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技术治疗食管癌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乔学英 高献书 +2 位作者 周志国 万欣 万钧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5期273-275,共3页
目的分析和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治疗食管癌的治疗反应和近期疗效。方法对 13例食管癌患者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进行治疗 ,所有患者均为首治病例 ,其中 8例应用常规放射治疗技术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治疗 ,5例只用三维适形放射... 目的分析和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治疗食管癌的治疗反应和近期疗效。方法对 13例食管癌患者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进行治疗 ,所有患者均为首治病例 ,其中 8例应用常规放射治疗技术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治疗 ,5例只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进行放射治疗。处方剂量 6 0 0 0~ 6 6 0 0cGy ,分割剂量 180~ 2 0 0cGy/次 ,1次 /d ,5次 /周 ;或 4 0 0cGy/次 ,隔日 1次 ,3次 /周。照射剂量参考线为 90 %等剂量曲线。结果进食改善率为 76 .9% (10 / 13) ,近期有效率为 10 0 % (13/ 13) ;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 5 3.8% (7/ 13) ,晚期食管并发症发生率为 4 6 .2 % (6 / 13) ,主要包括食管狭窄和溃疡 ,出现时间为放射治疗开始后 4~ 14个月。结论用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食管癌是可行的 ;大分割放射治疗不适于食管癌的放射治疗 ,可以增加晚期并发症 ,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放射疗法 适形方法 副作用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乳腺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8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赵晓叶 郎静芳 +1 位作者 贾胜欣 秦立君 《河北中医》 2014年第2期301-302,共2页
目前,乳腺癌的治疗重点已由以往的单纯手术治疗逐步转向多学科的综合治疗[1],放射治疗是综合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放射治疗的连续性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为使患者顺利度过放射治疗期,提高疗效及生活质量,2011-03-2011-12,我们... 目前,乳腺癌的治疗重点已由以往的单纯手术治疗逐步转向多学科的综合治疗[1],放射治疗是综合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放射治疗的连续性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因此为使患者顺利度过放射治疗期,提高疗效及生活质量,2011-03-2011-12,我们采取综合护理干预乳腺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患者82例,结果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疗法 计算机辅助 乳腺肿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射联合热疗治疗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临床观察
3
作者 赵晓叶 郎静芳 +1 位作者 秦立君 郝丽霞 《河北中医》 2015年第6期952-954,共3页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联合热疗治疗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应用放疗联合热疗,对照组38例应用单纯放疗。治疗后2个月随访。观察2组治疗后肿块消退情况,比较2...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以下简称放疗)联合热疗治疗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应用放疗联合热疗,对照组38例应用单纯放疗。治疗后2个月随访。观察2组治疗后肿块消退情况,比较2组疗效及随访疗效,观察2组临床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肿块消退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2组显著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放疗联合热疗治疗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癌,较单纯放疗能显著提高有效率,改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继发性 淋巴转移 锁骨 放射疗法 高温 诱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特卡罗模拟机架和多叶准直器误差对旋转放疗剂量的影响
4
作者 张若辉 郜玉兰 +3 位作者 白文文 孟慧鹏 王克强 迟子锋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68-77,共10页
