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科医务人员一次性口罩使用情况调研报告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梓凌 刘洪英 +1 位作者 窦丽雯 陆素妍 《中国医药导刊》 2012年第8期1464-1464,1466,共2页
目的:了解急诊科医务人员一次性口罩的使用情况。方法:于2012年1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本院急诊科53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所有问卷均收回,无数据漏失,无项目漏填。84.91%的医护人员每次操作时戴口罩,79.25%医务... 目的:了解急诊科医务人员一次性口罩的使用情况。方法:于2012年1月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本院急诊科53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所有问卷均收回,无数据漏失,无项目漏填。84.91%的医护人员每次操作时戴口罩,79.25%医务人员使用一次性口罩,71.70%医务人员能做到一次性口罩一次性使用,67.92%的医务人员不了解口罩的作用原理。结论:医院应该为医务人员提供一次性口罩,而且数量应满足2 4 h更换一个的要求,同时为传染病应急需要应适量储备医用N95口罩;并且应该对医务人员进行口罩佩戴方法的培训,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医务人员正确选择、使用口罩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医务人员 一次性口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12
2
作者 金胜楠 尹晓华 +1 位作者 李贤 贾晓英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21年第3期206-209,228,共5页
目的构建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开展急诊科优质护理评价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研、研究相关政策和文献、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对15名专家进行三轮问卷咨询、修订,初步确定以"结构-过程-结果"... 目的构建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开展急诊科优质护理评价工作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通过实地调研、研究相关政策和文献、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对15名专家进行三轮问卷咨询、修订,初步确定以"结构-过程-结果"为理论框架的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结果三轮专家咨询的问卷有效回收率均为100%,三轮专家咨询二级指标的协调系数(W)分别为:0.431、0.364、0.536 (P<0.05),三级指标的协调系数(W)分别为:0.345、0.345、0.615(P<0.05)。该量表的Cronbach’α为0.890,2周后重测信度为0.862。最终确定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1个,三级指标95个。结论采用Delphi法初步确立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指标体系,为急诊科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指导、评价和持续改进等提供更为量化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科 优质护理 护理管理 德尔菲法 体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生成素评价急诊科早期感染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郎梅自 赵荣彩 李培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363-366,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Ang)在急诊科早期感染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7年3月医院收治的急诊科早期感染综合征患者120例,设为观察组。根据疾病类型将观察组患者分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组、败...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Ang)在急诊科早期感染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7年3月医院收治的急诊科早期感染综合征患者120例,设为观察组。根据疾病类型将观察组患者分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组、败血症组、严重脓毒症组和脓毒性休克组,每组患者30例。取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60例,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血清Ang-1、Ang-2、促血管生成素受体(Tie-2)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并且在急诊到达时计算急诊脓毒症死亡风险评分(MEDS),分析Ang在急诊科早期感染综合征患者中的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Ang-1、Ang-2、Tie-2、PCT及MED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SIRS组与败血症组Ang-1、Ang-2、Tie-2、PCT及ME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性休克组Ang-1、Ang-2、Tie-2、PCT及MEDS评分,均高于严重脓毒症组、SIRS组与败血症组(P<0.05);急诊科早期感染综合征患者MEDS评分与Ang-1、Ang-2、Tie-2、PCT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利用Ang能较好地评价急诊科早期感染综合征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生成素 急诊科 早期感染综合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急诊科的急救管理
4
作者 刘永娟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9年第2期340-340,共1页
关键词 急诊科 急救管理 医院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及D-二聚体检测对急诊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赵茜 李剑 +3 位作者 李素彦 徐鑫 齐惠军 李建国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67-70,共4页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及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88例急性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脓毒症的分级标准分为脓毒症组36例、重度脓毒症组25例及脓毒症休克...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PCT)及D-二聚体检测对急性脓毒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急诊科收治的88例急性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脓毒症的分级标准分为脓毒症组36例、重度脓毒症组25例及脓毒症休克组27例;并根据28 d内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析纳入者病情程度、预后及分别与PCT和D-二聚体之间的关系。结果脓毒症休克组和重度脓毒症组28 d内病死率高于脓毒症组,且脓毒症体克组高于重度脓毒症组(P<0.01)。脓毒症休克组和重度脓毒症组PCT及D-二聚体水平高于脓毒症组,且脓毒症休克组高于重度脓毒症组(P<0.01)。死亡组PCT、D-二聚体水平高于存活组(P<0.05)。年龄>50岁、PCT>0.05 ng/ml、D-二聚体>0.3 mg/L是影响急性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年龄、PCT、D-二聚体水平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脓毒症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重视PCT、D-二聚体水平检测对改善急性脓毒症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降钙素原 D-二聚体 C-反应蛋白 白细胞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临床决策思维角度急诊诊疗同质化的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建国 齐惠军 郭慧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46-649,共4页
