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CP-ShuffleNetV2的轻量级森林害虫识别方法
1
作者 高天赐 王克俭 +3 位作者 陈晨 韩宪忠 王超 李会平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0-197,共8页
针对现有害虫识别模型复杂度高、计算量和参数量巨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CP-ShuffleNetV2的轻量级森林害虫识别模型。该模型主要从特征提取、特征融合、轻量化方面进行改进。首先通过引入金字塔分割注意力模块PSA提取多尺度的空间信息... 针对现有害虫识别模型复杂度高、计算量和参数量巨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DCP-ShuffleNetV2的轻量级森林害虫识别模型。该模型主要从特征提取、特征融合、轻量化方面进行改进。首先通过引入金字塔分割注意力模块PSA提取多尺度的空间信息和跨通道依赖关系,有效地学习上下文信息;其次将基准网络模型ShuffleNetV2的Stage模块修改为CSP结构,增强特征融合能力;将模型的普通卷积替换为动态卷积,压缩模型参数量和计算量。试验以雄安新区“千年秀林”害虫为研究对象,构建30类常见害虫数据集。结果表明,改进后的DCP-ShuffleNetV2模型在自制的Forest30数据集上的害虫识别准确率是92.43%,模型参数量、计算量和内存大小分别是0.13 M、24.53 M和9.53 MB,相比于基准网络模型,识别准确率提升3.11%,参数量、计算量和内存大小分别减少62.83%、42.48%和15.13%。与目前常用的分类模型相比,识别准确率平均提高5.39%,模型参数量、计算量和内存大小平均减小14.32 M、1 035.80 M和35.98 M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害虫识别 DCP-ShuffleNetV2 注意力机制 CSP结构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森林环境对正负情绪状态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郝培显 刘雨沙 +3 位作者 王琛 朱会营 吉艳芝 张丽娟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3年第1期106-115,共10页
明确城市森林环境对正负情绪状态的影响程度及影响因素,为城市森林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对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进行检索,对最终纳入的文献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研究城市森林环境对正负情绪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纳入的17篇文献中有1... 明确城市森林环境对正负情绪状态的影响程度及影响因素,为城市森林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对Web of Science和CNKI数据库进行检索,对最终纳入的文献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研究城市森林环境对正负情绪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纳入的17篇文献中有13项随机对照试验,21项自身前后对照试验,文献质量一般;进入森林对积极情绪影响的总效应量SMD=0.33,I^(2)=33%,95%置信区间Cl[0.23,0.44];进入森林环境对消极情绪影响总效应量SMD=-0.35,I^(2)=0,95%置信区间Cl[-0H46,-0.25];与城市环境相比,处于城市森林对积极情绪状态总效应量SMD=0.59,I^(2)=42%,95%置信区间Cl[0.44,0.75];对消极情绪的影响总效应量SMD=-0.45,I^(2)=0,95%置信区间Cl[-0.61,-0.30],城市森林对积极情绪影响效果的异质性来源主要为心理健康程度和城市森林自然环境。综上所述,城市森林环境对人的心理健康有积极促进效果,进入森林环境后可降低人的消极情绪,心理健康状态和城市森林自然环境影响城市森林对积极情绪的提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 心理健康 META分析 康养林建设 森林康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矮砧密植苹果园土壤养分丰缺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柳鹭 张丽娟 +5 位作者 曹艳 齐潇雨 梁悦虎 许畅 郭景丽 吉艳芝 《中国果树》 2024年第4期29-37,共9页
在河北省矮砧密植苹果种植的太行山产区、燕山产区,选取了60个典型苹果园,包括32个幼龄园(0~4年)和28个成龄园(5~10年),采集0~20 cm土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丰缺状况,明确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 在河北省矮砧密植苹果种植的太行山产区、燕山产区,选取了60个典型苹果园,包括32个幼龄园(0~4年)和28个成龄园(5~10年),采集0~20 cm土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的丰缺状况,明确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太行山产区和燕山产区的苹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幼龄园处于低及以下水平的样点占比为83%,成龄园中处于低及以下水平的样点占比为54%;两大产区幼龄园有机质含量无显著差异,太行山产区成龄园有机质含量高于幼龄园。