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化饮食教育在口腔外科的应用
1
作者 刘金霞 邓洁华 李娜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36-336,共1页
口腔颌面外科患者术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进食障碍,患者常因术后饮食不当而出现过低营养状况,表现为体重下降、乏力、活动减少、末梢循环不良,甚至出现伤口延期愈合等.体重是评价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上臂围是反映蛋白质特别是肌肉蛋白质... 口腔颌面外科患者术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进食障碍,患者常因术后饮食不当而出现过低营养状况,表现为体重下降、乏力、活动减少、末梢循环不良,甚至出现伤口延期愈合等.体重是评价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上臂围是反映蛋白质特别是肌肉蛋白质营养状况的指标,二者结合可作为营养监测的可靠依据[1] .本文对实施强化饮食教育前后两组患者进行观察,比较其术前及术后7天体重和上臂围的变化情况,探讨强化饮食教育在口腔颌面外科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外科 饮食教育 口腔颌面外科 术后 营养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COX-2、VEGF和EGFR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维丽 张英怀 +2 位作者 张杰英 贾志宇 唐龙妹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77-280,共4页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8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15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COX-2、VEGF、EGFR蛋白的表达情况。...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8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15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COX-2、VEGF、EGF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OX-2的高表达率为60.71%,与正常口腔粘膜的表达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但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及病理学分级无关(P>0.05)。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53.57%,EGFR高染表达率为67.86%,均与COX-2表达成正相关趋势(P<0.05)。结论COX-2蛋白可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并且与VEGF、EGFR的表达成正相关趋势,VEGF、EGFR可能是COX-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作用机制中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化酶-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口腔鳞状细胞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王维丽 张英怀 +4 位作者 张杰英 贾志宇 杨威 蒋崇槟 唐全勇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0-122,共3页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对收治的10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病案资料及病理切片作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患者年龄平均50.1岁,发病以成年人为主;②无明显性别趋向性;③可发生于口腔颌面部不同部位;④肿...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对收治的10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病案资料及病理切片作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患者年龄平均50.1岁,发病以成年人为主;②无明显性别趋向性;③可发生于口腔颌面部不同部位;④肿瘤镜检下可分为3种组织学形态:黏液/血管型、梭形细胞密集型、少细胞纤维型;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辅助证明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主要成分是肌纤维母细胞,Vimentin、SMA的阳性反应是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重要标志。结论①口腔颌面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类由分化的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组成的,伴有炎性细胞分布;②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病因不明;③肿瘤病理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化检测可诊断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④外科手术切除效果良好,并且可辅以肿瘤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口腔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颊癌p16INK4/CDKN2基因的纯合子缺失与点突变 被引量:4
4
作者 董玉英 王洁 +3 位作者 董福生 王旭 张英怀 郭立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2-365,共4页
