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囊性肿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 被引量:12
1
作者 殷小平 梁广路 +3 位作者 田笑 连艳平 赵翔伟 杨庆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2-475,共4页
目的:分析胰腺囊性肿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MSCT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胰腺囊性肿瘤的MSCT表现。结果:35例胰腺囊性肿瘤中,8例浆液性囊腺瘤:2例中央可见星芒状钙化,增强后分隔强化;6例... 目的:分析胰腺囊性肿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MSCT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胰腺囊性肿瘤的MSCT表现。结果:35例胰腺囊性肿瘤中,8例浆液性囊腺瘤:2例中央可见星芒状钙化,增强后分隔强化;6例表现为单房囊性病灶,增强后病变无强化。黏液性囊腺瘤5例,2例表现为单房囊性病灶。4例呈多房分隔囊性病灶,增强后壁有强化。囊腺癌5例,肿瘤呈多房分隔囊性病灶,其中4例伴肝脏转移及1例伴邻近血管受侵征象。实性假乳头状瘤10例,3例为囊实混合性,4例以实性为主,3例以囊性为主。其中2例肿瘤有钙化。增强后实性部分静脉期延时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2例,囊性病变与扩张胰管相通,病灶内可见壁结节。胰腺癌伴囊变4例及胰腺囊性转移瘤1例。结论:MSCT及后处理技术能很好显示胰腺囊性肿瘤内部结构及邻近脏器、血管受累改变情况,对其诊断及确定手术方案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对肝硬化分级及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殷小平 李彩英 +3 位作者 田笑 梁广路 杨庆生 赵翔伟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16期1392-1394,F0003,共4页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系统血管径线变化及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关系,探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MSCTP)在肝硬化分级及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多层螺旋CT对200例对照组及63例肝硬化患者(出血组31例、非出血...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系统血管径线变化及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关系,探讨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MSCTP)在肝硬化分级及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多层螺旋CT对200例对照组及63例肝硬化患者(出血组31例、非出血组32例)的门静脉、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直径及门静脉长度的测定,比较门静脉诸血管参数在对照组与肝硬化组、不同肝硬化分级间及食管静脉曲张出血间有无差异。结果肝硬化组门静脉上述参数均大于对照组(P<0.01),但在肝硬化分级中除肠系膜上静脉Child-Pugh C级较A与B级增宽外,其他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的门静脉参数较非出血组除门静脉长度外均有增大(P<0.05)。结论MSCTP能够反映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程度,并对预测食管静脉出血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 Child—Pugh分级 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测量心周脂肪体积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4
3
作者 殷小平 王慧荣 +3 位作者 李秋平 郑亚亭 王志尊 徐占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4757-4759,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测量心周脂肪体积(PAV)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相关性。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65例正常成年人及59例冠心病患者PAV、心外膜脂肪体积(EAV)、胸壁下脂肪厚度(SWFT)进行定量研究,对冠心病组病变范围进行分组及统计学分析...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测量心周脂肪体积(PAV)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相关性。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65例正常成年人及59例冠心病患者PAV、心外膜脂肪体积(EAV)、胸壁下脂肪厚度(SWFT)进行定量研究,对冠心病组病变范围进行分组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冠心病组PAV、EAV及SWFT均高于正常组(P<0.05),单支、两支及三支病变的冠心病组FAV、EAV及SWFT均高于正常人(P<0.05),且FAV、EAV及SWFT与冠心病发病范围明显相关(r分别为0.724、0.616、0.411,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测量的心周脂肪量与冠心病的发生及发病范围明显相关,PAV有望成为无创性预测冠心病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周脂肪 心外膜脂肪 冠心病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优化肝脏血管图像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殷小平 王佳宁 +3 位作者 田笑 梁广路 张天乐 张畅达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42-946,共5页