研究在常规直线加速器实施快速旋转调强放疗(IMAT)治疗过程中,内置多叶准直器(MLCs)和机架旋转误差对放疗剂量的影响。随机选择7例脑胶质瘤患者,并在常规直线加速器Varian 23EX上设计IMAT计划,对MLCs和机架分别引入不同大小误差。通过... 研究在常规直线加速器实施快速旋转调强放疗(IMAT)治疗过程中,内置多叶准直器(MLCs)和机架旋转误差对放疗剂量的影响。随机选择7例脑胶质瘤患者,并在常规直线加速器Varian 23EX上设计IMAT计划,对MLCs和机架分别引入不同大小误差。通过不一致指数和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估引入误差对IMAT放疗临床剂量的影响。对于单侧MLCs随机误差,当MLCs随机误差达2 mm时计划靶体积平均剂量(PTV-Dmean)增加了约2.7%。当MLCs一侧外扩MLC-1 mm、MLC-2 mm、MLC-rnd时导致其PTV-Dmean平均偏差分别为1.12%、2.15%和1.15%,晶体的平均剂量偏差分别为5.25%、9.97%和5.49%。对于MLC两组叶片分别偏移±2 mm时导致PTV平均剂量的最大偏差为0.8%,晶体和脑干的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分别增加了11.4%、15.8%和1.99%、1.07%。引入机架角度误差,计划靶体积最小剂量(PTV-Dmin)和PTV-Dmean最大剂量分别降低了2.75%和0.35%。导致危及器官(OAR)的DVH的剂量学偏差变化较大,尤其对于晶体当机架偏差为(−2°)时晶体的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分别偏高达16.9%和38.5%。机架和MLCs误差对OAR的受量均产生较大剂量偏差。随机误差导致的MLCs剂量偏差受叶片位移误差的大小以及在特定弧段处的射束子野权重影响,MLCs误差(−2 mm或+2 mm)时产生的剂量偏差最大。机架旋转误差对靶区PTV剂量分布的影响不大,但是对于OAR会产生较大的剂量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调强放射治疗 多叶准直器(MLC)误差 机架误差 剂量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评价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照射野 被引量:14
5
作者 祝淑钗 李娟 +3 位作者 邱嵘 封巍 王玉祥 韩春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1-25,共5页
目的 应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评价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防性照射野的剂量分布。方法  38例食管癌切除后均行放射治疗前CT扫描、三维重建 ,模拟设计前后垂直照射野及两侧水平野 ,每例均设两种照射方式即 3个野 (前、左、右 )和 4个... 目的 应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评价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预防性照射野的剂量分布。方法  38例食管癌切除后均行放射治疗前CT扫描、三维重建 ,模拟设计前后垂直照射野及两侧水平野 ,每例均设两种照射方式即 3个野 (前、左、右 )和 4个野 (前、后、左、右 ) ,照射野长度分别为 2 2、18cm ,宽度分别为 7、6cm。在两种照射方式中根据每个野剂量权重不同再分组 ,比较不同组间食管床靶区最大剂量、平均剂量、最小剂量的平均值以及脊髓接受的最大剂量、平均剂量及其剂量体积的平均值 ,同时观察两肺V2 0 、V15大小。结果 当照射野长度增大时 ,靶区剂量的不均匀性增加 ,脊髓剂量也增加。照射野长度相同时 ,食管床靶区剂量分布的均匀性 4个野照射优于 3个野照射 ,而脊髓剂量的增加并不明显 ,两肺V2 0 、V15在 4个野或 3个野照射时无明显差别。结论 食管癌根治术后预防性照射以 4个野照射方式较好。当处方剂量 5 0Gy时 ,以前后两野对穿剂量权重为 18和 16Gy或 18和 18Gy、两侧水平野剂量权重为 8和 8Gy或 7和 7Gy的剂量分布最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食管癌 根治术 术后放疗 预防性照射野
原文传递
食管内置网状金属支架对放射治疗剂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6
作者 祝淑钗 翟福山 +3 位作者 韩春 万钧 张富才 申爱国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2-264,共3页
目的 研究食管内置金属支架对放射治疗剂量的影响 ,以便在临床应用中进行适当修正。方法 采用热释光元件测量。测量探测器为国产Fj 42 7A热释光剂量仪 ,热释光元件为LiF(Mg,P ,Cu)片状型剂量元件。分别测量两种 (进口及国产 )食管内... 目的 研究食管内置金属支架对放射治疗剂量的影响 ,以便在临床应用中进行适当修正。方法 采用热释光元件测量。测量探测器为国产Fj 42 7A热释光剂量仪 ,热释光元件为LiF(Mg,P ,Cu)片状型剂量元件。分别测量两种 (进口及国产 )食管内置网状金属支架及未放支架的石蜡体模 ,测量支架周围 (即食管粘膜处 )的剂量并与无支架时食管中心点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 国产支架单野垂直照射时沿射束方向 ,支架前点和后点对60 Coγ射线和 4、6MVX射线剂量增加分别为16 .2 %和 7.8%、15 .4%和 6 .8%、12 .8%和 5 .8% ,进口支架单野垂直照射剂量增加分别为 13.0 %和7.0 %及 11.7%和 6 .0 %、8.5 %和 3.2 % ;前后两野对穿照射剂量增加 11.7%~ 2 4.0 % ,3个野交角照射支架周围 (食管粘膜 )均增加 3.2 %~ 16 .2 %。结论 置放食管网状金属支架后进行常规放射治疗时 ,单次剂量最好≤ 1.7Gy ,前后对穿野照射时≤ 1.5Gy。建议使用直径 <1.5cm支架 ,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金属支架 放射治疗剂量 石蜡体模 食管癌