目前急诊的临床决策方式仍经验为主,但有时会产生不同的诊疗结果。急诊是医院的窗口、分级诊疗的前沿,实现急诊诊疗的同质化意义重大。急诊诊疗的同质化,不仅需要规范、指南、共识等共同的知识体系,还需要建立临床决策思维体系。降阶梯... 目前急诊的临床决策方式仍经验为主,但有时会产生不同的诊疗结果。急诊是医院的窗口、分级诊疗的前沿,实现急诊诊疗的同质化意义重大。急诊诊疗的同质化,不仅需要规范、指南、共识等共同的知识体系,还需要建立临床决策思维体系。降阶梯思维、抢先思维、流程化思维在急诊临床决策中具有科学性;急诊初始诊疗模式是以症状为导向,建立症状学“病因清单”可以加快系统化“慢思维”临床决策;在急诊诊疗全过程中,动态观察是贯穿始终的核心思维之一。本研究基于临床思维的基本原则,探讨临床决策思维在急诊诊疗中的作用,或有利于实现急诊诊疗效果的同质化,并缩短年轻急诊医生的培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决策 医疗同质化 抢先检查 思维清单 流程化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及其防范措施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彩英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年第15期98-99,共2页
关键词 职业危害因素 急诊护士 急诊科病人 急危重症病人 突发事件 轻重缓急 护理服务 工作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胸部锐器伤的心理护理
8
作者 贾晓英 张泽坤 +4 位作者 张秋爽 王曙光 姜乐 马艳川 贾德明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22期3502-3503,共2页
胸部锐器损伤是急诊外科常见疾病,容易损伤肺、心脏、大血管等重要脏器。伤情复杂,易漏诊、误诊,患者病死率较高。患者的心理情绪和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本文将2010年至2011年河北省人民医院开展心理护理后的胸部锐器伤的急救效果与未... 胸部锐器损伤是急诊外科常见疾病,容易损伤肺、心脏、大血管等重要脏器。伤情复杂,易漏诊、误诊,患者病死率较高。患者的心理情绪和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本文将2010年至2011年河北省人民医院开展心理护理后的胸部锐器伤的急救效果与未开展心理护理前2008年至2009年急救效果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胸部 锐器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结石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郭建华 王春城 唐宇菲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52-155,共4页
目的分析胆结石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接受手术的胆结石患者193例,其中83例为术后住院期间感染,110例为同期术后住院期间未感染的患者。收集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喝酒和手术状况的相关参数进行比较。结果与未感... 目的分析胆结石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接受手术的胆结石患者193例,其中83例为术后住院期间感染,110例为同期术后住院期间未感染的患者。收集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喝酒和手术状况的相关参数进行比较。结果与未感染组比,感染组的年龄≥60岁、体质量指数≥25.0、饮酒、吸烟、切口长度≥15 cm、手术时间≥2 h、住院时间≥10 d、手术出血量>200 mL、术后使用抗生素种类≥3种和胆红素>17.1μmol/L为胆结石术后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预防和控制导致胆结石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同时加强控制医院感染各项措施的管理,有助于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结石 感染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典型症状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诊断体会 被引量:5
10
作者 魏西江 张电学 张继胤 《河北医药》 CAS 2009年第14期1804-1804,共1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非典型症状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护理在降低急诊危重患者医疗护理风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俊艳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年第21期151-151,171,共2页
目的:分析全程护理在降低急诊危重患者医疗护理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诊危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对照组的5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抢救,对观察组50例患者在进... 目的:分析全程护理在降低急诊危重患者医疗护理风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急诊危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对照组的50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抢救,对观察组50例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抢救的基础上再进行全程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抢救的护理模式后,抢救的成功率和病患的满意度等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观察组50例患者在接受全程护理模式后,取得了满意效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等方面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形成的差异大,在统计学方面具有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危重患者采取全程护理抢救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医疗护理风险,提高患者与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说明全程护理模式在急诊危重患者的抢救过程中效果极佳,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护理 急诊危重 医疗护理风险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对颅脑外伤急诊手术患者镇痛及MAP、HR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孟洁 于杨杨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0年第2期51-53,共3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对颅脑外伤急诊手术患者镇痛及MAP、HR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南皮县人民医院于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颅脑外伤急诊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麻醉方法分为R麻醉组和S麻醉组,各50例。...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对颅脑外伤急诊手术患者镇痛及MAP、HR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南皮县人民医院于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00例颅脑外伤急诊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麻醉方法分为R麻醉组和S麻醉组,各50例。R麻醉组行瑞芬太尼麻醉,S麻醉组行舒芬太尼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镇痛效果、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除气管时间、清醒时间及低血压、寒颤、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T0、T1、T2、T3时MAP、HR水平。结果S麻醉组患者镇痛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R麻醉组的76.00%(P<0.05);S麻醉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除气管时间、清醒时间短于R麻醉组(P<0.05);两组患者在T0、T1、T2、T3时期MAP、HR水平均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趋势,且T1、T2、T3时S麻醉组低于R麻醉组(P<0.05);S麻醉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0%,低于R麻醉组的14.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瑞芬太尼相比,舒芬太尼对颅脑外伤急诊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强,拔除气管时间、恢复自主呼吸时间及清醒时间较短,改善MAP、HR水平,稳定生命体征,不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瑞芬太尼 颅脑外伤 镇痛 平均动脉压 心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ICU死亡的预测价值
