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WBC和Hb对缺血性卒中患者机械取栓后出血转化的预测价值研究
1
作者 李致文 李欣源 +3 位作者 高世超 黄耀孟 刘子鸣 耿玉兰 《北京医学》 2025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机械取栓术(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术后发生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和邢台市第三医院接受MT治疗的I...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机械取栓术(mechanical thrombectomy,MT)术后发生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和邢台市第三医院接受MT治疗的IS住院患者80例,根据MT术后3 d内是否发生HT分为非HT组(42例)和HT组(38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S患者MT术后发生HT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估WBC和Hb对IS患者MT术后发生HT的预测价值。结果80例患者中,男53例、女27例,年龄36~84岁,平均(65.7±10.7)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WBC(OR=0.827,95%CI:0.685~0.999,P=0.049)和Hb(OR=0.965,95%CI:0.934~0.997,P=0.034)越低的IS患者MT术后发生HT的风险越高。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WBC预测IS患者MT术后发生HT的AUC为0.636(95%CI:0.514~0.758,P<0.05),灵敏度为0.7368,特异性为0.4762;Hb预测MT术后发生HT的AUC为0.691(95%CI:0.573~0.809,P<0.05),灵敏度为0.7105,特异性为0.6667。结论较低的WBC和Hb水平均可增加IS患者MT术后发生HT的风险,Hb对IS患者MT术后发生HT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机械取栓术 出血转化 WBC HB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汉族精神疾病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丙戊酸代谢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金素丽 闫会敏 +5 位作者 武艳 刘同方 魏从真 杨雪梅 赵帅 刘佳佳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97-102,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河北省汉族精神疾病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丙戊酸代谢的关系。方法:分析464名河北省汉族精神疾病患者CYP2C19的等位基因、基因型及代谢型的分布频率,并比较其在男女分布中的差异。从以上病例中筛... 目的:通过分析河北省汉族精神疾病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探讨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丙戊酸代谢的关系。方法:分析464名河北省汉族精神疾病患者CYP2C19的等位基因、基因型及代谢型的分布频率,并比较其在男女分布中的差异。从以上病例中筛选出服用奥氮平和丙戊酸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2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丙戊酸的血药浓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CYP2C19代谢型间丙戊酸血药浓度及单位剂量丙戊酸血药浓度的差异,并应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丙戊酸血药浓度的影响因素。结果:464名精神疾病患者等位基因CYP2C19*1、CYP2C19*2、CYP2C19*3、CYP2C19*17的检出频率依次为:66.60%、27.26%、4.74%、1.40%;共检出的9种基因型,检出频率由高到低依次为:CYP2C19*1/*1、CYP2C19*1/*2、(CYP2C19*2/*2、CYP2C19*1/*3)、CYP2C19*1/*17、CYP2C19*2/*3、CYP2C19*3/*3、(CYP2C19*2/*17、CYP2C19*3/*17);超快、快、中间、慢代谢型分布频率分别为2.37%、42.46%、46.33%、8.84%;等位基因、基因型及代谢型在男女间的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8,P=0.644;χ^(2)=13.487,P=0.096;χ^(2)=6.113,P=0.106)。不同代谢型间丙戊酸血药浓度及单位剂量的血药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146,P=0.864;F=0.006,P=0.994)。线性回归方程为VPA=43.62+38.03剂量-0.428年龄(F=7.689,P<0.001)。结论:河北省汉族精神患者的CYP2C19基因具有多态性,其等位基因、基因型及代谢型在男女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YP2C19的基因多态性未明显影响丙戊酸的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 CYP2C19 基因多态性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体检指标对颈动脉硬化发生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3
作者 武艳 高世超 +3 位作者 张洁 闫国超 李素华 金素丽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24年第4期647-652,共6页
目的探讨常规体检指标如性别、年龄、血压、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在颈动脉硬化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连续6年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人群98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受试者一般资料、体格检查指... 目的探讨常规体检指标如性别、年龄、血压、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在颈动脉硬化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连续6年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人群985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受试者一般资料、体格检查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颈动脉超声结果等信息。