原文传递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Ⅲ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所致食管损伤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封巍 祝淑钗 +3 位作者 李任 邱嵘 李娟 王玉祥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7-150,共4页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导致放射性食管损伤的临床物理因素。方法2000年8月至2002年12月,56例NSCLC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三维适形计划及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评价食管损...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晚期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导致放射性食管损伤的临床物理因素。方法2000年8月至2002年12月,56例NSCLC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三维适形计划及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评价食管损伤。结果56例NSCLC中,共发生急性食管炎24例,Ⅰ级14例、Ⅱ级5例、Ⅲ级5例。后期食管反应7例,Ⅰ级2例、Ⅱ级1例、Ⅲ级4例。相关分析显示与急性食管炎相关的因素有食管V50、食管所受平均剂量、同期化疗;与后期食管损伤相关的因素有肿瘤GTV,大分割照射,急性食管炎。Logistic多元回归结果显示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的影响因素为化疗、食管V50(OR值分别为2990,1041)。后期食管反应影响因素为肿瘤GTV,食管NTCP(OR值分别为3839,2465)。采用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进行统计学检验,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后期食管反应与生存率均无关(P=0621;P=0545)。结论NSCLC放射治疗过程中是否接受化学治疗以及食管V50是引起急性放射性食管损伤的主要原因;肿瘤GTV和食管NTCP是引起后期放射性食管反应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中央型非小细胞肺癌 食管损伤 相关因素分析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急性放射性食管炎 2002年12月 Logistic 食管反应 Ⅲ期 2000年 多因素分析 统计学检验 GTV 物理因素 局部晚期 LC患者 临床资料 相关分析
原文传递
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加顺铂治疗对食管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周道安 王军 +3 位作者 乔学英 王隆 麻国新 肖爱勤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 探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同期给予单药顺铂化疗对食管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条件的 10 4例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为A、B 2个组。A组 5 3例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组 (简称后超组 ) ;B组 5 1例为后超加顺... 目的 探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同期给予单药顺铂化疗对食管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条件的 10 4例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为A、B 2个组。A组 5 3例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组 (简称后超组 ) ;B组 5 1例为后超加顺铂组。放射治疗方法 2个组相同 ,顺铂于放射治疗第 1、5周分别给予 2 0mg/d ,连续 5d。治疗前和结束时分别采取外周血 ,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淋巴细胞CD4、CD8、CD5 6抗原的阳性率。结果 治疗后CD4与CD8比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A组P<0 .0 1,B组P <0 .0 1) ,CD5 6阳性率则升高 (A组P <0 .0 1,B组P <0 .0 1) ,但上述 2项指标的变化在2个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加顺铂治疗后可使食管癌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 (CD4 /CD8)降低 ,而NK细胞 (CD5 6 )免疫监视活性部分恢复或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放射疗法 化学疗法 流式细胞术 免疫学
原文传递
蜘蛛毒素对食管癌细胞株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封巍 祝淑钗 高莉 《实用肿瘤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18-320,共3页