13
作者 张立涛 徐鑫 +2 位作者 李令令 郝清卿 李素彦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9-723,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ICU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住院的74例SCAP患者。患者于入院后12小时内检测血中性粒细...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ICU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住院的74例SCAP患者。患者于入院后12小时内检测血中性粒细胞计数、血肌酐(Scr)、白蛋白(Alb)、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于患者入院后第1天[NSE(day1)]和第4天[NSE(day4)]早晨采集NSE血样进行检验。并根据患者ICU内是否死亡分为生存组(n=57)和死亡组(n=17)。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上述参数的预测效果。结果死亡组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II评分(APACHE II score)、IL-6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NSE(day1)和NSE(day4)水平高于生存组(P<0.05),氧合指数(PaO_(2)/FiO_(2))明显低于生存组(P<0.05)。APACHE IIscore、IL-6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NSE(day1)和NSE(day4)水平与SCAP患者ICU死亡呈弱的正相关(P<0.05),PaO_(2)/FiO_(2)与患者ICU死亡呈弱的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 IIscore和NSE(day4)与SCAP患者ICU死亡相关(P<0.05)。APACHE II score和NSE(day4)预测SCAP患者ICU死亡的AUC分别为0.729(95%CI 0.613~0.826)和0.787(95%CI0.676~0.874),两者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1)。NSE(day4)预测患者ICU死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7.89%和88.24%(临界值为14.83μg/L)。结论NSE(day4)是SCAP患者ICU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是评估SCAP患者预后的一个很好的替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脂质相关指标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赵静 邱刚 +2 位作者 钱祎萌 张立涛 张爽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7期97-100,共4页
脂代谢紊乱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探索血清脂质相关指标、降脂药物对乳腺癌发病及预后的影响,有助于寻找乳腺癌新的生化标志物,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并对其进行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就血清脂质相关指标... 脂代谢紊乱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探索血清脂质相关指标、降脂药物对乳腺癌发病及预后的影响,有助于寻找乳腺癌新的生化标志物,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并对其进行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就血清脂质相关指标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做一综述,为深入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及乳腺癌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血脂 脂质 胆固醇 三酰甘油 他汀类药物 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收缩力调节对慢性心力衰竭兔心肌自噬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15
作者 郝清卿 吕仕林 +2 位作者 张静 张立涛 张飞飞 《临床荟萃》 CAS 2024年第11期1026-1034,共9页
目的研究心脏收缩力调节(CCM)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兔心肌自噬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体重2.5~3.5 kg的健康大白兔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HF组和CCM干预组(CCM组),每组各10只。HF组通过升主动脉根部套扎法建立慢性心力衰... 目的研究心脏收缩力调节(CCM)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兔心肌自噬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30只体重2.5~3.5 kg的健康大白兔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HF组和CCM干预组(CCM组),每组各10只。HF组通过升主动脉根部套扎法建立慢性心力衰竭模型,而CCM组在成功建立HF模型后进行为期4周的CCM干预。在实验的第12周和第16周,对各组进行心脏功能的超声心动图检测,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自噬过程中一个关键的标记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的表达情况,此外,运用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技术,观察P62蛋白、Beclin1蛋白和LC3B(II/I)蛋白等表达水平,并测定各组动物心肌组织中蛋白激酶B(AKT)的三个亚型AKT1、AKT2、AKT3,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亚型PI3K(α110)、PI3K(α85)以及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第12周末,HF组和CCM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收缩末期内径(LVESD)相较于假手术组增加,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相比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05);实验第16周末,CCM组LVEF、LVFS、LVESD、LVEDD指标相较于HF组有明显改善(P<0.05)。与HF组相比,经CCM干预后的兔的心肌组织P6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LC3免疫荧光染色阳性染色减少,Beclin1蛋白和LC3B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LC3B(II/I)比值显著下降(P<0.05)。此外,经CCM干预后的心肌组织内AKT1、AKT2、AKT3、mTO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减少(P<0.05),而PI3K(α110)、PI3K(α85)蛋白的表达则增加(P<0.05),与HF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CM干预可通过调节PI3K/AKT信号通路,改善HF兔心肌自噬相关蛋白的异常表达,从而减轻心肌自噬活动,并改善心肌的舒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自噬 心肌收缩 自噬相关蛋白 PI3K/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诊断鼻疽诺卡菌病1例及文献复习
