胞参数 血小板参数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视神经炎为突出表现的儿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疾病1例报告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芳 康磊 +2 位作者 杜非凡 贾艳红 徐梅先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03-707,共5页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相关性视神经炎(ON)的临床特点、诊治和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1例MP-ON患儿的临床资料,检索分析国内外数据库中MP合并ON病例。结果 患儿为10岁青春前期女童,发热、头痛起病,血清MP抗体滴度>1:1 280,予阿奇...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相关性视神经炎(ON)的临床特点、诊治和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1例MP-ON患儿的临床资料,检索分析国内外数据库中MP合并ON病例。结果 患儿为10岁青春前期女童,发热、头痛起病,血清MP抗体滴度>1:1 280,予阿奇霉素治疗后发热头痛迅速缓解。病程第23天出现急性视力下降伴眼球转动痛,视野缺损、视乳头水肿及视觉诱发电位异常,无其他神经系统受累表现,无脑病表现。查血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MOG-Ab)阳性,脑脊液和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异常,予以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联合人免疫球蛋白静滴,视力恢复到发病前水平,3月后随访无复发。结论 MP感染可并发ON,与自身免疫或免疫复合物引起的脱髓鞘改变有关,顽固性头痛有提示意义,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血清抗体检查有利于临床分型、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视神经炎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在病毒性脑炎和化脓性脑膜炎的表达差异及其对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诊断效能
11
作者 胡阳 高红亮 +1 位作者 黄波 朱孟沙 《安徽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2418-2422,I0009,共6页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及IFN-γ/IL-4在不同类型脑炎脑脊液及血清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诊断效能。方法纳入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40例病毒性脑炎病儿作为病脑组和40例化脓性...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及IFN-γ/IL-4在不同类型脑炎脑脊液及血清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诊断效能。方法纳入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40例病毒性脑炎病儿作为病脑组和40例化脓性脑膜炎病儿纳入化脑组,另选取40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病儿作为对照组,分别采集三组病儿的脑脊液和血清标本备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对脑脊液和血清中IFN-γ、IL-4及IFN-γ/IL-4含量进行检测,分析IFN-γ、IL-4及IFN-γ/IL-4在不同类型脑炎脑脊液及血清中的表达差异。而后根据病儿有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再次将其分为有并发症组(n=21)和无并发症组(n=99),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分别评价IFN-γ、IL-4及IFN-γ/IL-4对化脓性脑膜炎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效能的预测价值。结果病脑组病儿脑脊液、血清IFN-γ水平分别为[(9.63±1.04)ng/L、(29.08±3.79)ng/L],均明显高于化脑组[(5.74±1.62)ng/L、(14.73±4.25)ng/L]和对照组[(3.44±0.76)ng/L、(11.13±2.05)ng/L](P<0.05),化脑组高于对照组(P<0.05),且血清中IFN-γ浓度高于脑脊液。化脑组病儿脑脊液、血清IL-4水平分别为[(42.17±5.24)ng/L、(91.05±10.91)ng/L],较病脑组[(21.36±1.73)ng/L、(53.26±8.18)ng/L]和对照组[(9.76±1.15)ng/L、(40.08±4.63)ng/L]均偏高(P<0.05),病脑组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中IL-4含量较脑脊液偏高。病脑组脑脊液和血清中IFN-γ/IL-4最高0.51±0.05、0.49±0.12,化脑组最低0.38±0.06、0.29±0.03,三组组间对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并发症组病儿脑脊液和血清中IFN-γ[(7.73±0.83)ng/L、(25.13±3.17)ng/L]、IL-4[(38.83±2.35)ng/L、(73.48±7.67)ng/L]及IFN-γ/IL-4(0.42±0.03、0.43±0.09)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4.15±0.58)ng/L、(12.56±2.08)ng/L、(16.77±4.12)ng/L、(60.13±4.33)ng/L、0.21±0.04、0.19±0.07](均P<0.05)。ROC曲线研究结果显示,IFN-γ、IL-4、IFN-γ/IL-4及联合检测的AUC分别为0.84[95%CI:(0.72,0.96)]、0.87[95%CI:(0.76,0.97)]、0.76[95%CI:(0.62,0.90)]、0.93[95%CI:(0.85,1.00)],三项指标联合诊断的AUC显著高于各项指标单因子预测(P<0.05)。预测价值:联合检测>IL-4>IFN-γ>IFN-γ/IL-4。结论IFN-γ、IL-4及IFN-γ/IL-4在病毒性脑炎和化脓性脑膜炎病儿脑脊液和血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且均为血清中水平高于脑脊液中;检测其水平可辅助临床更好地诊断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病毒性 脑膜炎 细菌性 Γ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4 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4 神经系统并发症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拉米韦对比奥司他韦治疗流行性感冒合并热性惊厥患儿的药物经济学评价 被引量:30