目的探讨p16基因纯合子缺失和点突变与颊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DNA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和DNA测序技术研究30例颊癌及10例颊黏膜白斑p16基因纯合子缺失和点突变的情况,并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基因改变组织中... 目的探讨p16基因纯合子缺失和点突变与颊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DNA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分析和DNA测序技术研究30例颊癌及10例颊黏膜白斑p16基因纯合子缺失和点突变的情况,并应用免疫组化检测基因改变组织中P16蛋白质的表达。结果颊白斑和正常颊黏膜无p16基因的纯合子缺失和点突变。在30例颊癌标本中,7例标本p16纯合子缺失,纯合子缺失率是23.3%(7/30);5例颊癌出现点突变,均发生在第2外显子上,点突变率为16.7%(5/30)。经DNA直接测序,发现5例点突变均为错义突变,其中3例突变位点相同,均在第99密码子上由GAT突变为AAT,由门冬酰胺取代门冬氨酸;对纯合子缺失和点突变的12例颊癌组织进行P16蛋白的检测,发现11例标本P16蛋白表达缺失,1例点突变标本表达正常。结论p16基因纯合子缺失和点突变是颊癌基因失活的主要形式,与颊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颊黏膜 鳞状细胞癌 P16基因 纯合子缺失 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岳磊 霍海洋 +2 位作者 崔怡 张英怀 杨威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4期567-570,共4页
目的分析儿童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至2020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07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住院天数和发热天数与最高体温、入院时C... 目的分析儿童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至2020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07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儿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住院天数和发热天数与最高体温、入院时C-反应蛋白(CRP)值的相关性。结果107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儿男女比例为1.28∶1.00;下颌下间隙感染最为常见,腺源性感染为主要感染源,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易感菌;单纯抗炎治疗55例,自行破溃5例,脓肿切开引流47例;治愈率为96.26%;发热天数与最高体温、入院时CRP值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054、0.206,P<0.05);住院天数与最高体温、入院时CRP值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73、0.226,P<0.05)。结论单纯抗炎治疗及手术治疗均为儿童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住院天数和发热天数与最高体温、入院时CRP值具有相关性,对病情评估具有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间隙感染 儿童 临床特点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特点及诊治体会 被引量:1
6
作者 岳磊 杨威 +2 位作者 霍海洋 崔怡 张英怀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1-263,共3页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并有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而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属于口腔颌面外科诊疗的急症范围,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接触患者的口腔、上呼吸道及其他分泌物,极易造成感染...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并有气溶胶传播的可能,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而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属于口腔颌面外科诊疗的急症范围,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需接触患者的口腔、上呼吸道及其他分泌物,极易造成感染,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对该疾病的诊治带来了巨大挑战。现通过自2020年1月22日石家庄确诊第一例患者至2020年2月22日期间,我院接诊的19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颁发的相关规范标准,浅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特点及治疗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口腔颌面部 感染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腮腺多发基底细胞腺癌1例
7
作者 厚富坤 陈彪 +5 位作者 闫威 郭燕军 聂巍 李朔 苏浩然 李思雨 《河北医药》 2025年第2期350-352,共3页
目的探讨基底细胞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后,揭示基底细胞腺癌多发的可能性,同时为双侧腮腺肿物发病的类型提供临床数据的支持。方法排除手术禁忌后,对双侧腮腺基底细胞腺癌的患者进行手术,并对切除的肿物进行病理分析、查阅回... 目的探讨基底细胞腺癌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后,揭示基底细胞腺癌多发的可能性,同时为双侧腮腺肿物发病的类型提供临床数据的支持。方法排除手术禁忌后,对双侧腮腺基底细胞腺癌的患者进行手术,并对切除的肿物进行病理分析、查阅回顾文献,得出结果及结论。结果本病例基底细胞腺癌在临床表现上与多形性腺瘤、基底细胞腺瘤无明确差异,在病理学表现上与基底细胞腺样瘤、腺样囊性癌、多形性腺瘤、上皮性肌上皮癌存在相似之处。结论基底细胞腺癌与良性肿瘤在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多无明确差异,大多需术后病理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腺癌 病理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口腔黏膜溃疡为表征的NK/T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 被引量:3
8