目的:探讨能谱CT单能量成像对优化肝脏血管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部能谱CT检查的35例腹部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应用能谱分析软件,分别采用140kVp混合能量模式(QC)、70keV单能量、最佳单能量模式进行肝总动脉、门静脉及肝... 目的:探讨能谱CT单能量成像对优化肝脏血管图像质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腹部能谱CT检查的35例腹部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应用能谱分析软件,分别采用140kVp混合能量模式(QC)、70keV单能量、最佳单能量模式进行肝总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重建,比较QC、70keV和最佳单能量3组图像肝总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的CT值、图像平均噪声值(IN)、对比噪声比(CNR)、信噪比(SNR)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佳单能量组、70keV组、QC组肝总动脉的CNR分别为(24.55±10.86)、(18.12±8.32)和(11.64±4.64),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74±0.16)、(4.04±0.30)和(3.62±0.35)分;门静脉CNR分别为(6.94±2.73)、(4.26±1.90)和(2.97±2.11),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45±0.30)、(3.87±0.37)和(3.30±0.34)分;肝静脉CNR分别为(5.74±2.28)、(4.24±1.92)和(2.72±1.44),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31±0.33)、(3.75±0.41)和(3.24±0.3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最佳单能量组肝脏血管的CNR、SNR和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优于70keV单能量组和QC组。结论:能谱CT最佳单能量成像能够提高肝脏动脉、门静脉及肝静脉的CNR和SNR,从而优化肝脏血管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能谱CT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单能量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的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9
5
作者 周欢 许宏伟 袁慧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252-1255,共4页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8例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分析其病变部位、肿块大小、形态、信号、骨质破坏情况、增强特点及分型。结果 18例肿瘤位于颈椎1例、胸椎15例... 目的探讨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8例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分析其病变部位、肿块大小、形态、信号、骨质破坏情况、增强特点及分型。结果 18例肿瘤位于颈椎1例、胸椎15例、腰椎2例。10例肿瘤经椎间孔或破坏相邻骨质达椎管外形成椎旁肿块。MRI显示T1WI呈等信号11例、混杂信号5例、稍高信号2例;T2WI呈高信号13例、混杂信号5例。5例肿瘤内部可见点片状脂肪信号,T1WI、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18例均明显强化。Ⅰ型(病变局限于椎管内)8例(8/18,44.44%),Ⅱ型(病变呈哑铃状突至椎管外)10例(10/18,55.56%)。结论椎管内硬膜外血管脂肪瘤发病部位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对术前正确诊断有重要提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血管脂肪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囊性病变的多层螺旋CT表现 被引量:4
6
作者 殷小平 梁广路 +3 位作者 郑雅亭 田笑 赵翔伟 杨庆生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0年第5期21-26,共6页
目的分析胰腺囊性病变的MSCT表现,探讨MSCT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56例胰腺囊性病变的MSCT表现。结果 (1)假囊肿18例:单房囊性病灶,10例壁薄,无强化;8例壁厚,均匀线样强化。(2)真囊肿2例,单房囊... 目的分析胰腺囊性病变的MSCT表现,探讨MSCT对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56例胰腺囊性病变的MSCT表现。结果 (1)假囊肿18例:单房囊性病灶,10例壁薄,无强化;8例壁厚,均匀线样强化。(2)真囊肿2例,单房囊性病灶,无强化。(3)肠源性囊肿1例,单房囊性病变,壁略厚且有强化。(4)8例浆液性囊腺瘤:2例中央可见星芒状钙化,增强后分隔强化;6例表现为单房囊性病灶,增强后病变无强化。(5)黏液性囊腺瘤5例:2例表现为单房囊性病灶,3例呈多房分隔囊性病灶,增强后壁有强化。(6)囊腺癌5例,肿瘤呈多房分隔囊性病灶,其中4例伴肝脏转移,1例伴邻近血管受侵征象。(7)实性假乳头状瘤10例,3例为囊实混合性,4例以实性为主,3例以囊性为主。其中2例肿瘤有钙化。增强后实性部分门静脉期延时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8)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2例,囊性病变与扩张胰管相通,病灶内可见壁结节。(9)胰腺癌伴囊变4例及胰腺囊性转移瘤1例。结论 MSCT及后处理技术能很好显示胰腺囊性肿瘤内部结构及邻近脏器、血管受累改变,对其诊断及确定手术方案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正常人心周脂肪及心外膜脂肪体积测量的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殷小平 李秋平 +3 位作者 郑亚亭 王慧荣 王志尊 田笑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43-546,共4页