12
作者 陈圣洁 徐梅先 +2 位作者 李成玲 东蕾 安志华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5-80,共6页
目的:比较帕拉米韦和奥司他韦治疗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合并热性惊厥患儿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52例流感合并热性惊厥的住院患儿,根据其用药情况分为帕拉米韦组81例,奥司他韦... 目的:比较帕拉米韦和奥司他韦治疗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合并热性惊厥患儿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152例流感合并热性惊厥的住院患儿,根据其用药情况分为帕拉米韦组81例,奥司他韦组71例。比较两组患儿的发热缓解时间、用药天数、住院天数、临床效果(以抽搐、咳嗽、鼻塞、流涕、咽痛等进行判定)、皮疹发生率和联用抗生素、中药的患儿例数。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评价两组患儿用药方案的成本-效果比(CER)和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通过下调15%的药品价格重新计算CER和ICER的方法以及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对效果和多元线性回归对总成本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两组患儿的发热缓解时间、用药天数、住院天数、皮疹发生率和联用抗生素患儿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用中药患儿占比和临床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帕拉米韦组联用中药患儿占比显著低于奥司他韦组(P<0.001),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奥司他韦组(P=0.021)。帕拉米韦组和奥司他韦组的总成本分别为5 442.84元/人和5 571.71元/人(P=0.795)、CER分别为54.47和56.51,帕拉米韦组的ICER为-89.38。敏感性分析结果与基础分析结果一致。结论:与奥司他韦相比,帕拉米韦治疗流感合并热性惊厥患儿的效果更好,成本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热性惊厥 儿童 奥司他韦 帕拉米韦 成本-效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危重患儿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的发生及其与IL-6和IL-10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徐梅先 刘刚 +5 位作者 曹利静 白新凤 康磊 赵欣 石晓娜 李丽景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15-1220,共6页
目的回顾性比较脓毒症与非脓毒症危重患儿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NTIS)的发生率,并初步探讨其发生与白细胞介素(IL)-6、IL-10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97例脓毒症患儿(脓毒症组)和80例细菌感染相关非脓毒症危重患儿(非脓毒症组)的基本资料及... 目的回顾性比较脓毒症与非脓毒症危重患儿非甲状腺疾病综合征(NTIS)的发生率,并初步探讨其发生与白细胞介素(IL)-6、IL-10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97例脓毒症患儿(脓毒症组)和80例细菌感染相关非脓毒症危重患儿(非脓毒症组)的基本资料及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并将IL-6、IL-10与甲状腺功能指标三碘酪氨酸(T3)、四碘络氨酸(T4)、促甲状腺激素(TSH)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脓毒症与非脓毒症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组序贯器官衰竭评分、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率等均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组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IL-6水平均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组甲状腺功能指标T3、T4、游离T3、游离T4、TSH水平均显著低于非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组NTIS发生率、低T3低T4及低TSH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脓毒症组(P<0.001)。相关分析发现脓毒症和非脓毒症患儿IL-6水平与T3、T4、TSH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但两组患儿合并分析显示,IL-6水平与T3、T4水平均存在负相关关系(P<0.001)。结论脓毒症患儿相比非脓毒症危重患儿更容易合并NTIS,且高水平IL-6可能是造成NTIS发生的重要原因。[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0,22(11):1215-12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非甲状腺疾病病态综合征 白细胞介素6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病毒71感染致危重型手足口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徐梅先 张军桥 闫春明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382-384,共3页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可引起发热以及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少数患儿可引起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1];其中以肠道病毒71(EV71)和柯萨奇病毒(Cox)、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最为常见,...