作者 刘耀强 刘旭倩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22年第5期284-287,共4页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xtranodal nasal typel NK/T-cell lymph oma, ENKTL),是一种以破坏面部中份结构为主的、T细胞或NK细胞来源的、罕见且独特的非霍奇金淋巴瘤[1]。本院收治1例首发于腭部,以口腔黏膜溃疡为临床表征,首诊诊断为... 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xtranodal nasal typel NK/T-cell lymph oma, ENKTL),是一种以破坏面部中份结构为主的、T细胞或NK细胞来源的、罕见且独特的非霍奇金淋巴瘤[1]。本院收治1例首发于腭部,以口腔黏膜溃疡为临床表征,首诊诊断为慢性口腔溃疡,终诊为ENKTL的罕见病例。本文对该例首发于腭部的ENKTL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该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为今后诊断和鉴别发生在腭部的ENKTL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T细胞淋巴瘤 结外鼻型 口腔黏膜溃疡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癌及癌前病变nm23-H1肿瘤抑制基因与CD44v的表达研究
9
作者 王洁 董福生 +2 位作者 张英怀 李荷香 焦建平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6期321-324,共4页
目的 探讨肿瘤抑制基因nm23- H1 与CD44 变异型(CD44v) 在口腔癌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 H1 和CD44v 的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nm23 - H1 抑制基因在口... 目的 探讨肿瘤抑制基因nm23- H1 与CD44 变异型(CD44v) 在口腔癌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肿瘤转移抑制基因nm23- H1 和CD44v 的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nm23 - H1 抑制基因在口腔癌、白斑、扁平苔癣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5 % ,10 % 和7 % ;CD44v 在口腔癌、白斑、扁平苔癣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5 % 、30 % 和21 % ;在nm23- H1 基因的平均表达量中,口腔癌与白斑以及与扁平苔癣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1 和P< 0.005);在口腔癌中,nm23 - H1 阴性表达的转移率为28 % ,高于nm23 - H1 阳性表达的转移率5 % ,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2);在CD44v 的平均表达量中,口腔癌与口腔正常粘膜以及与白斑和扁平苔癣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 0 .005 和P < 0.001) ;在口腔癌中,CD44v 阳性表达的转移率为20 % ,高于CD44v 阴性表达转移率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 0.01)。结论在口腔癌前病变发展为口腔癌的过程中,nm23 - H1 抑制基因和CD44v 均有显著表达;nm23 - H1 的低表达和CD44v 的高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肿瘤抑制基因 癌前病变 NM23-H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诱导骨基质修复兔口腔种植体周围骨缺损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玺鑫 王溪 +3 位作者 范戌辉 崔怡 杨威 赵云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2207-2213,共7页
背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及人工骨材料已广泛应用于种植体周骨缺损的修复及再生,但二者以不同比例混合应用于种植体周围成骨方面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医用诱导骨基质联合应用,对兔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再生修复的效果。方... 背景: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及人工骨材料已广泛应用于种植体周骨缺损的修复及再生,但二者以不同比例混合应用于种植体周围成骨方面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医用诱导骨基质联合应用,对兔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再生修复的效果。方法:12只大耳白兔建立口腔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模型,沿右侧下颌骨下缘制备直径为5 mm、深为2 mm的圆柱形骨缺损区共3个,自近中至远中依次编号为1,2,3号,置入钛螺纹钉后,分别填入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骨基质2∶1混合物、1∶1混合物、1∶2混合物;另一侧下颌骨相同操作制备3个骨缺损,自远中向近中编号依次为4,5,6号,分别置入钛螺纹钉,4号作为空白对照,5号填入富血小板纤维蛋白,6号填入骨基质。12只兔随机分为造模术后4,8,12周组,每组4只。各组分别随机选出1只兔,于处死前10 d注射盐酸四环素25 mg/kg,处死前3 d注射钙黄绿素5 mg/kg,进行荧光标记。分别于造模术后4,8,12周时处死动物,行大体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荧光标记、甲苯胺蓝酸性品红染色,并对成骨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①骨形成率大小依次为: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医用诱导骨基质2∶1>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医用诱导骨基质1∶1>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医用诱导骨基质1∶2>医用诱导骨基质>空白对照;②提示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医用诱导骨基质均有良好的骨缺损修复效果;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和医用诱导骨基质联合应用时,随着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含量的增高,成骨效果更佳;富血小板纤维蛋白与医用诱导骨基质联合应用能加速种植体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医用诱导骨基质 骨缺损 种植体 造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诊为慢性口腔溃疡病变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病例报告及依据文献的患者生存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梦莲 聂敏海 +3 位作者 刘耀强 李丹 胡馨月 刘旭倩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0-504,共5页
