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年至2019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特征的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孙维忆 张宁 +3 位作者 周亚莉 尚美双 叶丹丹 张英泽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37-342,共6页
目的分析10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年龄≥60岁的肱骨外科颈骨折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相关信息及影像学资料并进... 目的分析10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收治的年龄≥60岁的肱骨外科颈骨折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相关信息及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病例按照入院年份划分为前5年组(A组,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和后5年组(B组,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出10年间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共纳入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312例,占同期上肢骨折的1.2%(312/25764),占同期全身骨折的0.4%(312/88886)。男64例,女248例,男女比为0.26∶1;年龄为60~93岁。骨折高发年龄段为60~69岁,其中男性为60~69岁,女性为60~69岁;跌倒伤和室内活动损伤占比最高(71.2%,222/312);高发骨折类型为11-A2、11-A3型;体重指数评价为超重及肥胖患者总数占比最高(58.7%,183/312)。A、B组患者的男女比(0.37∶1、0.22∶1)和高发年龄段(60~69岁)所占构成比[42.7%(38/89)、55.2%(123/2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致伤原因、骨折分型和体重指数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占同期上肢骨折的1.2%,占同期全身骨折的0.4%。临床特征的变化趋势为女性多于男性,跌倒和室内活动损伤为更常见致伤原因,复杂骨折、超重及肥胖患者比例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骨折 老年人 性别分布 肱骨外科颈骨折
原文传递
2010年至2019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锁骨骨折住院患者特征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孙维忆 周亚莉 +3 位作者 尚美双 叶丹丹 张宁 张英泽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21年第2期99-104,共6页
目的分析10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锁骨骨折临床特征的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锁骨骨折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型,按照入院年份划分为前5年组(A组)、后5年组(B组)共... 目的分析10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锁骨骨折临床特征的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锁骨骨折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型,按照入院年份划分为前5年组(A组)、后5年组(B组)共2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总结10年期间锁骨骨折的临床特征的变化趋势。结果本研究共纳入锁骨骨折患者2 188例,占全身骨折的2.46%(2 188/88 886),男女比为2.05∶1。高发年龄段为41~50岁,其中男性高发为65~69岁,女性为60~64岁。A组男女比2.23∶1;B组男女比1.96:1,两组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男性41~50岁占比最高,为23.2%(124/534),女性为51~60岁占比最高,为15.8%(38/240)。B组男性41~50岁占比最高,为19.9%(186/936),女性为61~70岁占比最高,为17.8%(85/478)。两组中71~80岁及大于80岁以上年龄段性别构成比有统计学意义(t=5.449,P<0.05),其余各年龄段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致伤原因中以跌倒和室内活动损伤占比最高(57.9%,1 266/2 188),其次为交通事故(28.2%,617/2 188)。两组致伤原因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38,P<0.001)。高发骨折类型为Allman ⅠB和ⅠA型。A组ⅠB型骨折占比最高(56.7%,439/774),其次为ⅡB型(17.1%,132/774);B组ⅠB型占比最高(59.4%,840/1 414),其次为ⅡA型(15.9%,225/1 414)。两组的骨折分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308,P<0.001)。手术治疗患者共1 798例,A组为628例,B组为1 170例;手术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10.98±6.01)d和(10.48±4.86)d。两组手术治疗患者的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7,P<0.05)。结论 10年间锁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2.46%,与前5年相比,后五年的锁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构成比上升。临床特征的变化趋势为男性多于女性,跌倒和室内活动损伤为最常见致伤原因。Allman Ⅰ型高发,但ⅡA型骨折比例增高,住院天数有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临床特征 流行病学 回顾性研究
原文传递
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维忆 邢欣 +2 位作者 卞晓华 秦延军 张英泽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3年第5期577-581,共5页
目的探讨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明确本地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特点,为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4月至2022年3月因胸痛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并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讨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以明确本地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特点,为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4月至2022年3月因胸痛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并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急诊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急性胸痛患者221例,男172例(77.8%),女49例(22.2%);患者年龄中位数为63岁,四分位数间距18岁;不同年龄段病例中,以>59~69岁人数所占比例最高(30.8%);在各年龄段中,男女患病例数的构成比不同,差异有显著性(χ^(2)=16.692,P<0.05);梗死部位以前壁梗死占比最高,达到38.9%;发病季节以冬季高发,以16:00-19:59就诊例数最多;吸烟史、高血压、高血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为冬季高发,男性、老年患者占比最高,梗死部位以前壁占比最高,患者在16:00-19:59时间段为就诊高峰,吸烟史、高血压、高血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痛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科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下肢骨折术后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4