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表现为成龄园大于幼龄园。太行山产区和燕山产区的幼龄园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为46.31、57.52 mg/kg,大部分区县处于低及以下水平;2个产区的有效磷含量分别为27.37、17.40 mg/kg,均处于较高水平;2个产区的速效钾含量分别为97.90、74.96 mg/kg,大部分区县处于低及以下水平。2个产区的成龄园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为适量及以上水平,其样点占比分别为83%、92%、74%。2大产区土壤碱解氮含量差异均不显著,太行山产区的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均高于燕山产区。幼龄园和成龄园的土壤有效铁、有效锌含量丰富,适量及以上的样点占比为72%~88%;2个产区的果园土壤有效锰含量均较低,其中燕山产区幼龄园和成龄园平均值分别为12.30、15.87 mg/kg,太行山产区平均值分别为9.12、12.31 mg/kg;有效铜含量较丰富,与苹果园频繁使用波尔多液有关。两大产区果园有效铁、有效铜、有效锌含量丰富,有效锰缺乏。河北省矮砧密植苹果园需增施有机肥和锰肥,幼龄园适量增施氮肥、钾肥,成龄园合理控施氮肥、磷肥、钾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矮砧密植苹果园 土壤养分 丰缺状况 空间分布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旅游地景观形象感知研究——以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伏学习 马识途 +3 位作者 李娟 聂蓓捷 和家欢 杨会娟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1期113-122,共10页
旅游网络照片是旅游者关于旅游地形象感知的视觉化表达,通过分析游客上传的网络景观照片可以了解游客对森林旅游地景观形象感知并对关键景观要素进行精准化管理与保护。本研究以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选取旅游网站的1656张景观照片作... 旅游网络照片是旅游者关于旅游地形象感知的视觉化表达,通过分析游客上传的网络景观照片可以了解游客对森林旅游地景观形象感知并对关键景观要素进行精准化管理与保护。本研究以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选取旅游网站的1656张景观照片作为研究对象,从认知和情感2个方面分析了塞罕坝旅游景观的形象感知。利用图像语义分割提取景观要素,对景观要素进行聚类分析和景观格局分析,利用DeepSentiBank和HowNet情感词典进行情感研究,并选取景观格局指标阐述了不同照片产生情感偏差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天空是旅游者关注的首要景观要素,其次是云彩、道路、森林;感知到的旅游景观分为植物景观、天气天象景观、水域景观和地物景观4种类型;照片呈现的情感总体表现为正面和中性情感,其中植物景观正向情感比例最高,地物景观的负面情感比例最高;斑块数量(NP)、斑块密度(PD)、景观形状指数(LSI)与情感值呈现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最大斑块指数与情感值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感知 深度学习 景观照片 景观格局 塞罕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矮砧密植苹果园养分投入与叶片营养状况分析与评价
5
作者 杨睿晴 李艳杰 +4 位作者 赵鑫 柳鹭 杨建豪 王琛 张丽娟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7,共11页
为明确河北矮砧密植苹果施肥现状及叶片营养状况,促进当地苹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调研了太行山和燕山主产区矮砧果园肥料投入情况,并采集叶样进行营养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河北省主产区矮砧密植苹果园N、P2O5、K_(2)O养分总投入量分别为... 为明确河北矮砧密植苹果施肥现状及叶片营养状况,促进当地苹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调研了太行山和燕山主产区矮砧果园肥料投入情况,并采集叶样进行营养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河北省主产区矮砧密植苹果园N、P2O5、K_(2)O养分总投入量分别为779.27、596.32、634.78 kg/hm^(2)。2)88%的矮砧果园施用有机肥,以羊粪、牛粪、猪粪等农家肥为主,并有16%的果园选择商品有机肥,其中有机肥氮、磷、钾养分分别占总养分投入的40.04%、35.49%、34.46%。3)化肥N、P_(2)O_(5)、K_(2)O平均投入量分别为401.27、345.55和375.34 kg/hm^(2),占总养分投入的59.96%、64.51%和65.54%,处于过量水平。4)果园叶片磷、钙、镁、铁、铜、锌、硼总体均处于正常水平,叶片钾处于正常偏高水平,叶片氮并未出现缺乏状况,但叶片锰处于低值范围。5)果园施肥量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呈显著正相关;土壤pH与叶片镁呈显著正相关,碱解氮与叶片镁、磷呈显著正相关;叶片钙与镁、铁与锰呈显著正相关。建议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减氮控磷稳钾,补充微量元素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矮砧密植 肥料投入 叶营养诊断 苹果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混交林分中白蜡窄吉丁幼虫空间格局分析