受试者在随访中经颈动脉超声诊断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1mm或有颈动脉斑块形成则被认为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并结束随访。受试者若未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则直至2021年12月随访结束。将研究对象按随访过程中cIMT是否增加分为硬化组、进展组和对照组。分析颈动脉硬化发生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体检指标对颈动脉硬化的诊断效能。结果进展组在颈动脉硬化发病后TC、LDL-C、FBG、UA、Hcy和SBP均高于发生前,HDL-C低于发病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化组除HDL-C和Hcy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指标如男性比例、年龄、TC、TG、LDL-C、FBG、UA、SBP、DBP、BMI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FBG、LDL-C和SBP为颈动脉硬化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OR=5.505、4.222、1.071,P<0.05),以上指标联合诊断颈动脉硬化的曲线下面积高于各项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FBG、LDL-C和BMP与颈动脉硬化的发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对颈动脉硬化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硬化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空腹血糖 收缩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性休克患者血管加压素水平变化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春玲 张卓 +2 位作者 赵景 周庆明 王莉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6期1952-1956,1961,共6页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SS)患者血管加压素(VP)水平变化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该院SS患者96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该院的健康志愿者9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VP水平,分析其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SS)患者血管加压素(VP)水平变化与病情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该院SS患者96例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该院的健康志愿者9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浆VP水平,分析其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相关性。研究组接受纠正休克治疗,依据住院治疗28 d后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并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分别构建新预测方案与常规预测方案,采用曲线下面积(AUC)、净重新分类指数、综合判别改善指数评价不同预测方案的预测效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浆VP水平明显降低,MODS评分、APACHEⅡ评分、血清CRP、PCT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研究组血浆VP水平与MODS评分、APACHEⅡ评分、血清CRP、PCT水平呈负相关(r=-0.426、-0.519、-0.483、-0.395,P<0.05)。预后不良组糖尿病占比、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占比、并发急性肾损伤(AKI)占比及MODS评分、APACHEⅡ评分、血清CRP、PCT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而血浆VP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并发ARDS、并发AKI、血浆VP、MODS评分、APACHEⅡ评分、血清CRP、PCT均为SS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血浆VP预测SS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752,新预测方案预测SS患者预后不良的AUC大于常规预测方案预测SS患者预后不良的AUC(P<0.05)。结论SS患者血浆VP水平降低,且与病情程度密切相关,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新预测方案,该方案对预后不良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 血管加压素 预后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检数据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风险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武艳 高世超 +2 位作者 黄耀孟 王春斌 杨雪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体检指标如性别、年龄、血压、血脂等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体检人群384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动脉硬化组(283例)和对照组(101例)。收集入组人群... 目的探讨体检指标如性别、年龄、血压、血脂等在颈动脉粥样硬化(CAS)风险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体检人群384例,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动脉硬化组(283例)和对照组(101例)。收集入组人群体检数据,分析CAS发生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体检指标对CAS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年龄、男性占比、收缩压、舒张压、高血压者占比、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血尿酸(URI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男性、收缩压、舒张压、BMI、TC、TG、LDL-C、FBG、URIC均为CAS的风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收缩压、LDL-C、FBG和URIC为CA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15、3.409、3.027、1.759、1.287,P<0.05)。年龄、收缩压、LDL-C、FBG、URIC联合诊断动脉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年龄、收缩压、LDL-C、FBG和URIC与CAS的发生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对CAS有较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空腹血糖 尿酸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分泌IL-6调控巨噬细胞表型及其在炎症性疾病和肿瘤中的作用