作者 张爱东 曹雪霞 +1 位作者 陆海荣 李秀婷 《中国医刊》 2025年第1期48-52,共5页
目的分析老年下肢骨折术后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行手术治疗的55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尿路感染分为感染组(n=... 目的分析老年下肢骨折术后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对其应用价值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行手术治疗的55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尿路感染分为感染组(n=60)与无感染组(n=490)。采用Logistic-Lasso回归分析筛选老年下肢骨折术后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校正曲线、临床决策曲线(DCA)验证该模型的价值。另选取2024年1—6月收治的113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作为外部验证样本进行外部验证。结果Logistic-Lasso回归分析显示,女性、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尿路结石、留置尿管时间是老年下肢骨折术后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据此构建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该模型预测老年下肢骨折术后尿路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09(95%CI 0.753~0.866),校准度为0.618,C-index为0.791,DCA验证显示其临床效用性较高。通过113例患者对该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显示AUC为0.769(95%CI 0.593~0.946),提示该模型在外部验证中仍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女性、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手术时间、尿路结石、留置尿管时间是老年下肢骨折术后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对早期发现老年下肢骨折术后尿路感染的高风险人群并制订针对性的围手术期管理措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老年人 尿路感染 危险因素 列线图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医院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被引量:16
5
作者 朱耘生 王纯玲 于溯洋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475-476,共2页
目的对综合医院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研究,提出维护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相应对策,预防医护人员心理危机的发生。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elf reporting inventory,SCL-90)和自行设计的影响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压力量表对综合医... 目的对综合医院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与研究,提出维护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相应对策,预防医护人员心理危机的发生。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elf reporting inventory,SCL-90)和自行设计的影响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压力量表对综合医院医护人员600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护人员在SCL-90调查中有7个因子高于全国常模,说明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压力调查中,医护人员的精神压力非常大,中重度压力达87.63%以上。医护人员对自身职业评价极低、心理能力调节不足是导致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低下、影响生活和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结论维护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已迫在眉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心理学 数据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田宝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年第1期9-9,共1页
药物过敏反应是用药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是指有特异体质的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又称变态反应。常表现为皮肤潮红、发痒、心悸、皮疹、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或死亡。在美国,每年有23万人由于药物过敏反应住院[1]... 药物过敏反应是用药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是指有特异体质的患者使用某种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又称变态反应。常表现为皮肤潮红、发痒、心悸、皮疹、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或死亡。在美国,每年有23万人由于药物过敏反应住院[1]。某些人因遗传因素或特异体质,会对一种或几种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当其应用可能导致过敏的药物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药物不良反应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田宝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31期55-55,69,共2页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亦是内科常见急症,具有突然发作、突然终止的特点。若能在急诊科终止其发作,可无需住院,因此终止发作是其主要的治疗目的。我科近年急诊治疗PSVT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心动过速 室上性 阵发性 急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价评分系统在急诊内科中的应用
8
作者 田宝石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年第9期94-95,共2页