6
作者 张倩倩 左爽 +3 位作者 张刚 李玺锋 王华玲 李会平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47,共7页
为有效控制我国重要蛀干害虫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危害,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潞城集体林场内3种方式混交林分内白蜡窄吉丁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树干高度1~2 m处的虫口密度显著多于树... 为有效控制我国重要蛀干害虫白蜡窄吉丁Agrilus planipennis危害,运用地统计学方法研究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潞城集体林场内3种方式混交林分内白蜡窄吉丁幼虫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树干高度1~2 m处的虫口密度显著多于树干高度<1 m及>2 m处(P<0.01);西方位的虫口密度显著高于东、南、北方位(P<0.01);在水平方向上基于不同混交林虫口密度建立的空间模型分别为线性模型(株间混交)、球状模型(行带混交)与指数模型(块状混交),白蜡窄吉丁幼虫在株间混交林内的空间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在带状混交林与块状混交林内为聚集分布;Kriging插值法分析显示,与行带混交林和块状混交林相比,株间混交林内发生虫害的可能性小,幼虫数量由聚集中心向周围逐渐减少;行带混交与块状混交受害林中白蜡窄吉丁幼虫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边缘效应,虫害的发生呈空间聚集性。可根据聚集点与扩散方向防治白蜡窄吉丁幼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蜡窄吉丁 空间分布 地统计学 白蜡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天牛和光肩星天牛生态地理分布及无公害控制技术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苏筱雨 李会平 +6 位作者 阎浚杰 黄大庄 王志刚 张爽 毕拥国 阎爱华 吕飞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0年第4期393-398,共6页
桑天牛和光肩星天牛均为我国重要的蛀干害虫,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猖獗为害,严重威胁林业、经济林和风景园林的发展。为了控制天牛危害,总结40余年桑天牛和光肩星天牛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桑天牛和光肩星天牛的生态地理分布、无公害控制技术... 桑天牛和光肩星天牛均为我国重要的蛀干害虫,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猖獗为害,严重威胁林业、经济林和风景园林的发展。为了控制天牛危害,总结40余年桑天牛和光肩星天牛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桑天牛和光肩星天牛的生态地理分布、无公害控制技术的原理以及实践。明确了白僵菌、桑天牛卵啮小蜂、灭幼脲对桑天牛以及线虫、绿僵菌对光肩星天牛的致病机理,总结了我国北方主要树种对光肩星天牛和桑天牛的抗性序列,进而提出一整套桑天牛无公害控制技术,建成了“树种合作防御天牛危害的宏观模式”样板,有效控制了桑天牛和光肩星天牛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天牛 光肩星天牛 生态地理分布 无公害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原酸对白星花金龟生长发育、解毒酶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8
作者 张爱莲 聂佳佳 张爽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5年第1期33-40,共8页
为了研究植物次生物质对鞘翅目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促进林木害虫可持续治理、改善生态环境,选取不同浓度的绿原酸,观察其对白星花金龟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分析对其体内解毒酶和保护酶的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供试浓度范围内,白... 为了研究植物次生物质对鞘翅目昆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促进林木害虫可持续治理、改善生态环境,选取不同浓度的绿原酸,观察其对白星花金龟生长发育的影响,并分析对其体内解毒酶和保护酶的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供试浓度范围内,白星花金龟体重随时间延长,体重缓慢下降;且1%、3%和6%浓度的绿原酸处理组体重较处理前分别下降了25.83%、27.38%和26.13%,与对照呈现显著差异(P<0.05)。(2)0.5%、1%、3%和6%处理组幼虫发育历期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分别延长了7.03、9.40、15.37、17.57 d;1%、3%和6%处理组蛹历期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延长了14.30、19.46、23.11 d。