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可引起发热以及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少数患儿可引起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1];其中以肠道病毒71(EV71)和柯萨奇病毒(Cox)、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最为常见,春夏季高发,以婴幼儿为主,多数病例症状轻微,可以自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明显[2]。由于此类病毒有一定的嗜神经性,少数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衰竭,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3]。近年来,虽然临床研究不断完善,心肺功能衰竭期的患儿病死率仍极高,现就EV71感染致重型手足口病的病原学、临床分期、发病机制、心功能监测手段、治疗进展等方面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 手足口病 危重型 感染 神经系统受累 重症患儿 EV71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小儿急性肺损伤的监护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丽景 张英谦 任志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第22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肺损伤患儿的监护重点,提高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52例急性肺损伤患儿行血液净化治疗,并给予心理护理、密切监护。结果:除8例患儿因病情危重而死亡外,其余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密切...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肺损伤患儿的监护重点,提高护理效果。方法:对我院52例急性肺损伤患儿行血液净化治疗,并给予心理护理、密切监护。结果:除8例患儿因病情危重而死亡外,其余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密切的监护可在血液净化治疗小儿急性肺损伤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性血液净化 小儿 急性肺损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心肺复苏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刚 楚建平 +23 位作者 陈建丽 钱素云 金丹群 卢秀兰 徐梅先 成怡冰 孙正芸 缪红军 李军 董胜英 丁新 王莹 陈庆 段袁园 黄娇甜 郭艳梅 石晓娜 苏军 尹怡 信晓伟 赵劭懂 娄子轩 蒋敬荟 曾健生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7-202,共6页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内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患儿心肺骤停后实施心肺复苏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我国11家医院PICU收治的281例心肺骤停且接受标准心肺复苏的患儿资料,根据... 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内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患儿心肺骤停后实施心肺复苏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8年10月我国11家医院PICU收治的281例心肺骤停且接受标准心肺复苏的患儿资料,根据是否患有先心病分为先心病组和非先心病组,比较一般情况、心肺复苏持续时间、复苏过程中肾上腺素使用次数、自主循环恢复(ROSC)率、出院存活率、出院儿童脑功能分类量表等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以恶性心律失常为心肺骤停直接原因分为心律失常和非心律失常2个亚组,比较患儿ROSC和出院存活率。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χ^(2)检验或方差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先心病心肺骤停患儿ROSC和出院存活的影响因素。结果我国部分PICU内心肺骤停发生率为3.2%(372/11588),心肺复苏实施率为75.5%(281/372)。281例发生心肺骤停并接受心肺复苏的患儿中男144例,女137例,年龄32.8(5.6,42.7)月龄。先心病组患儿56例(19.9%),非先心病组患儿225例(80.1%)。先心病组女性患儿占比高于非先心病组[60.7%(34/56)比45.8%(103/225),χ^(2)=4.00,P=0.045]。先心病组和非先心病组ROSC率和出院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先心病组心律失常组患儿的ROSC率高于非心律失常组[70.0%(28/40)比6/16,χ^(2)=5.06,P=0.024]。出院时先心病组和非先心病组儿童脑功能分类量表评分达到良好(1~3分)的比例分别为50.9%(26/51)和44.9%(92/2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先心病患儿ROSC和出院存活的独立影响因素均为心肺复苏持续时间[比值比(OR)=0.95、0.97;95%CI:0.92~0.97,0.95~0.99;均P<0.05]和肾上腺素使用次数[OR=0.87、0.79,95%CI:0.76~1.00、0.69~0.89,均P<0.05]。结论先心病心肺骤停患儿复苏成功率与非先心病患儿相似。肾上腺素使用次数、心肺复苏持续时间是先心病患儿ROSC率和出院存活率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停搏 心肺复苏术 心脏缺损 先天性 重症监护病房 儿科
