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CD44 mRNA和CD2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的临床价值研究
1
作者 滕玲玲 马广贞 +2 位作者 石可 吕颖欣 徐静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severe preeclampsia,SPE)患者胎盘中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分子(cell surface transmembrane glycoprotein molecules,CD)44 mRNA,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分子24(CD24)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表达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severe preeclampsia,SPE)患者胎盘中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分子(cell surface transmembrane glycoprotein molecules,CD)44 mRNA,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分子24(CD24)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表达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2年6月在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剖宫产分娩的SPE患者,根据发病孕龄的不同,进一步将其分为早发型SPE组(孕龄≤34周,n=45)和晚发型SPE组(孕龄>34周,n=55)。选取同期产检正常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PE患者胎盘中CD44和CD24表达,Pearson法分析其表达水平差异以及与SPE疾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SPE的影响因素。结果相较于对照组,SPE胎盘组织中CD44 mRNA(0.55±0.12 vs 1.02±0.33),CD24 mRNA的表达水平(0.68±0.19vs 1.05±0.11)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385,16.853,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D44,CD24在SPE组胎盘组织中多呈阴性表达或弱阳性表达,而在对照组中多呈阳性表达,且SPE胎盘组织中CD44,CD24阳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96,14.346,P<0.05)。相较于早发型SPE组,晚发型SPE胎盘组织中CD44(0.65±0.17 vs 0.42±0.11),CD24(0.77±0.23 vs 0.58±0.13)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830,4.932,P<0.05)。相较于对照组,SPE组BMI,收缩压、舒张压、尿蛋白、Cr,LDH和BUN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0~30.241,均P<0.05);SPE组分娩孕周较早、MPV,ALB较低、新生儿出生身长较短和体质量较轻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32~11.109,均P<0.05)。且SPE胎盘组织中CD44与CD24表达呈正相关(r=0.698,P<0.05),SPE胎盘组织中CD44的表达分别与CD24,分娩孕周、MPV和新生儿出生身长呈正相关(r=0.611,0.639,0.612,0.465,均P<0.05);与收缩压、尿蛋白和LDH呈负相关(r=-0.604,-0.569,-0.593,均P<0.05)。CD24的表达分别与分娩孕周、MPV和新生儿出生身长呈正相关(r=0.605,0.584,0.640,均P<0.05);与收缩压、尿蛋白和LDH呈负相关(r=-0.637,-0.593,-0.561,均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PV(95%CI:1.429~4.350),尿蛋白(95%CI:1.529~2.709),LDH(95%CI:1.425~3.932)均是发生SPE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高水平CD44(95%CI:0.561~0.940),CD24(95%CI:0.495~0.814)是发生SPE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SPE患者胎盘中CD44,CD24表达水平较低,高水平CD44,CD24均是SPE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可为后续SPE的治疗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子痫前期 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分子44 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分子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强化饮食联合体力活动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脂代谢、血清内脂素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水平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2
作者 李海莲 李海香 赵明霞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4年第2期184-187,195,共5页
目的探讨产前强化饮食联合体力活动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脂代谢、血清内脂素(Visfatin)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Vaspin)水平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120例GDM孕妇,年龄20~35岁,孕周24~28周,简单随机分... 目的探讨产前强化饮食联合体力活动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脂代谢、血清内脂素(Visfatin)和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Vaspin)水平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120例GDM孕妇,年龄20~35岁,孕周24~28周,简单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孕妇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联合组孕妇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产前强化饮食联合体力活动干预。比较两组孕妇的血糖、血脂、血清Visfatin、Vaspin、母婴结局。结果干预后,联合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血浆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浆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血清Visfatin、Vaspi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剖宫产、羊水过多、早产、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前强化饮食联合体力活动干预有利于调节GDM孕妇的脂代谢,降低血清Visfatin、Vaspin水平,血糖控制效果良好,显著改善母婴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GDM) 脂代谢 内脂素(Visfatin)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因子(Vaspin) 母婴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HbA1c、Alarin及Ficolin-3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常鸿 张科伟 +2 位作者 徐静 崔晓敏 杨菲菲 《天津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625-629,共5页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Alarin及纤维凝胶蛋白-3(Ficolin-3)联合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入院产检并住院分娩的129例GDM患者为GDM组,选取同期于本院产检并分娩的133例糖耐量试验结果正...