(3)取食含6%绿原酸饲料的白星花金龟幼虫死亡率最高,为31.67%;化蛹率和羽化率最低,为76.43%、50.72%;雌雄比为0.71∶1,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4)6%处理组的雌雄成虫的体长和体宽最小,体长分别为1.63 cm和1.73 cm,体宽均为1.00 cm,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5)取食0.5%绿原酸处理组AChE、GST、POD和CAT 4种酶活力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AChE和GSTs酶的活性显著降低,分别为21.85 nmol/(min·g)和826.33 nmol/(min·g),POD和CAT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含量为4.67△OD 470/(min·g)和67.80μmol/(min·g)。综上所述,绿原酸通过抑制AChE和GST 2种解毒酶的活性或破坏幼虫体内POD和CAT原有的平衡状态,从而对白星花金龟的生长发育产生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白星花金龟 生长发育 解毒酶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桃溃疡病化学防治研究
9
作者 庞久帅 赵燕琴 +4 位作者 原阳晨 周苗苗 许晨阳 刘伟 李会平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1期163-168,共6页
为更高效地防治核桃溃疡病,选用常用杀菌剂25%丙环唑乳油、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43%戊唑醇悬浮剂、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作为供试药剂,采用含药平板法及烫伤接种法分别测定供试药剂对... 为更高效地防治核桃溃疡病,选用常用杀菌剂25%丙环唑乳油、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43%戊唑醇悬浮剂、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作为供试药剂,采用含药平板法及烫伤接种法分别测定供试药剂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以及对离体枝条病斑的保护和治疗效果。结果表明,25%丙环唑乳油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处理5 h抑制率为93.00%;除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外,其他药剂均能100%抑制孢子萌发;25%丙环唑乳油对离体枝条病斑的保护和防治作用最好,防治率分别为74.97%、72.00%;添加“柔脂通”渗透剂对不同药剂的治疗效果均表现出一定的增效作用,其与25%丙环唑乳油混合使用后防治效果最好,防治率由72.00%上升到80.39%。生产上可选用25%丙环唑乳油配合“柔脂通”渗透剂进行核桃溃疡病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溃疡病 化学药剂 菌丝生长 孢子萌发 保护作用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苹果园生草现状及土壤-树体-果实的综合效应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艳杰 张丽娟 +4 位作者 韩建 倪玉雪 李记园 武文斌 王琛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3年第1期16-24,共9页
为明确河北省苹果园行间生草现状,探究草种适应性,为河北省果园生草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依据。采用调研的方法探究河北省果园行间生草的现状;在邢台市浆水镇富士苹果园,设置清耕、苜蓿、白三叶和自然生草4个处理,测定土壤有机质、... 为明确河北省苹果园行间生草现状,探究草种适应性,为河北省果园生草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依据。采用调研的方法探究河北省果园行间生草的现状;在邢台市浆水镇富士苹果园,设置清耕、苜蓿、白三叶和自然生草4个处理,测定土壤有机质、无机氮、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储水量和土壤酶活性等土壤性状,分析叶绿素、叶面积和新梢长等树体生长指标以及产量、果实品质。结果表明,河北省果园以清耕管理为主,生草园占31.96%,其中自然生草园占25.77%,人工生草园占6.19%;自然生草园草种选择更多样化;果农对生草认知缺乏且获知途径单一。自然生草显著提高0~20 cm和20~40 cm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分别为15.46 g/kg和8.85 g/kg;苜蓿与白三叶显著增加了0~20 cm土层土壤无机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且对0~40 cm土层储水量有显著影响。白三叶与自然生草显著提高叶片叶绿素SPAD值,苜蓿与自然生草则显著增加了叶面积,苜蓿与白三叶显著增加了新梢长,连续6年生草老园叶绿素SPAD值(58.96)、叶面积(18.57 cm 2)以及新梢长(28.00 cm)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苜蓿、白三叶与自然生草显著增产7.21%~13.40%。连续6年生草老园果实Vc(182.20 mg/kg)和可溶性糖(16.93%)显著高于各处理,可滴定酸(0.309%)显著低于清耕。河北省生草技术普及度低,行间种植苜蓿与白三叶能改善土壤性状、促进树体生长,改善果品品质、增加果品产出,因此推荐河北省苹果园种植豆科植物苜蓿和白三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苹果园 行间生草 土壤养分 产量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永定河流域葡萄园土壤硝态氮空间分布特征