目的探讨正常成年人心周脂肪及心外膜脂肪体积参考值范围。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200名正常成年人心周脂肪体积、心外膜脂肪体积、胸壁下脂肪厚度及体重指数进行定量研究,并对性别、年龄分组比较,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不同性别间心周脂... 目的探讨正常成年人心周脂肪及心外膜脂肪体积参考值范围。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200名正常成年人心周脂肪体积、心外膜脂肪体积、胸壁下脂肪厚度及体重指数进行定量研究,并对性别、年龄分组比较,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不同性别间心周脂肪组织体积及胸膜下脂肪厚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外膜脂肪体积及体重指数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除女性>50岁组与≤50岁组之间心周脂肪体积及心外膜脂肪体积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不同年龄组胸壁下脂肪厚度、体重指数以及男性组间各项指标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能准确测量心周脂肪体积及心外膜脂肪体积,为临床进一步研究心血管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周脂肪 心外膜脂肪 参考值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后早期CT值与预后抑郁指数及神经功能的相关性 被引量:3
8
作者 张锋 徐英进 +2 位作者 李冰 辛伟凡 魏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年第12期1815-1818,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CT值预后抑郁指数及神经功能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因缺血性脑卒中于我院住院的患者共89例,根据预后是否发生抑郁分为抑郁组(PSD)和非抑郁组,记录所有患者卒中部位的CT值,采用...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早期CT值预后抑郁指数及神经功能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因缺血性脑卒中于我院住院的患者共89例,根据预后是否发生抑郁分为抑郁组(PSD)和非抑郁组,记录所有患者卒中部位的CT值,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采用SPSS 24.0对其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PSD组和非PSD组患者病变部位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D组患者卒中后2w、1m和3m的抑郁指数显著高于非PSD组(t=7.083,10.369,13.866;P<0.05),PSD组患者在卒中后1m和3m的HAMD评分显著高于非PSD组(t=7.758,11.027;P<0.05),其中PSD组的平均CT值为(23.4±2.5)HU,非PSD组的CT值为(28.4±2.8)HU,PSD组显著低于非PS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717,P<0.05),卒中后3个月PSD组的NIHSS显著高于非PSD组(t=5.262,P<0.05)而ADL分低于非PSD组(t=-7.330,P<0.05),缺血性脑卒中早期CT值和抑郁指数显著的负相关(r=-0.477,P=0.016),与HAMD评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526,P=0.004),与NIHSS评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487,P=0.001),与ADL评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503,P<0.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早期的CT值与抑郁指数和神经功能呈负相关,对卒中后PSD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CT值 抑郁指数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对门静脉高压侧枝血管的诊断价值
9
作者 殷小平 梁广路 +2 位作者 田笑 赵翔伟 杨庆生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09年第6期40-43,共4页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枝循环的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MSCTP)表现,探讨MSCT门静脉成像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使用16层螺旋CT行上腹部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 目的分析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枝循环的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MSCTP)表现,探讨MSCT门静脉成像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使用16层螺旋CT行上腹部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门静脉高压侧枝血管情况。结果食管下段静脉曲张56例,食管旁静脉曲张23例,胃冠状静脉曲张40例,8例伴副脐静脉侧枝循环开放;腹壁静脉丛曲张呈蛇头征1处;6例脾肾静脉分流;4例胃-肾上腺分流;5例伴门静脉海绵样变。结论MSCTP可较好地显示各类门静脉高压侧枝,对其作出正确诊断,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高压 侧枝循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在胸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10