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Alarin及纤维凝胶蛋白-3(Ficolin-3)联合对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入院产检并住院分娩的129例GDM患者为GDM组,选取同期于本院产检并分娩的133例糖耐量试验结果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检测血清HbA1c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Alarin和Ficolin-3水平;Pearson法分析GDM患者血清HbA1c、Alarin、Ficolin-3水平与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HbA1c、Alarin、Ficolin-3水平与GDM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bA1c、Alarin、Ficolin-3水平对GDM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GDM组2 h PG、FBG、HOMA-IR及血清HbA1c、Alarin、Ficolin-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GDM患者血清HbA1c、Alarin、Ficolin-3水平与2 h PG、FBG、HOMAIR均呈正相关(P<0.05)。血糖控制差的GDM患者血清HbA1c、Alarin、Ficolin-3水平均高于血糖控制好的GDM患者(P<0.05)。不良妊娠结局的GDM患者上述三指标水平均高于无不良妊娠结局GDM患者(P<0.05)。HbA1c、Alarin、Ficolin-3水平升高均是GDM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bA1c、Alarin、Ficolin-3单独及联合预测GDM患者发生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0、0.865、0.815和0.979。结论GDM患者血清HbA1c、Alarin、Ficolin-3水平异常升高,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妊娠 糖基化血红蛋白A 妊娠结局 Alarin 纤维凝胶蛋白-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对患者术后卵巢功能的近期和远期影响研究 被引量:48
4
作者 葛静 刘晶 +4 位作者 都治香 谢磊 李义飞 杜亚飞 滑芳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27-931,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对患者术后卵巢功能的近期和远期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并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患者134例,按不同的止血方法分成4组:超声刀组30例,单极电凝组40例、双极电凝组35例和镜下缝合组29例,并选取同期的40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对患者术后卵巢功能的近期和远期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并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的患者134例,按不同的止血方法分成4组:超声刀组30例,单极电凝组40例、双极电凝组35例和镜下缝合组29例,并选取同期的40例进行开腹卵巢囊肿剔除术的患者为对照组。并于术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比较各组的卵巢性激素分泌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①术前各组患者血清E2、FSH和LH含量相似(P>0.05)。术后1个月时,各组患者的血清E2含量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FSH和LH含量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以单极电凝组和对照组患者E2下降,FSH和LH升高程度最明显(P<0.05)。术后3个月时,各组血清E2含量开始升高,FSH和LH含量均开始下降,其中超声刀组和镜下缝合组的血清E2含量均已基本恢复术前水平。术后24个月时,双极电凝组、单极电凝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E2、FSH和LH含量仍未恢复术前水平,但与术前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5组间比较,术后1、3、12个月时,超声刀组和镜下缝合组的血清E2、FSH、LH含量与其余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超声刀组和镜下缝合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极电凝组、双极电凝组及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24个月时,5组间患者血清E2、FSH、LH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术前各组患者PI、RI和PSV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个月时,各组患者的PI和RI均下降,PSV升高,其中腹腔镜各组下降和升高程度显著,与术前水平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下降和升高程度不明显(P>0.05)。术后3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时各组患者的PI和RI均继续下降,PSV继续升高,5组间比较,超声刀组和镜下缝合组下降和升高程度显著,明显多于其余3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过程中电凝止血法对卵巢功能影响较大,临床应尽量避免使用,应选择镜下缝合或者合理地使用超声刀进行止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卵巢囊肿 卵巢功能 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心理干预对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30
5
作者 黄丽霞 谷玉红 +4 位作者 房桂英 张红真 王盼 赵玉慧 李海莲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73-77,共5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心理干预对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FS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盆底康复中心收治的产后42 d FSD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0例...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心理干预对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FS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盆底康复中心收治的产后42 d FSD患者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产后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心理干预,持续观察3个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盆底肌力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膀胱初感充盈量与最大充盈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膀胱初感充盈量与最大充盈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评分比对照组患者低(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也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1个月性生活次数与性高潮频率都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性交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心理干预治疗FSD能有效改善膀胱的生物学功能,提高盆底肌力,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程度,从而提高性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电刺激 心理干预 女性性功能障碍 盆底肌力 性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效果研究 被引量:49