11
作者 李思奇 王志慧 +5 位作者 常玉瑶 吉艳芝 郭艳杰 刘俊 张丽娟 王娅静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3399-3411,共13页
【目的】探究永定河流域葡萄园氮素投入、高程与土壤硝态氮含量和累积量之间的关系,旨在为永定河流域葡萄种植区的合理施肥和降低环境污染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北永定河流域52个典型葡萄园为研究对象,实地调研葡萄园养分投入... 【目的】探究永定河流域葡萄园氮素投入、高程与土壤硝态氮含量和累积量之间的关系,旨在为永定河流域葡萄种植区的合理施肥和降低环境污染风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北永定河流域52个典型葡萄园为研究对象,实地调研葡萄园养分投入现状,室内分析测定葡萄园0—60 cm垂直土层(间隔20 cm)硝态氮含量,并计算其累积量和盈余量。利用ArcGIS地统计学方法分析氮素投入和盈余、土壤硝态氮含量和累积量的空间变异性。【结果】永定河流域施用有机肥农户不足50%,以施用无机肥为主。上、下游葡萄园平均氮素投入量分别为(1492.79±988.90)和(1079.31±638.25)kg·hm^(-2),平均氮素盈余量分别为(1430.41±993.01)和(1027.23±637.37)kg·hm^(-2),氮素投入与盈余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在空间分布上均具有从西到东递减的趋势。土壤硝态氮含量和累积量在不同土层间的变化及空间分布规律一致,低值区主要分布在下游,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上游。上游和下游0—60 cm土壤剖面硝态氮平均含量分别为34.96和18.76 mg·kg-1,平均累积量分别为92.44和48.12 kg·hm^(-2),不同土层间均差异显著。上游土壤硝态氮含量和累积量在20—40 cm土层最低,下游则随土层的增加而增加。上游土壤硝态氮含量和累积量在600—650 m高程范围内最高,显著高于其他高程(P<0.05),而下游受高程的影响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高程主要影响表层硝态氮累积量分布,氮素投入主要影响底层硝态氮累积量分布。【结论】永定河流域葡萄园氮素盈余严重,垂直土层硝态氮向深层累积,不同高程(除450—500 m)土壤硝态氮含量与累积量均为上游高于下游,但在垂直分布上变化趋势不同,受高程和氮素投入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定河流域 葡萄园 氮素投入与盈余 高程 硝态氮含量 硝态氮累积量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罕坝机械林场林内景观对公众健康恢复性效果的影响因素研究
12
作者 聂蓓捷 伏学习 +1 位作者 和家欢 杨会娟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2年第2期198-205,共8页
森林是理想的恢复场所,营建良好的森林环境对公众健康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以塞罕坝机械林场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基于40个调查样地,通过设计量表并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林内景观进行恢复性评价与美景度评价,探索恢复性效果、美景度... 森林是理想的恢复场所,营建良好的森林环境对公众健康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以塞罕坝机械林场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基于40个调查样地,通过设计量表并采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林内景观进行恢复性评价与美景度评价,探索恢复性效果、美景度与林分结构指标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落叶松纯林和落桦混交林的恢复性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不同样地间恢复性效果差异较大,恢复性效果的均值和标准差分别为7.126和25.123。恢复性效果与美景度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恢复性效果和美景度与平均树高、密度呈极显著相关(P<0.01);与郁闭度、下木高度、胸径变异系数呈显著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罕坝 美景度 恢复性效果 林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矮砧密植红富士苹果树体矿质营养动态及需求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双 王琛 +3 位作者 倪玉雪 李艳杰 杨睿晴 张丽娟 《中国果树》 2024年第7期47-57,共11页