6
作者 刘慧 刘磊 +2 位作者 张君 武艳 李全海 《医学综述》 CAS 2024年第23期2817-2823,共7页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对免疫细胞具有调控作用的成体干细胞。它可调节促炎M1型巨噬细胞向抗炎M2型巨噬细胞极化,从而发挥缓解炎症的生物学效应。在调控巨噬细胞的过程中,MSCs分泌了诸多细胞因子,其中白细胞介素-6(IL-6)发挥重要作...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对免疫细胞具有调控作用的成体干细胞。它可调节促炎M1型巨噬细胞向抗炎M2型巨噬细胞极化,从而发挥缓解炎症的生物学效应。在调控巨噬细胞的过程中,MSCs分泌了诸多细胞因子,其中白细胞介素-6(IL-6)发挥重要作用。一方面,IL-6通过抑制炎症进展参与炎症反应;另一方面,其通过活化M2型巨噬细胞极化的信号通路促进肿瘤侵袭转移。未来深入研究MSCs与IL-6对巨噬细胞的调控作用,有助于为炎症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及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疾病 肿瘤 间充质干细胞 白细胞介素-6 巨噬细胞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miR-181a、S1PR1 mRNA表达水平与急性发作期发生的相关性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东旭 柳丽 +1 位作者 景晓 刘春彦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4期1687-1691,1698,共6页
目的探究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微小RNA-181a(miR-181a)、1-磷酸鞘氨醇受体1(S1PR1)信使RNA(mRNA)表达水平与急性发作期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石家庄市急救中心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132例作为急性期组,支气... 目的探究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微小RNA-181a(miR-181a)、1-磷酸鞘氨醇受体1(S1PR1)信使RNA(mRNA)表达水平与急性发作期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5月石家庄市急救中心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132例作为急性期组,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89例作为缓解期组,体检健康者90例作为对照组。将急性期组患者分为轻度组(50例)、中度组(45例)、重度组(37例)。收集受试者临床资料并检查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和用力肺活量比值(FEV_(1)/FVC)、呼气峰流速占预计值百分比(PEF%pre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miR-181a、S1PR1 mRNA表达;采用Pearson法分析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miR-181a、S1PR1 mRNA及二者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发生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miR-181a、S1PR1 mRNA预测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发生的价值。结果对照组、缓解期组、急性期组FEV_(1)/FVC、PEF%pred、血清miR-181a相对表达水平依次降低,S1PR1 mRNA相对表达水平依次升高(P<0.05);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miR-181a相对表达水平依次降低,S1PR1 mRNA相对表达水平依次升高(P<0.05);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miR-181a与S1PR1 mRNA呈负相关(P<0.05),血清miR-181a与FEV_(1)/FVC、PEF%pred呈正相关(P<0.05),血清S1PR1 mRNA与FEV_(1)/FVC、PEF%pred呈负相关(P<0.05);低水平FEV_(1)/FVC、低水平PEF%pred、低相对表达水平miR-181a、高相对表达水平S1PR1 mRNA均是影响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miR-181a、S1PR1 mRNA二者联合预测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90,分别高于miR-181a、S1PR1 mRNA单独预测的AUC(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miR-181a呈低表达,S1PR1 mRNA呈高表达,二者与急性发作期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及肺功能相关,对急性发作期的发生有较高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微小RNA-181a 1-磷酸鞘氨醇受体1 急性发作期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LMR、RP%、IgG、ALB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断及病情评估价值
8
