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5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小发 李佃贵 +3 位作者 吴佳欣 孙中强 翟付平 陶愚磊 《河北中医》 2023年第3期519-523,共5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具有较高的癌变风险,传统根除Hp感染的推荐方案,疗效具有一定局限性。中医药作为本病治疗的新路径,在单药治疗、复方治疗及其他疗法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可有效提高Hp根除率,控制及逆转胃黏膜萎...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幽门螺杆菌(Hp)感染具有较高的癌变风险,传统根除Hp感染的推荐方案,疗效具有一定局限性。中医药作为本病治疗的新路径,在单药治疗、复方治疗及其他疗法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可有效提高Hp根除率,控制及逆转胃黏膜萎缩,降低癌变风险,改善患者局部及全身症状,从而达到胃与五脏的稳态平衡,各脏腑功能协调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 胃炎 萎缩性 幽门螺杆菌 中医药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中医药曲折发展史:回眸70年,展望新时代 被引量:17
2
作者 曹东义 《疑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8期757-759,共3页
中医药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它有多部经典构筑的深厚理论,也有历代医家积累的丰富经验,是一个“理法方药”完备、“道术并重”的独特医学体系。建国前后,中医学经历了沧桑巨变,从衰落逐渐走向复兴,这种变化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 中医药具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它有多部经典构筑的深厚理论,也有历代医家积累的丰富经验,是一个“理法方药”完备、“道术并重”的独特医学体系。建国前后,中医学经历了沧桑巨变,从衰落逐渐走向复兴,这种变化的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其中政策的作用不容低估。笔者曾出版《中医近现代史话》《永远的大道国医》《挺起中医脊梁——“废医验药”危害中医》《中医大智慧》等学术著作,进行研究和探讨,以便为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医学 发展路径 未来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邸志芳 吴佳欣 +1 位作者 张楚洋 肖远德 《河南中医》 2019年第7期1122-1125,共4页
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常采用内治法、外治法及综合疗法等。辨证论治、周期疗法、经方、名方、单验方、中成药等为常用的内治法;灌肠法、针灸、穴位注射、外敷法、离子导入等为常用的外治法。综合疗法则为内治法和外治法相结合... 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常采用内治法、外治法及综合疗法等。辨证论治、周期疗法、经方、名方、单验方、中成药等为常用的内治法;灌肠法、针灸、穴位注射、外敷法、离子导入等为常用的外治法。综合疗法则为内治法和外治法相结合的运用方法。指出该病缺乏统一的疗效判定标准,且基础临床实验较欠缺,药物作用机理尚不明确,今后需进一步研究,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病因病机 内治法 外治法 综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新瘟疫倒逼中医药理论创新——“河舟码头学说”与病证结合分层诊疗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相鹏 王栋 +5 位作者 苏贻岭 李海莹 王红霞 张培红 武宁 曹东义 《中国民间疗法》 2020年第4期1-3,共3页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广泛传播,如何有效整合伤寒、温病两大辨证体系,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该文试图以"河舟码头学说"为指导,探讨建立以热病统寒温、病证结合分级诊治的诊疗体系,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 寒温统一 河舟码头 病证结合 分级诊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玄参科一新归化种——阿拉伯婆婆纳 被引量:2
5
作者 樊英鑫 荣冬青 +4 位作者 朱登祥 乔永明 魏会平 裴林 郑玉光 《种子》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8-69,共2页
报道了分布于河北省玄参科一新记录归化种——阿拉伯婆婆纳(Veronica persica Poir.)。
关键词 阿拉伯婆婆纳 玄参科 河北省 新归化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燕山及太行山山脉黄芩生态适宜性区划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何培 秦梦 +5 位作者 杨泽东 谢忠强 段绪红 平鑫 马宗敏 裴林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9期1866-1871,共6页
目的:研究黄芩在河北省燕山及太行山山脉生态适宜性区划。方法:通过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等方式获取黄芩分布位点信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最大信息熵模型分析其分布区的主导生态因子、数值和权重,得出黄芩药材在河北省的生态适宜... 目的:研究黄芩在河北省燕山及太行山山脉生态适宜性区划。方法:通过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等方式获取黄芩分布位点信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最大信息熵模型分析其分布区的主导生态因子、数值和权重,得出黄芩药材在河北省的生态适宜生长区。结果:研究表明,海拔、坡度、最暖季降水量、最湿月降水量、年均温、土壤类型、植被类型7项环境因子是影响黄芩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黄芩在河北省的生态适宜生长区主要分布在承德、张家口、保定等地的燕山及太行山山脉区域。结论:可在太行山山脉的承德市、张家口市、保定市,燕山山脉的秦皇岛市引种栽培黄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芩 地理信息系统 最大信息熵 燕山和太行山山脉 生态适宜性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涉县野生白头翁分布与品质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丽芳 付文浩 +4 位作者 贾慧君 郭良玉 孔增科 付正良 裴林 《河北中医》 2015年第12期1917-1917,1920,共2页