2021年,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丹凤山苹果种植基地,动态监测矮砧密植苹果不同器官各时期N、P、K、Ca、Mg、Fe、Mn、Cu、Zn、B元素的变化和累积规律,分析矮砧密植苹果营养元素需求特性。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季内,叶片中的氮、磷、钾呈不同程... 2021年,在河北省保定市唐县丹凤山苹果种植基地,动态监测矮砧密植苹果不同器官各时期N、P、K、Ca、Mg、Fe、Mn、Cu、Zn、B元素的变化和累积规律,分析矮砧密植苹果营养元素需求特性。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季内,叶片中的氮、磷、钾呈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钙和镁含量增加,其中镁波动较大但整体呈增加趋势;铁、锰、铜、锌和硼在叶、枝、干和根中均在前期含量高,铁、铜和硼在后期低,锰和锌则是在中期含量低;果实中氮、磷、铁、锰、锌和硼均呈现前期高、后期低,铜和钙在中期含量较高,镁变化较平稳,钾则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单位产量常量元素N、P、K、Ca、Mg需求比例是1.00∶0.17∶1.88∶0.75∶0.25,微量元素Fe、Mn、Cu、Zn、B需求比例为1.00∶0.66∶0.44∶0.20∶0.46。生产1000 kg果实,盛果期矮砧密植富士苹果营养元素需求为氮1.32 kg、磷0.23 kg、钾2.48 kg、钙0.99 kg、镁0.33 kg、铁14.44 g、锰9.56 g、铜6.40 g、锌2.82 g、硼6.59 g。研究认为,苹果树生长前期对氮需求较高,磷、钾累积量逐渐上升,微量元素利用树体贮存的营养且消耗较少,中期对氮需求量相对减少而对磷、钾和微量元素的需求增强;基施应以氮肥为主,追施磷、钾肥,中后期补充钙、镁肥,适时适量补充微量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红富士 矮砧密植 矿质营养 变化规律 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bileViT-PC-ASPP和迁移学习的果树害虫识别方法
14
作者 张欢 周毅 +2 位作者 王克俭 王超 李会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7-67,共11页
为提高果树害虫识别效果,及时做好防治措施,本研究以6种对果树危害程度较大的害虫为研究对象,针对自然环境下果树害虫识别背景复杂、害虫目标小检测难度大、与不同类别间特征相似度高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轻量化MobileViT-PC-ASPP识别... 为提高果树害虫识别效果,及时做好防治措施,本研究以6种对果树危害程度较大的害虫为研究对象,针对自然环境下果树害虫识别背景复杂、害虫目标小检测难度大、与不同类别间特征相似度高等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轻量化MobileViT-PC-ASPP识别模型。该模型用PConv(Partial convolution)模块代替原模型MobileViT模块中部分标准卷积模块,其次修改MobileViT模块的特征融合策略,将输入特征、局部表达特征、全局表达特征进行拼接融合;删除网络第10层MV2模块和第11层MobileViT模块,使用改进空洞空间池化金字塔(Atrous spatial pyramid pooling,ASPP)模块进行代替,形成多尺度融合特征;此外,模型用SiLU激活函数代替ReLU6激活函数进行计算,最后基于ImageNet数据集进行迁移学习。实验结果表明,6类果树害虫图像识别准确率达93.77%,参数量为8.40×10^(5),与改进前相比,识别准确率提高7.5个百分点,参数量降低33.86%;与常用害虫CNN识别模型AlexNet、ResNet50、MobileNetV2、ShuffleNetV2相比识别准确率分别提高8.25、4.78、7.27、7.41个百分点,参数量分别减少6.03×10^(7)、2.48×10^(7)、2.66×10^(6)、5.30×10^(5);与Transformer识别模型ViT、Swin Transfomer相比识别准确率分别提高19.03、9.8个百分点,参数量分别减少8.56×10^(7)、2.75×10^(7)。本研究适合部署在移动终端等有限资源环境,并且有助于实现对复杂背景下小目标果树害虫进行识别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树害虫 识别模型 PConv模块 融合策略 SiLU激活函数 空洞空间池化金字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OA-BiLSTM-BA算法的林业虫害预测
15
作者 石翠翠 周毅 +2 位作者 王克俭 王超 李会平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1-227,共7页
准确预测我国林业虫害的发生情况,对提高森林资源风险管控水平以及林业虫害早期预警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雄安新区“千年秀林”中美国白蛾的发生和当时的气象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结合群智能优化算法和深度学习算法,提出一种基于WOA-Bi LST... 准确预测我国林业虫害的发生情况,对提高森林资源风险管控水平以及林业虫害早期预警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雄安新区“千年秀林”中美国白蛾的发生和当时的气象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结合群智能优化算法和深度学习算法,提出一种基于WOA-Bi LSTM-BA算法的林业虫害预测模型。该算法通过WOA迭代优化Bi LSTM的最优参数组合,将注意力机制模块BA引入Bi LSTM网络中,以动态分配权重信息,通过全连接层输出预测结果。将提出模型与传统的BP预测模型、LSTM预测模型、Bi LSTM预测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WOA-Bi LSTM-BA模型的效果均优于其他对照预测模型,其决定系数R^(2)达到0.989 1,均方根误差RMSE仅为0.073,平均百分比误差MAPE为0.227 5,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056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业害虫 美国白蛾 鲸鱼算法 长短时记忆网络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翅拟柄天牛在红果树上的空间危害特征