作者 徐小凡 李一鸣 +2 位作者 徐小虎 代义龙 金呈强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7期2148-2151,共4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网织血小板比率(RP%)、免疫球蛋白G(IgG)、白蛋白(ALB)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诊断及病情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7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45例ITP患儿作为ITP组,根据血...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网织血小板比率(RP%)、免疫球蛋白G(IgG)、白蛋白(ALB)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诊断及病情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7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45例ITP患儿作为ITP组,根据血小板计数(PLT)分为轻度组27例,中度组52例,重度组36例,极重度组30例,选取同期体检健康的75例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ITP组与对照组,以及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组别ITP患儿LMR、RP%、IgG、ALB水平差异;采取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TP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LMR、RP%、IgG、ALB单独及联合检测对ITP的诊断及病情预测价值。结果ITP组PLT、LMR、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ALB水平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RP%、中性粒细胞计数(NEU)、IgG水平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疾病严重程度增高ITP患儿RP%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和极重度组IgG、AL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MR、RP%、IgG、ALB均为诊断儿童ITP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MR、RP%、IgG、ALB 4项联合预测儿童ITP发生的AUC为0.9931,高于单项指标预测。结论RP%、IgG、ALB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有关,LMR、RP%、IgG、ALB联合检测对儿童ITP的诊断及病情评估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网织血小板 免疫球蛋白G 白蛋白 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对疾病的价值评估
9
作者 王向国 陆晶 +2 位作者 李二鹏 耿玉兰 黄耀孟 《转化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460-1464,共5页
目的研究扩张型心肌病(DCM)合并心力衰竭(HF)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及炎症细胞因子与DCM合并HF之间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河北省霸州市第二医院确诊的DCM合并HF患者114例为观察组,另选取本院健康体... 目的研究扩张型心肌病(DCM)合并心力衰竭(HF)患者血清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及炎症细胞因子与DCM合并HF之间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河北省霸州市第二医院确诊的DCM合并HF患者114例为观察组,另选取本院健康体检者71例为对照组。记录2组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吸烟、家族史等)及炎症细胞因子12项[白细胞介素(IL)-β、IL-2、IL-4、IL-5、IL-6、IL-8、IL-10、IL-17A、IL-12P70、干扰素(IFN)-α、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数据。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通过Logistics回归模型找寻与DCM合并HF的独立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炎症细胞因子对DCM合并HF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IL-β、IL-6、IL-8、TNF-α、IFN-γ及IL-12P70水平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二分类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性别、IL-6、IL-8是DCM合并H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L-6、IL-8及二者联合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5、0.788及0.878。结论IL-6与IL-8是DCM合并HF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应用IL-6及IL-8对DCM合并HF有一定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炎症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联合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10
作者 张金 凤武艳 郑光波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8期2858-2861,2865,共5页
目的建立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为早期诊断UTI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训练集217例和验证集93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 目的建立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的列线图预测模型,为早期诊断UTI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1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训练集217例和验证集93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UTI的危险因素,构建基于危险因素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31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UTI 63例,UTI发生率20.3%;训练集UTI 41例占18.9%,验证集UTI 22例占23.7%。