6
作者 黄丽霞 谷玉红 +4 位作者 房桂英 张红真 刘俊霞 李海莲 王盼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10期1595-1596,1600,共3页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20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进行护理干...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20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盆底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盆底肌力改善情况及子宫脱垂、尿失禁和性生活质量的治疗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力评分1级3例,2级7例,3级32例,4级30例,5级28例。盆底肌力评估3级以上90例,占90%;对照组盆底肌力评分1级18例,2级24例,3级25例,4级20例,5级13例。盆底肌力评估3级以上58例,占58%。观察组盆底肌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脱垂、尿失禁和性生活质量的治疗康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6%(96/100),对照组的满意率仅为77%(77/100),观察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疗效显著,患者满意率高,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 盆底康复训练 护理干预 盆底肌力 子宫脱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4
7
作者 杜亚飞 陈然 +2 位作者 刘晶 房桂英 王旭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研究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PFD)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产后42d行产后复查的产妇1 280例,向产妇发放基本资料调查问卷并进行盆底肌力筛查。分析该地区产妇产后PFD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 目的研究产后妇女盆底功能障碍(PFD)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产后42d行产后复查的产妇1 280例,向产妇发放基本资料调查问卷并进行盆底肌力筛查。分析该地区产妇产后PFD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影响产后PFD发生情况的相关因素。结果1 280例产妇中PFD发生率为9.37%。其中,年龄≥35岁产妇PFD比例高于年龄<35岁产妇;阴道分娩产妇PFD发生率高于剖宫产产妇;产次>2次产妇PFD发生率高于产次≤2次产妇;产前体质量指数(BMI)>23kg/m2的产妇PFD发生率高于BMI≤23kg/m2的产妇;有糖尿病史产妇PFD发生率高于非糖尿病史产妇;有便秘史产妇PFD发生率高于非便秘史产妇;会阴Ⅱ度裂伤产妇PFD发生率高于Ⅰ度裂伤产妇;新生儿体质量≥3.5kg的产妇PFD发生率高于新生儿体质量<3.5kg的产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阴性产妇PFD发生率高于TGF-β阳性产妇;纤维蛋白-5(fibulin-5)阴性产妇PFD发生率高于fibulin-5阳性产妇;孕期行盆底肌功能锻炼产妇PFD发生率低于未行盆底肌功能锻炼产妇。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阴道分娩、产次>2次、新生儿体质量≥3.5kg、会阴Ⅱ度裂伤、TGF-β阴性、fibulin-5阴性是PF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孕期行盆底肌功能锻炼是PFD的保护因素。结论产后妇女PFD发生率较高,可能与盆底组织中TGF-β、fibulin-5表达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女 盆底功能障碍 调查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LPS诱导流产大鼠子宫巨噬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郑燕 王娜 +2 位作者 刘静乔 孟亚丽 冯艳萍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74-1177,1182,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流产大鼠子宫巨噬细胞的影响及机制。方法:36只妊娠大鼠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LPS处理组)和黄芪多糖组(LPS+黄芪多糖处理组),每组12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各组大鼠子宫CD14...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细菌脂多糖(LPS)诱导流产大鼠子宫巨噬细胞的影响及机制。方法:36只妊娠大鼠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LPS处理组)和黄芪多糖组(LPS+黄芪多糖处理组),每组12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各组大鼠子宫CD14+巨噬细胞,采用酶组织化学法测定子宫非特异性酯酶阳性(α-NAE+)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子宫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对照组、模型组、黄芪多糖组大鼠胚胎吸收率和流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黄芪多糖组大鼠胚胎吸收率和流产率高于对照组,黄芪多糖组大鼠胚胎吸收率和流产率低于模型组。模型组和黄芪多糖组大鼠环肌外层、环肌内层和功能层CD14+巨噬细胞和α-NAE+巨噬细胞高于对照组(P<0.05),黄芪多糖组大鼠环肌外层、环肌内层和功能层CD14+巨噬细胞和α-NAE+巨噬细胞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黄芪多糖组大鼠MCP-1、TNF-α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黄芪多糖组大鼠MCP-1、TNF-α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黄芪多糖通过影响子宫巨噬细胞对LPS诱导的大鼠流产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黄芪多糖抑制MCP-1生成,MCP-1调节巨噬细胞的分布和数量,阻止TNF-α过量生成,从而对子宫局部免疫微环境发挥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多糖 细菌脂多糖 流产 大鼠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59
9