河北省涉县位于冀南太行山区,山高峰多,沟谷纵横,四季变化分明,蕴藏了丰富的野生药材资源。近年我们在当地进行野生药材资源分布调查工作中发现,野生白头翁资源非常丰富。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Bge.)Regel的... 河北省涉县位于冀南太行山区,山高峰多,沟谷纵横,四季变化分明,蕴藏了丰富的野生药材资源。近年我们在当地进行野生药材资源分布调查工作中发现,野生白头翁资源非常丰富。白头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Bge.)Regel的干燥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自古用作治痢要药,《伤寒论》已有“热痢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的记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翁 地道药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益肾化浊解毒汤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疗效和作用机制研究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人民医院 被引量:6
8
作者 杨万胜 武宁 +2 位作者 齐世锐 曹东义 张培红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9年第2期17-19,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益肾化浊解毒汤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与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VD病人,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基础疾病治疗基础上给予吡拉西坦,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肾化浊解毒汤治疗... 目的:研究分析益肾化浊解毒汤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与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VD病人,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常规基础疾病治疗基础上给予吡拉西坦,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肾化浊解毒汤治疗。2组患者均以2个月为1周期,连用3个周期。治疗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进行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有效率为87.5%,高于对照组65.0%,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患者MMSE评分均有提高,治疗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组患者ADL评分均有下降,治疗组AD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益肾化浊解毒汤治疗VD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益肾化浊解毒汤 呆病 健忘 痴呆 郁证 吡拉西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浊解毒疏肝方通过调控SIRT1/PGC-1α/PPARγ通路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
9
作者 王池 孙淑洁 +3 位作者 刘佳 李淙 芦晔 裴林 《中成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2-789,共8页
目的探究化浊解毒疏肝方调控SIRT1/PGC-1α/PPARγ通路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0.5 mg/kg)和化浊解毒疏肝方低、中、高剂量组(2.7、5.4、10.8 g/kg),每组10只,采... 目的探究化浊解毒疏肝方调控SIRT1/PGC-1α/PPARγ通路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0.5 mg/kg)和化浊解毒疏肝方低、中、高剂量组(2.7、5.4、10.8 g/kg),每组10只,采用双侧颈动脉永久性结扎法(2-VO)建立VD大鼠模型,通过Longa5级评分法判断神经行为学,Morris水迷宫实验确认造模成功与否,再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3周。给药结束后,通过行为学实验检测大鼠空间记忆能力,ELISA法检测血清IL-18、IL-1β水平,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组织病理改变及神经元形态,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SIRT1、PGC-1α、PPARγ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穿越平台次数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减少(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排列松散,细胞核固缩,尼氏小体数量减少,海马组织IL-1β、IL-18分泌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海马组织SIRT1、PGC-1α、PPARγ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多奈哌齐组和化浊解毒疏肝方各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P<0.01),穿越平台次数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增加(P<0.05,P<0.01),海马CA1区损伤有所好转,海马组织IL-1β、IL-18分泌及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P<0.01),海马组织SIRT1、PGC-1α、PPARγ蛋白表达升高(P<0.05,P<0.01)。结论化浊解毒疏肝方可能通过激活SIRT1/PGC-1α/PPARγ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浊解毒疏肝方 血管性痴呆 学习记忆障碍 炎症反应 SIRT1/PGC-1α/PPARγ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中风中医证候演变与中风复发关系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吴凡 田立茹 +5 位作者 刘桐伊 杨帆 都文渊 裴林 姚建景 赵玉斌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9年第16期1715-1718,1723,共5页