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重指数、C反应蛋白、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UT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验证结果显示,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与验证集的C指数分别为0.971和0.917,AUC为0.816和0.788,特异度为80.28%和71.59%,敏感度为77.27%和75.61%。结论利用危险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有效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UTI发生风险,帮助医护人员制订针对性管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泌尿系感染 危险因素 列线图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HFR、GSTP1和GSTM1基因多态性与Ⅲ期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敏感性及疗效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赵帅 魏从真 +3 位作者 金素丽 孙静娜 郭英 刘佳佳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5期1847-1852,共6页
目的探讨Ⅲ期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敏感性、疗效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谷胱甘肽S转移酶M1(GSTM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择65例行结肠癌切除并接受术后XELOX方案化疗的Ⅲ期结肠癌患者,采血检测MTHF... 目的探讨Ⅲ期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敏感性、疗效与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谷胱甘肽S转移酶M1(GSTM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选择65例行结肠癌切除并接受术后XELOX方案化疗的Ⅲ期结肠癌患者,采血检测MTHFR-rs1801131、GSTP1-rs1695、GSTM1基因多态性,同时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及5年生存回访资料,分析不同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术后辅助化疗敏感性及疗效关系。结果65例患者基因型分布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GSTP1-rs1695携带G等位基因,以及GSTM1基因未缺失型患者的化疗敏感率明显较高(P<0.05)。MTHFR-rs1801131携带C等位基因患者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和中位总生存期明显较短(P<0.05)。结论MTHFR-rs1801131基因突变可影响Ⅲ期结肠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的疗效,GSTP1-rs1695和GSTM1基因突变则与术后辅助化疗敏感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辅助化疗 化疗敏感性 单核苷酸多态性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P1 谷胱甘肽S转移酶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恒温扩增芯片法在ICU肺部感染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佳佳 孙静娜 +3 位作者 张征 闫海洋 魏从真 赵帅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年第15期1672-1676,共5页
目的评价恒温扩增芯片法(IAMP)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肺部感染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ICU病房155例肺部感染患者的合格痰标本,用IAMP法进行检测,同时进行细菌... 目的评价恒温扩增芯片法(IAMP)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肺部感染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ICU病房155例肺部感染患者的合格痰标本,用IAMP法进行检测,同时进行细菌培养。比较病原体检出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5例痰标本中,IAMP法检出125例阳性标本,阳性率为80.6%。155例痰标本中,痰培养阳性108例,阳性率为69.8%。IAMP法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痰培养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AMP法对鲍曼不动杆菌(Ab)、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肺炎克雷伯菌(Kpn)、铜绿假单胞菌(Pae)、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m)、流感嗜血杆菌(Hi)、肺炎链球菌(Sp)检出率分别为43.2%、32.9%、31.6%、21.3%、20.0%、16.1%、10.3%和9.7%。而痰培养对象以上细菌的检出率分别为39.4%、0%、17.4%、13.5%、14.8%、5.8%、0%和0%。IAMP法的MRS、Kpn、Sm、Hi、Sp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痰培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AMP法和痰培养的Ab、Pae、Sau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AMP法同时还检测到3例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tp)、1例嗜肺军团菌(Lpn)、1例肺炎支原体(Mp)和1例肺炎衣原体(Cpn),痰培养检测出3例奇异变形杆菌(Pmi)。结论IAMP法检测ICU病房肺部感染患者下呼吸道病原体检出阳性率高于痰培养,且检测简便、耗时短,为临床上肺部感染患者诊断提供更为快速且准确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温扩增芯片法 细菌培养 肺部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介导恒温扩增芯片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佳佳 孙静娜 +3 位作者 闫海洋 韩振刚 陈静 赵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10期163-166,共4页