目的探讨改良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价(APACHEⅡ)评分系统在急诊内科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改良APACHEⅡ评分系统对359例急诊内科患者进行评分。结果生存者改良后APACHEⅡ评分为(11.3±6.9)分低于死亡者的(20.5±8.1)分,差异有... 目的探讨改良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价(APACHEⅡ)评分系统在急诊内科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改良APACHEⅡ评分系统对359例急诊内科患者进行评分。结果生存者改良后APACHEⅡ评分为(11.3±6.9)分低于死亡者的(20.5±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APACHEⅡ系统与传统A-PACHEⅡ系统同样能够可靠地评估和预测急诊内科疾病,且改良后APACHEⅡ评分系统参数能够快速获得,更能体现急诊抢救患者快捷、高效的特点,适合急诊科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价 急诊内科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美的天使】河北支援湖北第五批医疗队队员张新亮:即便危险重重我也必须去
9
作者 刘慧鑫(采访/整理) 张新亮 《档案天地》 2020年第6期17-18,共2页
【人物名片】张新亮:男,1979年10月生人,中共党员。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河北支援湖北第五批医疗队成员,武汉江岸方舱医院医务处副主任。【凡人语录】"病人以性命相托,岂敢懈怠。"——张新亮采访者:出征前... 【人物名片】张新亮:男,1979年10月生人,中共党员。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河北支援湖北第五批医疗队成员,武汉江岸方舱医院医务处副主任。【凡人语录】"病人以性命相托,岂敢懈怠。"——张新亮采访者:出征前情况如何,家里人支持吗?张新亮:2020年2月9日凌晨4:30,我接到了科里的电话,当时心里非常激动,感觉终于能通过自己的工作报效祖国了,挺骄傲的。接到电话之后,我没有立即告知家人,只说去科里开会。到医院后,领导询问我去武汉支援的意愿,我说:"行啊!咱们现在走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处 急诊科 副主任医师 方舱医院 中共党员 医疗队 采访者 科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早期中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45例分析
10
作者 肖伟哲 王传强 +3 位作者 杨扬 陈柯 刘婧 肖文良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8期443-446,共4页
目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1个月内意外中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45例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方法以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功进行PCI并置入至少1枚支架(除外急性S... 目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1个月内意外中断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的45例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方法以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成功进行PCI并置入至少1枚支架(除外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单纯药物涂层球囊或非药物球囊治疗以及同时口服抗凝药物治疗)者487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术后1个月内意外中断DAPT患者45例进行分析,随访其临床结局。结果45例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6例,年龄48~80(61.7±15.3)岁。中断DAPT原因包括:出血35例;恶性肿瘤手术3例(含2例出血患者);创伤5例;血液病2例;自行终止DAPT 2例。停药期间有低分子肝素替代治疗的6例患者均未发生支架内血栓形成或其他MACE;无抗栓替代治疗的39例患者中,5例发生了支架内血栓和急性心肌梗死(11.1%,5/45),除1例为PCI术后2周自行停用DAPT者,其余4例均为PCI术后2周内合并出血患者,停用DAPT时间均在10 d以上,支架内血栓形成分别发生于停用DAPT后第10天、第11天、第11天、第13天,其中2例并发急性左心衰竭,1例死亡;另有1例因脑干出血死亡。结论PCI术后过早停用DAPT潜在很大风险,停药时间早、停药持续时间长、无替代治疗者风险尤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7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3
11
作者 田宝石 董士民 +1 位作者 李侠 张新颜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40-641,共2页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瑞替普酶 重组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3
12
作者 夏为 卞晓华 董士民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91-96,共6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2014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ICU收治的37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4月—2014年4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ICU收治的37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ICU脓毒症病死率为46.5%(172/37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59.2%)为主,合并多部位感染者占12.7%;革兰阴性菌为最常见致病菌[62.7%(175/27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入ICU 24 h APACHE II评分、并发脓毒症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为脓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临床工作中早期识别ICU脓毒症高危人群,早期干预,可获得更好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休克 脓毒性 死亡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脓毒症性休克患者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不同部位有创血压监测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春花 邓卓军 +4 位作者 郭旋 吕钦 杨志慧 周春霞 耿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3-175,共3页
选取脓毒症性休克老年患者30例,分别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多巴胺治疗。结果显示,不同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并不会对桡动脉及股动脉的有创血压值测量造成影响,二者可以相互替换使用。