目的:探讨硬腭部位被误诊为慢性口腔溃疡病变的非霍奇金(NH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发生在硬腭以溃疡为临床表现并诊断为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行HE染色,免疫组化SP法检... 目的:探讨硬腭部位被误诊为慢性口腔溃疡病变的非霍奇金(NHL)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发生在硬腭以溃疡为临床表现并诊断为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行HE染色,免疫组化SP法检测病变及周围组织形态及其中相关蛋白和基因表达。从TCGA数据库下载46例DLBCL患者的转录本、临床数据及生存数据,用Logrank检验Kaplan Meier(KM)生存分析比较高低表达两组之间的生存差异。结果:硬腭病损临床表现似溃疡,无特异性,病变及周围组织中Bcl2、Bcl6、CD20、CD45、PAX5、MUM1阳性,vimentin部分阳性,CD3少量阳性;Ki-67阳性率约为80%;CD10、CD21、CD30、CyclinD1、S-100、CKpan阴性。EBER原位杂交阴性。细胞形态特征及免疫组化表型符合DLBCL。MUM1表达与无病生存期(DFS)有明显关联(P=0.033),高表达组的DFS更短。结论:首发在硬腭的结外型DLBCL临床可以以慢性口腔溃疡为表征,易误诊,结合病理学、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检测可提高本病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溃疡 误诊 病理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硬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RAD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口腔鳞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赫 崔子峰 +2 位作者 靳琳玉 杨凯成 崔怡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13期1360-1363,共4页
目的探讨DNA损伤激活的非编码RNA(NORAD)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口腔鳞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手术切除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88例,同时选取癌旁组织标本88... 目的探讨DNA损伤激活的非编码RNA(NORAD)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及口腔鳞癌细胞系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手术切除的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88例,同时选取癌旁组织标本88例作为对照。采用PCR检测组织中NORAD mRNA相对表达量,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NORAD 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同时选取口腔鳞癌细胞系SCC9、CAL27、SCC15及TSCCA细胞,以及正常黏膜HOK细胞,检测各细胞NORAD 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NORAD mRNA相对表达量为2.21±0.87,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03±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Ⅲ~Ⅳ期、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NORAD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79±0.69、2.62±0.65、2.68±0.68,明显高于TNM分期Ⅰ~Ⅱ期、中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1.98±0.67、2.03±0.70、1.93±0.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和未复发患者NORAD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L27细胞NORAD mRNA相对表达量为1.87±0.41,明显高于SCC15、SCC9、TSCCA、HOK细胞(1.40±0.44、1.39±0.46、1.06±0.34和0.51±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ORAD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表达上调,与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NORAD在CAL27细胞中表达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激活的非编码RNA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 癌旁组织 细胞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球蛋白G4相关性唾液腺炎临床特点及诊疗进展
13
作者 张宇 贾志宇 +3 位作者 唐慧芳 张志勇 李文静 田松波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3-200,共8页