目的探究环介导恒温扩增芯片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6月90例新转入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及重症监护室行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合并通气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肺泡灌洗液标本,行细菌培养及... 目的探究环介导恒温扩增芯片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病原体检测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6月90例新转入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内科及重症监护室行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合并通气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肺泡灌洗液标本,行细菌培养及药敏鉴定,同时采用环介导恒温扩增芯片法进行病原菌核酸检测,对检测到病原菌的标本进行耐药基因芯片检测,分析患者病原体及耐药基因检出情况。结果共检测标本90例,环介导恒温扩增芯片法检测阳性标本69例,标本阳性率为76.67%,细菌培养标本阳性31例,标本阳性率为34.44%,环介导恒温扩增芯片法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法;对阳性菌株进行耐药实验,以每个样本为单独整体,环介导恒温扩增芯片法在mecA、OXA-48、OXA-23等耐药基因的检测上具有较高检出率,且与耐药检测“金标准”符合率高。结论环介导恒温扩增芯片法病原体及耐药基因检出率均高于传统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且其耐药基因检测符合率高,用于指导临床用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介导恒温扩增芯片法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体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RCC1 TYMS MTHFR基因多态性与结肠癌术后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
14
作者 赵帅 陈静 +4 位作者 闫海洋 郭英 孙静娜 耿玉兰 刘佳佳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750-754,共5页
目的:探究与分析Ⅱ、Ⅲ期结肠癌术后行FOLFOX4辅助化疗的疗效,同时分析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I(XRCC1)、TYMS、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疗效之间关系,旨在寻找及分析辅助化疗的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8年5月... 目的:探究与分析Ⅱ、Ⅲ期结肠癌术后行FOLFOX4辅助化疗的疗效,同时分析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I(XRCC1)、TYMS、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疗效之间关系,旨在寻找及分析辅助化疗的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手术治疗结束后接受6个周期FOLFOX4辅助化疗患者104例的临床资料,治疗后判断随访2年无病生存率并将其作为疗效评价标准。全部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均提取了DNA,并对XRCC1、TYMS、MTHFR基因型进行检测。采用卡方检验对比不同基因型之间的复发率,之后采用COX回归模型探讨可能对疗效造成影响的因素。结果:XRCC1、TYMS、MTHFR基因型分布中分别以G/A基因型、2R/3R基因型、T/C基因型为主,要明显高于其他基因类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RCC1基因型分布为G/A者,其随访2年内复发率要明显高于G/G基因型、A/A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COX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有明显差异的单因素纳入到多因素模型中,XRCC1基因多态性与结肠癌术后行FOLFOX4辅助化疗后2年内无病生存率造成直接影响(P<0.05)。行COX模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肠壁浸润、XRCC1与结肠癌术后FOLFOX4辅助化疗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XRCC1基因多态性与结肠癌术后行FOLFOX4辅助化疗后2年内无病生存率造成直接影响,二者具有直接相关性,通过对XRCC1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可作为预测Ⅱ、Ⅲ期结肠癌术后行FOLFOX4辅助化疗疗效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RCC1 TYMS MTHFR 基因多态性 结肠癌 辅助化疗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例不同年龄段、性别、总胆固醇水平“健康体检”者的血浆脂蛋白亚组分水平观察
15
作者 武艳 刘晓叶 +3 位作者 金素丽 秦小霞 白雪梅 秘玉静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30期73-76,共4页
目的 通过对197例不同年龄段、性别、总胆固醇(TC)水平“健康体检”者的血浆脂蛋白亚组分水平进行对比观察,以总结“健康体检”者血浆脂蛋白亚组分的年龄、性别及TC水平分布特点,为临床降血脂精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97例“健康体... 目的 通过对197例不同年龄段、性别、总胆固醇(TC)水平“健康体检”者的血浆脂蛋白亚组分水平进行对比观察,以总结“健康体检”者血浆脂蛋白亚组分的年龄、性别及TC水平分布特点,为临床降血脂精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197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垂直密度梯度离心(VAP)全自动血脂谱检测分离相技术测定空腹血清脂蛋白残粒胆固醇(RLP-C)、中间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DL-C)、极低密度脂蛋白3胆固醇(VLDL3-C)、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3+2+1)[(LDL(4+3+2+1)-C]脂蛋白a(LPa)、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高密度脂蛋白2胆固醇(HDL2-C)和高密度脂蛋白3胆固醇(HDL3-C)。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健康体检”者血脂亚组分水平。根据TC水平将197例“健康体检”者分为A组(TC<5.2 mmol/L)、B组(TC 5.2~<6.2 mmol/L)、C组(TC≥6.2 mmol/L)。比较三组血浆脂蛋白亚组分水平。