作者 边彦文 周磊 +4 位作者 李秋平 杨阳 杨庆生 殷小平 孙胜军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14期2174-2175,共2页
在急性重度胸部外伤中,由于患者多为复合性损伤,病情危急,不易变换体位,需尽快完成影像学检查并及时做出明确诊断。CT扫描不需要变换体位,且能尽快完成影像学检查并及时确诊,并且能发现X线胸片容易漏诊的轻度肺挫伤及少量气胸,CT后处理... 在急性重度胸部外伤中,由于患者多为复合性损伤,病情危急,不易变换体位,需尽快完成影像学检查并及时做出明确诊断。CT扫描不需要变换体位,且能尽快完成影像学检查并及时确诊,并且能发现X线胸片容易漏诊的轻度肺挫伤及少量气胸,CT后处理技术可全面了解胸廓骨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创伤 诊断 64层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局限性巨淋巴结增生症的多层螺旋CT表现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磊 殷小平 +1 位作者 李秋平 郑雅亭 《临床荟萃》 CAS 2011年第17期1527-1529,共3页
巨大淋巴结增生症(Castleman病)为一种原因不明的淋巴结增生性疾病。该病临床少见,多发生于胸部及颈部,腹部相对更为罕见。本文回顾性分析腹部3例巨大淋巴结增生的CT平扫及增强表现,旨在提高其诊断价值。
关键词 巨大淋巴结增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边彦文 周磊 +3 位作者 殷小平 李秋平 杨阳 杨庆生 《河北医药》 CAS 2012年第19期2932-2934,共3页
随着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胰腺囊性肿瘤的检出率及发病率有所增加,其中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扫描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广泛应用于胰腺疾病,是显示胰腺囊性病变首先方法 ,其后处理技术可以更好显示胰腺囊性肿瘤病变细节及周... 随着影像技术的广泛应用,胰腺囊性肿瘤的检出率及发病率有所增加,其中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扫描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广泛应用于胰腺疾病,是显示胰腺囊性病变首先方法 ,其后处理技术可以更好显示胰腺囊性肿瘤病变细节及周围血管毗邻关系。笔者对3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胰腺囊性肿瘤患者进行总结,旨在探讨MSCT及图像后处理检查技术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MRI评估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涛 王哲 +7 位作者 崔铱婕 殷倩 王智宝 王佳宁 李佳 杜宇 刘素佳 周志强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3期1997-1999,2003,共4页
目的综合运用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及磁敏感成像(SWI)对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情况进行评估。方法5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常规MR序列、SWI和双期相PASL检查,通过软件进行后处理,得出SWI最小密度投影图和3D-ASL伪彩图。根据PASL伪彩图... 目的综合运用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及磁敏感成像(SWI)对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情况进行评估。方法5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常规MR序列、SWI和双期相PASL检查,通过软件进行后处理,得出SWI最小密度投影图和3D-ASL伪彩图。根据PASL伪彩图显示的侧支循环情况分为有侧支循环组和无侧支循环组,测定2组间不同静脉引流情况及脑血流速度增加值(ΔCBF)。结果有侧支循环组静脉正常显示的患者数量明显多于静脉扩张者,无侧支循环组静脉扩张的患者数量明显多于静脉正常显示者(χ^2=8.835,P<0.05)。有侧支循环组静脉正常显示的患者的ΔCBF明显高于同组静脉扩张者的ΔCBF(t=2.69,P=0.01)。无侧支循环组静脉扩张患者的ΔCBF明显低于同组静脉正常显示者的ΔCBF(t=3.77,P=0.001)。结论综合运用双期相PASL与SWI可以对梗死区的侧支循环状态进行比较准确的判断,可以为临床溶栓治疗提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自旋标记 磁敏感成像 脑梗死 急性 侧支循环 脑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周脂肪组织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笑非 赵莹佳 殷小平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7年第6期53-59,共7页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形成、发展及预后愈发成为医学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心周脂肪组织作为腹腔内脏脂肪组织的组成部分,已被多名中外研究学者进行临床探讨与分析,现针对心周脂肪组织体积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性...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形成、发展及预后愈发成为医学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心周脂肪组织作为腹腔内脏脂肪组织的组成部分,已被多名中外研究学者进行临床探讨与分析,现针对心周脂肪组织体积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周脂肪组织 冠心病 腹腔内脏脂肪组织 心外膜脂肪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1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亮 梁广路 邢亮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10期164-165,共2页