免疫球蛋白G4相关性唾液腺炎(IgG4-RS)是一种与IgG4密切相关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低,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以唾液腺尤其是颌下腺无痛性持续性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数患者血清IgG4升高,淋巴浆细胞浸润,后期全身多器官可继... 免疫球蛋白G4相关性唾液腺炎(IgG4-RS)是一种与IgG4密切相关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低,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以唾液腺尤其是颌下腺无痛性持续性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数患者血清IgG4升高,淋巴浆细胞浸润,后期全身多器官可继发病变,组织病理学是该病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临床上倾向于传统糖皮质激素作为首选用药,现阶段可尝试应用生物制剂进行靶向治疗。本文根据国内外文献,对IgG4-RS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该病的临床诊疗和研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G4 唾液腺炎 免疫反应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样性腭部疾病数据的临床预判关键点
14
作者 胡芸 聂敏海 +2 位作者 刘耀强 何儒雅 刘旭倩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52-156,共5页
目的研究多样性腭部疾病数据的临床预判关键点。方法共纳入335例腭部疾病患者,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n=245)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n=90)。根据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病理类型和组织学来源等抽取数据,依次分组,探讨腭部疾病关... 目的研究多样性腭部疾病数据的临床预判关键点。方法共纳入335例腭部疾病患者,来源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n=245)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n=90)。根据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病理类型和组织学来源等抽取数据,依次分组,探讨腭部疾病关联各参数后的类型及特征分布,找到腭部疾病多样性临床预判的指导性关键点。结果腭部恶性肿瘤好发于男性,以口腔黏膜上皮源性肿瘤为主,鳞癌最多;良性肿瘤好发于女性,以唾液腺上皮源性肿瘤为主,多形性腺瘤最多。腭部疾病好发年龄区间为41~60岁,其中腭部良性肿瘤好发年龄区间为61~80岁,腭部恶性肿瘤好发年龄区间为21~60岁。腭部囊肿好发于硬腭,而其他腭部疾病均在软硬腭交界区高发。腭部良性肿瘤组织病理学以唾液腺上皮源性肿瘤来源为主,而腭部恶性肿瘤则以口腔黏膜上皮源性肿瘤来源为主。结论通过腭部疾病关联性别比例、年龄区间、好发区域、病理类型,寻找到多样性腭部疾病的临床预判关键点,进而预判腭部疾病方向,降低误诊率,为患者争取最佳治疗时机,提高患者的生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腭部疾病 性别比例 年龄区间 病变部位 病理类型 腭部肿瘤 组织学来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涡轮钻拔除下颌阻生智齿方法的探讨 被引量:15
15
作者 蒋崇槟 张英怀 +4 位作者 贾志宇 杨威 唐全勇 赵云转 王维丽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71-271,共1页
关键词 拔牙 切割方法 去骨法 斜切法 高速涡轮钻 拔除 下颌阻生智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髓干细胞对兔面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8
16
作者 陈彪 张睿 +7 位作者 张文娟 岳磊 范戌辉 刘吉伦 刘耀强 崔怡 屈鹏飞 杨威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04-509,695,共7页
目的:通过手术建立兔面神经损伤模型,探讨牙髓干细胞对兔面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并诱导牙髓干细胞。45只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兔沿嘴角至耳前处做长... 目的:通过手术建立兔面神经损伤模型,探讨牙髓干细胞对兔面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阐明其可能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并诱导牙髓干细胞。45只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15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兔沿嘴角至耳前处做长约3cm的切口,离断面神经上颊支,建立面神经上颊支损伤的动物模型。1周后向实验组兔手术术腔部位注入0.1mL牙髓干细胞悬液(5×10~6个),正常对照组兔不作任何处理,模型组兔注射等量磷酸盐PBS缓冲液。术后2周观察各组兔行为表现及面部胡须运动功能评分,HE染色观察各组兔面神经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兔面神经组织中脑源神经生长因子(BDNF)和睫状神经生长因子(CNTF)阳性细胞数,透射电镜观察兔面神经组织横切片中再生神经纤维数目、纤维直径和髓鞘厚度。结果:成功分离鉴定原代幼兔牙髓干细胞,大多数呈成纤维状、长梭形。HE染色后,第3代干细胞的细胞核呈深蓝色、卵圆形,呈梭形着色深细胞为成纤维细胞样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兔面部胡须运动功能评分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兔面部胡须运动功能评分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兔治疗10周后,再生神经纤维较多,呈束状且紧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兔面神经组织中BDNF和CNTF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兔面神经组织中BDNF和CNTF阳性细胞数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兔面神经组织横切片中再生神经纤维数目、纤维直径和髓鞘厚度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兔面神经组织横切片中再生神经纤维数目、纤维直径和髓鞘厚度数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牙髓干细胞对面神经损伤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DNF及CNTF表达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髓干细胞 移植 离断法 面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腓骨重建及小钛板固定下颌骨体部缺损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彪 屈鹏飞 +3 位作者 刘耀强 范戌辉 刘吉伦 杨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7期7550-7555,共6页