目的探讨雷氏大疣蛛毒素对人食管癌细胞株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雷氏大疣蛛毒素处理食管癌细胞株TE-1,经MTT法测定蜘蛛毒素对人食管癌细胞株TE-1增殖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周期的分布,免疫组... 目的探讨雷氏大疣蛛毒素对人食管癌细胞株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雷氏大疣蛛毒素处理食管癌细胞株TE-1,经MTT法测定蜘蛛毒素对人食管癌细胞株TE-1增殖的影响,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增殖周期的分布,免疫组化法与ELISA法检测经蜘蛛毒素作用食管癌细胞株TE-1的VEGF表达情况。结果雷氏大疣蛛毒素能够抑制人食管癌细胞株TE-1的增殖,形态学观察到凋亡现象,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蜘蛛毒素作用后凋亡峰明显,出现G2/M期阻滞,对VEGF表达有抑制作用。结论雷氏大疣蛛毒素可抑制食管癌细胞株TE-1的增殖和VEGF表达,诱导凋亡,有可能是一种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天然药物,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病理学 肿瘤细胞 培养的/药物作用 蜘蛛毒液类 脱噬作用 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中MMP-9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亚飞 祝淑钗 +3 位作者 沈文斌 苏景伟 李娟 王玉祥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328-332,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及其对单纯放射治疗(放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9例食管癌和41例食管癌旁组织中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该... 目的探讨食管癌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及其对单纯放射治疗(放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9例食管癌和41例食管癌旁组织中MMP-9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该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及其对食管癌单纯放疗预后的影响。结果59例食管癌组织中MMP-9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4.75%,41例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9.02%(P=0.000)。胸部CT扫描显示病变外侵深度>2 cm者MMP-9蛋白表达阳性率为100%,明显高于外侵深度≤2 cm者的78.57%(P=0.048)。进一步分析发现,MMP-9蛋白表达与食管癌单纯放疗的疗效和预后未见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MMP-9蛋白高表达可能与食管癌侵袭有关,但不能用于食管癌放疗疗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明胶酶B 免疫组织化学 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放射治疗中时间—剂量效应探讨 被引量:6
11
作者 万钧 祝淑钗 周道安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55-256,共2页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放射疗法 时间-剂量效应
原文传递
食管癌细胞照射后细胞周期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玉祥 祝淑钗 +3 位作者 赵瑞撵 李娟 沈文斌 苏景伟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细胞照射后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食管癌细胞株TE-1和TE-13照射2、5、10、15Gy后,应用流武细胞仪分别检测照射后6、24和48h细胞周期和凋亡指数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 目的:探讨食管癌细胞照射后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食管癌细胞株TE-1和TE-13照射2、5、10、15Gy后,应用流武细胞仪分别检测照射后6、24和48h细胞周期和凋亡指数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2、5、10、15Gy照射0~48h,TE-1和TE-13细胞均出现明显剂量依赖性的G2/M期阻滞和解除变化;5~15Gy照射后48h,TE-13细胞在G2/M期阻滞逐渐解除时伴随着细胞凋亡的明显增加,而TE-1细胞凋亡不增加。2株细胞胞浆CHK2-p68磷酸化水平均呈随照射后时间延长而出现时相性变化,但与照射剂量无关;而CHK1、CHK2、CHK1-p345和CDK1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变化。15Gy照射后24h,TE-13细胞胞浆中eyelin B1表达下降而TE1细胞中无明显变化。结论:病理不同分化的食管癌细胞照射后细胞周期、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变化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放射疗法 Γ射线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蛋白类 细胞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肿瘤基因治疗与放射治疗 被引量:3
13
作者 祝淑钗 万钧 周道安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52-254,共3页