作者 黄丽霞 谷玉红 +4 位作者 房桂英 张红真 李海莲 王盼 刘俊霞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9期1436-1437,1440,共3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收治的产后6~8周产妇24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主要措施有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生活...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收治的产后6~8周产妇24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主要措施有心理干预、健康教育、生活干预和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比较2组产妇护理后子宫脱垂分级情况、盆底肌力评定情况、尿粪失禁和性生活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子宫脱垂分级情况好于对照组,盆底肌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和粪失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性生活满意106例,占88.33%,对照组对性生活满意65例,占54.17%;观察组的性生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产后早期盆底功能康复,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早期 盆底功能康复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 被引量:80
10
作者 黄丽霞 谷玉红 +3 位作者 房桂英 张红真 王盼 刘晓倩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557-560,共4页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2d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59例。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29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健康教育及盆底肌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和...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2d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59例。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29例及对照组3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健康教育及盆底肌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和心理干预。比较2组治疗后3、6、12个月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3、6、12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盆底肌力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给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联合盆底肌训练,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压力性 电刺激疗法 盆底肌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产妇胎膜早破发生新生儿感染的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李海莲 黄丽霞 +1 位作者 张彦敏 赵明霞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8期1267-1269,共3页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产妇胎膜早破发生新生儿感染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接收的胎膜早破产妇1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护理后新生儿皮肤软...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产妇胎膜早破发生新生儿感染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月接收的胎膜早破产妇1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护理后新生儿皮肤软组织感染、呼吸道感染、眼结膜感染、口腔黏膜感染、血液感染、胃肠道感染发生率,记录新生儿并发症发生、产妇满意度情况。结果护理后,2组新生儿均有皮肤软组织感染、呼吸道感染、眼结膜感染、口腔黏膜感染、血液感染、胃肠道感染出现,观察组总发生率为11.11%高于对照组32.22%(P<0.05);2组新生儿均有出现压疮、便秘、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等并发症,2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5.56%和18.89%,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产妇对新生儿健康教育、母婴安全管理、新生儿日常指导、护理技术操作以及母乳喂养指导的满意评分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产妇胎膜早破新生儿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可降低新生儿感染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产妇 胎膜早破 感染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术中晚断脐对母儿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1
12
作者 谷玉红 黄丽霞 +4 位作者 张彦敏 宋菲菲 张红真 滑芳 代丽丽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13期1959-1961,共3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晚断脐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剖宫产分娩的单胎产妇1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2组产妇均进行常规剖宫产,观察组待脐带搏动停止后实施断脐操作,对照组则于新生儿娩...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晚断脐对母儿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剖宫产分娩的单胎产妇1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2组产妇均进行常规剖宫产,观察组待脐带搏动停止后实施断脐操作,对照组则于新生儿娩出10 s内进行断脐处理,其他相关措施及产妇出院指导与观察组一致,比较2组母儿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产后72 h血红蛋白值优于对照组,第三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发生湿肺症3例占3.75%,胆红素水平(18.19±1.90)μmol/L,最高1次胆红素峰值(17.02±1.58)mol/L,血红蛋白水平(153.33±15.16)g/L,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为(9.92±0.38)分,5 min Apgar评分为(10.00±0.00)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为6.25%(5/80)。对照组新生儿发生湿肺症15例占18.75%,胆红素水平(10.26±2.55)μmol/L,最高1次胆红素峰值(15.88±1.68)mol/L,血红蛋白水平(147.21±12.37)g/L,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为(9.90±0.69)分,5 min Apgar评分为(9.99±0.34)分,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为5.00%(4/80)。观察组新生儿湿肺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胆红素水平和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1 min Apgar评分、5 min Apgar评分和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晚断脐可减少产后出血,缩短第三产程,提高新生儿血红蛋白水平和胆红素水平,降低新生儿湿肺症发生率,不增加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利于新生儿预后;临床产科工作中剖宫产建议选择晚断脐,以减少早断脐造成的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 早断脐 晚断脐 母儿预后 产后出血 新生儿湿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管圈对门诊小儿留置针滴液不畅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褚丽敏 邓永敏 +3 位作者 李海莲 李志芳 王春妃 高静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20期206-207,210,共3页
