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常见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双膦酸盐类、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抑制剂(地诺单抗)、他汀类药物、甲状旁腺激素等,这些药物可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有效抑制破骨细胞合成及活性,...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常见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双膦酸盐类、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抑制剂(地诺单抗)、他汀类药物、甲状旁腺激素等,这些药物可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有效抑制破骨细胞合成及活性,从而抑制骨吸收、提高骨密度。目的:旨在分析总结常见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在口腔领域局部应用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及PubMed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双膦酸盐类,抗RANKL抗体,他汀类药物,甲状旁腺激素,中医药,种植,牙周炎,正畸牙移动,牙槽骨吸收,再植牙”,英文检索词为“bisphosphonates,anti-RANKL antibody,statins,parathyroid hormo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mplant,periodontitis,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alveolar bone resorption,replanted teeth”,最终纳入79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①骨质疏松治疗药物局部应用于种植体表面,或使用载体将药物局部递送于植入部位能够增强种植体的骨整合,提高种植体的稳定性;②局部应用骨质疏松治疗药物作为常规牙周治疗的辅助疗法,可获得显著的临床和影像学改善,并且对吸烟者和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同样有效,不同类型的药物在疗效方面存在差异;③骨质疏松治疗药物局部应用后可能有利于调节正畸牙齿移动,减少正畸支抗丧失及正畸后复发;④局部应用双膦酸盐及他汀类药物可以促进拔牙后骨形成和保存牙槽嵴,减少牙槽骨的吸收;⑤双膦酸盐及地诺单抗根面处理在预防延迟再植牙齿强直和替代吸收方面有一定的效果。展开更多
文摘背景: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骨质疏松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常见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包括双膦酸盐类、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抑制剂(地诺单抗)、他汀类药物、甲状旁腺激素等,这些药物可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有效抑制破骨细胞合成及活性,从而抑制骨吸收、提高骨密度。目的:旨在分析总结常见的抗骨质疏松药物在口腔领域局部应用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及PubMed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中文检索词为“双膦酸盐类,抗RANKL抗体,他汀类药物,甲状旁腺激素,中医药,种植,牙周炎,正畸牙移动,牙槽骨吸收,再植牙”,英文检索词为“bisphosphonates,anti-RANKL antibody,statins,parathyroid hormone,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implant,periodontitis,orthodontic tooth movement,alveolar bone resorption,replanted teeth”,最终纳入79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①骨质疏松治疗药物局部应用于种植体表面,或使用载体将药物局部递送于植入部位能够增强种植体的骨整合,提高种植体的稳定性;②局部应用骨质疏松治疗药物作为常规牙周治疗的辅助疗法,可获得显著的临床和影像学改善,并且对吸烟者和控制良好的糖尿病患者同样有效,不同类型的药物在疗效方面存在差异;③骨质疏松治疗药物局部应用后可能有利于调节正畸牙齿移动,减少正畸支抗丧失及正畸后复发;④局部应用双膦酸盐及他汀类药物可以促进拔牙后骨形成和保存牙槽嵴,减少牙槽骨的吸收;⑤双膦酸盐及地诺单抗根面处理在预防延迟再植牙齿强直和替代吸收方面有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