目的探讨包括中医证候演变特点在内的多种复发因素对于缺血性中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339例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资料,随访1年,运用Cox回归分析多种可能因素对于缺血性中风复发的影响。结果缺血性中风患者1年复发率为11.7%(39/333)... 目的探讨包括中医证候演变特点在内的多种复发因素对于缺血性中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339例急性期缺血性中风病患者资料,随访1年,运用Cox回归分析多种可能因素对于缺血性中风复发的影响。结果缺血性中风患者1年复发率为11.7%(39/333),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复发风险是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2.573倍,恢复期阴虚阳亢证显现的患者复发风险是未显现患者的3.991倍,男性复发风险是女性的2.74倍,急性期使用中药汤剂患者复发风险是未使用患者的34.3%。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男性患者、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阴虚阳亢证的显现是中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急性期中药汤药治疗是复发的保护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复发 危险因素 证候要素 COX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河图洛书的中医内外相关学说探讨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相鹏 王红霞 +4 位作者 武宁 张培红 李峰 张永明 曹东义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8年第4期10-13,共4页
中医"内外相关"学说是曹东义教授在河图洛书思想基础上,吸收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五脏相关"理论提出的学术观点。河洛文化是中医的根脉和源泉;"五脏相关"理论,重点强调五脏六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中医"内外相关"学说是曹东义教授在河图洛书思想基础上,吸收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五脏相关"理论提出的学术观点。河洛文化是中医的根脉和源泉;"五脏相关"理论,重点强调五脏六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生理病理特点;"内外相关"学说,根据河洛整体生成的思想,结合五脏相关理论,概括说明人体内外、表里、阴阳、脏腑之间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这一学术思想,是中医整体观念的延伸,能够指导中医临床实践,尤其是有利于阐明中医外治方法的学术原理,让中医优秀的特质独立于西医的目光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图洛书 内外相关学说 曹东义 邓铁涛 五脏相关 整体观念 内病外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探讨代谢综合征的防治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万胜 刘鹏涛 +3 位作者 张培红 赵敬 张倩 倪淑芳 《河北中医》 2022年第5期854-858,共5页
代谢综合征(MS)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针对MS的预防工作也成为了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运用中医学治未病思想防治MS,其目的就是预防重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促进群体健康,从而提高人民生活的整体幸福感,对降低社会... 代谢综合征(MS)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针对MS的预防工作也成为了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运用中医学治未病思想防治MS,其目的就是预防重大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促进群体健康,从而提高人民生活的整体幸福感,对降低社会及家庭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治未病 综合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中医病名,中医才能“卓然而立” 被引量:6
13
作者 曹东义 《中医药通报》 2016年第1期1-2,共2页
西医的疾病名称,强调疾病的永久性;中医的疾病名称,强调疾病的暂时性。在疾病名称上,必须以中医传统为主,而不可用西医的病名进行改造。复兴中医,必须探索其确立病名的初衷,才能"本立而道生",走向道术并重的体系繁荣。
关键词 中医 西医 病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只有“理论自信”方能促进“疗效自强”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东义 《中医药通报》 2015年第2期1-3,共3页
复兴中医需要理论自信、疗效自强、传承自觉、体系自立,这四者互相关联,彼此影响,其中"理论自信"是最关键的问题。没有理论自信,就难以有疗效自强,中医人也不容易做到"传承自觉",中西医并重的"体系自立"也难以落到实处。《中国中... 复兴中医需要理论自信、疗效自强、传承自觉、体系自立,这四者互相关联,彼此影响,其中"理论自信"是最关键的问题。没有理论自信,就难以有疗效自强,中医人也不容易做到"传承自觉",中西医并重的"体系自立"也难以落到实处。《中国中医药报》于3月13日在第三版刊登了第二届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关于中医传承发扬的文章,其核心内容是中医理论如何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自信 疗效自强 传承自觉 体系自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化浊调气法对功能性腹泻大鼠AQP3、5-HT水平及血管活性肠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晓菲 杜艳茹 +2 位作者 张晓利 崔建从 吴佳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34-1438,共5页