结果与年龄<51岁人群相比,年龄51~55岁人群血清RLP-C、VLDL-C、VLDL3-C水平升高,HDL-C和HDL2-C水平降低(P均<0.05);年龄>55岁人群血清RLP-C、VLDL-C、VLDL3-C水平升高,HDL-C、HDL2-C水平降低(P均<0.05);年龄>55岁人群与年龄51~55岁人群上述各指标相比,P均>0.05。与男性人群比较,女性人群血清TC、LDL-C、HDL-C、IDL-C、Lpa、HDL2-C、HDL3-C水平高,VLDL-C水平低(P均<0.05)。与A组相比,B组除血清VLDL-C外,其余指标水平均升高(P均<0.05);C组除LPa、VLDL-C和HDL2-C外,其余指标水平均升高(P均<0.05);与B组相比,C组除HDL-C、VLDL3-C、LPa、VLDL-C和HDL2-C外,其余指标水平均升高(P均<0.05)。与A组相比,B组LDL-C/TC、nonHDL-C/TC、LDL(4+3+2+1)-C/TC均升高,VLDL3-C/TC、HDL3-C/TC均降低;与A组相比,C组LDL-C/TC、nonHDL-C/TC、LDL(4+3+2+1)-C/TC均升高,HDL-C/TC、VLDL3-C/TC、VLDL-C/TC、HLD2/TC、HDL3-C/TC均降低;与B组相比,C组LDL-C/TC升高(P<0.05)。结论 “健康体检”者血清RLP-C、VLDL-C、VLDL3-C、HDL-C、HDL2-C水平存在年龄差异,TC、LDL-C、HDL-C、IDL-C、Lpa、HDL2-C和HDL3-C、VLDL-C水平存在性别差异;随着TC水平的增高,部分血浆脂蛋白亚组分的胆固醇水平呈现不平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脂蛋白亚组分 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 高密度脂蛋白2 高密度脂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石症患者血清胆汁酸谱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金素丽 武艳 +3 位作者 汪冉 杨利 闫国超 赵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13期165-168,172,共5页
目的 通过检测胆石症患者血清中的胆汁酸谱,探讨胆石症患者血清胆汁酸谱的检测在胆石症临床诊断及早期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住院的48例胆囊结石患者(胆囊结石组)... 目的 通过检测胆石症患者血清中的胆汁酸谱,探讨胆石症患者血清胆汁酸谱的检测在胆石症临床诊断及早期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以下简称“我院”)住院的48例胆囊结石患者(胆囊结石组)、11例胆管结石患者(胆管结石组)及26例同期在我院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其胆汁酸中的15种亚组分[胆酸(CA)、鹅脱氧胆酸(CDCA)、脱氧胆酸(DCA)、石胆酸(LCA)、甘氨胆酸(GCA)、甘氨熊脱氧胆酸(GUDCA)、甘氨鹅脱氧胆酸(GCDCA)、甘氨脱氧胆酸(GDCA)、牛磺胆酸(TCA)、牛磺脱氧胆酸(TDCA)、牛磺熊脱氧胆酸(TUDCA)、牛磺鹅脱氧胆酸(TCDCA)、牛磺石胆酸(TLCA)、甘氨石胆酸(GLCA)、熊脱氧胆酸(UDCA)],并进行比较。结果 三组GCA、GUDCA、GCDCA、TCA、TUDCA、TCDCA这6种胆汁酸亚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胆囊结石组和胆管结石组中的GCA、GUDCA、TCA、TCDCA及TUDCA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1),但胆囊结石组与胆管结石组GCA、GUDCA、TCA、TCDCA及TUDC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胆囊结石组GCDC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胆管结石组与对照组、胆囊结石组与胆管结石组之间GCDC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血清胆汁酸代谢谱的检测,可以作为胆石症临床诊断及早期预防的重要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症 胆囊结石 胆汁酸谱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囊结石患者血清胆汁酸谱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金素丽 秘玉静 +4 位作者 赵帅 马利锋 沈莉 闫国超 武艳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0期1344-1346,1350,共4页
目的 探讨血清胆汁酸谱的测定在胆囊结石临床诊断及早期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48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胆囊结石组,将其中32例总胆汁酸正常者作为总胆汁酸正常组,另选取26例体检健... 目的 探讨血清胆汁酸谱的测定在胆囊结石临床诊断及早期预防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住院的48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胆囊结石组,将其中32例总胆汁酸正常者作为总胆汁酸正常组,另选取26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各组胆汁酸谱,并比较各组血清15种胆汁酸亚组分水平。结果 15种胆汁酸亚组分中,胆囊结石组6种胆汁酸亚组分[甘氨胆酸(GCA)、甘氨鹅脱氧胆酸(GCDCA)、甘氨熊脱氧胆酸(GUDCA)、牛磺胆酸(TCA)、牛磺鹅脱氧胆酸(TCDCA)及牛磺熊脱氧胆酸(TUDC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汁酸正常组脱氧胆酸(DCA)、熊脱氧胆酸(UDCA)低于对照组,GUDCA、TCA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UDCA、TCA可能为胆囊结石临床诊断及早期预防的重要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胆汁酸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患者甲状腺激素与胆汁酸亚组分、血脂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金素丽 赵景 +4 位作者 张杰 侯雪宁 房艳超 杨利 秘玉静 《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6期563-568,共6页