16
作者 李景 王志刚 阎爱华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为明确红翅拟柄天牛Cataphrodisium rubripenne(Hope)对红果树Stranvaesia davidiana的危害特性,调查该天牛的排粪孔、羽化孔、蛹室和蛀道在红果树上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云南省富源县,红翅拟柄天牛排粪孔主要分布在高度150 cm... 为明确红翅拟柄天牛Cataphrodisium rubripenne(Hope)对红果树Stranvaesia davidiana的危害特性,调查该天牛的排粪孔、羽化孔、蛹室和蛀道在红果树上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云南省富源县,红翅拟柄天牛排粪孔主要分布在高度150 cm以下树干和直径5~10 cm枝干,在树干阴面的数量显著高于阳面;羽化孔集中分布于高度150 cm以下树干和直径15 cm以下枝干,且枝干阳面羽化孔数显著多于阴面。排粪孔和羽化孔数量随树干高度增加而减少,与树干高度显著负相关。蛹室位于羽化孔上方,距离羽化孔的距离为(18.89±5.04)cm。蛀道主要集中在高度0~150 cm树干和直径5~10 cm的枝干,蛀道数量和大小与树干高度显著负相关,与枝干直径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红翅拟柄天牛的精准林间防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翅拟柄天牛 红果树 空间危害特征 排粪孔 羽化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豆素对枯草芽孢杆菌B2菌株生物膜及叶际定殖的影响
17
作者 王瑞东 李景 +2 位作者 宋菲 李会平 阎爱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245-251,共7页
为明确抗病次生代谢物香豆素对核桃炭疽病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B2菌株的协同抗病机制,通过外源添加不同浓度香豆素测定其对枯草芽孢杆菌B2菌株生长、生物膜形成和定殖能力的影响。采用香豆素0.001(XD-1),0.010(XD-2),0.100(XD-3),1.000(XD... 为明确抗病次生代谢物香豆素对核桃炭疽病生防菌枯草芽孢杆菌B2菌株的协同抗病机制,通过外源添加不同浓度香豆素测定其对枯草芽孢杆菌B2菌株生长、生物膜形成和定殖能力的影响。采用香豆素0.001(XD-1),0.010(XD-2),0.100(XD-3),1.000(XD-4),2.000 mmol/L(XD-5)5个处理,测定了不同浓度对枯草芽孢杆菌B2菌株生长的影响;观察生物膜形成情况并采用称质量法和结晶紫染色法对生物膜形成能力进行定量测定;通过涂布平板法测定荧光标记枯草芽孢杆菌B2菌株的定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浓度香豆素均会促进菌株生长,0.100 mmol/L香豆素处理较对照差异显著,2.000 mmol/L香豆素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0.100 mmol/L香豆素处理显著强化生物膜的褶皱和立体程度,同时,镜检结果也显示,该处理的生物膜细胞显著聚集在一起;对生物膜的定量结果表明,0.100 mmol/L香豆素处理的生物膜形成能力最强;此外,香豆素可提高B2菌株的叶际定殖能力,定殖量在培养7 d达到顶峰,且0.100 mmol/L处理显著增加菌株叶际定殖数量。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香豆素在调控枯草芽孢杆菌B2菌株对核桃炭疽病的生物防治效果方面的重要作用,高效发挥生防菌的生防潜力,为核桃炭疽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香豆素 生物膜 定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食不同植物对舞毒蛾幼虫生长发育及生化酶的影响
18
作者 聂佳佳 张爱莲 张爽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00-206,共7页