关键词 有创血压 多巴胺 去甲肾上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旁超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邓卓军 夏为 +1 位作者 卞晓华 田宝石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31-34,共4页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44例ARDS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床旁超声指导液体管理,B组采用中心静脉压指导液体管... 目的探讨床旁超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液体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12月44例ARDS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床旁超声指导液体管理,B组采用中心静脉压指导液体管理。比较两组入院后当天以及第7天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气道平台压(Pplat)、呼气末气道正压(PEEP)、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 II)和Murray肺损伤评分,并计算氧合指数(Pa O2/Fi O2)以及肺静态肺顺应性(Clst);记录心力衰竭发生率、急性肾衰竭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以及28 d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在第7天氧合指数、Clst、心率、呼吸频率、PEEP、Pplat、APACHE II评分、Murray肺损伤评分、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心力衰竭发生率、急性肾衰竭发生率以及28 d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超声测量下腔静脉塌陷指数作为一项无创检查手段,安全,有效,对指导ARDS患者液体管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床旁诊断化验信息系统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下腔静脉塌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伤性脓毒症患者IL-1β、IL-6、IL-18、TNF-α水平变化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苏晓清 闫世杰 +1 位作者 徐谦 邓卓军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18期2755-2758,共4页
目的探讨创伤性脓毒症患者IL-1β、IL-6、IL-18、TNF-α因子变化分析。方法选择就诊的120例创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参加试验的患者入院时间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依据患者病症程度分为对照组、创伤组、创伤性脓毒症组,对3组患者血... 目的探讨创伤性脓毒症患者IL-1β、IL-6、IL-18、TNF-α因子变化分析。方法选择就诊的120例创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参加试验的患者入院时间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依据患者病症程度分为对照组、创伤组、创伤性脓毒症组,对3组患者血清IL-1β、IL-6、IL-18、TNF-α因子变化趋势、免疫功能状态的细胞因子以及外周血Th17/Treg平衡相关细胞因子含量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后创伤性脓毒症组炎性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和创伤组(P<0.05);确诊后1 d IL-6和IL-18水平为上升趋势,确诊后3~7 d为下降趋势;确诊后第3天,TNF-α和IL-1β水平为上升趋势,确诊后5~7 d为下降趋势;创伤后发生脓毒症的患者比未发生脓毒症的患者IL-18水平高,且脓毒症的严重程度与循环IL-18水平相关。结论对患者的IL-1β、IL-6、IL-18、TNF-α因子变化进行检测,对脓毒症进行早期合理治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脓毒症 IL-1Β IL-6 IL-18 TNF-α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限制性液体复苏在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及对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张春花 孟翠巧 +5 位作者 李尚璞 秦延军 国春花 刘雅建 马庆红 张秀果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22期3474-3476,共3页
目的研究术前限制性液体复苏干预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依照入院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标准的失血性休克患者68例分为常规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每组34例。比较2组生命体征、凝血功能[血小板(... 目的研究术前限制性液体复苏干预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依照入院顺序,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标准的失血性休克患者68例分为常规组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每组34例。比较2组生命体征、凝血功能[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代谢功能[血乳酸(Lac)、碱剩余(Be)],分析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比较,治疗后常规组患者心率较低,血压、血氧饱和度较高(P<0.05);治疗后与常规组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组PLT水平较高,APTT时间较长、PT指标水平较低,BE水平较高,Lac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酸中毒、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ARDS)以及创伤性凝血病发生率均高于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给予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凝血及氧代谢功能,降低患者MODS、ARDS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有着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失血性休克 限制性体液复苏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注射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郑芳 王琴 +2 位作者 董士民 李玉兰 付绍莉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23期3272-3275,共4页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神经内分泌及心功能的影响,以探讨其对ACS患者心室重构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0例,随机分为rhBNP组...