原文传递
改良日间手术流程治疗隐匿性阴茎的优势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昊璇 付圣杰 +8 位作者 杨明萱 赵素顺 申宇峰 薛文勇 杜蕾 马子越 王亚轩 张琳 齐进春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716-720,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日间手术流程在日间手术中心开展隐匿性阴茎手术相对于传统住院流程及标准日间流程的优势,以及在我国推广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改良日间手术的隐匿性阴茎患儿135例(日间组)与住院手术的101例(... 目的:探讨改良日间手术流程在日间手术中心开展隐匿性阴茎手术相对于传统住院流程及标准日间流程的优势,以及在我国推广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改良日间手术的隐匿性阴茎患儿135例(日间组)与住院手术的101例(住院组)的临床资料及术后对患儿家属的随访。改良日间手术流程是指在每个手术科室病房内单独设立日间病房,并观察至第2天早上8点,评估患儿的病情,以确定是否可以出院。患儿临床资料对比分为两组,包括患儿手术年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至第1次换药前出现的短期并发症发生率。患儿满意度调查分成改良日间组、标准日间组和住院组3组,比较组间满意度。结果:住院组年龄为(8.92±4.42)岁,日间组年龄为(11.85±4.43)岁。两组患儿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住院组相比,日间组住院时间缩短69%(P<0.05),住院费降低27%(P<0.05)。3组中改良日间流程组的患儿家属满意度最高。结论:改良日间手术流程开展隐匿性阴茎手术相较于标准日间手术流程与传统住院流程均有优势,可在国内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日间手术流程 隐匿性阴茎 术后并发症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患儿血浆内皮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宋海龙 曹利静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7期653-657,共5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月河北省儿童医院的7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依据超声测量肺动脉压力的情况分为:无肺动脉高压(PH)组(24...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与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月河北省儿童医院的7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依据超声测量肺动脉压力的情况分为:无肺动脉高压(PH)组(24例)、轻度PH组(24例)及中重度PH组(22例)。抽取患儿术前及手术后撤离呼吸机24 h后的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ET-1、VEGF浓度。分别比较三组血清ET-1、VEGF的浓度的差异,以及各组术前和术后血清ET-1、VEGF的浓度的差异。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分析ET-1、VEGF的浓度与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结果ET-1、VEGF浓度随着肺动脉压力上升呈提高趋势。组间比较显示,轻度PH组ET-1浓度及中重度PH组ET-1、VEGF浓度均>无PH组[(61.70±10.75)ng/L比(52.71±12.22)ng/L,P<0.05;(81.73±9.17)ng/L比(52.71±12.22)ng/L,P<0.05;(504.50±67.03)pg/ml比(451.14±73.41)pg/ml,P<0.05];组内比较,轻度PH组术后ET-1浓度及中重度PH组术后ET-1、VEGF浓度均低于术前[(55.39±7.44)ng/L比(61.70±10.75)ng/L,P<0.05;(64.19±11.85)ng/L比(81.73±9.17)ng/L,P<0.01;(469.42±56.90)pg/ml比(504.50±67.03)pg/ml,P<0.05]。二者与肺动脉收缩压均呈正相关(r=0.707,P<0.01;r=0.353,P<0.01)。结论ET-1、VEGF浓度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因此可作为判定CHD患儿PH严重程度的预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内皮素-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肺动脉高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双歧杆菌与谷氨酰胺在合并胃肠功能障碍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英谦 郝京霞 +2 位作者 郭鹏 李博 牛红雷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74-1877,共4页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谷氨酰胺对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重症肺炎患儿的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本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80例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儿。对照组采用...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谷氨酰胺对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重症肺炎患儿的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本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治疗的80例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儿。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谷氨酰胺。