16
作者 宋津晓 郭慧 徐铁领 《传染病信息》 2024年第6期573-576,共4页
诺卡菌是一种存在于土壤、水域及空气中的条件致病菌。诺卡菌病是由诺卡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呼吸道为主要传染途径,亦可经皮肤创面进入人体,引起肺、脑、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导致脓胸者罕见。经外周血病原体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 诺卡菌是一种存在于土壤、水域及空气中的条件致病菌。诺卡菌病是由诺卡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呼吸道为主要传染途径,亦可经皮肤创面进入人体,引起肺、脑、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导致脓胸者罕见。经外周血病原体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检出鼻疽诺卡菌鲜有报道。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本文报道1例经mNGS确诊,由鼻疽诺卡菌引起的肺部感染、脓胸及菌血症病例,旨在加深医务人员对诺卡菌病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卡菌病 鼻疽诺卡菌 肺部感染 脓胸 菌血症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乳酸水平正常的脓毒性休克1例
17
作者 曲亚倩 李建国 +4 位作者 郭慧 王诗 周正豪 王燕霞 臧会玲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8期722-725,共4页
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是由感染引起的循环衰竭和细胞代谢异常,为脓毒症(sepsis)最严重的临床表现。依据Sepsis 3.0,脓毒性休克是在脓毒症的基础上,经过充分容量复苏后患者仍存在持续性低血压,需要血管加压药维持平均动脉压(MAP)65 m... 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是由感染引起的循环衰竭和细胞代谢异常,为脓毒症(sepsis)最严重的临床表现。依据Sepsis 3.0,脓毒性休克是在脓毒症的基础上,经过充分容量复苏后患者仍存在持续性低血压,需要血管加压药维持平均动脉压(MAP)65 mmHg或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克 脓毒症 乳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普钠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18
作者 王志滨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1期124-127,共4页
分析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心力衰竭的质量。方法 选择2022年4月2023年5月在我院的心力衰竭患者80名,并将患者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进行治疗,然后再观察治疗... 分析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心力衰竭的质量。方法 选择2022年4月2023年5月在我院的心力衰竭患者80名,并将患者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观察组的患者采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进行治疗,然后再观察治疗的内容。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高,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评分要比对照组患者结果更好。结论 如果采用硝普钠联合多巴胺治疗就可以提升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病情,提升治疗的效率,这种治疗方式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普钠 多巴胺 心力衰竭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应用于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探讨
19
作者 王志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33-036,共4页
选择样本数据展开对比分析以得出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使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具体疗效。结果 随机地选取我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之间我院接诊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摸球法将其平均... 选择样本数据展开对比分析以得出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使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的具体疗效。结果 随机地选取我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之间我院接诊治疗的老年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摸球法将其平均地分为两组,每组40例患者,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口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服用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进行治疗,治疗完毕之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血压、血脂以及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在治疗前两组的各项指标并无较大差异,治疗后实验组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吲达帕胺联合氨氯地平的使用能够使得老年患者的指标更快地恢复正常,安全性较高,也易于患者接受,能够更好地促进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高血压 氨氯地平 吲达帕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院前系统救治的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王维展 李雅琴 +8 位作者 王岚 周凤举 王学忠 扈晓霞 王美琴 马国营 亢宏山 赵玲俊 李敬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743-746,共4页
目的 评价现场系统救治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SAOPP)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223例SAOPP患者分为两组,携带抢救器械、药品到现场给予系统救治者116例为院前组,到医院后开始治疗者107例为院内组。院前组分为A、B两个亚组:A... 目的 评价现场系统救治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SAOPP)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223例SAOPP患者分为两组,携带抢救器械、药品到现场给予系统救治者116例为院前组,到医院后开始治疗者107例为院内组。院前组分为A、B两个亚组:A组85例采用全自动洗胃机洗胃;B组31例采用吊桶洗胃法洗胃,在洗胃同时予以抗毒剂氯磷定、阿托品,在此基础上依据病情给予其他综合治疗措施。动态监测胆碱酯酶(ChE)活性,观察中毒症状消失时间、阿托品化时间、阿托品用量、氯磷定用量、ChE恢复时间、病死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院前组的中毒症状消失时间、阿托品化时间、ChE恢复时间、阿托品和氯磷定用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院内组,病死率也明显低于院内组(P<0.05或P<0.01);呼吸衰竭、心脏损害、脑损害及阿托品中毒发生率院前组显著低于院内组(P均<0.01),而中间综合征(IMS)、反跳、肝脏损害等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院前A、B两组病死率、住院时间等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院前救治SAOPP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宜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 中毒 重度 系统救治 院前急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