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重组人脑利钠肽(recombinant human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rhBN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神经内分泌及心功能的影响,以探讨其对ACS患者心室重构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0例,随机分为rhBNP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测定2组治疗前、后血浆脑利钠肽及肾素、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水平;检测治疗前、后左心室形态学参数和舒缩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48h、5d、7d两组BN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5d时2组BNP水平均有所回升,形成第二峰,但rhBNP组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6h rhBNP组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II、醛固酮水平较治疗前分别下降26.8%、19.6%、17.3%,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5d、7d、14d心脏射血分数(EF值)较治疗前均有改善,rhBNP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14d时均有增加,rhBNP组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注射rhBNP可以降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BNP水平,提高心脏射血分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的增长,可以阻抑急性冠脉综合征后的心室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钠肽 急性冠脉综合征 神经内分泌 射血分数 左心室舒张末内径 心室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胰岛素治疗对脓毒症患者心肌肌钙蛋白I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卞晓华 董士民 +1 位作者 秦延军 张春花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488-490,共3页
目的 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IIT)对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37例,随机分为目标组(平均血糖控制在4.1~6.1 mmol/L,n=19)和常规组(平均... 目的 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IIT)对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及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患者37例,随机分为目标组(平均血糖控制在4.1~6.1 mmol/L,n=19)和常规组(平均血糖控制在6.2~8.3 mmol/L,n=18).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3、4天血清cTnI、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结果 两组死亡率(常规组27.7%,目标组26.3%)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常规组比较,目标组平均胰岛素用量增加31.6%[(7.2 ±1.8)U/h vs.(9.8±2.1)U/h,P<0.05].与常规组同时间点比较,目标组第3天血清cTnI水平降低38.0%、血浆TNF-α水平降低31.7%,第4天血浆IL-6水平降低26.0%(P均<0.05).结论 IIT可抑制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减轻心肌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糖症 胰岛素 脓毒症 肌钙蛋白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内酯、氯沙坦及两者合用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肌胶原重建、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及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董士民 白杰 刘坤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839-1842,共4页
目的:对比螺内酯、氯沙坦及两者合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诱导大鼠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术后存活48h的大鼠随机分成①假手术组(sham组)和心肌梗死组。心肌梗死组随机分为:②AMI对照组(... 目的:对比螺内酯、氯沙坦及两者合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诱导大鼠心肌梗死,心肌梗死术后存活48h的大鼠随机分成①假手术组(sham组)和心肌梗死组。心肌梗死组随机分为:②AMI对照组(AMI组,自来水2mL/d灌胃)、③螺内酯组(螺内酯20mg.kg-1.d-1灌胃)、④氯沙坦组(氯沙坦50mg.kg-1.d-1灌胃)、⑤合用组(螺内酯20mg.kg-1.d-1+氯沙坦50mg.kg-1.d-1灌胃)。观察治疗后第2周、第6周心肌胶原各项指标、非梗死区心肌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mRNA、Ⅰ型胶原mRNA及Ⅲ型胶原mRNA的含量。结果:AMI对照组非梗死区胶原含量、梗死区胶原含量、Ⅰ/Ⅲ胶原比值、PCNA阳性细胞数、CYP11B2mRNA水平、Ⅰ型胶原mRNA水平、Ⅲ型胶原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sham组(均P<0.01)。螺内酯组、氯沙坦组及合用组第2周、第6周以上各指标除梗死区胶原含量外均显著低于AMI对照组(均P<0.01)。氯沙坦组以上各指标在第2周、第6周与螺内酯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合用组以上各指标除梗死区胶原含量外在第6周均显著低于螺内酯组及氯沙坦组(均P<0.01)。结论:螺内酯、氯沙坦及其联合治疗均可显著降低非梗死区心肌胶原沉积及Ⅰ/Ⅲ型胶原比值,抑制胶原的增生,两种药物合用效果优于螺内酯或氯沙坦单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心室复建 胶原 螺内酯 洛沙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介绍 被引量:9
20
作者 董士民 李侠 《河北医药》 CAS 2006年第4期317-318,共2页
去年年末,美国《循环》(Circulation)发表了2005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这是继2000年AHA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后的第二个国际性心肺复苏指南,它是在前一个指南的基础上,应用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专家共识而形成的,具有可操作... 去年年末,美国《循环》(Circulation)发表了2005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这是继2000年AHA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后的第二个国际性心肺复苏指南,它是在前一个指南的基础上,应用循证医学证据,结合专家共识而形成的,具有可操作性和现实性,全文共分为14部分。本刊编辑部特邀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急诊科主任董士民教授编译了基础生命支持部分的内容,从本期起连续刊登,供读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心肺复苏指南 美国心脏病学会 循证医学证据 基础生命支持 河北医科大学 专家共识 可操作性 医院急诊 AHA 现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