目的 探究芳香化浊调气法对功能性腹泻大鼠水通道蛋白(AQP)3、5-羟色胺(HT)及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1组、药物2组、药物3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检测各组一般状态;检测粪便性状指标(BSS评分、稀... 目的 探究芳香化浊调气法对功能性腹泻大鼠水通道蛋白(AQP)3、5-羟色胺(HT)及血管活性肠肽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1组、药物2组、药物3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检测各组一般状态;检测粪便性状指标(BSS评分、稀便率、腹泻指数);检测血清及组织中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检测肠道组织中5-HT含量;免疫荧光检测结肠组织中AQP3表达。结果 造模后大鼠出现活动减少,精神萎靡,呈缩肩拱背样,体质量下降,毛色无泽,粪便湿软或不成形;药物干预后各组一般状态得到明显改善。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BSS评分、稀便率和腹泻指数均显著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药物1组、药物2组和药物3组均不同程度降低,且药物3组降低最为显著(P<0.05)。模型组血清及胃窦、十二指肠、结肠、下丘脑组织中VIP含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和模型组相比,药物1组、药物2组和药物3组均显著升高,且药物3组变化最显著(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回肠和结肠组织中5-HT含量均显著升高,结肠组织中AQP3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药物1组、药物2组和药物3组回肠和结肠组织中5-HT含量均显著降低,结肠组织中AQP3水平明显升高,且呈浓度依赖(P<0.05)。结论 芳香化浊调气法可增加功能性腹泻大鼠AQP3水平和血管活性肠肽水平,减少5-HT水平,对肠道水液吸收功能和运动功能进行改善,进而改善腹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化浊调气法 功能性腹泻 水通道蛋白(AQP)3 5-羟色胺(HT) 血管活性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百年坎坷之思
16
作者 曹东义 《中医药通报》 2016年第2期1-3,共3页
从1916年《灵素商兑》发表,演变为个别人士向当时的南京政府提案取消中医;到2006年张功耀发起取消中医网络签名活动的闹剧,相隔90年,反中医思潮虽已退却,但其不良影响并没有彻底消除。笔者从科学观的角度,探索这一历史现象所反映的问题... 从1916年《灵素商兑》发表,演变为个别人士向当时的南京政府提案取消中医;到2006年张功耀发起取消中医网络签名活动的闹剧,相隔90年,反中医思潮虽已退却,但其不良影响并没有彻底消除。笔者从科学观的角度,探索这一历史现象所反映的问题。1迷失方向带来"发展困惑"元明时代,西学借助传教的途径登陆中国,广泛传播其以还原论为代表的学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 西医 发展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浊解毒活血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随肠上皮化生患者PG、PGR、LI-CD的影响
17
作者 赵源 郎晓猛 +3 位作者 要翠翠 康欣 杨倩 刘建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18期2511-2515,共5页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活血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蛋白酶原比值(PGR)及胃黏膜中肝肠钙黏连蛋白(LI-CD)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诊治的120...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活血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肠上皮化生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蛋白酶原比值(PGR)及胃黏膜中肝肠钙黏连蛋白(LI-CD)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河北省中医院脾胃病科诊治的120例CAG伴肠上皮化生患者分为中药组和中成药组,每组60例。中药组口服化浊解毒活血方(1剂/d,分2次温服),中成药组口服摩罗丹(每次8丸,3次/d),2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镜像病情程度、病理(炎症、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变化程度、血清PG水平、PGR和胃黏膜肠化生组织中LI-CD阳性表达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胃镜像和炎症、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程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中药组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中成药组(P均<0.05)。治疗后,2组血清PGⅠ水平和中药组PGR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2组血清PGⅡ水平和中成药组PG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中药组血清PGⅠ和PGⅡ水平均明显高于中成药组(P均<0.05)。治疗后,2组胃黏膜肠化生组织中LI-CD阳性表达平均光密度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中药组明显低于中成药组(P<0.05)。结论化浊解毒活血方能有效改善CAG伴肠上皮化生患者的病理表现,可能与其提升血清PGI水平,下调LI-CD在胃黏膜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化浊解毒活血方 肠上皮化生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比值 肝肠钙黏连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诊疗数据的痰热清注射液联合用药疑似过敏反应风险的嵌套病例对照研究
18
作者 冯荣伟 张金虎 +2 位作者 殷玮 刘婷婷 王文习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24年第11期1352-1354,1359,共4页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与常见联合用药患者疑似发生过敏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和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附属医院有痰热清注射液使用记录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嵌套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与常见联合用药患者疑似发生过敏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和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附属医院有痰热清注射液使用记录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嵌套病例对照研究,使用倾向值匹配的方法按照年龄、性别、科室筛选对照组病例,通过抗过敏药物评估疑似过敏反应,利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的Logistic回归方法,扩大样本量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从痰热清注射液处方用药患者中筛选得到403例作为研究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痰热清注射液与5种药物联合应用会增加过敏反应的风险,分别为头孢曲松(OR=3.476,95%CI=2.473~4.205)、利多卡因(OR=1.462,95%CI=1.136~1.801)、氨溴索(OR=1.225,95%CI=1.013~1.522)、莫西沙星(OR=1.904,95%CI=1.257~2.469)和维生素C(OR=1.436,95%CI=1.107~1.834);而痰热清注射液与头孢硫脒联合应用会降低过敏反应风险(OR=0.711,95%CI=0.562~1.112)。