患者,女,70岁,主因间断大便带血1年余,加重5d就诊。曾于当地按痔疮治疗,症状无缓解。直肠指诊:肛门外观未见异常,距肛缘约2cm直肠前壁触及一肿物,中央可及溃疡凹陷,呈结节感,质硬,活动度差,占据肠壁近1/2周径,肿物上缘可触及,退观指套... 患者,女,70岁,主因间断大便带血1年余,加重5d就诊。曾于当地按痔疮治疗,症状无缓解。直肠指诊:肛门外观未见异常,距肛缘约2cm直肠前壁触及一肿物,中央可及溃疡凹陷,呈结节感,质硬,活动度差,占据肠壁近1/2周径,肿物上缘可触及,退观指套染血。三合诊检查:阴道后壁可及局部隆起,表面黏膜粗糙未及明确肿物,退观指套无染血。CT示:直肠前壁增厚,近肛管处可见直径约3.0cm的略低密度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直肠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临床分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6
16
作者 董力 马茜 +4 位作者 吕晓艳 殷小平 杨雯 王晓东 边伟林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3-289,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分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COVID-19患者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资料,分析普通型与重型及危重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优势分布以及出现好...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分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COVID-19患者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影像资料,分析普通型与重型及危重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特点、优势分布以及出现好转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1例患者中,轻型12例,普通型45例,重型及危重型14例。临床表现方面,重型及危重型(6/14,42.9%;4/14,28.6%)伴乏力、胸闷及呼吸困难较轻型(0;0)及普通型(2/45,4.4%;0)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1,0.002);普通型(30/45,66.7%)、重型及危重型(9/14,64.3%)C反应蛋白升高较轻型(2/12,16.7%)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CT表现,病变累及范围超过3个肺叶数:重型及危重型(13/14,92.9%)明显高于普通型(26/45,57.8%);重型及危重型(12/14,85.7%)病变分布于两肺外周及中心多于普通型(20/45,44.4%);病变表现为实变、病变内伴小叶间隔增厚,重型及危重型均多于普通型;以上表现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6、0.007、0.004、0.002)。对22例患者进行随访,CT表现达高峰及病情出现好转多发生在发病10 d后(40.9%,45.5%)。结论普通型与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患者胸部CT在发病部位、病变密度、实变程度等方面具有不同特征,多数COVID-19患者多在发病10 d后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临床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期相脉冲式动脉自旋标记序列评估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涛 王哲 +7 位作者 崔铱婕 殷倩 王智宝 王佳宁 李佳 杜宇 刘素佳 周志强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0期1514-1517,共4页
目的探讨双期相脉冲式动脉自旋标记(biphasic pulsed arterial spin markers,BPASL)序列能否在定量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速度(CBF)及判断梗死区周围有无侧支循环方面具有类似多个PLD的伪连续标记ASL序列(pCASL)同样的效果。方法使... 目的探讨双期相脉冲式动脉自旋标记(biphasic pulsed arterial spin markers,BPASL)序列能否在定量评估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速度(CBF)及判断梗死区周围有无侧支循环方面具有类似多个PLD的伪连续标记ASL序列(pCASL)同样的效果。方法使用2个不同反转时间(TI)的PASL流动敏感交替反转恢复(FAIR)序列扫描所得的控制像及标记像经后处理工作站计算处理后所得伪彩图评估梗死区周围是否存在侧支循环。比较存在侧支循环组及无侧支循环组不同TI时脑血流速度(CBF)及脑血流速增加量(ΔCBF)是否存在明显差别,同时比较存在侧支循环组及无侧支循环组的梗死区及镜像区的ΔCBF是否存在明显差别。结果有侧支组与无侧支组梗死区CBF及ΔCB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侧支组梗死区及无侧支组梗死区与镜像区CBF及ΔCB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双期相动脉自旋标记(BPASL)序列扫描能够准确判断梗死区有无侧支循环形成,并能够对相应区域脑血流量的变化进行准确的量化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期脉冲相动脉自旋标记 急性脑梗死 侧支循环 脑血流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静脉引流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意义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涛 王哲 +7 位作者 崔铱婕 殷倩 王智宝 王佳宁 李佳 杜宇 刘素佳 周志强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1期1706-1709,共4页