因小儿静脉细小,难以穿刺,易滑动,加之小儿有活泼好动等特点,静脉留置针能减少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减轻患儿恐惧心理,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1-2]。但静脉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导管堵塞及静脉炎、脱管、液体渗漏等不... 因小儿静脉细小,难以穿刺,易滑动,加之小儿有活泼好动等特点,静脉留置针能减少反复穿刺造成的痛苦,减轻患儿恐惧心理,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提高护理工作效率[1-2]。但静脉留置针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导管堵塞及静脉炎、脱管、液体渗漏等不良情况,或单纯性液体滴注不畅情况,造成留置后非计划性拔管率增高,若不及时发现原因并解决滴液不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门诊 留置针 滴液不畅 小儿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性化综合护理对胎膜早破产妇所分娩新生儿发生感染的影响 被引量:44
14
作者 李海莲 刘晓倩 +4 位作者 褚丽敏 李海香 黄丽霞 赵明霞 张彦敏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期156-159,共4页
目的探讨针对性个性化综合护理对胎膜早破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发生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分娩的胎膜早破产妇共4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个性... 目的探讨针对性个性化综合护理对胎膜早破产妇分娩的新生儿发生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分娩的胎膜早破产妇共4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前后发放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产妇焦虑、抑郁程度,比较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及新生儿结局。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AS评分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阴道分娩率为79. 0%高于对照组的60.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早产、产褥感染、产妇感染发病率分别为10. 0%、1. 5%、2. 0%低于对照组的18. 5%、5. 0%、6.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围生儿感染、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分别为6. 5%、3. 0%低于对照组的12. 5%、7. 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针对性个性化综合护理可改善胎膜早破孕妇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剖宫产率,降低孕妇并发症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膜早破 针对性个性化综合护理 新生儿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剖宫产术中放置吉娜IUD后产褥出血量及恶露持续时间的观察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红真 房桂英 +4 位作者 周长浩 张霞 郑燕 李学慧 黄丽霞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04年第8期481-482,共2页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中放置吉娜固定式宫内节育器(GyneFix PP IUD)对产时、产后出血、恶露持续时间及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对200例剖宫产放置吉娜IUD和204例剖宫产未放IUD妇女产时、产后出血量,产后恶露持续时间进行比较,并B超复查产后4...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中放置吉娜固定式宫内节育器(GyneFix PP IUD)对产时、产后出血、恶露持续时间及子宫复旧的影响。方法:对200例剖宫产放置吉娜IUD和204例剖宫产未放IUD妇女产时、产后出血量,产后恶露持续时间进行比较,并B超复查产后42天、90天时子宫复旧情况及吉娜IUD的状况。结果:两组产后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无显著差异,子宫复旧正常。在产后42天复查时吉娜脱落率为4%。86%的妇女可在宫颈见到吉娜尾丝。结论:剖宫产术即时放置吉娜IUD是安全的,未增加产后出血量及恶露持续时间,不影响子宫复旧,为产后即时避孕提供了新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UD 产后恶露 放置 子宫复旧 剖宫产术 术中 产后出血量 持续时间 选择 脱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娩方式对阴道静息压力、盆底肌肉力量和耐力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李林 邓彦东 +2 位作者 陈然 李义飞 房桂英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67-71,共5页
目的探究不同分娩方式对阴道静息压力(VRP)、盆腔底肌肉(PFM)力量和耐力的影响,并研究该指标在尿失禁产妇和正常产妇中是否不同。方法选择该院自然分娩(顺产组)、剖宫产(剖宫产组)、助产(助产组)和未孕未产妇(未孕未产组)各200例,对产... 目的探究不同分娩方式对阴道静息压力(VRP)、盆腔底肌肉(PFM)力量和耐力的影响,并研究该指标在尿失禁产妇和正常产妇中是否不同。方法选择该院自然分娩(顺产组)、剖宫产(剖宫产组)、助产(助产组)和未孕未产妇(未孕未产组)各200例,对产妇怀孕中期(21周)和分娩后6周后VRP、PFM力量和耐力进行检测,以评价VRP、PFM的变化。结果剖宫产组从怀孕中期到产后6周,VRP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组和助产组PFM力量和耐力都有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未孕未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组、助产组与剖宫产组的VRP和PFM比较,VRP均降低,分别是剖宫产组的2.7和3.0倍,PFM力量亦降低,是剖宫产组的4倍和5倍,PFM耐力分别是剖宫产组的4.3和5.4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顺产组和助产组的比较中,VRP和PFM指标无显著性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经阴道分娩更容易降低阴道静息压力、盆底肌肉力量和耐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分娩 剖宫分娩 阴道静息压力 盆底肌肉力量/耐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家庄地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病情况调查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杜亚飞 房桂英 +1 位作者 陈然 代丽丽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22期3141-3142,3145,共3页