关键词 恶性肿瘤 基因治疗 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不同CT剂量肺结节检出率的体模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杜煜 时高峰 +6 位作者 王琦 王亚宁 冯会 苏景伟 杨洁 刘晶 李如迅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24期3745-3747,3751,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CT扫描协议对胸部体模中模拟肺结节的检出率。方法应用5种扫描方案使用不同CT扫描剂量分别对胸部体模进行扫描,四位胸部放射科医师分析CT图像,同时记录检测的磨玻璃肺结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记录不同扫描序列的辐射剂量。... 目的比较不同CT扫描协议对胸部体模中模拟肺结节的检出率。方法应用5种扫描方案使用不同CT扫描剂量分别对胸部体模进行扫描,四位胸部放射科医师分析CT图像,同时记录检测的磨玻璃肺结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记录不同扫描序列的辐射剂量。结果各低剂量组间肺结节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的肺结节检出率(P<0.001)。CT值为-630和-800 Hu的磨玻璃肺结节检出率各低剂量组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P<0.01)。不同观察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κ值>0.41)。等效扫描剂量为0.53~4.24 mSv。结论低剂量CT(ED=0.53~1.05 mSv)扫描对于肺结节的检出率无差异,但均显著低于常规剂量,进行胸部筛查时应考虑到这种差异,从而选择更合适的扫描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体层摄影 低剂量 肺结节 体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放射治疗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欣(综述) 乔学英(审校)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270-272,共3页
术后放疗是早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时机、照射范围、剂量、方式等是放疗的重要环节,对生存率、局部控制率、美容效果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手术后期间 放射疗法
原文传递
临床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放射治疗 被引量:1
16
作者 乔学英 周道安 万钧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05-207,共3页
关键词 I期 非小细胞肺癌 放射治疗 NSCLC
原文传递
家族性甲状腺癌1例分析
17
作者 卢付河 宋永辉 +1 位作者 王景坡 韩春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9-160,共2页
关键词 甲状腺癌 家族性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IMAT与IMRT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若辉 白文文 +5 位作者 樊晓妹 李润宵 邱嵘 曹艳坤 迟子锋 牛书怀 《医学与哲学(B)》 2015年第10期37-40,共4页
通过比较宫颈癌静态调强放疗(IMRT)与旋转调强放疗(IMAT)计划,分析在瓦里安Clinical 23IX加速器实施IMAT技术治疗宫颈癌的优缺点。选取18例在本院Clinical 23IX加速器进行IMRT治疗的宫颈癌术后患者重新设计IMAT计划。使用Oncentra 4.1... 通过比较宫颈癌静态调强放疗(IMRT)与旋转调强放疗(IMAT)计划,分析在瓦里安Clinical 23IX加速器实施IMAT技术治疗宫颈癌的优缺点。选取18例在本院Clinical 23IX加速器进行IMRT治疗的宫颈癌术后患者重新设计IMAT计划。使用Oncentra 4.1计划系统,模拟处方剂量为50.4Gy分28次。通过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s,DVH)统计PTV,CTV和外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剂量体积参数以及治疗机器跳数(MU)和治疗时间。用SPSS 19.0软件对2个组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显示IMAT计划组PTV的适形指数(CI),CTV的均匀指数(HI)、CI、D90、D95、D98、V95、V98、V100,脊髓D2和直肠V40以及治疗时间和治疗MU均优于IMRT组。IMRT计划组在降低膀胱V50,小肠V30以及低剂量受照区域要优于IMAT组。在瓦里安Clinical 23IX加速器设计的宫颈癌患者IMAT计划可以达到与IMRT相似或更好的剂量学分布,治疗时间短,MU少,可减少治疗中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及患者不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放射疗法 旋转调强放疗 静态调强放疗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治疗在乳腺癌术后孤立性局部区域复发中的作用
19
作者 薛雨柔 孔洁 +3 位作者 朱龙玉 韩慧娜 张钧 刘志坤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8-24,共7页