以垂柳、白桦、雪松、水杉、华山松、元宝枫饲喂舞毒蛾幼虫,研究了不同食料植物对幼虫生长发育和6种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雪松的2龄幼虫的存活率最高为55.32%,发育历期最短为5.41 d;取食垂柳和白桦的存活率分别为4... 以垂柳、白桦、雪松、水杉、华山松、元宝枫饲喂舞毒蛾幼虫,研究了不同食料植物对幼虫生长发育和6种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取食雪松的2龄幼虫的存活率最高为55.32%,发育历期最短为5.41 d;取食垂柳和白桦的存活率分别为41.34%和35.71%,发育历期分别为6.40 d和6.66 d;取食元宝枫、华山松、水杉的幼虫存活率显著低于取食其他3种植物的,且不能完成整个生命史。幼虫取食不同植物后,体内的6种酶活性差异显著,幼虫取食垂柳后的CarE、AChE、POD和CAT活性显著高于取食雪松的,取食雪松个体的GSTs和SOD活性显著高于取食垂柳的个体。GST、SOD活性与幼虫的存活率和发育历期呈正相关;CarE、AChE、POD、CAT活性与幼虫的体质量、头宽和体长呈正相关。取食垂柳个体的LdAChE、LdCAT的相对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取食雪松的个体,LdPOD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取食雪松的个体,取食雪松个体的LdS-OD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取食垂柳的个体。舞毒蛾幼虫能够随着取食植物种类的不同调整其体内的生化酶活性及酶基因的表达水平,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毒蛾 食源植物 生长发育 生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水时长和微区域对若尔盖泥炭地植被群落变化的影响
19
作者 钟萍 孙庆璇 +4 位作者 赵新朋 刘宇师 曹瑞 李玉灵 王征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4期412-421,共10页
由于人为排水和气候变化,若尔盖泥炭地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并存在着不同排水时长和微区域差异,这些可能会对泥炭地的植物群落变化产生显著的影响。为了准确的评估泥炭地植物群落对不同排水时长和微区域差异的响应,选取了短期排水(S)和长... 由于人为排水和气候变化,若尔盖泥炭地地下水位普遍下降,并存在着不同排水时长和微区域差异,这些可能会对泥炭地的植物群落变化产生显著的影响。为了准确的评估泥炭地植物群落对不同排水时长和微区域差异的响应,选取了短期排水(S)和长期排水(L)2种排水时长的泥炭地类型,在其中选取了不同微区域(坡位和排水沟距离)的12种泥炭地,并以附近中坡位未排水泥炭地(NS)为对照,对比植被群落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NS相比,2种排水时长的泥炭地类型(S和L)的平均植物地上总生物量有所增加,植物多样性、总盖度、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都有所下降;禾本科、莎草科等地上生物量逐渐增加,花葶驴蹄草、褐毛垂头菊等地上生物量逐渐降低。(2)L与S相比,植物地上总生物量和总盖度显著降低,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有所降低,植物多样性有所增加。(3)泥炭地不同微区域的植物对相同排水时长的响应存在差异:从坡下到坡中到坡上泥炭地,地上总生物量、总盖度和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多样性和均匀度逐渐增加;从远排水沟到近排水沟泥炭地,地上总生物量没有明显差异,而总盖度和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多样性和均匀度逐渐增加。(4)多元方差分析表明,排水时长只对植物总盖度有显著影响,而微区域对植物总盖度、均匀度和多样性都有显著性影响,并且排水时长和沟距双因素协作对植物群落均匀度有显著性影响。因此,不同排水时长会对泥炭地的植物群落产生显著影响,而不同微区域的植物群落对相同排水时长存在差异化响应,排水时长和微区域可能通过改变泥炭地植物群落的生物量和物种组成,影响泥炭的碳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水时长 泥炭地 微区域 植物群落 生物量 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的自然旅游地旅行者时空分布及其驱动因素
20
作者 和家欢 周诗雅 +3 位作者 李娟 聂蓓捷 伏学习 杨会娟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1期102-112,共11页
为真实反映旅行者行为,优化自然旅游目的地的规划与管理,以“两步路”中的旅行者活动标记点作为数据源,根据标记点集中程度界定的自然旅游目的地为研究对象,借助GIS时空分析工具及地理探测器分析,总结旅行者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选取自然... 为真实反映旅行者行为,优化自然旅游目的地的规划与管理,以“两步路”中的旅行者活动标记点作为数据源,根据标记点集中程度界定的自然旅游目的地为研究对象,借助GIS时空分析工具及地理探测器分析,总结旅行者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选取自然环境因子、人文社会因子作为驱动指标,探究旅行者空间分布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发现:(1)旅行者活动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特征,形成了27个旅行者活动热区。(2)旅行者年际分布处于集聚状态,最近邻指数呈现“U”型曲线形式,空间分布均比较集中,但热点区域年际变化明显,“单核心”集聚到“平行多核心”再到“双核心”“单核心”,说明该旅游目的地内部竞争格局处在变动中。(3)夏、秋2个季节旅行者活动集聚,旅行活动热区比较集中,但不同季节旅行者空间分布差异性明显。(4)景点、餐饮、住宿等服务设施是旅行者活动空间分异性的决定因素,其中景点是主导因素。综上所述,以旅行者标记点为主的时空大数据能更细致的刻画自然旅游地的旅游者行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源数据 自然旅游地 时空分布特征 地理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