目的对脑静脉引流情况在急性期脑梗死中的意义进行研究。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53例进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按梗死不同类型、有无侧支循环及引流静脉引流情况进行分组分析。结果脑皮层静脉正常显示脑叶梗死患者的数量(25例)明显多于... 目的对脑静脉引流情况在急性期脑梗死中的意义进行研究。方法收集急性脑梗死患者53例进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按梗死不同类型、有无侧支循环及引流静脉引流情况进行分组分析。结果脑皮层静脉正常显示脑叶梗死患者的数量(25例)明显多于丘纹静脉正常显示的深部脑白质区梗死患者的数量(9例)(χ~2=8.835,P<0.05)。静脉正常显示的梗死区相位值(-6.21±5.25)明显高于静脉扩张的梗死区相位值(-32.58±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9,P<0.05)。有侧支循环组梗死区相位值(-6.96±5.20)明显高于无侧支循环组梗死区相位值(-32.58±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5,P<0.05)。结论 SWI序列可以为脑叶梗死及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侧支代偿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脑静脉引流 磁敏感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d-EOB-DTPA增强MRI肝胆特异期图像纹理分析在肝细胞癌病理分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锋 殷小平 +4 位作者 边静 徐英进 王旭光 辛伟凡 李博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22-926,共5页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的纹理分析对肝细胞癌(HCC)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HCC患者资料,其中低分化组45例,中分化组40例,高分化组21例。术前均进行了Gd-EOB-DTPA增强MRI检查。利用Ma... 目的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MRI的纹理分析对肝细胞癌(HCC)病理分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HCC患者资料,其中低分化组45例,中分化组40例,高分化组21例。术前均进行了Gd-EOB-DTPA增强MRI检查。利用MaZda软件工具对肝胆特异期图像进行分析,提取纹理特征参数。单因素方差分析用于评估不同分化HCC纹理特征参数的差异。采用Spearman系数确定各参数和分化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来确定各纹理参数对于鉴别不同分化程度HCC的诊断效能。结果不同分化HCC患者间,平均值、不均匀度、能量和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平均值、能量与HCC分化程度呈明显正相关(r=0.874,P<0.01;r=0.827,P<0.001);不均匀度、熵与HCC分化程度呈明显负相关(r=-0.642,P<0.05;r=-0.718,P<0.001)。鉴别高分化组与中分化组时,能量诊断能力最佳,AUC=0.843,敏感度为77.33%,特异度为89.2%。鉴别高分化组别与低分化组、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时,熵值诊断能力最佳,AUC分别0.937、0.864,敏感度分别为86.7%、74.4%,特异度分别为95.0%、90.1%。结论Gd-EOB-DTPA增强MRI的纹理分析对HCC的病理分化程度有一定的价值,其中以能量和熵值诊断效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纹理分析 分化程度
原文传递
CT增强结合多b值DWI对胆总管炎性狭窄与肿瘤性病变所致狭窄的鉴别诊断研究
20
作者 刘搏 唐文博 +4 位作者 曹晨 张天乐 辛伟凡 刘军领 刘贵林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13期2488-2494,共7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结合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胆总管炎性狭窄与肿瘤性病变所致狭窄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21年10月于我院经手术病理或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证实为胆总管炎性或肿瘤性狭窄的106... 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增强结合多b值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胆总管炎性狭窄与肿瘤性病变所致狭窄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21年10月于我院经手术病理或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证实为胆总管炎性或肿瘤性狭窄的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CT增强、多b值(200、400、600、800、1000 s/mm~2)DWI的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并测量其多b值DWI下的ADC值,分析胆总管炎性狭窄与肿瘤性狭窄的影像表现,比较CT增强、多b值DWI单独及结合对胆总管炎性狭窄与肿瘤性狭窄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106例患者中胆总管炎性狭窄共43例,肿瘤性狭窄患者共63例。当b值分别为200、400、600、800、1000 s/mm~2时,胆总管肿瘤性病变ADC值均显著低于胆总管炎性狭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值增加,其ADC值均减小。当b值分别取200、400、600、800、1000 s/mm~2时,对应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74、0.705、0.715、0.781、0.726,b值为800 s/mm~2时诊断胆总管炎性狭窄与肿瘤性狭窄的效能最佳。CT增强结合多b值DWI对比CT增强或多b值DWI对胆总管炎性狭窄与肿瘤性狭窄的诊断效能最佳。结论:当多b值DWI取800 s/mm~2时,CT增强结合多b值DWI可以显著提高胆总管炎性狭窄与肿瘤性狭窄的鉴别诊断价值,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增强 多b值DWI 胆总管 炎性狭窄 肿瘤性狭窄 鉴别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