目的探讨局部治疗在乳腺癌术后发生孤立性局部区域复发患者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了2011年1月到2020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168例乳腺癌术后发生孤立性局部区域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局部干预方式的有... 目的探讨局部治疗在乳腺癌术后发生孤立性局部区域复发患者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了2011年1月到2020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168例乳腺癌术后发生孤立性局部区域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局部干预方式的有无(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将其分为局部干预组(115例)和局部未干预组(53例)。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局部区域控制率(LRC)、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中位随访时间53个月(范围:12.0~121.0个月),168例患者中28例(16.7%)发生再次局部区域复发,59例(35.1%)发生远处转移,59例(35.1%)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局部干预组患者的5年LRC(59.6%比40.0%,χ^(2)=9.550,P=0.002)、DMFS(60.4%比32.2%,χ^(2)=10.828,P=0.001)、PFS(57.9%比28.0%,χ^(2)=18.342,P<0.001)和OS(61.6%比44.9%,χ^(2)=4.176,P=0.041)均优于局部未干预组患者。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局部干预是影响患者5年LRC(HR=2.097,95%CI:1.287-3.417,P=0.003)、DMFS(HR=2.296,95%CI:1.340-3.933,P=0.002)、PFS(HR=2.280,95%CI:1.440-3.611,P=0.000)和OS(HR=1.881,95%CI:1.049-3.374,P=0.034)的独立预后因素。亚组分析发现在单纯区域复发组中,局部干预组在5年LRC(64.9%比35.7%,χ^(2)=8.807,P=0.003)、DMFS(61.1%比27.6%,χ^(2)=8.283,P=0.004)、PFS(61.6%比26.4%,χ^(2)=9.549,P=0.002)、OS(64.9%比38.8%,χ^(2)=5.916,P=0.015)均好于局部未干预组患者。在局部复发(LR)组及局部合并区域复发(LR+RR)组中,局部干预与否在5年LRC、DMFS、PFS、OS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组、单纯放射治疗组和单纯手术组的5年LCR(69.2%比58.5%比53.3%,χ^(2)=1.914,P=0.384)、DMFS(65.1%比58.0%比66.0%,χ^(2)=1.996,P=0.374)、PFS(65.1%比57.0%比53.3%,χ^(2)=1.867,P=0.393)、OS(69.2%比58.5%比66.0%,χ^(2)=1.048,P=0.592)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局部治疗可以改善乳腺癌术后发生孤立性局部区域复发患者的局部控制和生存获益,最佳的局部治疗模式仍需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局部区域复发 局部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非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临床分期与预后关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70
20
作者 祝淑钗 李任 +3 位作者 李娟 邱嵘 韩春 万钧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89-192,共4页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临床分期与预后的相关性,为放射+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标准。方法对单纯放射治疗的500例中晚期胸段食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食管钡餐X线片病变长度、CT外侵程度以及病变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胸段食管癌临床分期与预后的相关性,为放射+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标准。方法对单纯放射治疗的500例中晚期胸段食管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食管钡餐X线片病变长度、CT外侵程度以及病变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将病变局部分为T1、T2a、T2b、T3a、T3b、T4期,并结合区域淋巴结转移对应临床分期进行Ⅰ、Ⅱa、Ⅱb、Ⅲa、Ⅲb、Ⅳ期六分类法和Ⅰ、Ⅱ、Ⅲ、Ⅳ期四分类法分期,观察不同分期下的生存情况。结果500例中T1、T2a、T2b、T3a、T3b、T4期分别为23、111、157、84、82、43例,其5年内生存率曲线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63.52,P<0.05)。T2a与T2b、T3a与T3b期合并后T1、T2、T3、T4期分别为23、268、166、43例,其5年内生存率曲线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6.29,P<0.05)。六分类法的Ⅰ、Ⅱa、Ⅱb、Ⅲa、Ⅲb、Ⅳ期分别为21、96、139、89、87、68例,其5年内生存率曲线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94.29,P<0.05)。四分类法的Ⅰ、Ⅱ、Ⅲ、Ⅳ期分别为21、235、176、68例,其5年内生存率曲线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83.48,P<0.05)。结论中晚期食管癌临床分期的六分类法和四分类法均能较好地预示食管癌放射治疗的预后,为临床应用方便,建议使用四分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分期 胸段食管癌 生存率 预后 非手术治疗 临床应用 放射治疗 分类法 显著性 曲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