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袁国强 李叶双 +8 位作者 吴以岭 贾振华 西广成 陈静 谷春华 陈建新 高怀林 吴相春 魏聪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3-27,共5页
目的:建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方法:根据文献研究、专家咨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四诊信息。将493例临床患者随机分为运算组(370例)和考核组(123例),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运算组患者症... 目的:建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方法:根据文献研究、专家咨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四诊信息。将493例临床患者随机分为运算组(370例)和考核组(123例),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运算组患者症状信息,分析证候之间组合规律,确立症状对证候贡献度,以诊断性试验ROC曲线分析方法建立诊断阈值,并依据考核组数据对其进行前瞻性检验。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存在以络气郁滞、络气虚滞、痰湿、血瘀、阴虚、火热等基本证候,分别确立了不同症状对证候诊断的贡献度,建立了诊断阈值,前瞻性检验显示其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结论: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可用于中医证候的量化研究,建立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量化诊断标准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为中医证候规范化及进一步开展络病与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基于熵的复杂系统 中医证候 诊断标准 量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袁国强 吴以岭 +7 位作者 贾振华 西广成 陈静 谷春华 陈建新 高怀林 吴相春 魏聪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7-71,共5页
目的:建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方法:根据文献研究、专家咨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四诊信息,将417例临床患者随机分为运算组(313例)与考核组(104例),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运算组患者症... 目的:建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中医证候量化诊断标准。方法:根据文献研究、专家咨询、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获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四诊信息,将417例临床患者随机分为运算组(313例)与考核组(104例),以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提取运算组患者症状信息,分析证候之间组合规律,确立症状对证候贡献度,以诊断性试验ROC曲线分析方法建立诊断阈值,并依据考核组数据对其进行前瞻性检验。结果: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存在络气郁滞、络气虚滞、痰湿、血瘀、痰热、火热、阴虚、阳虚等基本证候,分别确立不同症状对证候诊断的贡献度,建立诊断阈值,前瞻性检验显示其具有良好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结论:基于熵的复杂系统分划方法可用于中医证候的量化研究,建立的动脉硬化性脑梗死量化诊断标准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为中医证候规范化及进一步开展络病与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证候 量化诊断 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对实验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脑缺血微血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吴以岭 吴正国 +3 位作者 袁国强 贾振华 高怀林 魏聪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后微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 SD 大鼠20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只做颈总和颈内动脉分离和生理盐水灌胃;其余4组制备 MCAO 模型,其中 MK-801组在造模成功后腹腔注射 MK-...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后微血管的保护作用。方法清洁级雄性 SD 大鼠200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只做颈总和颈内动脉分离和生理盐水灌胃;其余4组制备 MCAO 模型,其中 MK-801组在造模成功后腹腔注射 MK-80I;通心络大、小剂量组均在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1.0 g·kg^(-1)·d^(-1)和0.5 g·kg^(-1)·d^(-1)通心络原粉水溶液灌胃;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各组动物分别于术后6、12、24、48和72 h 电镜观察皮质微血管超微结构改变、检测缺血脑皮质毛细血管通透性、免疫组化法测定大脑皮质Ⅷ因子和脑微血管周围 IL-6、IL-1β蛋白表达。结果电镜下观察,治疗组均能显著改善缺血后脑皮质微血管超微结构;模型组脑内伊文蓝含量明显增加(P<0.01),通心络大剂量组在脑缺血12 h 能显著降低其含量(P<0.01),并且在24 h 后较小剂量组、MK-801组降低明显(P<0.01);模型组皮质中微血管数急剧减少(P<0.01),治疗组各时间皮质中血管数均明显多于模型组(P<0.01),其中通心络大剂量组的微血管数多于其他治疗组(P<0.01,P<0.05);模型组脑皮质微血管周围 IL-6及 IL-1β表达升高(P<0.01),分别于缺血后24和12 h 达到高峰,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IL-6表达明显升高(P<0.01),而 IL-1β表达明显降低(P<0.01),其中通心络大剂量组最为明显(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可从多角度对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脑缺血微血管损伤进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药物(中药) 动脉闭塞性疾病 脑缺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