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浆D-乳酸和二胺氧化酶含量、多脏器功能障碍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率、PiO_2/FiO_2改善情况,以评价联合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与谷氨酰胺对重症肺炎患儿的疗效。结果:治疗组38例,对照组36例完成研究。两组患儿血浆D-乳酸及DAO水平随治疗时间延长逐渐降低,相同时间点治疗组患儿D-乳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儿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为2.6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44%(P<0.05);治疗组患儿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7.8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0.55%(P<0.01);治疗组随时间延长PiO_2/FiO_2逐渐增高,不同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联合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与谷氨酰胺可以显著改善患儿胃肠功能,降低MODS和其它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氧合指数,对重症肺炎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科 重症肺炎 胃肠功能障碍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 谷氨酰胺
原文传递
血浆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联合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在儿童脓毒症早期诊断及预后预测的价值 被引量:6
20
作者 朱孟沙 黄波 +2 位作者 牛红雷 郭鹏 张贵英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1年第6期477-481,共5页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oluble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 subtype,又称Presepsin)联合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对儿童脓毒症早期诊断和预... 目的:探讨血浆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soluble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14 subtype,又称Presepsin)联合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 associated lipocalin,NGAL)对儿童脓毒症早期诊断和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94例脓毒症患儿,41例发生休克为脓毒性休克组,53例未发生休克为脓毒症组。选择同期本院体检健康儿童41例为对照组。检测3组血浆Presepsin、NGAL、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记录脓毒症患儿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SOFA)评分。根据患儿入院28 d病死率分为存活组75例,死亡组19例。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血浆Presepsin、NGAL、PCT和CRP水平及小儿危重病例评分、SOFA评分。采用Pearson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血浆Presepsin、NGAL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SOFA评分的相关性以及对儿童脓毒症早期诊断、预后预测的价值。结果: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血浆Presepsin、NGAL、PCT和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脓毒性休克组均高于脓毒症组( P<0.05);死亡组血浆Presepsin、NGAL、PCT、CRP水平和SOFA评分均高于存活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低于存活组( P<0.05)。血浆Presepsin、NGAL与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均呈负相关( r=-0.676, P<0.001;r=-0.664, P<0.001),与SOFA评分均呈正相关( r=0.781, P<0.001;r=0.749, P<0.001)。当血浆Presepsin水平为468.91 ng/L时,诊断脓毒症的敏感度为85.6%,特异度为77.5%。当血浆NGAL水平为38.94 ng/mL时,诊断脓毒症的敏感度为82.4%,特异度为65.8%。血浆Presepsin联合NGAL早期诊断儿童脓毒症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12(95% CI 0.865~0.959),高于血浆Presepsin的AUC 0.857(95% CI 0.785~0.928)和NGAL的AUC 0.761(95% CI 0.680~0.841)。当血浆Presepsin水平为816.92 ng/L时,预测脓毒症预后的敏感度为73.2%,特异度为76.1%。当血浆NGAL水平为51.27 ng/mL时,预测脓毒症预后的敏感度为67.4%,特异度为68.0%。血浆Presepsin联合NGAL预测儿童脓毒症预后的AUC为0.891(95% CI 0.816~0.966),高于血浆Presepsin的AUC 0.795(95% CI 0.698~0.892)和NGAL的AUC 0.714(95% CI 0.577~0.851)。 结论:临床通过检测血浆Presepsin和NGAL水平有助于早期诊断儿童脓毒症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对评价患儿预后有指导意义,有利于改善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可溶性白细胞分化抗原14亚型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 诊断 预后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