敏感性分析结果与上述结果基本一致。结论:使用痰热清注射液发生疑似过敏反应可能与5种药物(头孢曲松、利多卡因、氨溴索、莫西沙星和维生素C)联合应用有关,临床联合用药时应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热清注射液 过敏反应 联合用药 敏感性分析 不良反应 LOGISTIC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佃贵国医大师从浊毒损膜伤络论治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被引量:1
19
作者 陶愚磊 吴佳欣 +4 位作者 孙中强 翟付平 李佃贵 王昊楠 刘小发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4年第1期49-52,共4页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PAG)已成为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具有反复、难治的特点。李佃贵国医大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独创“浊毒理论”,应用“浊毒损膜伤络”论治HPAG,梳理并分析“浊毒损膜伤络”中医学内涵,认为其病因为胃膜胃络一体化...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PAG)已成为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具有反复、难治的特点。李佃贵国医大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独创“浊毒理论”,应用“浊毒损膜伤络”论治HPAG,梳理并分析“浊毒损膜伤络”中医学内涵,认为其病因为胃膜胃络一体化;其病机为浊毒黏滞,易伏胃膜;浊毒损膜,诱发胃炎;浊毒伤络,胃炎加重;其治疗法有化浊排毒,给邪以出路;护膜和络,扶正以祛邪,最终达到荡涤胃脘浊毒,胃膜胃络自愈,已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基于浊毒理论认识HPAG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并在浊毒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浊毒损膜伤络论治HPAG,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毒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 名医经验 李佃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浊解毒疏肝方对肝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内脏敏感性及MAPK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玉卓 王立美 +3 位作者 张亚秋 贾文文 王娜 王丽丽 《中国老年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8-442,共5页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疏肝方对肝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内脏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7 g/kg化浊解毒疏肝方)、中药中剂量组(14 g/kg化浊解毒疏肝方)、中药高剂量组(28 g... 目的探讨化浊解毒疏肝方对肝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内脏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7 g/kg化浊解毒疏肝方)、中药中剂量组(14 g/kg化浊解毒疏肝方)、中药高剂量组(28 g/kg化浊解毒疏肝方)、多潘立酮组(10 mg/kg多潘立酮),每组15只。除对照组外,其他组均采用慢性应激刺激法复制F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各给药组给予对应的药物处理,对照组、模型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末次给药结束后,观察各组一般情况;通过糖水实验及旷场实验分析各组抑郁情况;通过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测定大鼠胃肠运动功能;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大鼠胃窦组织病理变化;电子恒压器检测颈斜方肌肌电均方根变化率以衡量大鼠胃敏感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胃组织匀浆中5-羟色胺(HT)水平;Western印迹检测胃组织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通路相关蛋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皮毛光泽度变差、活动能力下降、饮食量减少、易暴怒、大便不成形,胃窦黏膜伴有炎性细胞浸润,糖水消耗率、旷场实验水平得分、垂直得分、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5-HT水平显著降低,在20、40、60 mmHg压力下的颈斜方肌肌电均方根变化率及p-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ERK1/2、p-p38MAPK/p38MAPK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低、中、高剂量组精神状态相对稳定,皮毛光泽度有所改善,大便逐渐成形,胃窦组织可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糖水消耗率、旷场实验水平得分、垂直得分、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5-HT水平显著升高,在20、40、60 mmHg压力下的颈斜方肌肌电均方根变化率及p-ERK1/2/ERK1/2、p-p38MAPK/p38MAPK水平显著降低(P<0.05);中药高剂量组与多潘立酮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解毒疏肝方可显著改善FD大鼠抑郁状态及胃肠运动功能,并降低胃敏感性,该机制可能与抑制MAPK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浊解毒疏肝方 肝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 胃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