目的对4 625例妇女盆底功能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探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调查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石家庄地区某社区5 000例妇女开展问卷调查,调查PFD相关知... 目的对4 625例妇女盆底功能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探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调查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石家庄地区某社区5 000例妇女开展问卷调查,调查PFD相关知识,分析流行病学特征。结果共发放问卷5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4 625份,有效回收率为92.5%。2 673例(57.9%)表示对PFD有所了解,其中822例(17.8%)从报道、电视等途径了解,854例(18.5%)从医院了解,906例(19.6%)通过宣传教育等了解,91例(2.0%)通过就诊了解。4 625例中,1 133例患有PFD,患病率为24.5%。阴道分娩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患病率(15.0%)显著高于剖宫产(6.0%)和未生育女性(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生育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病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次多、便秘、阴道分娩、高龄、便秘及产程延长是影响PFD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石家庄地区女性PFD患病率较高,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有必要提高妇女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尽早诊断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下行子宫肌瘤电切术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孟亚丽 张霞 +2 位作者 郑燕 徐淑稳 张红真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3期348-349,共2页
目的评价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经宫颈宫腔镜下电切子宫肌瘤100例,其中0型黏膜下肌瘤52例,Ⅰ型30例,Ⅱ型18例。术后随访手术效果。结果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满意率95%(95/10... 目的评价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经宫颈宫腔镜下电切子宫肌瘤100例,其中0型黏膜下肌瘤52例,Ⅰ型30例,Ⅱ型18例。术后随访手术效果。结果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满意率95%(95/100),0型、Ⅰ型术后满意率达100%。Ⅱ型术后满意率为72.2%,其中切除范围≥70%2例,术后随访残余肌瘤不再生长。全部手术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手术是最佳选择。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TCRM)微创,不影响卵巢功能,改善月经和生育,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是安全、有效的。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是提高手术疗效和安全性的保障。宫腔镜术前预处理,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中严密监测及娴熟手术操作,是预防并发症的基本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黏膜下肌瘤 宫腔镜 电切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ENIX-8PLUS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对围绝经期患者卵巢血流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黄丽霞 房桂英 +3 位作者 张红真 耿玉兰 张彦敏 滑芳 《河北医药》 CAS 2017年第23期3629-3631,共3页
目的观察PHENIX-8PLUS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对围绝经期患者卵巢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就诊的围绝经期患者80例,分为2组:卵巢功能下降组40例(血清FSH>10 U/L),再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卵巢功能衰竭组40例... 目的观察PHENIX-8PLUS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对围绝经期患者卵巢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就诊的围绝经期患者80例,分为2组:卵巢功能下降组40例(血清FSH>10 U/L),再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卵巢功能衰竭组40例(FSH>40 U/L且E2<10~20 pg/ml),再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试验组于月经干净第3天采用杉山公司PHENIX 8 plus中的营养机能(加速血流)方案进行治疗,1次/d,频率300~340 Hz,脉宽60~100μs,20 min/次,15 d 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谷维素20 mg,3次/d。对照组只给予谷维素20 mg,3次/d。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卵巢功能下降组治疗前后卵巢动脉搏动指数(PI)、卵巢动脉阻力指数(RI)、卵巢间质动脉收缩期峰值(PSV)、卵巢间质动脉收缩期最大血流的速度与舒张期末血流速度比值(S/D)及更年期临床症状及体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功能衰竭组治疗前后卵巢动脉PI、RI、PSV、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更年期体征及临床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ENIX-8PLUS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可以改善卵巢功能下降围绝经期患者的卵巢血液循环及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长期疗效有待追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ENIX-8PLUS 仿生物电刺激治疗 围绝经期 卵巢功能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针灸辅助治疗妇女更年期失眠效果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徐淑稳 茹秀丽 +2 位作者 黄丽霞 李义飞 张红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辅助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校附属医院收治的女性更年期失眠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给予阿普唑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针灸...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辅助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校附属医院收治的女性更年期失眠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给予阿普唑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针灸治疗,观察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匹兹堡失眠质量指数改善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E2提高较对照组治疗后明显,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针灸辅助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患者疗效显著,可以提高患者血清E2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针灸 更年期失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