目的探讨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D)患者甲状腺激素与胆汁酸亚组分、血脂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GD患者43例(GD组),以健康查体者36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6种初级胆汁酸[胆酸(CA)、鹅脱氧... 目的探讨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D)患者甲状腺激素与胆汁酸亚组分、血脂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GD患者43例(GD组),以健康查体者36名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6种初级胆汁酸[胆酸(CA)、鹅脱氧胆酸(CDCA)、甘氨胆酸(GCA)、甘氨鹅脱氧胆酸(GCDCA)、牛磺胆酸(TCA)、牛磺鹅脱氧胆酸(TCDCA)]、9种次级胆汁酸[脱氧胆酸(DCA)、熊脱氧胆酸(UDCA)、石胆酸(LCA)、甘氨脱氧胆酸(GDCA)、甘氨熊脱氧胆酸(GUDCA)、甘氨石胆酸(GLCA)、牛磺脱氧胆酸(TDCA)、牛磺石胆酸(TLCA)、牛磺熊脱氧胆酸(TUDCA)]、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高敏促甲状腺激素(hs-TSH)]和常规生化指标[空腹血糖(FB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GD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hs-TSH、FT3、FT4、TC、HDL-C和LDL-C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BG、AST、ALT、TG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D组DCA、UDCA、GDCA、GUDCA、TUDCA显著降低(P<0.05),LCA、GLCA、TDCA、TLCA、CA、CDCA、GCA、GCDCA、TCA、TCD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患者血清中部分胆汁酸亚组分和血脂水平发生改变,甲状腺功能状态与血脂和胆汁酸代谢存在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谱 熊脱氧胆酸 脱氧胆酸 血脂 甲状腺功能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OPN、Wip1、HSP90α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一线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淑敏 马进 +4 位作者 耿玉兰 代丽丽 赵小洁 魏从真 刘金锋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24期4740-4745,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野生型p53诱导的磷酸酶1(Wip1)、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一线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一线化疗方案治疗的晚... 目的: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野生型p53诱导的磷酸酶1(Wip1)、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一线化疗敏感性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一线化疗方案治疗的晚期NSCLC患者137例,根据化疗疗效分为化疗不敏感组(38例)和化疗敏感组(9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OPN、HSP90α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血清Wip1 mRNA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晚期NSCLC患者一线化疗敏感性的因素。随访3年,Kaplan-Meier法分析高/低血清OPN、Wip1 mRNA、HSP90α水平晚期NSCLC患者一线化疗后的预后情况。结果:与化疗敏感组比较,化疗不敏感组血清OPN、Wip1 mRNA、HSP90α水平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分化、TNM分期Ⅳ期和血清OPN、Wip1 mRNA、HSP90α水平升高为影响晚期NSCLC患者一线化疗敏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随访3年,137例晚期NSCLC患者总生存率为15.33%(21/137)。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血清OPN、Wip1 mRNA、HSP90α高水平组3年总生存率低于血清OPN、Wip1 mRNA、HSP90α低水平组(P<0.05)。结论:血清OPN、Wip1、HSP90α水平升高与晚期NSCLC患者一线化疗敏感性下降和预后不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OPN WIP1 HSP90Α 化疗敏感性 预后
原文传递
MTHFR、GSTP1基因多态性与Ⅲ期结肠癌术后FOLFOX4辅助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赵帅 闫海洋 +5 位作者 陈静 魏从真 金素丽 孙静娜 郭英 刘佳佳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11期1528-1532,共5页
目的分析亚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基因多态性与Ⅲ期结肠癌术后FOLFOX4辅助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Ⅲ期结肠癌术后接受FOLFOX... 目的分析亚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基因多态性与Ⅲ期结肠癌术后FOLFOX4辅助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Ⅲ期结肠癌术后接受FOLFOX4辅助化疗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的MTHFR-rs1801131、GSTP1-rs1695基因多态性,对患者术后随访3年,分析MTHFR、GSTP1不同基因多态性与术后FOLFOX4辅助化疗敏感性及3年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84例患者MTHFR-rs1801131基因型AA型占78.57%,AC型占11.90%,CC型占9.52%,GSTP1-rs1695基因型AA型占51.19%,AG型占38.10%,GC型占10.71%。MTHFR-rs1801131基因型AA型、AC/CC型的患者化疗敏感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21%vs 27.78%,χ^(2)=0.074,P=0.783)。GSTP1-rs1695基因型AG/GC型与AA型相比化疗敏感性较高(46.34%vs 18.60%,χ^(2)=7.403,P=0.007)。MTHFR-rs1801131基因型AC/CC型的随访3年生存率低于AA型(11.11%vs 84.85%,P<0.01)。结论GSTP1-rs1695基因型为AG/GC型Ⅲ期结肠癌术后FOLFOX4辅助化疗敏感性较高,MTHFR-rs1801131基因型AA型可保证Ⅲ期结肠癌术后FOLFOX4辅助化疗后获得更好的预后及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谷胱甘肽S转移酶P1 结肠癌 Ⅲ期 FOLFOX4 辅助化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