背景:临床研究中进行腓骨重建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力学研究是不现实的,而有限元分析法为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目的:建立腓骨重建小钛板固定下颌骨体部缺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方法:建立... 背景:临床研究中进行腓骨重建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力学研究是不现实的,而有限元分析法为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目的:建立腓骨重建小钛板固定下颌骨体部缺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生物力学分析。方法:建立下颌骨体部缺损腓骨重建三维模型及内固定模型,在前牙、健侧第一磨牙、健侧第二磨牙加载100 N咬合力,观察下颌骨模型重建前后的最大应力值和最大位移值情况,前牙加载和后牙加载下重建模型钛板、钛钉孔周围骨质的应力情况,前牙加载和后牙加载下腓骨前后端的最大位移值情况。结果与结论:正常下颌骨的最大应力集中在髁突颈部。在重建模型中,最大应力集中在健侧髁突颈部,加载相同咬合力的情况下重建下颌骨的最大应力值均大于正常下颌骨的最大应力值,前牙加载最大应力值大于后牙加载。在每块钛板内侧的两钉孔之间应力值最大,下颌角部位的应力比较集中,加载侧近下颌骨缺损处前上方的第一颗钛钉为下颌骨残端钛钉的最大应力集中部位,近腓骨中段后下方钛钉为腓骨端钛钉的最大应力集中部位。下颌骨残端近缺损处以及腓骨中段上板处的钉孔周围皮质骨为最大应力集中部位,前牙加载时的最大应力大于后牙加载时的最大应力。腓骨在X轴上从上缘到下缘的位移值不断减少,在Y轴上从前下方及后端至中份的位移值逐渐减少,在Z轴上从前端到后端的位移值逐渐减少。腓骨前端的最大位移值在Z轴方向,后端的最大位移值在Y轴方向上,前牙加载时的最大位移值均较后牙加载时的最大位移值大。说明下颌角后上方钛板最易折断,应对其进行加固处理;钛钉尖端和颈部应力比较大,应选择双皮质钛钉;腓骨端和下颌骨残端钛钉和钛板的应力比较大,应重视其稳定性和固位性;前牙咬合时的应力大于后牙咬合时的应力,修复后应避免前牙咬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骨生物材料 腓骨 小钛板 下颌骨体部缺损 应力 位移 重建 固定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除下颌近中阻生智齿中解除邻牙阻力的策略 被引量:9
18
作者 屈鹏飞 杨威 +7 位作者 贾志宇 赵云转 陈彪 张睿 范戌辉 岳磊 张文娟 张英怀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30-933,共4页
目的:观察解除下颌近中阻生智齿拔除术中解除邻牙阻力的手术效果。方法:纳入双侧下颌近中位阻生智齿拔除的患者90例(19~42岁),一侧为传统拔牙阻,另一侧为切割预设计组。在影像学和临床检查的基础上,设计并应用斜切法、全牙冠垂直切割法... 目的:观察解除下颌近中阻生智齿拔除术中解除邻牙阻力的手术效果。方法:纳入双侧下颌近中位阻生智齿拔除的患者90例(19~42岁),一侧为传统拔牙阻,另一侧为切割预设计组。在影像学和临床检查的基础上,设计并应用斜切法、全牙冠垂直切割法、纵行切割法、横切联合纵向切割法拔除近中阻生智齿。同一患者两次拔牙间隔2周。术后7 d复诊或随访。结果:切割预设计组与传统拔牙组比较,手术时间大于60 min、张口度小于二横指的患者数少(P<0.05),患者对手术满意的例数多(P<0.05)。结论:根据下颌近中阻生智齿的邻牙阻力不同,采用上述不同的切割拔牙法,可顺利完成下颌近中阻生智齿的拔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割分牙 下颌近中阻生智齿 邻牙阻力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咖啡酸对破骨细胞形成及组织蛋白酶K基因表达的抑制 被引量:6
19
作者 唐全勇 贾志宇 +4 位作者 赵云转 陈彪 张睿 杨威 张英怀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46期8561-8565,共5页
背景:咖啡酸对破骨细胞形成分化方面影响的研究很少,对破骨细胞性骨吸收机制的研究更少。目的:观察咖啡酸对破骨细胞形成分化及组织蛋白酶K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甘薯提取物咖啡酸对破骨细胞性骨吸收的抑制机制。方法:采用3种不同细胞培养... 背景:咖啡酸对破骨细胞形成分化方面影响的研究很少,对破骨细胞性骨吸收机制的研究更少。目的:观察咖啡酸对破骨细胞形成分化及组织蛋白酶K基因表达的影响,分析甘薯提取物咖啡酸对破骨细胞性骨吸收的抑制机制。方法:采用3种不同细胞培养系,观察咖啡酸对破骨细胞形成分化的影响,同时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观察咖啡酸对组织蛋白酶K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结果与结论:咖啡酸在3种不同细胞培养系中均显示出直接抑制破骨细胞形成和分化的作用,根据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基因表达分析,咖啡酸对RANKL受体RANKmRNA的表达完全无影响,但显著抑制了组织蛋白酶K的表达。提示甘薯提取物有效成分咖啡酸不仅能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形成及分化,而且可显著抑制组织蛋白酶K的表达,其可能是甘薯提取物抑制破骨细胞性骨吸收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酸 组织蛋白酶K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破骨细胞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拔牙法对降低长期口服华法林患者拔牙出血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岳磊 张英怀 +3 位作者 霍海洋 范戌辉 屈鹏飞 杨威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08-609,共2页
华法林作为一种有效抗凝药,传统拔牙法常引起拔牙后的出血反应。该文报道并分析长期口服华法林的患者在不停药的情况下采用微创拔牙的方法降低其拔牙后出血的风险。
关键词 微创拔牙 华法林 拔牙后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